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主公器重,属下定当竭尽全力的教授公子!”贾诩受宠若惊的道。
&好吧,从今以后,我就把张瀚交给你了。不过,你身为司隶校尉,公务繁忙,可有时间教他?”张彦忽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便问道。
贾诩道:“主公放心,臣能够处理好时间的问题,一定不会耽误公子的学业,也不会影响属下的本职公务。”
&我这就叫张瀚过来,你们先认识认识。”
说完,张彦便让人把张瀚叫到前厅来。
过了好大一会儿,三岁半的张瀚便跑了过来,他的脸上充满了稚嫩和懵懂,一来到大厅里,便径直朝着张彦跑了过去,并且张开两只小手,连连叫道:“爸爸抱,爸爸抱!”
张彦笑着弯下腰,一把将正跑过来的张瀚给抱了起来,朗声说道:“乖儿子,你可是越来越重了啊,以后再大些,只怕爸爸都抱不动了。”
&我就永远不长大,这样爸爸就可以永远的抱我了。”张瀚眨着一双童真的眼睛,奶声奶气的说道。
张彦笑道:“傻儿子,这人哪有不长大的呢?就算你长成大人模样了,以爸爸的臂力,还是能够将你抱起来的。而且,爸爸也希望你快些长大,这样,你就可以帮助爸爸分担一些事情了。来,爸爸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贾先生,从今以后,贾先生就是你的老师了,你就是贾先生的徒弟了,以后贾先生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明白了吗?”
贾诩急忙走了过来,一脸笑意的说道:“贾诩见过大公子!”
张瀚看了看贾诩,这个人他认识,而且还经常见,所以根本用不着介绍,就知道他是谁了。他拍了拍张彦的胳膊,叫嚣道:“爸爸爸爸,快放我下来,快放我下来。”
张彦将张瀚放在了地上,张瀚双脚一着地,便整理了一下衣衫,冲着贾诩毕恭毕敬的拜道:“学生张瀚,拜见先生!”
张彦、贾诩见了,都怔住了,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惊讶之色,万万没有想到,张瀚小小年纪,居然能够做出这样的礼仪来。
&子,你刚才这个拜礼,是谁教你的?”张彦立刻蹲下身子,按住张瀚的肩膀问道。
张瀚笑着说道:“爸爸,这是妈妈教我的,妈妈说,爸爸今天会给我找两个师父,一个来教我读书写字,一个来叫我武艺,妈妈说,我要是见了师父的时候,就这样拜见他们,以彰显对他们的尊重。”
&来如此。”张彦听后,心里面对糜贞反而更加喜爱了。(未完待续。。)
269张瀚学武
张瀚见过贾诩之后,张彦又让人把赵云找了过来,让张瀚和赵云相互见面。
赵云自从来到彭城后,寸功未立,反而一来就当上了虎威将军,尽管别人没有说过什么,但在赵云的心里,总是感觉有些内疚。
这一次,张彦又让赵云给张瀚当师父,教授张瀚武艺,赵云更是受宠若惊,并承诺一定要好好的教授张瀚武艺,以报答张彦对他的恩情。
文有贾诩,武有赵云,两个人职位不同,所管理的事情也不同,贾诩一般是白天忙于政务,只有到了晚上,才有些闲暇的时间。身为武将的赵云,除了每天必要的训练军队外,其余时间都是闲暇时间,所以时间上很充裕。
于是,经过一番商讨,张彦便让赵云白天教授张瀚武艺,到了晚上,则让贾诩教授他读书学习。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张瀚从今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可以去玩了。
安排妥当之后,张彦便让赵云把张瀚直接带走。
赵云将张瀚带到了校场上,对张瀚说道:“跟着我学武,可能会吃很多的苦,如果你不能吃苦的话,那就早点说出来,我好奏请大将军,让大将军帮你换其他人来教授你武艺。”
张瀚想了想,便对赵云说道:“师父,我已经拜你为师了,就不会去跟其他人学武了,而且我爸爸也经常给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不怕吃苦。只要师父能把我教成和师父一样厉害就行。”
赵云这个人。张瀚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面,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张彦帐下有五虎将军,据说每一个都厉害非常,而且张瀚也常听张彦提起,但唯一让他神往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赵云。
因为,相比其余四个虎将。赵云较为神秘,他进入张彦的部下时间是最短的一个,但一来就给了虎将的位置,让其余人都羡煞不已。
因为,徐晃、张辽、太史慈、许褚四人,都是靠着战功升上来的,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赵云寸功未立,居然能够荣升为虎将,确实让人很怀疑他的能力。
为此。在赵云当上虎威将军的第三天,虎贲将军许褚便来找茬。公然上门要求单挑。
结果,赵云与许褚展开了一场大战,看似年轻和身体单薄的赵云,在战斗中,居然能和五大三粗的许褚打的不分上下,最后还险胜许褚一招,实在令人诧异。
此后,赵云一战成名,军队上下,再无一人不服气赵云。
每每听到家丁讲起赵云的事情来,张瀚都有些神往,并希望见到赵云一面。只可惜,一直以来,张瀚都未能如愿以偿,直到今天,才算第一次见到赵云,而且还是以师徒的身份见面,让张瀚开心不已。
&然如此,那我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一旦我开始为你筑基了,你就只能跟着我学习武艺了。一般习武者都是从小开始练习的,大部分都是五岁才开始习武的。不过你是大将军的公子,倒是提前了一年半。所谓的筑基,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能训练,来增强你的身体各处的能力,大约筑基五年后,才开始正式进行淬体,学习基本的拳脚,通常将拳脚称之为体术,淬体三年后,才可以再学习如何运用兵器。我自幼练武,十三岁才跟师父学习各种兵器,但最能拿出手的,只有枪法,所以到时候,我也只能教你枪法,希望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张瀚重重的点了点头,问道:“师父,那我们开始吧!”
赵云微微点了点头,突然脸上变色,变得冷峻非常,严厉的对张瀚说道:“从现在起,你要忘掉你的身份,你不再是大将军的公子,而是我的徒弟,我说什么,你就要做什么!”
&师父。”
赵云突然厉声说道:“现在去校场上跑三圈!”
张瀚怔了一下,扭头看了一眼硕大的校场,这一圈少说也有个一千米吧,跑三圈,那岂不是要跑三千米?
他才只不过是一个三岁半大的孩子,居然要他跑三千米,这是不是太苛刻了点?
赵云见张瀚愣在了那里,冷冷的问道:“丑话我都已经说在前面了,你要是不愿意跑的话,我也没有办法,就只能禀告大将军,另请高明了。”
&跑!谁说我不跑了?”张瀚一咬牙,迈开小腿,便向前跑去,围着校场上的跑道,开始跑了起来。
赵云站在一旁观看,心里如何不知道张瀚还只是个孩子,他这样做,就是让张瀚知道,学武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让他认识到,学无止境,苦海无涯。
其实,他根本没想让张瀚跑三圈,只是想借此看看张瀚的体能,看他到底能跑多远,然后才能根据张瀚现有的体能,制定出合理的训练,来逐步加强张瀚的体能。
此时正是七月天气,骄阳似火,普照着大地,地面上热气蒸腾,只见校场上一个小不点,正在卖力的跑着步,只一会儿功夫,额头上边挂满了汗珠,身上更是汗流浃背。
跑了差不多一百米,便累的气喘吁吁了,饶是如此,那小不点始终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迈着步子。
赵云见状,心中已经大致知道张瀚的体能如何了,但是却没有叫停,他想看看张瀚能否坚持下来,想看看张瀚的意志力如何。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训练,未免有些苛刻了,但赵云心中有数,若不严厉苛刻一点,张瀚就无法学出格名堂。
张瀚气喘吁吁的,又跑了五十米,实在是跑不动了,稍歇了片刻,便迈着小腿,向前走,刚走了没几步,身体便虚脱了,直接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赵云见状,连忙跑了过去,见张瀚脸色苍白,嘴唇发干,身上都湿漉漉的,便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连忙将张瀚给抱了起来,快速的跑到校场边上的树荫下面,然后冲守在校场上的士兵喊道:“快拿水来!”
士兵很快递上了一个水囊,赵云解开水囊,便给张瀚灌了几口,然后掐了一会儿张瀚的人中,张瀚这才苏醒了过来。
张瀚睁开眼睛,看见自己躺在赵云的怀抱着,有气无力的问道:“师父,我是不是很没有用?”
赵云摇了摇头,说道:“你很坚强,宁愿中暑也不愿意放弃,可见你意志力很强,师父能有你这样的一个徒弟,知足了!”
随后,赵云便亲自将张瀚带回了大将军府,向张彦禀告了一切,并且自求惩罚。
张彦摆摆手,没有责备赵云的意思,只是今天训练不成了,便让赵云先回去,等张瀚好点了,再进行训练。同时,张彦让人叫来了太医令樊阿,让樊阿给张瀚诊断了一下。
樊阿说张瀚是体力透支,虚脱了,而且天气炎热,中暑所致,给张瀚开了一副药,让人煎熬,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张彦送走樊阿后,重新回到张瀚的房间,但见糜贞守在张瀚的身边,眼神里满是怜悯之色,而张瀚则静静的躺在床上,已经睡熟了。
&君,瀚儿还只是个三岁半的孩子,赵云这样的苛刻的训练瀚儿,实在是太没人性了。夫君,请你为瀚儿更换一个师父吧?”糜贞爱子心切,看到张瀚如此模样,心疼不已,对张彦说道。
&师出高徒,况且赵云已经向我解释清楚了一切,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试探一下瀚儿的体能和意志力。我既然敢用赵云,就不会担心什么。学武之路,本来就是吃苦的事情,就算换了一个师父,还是一样的吃苦。”
&是赵云的心也太狠了,他训练瀚儿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瀚儿是夫君的儿子啊,还是个孩子啊……”
&了,不要说了。等瀚儿醒了,你自己问瀚儿,他要是想换师父的话,我就给他换,他若是不想换师父,你以后就别再提及此事了。”
糜贞不再说话了,用满是怜悯的眼神望着张瀚。她知道,让赵云当瀚儿的师父,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张瀚自己要求的。
到了晚上,张瀚醒来后,糜贞问他要不要换个师父,张瀚摇了摇头,果然不愿意换师父,而是坚持己见,继续让赵云当师父。
用过晚膳,贾诩亲自登门拜访,来到张瀚的房间,开始正式教授张瀚读书学习。
比起学武,学文反而要轻松自在许多,而且张瀚很是聪慧,贾诩教授的每一个字,他都能用很短的时间记住,仿佛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倒是让贾诩另眼相看。
第二天,张瀚如约而至,再次来到了校场上,而赵云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经过昨天的事情后,赵云已经为张瀚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体能的训练,并且在身边时刻看守住他,张瀚正式开始了修炼武艺的途径。
张瀚白天学武,晚上学文,已经渐入正规,张彦也不再过问,只要求赵云、贾诩定期向其汇报成果即可。
而最让张彦关心的是,还是水镜先生的事情。
半个月后,刘表碍于圣旨的压力,派使者将水镜先生送到了彭城。
消息传来,张彦便立刻做好准备,让人在大将军府中设下酒宴,准备盛情的款待水镜先生,并且还派人在城门口迎接水镜先生,以彰显对水镜先生的隆重欢迎。(未完待续。。)
270科举制度
&求点击、求推荐、求打赏、求月票,各种求……
水镜先生,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徽字,字德操,乃颍川郡阳翟县人,因躲避战乱,这才举家迁徙到了荆州的襄阳居住。
司马徽的名声很大,迁徙到当地后,很快引起了反响,并与当地士族领袖庞德公结成了知己,二人一见如故,亲密无间。
由于司马徽才学高深,庞德公每每与之座谈,都能从司马徽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而司马徽也能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他身上的不足,于是,庞德公便美其名曰的称呼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至此,水镜先生四字,便在荆州一带普遍传开。
与战乱频繁的北方相比,荆州的治安相对安定,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条件,而荆州牧刘表本身也是文人出身,执掌荆州后,便广开学舍,立学官,求儒士,久而久之,荆州的襄阳一带,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了全国的学术中心。
在荆襄的整个士族当中,庞德公、司马徽成为了是最有名的学术领袖,由于他们二人不分彼此,所以所教授的学生也基本上都是同一群人。而这一群学生之中,大多都是较为出名的才子,其中就有诸葛亮、庞统、徐庶、石韬、孟建、崔均、向朗、韩嵩、刘廙、尹默等人,在三国时期,都曾盛极一时。但最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
这一次张彦表面上用圣旨来邀请司马徽给天子讲学,但实际上,是想将其留在彭城。
张彦设宴款待了司马徽。并在酒宴上透露了想要司马徽留在彭城为官的想法。只可惜。却被司马徽婉言谢绝。
这一切都在张彦意料之中。毕竟司马徽一生都从未出仕,直到曹操得到荆州时,司马徽被曹操逼于无奈,才勉强出来做官的。只可惜,刚答应没有多久,司马徽便病死了。
所以,司马徽根本无心仕途。
张彦见司马徽不答应做官,便换了一个思路。说要在彭城开设太学,由司马徽出任太学的学官,名为博士,然后教授天下有才之士,想要将彭城变成全国的学术中心。
除此之外,张彦还向司马徽透露出自己想要举办科举的想法,取缔以往的察举制度,不再举孝廉、茂才等官,而是设立考试,一层一层的来进行选拔。凡优秀者,就可以进入太学学习。毕业后,便可以直接为官。
虽然说司马徽对张彦并不感兴趣,但却对张彦提出来的科举制度非常感兴趣,在他看来,科举制,无疑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新的尝试。
司马徽对张彦的这一想法很支持,但对于留在太学当博士,却依然委婉的拒绝了。
张彦只是笑笑,并没有再说什么,酒宴过后,张彦便将司马徽留在了大将军府中的客房休息。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司马徽一直被张彦留在了彭城,但是却没有限制司马徽的自由,直到与诸葛亮见面之后,司马徽这才明白,自己来时容易,要想回去,只怕是万难。
于是,司马徽再去求见张彦,希望张彦能够放他回去。
张彦再次接见司马徽,得知司马徽要走的意思后,果断的否决了司马徽,并且告知司马徽,他的家人,已经在从来的路上了,再过几天,就能在彭城与他团聚了。
司马徽这下子是彻底绝望了,虽然对张彦的这种卑鄙行径感到不耻,但也无可奈何,在强权面前,他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
于是,司马徽也打消了回到襄阳的念头,索性在彭城住了下来,每日与诸葛亮在一起舞文弄墨,什么心也不操了。
又过了几天时间,司马徽一家老小果然被刘表派人送了过来,张彦把司马徽安排在彭城内城的一个二进院落里。
除了司马徽一家老小之外,一同被送过来的还有庞德公一家,庞德公则被张彦安排在了司马徽的隔壁。
另外,张彦也在着手建设太学,并将此事交给新任的将作大匠蒋济办理。
自从董承、伏完被杀后,董承、伏完的职位便空缺了,于是,张彦选拔御史中丞顾雍担任执金吾,大行令蒋济担任将作大匠,填补了官职空缺。此外,董昭也被张彦选为了光禄勋,正式成为九卿之一。
司马徽、庞德公二人都被送到了彭城,再想出去,已经是不可能了,在强权的作用下,司马徽、庞德公也不得不低头,即便再怎么不喜欢张彦的做法,再怎么心存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要吃饭,要养活家人,无奈之下,只好向强权低头,接受了张彦的博士任命,正式出任太学博士。
只是,太学尚未建立,司马徽、庞德公这两个博士,现在还是空壳的,只能与学生诸葛亮在一起谈天论地。
当司马徽、庞德公抵达彭城的消息传出后,徐州、豫州、青州、扬州等地的好学之士,纷纷慕名而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司马徽、庞德公的门槛都快被踩破了,每日两人府邸门前,都能排起长龙,人山人海的场面,实在是难得一见。
不久后,司马徽、庞德公的学生们,也都从襄阳跋山涉水的跑到了彭城,庞统、徐庶、石韬、孟建、崔均、刘廙、尹默等不愿意为官的学生,都先后抵达了彭城。
又过了数日,将作大匠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将太学建立起来了,于是,张彦便请司马徽、庞德公这两位太学博士坐镇太学,尚未完成学业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石韬、孟建、崔均、刘廙、尹默等人,成为了第一批太学生,正式在彭城落脚,而且还受到了张彦密切的关注,派出锦衣卫暗中监视这一批人的一举一动。
建安三年八月二十,张彦在经过和心腹之人的一番商讨之后,正式颁布了科举制度,首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先河,并诏告天下,让各州、郡、县纷纷建立学校,正式将教育纳入国家政策,并且取缔孝廉、茂才等官职的察举制。
天下学子,无论贫穷,不分年龄大小,凡是品学兼优的人,在学成之后,都可以报名考试,然后通过考试,最终进入太学,在太学毕业之后,便可直接为官。
并且规定学校除了学习儒学之外,还学习算学、法律、兵法、历史等,考试分成三个等级,即县试、郡试、州试,凡每次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下一轮的考试,当州试合格之后,便可进入太学学习,亦可在本州向州刺史求官,在州里做个小吏,而凡是选择进入太学学习的人,在学业完成之后,再进行一轮殿试,合格后便可直接任命为县令,或者更高的官。
张彦规定,县试每年考一次,郡试每两年考一次,州试每三年考一次,而殿试也是每三年考一次,这样一轮考下来,正好是九年,算是相当于九年义务教育了。
除此之外,张彦还特意筛选书籍,县试主要考哪几本书,郡试主要考什么哪些书,而州试又要考那些知识,总之每个阶段学习什么书,都做好规定,算是教科书了。
对于科举制度的颁布,张彦尤为重视,并将教育纳入国家大计,专门交由司徒杨彪进行管理。
张彦开始在势力范围内推行科举制度,立刻引起了轰动,并且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而张彦也顺应时势的在彭城利用活字印刷术,开始大批量的进行印刷书籍,然后装订在一起,以每本书三十枚五铢钱的价格开始售卖书籍,狂赚了一笔钱。
在科举制度的细则上,张彦又拟写了一份科举制的操作守则,批量印刷后,颁发给各级官员观看。
当然,张彦在大力鼓励教育事业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一边紧密的联系刘表,一边让各军加紧训练,并且积极的将兵力布置在和袁绍的边界线上。除此之外,他还大肆鼓励民兵加强训练,以应对不时之需,一旦战争来临,张彦所统辖的势力范围内,所有的民兵便会全部派到前线去,一方面负责押运粮草,一方面做为战争储备,哪里防线薄弱,就直接由民兵进行补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河北的袁绍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样的和平景象,是张彦最希望看到的。
建安四年秋,九月,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举行,以县试为主,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高达十万人。
张彦对这次科举考试十分重视,亲自主持这次考试,由他命题,然后交由锦衣卫带着十万份考试题分别在考试当天发给各县考生,以免出现舞弊的情况。
考试结束后,试题全部封存,然后再由锦衣卫将试题全部带到彭城,由张彦和其心腹以及幕僚进行批阅。
结果,十万人的考生之中,只有八千人通过了这次县里举行的科举考试。随后,张彦命人将通过考试的考生归籍入档,暂由司徒府进行保管,并着令各郡太守开始着手准备明年的郡试,而且将这八千名通过考试的考生公布天下,让他们准备明年的郡试。(未完待续。。)
271大战阴云
冬去春来,张彦再次走过了平静的一年,建安五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到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中,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大力推广了屯田,以及新修的水利工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粮食的产量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形成了以淮南、徐州、豫州、兖州、青州等地为主的粮食主产区。
相较之下,河南、雍州两地的粮食产量虽然不如这五个地方,但也比以前的产量提高了一倍。
除此之外,金陵郡也迎来了谷物的大丰收,各地官员都勤勤恳恳的,经过五年的屯田,百姓丰衣足食,各地粮仓也都达到了满仓的状态,而新建的新丰、敖仓、合肥这三个主要的大粮仓,粮食也已经堆满了,差不多足够张彦三年的开支。
除了粮食得到了丰收之外,张彦一直奉行兵在精不在多的原则,手下的十几支军队,经过五年的严酷训练,都已经达到了精兵的原则。
而且,张彦的军队都进行了统一的装备,不论是武器,还是战甲,又或是战马,军装等,都是非常优良的。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张彦可以说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正月十五这天,张彦在彭城举行了盛大的元宵灯会,亲自带着官员们,穿着便装,走出官衙,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张彦带着已经满五岁的儿子张瀚,在赵云、徐盛、许褚等人的簇拥下,走在彭城的街头。欣赏着街道两边的各式各样的花灯。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张瀚经过一年半的学武筑基,身体发育良好,甚至比同龄人还要高大,如今的张瀚,已经长成一个身体强壮,皮肤黝黑的大孩子了,与一年半年那白皙、瘦弱的公子判若两人。
&爸,你看。那个灯可真好看!”张瀚拉着张彦的手,指着远处的一盏灯笼兴奋的说道。
张瀚终究还是个孩子,童心未泯,加上这一年半来,张瀚白天学武,晚上学文,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基本上没有什么闲暇时光去玩耍。
看到张瀚皮肤黝黑,手掌粗糙,身体强壮。有时候张彦还真有点感觉对不起张瀚,毕竟张瀚还是个孩子。搁在现代,也只是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却自私的将张瀚训练成文武双全的人,早早的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吃上了常人都难以吃到的苦。
不过,张彦也是欣慰的,毕竟学有所成,张瀚聪明好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在贾诩的眼里,是一个很不错的苗子。同时,张瀚意志力坚强,有区别于常人的耐力,而且身体发育良好,骨骼奇特,四肢发达,在赵云眼里却也是一个学武的好苗子。
每每想到这些,张彦的心里就好受多了。他是雇佣兵出身,从小就开始从事非人的训练,他明白那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他相信,他能做到的,儿子也一定能够坐到。
张彦一把将张瀚举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手扶着张瀚,一手指着那盏花灯说道:“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就买来送给你,怎么样?”
张瀚摇了摇头,说道:“爸爸,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拥有它的,再说,我喜欢的东西多了,爸爸难不成都要给我买下来吗?”
张彦听了,怔了一下,问道:“你这话说的,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拥有?”
&师父说过,喜欢的东西,放在心里面做个念想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拥有。一旦拥有了那个喜欢的东西,久而久之,反而自己就不会再喜欢了。贾师父说,这是人的一种**,必须要懂得节制。不懂得节制自己的**的人,是永远都成不了大事的人。”张瀚振振有词的说道。
张彦听了,哈哈笑了起来,道:“看来贾诩没有白教你,你倒是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不过,爸爸今天也要教给你一句话,如果你对某种东西喜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考虑把**宣泄出来了。不懂得宣泄自己**的人,也是永远都成不了大事的人。”
张瀚是个聪慧的人,听张彦这么一说,便是一番若有所思的样子,片刻之后,便对张彦道:“爸爸,你和贾师父说的都有道理,综合你们两个人说的话,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一个懂得如果控制自己**的人,就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事的人?”
张彦听到张瀚的这话后,颇为惊讶,没想到张瀚还能从他和贾诩的话里悟出一些道理,这个智慧,应该不该存在只有五岁孩童的脑袋里。除非这个人是神童。
不过,片刻之后,张彦便恢复了镇定,自从张瀚开始学文、学武之后,总是会带给他某种惊喜,此时,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于是,张彦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不仅仅是**,任何东西,都要学会控制,要做到收放自如,等你再长大些,你就会逐渐明白的。”
张彦话音一落,便冲徐盛使了一个眼色,让徐盛去把那个漂亮的花灯给买了下来,直接送给了张瀚。
虽然张瀚说过不要,但是张彦看的出来,张瀚对这个花灯很喜欢,只是一直在克制而已。另外,张瀚也总觉得自己亏欠他什么,从小到大,自己似乎还从未送过儿子什么礼物,这个花灯,就当做是送给张瀚的第一个礼物吧。
果然,张瀚拿着这个花灯之后,登时喜笑颜开,开怀大笑,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晚,张彦等人在灯会上逛了很久,一行人有说有笑的,而且张彦也全部和徐盛、赵云、许褚等人兄弟相称。其乐融融。自不在话下。
戌时一刻。张彦带着儿子张瀚回到了大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