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云正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职业经理人。这,便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覆盖面最广、数额最高的一次集体“造富”运动。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造富”运动竟没有诞生一个显赫的“首富”。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高管相比,马云只拥有阿里巴巴上市公司不足5%的股份,远低于丁磊、李彦宏、马化腾、陈天桥等人。
  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满月酒会”上,阿里巴巴独立董事、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说:“马云财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我发现马云大手笔分钱的能力,非常的强。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财散就能人聚。”
  马云在谈及个人股份时,道出他的心声:“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王者马云:缔造阿里巴巴神话的至尊掌门(2)
阿里巴巴,今天竖一根柱子,明天砌一面墙,后天又搭个凉棚,一般人还看不出阿里巴巴的整体影像。可是当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中国雅虎等一起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才恍然大悟:马云正在领导着他的团队、客户、股东、合伙人和众多利益相关者,搭建一个开放、协同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实现着自己“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毕生的梦想与使命。
  2。  王者的战略:后发制人
  淘宝网,是目前中国国内首选的购物网站,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其成长的历程,充满了曲折、悬念,宛如一曲荡气回肠的长歌,一部扣人心悬的戏剧。
  在“淘宝”之前,国内C2C在线拍卖领域的老大一直是“海归”邵亦波等人在1999年创办的“易趣网”,而全球C2C霸主则是女将惠特曼领导下的eBay网。2002年3月,eBay以3000万美元购买“易趣”33%的股份;随后,2003年6月12日,“中国易趣网”正式通过其官方网站向外界宣布:全球最大的在线交易网站eBay,将向“易趣”追加亿美元投资,收购余下67%的股份,并实现对易趣的完全控股。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赢家通吃”规律的作用下,两“易”的合并,对国内妄图继续在C2C领域分得一杯残羹的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令人绝望的信号。
  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业界、媒体、大众都在为两“易”的合并而或绝望、或惊呼时,在离“易趣”总部上海不远的另一个江南之都——杭州,一支“敢死队”正在秘密地制造另一个C2C网站,准备挑战这个行业的霸主。
  这支“敢死队”的幕后导演,便是大名鼎鼎的B2B老大、阿里巴巴CEO——马云。做出这样一个“吃了雄心豹子胆”的危险决定,对一贯以“狂人”著称的马云而言,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抉择。
  2003年7月7日、8日、9日,连续三天,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团队先后在杭州、上海、北京三地召开“阿里巴巴投资淘宝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马云宣布: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正式进军C2C领域。
  从此,国内C2C阵地的滚滚硝烟开始渐渐升起。与此同时,在上海的原“中国易趣网”总部,在美国的eBay总部,一场针对“淘宝”的“*”计划也在悄悄酝酿着。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内,一场“蚂蚁对大象”的商业战争,在原本就充满了刀光剑影的互联网江湖里,格外引人注目。
  在此期间,戏剧性的故事层出不穷。2004年2月17日,阿里巴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阿里巴巴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笔8200万美元的融资,来自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投资商——日本软银公司。
  随后,2004年7月,马云宣布,阿里巴巴在原有1亿元投资的基础上,对“淘宝”再追加亿元的战略投资,力求“将淘宝网打造成为中国C2C市场超重量级的服务商”。
  2005年1月,全球电子商务巨人eBa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宣布,2005年将再向eBay易趣投入1亿美元资金,这位美国最成功的商界女强人信誓旦旦地向外界放风,“中国一定会成为eBay全球最大的市场”。彼时,eBay易趣的注册用户正式突破1000万。
  2005年10月20日,马云宣布,在未来三年,通过淘宝网的个人网上交易,给中国社会创造至少100万个就业机会。
  2006年5月,淘宝网以的市场份额,大举超越eBay易趣();淘宝网注册用户达1900万,已接近eBay易趣的2050万。2006年7月,淘宝网注册用户达2250万,超过eBay易趣。淘宝网成为国内C2C市场在注册用户总数和成交额两层意义上的“双冠王”。2006年底,淘宝注册用户超过3300万。2007年8月30日,TOM在线宣布启用“易趣网”全新平台,易趣正式脱离eBay,长达四年之久的eBay易趣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马云的目光绝非停留于此,淘宝将于2008年打造赢利模式,力争实现2009年单独上市。而淘宝网的上市无疑又是众望所归的大事,等到那一天,中国互联网市场又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奇观,我们拭目以待。
  3。  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赔
  2003年10月,支付宝在淘宝推出担保交易模式后,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深受买家的欢迎。

王者马云:缔造阿里巴巴神话的至尊掌门(3)
2005年2月2日,支付宝率先提出“你敢用,我就敢赔”的口号,推出“全额赔付”制度。这无疑给买家打了一剂强心针,用户放心支付的安全环境使淘宝交易量迅速增加,并超越了当时国内最好的C2C网站易趣。
  目前,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涉及各个行业的商家已经超过30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信、商业服务以及机票等行业。支付宝为每个行业所制订的个性化的在线支付清算解决方案,使这些商家在享受支付宝服务的同时,更是拥有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在B2B业务方面,支付宝也走在了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前列。早在2006年,其已经开始了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进行B2B交易支付的尝试,如今,支付宝在多个行业都取得了不错的佳绩。
  51666城市商旅网作为国内最大的机票销售平台,已经跟支付宝全面开展合作,为了能打通资金链,方便买家购票,方便商家资金流通,51666城市商旅网还带动了其上下游的商家加入支付宝;中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之一——第九城市,已经在包括B2B和B2C的支付业务全面使用支付宝,第九城市旗下的《魔兽世界》《奇迹世界》等多款网游的玩家,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享受在线充值服务,玩家可登录官方网站的充值页面,使用支付宝直接完成充值;作为目前国内最大B2B点卡供应平台——卡易售,也充分地使用支付宝来顺利实现进货和供货。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都来追赶这个步伐。支付宝也在保险、彩票、酒店、旅游、杂志及移动充值等行业大力拓展,并为这些行业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根据第三方披露的数字,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支付宝注册用户数已突破了6200万。 仅2007年一年支付宝所产生的支付流量已经超过了2006年全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网上支付的流量总和。
  支付宝作为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佼佼者,已成为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的重要样本,而“支付宝+淘宝”方式的网上支付企业模式已经成为了一些支付企业的参考标本。
  4。  “雅巴联姻”:世纪并购
  2005年8月11日,正值中国传统的农历“七夕情人节”。
  马云在中国大饭店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揭幕一个极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阿里巴巴和雅虎7年的缘分,在今天结合在一起了。”自此,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这创造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的记录。
  不过,对业界和媒体记者们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理解“雅虎收购阿里巴巴”抑或“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这个早已是传闻满天飞、小道消息到处跑的核心问题。
  作为会场焦点的马云,开场白很经典:“虽然这是个新闻发布会,但我确实不知道还有多少新闻可以发布。”即便如此,媒体们对“狡猾”的马云丝毫没有“放他一马”的意思。记者们开门见山地问道:“究竟是雅虎并购了阿里巴巴,还是阿里巴巴吞下了雅虎中国?”
  马云没有回避,直截了当地笑了笑:“我们这次宣布是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中间包括了雅虎的门户、雅虎的一搜,雅虎的IM,3721,包括雅虎在一拍网上所有的资产,我们整个收购这个资产。同时雅虎给阿里巴巴公司投入十亿美元的现金,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之一,从股份情况看,雅虎在阿里巴巴的经济利益是40%,拥有35%的投票权,阿里巴巴占2席,雅虎1席,软银1席,所以这个公司还在阿里巴巴的领导之下,我继续担任CEO。”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尽管身旁坐着雅虎公司的COO丹尼尔?罗森格,马云却是绝对的明星、聚光灯下的焦点。一个路透社的摄影记者甚至为了拍到马云的照片,不惜大暴粗口,最后不得不由保安劝开。
  当问到未来发展计划,马云踌躇满志,摩拳擦掌,“我们的品牌以及所有的决策权跟美国没有关系,很多人问我以后怎么向美国报告,我说杨致远应该向我报告,我是董事长,他是董事,我是他老板,他不是我老板。所以现在的决策问题全在中国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王者马云:缔造阿里巴巴神话的至尊掌门(4)
雅虎公司全球COO罗森格的讲话也让人对雅虎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他说:“我们雅虎的员工和阿里巴巴的员工都希望我们的公司取得成功,我们都希望成为巨大公司的一部分。我相信雅虎的员工会留下来,会为这个公司做出新的贡献,因为这个公司在电子商务、门户、 引擎领域将会是最大……”
  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涉及金额最高、关系最复杂的一场并购,终于在交易双方的利益博弈中,在媒体与大众的争论中,充满悬念地揭开了帷幕。
  5。  软件新战略:再创奇迹
  “4年前,我在上海花了1个亿成立了淘宝,今天,同样在上海,一个我做了5年的梦也终于成真。”伴随马云颇为激动的话语,阿里巴巴全面进军企业商务软件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2007年1月8日,在历经3年谋划之后,阿里巴巴旗下“第五朵金花”——阿里巴巴(中国)软件公司,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一向出手“阔绰”的马云为新公司注入的第一笔资金就达到1亿元。
  阿里软件,是继淘宝网、阿里巴巴网、支付宝、雅虎之后的阿里巴巴集团第五个子公司,总经理由前金山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涛出任。
  实际上,早在三年前,推出针对中小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产品,并筹备成立阿里软件公司的想法已经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和马云的脑海中产生。2004年,阿里巴巴已经斥资3亿元成立阿里巴巴(中国)软件研发中心。
  阿里软件成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国内众多的网商克服在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网店,把生意做大。同时,这也是马云整个电子商务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因为,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超过1800万家中小企业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与国内外的商家做生意,阿里巴巴平台每年网上成交已经超过200亿美元。
  旗下已经拥有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以及雅虎中国,为什么马云的野心始终得不到满足呢?实际上,马云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阿里软件的目标是要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是‘达摩五指’,包括诚信体系、市场、搜索、软件和支付五个发展方向,软件是重要一环。”
  到阿里软件成立之后,马云心中那个巨无霸电子商务王国的雏形——“达摩五指”的完整架构也已初步形成了。
  作为阿里巴巴“达摩五指”的重要一员,阿里软件实际上一直秉承阿里巴巴集团8年来对中小企业需求的理解。众所周知,中小企业习惯于用互联网进行商机搜索以及市场营销的工作,而阿里软件的SaaS模式正是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做生意方式的一种延伸。所有这些,都成为众多中小企业选择阿里软件的充分理由。
  而当时,包括众多主流媒体在内的诸多舆论并不看好阿里软件的前途,甚至把马云的梦想视作“狂言”、“一厢情愿”,但随后的事实证明了马云的判断。
  2007年11月,国际权威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发布了《2007年第3季度中国SaaS市场数据监测》,数据显示,阿里软件以的绝对优势稳居行业第一,排名第二的厂商仅占据的市场份额。而创造这个奇迹般的增长速度,阿里软件用了仅仅十个月的时间。
  6。  草根化创新:广告无界
  2007年12月5日,一个互联网界的传闻不胫而走,“阿里妈妈有可能注入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受此消息影响,当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股价逆市大涨9%,一度逼近35元的历史高位。
  直到此时,人们似乎才开始关注:阿里妈妈从何而来,她是干什么的?
  2007年8月12日,阿里妈妈开始上线运营。从此,中国原本平静的网路广告市场,多了一个“搅局者”。对于竞争者而言,或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是恰当的。但是,对于另外一个群体——广大个人网站和博客主们来说,他们更愿意用另一个词语——救世主。
  “听说过捕龙虾致富的,没听说过捕鲸致富的。”从早年进入B2B开始,马云就信奉这个真理。后来,他又把“龙虾理论”发扬光大,如法炮制到淘宝和阿里妈妈身上。显然马云又开始撒网,准备“捕虾”了。 。 想看书来

王者马云:缔造阿里巴巴神话的至尊掌门(5)
读懂了马云的这种逻辑,也就容易理解阿里妈妈的“八二原则”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互联网广告投放一直遵循的是“二八原则”。
  马云这么解读他的阿里妈妈,“这就是个广告位的超市。每个广告主都会有自己的预算,然后都会有选择媒体的需求,对很多小公司来说如今选择网络广告进行推广是最划算的,但是他们没有实力去寻求专业广告公司的支持。同样,海量的个人网站、小流量网站也在寻求自身活下去的资金来源,他们想把自己的广告位换成钱———阿里妈妈就干这个。广告位多少钱一个阿里妈妈不管,广告效果和广告价格如何买卖双方自己去协商,哪怕只卖一块钱也可以,每笔广告交易阿里妈妈收8%的佣金就可以。”
  上线的当天,阿里妈妈就公开了网站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在宣传片里,阿里妈妈更是直接喊出了“再少的钱也能结算”、“再小的网站也能卖广告”的口号。阿里妈妈首次引入“广告是商品”的概念,让广告无界,让广告第一次作为商品呈现在交易市场里,让买家和卖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双方,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交易。
  阿里妈妈的诞生,挖掘的正是二八原则中的“八”,解决的是多数市场问题,也就是小类群体之间广告互通的问题。它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使通道更为顺畅。从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去建立整合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机会,把潜在的需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
  自订价格、自由买卖、平等协商、支付宝中介等等的服务使得个人站长在初期蜂拥而至,短短两个月就聚集了几万个人网站,给后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表面深层次的原因,是马云对团队精神的注释,以及对个人站长群的重视。
  2007年11月底,淘宝宣布:2008年将在阿里妈妈的广告联盟中投入5000万元预算,这些广告费所购买的网络广告位都将从阿里妈妈的“广告超市”中选择。随后,携程、当当、中信银行、51Job等公司相继宣布,已经开始与阿里妈妈洽谈此类合作。
  通过阿里妈妈,马云在阿里集团内部打通了一条既节省成本,又具备无限可拓展空间的通道。如此一来,事实上中国雅虎、淘宝、支付宝、阿里巴巴B2B、阿里软件等等集团资产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原本在阿里旗下,需求单一的客户群体无形中得到了多次的价值挖掘。
  某网络公司高层甚至这样评论,“马云是通吃中小企业的一切需求,从生产、销售、推广甚至企业管理,阿里巴巴都想做,并且都已经开始做了。阿里巴巴就像是一只章鱼,通过不同的触角抓到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同时通过一个有效的平台把这些原本具备不同需求的用户整合到一起,同时向他们推广自己其他的服务。”
  最新一份来自阿里妈妈的数据是,自2007年8月10日试上线以来,已汇集超过20万家中小网站和超过15万的个人博客站点,注册会员过100万,覆盖的中小网站日点击量超过10亿次,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平台。另外,中国雅虎的“站长天下”测试一个月中,已经吸引超过10万用户开通个人网站———这些个人网站同时全部顺利转化成为阿里妈妈和支付宝的资源。
  

争议马云:“蛊惑者”(1)
连云港翠苑食品公司总经理刘青春当时觉得自己被马云骗了。
  2000年11月底,刘青春终于被阿里巴巴销售经理程钦连续三个月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打动,买下了阿里巴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供应商”产品,但是签合同之后仅几秒钟,刘青春就后悔了:“这东西能顶用么,自己是不是被这帮能说的家伙给骗了?”
  不过,现在的事实证明,其每年向欧洲出口数百吨花菜,90%以上的客户来自阿里巴巴。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觉得阿里巴巴就是个特别能“白话”的企业,而其CEO马云更是一个手段高超的人心“蛊惑者”。很多人干脆认为马云是个“口出狂言”的“疯子”,甚至有些人认为马云只不过是个“满嘴大话”的“骗子”。
  “骗子”、“疯子”、“狂人”、“蛊惑者”,马云的“美誉”可谓异彩纷呈。马云也笑说自己和阿里巴巴是“一路被人骂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偏执狂生存的世界。
  “满嘴跑火车”的马云就是有那么一种能力,可以让他最需要的人接受自己,然后就把自己的“狂言”变成了现实。
  1。  讲究“技术含量”的“超级骗子”
  “挨踢”(IT)江湖上,有人骂马云是超级骗子!
  “骗子”之称号,最早要追溯到马云的“中国黄页”时代。在1995年马云刚从美国触网回来那会,中国人对“因特耐特”这个“鬼东西”几乎是一无所知。就如同1960年代时美国人评论电视机一样,“谁会一直盯着一个正方形的盒子看呢”?直到电视已经成为“美国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时,他们才感觉到那种落后的想法有多么可笑甚至愚蠢。
  自己对互联网都只是一知半解的马云,在1995年那个时代就承担着向国人推销“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是,兔子先吃窝边草,马云就从身边的朋友开始“骗”起,一直“骗”到西子湖畔赫赫有名的望湖宾馆;从杭州城的大街小巷,一直“骗”到北京城的权威媒体。期间,马云还经历了“李鬼遇上李逵”的心酸,一分钱没赚,被几个深圳老板,几个真正的大骗子狠狠宰了一刀。其中之心酸,个中滋味,唯有马云自己才体会得到。
  实际上,到1995年8月的时候,马云“骗子”之罪名已经随着那张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历经3个半小时才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资料而正式得以“*”。但是,后来的马云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确成了“骗子”:他“骗”来了蔡崇信,“骗”来了哈佛的35名MBA,“骗”来了一大群和他同舟共济的伙伴们。
  几乎任何与马云有过深度接触的人,都会莫名其妙地被他“电”几回,甚至要被他“骗”一回。正如当年在北京帮马云做了那个《书生马云》节目的那位同乡好友说的那样,“他(马云)就像一剂毒药,把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了。”
  找马云拉广告的孙彤宇,客户没做成,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拉”进去了,成了“誓死”跟随马云的得力干将;谈投资的蔡崇信,谈判几乎还没入轨,一不小心也把自己“谈”进去了,摇身一变成了马云的CFO;就连哈佛那35位听马云演讲的MBA,一不小心都能把自己“听”进去,争着要“回中国跟着Jack Ma(马云的英文名)一起工作” ……
  说马云是“骗子”也好,是“传教士”也罢,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这个小个子的浙江企业家,身上有一种特异的、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威力、魅力。如果我们非要用“骗子”这个词来形容的话,也许应该加几个修饰词——一个有着相当高的“骗术”的、讲究“技术含量”的“超级骗子”。
  2。  疯狂但不愚蠢的“疯子”
  有一种人直到他成功之前都被别人认为是“疯子”,马云就是这样的人。
  马云确实挺“疯”的:
  在阿里巴巴和各个子部门的狂欢中;他会打扮成维吾尔族姑娘或江南渔夫。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习惯搞出种种小动作,有时是衔着一根长长的烟杆,有时是摆弄一小盒火柴甚至拍打小球。他的解释是:这有助于思维和表达。
  在2005年第五届“西湖论剑”上,他跷着二郎腿与克林顿对话;在听张朝阳、丁磊、马化腾、汪延和经济学者张维迎论战到兴起时他顺手抄起台下一把凳子就扔上台,然后一个箭步冲了上去。 。。

争议马云:“蛊惑者”(2)
而杭州的市民偶尔也可以在大排档里见到他。喝得微醉,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手舞足蹈,俨然一个小市民。
  1995年,正处于而立之年的马云春风得意,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马云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遭受到一次意外,在无意中第一次“触网”。从美国死里逃生的马云回国后,决心要做一个叫做“因特耐特”的很“邪乎”的东西时,几乎就被朋友们视为疯子,“这玩意太邪了吧,政府还没开始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干的,也不是你马云干的;你也不是很有钱,有几千万资金。”
  这个疯子挥一挥手,还是与6年的教书生涯说了声再见。
  1999年,在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克隆美国模式时,马云又疯狂了一回。他颠覆了所谓的“二八定律”,提出了“八二定律”: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并美其名曰,“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2000年,全世界的网络弄潮儿想着法子、绞尽脑汁从投资人口袋中圈钱时,马云又“发疯”了——他居然拒绝赫赫有名的全球“网络风向标”日本软银公司的老板孙正义的3500万美元,“钱太多了,我不能要。”于是,脑子一热,这个“疯子”只收了2000万美金。
  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老大收购国内C2C老大易趣,实现了强强联合,准备独霸中国网拍市场。就在这一年的5月,马云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C2C,向eBay易趣挑战。当时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曾在雅虎美国工作过数年的吴炯一听马云这个想法吓呆了:“Jack,你疯了吗?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那么多年,输得心服口服,那是个太可怕的巨人……”马云不管,风风火火的2003年7月,阿里巴巴在上海、杭州、北京同时宣布:投资淘宝网,进军C2C领域!
  结果,不到两年时间,淘宝网占领中国C2C市场70%的份额,而那个强大的对手eBay选择“止损”出局了。
  事实上,马云真正的本事不是一个人“疯”,而是能让所有人“疯”。我们说, 一个能自己疯也能让别人疯的人,永远都不会孤独。这或许就是马云总能在不断的磨难中笑到最后的原因。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台上,他口若悬河、张牙舞爪;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得到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现如今,“癫疯”的马云,或许已经习惯了别人把他当疯子看了!
  “我可能疯狂一点,但绝不愚蠢!”马云说。
  3。  底气十足的“狂者”
  时常展开笑脸的马云,其实并不擅长经营自己的公众形象。很多时候,他狂妄不羁,素有“狂”名。
  1999年3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阿里巴巴,八字还没一撇,马云对同伴们宣称:“我们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前十名。”后来,经过“改版”,又上了个档次,说道:“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前三名。”
  凭着阿里巴巴左手淘宝,右手雅虎中国这样的地位,看来马云的目标指日可待了,他自己也感慨:“我们原先计划是30年内拿到1个世界十大网站的席位,现在看来有可能10年内拿到3个席位了。”
  狂,有一种是无知的狂妄,另一种是自信洋溢的狂,而马云显然深得后者的精髓且狂得底蕴十足。互联网行业中一个人在一个网站成功不足为奇,有谁能像马云那样既在阿里巴巴成功,又同时能把后起之秀淘宝网带到业内绝对领先的霸主地位呢?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云办不到的。”现在的马云应该更有底气接受业界的如此戏言。
  同时,马云狂而不傲,他始终是一个直面现实又憧憬梦想的清醒者。即使阿里巴巴放眼全球都找不到与之抗衡的对手,但马云始终持有一种危机意识。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却在200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发出了“这一年,我压力挺大”的感慨。
  另一方面,“狂妄”的马云,还有其谦卑到极点的一面。马云总会谦虚地给比自己年轻的人以忠告:“我是个很笨的人,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我想,如果连我都能够创业成功了,那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都能成功……”
  而马云甚至还想等他淡出“江湖”之际出一本书,叫《阿里巴巴和一千零一个错误》,“以儆效尤。”
  同丁磊、陈天桥、李彦宏等人相比,除了成功者们共同的秉赋之外,马云与这些人不同,马云非常的不“务实”。他经常讲起的话是:赚不赚那几个亿没什么了不起的。眼下他又在不停地提醒孙彤宇,现在别考虑怎么赚钱,而是继续追加投资预算……
  目前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收入来源是向诚信和中国供应商的会员收取年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