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海战-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凌晨3时20分,“第六号”鱼雷艇驾轻就熟地找到了东口的防材缺口,首先驶入,其余各艇鱼贯跟进,除“第十四号”鱼雷艇航行时距岸过近,在南帮龙庙嘴附近的暗礁处搁浅,以及“第十八号”鱼雷艇船艺不佳,未能通过防材缺口外,日军其余的8艘鱼雷艇均顺利进入了威海湾内。
6、夜袭(摘自第五章 龙旗凋零)2
按照事前制定的计划,鱼雷艇入港后立刻遮蔽艇上一切灯光,改作双纵队缓速航行。正值冬季凌晨,除了海湾口刘公岛、日岛炮台和“爱宕”等军舰的互相炮击外,威海湾内一片寂然。3时50分,日本鱼雷艇队顺利到达预定攻击阵地,即威海湾中靠近南岸的杨家滩海面,而后各艇以两艇小队编组行动,右转航向8点(90度),以船头朝向刘公岛的四叠横队形式,做好了一切准备。
北洋海军旗舰“定远”,今天停泊在刘公岛铁码头西南方不远处的深水海面上,她的战友们则由此向东,散布在刘公岛畔。为了指挥作战,提督丁汝昌连日来都在“定远”舰上坐镇。日本炮舰今天一改常规,从凌晨时分就发起炮击,使得“定远”舰上多次鸣响警钟,似乎预示着这个黎明将有特殊的事情发生。
洋员戴乐尓在自己的官舱里设法入睡,但是凌晨以来接二连三的警钟、火炮声,已经让他无从睡眠。躺在军官舱里犹如摇篮般的小床上,戴乐尓辗转难眠,舷窗外月光渐渐隐去,他手中怀表的指针时间定格在3时50分上。
“当、当、当、当”,一连串急促的警钟声再度响起,船外顿时一片喧嚣,近距离接二连三的开炮声让戴乐尓预感不好,立刻披衣起床,匆匆跑出舱口。此时,甲板上四处是忙碌的官兵,机关炮对着黑漆漆的海面不停地射击,桅盘里的探照灯也开始点亮,光柱在海面上来回扫视。戴乐尓登上尾部露天指挥台,手握望远镜四处观察,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视线中——日本鱼雷艇。
2月5日晚的鱼雷艇偷袭,虽然事后看来足以载入教科书,但在进攻当时,日本鱼雷艇队实际乱成了一团,或许这恰好符合了乱战战术的真谛。首先发动进攻的是第三艇队的旗舰“第二十二号”鱼雷艇。就在从杨家滩海面变做横阵的瞬间,司令塔内的日本士兵发现在刘公岛南方不远处有一艘大型军舰,由于船上有依稀的灯光,双桅杆双烟囱的特征被日军立刻辨识,“定远”!“第二十二号”鱼雷艇随即直扑而去。过于猛烈的动作,加上轰鸣的轮机声,立刻被日岛炮台附近的北洋海军警戒小艇发现,告警火箭在天空一闪。港中的北洋海军战舰均被惊醒,纷纷开火射击。遗憾的是,这些火光恰好给了日本鱼雷艇更进一步的目标指示。仿佛捅完马蜂窝的孩子,“第二十二号”鱼雷艇看到北洋舰队的剧烈反应后,可能以为偷袭要失败了,胡乱向“定远”舰射出两枚鱼雷后,立刻掉头往来路撤退,途中又把舵叶撞坏,最后搁浅在南帮龙庙嘴附近,被北洋海军炮火击毁。
日本鱼雷艇队的向导舰“第六号”艇眼看“第二十二号”从前方折回而不顾,继续顺路前进。当看到前方的军舰就是“定远”,准备发射鱼雷时,慌乱紧张的水兵竟然将鱼雷不慎滑出了雷管,功亏一篑。背着身后“定远”机关炮的猛击,“第六号”鱼雷艇带着六十多处弹痕亡命逃跑,于当天的清晨5时50分独自返回了皂埠口锚地。
“定远”舰探照灯打亮后,日本“第五号”鱼雷艇被吸引,冲近以后射出一枚鱼雷,随后便加速撤退。与“第五号”鱼雷艇同小队的“第十号”鱼雷艇,在纵队航行时是第三艇队的队尾舰,凌晨4时从杨家滩海面开始发起进攻后掉队,遂四处寻找归队,无意中发现了“定远”舰。距离300米时,艇长中村大尉激动地大喊发射鱼雷,结果艇首鱼雷管出现故障,鱼雷无法施放,只露出了一段战雷头在外。于是“第十号”鱼雷艇高速左转,以甲板中部露天安置的鱼雷管再度发射,鱼雷击中了“定远”舰尾部。“第十号”艇随之高速撤离,艇中的官兵一片欢呼,但是之后就大都在纳闷为什么听不到爆炸声传来。
6、夜袭(摘自第五章 龙旗凋零)3
第三艇队发起的第一波攻击结束后,第二艇队各艇继之而至,目标仍然是已经被发现了位置的“定远”舰。相比第三艇队,第二艇队大部分鱼雷艇的运气也极为不佳,包括领队艇“第二十一号”在内的多数鱼雷艇,基本或是搁浅,或是鱼雷射偏,唯有“第九号”鱼雷艇逼近了“定远”。
戴乐尓在尾部飞桥上见到的正是“第九号”鱼雷艇,与“定远”相距至200米时,“第九号”鱼雷艇发射一枚鱼雷,但是不知所踪。艇长真野岩次郎并不甘心,冒着大小炮弹不断袭来的危险,继续指挥鱼雷艇逼近,到达50米距离时,“第九号”急剧左转,用露天甲板上的旋转鱼雷管向“定远”舰尾部方向射出一枚鱼雷……
戴乐尓猛然感到脚底一震,“中雷”,这个不祥的词眼立刻闪现。鱼雷击中了“定远”舰左舷后方的机械工程师室,造成了一个长4米,宽约半米,直接延伸到船底的破口,海水滚滚涌入舰内。┬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正在军官舱内休息的军官卢毓英回忆到,“……余心怦怦而动,乃急起披衣而下船舱,脚方离梯,时炮声忽止。猛闻有声如雷,其响为生平所未闻,全船震动,头上有物乱落如雨,仅见合船之人纷纷乱窜。余知为鱼雷所中,立久不能动,见隔堵螺丝竟抽离。方移步上舱,而船已侧”。
“定远”舰是设计建造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铁甲舰,设计时因为鱼雷兵器尚未普及,因而船底没有装甲防护,突遭鱼雷攻击,几乎无从措手。提督丁汝昌在飞桥上焦急万状,一改以往温和的形象,大声斥喊,要求锚甲板的水手立刻砍断锚链冲向东口。因为他知道,在“镇远”舰已经受损的情况下,“定远”舰对于北洋海军而言,简直可谓是精神和实力上的双重支柱,如果这艘战舰损失了,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两艘军舰都是光绪皇帝和清流党屡次三番要求不能触损的国之利器,一旦“定远”沉没,由此将在朝廷中引起怎样的奏参、抨击,其凶狠程度将更有甚于倭寇的进攻。
甲板之下,水兵们在奋力关闭水密门,试图堵漏,抽水。舰尾150毫米副炮炮位上,黑洞洞的炮口直接瞄准了正在狞笑的日本“第九号”鱼雷艇。几乎就在“定远”舰中鱼雷的瞬间,150毫米火炮炮声响过,“第九号”鱼雷艇轮机舱中弹,机械师中妻之宗等3人当场毙命,4人受伤,机舱内仅幸存一人。然而“定远”射出的显然还是实心弹,并未在机舱内造成大的爆炸,锅炉中残存的汽力又让这艘鱼雷艇折返行进了一段航程,最后在第二艇队“第十九号”鱼雷艇拖带下,到达龙庙嘴岸边搁浅,艇上人员撤离。“定远”舰挣扎着在威海湾中航行,进水越来越多,船底倾斜越来越严重,丁汝昌最终痛苦地下令,前往刘公岛东部浅滩抢滩搁浅。如果将来威海湾能够解围,这样的处理能便于将来修复“定远”,同时搁浅在浅滩上,舰上的305毫米、150毫米口径巨炮仍然可以用来守口御敌。
初十夜,月落后倭雷艇数只沿南岸偷入,拼死专攻“定远”,旋退旋进。我因快炮无多,受雷一尾,机舱进水。急将“定远”驶搁浅沙,冀能补救,作水炮台用……
6、夜袭(摘自第五章 龙旗凋零)4
2月5日天明后,“定远”坐滩的情况已经众所周知,提督丁汝昌改乘火轮舢板到“镇远”舰,以“镇远”代理旗舰。损失了两艘鱼雷艇,换来重创“定远”这一辉煌战果的日本联合舰队则在酝酿更大的偷袭计划。
“定远”舰犹如一条遍体鳞伤的苍龙,无助地坐困在刘公岛东部的海滩上。和早先因为入港不慎而受伤的姊妹舰“镇远”一样,“定远”的伤口也位于水下,此时无论是天气,战局形势还是威海刘公岛基地的技术条件,都已注定她已不可能在短期内被修复,这一对北洋海军实力和精神的双重支柱,先后崩塌。“定远”舰上的水兵们在军官的督促下还在拼命地抽水堵漏,但是丝毫没有用处,海水无情地顺着船底的破口汩汩冲入,吞噬着“定远”舰的生命力。
到了1895年2月5日的下午,“定远”舰锅炉炉膛中最后一点火星也熄灭了,舰内陷入死一般的冰凉。夜幕逐渐落下,“定远”舰的居住甲板即主甲板下第一层甲板也成了一片汪洋,各种生活用品在水面上漂漂荡荡,包裹在零度以下的严寒里,“定远”舰上的官兵被迫走到主甲板上,寻找稍微能够遮蔽挡风的场所来捱过漫漫长夜。留在舰上的总查马格禄、洋员戴乐尓衣服被浸湿,已经顾不上级位尊卑,和水兵们一起挤进满是人员的炮塔里避寒。
此夜船上之居苦极。吾等初不思一切用物将被漂去,其后知之已晚,无从设法使诸人就岸,因船上无小艇也。时温度在冰点下多度,风又厉甚。日记载予腰以下尽湿;予暴袜,后失之。然予经此夜,幸无伤损。予振臂上下,间与马格禄在船尾炮塔内之油布下相挤。予思众人状况,尚未至甚劣;彼等能相互挤迫,如群猴焉,唯有少数冻伤。
黑夜里,威海湾口的防材附近又传出阵阵轻微然而不祥的轮机声,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二次鱼雷艇偷袭又将悄然开始。
7、噩耗(摘自第五章龙旗凋零)1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2月5日上午,皂埠口锚地笼罩着胜利的气氛,在此停泊的日本联合舰队各舰甲板上拥满了雀跃的人群,一阵阵“鱼雷艇队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第二、第三鱼雷艇队各艘鱼雷艇陆续返回。首度攻击竟然就重创了“定远”舰,鱼雷艇偷袭的效果远远出乎伊东祐亨的期望值,借此进一步坚定了联合舰队暂停使用大型军舰强攻威海湾,改用鱼雷艇偷袭的方法消耗北洋海军有生力量的决心。
下午1时,日本各鱼雷艇队司令齐聚旗舰“松岛”的会议室,伊东祐亨下达了新一轮作战的指令。这次的主攻任务由凌晨没有参与战斗行动的第一鱼雷艇队担负,因为对日本海军最具威慑的“定远”舰已经被重创,此次攻击的目标遂扩大为整个北洋海军的主力军舰,即见到大型军舰就应攻击,而不用将目标局限于某一艘或某几艘指定的军舰。作为第一鱼雷艇队行动的配角,第二、第三鱼雷艇队负责在威海湾西口外警戒,防止北洋海军军舰出逃。同时命令三个艇队在行动中留意切断威海湾防材水雷群的连接电线,扫清联合舰队大型军舰来日入港的顾虑。
令下,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司令饼原平二少佐立刻返回了自己的旗舰“第二十三”号鱼雷艇,召集所部各艇艇长会议,传达命令。下午3时,第一鱼雷艇队又特别安排全部艇长乘坐舢板上岸,前往已为日本陆军控制的南帮鹿角嘴一带的炮台之巅,俯瞰海湾,熟悉地形和北洋舰队军舰停泊位置,为偷袭行动预作准备。根据5日凌晨的经验,这次偷袭的时间还是选择在凌晨月落时分。
1895年2月6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第二、三鱼雷艇队首先来到威海湾西口海面警戒。紧接着,凌晨2时30分,第一鱼雷艇的旗舰“第二十三号”首先出发,从威海湾东口驶近鹿角嘴附近海面,寻找防材缺口,并布设路标,为后续艇指路。剩余的“小鹰”、“第七号”、“第十三号”、“第十一号”在旗舰出发一段时间后,也鱼贯出行。各艘艇上鸦雀无声,军旗也都被收卷起来。汲取昨日有部分鱼雷艇被北洋海军掳获的教训,此次出发的各艇都预先将重要文件上缴到锚地的鱼雷艇母舰,以防泄密。
正如北洋海军洋员戴乐尓描述的那样,6日凌晨酷寒异常,5艘日本鱼雷艇航行时,不断有海浪扑到甲板上,随即给甲板覆上了晶莹透亮的冰层,使得兵员在甲板上作战活动大受影响。航行未久,2时48分,领队的旗舰“第二十三号”寻找到了防材缺口。“第二十三号”鱼雷艇和昨日参加偷袭的第三鱼雷艇队旗舰“第二十二”号属于同级艇,是从德国订造在吴海军造舰所组装的。当日出发前,艇队司令饼原平二特意找了一艘抓捕来的中国木制渔船,拖带在“第二十三号”尾后。当到达防材缺口时,几名日本水兵蹑手蹑脚走过冰封的甲板,到艇后解开缆绳,将中国渔船锚泊在防材缺口南端,作为后续鱼雷艇的路标。手忙脚乱中,谁也没有注意到这艘路标船的位置安放得并不到位。
站在鱼雷艇狭窄的司令塔内,饼原平二满意地听取属下关于目标船已经锚泊就位的报告,下令通过防材缺口。正当“第二十三号”沿着防材缺口前进时,艇身突然猛烈颠簸起来,暗夜虽然可以给日本鱼雷艇以掩护,但同时自然也会增加航行的难度,迷茫的操舵手竟然将鱼雷艇开上了防材。气急败坏的饼原少佐不愿去费力倒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加大马力前进,“第二十三号”鱼雷艇从半潜在水中的防材上驶过,上演了一幕惊险的杂技。虽然侥幸脱险,但是由此引起的声响已经惊动了港内的北洋海军,从四周的暗夜里开始有一些炮弹不断向此袭来。
7、噩耗(摘自第五章龙旗凋零)2
凌晨4时左右,第一鱼雷艇队的剩余各艇陆续到达东口的防材缺口附近。排在队伍最前的“小鹰”号,是当时日本联合舰队中少有的大型鱼雷艇,外形非常特殊,艇首有夸张的撞角,司令塔后的甲板上并列着两座烟囱。
1888年建成于英国亚罗船厂的这艘鱼雷艇,拆散后运回日本,由横滨海军造船厂组装而成。排水量203吨,艇长50。29米,宽5。79米,吃水1。68米,动力为2座汽车式锅炉,2座2汽缸2膨胀蒸汽机,双轴推进,功率1217马力,航速17。8节。由于艇型大,“小鹰”的鱼雷装备在同队艇中可谓最强,共装备360毫米口径露天固定式鱼雷发射管4具,另配有2门四管诺典费尓德机关炮。显得与众不同的是,英国人还给这艘鱼雷艇设计了水线带装甲,位于轮机舱的两舷,厚度为25毫米,使得这艘艇的生存力更胜于一般的鱼雷艇。由于“第二十三号”布下的目标船位置存在偏差,当“小鹰”到达防材缺口附近时,也一头撞上了防材,但是没有像旗舰那般勇猛地“飞”过防材,而是倒车另找缺口,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发现了缺口,通过防材。跟在“小鹰”之后的“第七号”、“第十三号”、“第十一”号3艘鱼雷艇属于同型姊妹艇,和昨日击中“定远”的“第九号”是同级。“小鹰”号通过防材缺口后不久,“第七号”又撞上了防材,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一番慌乱中,连接舵轮和舵叶的链条居然断裂。风浪中“第七号”犹如一片孤独的树叶,随波逐流而去,艇员一面跑到艇尾,用人力把握舵叶,以防鱼雷艇被海浪送上岸边撞碎,一面紧急修理,至天明时分才转危为安,以致未能参加本次偷袭。接连看到前列鱼雷艇受到路标船误导的狼狈之相,“第十三号”、“第十一号”总算聪明地改道而行,自己寻找缺口进入了海湾。由于“第七号”中途脱队,实际进入威海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共计4艘。о米о花о书о库о ;www。7mihua。com
虽然北洋舰队已经警觉,各处的探照灯在海面上来回扫射,可惜始终未能捕捉到目标,相反探照灯光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战舰。对于夜间如何有效防御偷营劫寨,在那个时代各国海军都尚无妙法良招。日军第一艇队旗舰“第二十三号”首先发起攻击,当其冒险航行到海湾中部时,借着探照灯光,发现刘公岛方向中部位置有三个舰影,随即向其中最大的一艘接近。为了确保攻击的准确性,“第二十三号”并没有按照鱼雷攻击的规则行事,非但没有加速,反而在中国军舰射出的弹雨中以极为缓慢的航速靠近。一条白头鱼雷艇从“第二十三号”鱼雷艇艇首中央的鱼雷管跃出,划出一条寒光四射的白线,在击中目标的轰然巨响中,“第二十三号”加大马力,全速返航。紧随在“第二十三号”之后的“小鹰”也瞄准了这个目标,在这艘中国军舰猛烈的机关炮射击中,“小鹰”首先发射了艇首左侧鱼雷管的鱼雷,未中。进一步接近后又发射了右侧鱼雷管的鱼雷,在这艘中国军舰身上再度响起可怕的爆炸声……
首先罹难的是北洋海军的装甲巡洋舰“来远”,黄海大东沟海战后,因为旅顺基地很快失陷,诸舰中受伤最重的“来远”舰始终未能修复,到威海卫保卫战时,她成了北洋海军诸主力舰中舰况最差的一艘。两条鱼雷接连命中了“来远”的左舷,在水线下各造成了直径分别为4米和1米多的破口,两个破口相距仅半米。水线下没有任何装甲保护,且舰内结构此前已经严重受损的“来远”,官兵们虽奋力抢救但终究未能抢救过来,在巨大的悲叹声中,满目疮痍的舰体向右侧翻转,露出了红色的舰底,最后整体倾覆在海中,与她的姊妹“经远”几乎是以同样的姿态告别了这支龙旗海军。由于灾难来得太快,“来远”舰内的官兵大都与他们的战舰长眠在海底,只有在露天甲板上的管带邱宝仁、驾驶二副谢葆璋等五十余人落水得救。
7、噩耗(摘自第五章龙旗凋零)3
“来远”沉没后不久,停泊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的辅助船“宝筏”突然船身震动,也在爆炸声中沉没。关于击沉“宝筏”一事,日方海军档案中并没有鱼雷艇曾向“宝筏”或相似船只发起过攻击的记载,当时参战的各艇也没有领这个“功绩”的。根据日方军史的解释,“宝筏”的沉没,很可能是“第二十三号”、“小鹰”号在攻击“来远”时,某颗射偏的鱼雷所致。
日军的“第十三号”鱼雷艇原本排在“小鹰”之后进入威海湾,但是进入海湾后,很快就被茫茫夜色阻隔,和“小鹰”失散,航行过程中一度遭遇了一艘北洋海军的哨艇,吓得其艇长再也没敢向刘公岛方向突进,在沿着威海海湾游历了一番后,无功而返。尾随其后的“第十一号”鱼雷艇中途与胆怯的“第十三号”分道扬镳,自己朝刘公岛方向冲击,迎着北洋海军战舰和刘公岛上的炮火,疯狂地一直冲击到了铁码头旁,向停泊在铁码头附近的北洋海军“威远”舰接连射出两枚鱼雷,锚泊中的“威远”舰无法躲避,被最后一枚鱼雷命中了右舷。
“威远”属于老式的铁胁木壳军舰,防护力有限,威力惊人的鱼雷在“威远”右舷造成了一个高4。4米,宽5米的破口,爆炸位置的露天甲板也被炸得隆起,形成可怕的“人”字形。“威远”舰的型深不过5。93米,高达4米的破口几乎已经把舰舷完全炸开,如此大的伤情使得这艘战舰已经没有任何被挽救的可能,“威远”舰也含恨坐沉在铁码头旁。根据北洋海军军官卢毓英回忆,“威远”舰管带林颖启此前因为有事登岸,当晚并未在舰中,侥幸没有殉难。
仅仅一个小时之间,北洋海军噩耗连连,3艘舰船相继罹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