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更简便的方式来考虑弹性问题。想一想,需求量总是与价格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反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必然比价格的变化幅度大,因为总收入正好是价格和数量的乘积。这可以作为需求有弹性的定义。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缺乏弹性的。需求量的变化幅度不足以压过价格的变化幅度。这正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含义。   

  不要认为大学降低了学费,同时需求又有弹性,就能得出大学总会有更好的经济状况这样的结论。没错,在需求有弹性时降低学费会使收入增加,但是入学人数的增加也同时会引起总成本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就必须决定总收入的增加是不是超过了总成本的增加。(但是定价策略的问题我们留到第九章再进行讨论。)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1节: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7)         

  另一方面,弹性和总收入的关系使我们质疑这样一个常见的错误:很多人认为,公司为了〃挣更多的钱〃,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提价。但是,一个公司如果把价格提高了20%,而需求量下降了超过20%(需求法则!),总收入就会下降。   

  3。14 垂直需求之谜    

  在整个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没有例外。完全无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表示对某种东西来说不存在替代品。你要是明智的话,就不要到现实世界中去寻找这样的需求曲线,这就像是在马的世界中寻找独角兽一样。   

  我们在前面最后提到的对胰岛素的需求,又该作何解释呢?它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线吗?我们已经讨论过,健康的食谱和整体护理可以作为胰岛素的替代品,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在这个清单上加上祷告、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很多东西。你可能仍然感到疑惑不解。让我们暂时假设,糖尿病患者对这些东西统统不予考虑。如果我们假设胰岛素的需求曲线是绝对竖直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将完全不考虑他们要为胰岛素付出多少钱,只要医生开药,他们就会买。如果每周的药要花3美元,他们买。如果同样的药每周要花30美元,他们也买。如果每周要花300美元,他们还是照买不误。他们真的会买吗?对人们的行为作如此的假设合理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认为,在胰岛素价格逐渐上涨的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祷告是一种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方式。   

  换一个角度来看一看。假设原来胰岛素的价格是每周30美元,现在一下子降到了每周1美元。现在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会不会增多呢?会。但是这说明了什么呢?在支付的成本较低的时候,糖尿病患者更愿意按处方吃药。当他们所付的钱变少的时候,需求量上升了。这当然意味着胰岛素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并不是一条垂直线。事实上,的确如此。   

  需求法则现在可以用弹性来表述: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大多数购买者对于购买成本的变化至少会做出一点点反应,对于足够大的成本变化,所有购买者都会做出反应。如果你觉得这个结论实在是太浅显了,根本不值一提,那么请你看看报纸,你就会知道这个结论并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好心人和一些心眼不那么好的人常常谈论基本需求、最低要求、绝对必需品等等。但是需求曲线几乎从来不像他们设想的那样缺乏弹性。当然,这并不是说需求总是很有弹性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回答这个更加困难的问题。我们在后面就会看到,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判断经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15 所有稀缺品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分配    

  我们现在使用的分配稀缺品的主要方式,是市场价格和人们的支付意愿,无论是水、小货车还是胰岛素。   

  如果某种东西是稀缺的……人们如果不以某种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就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数量……这样的东西必须被分配。换句话说,必须建立某种规则或制度,对那些要求得到稀缺品的人加以甄别,决定谁该得到多少。对商品的支付意愿是规则之一,但是我们实际上也使用其他的方式。这是个产权问题。   

  〃按需分配〃的想法可能对很多人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是对读过本章前半部分的人来说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只要稍微想想,你就能看出,如果要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这个方式会变得多么模糊、主观、随意、相对、不确定,而且有被滥用的危险。另一种方式是〃先来先得〃。无论何时,只要你看见人们在排队购物,你就观察到了这种分配体系的运作,通常是作为支付意愿的一种补充。另一种分配稀缺品的方式是抽签。这对很多人是个打击,觉得这不是一个公平的方式,因为有些人根本不想要,可是他们却比别人有更高的要求权。有时我们也用人人平等的原则来分配稀缺品。我们把蛋糕或比萨饼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然后每人吃一块。动物在争食尸体的时候,通常用〃强权就是公理〃的原则来分配稀缺品,人类有时候也这样做。人类有时候也以功绩作为标准,即把稀缺品分给值得享有它们的人,不论原因是什么。你能不能举出按照政治权力分配商品和服务的例子?   

  每种分配方式都有其优点。但是,这些方式如果作为普遍方式来分配稀缺品,每种方式都有一些严重的缺点,在亚当·斯密所谓的〃商业社会〃的成员中分配尤其如此。如果大多数商品都按照〃先来先得〃的方式进行分配,人们就要花费极多的时间用来排队。抽签本身是公平的,因为没有人对稀缺品有特殊的要求权,但是完全凭偶然性来分配却忽略了人们愿望和条件的多样性。平均分配的困难在于,有时候某种东西很难被分割得很均匀,有时候每一份的价值太低,以至于对人没有意义。〃强权就是公理〃的原则有明显的缺陷,不光是对弱者,对强者也是一样,人们被迫花费宝贵的资源来捍卫自己的那一份。按照功绩分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方式,但是,前提条件是人们对什么是功绩以及用什么程序来决定某人拥有什么功绩要有一致的认识;而这些条件在很小的社会圈子(比如密切结合的家庭)之外几乎无法满足。   

  最重要的是,上面讨论的这些分配原则都没有考虑供给的问题。很少有什么东西像吗哪*一样从天而降,所能供给的数量很少是与分配方式无关的。大多数商品都是人生产的,而人们都想让他们的努力得到回报。如果一种稀缺品的分配方式不能使生产这些商品的人们得到适当的回报,那么这种分配方式最终一定会崩溃。但是,我们把对供给的讨论推迟到下一章,这一章只关注需求的概念。即使只看需求这一面,把稀缺品分配给愿意出最高价格的人这一方式也有若干被人忽视的优点。最基本的是,它能使人们根据各自的境况进行节约,从而扩大人们的自由和权力。想想汽油的例子。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8)         

  有很多种方式来节约汽油:多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几个人合开一辆车、搬到离单位近一点的地方住、在高速公路上开慢点、调节发动机、不冲浪、不出去兜风、更周密地计划、把几次旅行合并到一起、不去离家太远的地方度假,或者买一辆小点的、更省油的车。每种节约方式的成本或代价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区别。有些人住的地方周围有方便的公交条件,他们改乘公共汽车可能代价并不大,除非他们乘公共汽车会晕车。有些人可能会和同事比邻而居,这样他们几个人合开一辆车的成本就比较低,除非他们喜欢在路上一边把音乐开得很响,一边独自思索。有些人正在考虑买车,他们可以很方便地改买一辆小点的车,放弃买大车的计划,除非他们有一大家子人,或者经常要运大幅的油画。没有一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所有人,没有一个最好的方式让人们节约。很多欧洲人的住宅和办公室在同一幢楼里,或他们住在邻近的楼里,走路甚至坐电梯去上班。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认为节约汽油很重要,节约的方式不太贵也很重要,我们就应该善意地看待汽油相对价格的上涨。   

  当一个东西的价格上涨时,并不需要告诉使用者去节约,不需要经济学家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相反,他们会找到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来节约,即使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也不用告诉他们首先要减少浪费,那恰恰是他们想做的,尽管对于什么是浪费可能各有各的看法。也不用盯着他们,确认他们是否真的在节约,因为〃骗人〃的人最终是在骗自己。提高水价就会使人们努力去找漏水的地方并堵住漏洞。多数情况下,人们不需要受很大的罪就能〃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因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代价最小的方式来节约;既然他们远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的状况,他们就会在所有可能的方式当中选取最好的一种。   

  3。16 只有钱重要吗?货币成本、其他成本和算账    

  我们在本章前面的讨论中从来没有认定,对于购买者而言,在他们花钱购买某种东西的时候,以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衡量成本的全面尺度。有的时候,货币价格确实是一个不充分的尺度。经济学家和普通人都知道这一点。需求的概念绝对没有向人们暗示,金钱是对人唯一重要的东西。对这一点的混淆造成了极大的误解,我们花点时间来澄清这一点是有好处的。   

  认定人们在价格上涨的时候会少买某种东西,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仅仅看重钱,也不意味着人们是自私的,同样不意味对社会福利的关注不影响人们的行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建议对这个问题持如下的看法:一项行为的机会成本上升时,选择者会倾向于少发生这种行为;一项行为的机会成本下降时,选择者会倾向于多发生这种行为。人们不仅仅对预期的收益变化做出反应,他们也比较预期的额外收益与预期的额外成本,无论他们用什么方式来计算成本。在商业市场经济中,货币是一个通用的度量单位,相当于〃米尺〃,很容易被理解。更准确地说,货币使人们能够计算相对的收益与成本。每个人都会注意钱,因为所有人都能用它推进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事业。   

  如果人不能光靠吃饭活着,那么人也不能光靠钱活着。但这并不意味着饭或者钱不能给人带来重要的利益或用处。货币价格的变化是协调人们生产和消费的有用信号。这也正是经济学家如此重视价格变化的原因。   

  简短回顾   

  权衡,权衡,再权衡……大多数物品是稀缺的,意思是它们只能通过以其他物品为代价才能获得。   

  任何物品都有替代品。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有多种方式,他们对各种方式的预期额外收益和预期额外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在各种稀缺品之间做出权衡,这就是节约的含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在现有条件下的预期额外收益和预期额外成本。   

  〃需要〃这一概念忽视的内容正是〃需求〃这一概念强调的内容:达到目的有多种方式以及权衡的重要性。   

  〃需求法则〃断言,人是会节约的。他们在价格高的时候会少买,在价格低的时候会多买。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表述了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前者指为了得到该商品必须支付的价格,后者指人们要购买这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者一条曲线,不要和特定价格下的需求量混淆起来。   

  不要把需求量的变动和总体需求的变动搞混!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变了,而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只有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发生变化。总体的需求也会变化,但是,它不是在商品价格变化的时候变化。影响总体需求的因素包括:消费者数量的变化、口味和偏好的变化、收入的变化、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化以及预期的价格变化,所有这些都不和需求法则相冲突。   

  当价格变动时,人们对某种商品的购买意愿会相应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程度由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即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当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时,我们说需求是有弹性的,价格变化会使得对该商品的总货币支出向相反方向变化。当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时,我们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价格变化会使得对该商品的总货币支出向相同方向变化。   

  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主要取决于替代品的供应。替代品的供应越好,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通常,发现或找到替代品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在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过程中也发挥作用。此外,某种商品在某人的预算中所占比例对弹性也有影响。   

  稀缺品必须被分配,因为,它的定义就是每个人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尽管很多标准都能用来分配稀缺品,决定谁得到什么,但是通过私有产权的自愿交换和货币价格标准进行分配可以促进经济自由,提高个人的力量。这些规则以及它们产生出来的价格信号使得人们有可能计算他们的利益,并根据各人的独特情况和实际条件进行节约。         

▲虹桥▲书吧▲。  

第23节:机会成本与商品供给(1)         

  第4章 机会成本与商品供给   

  4。1 对机会成本的复习   

  4。2 成本和行为相关,而不是和事物相关   

  4。3 我现在该干什么?〃沉没成本〃的无关性   

  4。4 生产者的成本作为机会成本   

  4。5 边际机会成本   

  4。6 成本和供给   

  4。7 供给曲线   

  4。8 供给自身也会变   

  4。9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 志愿兵的成本   

  4。11 供给价格弹性   

  4。12 用成本论证正当性   

  经济学的供给理论和需求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两种理论都假设决策者面临一系列不同的方案,并要从中选择一个。他们的选择反映了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间的比较。对于生产者来说,他们也要进行节约,其逻辑和消费者是一样的。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是,机会成本和市场价格如何激励厂商生产并供给稀缺品,市场价格如何反映机会成本并把信息传达给我们大家。   

  4。1 对机会成本的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你能不能用前几章讲过的机会成本概念来解释一些常见的、令人困惑的事情。   

  同样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为什么穷人更愿意坐长途汽车,而富人更愿意坐飞机?简单的回答是,坐长途汽车便宜。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某些人的时间机会成本相对较高(想一想,一个律师1小时收费可达100美元),长途汽车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其昂贵的交通工具;对穷人来说,他们的时间机会成本一般要比高收入者低得多。   

  要找一个十几岁的小保姆看孩子,为什么在富人聚居区很难找,而在收入较低的地区就比较好找?夫妇俩找不到保姆,可能很灰心,会抱怨邻居家的孩子太懒。这话很难听,而且是多余的。任何一对夫妇,只要愿意支付机会成本,不愁找不到十几岁的小保姆。找十几岁的保姆看孩子,意味着让他们放弃他们觉得最有价值的其他机会。如果一个地区对保姆的需求很大,因为富人们经常要外出,同时,如果当地的年轻人手里都有大把的零花钱,他们更愿意和别人约会或是在家闲坐,不想给人看孩子,挣那一份并不可观的收入,那么,找保姆看孩子的机会成本很高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   

  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更多的本科毕业生继续读研究生?工作前景不好使得待在学校里的机会成本降低了。因此,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再花一两年拿一个硕士学位或是MBA,而不是找一份24小时加油站的夜班工作。   

  为什么来自低收入地区的年轻人更愿意参军?你能解释吗?   

  4。2 成本和行为相关,而不是和事物相关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很明显,成本和事物没有关系。成本总是与行为、决策和选择相关联。正因为如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承认客观成本。这一点和常识不一致,常识告诉我们,事物总是有〃真实〃的成本,这个成本是由物理学定律决定的,而不取决于人们反复多变的心灵。跟常识作战是很难取胜的,但我们必须试一试。这一次,我们还是要从常识的框框外想一想。   

  我们可以指出,〃事物〃根本没有成本,这大概是解除常识的武装的最快办法。只有行为才有成本。如果你非要认为事物的确有成本,并且准备用一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你就差不多肯定是在偷换概念,用一个不被注意的行为替换某个事物,硬给它加上一个成本。   

  例如,一个棒球的成本是什么?你说:〃10美元。〃但是,你的意思是说,在当地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里购买一个大联盟官方指定的棒球的成本是10美元。因为购买是一个行为,所以这个行为需要以其他机会为代价,从而发生了成本。请注意这里引入了行为。棒球的成本因行为的不同而改变。制造一个棒球的成本就不一样。销售一个棒球的成本又不一样。在球场捡一个球的成本又是多少呢?想一想,在2003年总决赛当中,那个球迷无意中对自己、对芝加哥小熊队做了些什么啊!   

  考虑大学教育的例子。成本是多少?回答是,〃大学教育〃没法有成本。我们首先要区分,获得大学教育的成本和提供大学教育的成本分别是多少。做出了这项区分之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件事: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在本章和前面几章中关于成本所说过的一切都隐含了这件事,即成本总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获得高等教育的成本通常是对学生而言的成本。但是,也可以指对学生家长的成本,这是不一样的。或者,如果录取某个学生需要拒绝另一个学生,那么,对于约翰(没被录取)来说,成本甚至可以是玛莎被录取为一年级新生。所有这些成本都不一样。   

  关于事物的〃真实成本〃有大量无效的辩论,这都是因为辩论者没能认识到只有行为才有成本,而行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本。   

  4。3 我现在该干什么?〃沉没成本〃的无关性    

  在第三章中,你学到了商品的价值总是在边际被决定的道理。比如,水的价值不是人们在不买就没水用的前提下愿意付出什么代价来买水,而是根据人们所处的实际境况,看人们愿意为额外的一定数量的水付多少代价,这才是水对于人们的价值。对于成本,同样可以应用这种边际分析的原理。在分析收益的时候,很多人误入歧途,是因为他们把一种物品或收益的总价值和边际价值混为一谈。在分析成本的时候,最常见的错误是把以前发生的成本和边际成本即额外的成本搞混了。在计算成本时,正确的立场不是往后看,因为过去的都是沉没成本,不可恢复的成本。正确的立场是往前看,等待当下的机会。   

  玛丽的父母为女儿的婚礼喜宴投入了5000美元,这笔钱无法退回。两周之后,玛丽和她的父母发现她的未婚夫是个骗子、卑鄙小人。他们取消了婚礼和喜宴。这家人是否因为取消了喜宴而亏损了5000美元呢?常识告诉我们,是的。但是,如果他们决定取消婚礼但保留喜宴,那笔钱能要得回来吗?不能。投进去的这笔钱代表了产权的交换。从付钱的那一刻起,这笔钱就不再属于玛丽的父母了。         

◇欢◇迎◇访◇问◇。◇  

第24节:机会成本与商品供给(2)         

  假设你路过一家自助餐馆,拿了一份意大利卤汁宽面条加金枪鱼,付了1。9美元给收银员。你愿意付钱,是因为你期待从面条中获得的满足感比花这1。9美元买任何其他东西能获得的满足感更大。然后你吃了第一口,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面条太难吃了。如果现在把面条剩在盘子里,你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不是1。9美元。你付给收银员的现金已经不是你的了,而是餐馆的。钱回不来了,就算你把盘子里的面条吃完,宣布〃对得起那笔钱了〃,那钱也不会回来。一旦你把钱付给了餐馆,拿到了面条,你就面临一系列新的选择。你还想不想上下一节课了(吃这些面条可能会让你生病)?你还想不想要命了(可能你觉得不把这些面条吃完会遭雷劈)?或者,你不想吃这些面条了,觉得有点罪恶感,因为没把盘子里的面条打扫干净,但至少减少了你生病的可能性。所有选择都在于你。问题是,你现在面临全新的选择,不管你怎么做,那1。9美元再也回不来了。    

  你付的价钱正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与经济决策无关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决策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成本是边际成本,即额外的成本。边际成本都是将来的事。和你那1。9美元一样,在刚才的例子里,玛丽婚宴中投入的无法退回的5000美元在支付之后也是沉没成本。把它作为人生的一个重大教训记下来吧。现在你站在一个新的岔路口上。   

  当然,在我们决定把某项成本看作与决策无关之前,先要确定它是否真的是沉没成本。一个学生花了100美元买了微积分教材,期中以后又去退课,即使他通读全书,他也无法找回〃这笔钱的价值〃。但是,他可以把书再卖给学校的书店,比如说卖了20美元。这就是他现在面临的选择:继续拥有这本书,还是把所有权转让给学校的书店。这个学生的沉没成本不是100美元;其中20美元是可挽回的,他的沉没成本是80美元。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它可能会让你(对微积分老师、书店或你的大学生活)感到遗憾或悔恨,但它在任何意义上都和当下的决策没有关系。它只是一个信息,或是生活中的一个教训而已。别误会我们的意思,不是说这个教训无关紧要,我们只是说这项成本已经与现在无关了。问题是,你现在该干什么?   

  4。4 生产者的成本作为机会成本      

  当我们考虑生产者的成本时,比如,我们会自问,为什么生产一辆山地车要比生产一张红杉木野餐桌花费更高的成本呢?我们倾向于首先思考生产每种东西时都用到了什么。我们会想到原材料以及耗费的劳动时间,可能还会想到必备的机器或工具。我们用货币单位来表述投入的价值,并假设山地车或桌子的成本就是以上各项成本的总和。这么算并没有错,但有两个问题被漏掉了。其一,为什么山地车或桌子的生产者恰好选择了这些投入,并按照这种比例进行生产?其二,为什么生产者要使用这些投入就得花这么多钱呢?   

  在生产过程中和在消费过程中一样,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技术为我们要做的事创造了各种可能性,同时也设置了种种限制;但并没有宣称生产某种东西只有唯一正确的方式。在新德里,男人用短把的锄头挖高架桥的地基,女人把土装在筐里,顶在头上去倒掉。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场面。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呢?是包工头选择了这样的技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挖掘和搬运土方的成本最低的方式。在印度,用人力运土要比用重型机械成本低,因为在印度用极低的工资就能找到劳动力。用重型机械来挖土反而太贵。   

  为什么在印度这种没有技术的劳动力的工资这么低?原因在于,在这个国家里,很多人都没有机会用自己的劳动以任何方式为他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机会成本这一概念主张,生产者要为其所使用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支付一定的钱数,这个钱数取决于资源拥有者能从他人身上获得什么东西,也取决于用这些资源能为他人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所以,生产一辆山地车的成本取决于生产者为了获得适当的资源要支付多少钱。而且,因为这些资源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生产机会,所以,生产者支付的价格必须与〃最佳机会〃的价值相匹配。于是,被放弃的机会的价值就成了生产一辆山地车的机会成本。   

  考虑野餐桌的例子。野餐桌的生产成本一部分是红杉木的价格。假设最近对新住宅的需求上升了,于是建筑承包商就多购进红杉木材。如果这导致了木材价格上涨,那么生产野餐桌的成本也就随之上升。没有什么因素影响到生产一张野餐桌的物质投入,但是生产的成本上升了。因为用红杉木盖的房子比以前值钱了,生产桌子的厂商就必须为用来生产桌子的红杉木支付更高的机会成本。1992年,当安德鲁飓风横扫佛罗里达南部之后,全美的三合板价格迅速上涨。对于那些被安德鲁飓风害得无家可归的人来说,三合板的价值大大提高了,连那些想把三合板用作其他用途的人此时也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机会成本。当然,这也激励每一个人节约使用三合板。   

  一个有技术的工人和一个没有技术的工人相比,能赚更多的钱,因为(或者只要)这些技术能使这个有技术的工人在别处更值钱。一个会安装车轮辐条的工人,如果同时能拿大顶,嘴里还能哼着小曲,那他一定是技艺非凡。但是,假如他不寻常的天才在别处值不了更多钱的话,我们的山地车生产者就不需要为此付给他们额外的报酬。不要以为这样的事不可能。马戏团就会为这种本事出高价。如果他们从马戏团团主那儿得到的报酬比山地车生产者愿出的更高,那么,对于山地车生产者来说,这些工人的机会成本就变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山地车生产者会对他们说〃再见,祝你好运〃,然后用其他机会成本较低的工人取而代之。   

  当国家篮球协会和美国篮球协会合并为一家后,雇用一名7英尺高、身体协调的运动员的机会成本会怎么变呢?在两家联盟的体制下,每个运动员都有两支球队为其加盟而报价。其中一方争夺这个球员的成本是由另一方愿意出的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