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不甘心!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朱由检万念俱灰之下,口不择言,直把杨嗣昌惊得浑身冒冷汗,以头抢地,砰砰作响,额头见血,泣道:“皇上,臣辜负了皇上,臣驽钝,臣不堪用……”
朱由检挥了挥手,打断杨嗣昌的话,道:“朕不是说你!”
杨嗣昌忍不住放声大哭,诉道:“皇上,朝廷虽艰难,但远未至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民心还是向着大明的……”
朱由检凄然道:“离山穷水尽已经不远了……”
“不,皇上!林纯鸿拥兵巨万,却丝毫不敢提国器。山东的荆州军,足足有十多万,却只派雄威军团及骠骑军北上,这足以证明,林纯鸿暂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生出觊觎之心!无他,惧怕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杨嗣昌的话,让朱由检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你是说,大明还有时间去积蓄力量,与林纯鸿斗争一二?”
杨嗣昌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林纯鸿的优势,在于财计,在于武力,而大明的优势,则在于人心!”
朱由检满脸茫然,心里凄然欲泣:人心是什么玩意,哪里有钱粮、兵力实在?可怜太祖、成祖英明神武,远近咸服,现在居然沦落至要用虚无缥缈的人心做最后一搏。
见朱由检信心缺缺,杨嗣昌忽然仰起头来,大声道:“皇上,林纯鸿积蓄实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是最近才显露出来而已,大明的局势,早已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现在看来,河南、山西、陕西的贼寇几近销声匿迹,辽东的鞑子遭遇惨败,局势虽未根本好转,但已经比以前好得多!”
杨嗣昌的话,终于让朱由检恢复了一丝生气,开始凝神倾听:“皇上,大明之存亡,悬于一线,是存是亡,皆在于己!”
“在于己?”
杨嗣昌慨然道:“林纯鸿非一莽之夫,至少五年之内,不敢对国器生出觊觎之心;北边的鞑子至少在五年以内难以叩关入侵。大明是存是亡,就决定于这五年。既然局势已经不可能再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借机奋起。大明是沉沦,还是中兴,皆在于己!”
朱由检苦着脸,道:“朕登极以来,苦心积虑,奈何局势日蹙,骤然之间,哪能找到万世之良法?”
杨嗣昌默然。朱由检说得是实情,十年来,朱由检无时不刻都在焦虑,想尽一切办法中兴大明,只是大明军队、官场业已腐烂至根底,若没有剧变,任谁也回天无力。
杨嗣昌似乎早已深思过这个问题,脱口说道:“林纯鸿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睁眼看而已!”
杨嗣昌的话,显然太过于惊世骇俗,也只有在生死存亡之际,才敢公开说出。
朱由检大惊,突地站了起来,问道:“以国贼为师?”
杨嗣昌不容置疑地点了点头,道:“林纯鸿偏居一隅,不到十年,岁入超过六千多万,拥兵十万余精锐,这足以证明,他所奉之法,乃当前之良法。”
朱由检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结果什么也没说出来。以林纯鸿为师,心理上虽绝难接受,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逼得朱由检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朱由检默然半晌,说道:“修房子,比重建房子,要难得多!”
杨嗣昌不由得对朱由检刮目相看,今日的朱由检不仅拥有出乎意料的冷静,还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洞察力。
杨嗣昌道:“诚然!修房子时,还得住人,委实比较难。唯有双管齐下,一方面撑住大梁,不让其倒塌;另一方面,谋划地加固根基,稳定干墙。洪承畴、孙传庭皆大梁,需重用,至于关辽兵,则需逐步削其势!”
朱由检大惊:“关辽兵精锐,为何需逐步削其势?”
杨嗣昌直言道:“自崇祯二年后,关辽兵骄横,历任巡抚、总督,皆难以有效调拨。以前,鞑子势大,当然不能动他们,现在鞑子急剧削弱,正好趁机铲除这个毒瘤,以免出现另外一个林纯鸿。再说,关辽兵所耗钱粮几近朝廷岁入的六成,却养出一帮骄横跋扈的白眼狼,何不拿这笔钱粮编练新军?”
杨嗣昌似乎嫌带给朱由检的冲击不够大,一个重锤接着一个重锤地敲打过来,几乎让朱由检喘不过气来。
大明真的已经是千疮百孔,如果没有林纯鸿,大明这艘破船还能坚持多久?
唯有涅槃重生!听到杨嗣昌说到编练新军,朱由检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变得决然无比:“正所谓不破不立,朕赞同!”
杨嗣昌接着说道:“这五年内,林纯鸿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斩断大明的大梁,为防止林纯鸿推倒房子,需着力牵制他!”
朱由检越听越觉得大有可为,不复刚才的颓丧,问道:“如何牵制?”
杨嗣昌道:“江南豪强、勋爵、鞑子、郑芝龙……等等诸如此类,皆可利用!”
“鞑子?”
朱由检惊问道。
“对!鞑子!林纯鸿实力已经非常强大,非朝廷所能制,唯有发动一切可动用之力!皇上……”
杨嗣昌滔滔不绝,一直讲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末了,杨嗣昌接着说道:“这些,都是臣的初步构想,如何实施,如何细化,还需细细斟酌!”
朱由检激动万分,不由得站起身来,携着杨嗣昌的手,慨然道:“朕与你,君臣相知,共度时艰,开创大明中兴之局!”
杨嗣昌想到朱由检对自己信任有加,古来君臣之间,可谓屈指可数,不由得心情激荡,哽咽道:“皇上,臣驽钝,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546章 另一个失败者
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沈阳,还有一位心在滴血的人,那就是皇太极。
数千里平原之上,鞑子残兵败将五千余骑,分作两部,狼狈逃窜。豪格、多铎一路突破倪宠、宋学朱的围剿之后,一路畅通无阻,直至通州,方才停住北上的步伐,等待多尔衮大军汇合。
相比较豪格、多铎的轻松,多尔衮和阿济格就没这么幸运了。刚开始,骠骑军和龙武军轮流歇息恢复马力,直把多尔衮和阿济格追得痛不欲生,十停人马中,跑散的,命丧于钢弩之下的,足足有三停。
后来,龙武军南返,多尔衮和阿济格方才松了口气,与骠骑军在太行山山麓玩起了捉迷藏。令多尔衮和阿济格万万想不到的是,骠骑军对地理的熟悉程度远甚于他们,一个不小心,在涿州陷入了骠骑军的包围之中。
多尔衮和阿济格左冲右突,始终无法突出包围圈,正当两人万念俱灰,准备自刎之际,豪格和多铎率兵赶到,将两人救出了包围圈。
多尔衮出兵时,旌旗招展、人嘶马鸣,足足有五万余精锐,现在回头一看,只有不到三千余骑,且几乎人人带伤,忍不住放声大哭。
显然,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多尔衮听闻雄威军团在通州严阵以待后,擦着京师以西,经由昌平、密云,继续北上。
虽朱由检严令沿途官兵围剿,结果没有一人出战。孙应元、周遇吉倒是想出战,但是曹化淳一瞪眼,说了句:“京师东南有重兵威胁,安能出战?”
孙应元和周遇吉唯唯诺诺,遂打消了出战的计划。
山东的战局,并不仅仅局限于山东,而是牵扯着整个大明,其中就包括辽东。
通过战略欺骗,旅顺棱堡在完工至九成时,狄威下令大张旗鼓地进行祝贺,以此吸引鞑子来攻。
不知道皇太极没有认识到旅顺棱堡的威胁,还是被棱堡的坚固吓破胆,与或是纵欲过度没空理会旅顺,总之,皇太极对旅顺棱堡的筑成视而不见。
这让狄威、郑福林等人失望万分,日日派兵前出辽东半岛,四处劫掠。
当山东的战报传至旅顺时,旅顺陷入了欢乐的海洋之中。唯有窦石温气恼不已,恨恨道:“本指望鞑子进攻旅顺,一把吞下鞑子上万人,狗日的,鞑子吓破了胆,不敢来!后来又指望跑到蓟州打点秋风,哪想到,中原军和东南军太不够义气了,把鞑子全包圆了!晦气!”
也难怪窦石温如此失望,本来,按照林纯鸿的战略安排,一旦多尔衮、岳托大部逃离山东,则狄威率龙虎军团、金吾军在渤海湾登陆,前往昌平、密云一带,作为围剿鞑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后来,鞑子所余人马不多,林纯鸿遂取消了登陆计划,转而令狄威大肆出兵辽东半岛,以牵扯皇太极兵力,防止其派兵接应多尔衮,为关辽兵围剿多尔衮创造机会。
狄威兵出复州,甚至跑到盖州耀武扬威,皇太极压根不理会,令济尔哈朗镇守沈阳,自己亲率兵马进攻锦州。
皇太极的判断显然是正确的,狄威担心皇太极骤然回师,断绝大军归路,兵马不敢离开海岸百里。关辽兵摄于皇太极兵马之威,不敢挪窝,以致多尔衮率领三千余兵马从容退回辽东。
看着凄凄惶惶的兵马,上上下下无不如丧考妣,痛哭流涕。不算汉军、蒙古人,单单女真壮丁损失两三万余人,占整个女真壮丁的五分之一强!
此时,皇太极的心在滴血,听到满耳的哭泣之声后,更是烦恼万分,忍不住厉声嘶吼道:“哭什么哭,太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创了基业,难道是哭出来的?”
左右皆止住哭声,面色惊惶地拜伏于地请罪。
多尔衮更是膝行向前,凄然道:“大军之失,皆我之过也,还请皇上治罪!”
皇太极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就如没事人一般,抚慰道:“大军此次南下,一则为人口、财货,二则挑拨林纯鸿与明廷之间的关系,三则调动剿匪之兵力。后两者目标,皆已达到,没有想象的那么坏!”
说完,皇太极不再理会一帮跪伏于地的臣子,大声下令道:“收兵回盛京!”
……
回到沈阳后,皇太极枯坐宫内,细思此战之得失。
皇太极乃性坚之人,熬过最初的伤痛之后,骤然发现,现在的局势,并不比当初刚继位时更严峻。
努尔哈赤刚死,蒙古未平,朝鲜居身后,东江军镇时不时通过旅顺、朝鲜骚扰辽东。关辽一线,更有孙承宗、袁崇焕坐镇,将所有将士拧成一股绳,进取心十足,那时才真正是危急成亡之秋!
反观现在,蒙古、朝鲜早就被敲碎了脊梁,绝不敢作乱。而关辽一线在失去孙承宗、袁崇焕后,早已被祖氏、吴氏武将家族架空,无论是辽东巡抚还是辽东经略,皆指挥不动。去年年底时,高起潜虽统帅关辽大军,却不出战,至少有一半原因就是祖家、吴家不愿意在关内与大清骑兵硬拼。
至于林纯鸿窃取旅顺港口作为据点,不时骚扰辽东半岛,虽比当初毛文龙难缠,也不至于难以对付。
皇太极甚至有点希望旅顺口的荆州军进攻沈阳,给大清骑兵创造一次大范围机动截断补给的机会,狠狠地报一箭之仇。
至于关内,大明的境况比十年前还不如,据闻,陕西、河南大饥,陕西之兵又被调往北京附近,李自成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而且势头更猛。
而且,林纯鸿悍然派遣雄威军团屯驻通州,骠骑军更是夸张,屯驻武清,在天津卫至京师一带游弋,有威胁北京之势。
也就是说,挑拨林纯鸿与明廷之间的关系,给贼寇创造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两条目标完成得非常出色。
只是,女真精锐骤然损失五分之一,乃十年来未有之大败,朝鲜和蒙古很可能会蠢蠢欲动,这点不得不防。
还有,必须找到胜过精锐荆州军的办法,否则,所有的女真壮丁将不复有对阵荆州军的勇气。
“强势的水军、大量的预备队……”
从多尔衮、豪格等人口中,皇太极了解到此次失利的关键,不由得默念道,皇太极的眉头越皱越紧。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亡之局啊!”
皇太极哀叹道。对荆州军所知甚少,就急于直撄其锋,不败才怪。反观荆州军,在选定的战场上,占据绝对主动,打了一场占尽优势的战争,这完全是处心积虑!
也就是说,林纯鸿早就对大清了如指掌,而大清对荆州军却是两眼一抹黑。
“传朕口谕,令索尼和范文程进宫!”
早在一月之前,皇太极听闻多尔衮陷入困境之后,就令索尼和范文程着力收集与林纯鸿和荆州相关的情报,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皇上,此次失利,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荆州军知之甚少。奴才有负皇上重托,还请皇上治罪!”
索尼乃皇太极心腹中的心腹,负责监视亲王、贝勒,收集各路情报。得知战败后,一直惶恐不安,一上来就请罪道。
对于心腹,皇太极自然不会过于苛责,马上安慰道:“你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此次多尔衮南下,没有暗中的一条线,前期不会这么顺利。林纯鸿荆州军偏居荆州,我们知之不多,也属平常。你说说,荆州军实力到底如何?”
索尼深吸了口气,苦着脸说道:“陆上精锐兵力超过二十万,其中山东聚集十五万,旅顺万五,朝鲜济州岛万五……”
皇太极显然第一次听闻济州岛还有万五兵力,脸色突然大变,旋即又摇了摇头,叹气道:“都已经败了,还想这么多干什么!后手还真是多,即便多尔衮在山东不败,也非得败于蓟辽一线!你接着说吧……”
“广东惠州还有龙卫军约六千余人马,遥远的吕宋岛、爪哇岛,还有骁卫军团,兵力超过两万余……”
“吕宋岛?爪哇岛?”皇太极大吃一惊,“这是何地?”
范文程马上从怀中掏出一份舆图,平铺在案台上,手指一路往南,跨过大海,指在了天涯海角之处,说道:“据闻,这一片海域的所有岛屿,皆属于林纯鸿!”
皇太极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索尼和范文程未来之前,自己还信心满满地认为,局势不比十年前更差,现在看来,实属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林纯鸿啊,林纯鸿,到底是什么妖孽,为何每深入了解一次,就让人感到心惊肉跳呢!
见皇太极不说话,索尼接着说道:“这些都是陆上兵力,水上兵力有长江水师掌控长江,兵力过万,蜈蚣船将近两百艘,上次睿亲王遇到的蜈蚣船,就是从长江水师中抽调的。”
“除了长江水师外,林纯鸿还拥有西洋舰队、东洋舰队、大白鲨舰队三支舰队,其中东洋舰队母港在双屿,兵力超过三万,拥有巨型战舰五十余艘,上次阿济格攻打皮岛时,遇到的巨型战舰,就隶属于东洋舰队。”
“西洋舰队母港在香港,八艘主力战舰皆隶属于西洋舰队,兵力超过八万,拥有巨型战舰超过百艘……大白鲨舰队甚少出现在南洋,兵力、战舰数目不详……”
索尼正说得口沫横飞,突然范文程拉了拉他的衣袖,索尼定睛一看,发现皇太极的脸色变得苍白,比白纸还要白……
第547章 鲲鹏之略
?“厚积薄发……厚积薄发……可怜、可笑、可叹……”
皇太极木然半晌,突然状若疯狂,吐出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词组。网
范文程倒是明白了皇太极的意思,但他生性谨慎,皇太极不问,他不会妄语。
倒是索尼目瞪口呆,不知皇太极中了什么邪,慌忙磕头道:“皇上……”
皇太极并不理会索尼,只管说道:“败得一点都不冤!还筹谋着破关毁墙,可笑!就是占了北京城,还不是被荆州军赶回辽东?”
说完此话,皇太极又停顿下来,默然半晌,最终说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范文程听了皇太极的话,情知皇太极想采取收缩战略,一时大急,顾不得谨慎,立即扣头道:“皇上,万万不可!”
范文程一向谨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开口,现在如此惶急地反对皇太极的收缩战略,让皇太极和索尼惊愕万分。
皇太极问道:“范章京,为何不可?”
范文程深伏于地,先道了声罪,方才说道:“据奴才所知,林纯鸿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去年九月,荆州入不敷出,向民间借债三百万大圆,到了十二月,又大举借债一千五百万……林纯鸿纠集十五万大军作战四五个月,所有物质均千里迢迢从江南、荆州转运,耗费钱粮不计其数,已经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有证据表明,林纯鸿正考虑加税,以缓解钱粮紧缺状态!”
皇太极听着听着,瞪了索尼一眼,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他的这个微不可查的动作,却把索尼和范文程均吓得心惊肉跳。索尼自然是担心皇太极怪罪他的情报工作不到位,疏漏了重大关节。
而范文程则悔得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一不小心,居然有可能得罪了皇太极最为信任之人。一时之间,心里不停地告诫自己:一定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乱说话。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话已至此,绝不能顿口不言,于是范文程接着说道:“只要林纯鸿熬过了这段时间,奴才估计,明廷即便居正统之位,也难以制止林纯鸿觊觎国器,一旦林纯鸿入主北京,我大清该如何自处?”
皇太极听得心惊肉跳,心里暗骂自己不止:糊涂,一时激动,倒没想这么远,还不及一奴才!
范文程接着说道:“一千疮百孔之大明,正是我大清所需要之大明!目前林纯鸿实力强过明廷,我们就应该想法设法牵制林纯鸿,令双方一直争斗,我大清暗中积蓄实力,渔翁得利!”
皇太极起身,将范文程从地上扶起来,诚恳道:“非先生言,险些误了大事!朕想过了,大清当前方略,大致为鲲鹏之略,即壮其身、稳其翼、尖其喙……喙所指向,先生应该属意旅顺吧?”
范文程滚爬在地,道:“皇上英明……”
阳春三月,京杭大运河在沉寂了数月之后,一下子喧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船只,如同过江之鲫一般,密布于运河之上。
作为长江运河的转运站,扬州码头异常繁忙,码头工人们加班加点,忙于装卸货物。
“快点,快点……”
船老板犹嫌工人们动作太慢,不停地催促。
工人们则累得跟驴似的,口中喘着粗气,不停地喊着口号,抬起沉重的货箱。
这段时间,不停地有军队路过扬州码头,在此休整,动不动就封锁码头,也难怪船老板们着急上火,惟恐军队过境,耽搁他们宝贵的时间。
“看,又是隆平侯的军队,我的娘啊,这么多船……”
一名闲汉吆喝一声,致使码头上的工人全部停住了手头的工作,怔怔地看着大规模船队发呆。
“呸……什么狗屁隆平侯,吃了败仗不说,还放跑了敌酋,丢江南人的脸……”
战报早已在江南各地传开,隆平侯的“战绩”,自然家喻户晓。
“管他什么军队,到了码头,就有我们休整的机会了……”
“隆平侯才几千人马,前后封锁码头足足有七天,要是荆州军过来,那不得封锁好几个月?我们只好去喝西北风了……”
一名工人刚担心地说了一句,旁边就有人啐了一口,不屑道:“荆州军自有瓜洲码头停泊,哪里会跑到这个小地方来?”
“扬州是小地方?”
“跟瓜洲比,可不是小地方?瓜洲那里挣钱机会多,我看,我们还不如到瓜洲去……”
“就你这小胳膊小腿,能被林总管看中?”
“咋不能?听说这次荆州军阵亡三四万人,估计还得大规模募兵,我还想去当兵呢!能在荆州军当兵,给我个秀才功名也不要……”
“哈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正说笑着,突然一名工人喊了一声:“哇……隆平侯后面还有军队……是神机军团的旗号……上面有神机二字呢……”
听闻荆州军抵达扬州,工人们呼地一声,全部涌了上去。一时间,码头上人头攒动,被挤得水泄不通。船老板急得跟什么似的,无论怎么呼唤工人,也没有一个工人回头。
看着远大于隆平侯的船只,工人们激动莫名,不停地评头论足:“这才是英雄的军队,以一军之师,足足抗住鞑子数千骑兵的冲锋……”
“据说,这个军最后只剩几百人?”
……
人群越说越激动,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神机、神机,汉人之基……”
人群一听,紧随着口号,拼命狂呼:“神机、神机,汉人之基!”欢呼声,犹如山呼海啸一般,直冲云霄。
神机军团的将士们也激动莫名,纷纷钻出船舱,神情肃穆地侍立在甲板上,右手置于胸前,向着欢呼的百姓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百姓们更是激动,喊声愈来愈猛烈……
不停有工人流下激动的眼泪,就连船上的神机军团将士们,也热泪盈眶,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
“快看……快看……霹雳军团……”
……
“快看……快看……雄威军团……”
……
扬州城内,郑鸿逵正与堵胤锡在酒楼小酌,听闻雄威军团也自扬州通过后,堵胤锡吃了一惊,道:“雄威军团离开京师了?”
郑鸿逵道:“的确,京师附近,就留了骠骑军。”
堵胤锡显然不及郑鸿逵消息灵通,见郑鸿逵好像早已知晓了一般,眼睛里露出探询的神色。
郑鸿逵道:“东南军三军团,皆已南下,至于去哪里,尚不清楚。中原军除了虎啸军团分驻于聊城、临清和德州周边外,宣武、神卫军团及龙武军皆已返回南阳。”
堵胤锡大松了口气,道:“原来如此……”
郑鸿逵见堵胤锡放松下来,不由得冷笑道:“仲缄公担心林小三觊觎国器?现在见他重兵返回老巢,遂松了口气?”
堵胤锡苦笑着摇了摇头,一句话也不说。
郑鸿逵冷笑道:“仲缄公倒是白担心一场!林纯鸿即便有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岂不闻林纯鸿上蹿下跳,又是借债又是增税的,无他,荆州无力千里迢迢供给大军,只得将大军撤回老巢就食!”
堵胤锡眉头渐渐拧了起来,道:“以林纯鸿之能,待他聚敛年余,不知道大明将面临何等的狂风暴雨……哎……”
郑鸿逵笑道:“仲缄公不必担心。我家大帅倒是说过,狂风暴雨不至于,小到中雨倒是少不了。”
堵胤锡愣了愣,道:“这是何故?”
郑鸿逵冷冷道:“力有不逮而已。一旦林纯鸿想来一次狂风暴雨,荆州很可能被四面之水冲成一片白地。四川方向、河南方向、江南、云贵,找他拼命的人多得去了,林小三倒是敢?林纯鸿就算浑身都是钢,能打几根钉?”
堵胤锡默然半晌,道:“的确是这个道理,蚕食胜过鲸吞。只是,林纯鸿下一步将瞄准何地?”
郑鸿逵笑道:“只要探明东南军三军团驻地,即可知晓……”
堵胤锡情知这些都是郑芝龙的判断,也忍不住赞赏道:“圣议公好眼力,胜过堵某人十倍……”
郑鸿逵不去理会堵胤锡的溢美之词,反而脸色变得郑重起来,说道:“我家大帅还有一个顾忌,就是担心林小三彻底掌控江南。以江南之财力,再加上如狼似虎的几十万精锐,大明恐怕真的就危险了。江南士绅、各地忠贞义士,若再不团结起来,趁林纯鸿羽翼尚未丰满,奋力一搏,到时候恐怕连哭都哭不出来!”
堵胤锡试探道:“不至于吧?”
郑鸿逵冷冷道:“林小三入主京师,恐怕第一个容不下的就是我家大帅,我家大帅大不了远走海外,一避了之。可是,江南士绅呢?土地、产业均在江南,避到何处去?恐怕到时候就只能仰林小三之鼻息!岂不闻荆州境内士绅之惨状?土地没了,每日战战兢兢,惟恐林小三清算。”
堵胤锡默然良久,吐出一句话:“史大人亦作如是观,这些日子,已经前往常熟了。”
第548章 山雨欲来
雷霆之战结束,表面的激战业已渐行渐远,大明境内,一度陷入平静之中。
这个平静显然不可持久,连大街上的老太太也知道,林纯鸿的军事实力远强于大明朝廷,弱干强枝下,岂能永远安稳?
不过,让天下大跌眼镜的是,朱由检下旨,封林纯鸿为江陵侯,持铁劵,不世。
接到消息时,林纯鸿刚抵达瓜洲,不由得大笑道:“还真是小气,连世袭都舍不得!”
左右皆不服,谩骂出声:“至少得封公爵,拿着一个小小的侯爵,谁看得上?要不是我们拼死作战,京师说不准就被鞑子攻破了!”
林纯鸿看着这帮义愤填膺的虎狼之将,心里颇为欣慰,说道:“区区一侯爵,咱们荆州军自然不看在眼里。”
众将还骂,林纯鸿笑道:“这次,大伙拼死作战,立功甚巨,看来,至少要多出十多个宣威将军……至于勋田,恐怕要以万亩来计了!”
说到封赏,众将皆讪讪而笑,道:“为侯爷效力,死了也值当……”
……
在瓜洲登岸后,林纯鸿令东南军暂驻瓜洲附近,进行休整和补充兵力。
刚安排妥当,郭铭彦就在门外求见。
“属下参见侯爷!”
郭铭彦拱了拱手,点头哈腰道。
林纯鸿笑骂道:“你的消息倒是灵通,说说看,吩咐你做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郭铭彦苦着脸道:“侯爷吩咐的事多着了,是海舟固定交易点么?启禀侯爷,年初时,海舟固定交易点一事正月初一正式运行,海商们倒是无所谓,他们利润丰厚,不在意一成的交易税,倒是江南本地豪商颇有微词,说咱们荆州仗势欺人,掠夺民脂民膏。从正月开始,江南的收入逐月递增,现在每月已经达到四十五万圆……”
说着说着,林纯鸿突然抓起案台上的一支笔,照着郭铭彦扔过去,骂道:“这些数据我自己不会看?要你在这里啰嗦!”
郭铭彦笑着躲开飞袭而来的笔,道:“好几个月不见侯爷,心里高兴,开个玩笑而已,犯得着用笔打我?侯爷打了胜仗,脾气见涨啊!”
林纯鸿哭笑不得,道:“真要是有脾气,你的人头已经挂在外面的旗杆上了!”‘w…r…w…h…u。c…o…m‘
郭铭彦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脖子,道:“不行!脑袋还得留着吃饭。”
旋即,郭铭彦脸色变得郑重,说道:“奉侯爷之命,在湖州塘甸征地六千四百亩,并在塘甸附近的太湖边构筑码头。”
林纯鸿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不错。江南寸土寸金,你能波澜不惊地征地六千余亩,可算不容易!”
郭铭彦道:“这些都是小事,以地换地而已,再提个两成价,没有人不愿意的。只是,属下有点不明白,扬州、上海的驻地都是现成的,为何要将一个军团派驻湖州?”
林纯鸿笑了笑,指着背后的舆图说道:“江南之核心,在于一湖一江一海!东海、长江皆在我手,唯有太湖深入内陆,尚未控制。”
郭铭彦疑惑地问道:“无锡、苏州靠近长江和上海,补给也方便,岂不是更合适?”
林纯鸿摇了摇头道:“不然。你看,扬州我会放一军团坐镇,凭借长江之利,足以震慑运河、长江周边千里之地,无锡和上海自然也包括在内。安庆,我也会放一个军团坐镇,那里是湖广与江南之间的咽喉,容不得疏忽。”
“如果我在湖州再放上一个军团,你看,太湖周边、杭州、宣州,乃至绍兴,岂不是都被我们控制了?”
末了,林纯鸿又加了一句,道:“至此,江南之精华,皆受荆州之保护!不容任何人破坏!”
郭铭彦摇了摇头,叹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