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扮男装的女子显然没有男子那么好的耐心,脆声道:“吕宋岛南边,不就是荷兰人占据的爪哇么?这谁不知道?”
孙秀才的眼皮跳了跳,最终笑道:“是,确实是爪哇。我倒是糊涂了,呵呵。”
笑完,孙秀才站起身来,抱拳道:“谢过阁下的美酒,叨扰半天,还请恕罪,在下告辞了!”
说完,孙秀才扶着醉倒的精壮汉子,扔下数十个铜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酒店。
男子见孙秀才出了酒店门,立即站起身来,将酒店东首的几个汉子招过来,吩咐道:“跟着他,不要跟丢了!”
说完,又转头对女子道:“如此一人,足以让大明翻天覆地!”
女子被吓了一跳,撇嘴道:“危言耸听!”
男子笑道:“是不是危言耸听,你到时候就明白了……”
第341章 古典奇才
酒店里的男子和女扮男装的女子,自然是林纯鸿和陈天瑶。
陈天瑶抵达广州后,被广州的繁荣和富足狠狠地震慑了,震慑之余,便发誓要林纯鸿陪着将广州逛个遍。陈天瑶的誓言可苦了林纯鸿,每日不得不抽出时间陪着陈天瑶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闲逛。
不过,如此闲暇时光,林纯鸿也算乐在其中。毕竟,能陪伴美妾,还能借此体察民情,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这些时日,探险的风潮一日胜过一日,每月《天天书吧》的探险队数以十计。作为海洋规矩的制定者,海事都督府也不能置身事外,每日四处物色合适人选,试图组建庞大的探险队,往爪哇南边进行探索。
往南探索,自然是林纯鸿的意思。
爪哇之南,有不亚于大明本土面积的澳洲大陆,如果能据为己有,将为整个大明带来广阔的前景,足以影响大明未来的走向。
只是,海上寻找大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水手和专业人士,否则,轻则什么也发现不了,重则船毁人亡。
经验丰富的水手自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专业人士。林纯鸿这些天,就在发愁此事。
哪想到,正要睡觉,就有人递来了枕头,林纯鸿居然在下等酒店里遇到一个奇人。
林纯鸿回到怡和庄后,兴奋不已,紧紧地揽住陈天瑶的小蛮腰,喜道:“小狐狸精,你就是我的福星,要不是你逼着我逛街,哪能遇到孙秀才?”
陈天瑶也娇喘吁吁,双手如春藤一般缠绕在林纯鸿的脖子上,吹气如兰:“明天再去逛街,没准还能找到你满意的人……”
林纯鸿正准备将陈天瑶就地正法,却听到张杰夫的声音传来:“启禀都督,孙秀才已经带到了。”
……
孙秀才本名孙兰,字滋九,本为扬州府江都人士。他在抛出话头之后,就匆忙离开,无非打着待价而沽的主意而已。哪想到,他回到家后,屁股还未坐稳,就被告知,林纯鸿有请。
孙兰大吃一惊,顾不得琢磨邦泰的反应为何如此快捷,慌慌张张地沐浴更衣后,就来到了怡和庄。
当孙兰看到笑眯眯的林纯鸿后,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嘴巴也足以塞下一个鹅蛋,还忘记了行礼。
林纯鸿笑道:“林某人刚才对先生有所欺瞒,还请恕罪,先生快快请坐。”
林纯鸿的话音,终于将孙兰从痴呆状中拉扯出来,慌忙拱手道:“鄙人有眼不识泰山,罪过,罪过!”
林纯鸿道:“刚才酒店之中,你我皆有顾忌,说话凭地不痛快。还请问先生,先生既然听闻爪哇之南有大片陆地,为何不接受资助,组建探险队至南边看看?”
孙兰又一次拱了拱手,恭恭敬敬地答道:“回将军,自正德五年,西洋人泛舟至南洋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西洋人豺狼性,四处探索,鄙人估计,那片大陆已被西洋人占据。贸然前往,很可能会丢掉性命。唯有都督,船坚炮利,近期更是打败了西洋人,方有实力至那片大陆一探!鄙人之所以蹉跎至今,无非在等都督而已。”
林纯鸿道:“先生果然是爽快人。不过先生放心,那片大陆应该还没有被西洋人占据。”
孙兰一万个不信,问道:“都督何以如此肯定?”
林纯鸿大笑道:“孙先生难道忘记了?我手头有六七万西班牙人,西洋人的事情岂能瞒得过我?”
孙兰恍然大悟,欣喜道:“看来,那是上天对都督的馈赠!”
林纯鸿道:“先生此言差矣,这是上天对大明人的馈赠!”
“哈哈……”
两人相携大笑,均有相见恨晚之意。一番深谈,林纯鸿发现,孙兰对天文地理的观察极为深入,而且还善于根据各种细微之处推断出正确的结论,显示出深厚的数学、地理功底。
这让林纯鸿喜悦万分,最终,不无遗憾地说道:“先生如此大才,我倒有点舍不得让先生至大海上冒险了!”
孙兰却不接林纯鸿的话头,带着颤音问道:“这么说,都督准备让在下随同探险队前往那片未知大陆?”
“不是随同前往,而是担任探险队队长,组建舰队前往!”
“这……鄙人除了会看看洋流外,对操船算得上一窍不通,如何担得起此等重任?”
林纯鸿道:“担得起!经验丰富的水手,我自然会安排,至于往哪个方向探索,如何探索,这些由你说了算,怎么样?”
孙兰大喜,拜伏在地,道:“都督信任,属下敢不肝脑涂地图报?”
……
将孙兰推介给张兆后,林纯鸿仔细思索着孙兰的话。
林纯鸿当然知道,在太平洋上,除了夏威夷群岛等为数不多的大岛外,其他岛屿短期内并无显著的经济收益。要是所有资助探险队的豪商亏得血本无归,那可不妙,很可能会影响汉人探索海洋的积极性。
而且,即便是澳洲大陆,短期来看,既不可能大规模移民,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谋取利润,非得穷尽数十年之力,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这也是荷兰人发现了澳洲大陆,也弃之不理的缘故。
看来,仅仅许诺三十年一半收入,还远远不够。
“得双管齐下,名利名利,不为名来,就为利往。不如与探险者、豪商资助者谋个三赢!”
林纯鸿思索良久,出台了一系列补充政策:岛屿、大陆、海湾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并在行知书堂刻石记载,以供后人瞻仰;探险过程中,所记载的航海日志、水文资料、海图,由工程院重金收购,确保资助者不会亏本。
出台这些政策后,林纯鸿觉得快意无比。
“不出意外,估计澳洲会被后人叫做孙兰洲。那夏威夷群岛又该叫什么群岛呢?新西兰又会被称为什么岛?”
林纯鸿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正笑着,忽然张杰夫汇报:“启禀都督,熊文灿求见!”
林纯鸿笑得更为得意,心中道:“晾了他那么久,他终于等得不耐烦了!”
林纯鸿挥手吩咐道:“把他带进来吧……”
第342章 海派进荆
熊文灿即将就任六省军务总督,天下皆知。至于朱由检何以看上了熊文灿,天下人众说纷纭,有的说熊文灿主动请缨,有的说是杨嗣昌的建议,甚至还有人别有用心地说,熊文灿与林纯鸿在广东相处甚欢,皇上就是想通过熊文灿这层关系,借林纯鸿的兵剿匪……
这种说法用心甚毒,倒也一语成谶,这不,熊文灿还未接到朱由检的诏书,就与林纯鸿相谈甚欢。
至于熊文灿与林纯鸿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两人密谈三四个时辰后,林纯鸿第二日就起程北上,往荆州而去。
林纯鸿归心似箭,陈天瑶却是越靠近荆州,心下越是忐忑。一想到林家上有老夫人,下有大妇二妇,她就觉得气馁不已,不停地追问老夫人及大妇二妇的性格,问过一遍还不算数,还要问第二遍。
好不容易到了荆州,令陈天瑶惊喜万分的是,老夫人初一见她,就满意万分,命令她每日随侍左右说话。老夫人对陈天瑶的喜爱和照顾,明显超过周凤和崔玉,倒让林纯鸿疑惑不已。
林纯鸿琢磨老久,方才明白,陈天瑶的出身、性格与老夫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对上眼算得上理所当然之事。
陈天瑶每日奉承在老夫人左右,可苦了林纯鸿,只能每日找周凤、崔玉说些亲热话,稍解其火。
这日,林纯鸿见崔玉儿身着宽松的衣裙,却难掩曼妙的曲线和隆起的大肚,心痒难止,不由自主地将手抚摸在崔玉儿的肚子上,问道:“今日,小家伙可曾调皮?”
崔玉儿低着头,眼睛里露出怜爱的目光,一双小手不停地抚摸着肚皮,柔声道:“何曾安静过一刻?”
说完,崔玉儿转过美目,似笑非笑地看着林纯鸿:“就像你一样,每日不安分!”
崔玉儿话中有话,让林纯鸿有点不好意思,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周凤是第三个孩子了,倒没什么,你是头胎,得万事小心。”
崔玉儿却没有放过林纯鸿的意思,嗔道:“别扯到别处去了。当初离开荆州时,又是赌咒又是发誓,说心里只有我和周姐姐,怎么一到吕宋,就多了一个人?”
林纯鸿讪笑道:“信里不都写得明明白白嘛!”
崔玉儿哼了一声,道:“你不提信还好,一提我就满肚子的火!说什么为了迅速收拢吕宋岛汉人的心,说什么为了安抚海上将士?娶一房小妾,就能扯到天下大事,还真能扯!想偷腥就偷呗,找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要纳妾,我和周姐姐又不反对,扯这些没用的干什么?”
林纯鸿大窘,道:“这不是怕你们两个伤心难过嘛,你们肚子里都有孩子,万一动了胎气,如何是好?”
崔玉儿伸出指头,戳了林纯鸿的额头一下,冷笑道:“陈天瑶倒也罢了,都是汉人,没什么可说的。那个西洋婆子是怎么回事?怎么,觉得大明的女子不过瘾,还想换换口味?”
“西洋婆子?”林纯鸿愣了楞,方才明白崔玉儿说的是莱尔。莱尔最终选择留在大明,并跟随林纯鸿来到了荆州。
这些都是林纯鸿所乐见其成的,毕竟,莱尔出身苏格兰豪族,对欧洲的形势了如指掌,有莱尔在身边,处理西洋事宜时,可以随时咨询。
现在崔玉儿提到了莱尔,林纯鸿自问光明磊落,底气十足地回道:“一个避难的西洋女子而已,带到荆州来,无非就是随时问问西洋的一些事,以免出现差错。”
崔玉儿一百个不相信,微怒道;“又拿天下事作借口,你就不能找找别的理由么?你也不想想,上次你看到那西洋婆子后,眼珠子都差点飞出来了,这能逃出我和周姐姐的双眼?”
林纯鸿盯着崔玉儿的肚子,暗思道,有这么夸张么?最多暗暗瞟了几眼而已!看来,女子一旦怀孕,就满脑子的奇思怪想,不和她们一般见识就是了。
林纯鸿正色道:“哪有这事,别胡思乱想了。”
话音刚落,令林纯鸿奇怪不已的是,崔玉儿突然笑了,将整个身躯歪在林纯鸿怀中,娇声道:“三哥哥,你说的,我都信。听周姐姐说,过不了多久,你又要北上了,这仗到底打到什么时候是尽头啊?”
崔玉儿的青丝从林纯鸿脸上拂过,怀里的身躯又是柔软万分,让林纯鸿一阵意乱情迷,不由得心里叹道:这女人,还真难琢磨,换脸这么快的?
林纯鸿轻轻地理着崔玉儿的青丝,安慰道:“都说了,让你们别胡思乱想的。你们在哪里听到的风声?还真是说起风就是雨。短时间内,我不会离开荆州的。”
崔玉儿一下子直起腰来,欣喜道:“真的?那你把三一社刘锴卫调到北方,所为何事?”
林纯鸿也不回答崔玉儿的问题,只是戏谑道:“怎么?丢开三一社的一滩事后,还在琢磨着怎么捡起来?”
崔玉儿横了林纯鸿一眼,道:“哪里是为了三一社的一滩事?你这次从吕宋带了两百多人到荆州,又从海事都督府调了二三十个骨干到中枢,就连三一社的刘锴卫也不放过,就不担心周叔、张府令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崔玉儿的话,一下子说中了林纯鸿的心事,让林纯鸿微微吃了一惊,盯着崔玉儿道:“你要不是女儿身,干一番事业绝不是难事!”
崔玉儿羞涩地笑了笑,道:“我只是想提醒你一下而已。”
林纯鸿安慰道:“你别担心,三府的事,还能脱离我的掌控?你在广州呆了几年,也知道,海洋真是个聚宝盆,财富自海上来,危险也自海上来,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经营海上。这次带来这么多人,就是为了增强海洋派在三府的分量,免得那帮人整天把只见投入不见收益挂在嘴边。”
崔玉儿用柔柔的双手,抚摸着林纯鸿的脸,怜惜地说道:“又见瘦了,内事、外事一大堆的,真够你忙的。眼见得,北方又乱成了一团……哎……”
林纯鸿的手不老实地摸到了高耸的两团之上,笑道:“不管了,能有时间陪陪老婆孩子,就该满足了……”
屋内,崔玉儿娇喘嘘嘘,发出一阵摄人心魂的呻吟声……
第343章 少一个吹枕边风的
“唉,六十三了啊,精力果然不如以前了……这腰,哎呦,轻点……”忙完了一天的案牍,张道涵只觉得头昏眼花,腰也痛得厉害,趴在床上,令侍女轻轻地按摩着腰肌。
“还是朱幕使年轻,精力旺盛,管完了职官司,又跑到科教司,连工程院也不放过,还真是精力过剩啊……那周望,也过了六十,咋就精神那么好咧?看来,打熬筋骨还是有用的……”
张道涵心里不无嫉妒,暗思道。
正思着,下人忽然报道:“外联司总管杨一仁求见。”
“哦?”张道涵心下狐疑,暗道:“这杨一仁返回荆州述职,早已见过,现在又来,却又是何事?”
“让他到书房等着吧!”
张道涵随口吩咐了一声,从床上坐了起来,在侍女的服侍下,开始穿衣。
不过盏茶功夫,且听见杨一仁的声音在书房内响起:“又来叨扰府令大人了,还请恕罪。”
张道涵大笑道:“哪里哪里。杨总管一点也不惦记江南的风花雪月,却记挂着我这个老夫,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杨一仁目前虽担任外联司总管,却奉林纯鸿之命,常驻江南,每日游走于骚客、名妓之间,为邦泰收取江南士子之心奔忙,所以,张道涵有此一说。
杨一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张府令说笑了,都是为都督办事。”
“这个差事可让老夫羡煞不已啊……哈哈……”
……
两人闲聊片刻,张道涵话题一转,问道:“不知杨总管此来何事?”
杨一仁拱了拱手,回道:“在江南呆了半年余,属下与江南奇女子柳如是多有接触,这女子相貌、文采无不出众,文人骚客,无不仰慕。属下考虑,不如将柳如是邀请至荆州,再邀请一些文采风流之士,举办一次文会。这对收取天下士子之心,不无裨益。”
张道涵的眉头微微皱起,问道:“只要杨总管能请得动柳如是,自无不可。此事杨总管自能决断,何必费工夫告诉老夫?”
杨一仁笑道:“是这样的,柳如是对都督多有耳闻,言语中颇为仰慕,这事是不是应该让都督决断?”
张道涵恍然大悟,瞬间对杨一仁的来意如明镜似的。杨一仁的用意无非就是推动林纯鸿纳柳如是为妾!
这次林纯鸿在吕宋纳陈天瑶为妾,并从吕宋和海事都督府调拨了大批骨干至三府任职,张道涵当然明白,林纯鸿在着力扶植海派。
海派大规模进入中枢,自然从进士举人派和旧人故识派中分享了权力,引起了两派的共同精惕。张道涵、朱之瑜执掌中枢这么久,要是连这点敏感性都没有,估计仕途也到了尽头,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去。
张道涵人老成精,杨一仁屁股一撅,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杨一仁考虑到的,无非就是林纯鸿的妻妾中,没有一人是属于举人进士派的。
无论是张道涵,还是杨一仁,都认为,周凤,周望之女,其倾向性不问可知;崔玉儿,在广州执掌三一社,与海商、荆州本地商人联系紧密,一半属于旧人故识派,一半属于海派;陈天瑶,在吕宋出身,在吕宋长大,理所当然地归为海派。
那柳如是在江南呼风唤雨,将江南士子迷得神魂颠倒,一旦成了林纯鸿的妾,吹起枕边风来,岂不是事半功倍?
虽然张道涵万般希望林纯鸿身边有倾向于举人进士的妾侍,但张道涵也不会轻易地吐露自己的心思,摇头道:“想来柳如是闲来无事,说谈中提了都督几次而已,犯得着麻烦都督么?”
杨一仁暗思着,张府令故意装着糊涂,看来此事非得我出头不可,于是他咬了咬牙,道:“张府令,那柳如是心气甚高,属下去请,十有八九请不动。此事非得都督亲自出马方可!”
张道涵一听,陷入沉思之中,不停地推演着各种可能性。最终,他摇了摇头,对杨一仁说道:“当年,都督纳二夫人时,兴起了多少事端?杨总管当时还未至邦泰,可能有所不知。都督最恨的,就是属下插手家事,或者家人插手政事。我看,这事就此打住,不要再提了,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杨一仁并不死心,嘴唇张了张,还要劝说,却被张道涵挥手打断:“杨总管可以继续邀请柳如是至荆州参加文会,能请得动最好,未来怎么样,谁又说得清?”
张道涵虽坚决反对主动推动此事,但好歹留了一点点余地,让杨一仁不至于过于失望。
杨一仁颔首道:“谨遵府令的吩咐。”
杨一仁的失望,张道涵哪能不明白,他老气横秋地说道:“都督是我的徒儿,秉性如何,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条路,恐怕走不通,也不要费心思了,随意就好。邦泰的核心,始终还是在阁幕属,现在按照功绩和声望,有资格进入阁幕属的人倒是越来越多了。只是这些人中,总是少了一份文气啊!无文气则不正……”
说完,张道涵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无论是杨总管你,还是夔州的马总管,皆一时之俊杰,奈何时日尚短,功绩和声望不显,难啊……”
杨一仁低头道:“属下让府令失望了。”
“失望倒不至于。不过,老夫要送你一言,凡事讲究一个光明正大,一些小伎俩,纵然能得意于一时,终究上不得台面。对于你而言,如果能大批大批地将江南士子送至行知书堂求学,又能募集大量的才智之士进入工程院,不仅会得到都督的赏识,而且会夯实自己的根基,这才是正道。至于柳如是一事,顶多算得上旁门左道,纵然成功,你在都督心中最多只是一个弄臣而已,又能济得何事?”
一席话,将杨一仁说得羞愧万分,心里如排江倒海般,片刻不能平静。看来,姜还是老的辣,自己平日自诩为聪明,在张道涵面前一比,显得幼稚万分。
杨一仁起身拜伏于地,心服口服地谢道:“谢府令指点……”
第344章 中书府令的计划
送走杨一仁后,刚才还感到疲乏的张道涵,一下子变得精神抖擞,不停地思索着“缺少文气”一事。
他提起毛笔,不停地在砚台上蘸着,将笔毫蘸得非常饱满,然后在纸上写下了“官吏”二字。
写完后,他轻轻地吹了口气,将纸张小心地拿起来,就如欣赏孤本、名字名画一般,神色非常专注。片刻之后,他又自嘲地笑了笑,将纸张撕成两半。
官吏,在大明职官体系中,可谓泾渭分明,但在邦泰职官体系中,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任何人,只能说清官职的高低,而弄不明白到底是官还是吏。
“官员有余,而吏员不足!”张道涵借用了大明常用的概念,一语道出了举人进士派的尴尬境地。
相比较老旧故识派,张道涵之流的进士举人,呈现出统筹管理能力强、具体俗务经验不足的特点。基于这个特点,邦泰体系内,底层的事务官,进士举人们或不屑为,或无能为,多为老旧故识派所把持。
“这叫根基不稳……”张道涵皱着眉头,暗思道。
不过,好歹让张道涵满意的是,邦泰内部的中层管理者,却多为举人进士,继续向上,在邦泰内部享有崇高声望和功绩的却又显得不足。
“只是一个大纺锤,如果是个三角形,才显得合理……”张道涵不停地思索着。
当然,张道涵并不认为自己在争权夺利,或者在培育以自己为首的利益集团,在他看来,林纯鸿的老旧故识派和海派,勇猛、富有朝气、进取心十足,但失却沉稳和高瞻远瞩,必须有进士举人派经常刹刹车,才能保证邦泰这架庞大的马车不至于跑得过快而翻车。
“底层事务官,一时半会难以有根本性改变,当前,唯有在高层和中层上下功夫!”
张道涵思索良久,提笔在纸上写下了“进人才六论札子”几个大字,开始大谈引天下才智之士为邦泰所用、培育体系内俊杰之方略。
……
一夜无话。
第二日,张道涵至中书府后,屁股还未坐稳,就令人将朱之瑜请来。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张道涵与朱之瑜之间的关系,并不显得融洽,时常在中书府内针锋相对,甚至还争吵得吹胡子瞪眼睛。
不过,两人在针对周望、郭铭彦等激进派时,利益一致。曾多次紧密协同,试图拉住邦泰这架速度过快的马车。
当朱之瑜至张道涵的办公间后,张道涵稍稍打过招呼,就从案台上拿起《进人才六论札子》,递给朱之瑜,道:“昨日夜间,百思偶有一得,还请朱幕使帮忙斟酌斟酌。”
朱之瑜接过札子,仔细地看起来。
朱之瑜有过目不忘之能,平日处理行文,无不一目十行,速度甚快。刚开始,他阅读的速度的确很快,一页页地迅速翻过去,但越读到后面,速度越来越慢,到了最后,眼睛甚至盯着某个地方,往往凝神思索良久。
他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凝重,最终,他的目光从札子上移开,抬起头来,皱眉道:“张府令,邦泰的格局,早已形成惯例,恐怕穷十年之力,也难有一分改变。”
朱之瑜掌管着职官司,一句话、一个签批,就关系到众多官员的升迁和前景,早就在官场这个烂泥中锻炼成精,他哪能不明白张道涵上这道札子的目的?
这道札子一旦实行,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内改变邦泰管理层的既定格局,这点,林纯鸿会允许吗?
无论是朱之瑜,还是张道涵,心里都如明镜似的,林纯鸿对管理层的格局安排,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任何试图改变这种格局的行为,都会引起林纯鸿的精惕,从而导致方略胎死腹中的结局。
张道涵道:“先姑且不论此方略对将来会有什么影响,形势瞬息万变,十年后是什么样子,谁又说得清?单单看这六论,朱幕使认为对邦泰是否有利?”
朱之瑜点了点头,道:“的确有利。”
张道涵道:“这就是了。只要有利,我估计,都督就不会阻止。至于都督会如何维护当前的格局,或者作出何等改变,这并不是我等需要考虑的事情。”
朱之瑜悚然一惊,瞬间明白了张道涵的劝诫之意。上位者,素来不喜属下揣摩其意图,甚至会将自己搞得神神秘秘,以增强属下对其的敬畏之心,难道林纯鸿最终也会走上这条路?
朱之瑜惊疑不定,内心如惊涛骇浪一般,极不平静。他借着读札子,拼命地使自己平静下来。最终,他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在了一边,对张道涵道:“别的事情先不谈。仅看这道札子,之瑜有一点不明,既然张府令倡导在广州、上海设立行知书堂分堂,为何单单忘记了马尼拉?在马尼拉设置分堂,其好处岂不是胜过广州和上海?”
张道涵得到朱之瑜的提醒,拍着额头笑道:“朱幕使说得有理,在马尼拉设置分堂,确实对教化蛮夷有利。”
朱之瑜道:“既然要在江南设置分堂,为何却视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大城不见,要在上海这个小地方设置?”
“东林党死而不僵,复社方兴未艾,要在江南寻一道突破口,谈何容易?要说,郭铭彦还真是好手段,三两下就把上海上下治得服服帖帖,选择上海做突破口,正合适。”
朱之瑜愣了愣,拱手道:“这点之瑜倒没想到,张府令深谋远虑,之瑜不及远矣。”
张道涵被朱之瑜拍了一记马屁,心里舒爽万分,捻着短须,笑道:“朱幕使就不要谦虚了,这札子里还有什么不妥,尽管指出就是。”
朱之瑜又指着札子上一处,道:“大明才高八斗者,车载斗量,真正能入都督法眼者,却又不多。如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辈,皆能入都督法眼,但这些人如何会为邦泰效力?”
“张府令提出纳大明大才为邦泰所用,难道张府令心中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这人是谁?”
张道涵大笑道:“十足的把握谈不上,六七成倒有的。这人是……”
张道涵在手心处写了三个字,朱之瑜看得分明,大喜道:“我倒忘了这人!有此人相助,都督大业可期也!”
第345章 轿子与缠足
正月刚过,天气依然没有转暖的迹象,显得潮湿淫冷。星拱楼内,由于安装了地龙,一阵阵热气从脚下冒出,温暖如春。
林纯鸿的眼前,摆着两份札子,他对这两份札子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其中一份札子,就是张道涵修改后呈上的。两外一份札子,则来自于周望和陆世明,他们认为,张献忠、罗汝才等贼寇在河南四处流动,不如集结重兵,将贼寇往四川驱赶,然后借机进入四川。
武将,无不热衷于挑起战争,唯有在战争中,他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去年底,林纯鸿从南阳府调走了龙卫、骁卫两军,其中龙卫军作为龙卫军团的种子,留在了马尼拉,而骁卫军则作为广东驻守军,留在了潮州,按照陆世明的说法就是:“旱鸭子畅游大海,变身为蛟龙,回不来啦!”
后来,林纯鸿又从海事都督府调回了大批骨干,在财政司、在都督府,担任了一些要职。周望、郭铭彦、陆世明无不觉察到林纯鸿在有意扶植海派,心中危机感十足。
周望与陆世明一番商议之后,提出了经略四川之策。
这个策略,并无新奇之处,无非打着这样的主意:在战争中锤炼军中骁将、借军功提高军方将领的声望,进一步巩固老旧派的根基。
“海派进荆,倒让大多数人有了危机感,不错……”
林纯鸿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心里暗爽不已。
正当他暗自得意时,门忽然被推开了,淡淡的香味钻入他的鼻子,陈天瑶站在门口,满脸含笑,用一双杏眼盯着他。
林纯鸿皱着眉,问道:“你是怎么进来的?于泽怎么搞的,这也能疏忽?”
陈天瑶的小嘴微微翘起,不满道:“怎么啦?看到我不高兴?”
说完,她伸开双掌,将一张令牌展现在林纯鸿眼前,嘻嘻笑道:“这东西还真好用,于泽本不让我进来,一见到这个,二话不说,就放我进来了。”
林纯鸿恍然。在马尼拉时,陈天瑶率领家丁为龙虎军四处打探消息,狄威为了让她出入方便,授予她令牌。后来,狄威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