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将车步军的弓弩手换成火枪手,犯得着重新组建两军么?”

林纯鸿一句话就将周望的意见堵了回去:“火器的应用,带来的是战术的革新,并不是简单地将士兵手中的钢弩换成火枪就可以的。武器再先进,战术跟不上,除了打败仗,没有其他可能。”

不过,随着火器军的逐渐成型,周望、陆世明和田楚云逐渐认识到火器军的好处。这点田楚云体会尤为深刻。田楚云主管后勤,对后勤非常敏感,他发现,火器军的后勤补给门类简单,总体需求量远远少于车步军,更别谈骑兵军了。

而且,田楚云观看火器军的战术演练后,估算出,一次激烈的战斗,一名火枪手最多可能发射出五六十发铅弹,这些弹药,完全可以由火枪手随身携带,不需要像弓弩手一般需要不时地从辎重车上取弩箭。

这些将大大减轻荆州军的后勤压力。

况且,在经历了票据之争后,荆州集体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这点优势显得尤为可贵。

无论是张道涵,还是郑天成,甚至包括朱之瑜在内,都针对财政状况的恶化提出了严厉精告。

财政状况恶化,无非体现在收入减少以及支出增加。

“启禀将军,年初以来,骑兵和步兵持续扩军,目前已经有十二个军,总兵力达到了八万,长江水师停止劫掠后,万余水兵也全部吃财政饭。海军就不管了,现在张兆勉强收支平衡,也帮不上什么忙。包括制造军械在内,月支出大圆六十三万!”

张道涵显得焦虑万分,自林纯鸿从宜都回到荆州后,就不停地给林纯鸿算账。

“这六十三万还是在没什么战事的情况下,一旦要作战,一个月增加三十万大圆,一点也不稀奇!而我们现在每月的收入不超过二百四十万大圆,仅军费开支,都快要到三分之一了。”

“军费持续增加还仅仅只是一个方面,现在郭铭彦在江南大展拳脚,仅仅上海县和杭州府的大型码头,开支就超过二百三十万大圆。另外,江南各地府城的货栈建设,投入也不是小数目,总体上算来,没有个六百万,绝对打不住。”

“还有,夏税马上就要上缴,七十多万两银子,这个还得准备。”

张道涵说的是实话,不过,林纯鸿丝毫不为所动。毕竟,无论是军费投入持续增加,还是江南的大规模投资建设,这些都是夯根基的事情,容不得有半点退缩。

张道涵还在滔滔不绝:“这些都是支出的方面的。从收入来看,我看,短期内不太可能超过二百四十万。以前,票据是收入的重要来源,现在,票据的收入能赶上以前的一半,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更何况,现在票据的本金率已经下降到非常危险的境地,我们需要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的现银,这个压力就更大了。”

票据收入的降低,主要缘于经历票据之争后,江南大部分豪商对票据还心有疑虑,向荆州集团售卖货物时,拒绝接受票据,致使票据的发行量大幅度下跌。另外,江南豪商与晋商一南一北,分别建立了仁和钱庄和源丰钱庄,也从事票据汇兑业务。这两家钱庄凭借江南豪商和晋商广阔的人脉,及地方官府或多或少的支持,一开始就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从邦泰钱庄手头抢走了不少生意。

林纯鸿忍不住打断张道涵的话,问道:“钱秉镫和菲利斯那边,进展如何?”

张道涵从手头的行文夹中,找出一份行文,递给林纯鸿,道:“这是钱秉镫的报告,形势不容乐观,伪造这条路恐怕走不通。”

林纯鸿接过报告,细细地读完之后,叹道:“想不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李多义和范永斗倒是好学生,将我们的防伪措施学得八九不离十。”

张道涵语气非常沉重地说道:“所以,短期内,票据的收入不太可能增加,还有可能出现下滑。”

林纯鸿皱眉思索良久,方对张道涵说道:“让菲利斯那边出一个方案,看看大圆和铜币铸造的月产量还能增加多少。另外,张兆那边,我会下令,待台风季节一过,立即着手攻占马尼拉。只要攻占了马尼拉,票据的收入会大幅度增加,弥补江南的损失应该不是问题。”

“同时,赵和海那边,我会令他扩大活动范围,以期增加收入。咱们在广东投入了上千万两白银,也该到了反哺的时候了。”

张道涵默默地点了点头,行礼后,离开了星拱楼。

张道涵离开后,林纯鸿皱着眉,不停地转来转去,寻思着破局之策。

财政是根本,一旦财政恶化,再好的战略构想,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近期,李自成有入川的迹象,这是荆州集团把手伸入四川的绝佳机会。如果因为财政困难而错失良机的话,恐怕林纯鸿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

李多义和范永斗一南一北,协同办票据,如果没有影响到荆州的财政状况,林纯鸿完全可以等得起,待军情司搞到两家的核心机密后,再彻底搞死两家钱庄。现在的关键是,林纯鸿根本等不起。

难道要让金票提前出炉?

早在两年前,林纯鸿便令钱秉镫和菲利斯研究金票发行的可行性,这也是林纯鸿对货币体系的长远布局之一。所谓的金票,即采用金本位,用黄金来标称金票的价值,这与大明现行的银本位大大不同。

之所以采用金本位,并不是林纯鸿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结合后世的经验,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方略。毕竟,后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一直都是采用的金本位。从这点出发,林纯鸿就倾向于一步到位,采用金本位。

并且,钱秉镫和菲利斯的研究表明,从嘉靖年间开始,世界上的白银疯狂涌向大明,这导致大明境内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然而,从天启年间开始,由于墨西哥白银产量大幅度下跌,再加上西班牙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导致流入大明的白银量急剧减少,大明受此影响,又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境地。现在大明朝廷财政困难,很难说就没有受到世界白银产量的影响。

相比较白银而言,黄金的产量要稳定得多,价值上升下浮的程度不大,比白银更适合作为本位金属。

至于金票,则比票据更为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纸币。

金票除了采用相当严格的防伪措施外,并不与票据一样,需要与持有者一一对应。比如,一商人持有票据,兑换白银时,除非他本人到场,任何人拿着这张票据都无法兑换出白银。也就是说,票据没有在人与人之间流通的功能。

因此,一旦金票盛行于世,远远要比票据方便,众多商人必然对票据弃若敝屣,开始疯狂追捧金票。

所以,短时间内,林纯鸿在无法用伪造的方法搞垮仁和、源丰两家钱庄的情况下,用更为先进的货币理念挤垮两家钱庄,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只是,林纯鸿一直担心金票防伪的问题,一直将金票方案搁置至今。事实上,对纸币伪造而言,这事绝对无法避免,就连现代社会,纸币的印刷防伪如此先进,依然存在不少的伪币。

林纯鸿相信,只要将伪造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负面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金票的概念,仁和、源丰钱庄绝对无法跟进,毕竟,荆州集团拥有强大的安防司,可以对伪造金票的行为实施强力打击,这是荆州集团的优势,连大明朝廷可能都赶不上。

“张杰夫,立即传令,让郑天成、钱秉镫和菲利斯来见我……”

星拱楼内,林纯鸿的命令显得果决、一往无前。

第291章 内阁剧变

湖广的七月底,太阳依然毒辣,暑气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时不时还在午后来一场暴雨,也丝毫不见解除暑气的效果,反而在太阳的蒸发之下,空气显得更为湿热,让人烦闷无比。

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很明显,林纯鸿应该属于“把扇摇”的范畴。

十多日前,崔玉将三一社之事交付给刘锴卫后,返回了荆州。妻妾齐聚,让林纯鸿好好地享受了一段时间的旖旎风情。

现在,小瑜儿已经不再对林纯鸿感到陌生,时不时被林纯鸿逗得咯咯直笑。就连儿子也学会叫爹,让林纯鸿满足不已。

鉴于周凤对小瑜儿和儿子管教甚严,这两个小不点反而对林纯鸿更为亲近,让周凤恨得直咬牙,时常埋怨道:“你怎么做爹的,什么都不管,越来越不像话了……”

林纯鸿总是搪塞道:“要是不调皮,那还叫小孩子么?”

哪想到,自崔玉回到荆州后,不知道崔玉施展了什么魔法,两个小不点算是彻底缠上了崔玉,一声声“二娘”直把崔玉叫得花枝乱颤,兴奋不已。

林纯鸿受到了两个小不点的冷落,心里大为不爽,时常以“让你也生一堆小不点”为借口,将崔玉从两个小不点的手中抢出,做一些夫妻之间该做的事情。

崔玉得到了滋润,愈发显得光彩照人,媚眼内,几乎都快渗出水来。

这日午后,林纯鸿躺在竹椅上,正准备小憩片刻,忽然军情司送来急报,温体仁倒台,张至发继任为内阁首辅。

这个消息太具有震撼性了,直把林纯鸿惊得目瞪口呆。

前不久,温体仁不是还大占上风么,大有砍下钱谦益和瞿式耜脑袋之势,怎么一转眼之间,温体仁就倒台了呢?

这朝廷的喜感还真不是一般的强。

据军情司汇报,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钱谦益和瞿式耜被抓捕到京师后,下了诏狱。此事,一下子惊动了整个东林党,东林党彻头彻尾地感觉到了末日景象,拼尽全力营救钱谦益。

于是,帮钱谦益说好话的奏章堆满了朱由检的案台,都快要把朱由检给淹没了。

按说,帮钱谦益说好话的人这么多,温体仁应该忧心如焚才对。哪想到温体仁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不停地冷笑:“跟我斗,玩死你!”

众东林党骨干、敲边鼓的纷纷跳跃而出,热闹非凡,正是温体仁期待已久的局面。温体仁很清楚,朱由检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东林党如此大张旗鼓地营救钱谦益,岂不是在脸上贴上了纸条,大书几个字眼“我们结党了,我们和钱谦益是一伙的”?

果不其然,朱由检对营救钱谦益的奏章连看都懒得看,直接将钱谦益归为了结党营私的典范。

也就是说,钱谦益犯了五十八条罪,朱由检都不一定砍下他的头颅,但只要他一结党,脑袋必然不保。

钱谦益活了大半辈子了,虽算不上老奸巨猾,但好歹还有几分政治眼光,待听闻东林党声势浩大地营救他后,直惊得十条命去了九条半。

死亡的恐惧让钱谦益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身居牢狱之中,居然联系上了秉笔太监曹化淳。

钱谦益很清楚,这个时候,能斗得过温体仁的,恐怕只有曹化淳了。

这些年,君权和臣权的斗争愈发激烈,作为君权的寄生物,曹化淳等大太监当然对温体仁没有一丝好感。再加上当年温体仁运作京营至河南参战,将手伸到了曹化淳的身上,曹化淳早就对温体仁恨之入骨,一直寻找机会淫温体仁一把。

在曹化淳的运作之下,朱由检似乎将钱谦益忘在了脑后,既不砍头,也不释放,似乎钱谦益下诏狱一事从未发生过。

温体仁左等等,右等等,结果一直未等到钱谦益被砍头的好消息,打听之下,方才知道受到了曹化淳的阻扰。

温体仁恼怒异常,寻思着将曹化淳一起给办了。于是,他令党羽作证,声称钱谦益向曹化淳行贿。

外臣结交太监,这可是比结党营私还要严重的罪行。

做完这些事情后,温体仁就病休,在家里静待好消息。

内臣么,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曹化淳不停地在朱由检耳边吹风,说什么钱谦益一案复杂异常,需要追查。

追查就追查嘛,朱由检混不当回事,授权东厂提督王之心追查。

王之心二话不说,立即将张汉儒请进了东厂内,稍一用刑,张汉儒就招供:此事乃温体仁一手导演。

曹化淳拿到口供后,立即呈报给朱由检,朱由检对温体仁所作所为大为不满,于是,温体仁就此倒台。

过程是复杂的,结果是简单的,温体仁掌管朝政五年后,终于滚回了老家。同时回老家的,还有钱谦益和瞿式耜。

林纯鸿了解前因后果后,不免对温体仁、钱谦益及曹化淳等人的智慧佩服不已。三人将合众连横、设套下陷阱、借势打击对手玩得炉火纯青,堪称政治淫谋的典范,只可惜温体仁低估了东林党的底蕴,反而马失前蹄,输得一干二净。

从这事,林纯鸿感觉到,东林党在崇祯朝上位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恐怕钱谦益、瞿式耜等党魁也会认识到这点,东林党在接下来可能会做一些战略调整。

至于温体仁,林纯鸿感到万分惋惜。温体仁老奸巨猾、滑不溜手,但其以孤臣自居,在地方上几乎没什么根基,对荆州集团的压力不大。并且,温体仁还在前段时间与荆州集团展开了良好的战略协作,相互之间好感度大幅上升,林纯鸿还试图借温体仁之势把手伸入朝廷,以改变荆州集团在朝廷没有什么说话权的不利局面。

让人遗憾的是,温体仁被整垮,直接断了林纯鸿的野望,此事对荆州集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影响。

张至发何许人也?温体仁在位时,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由于其一直谨言慎行,军情司对其关注不多,致使林纯鸿对张至发非常陌生。

林纯鸿立即召集阁幕使,召开会议,讨论应对之策。众阁幕使一致认为,朝廷处于动荡之中,张至发非救时之人,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下台,目前荆州集团一动不如一静,静观其变方是上上策。

这个方略有点保守,让一心进取的林纯鸿有点不满。

这帮阁幕使不是出自草莽之中,就是从未尝过朝廷最高权力的小知识分子,一谈到朝廷,总是有意识地避开,就连战略眼光比较独到的朱之瑜和陆世明都无法避免。

林纯鸿无法,只好循循善诱地说道:“荆州这边,最大的弱点就是在官绅中根基薄弱,短期内,咱们也无法改变这点,总是比较被动。大家看看有没有办法化被动为主动?”

陆世明在匪窝里呆了好几年,算得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经林纯鸿提示,马上反应过来,问道:“将军想逼着朝廷在我们的指挥棒下跳舞?”

这话是林纯鸿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经陆世明说出后,立时让大伙意识到,林纯鸿对他们的保守建议有所不满。

挑战朝廷,众人虽心存疑虑,但无不跃跃欲试,纷纷用热切的目光盯着林纯鸿。

林纯鸿点头道:“不错。现在这朝廷实在让人不放心,一条破船都快要沉了,上面的人还在不停地拆台,这样下去,非玩完不可。我看,既然朝廷占据了大义名分,不如借着大义名分为我们做点事情。”

“不如这样,我们首先从金票入手,逼着朝廷用金票。”

林纯鸿一句话,让众阁幕使表情丰富。如张道涵、朱之瑜等谨慎辈,长舒了一口气,把心放回了肚子里。他们唯一担心的是林纯鸿使用武力对抗朝廷,只要林纯鸿不公开宣布造反,不公然进攻地方州府,他们就没有反对的意思。

至于周望、陆世明等辈,甚至有点失望的感觉,看来,这次挑战朝廷,他们插不上手了。

众人无异议,迅速达成了一致。

毕竟,现在金票刚推出,在金票能交税的前提下,荆湖地区勉强发行了五百多万两,与前期的预计还有很大的差距。

至于在江南,发行量连四十万两都不到,毕竟,金票不被官府所承认,也不能用来交税,期望老百姓迅速接受,显然不太现实。

最为诡异的是广东和福建,那里的海商顽固地使用着票据,对金票相当抗拒。这个道理不难想明白,票据被劫或者沉在海中后,还能在钱庄补办,海商的损失不大。如果用金票,遭遇海盗或者风暴后,这个损失就大了。

如果能让朝廷使用金票,甚至逼着朝廷使用金票收税,对金票推广的意义不言而喻。

只是,如何才能逼朝廷接受金票,而又不产生剧烈的反弹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众阁幕使见林纯鸿胸有成竹,似乎早有算计,纷纷盯着林纯鸿,露出探询的目光。

只见林纯鸿伸出一根手指头,口中吐出了一句话:“从夏税入手!”

第292章 金票进京

苏松籍官员“勿得任户部”,这是太祖爷传下来的祖制,这要对苏松百姓有多大的仇恨,才会出台如此混蛋的规定?

后来,朱家子孙将这条祖制还发扬光大,形成了苏松、浙江、江西人不得担任户部官员的成例。

虽然这条成例同样混账,但好歹还有平衡江南地区强大经济实力的意思在里面,显然比祖制要有意义得多。

至少,北方虽然远不及南方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好歹在官员数量上,丝毫不弱于南方。

不过,户部算是个特例,虽然对苏松地区有所禁止,但户部内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江南人。由此可见,江南强大的经济实力连朝廷也压制不住。

比如,现任尚书程国祥,就祖籍徽州,在南京城长大,是个标标准准的徽商和江南豪商的结合体。

自侯恂下狱后,户部尚书空缺,程国祥因为素来无主见,成为各方势力都能接受的人选,正式接任户部尚书一职,掌管着世界上最大帝国的财计事宜。

不出所料,程国祥就任后,唯知道听命行事,大明帝国的财计毫无起色,要不是朱由检时不时拿出内帑应急,整个朝廷恐怕早已经崩溃。

此时,早朝业已结束,程国祥来到了户部。行至大门口时,忍不住向门口悬挂的牌匾望了一眼,牌匾上大书四字“明察清廉”。牌匾之下,还有一副对联“法惩邪恶民常乐,律守纲常国永宁”。

程国祥叹了口气,暗思道:这幅烂摊子,唯有清正廉洁方可避祸。

程国祥这样想,也是这么做的,这条策略显然有效,要不是朱由检看在他廉洁的份上,早就让他滚蛋了。

也难怪程国祥的情绪会如此低落,今日早朝时,也不知刑科给事中吃错了什么药,如同一条疯狗一般,大肆弹劾户部对崩乱的钱法坐视不理,时至今日,未曾有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出台。

程国祥在官场上混了快一辈子了,哪能不知道给事中的意图?

事实上,这也算得上温体仁下台的余波。温体仁下台后,朝廷的各方势力面临着重新洗牌的问题,朝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

这段时间,弹劾奏章四处乱飞,咬了这个再咬那个,程国祥被咬,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程国祥理了理衣衫,迈步跨进了户部大门。在下属面前,他必须得保持主管的仪态。他刚坐定,手头的热茶还来不及喝一口,度支主事满脸担忧之色,出现在他眼前。

程国祥心里咯噔一下,看来,今日又要烦恼一天了。

果然度支主事皱着眉头说道:“大人,沙湾黄河决口已经月余,至今尚未拨出一两赈灾银,拖延下去,恐会生乱……”

程国祥的眼皮跳了跳,示意度支主事继续说下去。

“蓟辽那边的饷银,已经拖欠了两月了,再也拖不得了……”

“宣大总督行文至此,质问修理大同城墙的钱粮为何还未拨付……”

……

程国祥越听越心烦,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

好不容易等到度支主事说完,程国祥沉吟良久,方说道:“夏税就快到京师了,先拖几天吧。”

度支主事明显对应对之策不满,焦虑地说道:“大人,各地的夏税无不找尽借口拖延时日,属下担心缓不救急啊!”

“没事,拖几天就好。往年,荆州从不拖延时日,估计在这几日就要到了……七十多万两,好歹也能应急了……”

正说到这里,忽然湖广清吏司主事脸色奇怪,跑过来奏道:“大人,荆州的钱粮到了,只是……”

程国祥一听到荆州的钱粮到了,喜不自禁,就连后面的“只是”都没听见,用得意地眼神瞅了瞅度支主事,似乎在说:你看,我说得没错吧,说到就到了。

度支主事还算冷静,显然听到了后面的只是,紧问道:“只是什么?”

清吏司主事咬了咬牙,道:“说是钱粮,却不见一两银子,箱子里全是所谓的‘金票’!”

“什么?金票?”程国祥倒吸一口冷气,“走,去看看去……”

程国祥不是没有听说过金票,今日早朝时,就围绕着金票争论了半天,他知道,金票就是类似大明宝钞的玩意。这林纯鸿到底想干什么?居然公然发行金票,还当做税收缴到了户部,难道林纯鸿已经嚣张到要掌管钱法?

程国祥头痛不已。林纯鸿不用金票缴税,户部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不理会,但是,现在林纯鸿用金票缴税,岂不是相当于逼朝廷承认金票的合法性?户部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当程国祥双手颤抖着拿出一张金票时,即便他心沉似水,也忍不住对金票喝了一声彩。

只见金票采用的纸张质地光洁细腻,坚韧耐折,挺括平整,略呈淡青色,显然用了特殊的材料所造。

金票的正面反面上,均印制了色彩多样的花纹和文字,花纹繁密细致,横题、面额和公告性文字都是楷书,秀丽工整。

程国祥一看,就知道此金票非常难以仿制。

向来低调、唯命是从的程国祥甚至产生了疯狂的想法:不如户部也来发行金票,这将极大地缓解朝廷面临的困境。

不过,程国祥好歹还未失去理智,迅速将这个疯狂的想法赶开。现在朝廷风声鹤唳,乱得不像话,岂容他提出印制金票?一旦提出,势必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筹码,他夹在其中,说不定被冲击得连渣都不剩。

而且,大明宝钞的恶例在先,户部发行的金票估计比大街上的臭鱼还臭,无人理会。即使朝廷强行推广,最终也逃离不了迅速贬值的命运。毕竟,现在朝廷财计艰难,根本就拿不出本金,没有本金的金票,可能连茅厕里的草纸都不如,擦屁股都嫌纸硬。

程国祥相信,林纯鸿发行的金票,绝对是有本金的,至于本金有多少,这就不得而知了。从上次的票据挤兑潮来看,很可能本金还不少。

程国祥出于本能,知道这价值八十万两白银的金票绝不能收。不过,程国祥也没有一丝担责任的心思,他迅速将此事上报给内阁,然后把自己撇得远远的。

这一下,整个朝廷都轰动了,无论是朱由检、还是一众爱卿,无不义愤填膺,迅速达成一致意见,由朱由检下旨严厉斥责林纯鸿,并责令其迅速将银两缴纳至户部,如有逾期,严惩不贷。

圣旨马上出了北京城,如同一阵风一般,往南方狂奔而去。

朝廷如此处置,倒不出程国祥的预料,但是,他又立即陷入了没银子可花的境地。无奈之下,他只好不停地向张至发倒苦水,希望张至发领头向朱由检要内帑。

朱由检面色淫沉,只说了一句“朕的内帑空空如洗”,就把张至发打发了。

万般无奈之下,程国祥只好费尽心思稳住各地要钱的主,继续苦等着各地夏税进京。

不过,由林纯鸿搅起的风浪立即由朝廷传向了市井百姓耳中,广大官绅和市井百姓无不记住了金票这个玩意,并把疑惑的眼光看向了草园胡同,那里,邦泰开设了钱庄,可以兑换金票。

京师东北角的草园胡同,在众多大街小巷中一点也不起眼,甚至有点冷清。

令胡同里的市民疑惑不解的是,如此不起眼的胡同,居然开办了一家钱庄,还打着邦泰钱庄的旗号,与胡同内的清幽格格不入。

这家钱庄不仅从事票据汇兑、存钱放贷业务外,还公开发行“金票”,倒让胡同内的市民好奇不已。不过,好奇是好奇,可没有人敢尝试的。

不出京城百姓所料,钱庄开办之后,除了偶尔有一两个人出入钱庄外,几乎没有任何生意。相比较前门大街上的仁和、源丰钱庄而言,邦泰钱庄简直就是愚蠢的代名词。

“荆蛮子的脑袋果然不好使……”这是京城百姓对荆州集团的一致评价。

然而,时间进入中秋之后,草园胡同的百姓陡然发现,钱庄突然一下子热闹起来,每日不停地有人在门外观看,甚至还有人进入钱庄内部,兑换最小面额的金票放在手中把玩。

怎么回事?怎么就突然热闹起来了?百姓们疑惑不解,稍一打听后,便即明白,原来林纯鸿想用金票缴税,结果遭到了皇上的严厉斥责,官绅们对金票无不好奇,打着体察民情的借口,前来一看究竟。

用金票缴税?荆州蛮子疯了?当初就连大明宝钞都没有缴税的资格,荆州蛮子到底何德何能,居然想用一张纸缴税?

京城百姓自然是骄傲的,素来瞧不起其他地方的人,林纯鸿此举,无异于在侮辱京城百姓的智商。京城百姓愤怒了,有心到钱庄问口狠狠地展示京骂,但被孔武有力的侍卫瞪了一眼后,吓得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荆州蛮子都是一些暴力狂……”京城百姓对荆州集团的评价又多了一条。

第293章 异地结果

京师的邦泰钱庄当然不会错过宣传金票的机会,不仅到处散发传单,介绍金票为何物,如何识别伪币,还在草园胡同敲锣打鼓地现场说教,希望扩大金票的影响力。

“……乡亲们,这金票就是货真价实的黄金白银啊,大家看看,这张金票的面额是黄金十两,也就是说,拿着这张金票,就可以在邦泰钱庄兑换黄金十两!哦……不愿意要黄金?那没有关系,这张金票还可以兑换成一百两白银,还可以兑换成票据,总之,大家需要什么,钱庄就拿什么给大家……”

“哦?嫌面额太大?没关系,最小的面额是黄金一两,还有二两、五两、十两、一百两……”

“来,来,大家来摸一摸,是不是和大明宝钞不同?摸起来很光滑吧?大家看,还不容易撕坏,用水洗个两三次,也问题不大。大家注意了啊,一定要摸起来有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金票……”

“来,大家再来看看,这颜色可是淡青色,再看看这字眼,这里有点特殊,别人模仿不了的……”

……

草园胡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寻常没什么消遣的百姓无不集中在草园胡同,趁机摸一把金票,过过手瘾。

“嘿……这纸张还真不一样,到底用什么造的?摸起来手感这么好?”

“这金票上这么多种颜色,还逐渐变化,到底怎么印的?这么奇怪?”

“什么?瞎子也能摸出真假,还能摸出面额是多少?这怎么可能啊?来,给摸摸,我怎么摸不出来这是二两啊?”

……

老百姓的兴趣相当高,不过看热闹的多,真正兑换的少,毕竟,一两面额的金票就相当于白银十两,几乎相当于一户半年的收入,哪有老百姓兑换着玩的?

更何况,朝廷还没有接受金票呢,说不准明天就取消了。

在一片喧闹之中,林纯鸿的奏章终于抵达京师。

林纯鸿在奏章中大倒苦水,声称运银子进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