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诗涵一见这情形,大殿上发生了什么事就猜到了**分,这会他正在气头上,谁惹了谁跟着倒霉,诗涵便示意侍婢们都退下,就连广慧也打发出去。

诗涵奉上清茶,脸上带着笑容,宽慰道:“皇上,先喝口茶消消气吧。”

曾纪泽板着脸,吐着粗气拿起茶来喝了一口,转眼又扔回了案上,拍着桌子又骂道:“这个老家伙,屡次三番的与朕作对,朕这回非要治他不可。”

诗涵轻抚着曾纪泽的背,道:“皇上息怒,这李总理到底说了些什么话,怎会惹得皇上这般动怒。”

曾纪泽便将大殿上的经过略讲了一遍,愤愤不平道:“他拿先帝来压朕就罢了,还敢用什么长跪不起来威胁朕,哼,朕岂是受别人威胁之人。”

“也许李总理只是一时心急,说了些过火的话。臣妾想他也是极好面子的人,应该不会不顾总理身份,长跪殿上不起吧。”诗涵说着忙派侍女前和主议事大殿中去察看。

过不多时,侍女回报,说是李鸿章果真是长跪不起,任凭大臣们怎么劝都不肯起来。

曾纪泽这下更来气,怒斥道:“好啊,你个老朽不是要跪吗,好,朕就要你跪个够,朕看你能跪到什么时候。”

诗涵心有忧虑。道:“皇上,李总理年岁也不小了,这么老让他跪着,只怕会跪出病来呀。不如皇上派人宣一道旨,让他先回府歇着吧。”

曾纪泽手一挥,恨恨道:“不要管他,他爱跪就让他跪吧,就是跪死了朕也不会搭理他。”

“可是皇上……”

“去把今天的报纸拿来吧,朕要看报了。”曾纪泽打断了诗涵为李鸿章继续求情,诗涵也不敢在他气头上再添烦扰,只得叫人去把报纸拿来。

曾纪泽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如往常一样边饮茶边读那十几份报纸,诗涵不敢吱声,只能在旁不做声的伺奉着,心下却是颇为着急。

一上午时间,很快就过去,那头李鸿章跪的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边曾纪泽只作不知,该吃饭吃饭,该午睡就午睡。

转眼下午已到,曾纪泽一觉睡醒便又接着批改奏折,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分,那边李鸿章已经跪了近十个小时,诗涵几次差人前去察看,知李鸿章的精神是越来越差,现在已是跪得有点神志不清,随时有晕过去的可能。

五点钟的钟声响过,曾纪泽将一天的奏折批改完毕,长长的伸了个懒腰。诗涵见他心情好了许多,才上来道:“皇上,李总理已经跪了快一整天了,再跪下出就要出事了,念在他是两朝元老的份上,就请皇上对他宽容些吧。”

曾纪泽又岂不知所谓年龄不饶人,李鸿章跪了这么久,不跪出病来才怪,然而。这却正是他所想要的效果。

曾纪泽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道:“他要面子,朕还要面子呢,朕今天要是软了,那全天下都会以为朕受制于他一个李鸿章。”

诗涵好生无奈,叹道:“当年皇上草创淮军,李总理辅佐左右,实是劳苦功高。这十几年来,他为大明,为皇上可以说是勤勤恳恳。皇上莫非就忍心,让他吃这样的苦头吗。”

诗涵的话触动了曾纪泽的心,回想当年,他与李鸿章等人是意气风发,历经艰辛创下淮军基业,这才为他君临天下,为大明变革之路奠定了基石。十几年过去了,似潘鼎兴、吴长庆还有刘铭传这些老臣们皆是病逝的病逝,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他们的位置,已多为杜聿光、陈庆国这样的年轻一辈所而代之,李鸿章算是仅剩的不多几个老淮军。

曾纪泽也叹了一声,道:“朕岂会不顾念他的旧功,可是,要去旧推新,要改革这个国家,有些人就必须要牺牲,现在该是轮到他的时候了。”

诗涵吃了一惊,“皇上莫非是想罢免李总理?”

话音未落,侍从急是来报,言李鸿章支持不住,终于是昏倒在了殿中。听到这个消息,曾纪泽反而是松了一口气,方命将李鸿章速送回府中,又传太医们前往症治。

晚些时候,曾纪泽亲自摆驾总理府探病。李鸿章其实也就是疲劳过度昏过去而已,算不得什么大病,此时正躺在床上休养,听闻皇帝亲自前来探视,一颗灰冷的心又燃起些许温暖。

他还在打算起床迎驾之时,曾纪泽已经走进了他的房中。

“李爱卿快些躺下吧,不平多礼了。”曾纪泽几步上前,将挣扎着要起身的李鸿章轻轻按下。

“皇上,臣,臣……”李鸿章是倍受感动,情绪激动的有点说不出话来。

曾纪泽叹道:“少荃呀,朕知道,你所做的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今天的事虽然有些出格,但朕不怪你。”

“谢皇上。”李鸿章的心情渐渐平伏下来,还待有话要讲,曾纪泽却摆手制止。李鸿章心中一紧,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只是,这自古以来,又岂有永固的江山社稷,汉唐宋明、伪元伪清,开创之时是何等的强盛,但经历过辉煌之后,最后终不免走向灭亡。中华苦心积累起来元气,无不在一次次的朝代更替中消失殆尽,最终,一点一滴的被西人追赶乃至超越。少荃,你可知这是为何?”

“这……朝代更替,本为天道徇环,大道如此而已,岂是人力所能挽回,可那也是大势所迫,而今内忧外患都不足为虑,皇上岂可自陷社稷于危境呢。”李鸿章把所谓的王朝更替,归罪给了‘天道’。

曾纪泽略有些失望,不过,这已经并不重要了。他笑了笑,道:“朕曾经跟你说过好多次,所谓不破而不立,现在,为了大明与中华的长存,朕必须牺牲一些人,少荃,希望你能理解朕这一片苦心。”

“皇上,你这是要?”李鸿章惊异不已。

曾纪泽不再多言,起身而去,临别之际,对一脸诧异的李鸿章道:“好好还乡休养吧,把身体养好,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曾纪泽大步而出,太医们还候在外边,曾纪泽道:“朕看李总理的病颇为严重,应该是操劳过度,今后需要长期静养,就这么着吧。”

太医们面面相觑,心中茫然不解,却只得同声应合。

三天后,曾纪泽正式下旨,以身体虚弱,无法再为国事操劳为名罢免李鸿章,准其还乡养病。同时,任命容闳为新一任总理。

第三百一十五章宪法

李鸿章“告老还乡”了。有着留洋背景的变革派旗手容闳终于被皇帝扶正,这是皇帝给天下人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信号:老子要加快变革的步伐了,那些跟不上变革脚步的官员们,你们的下场将会与李鸿章一样。

随着李鸿章的下台,一大批的保守派高官被从内阁扫地出门,大明最高权力机关中又多了许多新面孔,而这些新面孔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一不来自于复旦、同济等最早建立起来的新式大学。

曾纪泽不但是要去旧除新,还要彻底改变官僚老龄化的现状,一个被一群将要入土的老朽们统治下的国家,注定是没有生命活力。

随着内阁换血结束,曾纪泽再一次召开了内阁机要会议,这一次,开党之事顺利的得到了大多数内阁要臣们的认同。

于是,经过数月的时间,容闳等人仿照台湾之制,拟定了一个党派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江苏省又将成为试验省,该省将率先开放党禁,各党派可在县一级的议会竞选议员资格。

同时,再一次扩增议会的权力。议会将拥有对县长的弹劾权,当议会超过五分之一的议员联名提出罢免县长之时,议会即可进行弹劾投票,弹劾票超过半数之时,该县长将被自动罢免。

当然,如果该县长表示不服,认为议会弹劾之理由不充分,则可向法院提出上诉,判定议会启动弹劾理由无效,如法院驳回上诉,该县长可继续上诉,直至中央最高法院。整个弹劾与上诉过程,任何一级的官员均无权进行干预,除非皇帝动用皇权做出仲裁判决。

数千年之中国历史,即使是芝麻绿豆小官,即使是他犯下了滔天大罪,只要他的上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他就可以继续稳坐其位,继续为所欲为,百姓们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忍受着。

直到如今,终于开始改变了,他们可以用手中的选票来控制议会,再通过议会来弹劾那些不称职的所谓父母官。

曾纪泽的改革改到这一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权力关入了选票的牢笼当中。当然,这个牢笼还尚显脆弱,体积也有点小,暂时只能容得下大明行政机构最低一级的县长而已。不过。在曾纪泽的计划中,这个牢笼用不了多久就会更加的牢不可破,就算是再凶恶的猛虎,也照样得老老实实的呆在里边。

党禁一开,大明的政治气氛顿时空前的活跃,江苏一地,大大小小的党派应运而生。最开始,那些党派只在本县活跃,而后逐步向外县扩张,党派之间又互相合并,一些势单力薄的党派很快就被迫解散。截至到1879年末,江苏一省有较大影响力的党派计有民生党、亲民党、兴中党、国民团结联盟等八个党派。

党派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议会的良性发展,在过去的两年当中,计有三十名不称职的县长被弹劾。在议会强有力的监督威慑下,那些由上级任命的县长们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利用手中职权违法徇私者大幅度减少。

江苏省的试水成功,给了曾纪泽极大的信心,1880年初,他便是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党禁。

党禁一开,顿时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建党热潮,四十余省可谓是“党派林立”,但在经过了两年多的优胜劣汰之后,全国仅剩下二十多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党派,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立足以东南四省的亲民党,起于两湖的人民党,崛起于甘陕等西部省份的强国党,以及起源于河北,成长于环渤海省份的民生党。

随着各党派发展欣欣向荣,民众也越发的习惯了选举生活,82年初,随着扩大议会规模与权限的呼声高涨,曾纪泽遂下旨,宣布在市一级区域开放议会,允许各党派自由竞选。

与此同时,将县长的产生,由原来的上级任命,开放为民众选众,并允许党派人士和非党派人士参与竞选,每届县长任期不超过五年。

1883年初,曾纪泽宣布预备立宪,邀请全国各届人士,共赴南京,商议起草大明帝国宪法。

成百上千名法学界知名人士、各党派政治家、以及工商界代表汇聚南京,整个会议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这期间,党派间不断进行磋商,皇帝数番接见了各界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

最终经过漫长的争论与妥协。曾纪泽于3月1日正式下旨颁布了《大明帝国宪法草案》,该草案共计七章七十六条,主旨是在维持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大明帝国民主进程。

宪法草案第一章即规定,大明帝国当由皇帝统治,皇位依皇家宗范规定,由皇族男系子孙继承。皇帝之权乃天赋,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总握帝国之统治权,依宪法规定实行。

以三年期为预备立宪期,三年之后,皇帝将召集帝国最高议会,并且议会之召开、停会、乃议院之解散,皆以皇帝之命而定。

皇帝拥有中央及省一级帝国行政部门之文武官员任免权,统率陆海军三军,其余授爵、大赦、戒严、宣战之权力,皆由皇帝行使。

宪法草案中,虽然皇帝的部分权力被削弱、下放,但军队之统率,要员之任命却仍然牢牢握在手中,这使得曾纪泽手中的最高权力不受威胁,能够为改革继续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

帝国议会方面,将以贵族院、众议院两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公侯爵,以及皇帝特选之议员担任。众议院则依选举法之规定。由公选之议员组织。凡政府提出之法律案,经由议会表决通过方能实行。

草案中关于国民权利与义务中提出,大明帝国国民拥有服兵役、纳税之义务,亦拥有自由迁徙、言论、著作、集会、结社及宗教信仰之自由权力。

国民非依法律,不受逮捕、监禁、审讯及处罚。除法律规定之外,未经国民之允许,任何人不得擅闯其私人住宅,其书信秘密不受侵犯。

国民拥有依法选举与被选举权。

但国民之权利,只限于和平时期,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之时,国民之权利。将不可以妨碍皇帝行施皇权。

草宪规定大明帝国实施内阁制,国务总理由皇帝任命,其余各部总长亦由皇帝任命,总理名义上为国务院各部之首,但实际上与各部总长属于同级,国务总理之职责,只在于辅弼皇帝。

内宫之中,设枢密院,其职责在于为皇帝决策提供建议与咨询。这相当于皇帝身边所设的智囊团,目的就在于有效的制衡“外宫”的国务院。

《大明帝国宪法》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部近代现法,其中虽然有不少条款是为了维护皇权的**统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数千年来最为进步的一部最高法律,在维护皇权不可侵犯的情况下,国民的权利最大化的受到了保护,三权分立之权力制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用曾纪泽在诏书中的一句话来讲,《大明帝国宪法》乃是使大明国体延存万世的根本,为了这部宪法,他整整的奋斗了二十多年。

宪法之颁布,天下沸腾,欧美列国亦为之震动。外媒纷纷盛赞曾纪泽乃东方之华盛顿,而国内的报纸则将他们的皇帝与上古之尧舜并列,尊之为华夏数千年来当之无愧的第一帝。

如些荣重之名,曾纪泽自然是受愉悦,内心中颇为享受这种为世人发自内心的崇敬。

虚名虚名,虽说是是虚的,但人非草木,曾纪泽自然也放不下这虚名。但依他之性情,所谓的虚名,绝不是他自削其权,推动民主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老实说,曾纪泽是有点累了,二十多年来,每一个日日夜夜,他都身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的敌人数不胜数,洪秀全、李秀成、慈禧、奕※#59460;、曾国荃、左宗棠、法国人、俄国人、英国人……败在他手下的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

与人斗,并非如某些人说的那样是其乐无穷。相反,这耗去了曾纪泽太多的精力,他真的是有点累了。而他的儿子们,选择了各自喜欢的生活,无论他们真心与否,在曾纪泽看来,都是无法接过他的班,带领着大明帝国在不久将要到来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作为穿越之人的他,正是根植于他心底,那种从未实现过的梦想,促使他决心顺应世界之潮流。

他不想让百年之后大明,仍然是一个逃不脱王朝更替宿命的封建王朝。

贪官遍地、民众苦不堪言、国家内忧外患、某一天,导火线起,烽烟遍地,再推倒重来……

这样一个可悲的轮回,曾纪泽决心亲手终结它,从现在起,他要让大明的子民们永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他也想让大明成为一个世人向往的完美国度。

当然,没有人能明白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心中是经过何等激烈的斗争。不过,无论如何,中国从1883年起,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第三百一十六章信号

大明帝国宪法推出之后。党派活动越来越活跃,国之政治气氛空前的宽松,大明帝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给世人,同样,也包括海峡那一边的台湾。

随着两岸社会形态、经济水平的不断接近,两岸官方与民间都不约而同的对统一达成了一致的共识,所不确定的则仅仅是统一的时间而已。而大明帝国宪法的颁布,无疑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宪法颁布实施第二年,两岸就互相开放党派交流活动达成了协议,双方将允许各自区域内的党派在彼此区域设立办事处。两岸党派可以向双方的民众们宣传自己的党派纲领,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同时,两岸党派间的领导人也频繁的互访交流,从对方那里学习经验,对自己的党派进行调整,以为不久将要到国家大统一做装备。

84年初,两岸进一步开放党派权利,大陆将允许台湾的党派在大陆发展党员,台湾则开放同等权力给大陆,但这一时期的党派只限于吸收党员,却拥有参与对岸选举活动的权利。

通过数年的交流,两岸间的信任度大大的增强。于是,在85年7月,两岸之间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陆将福建一省单独划出,成立所谓的“特别行政省”,并与台湾组成了“海峡共同经济区”,在经济上,这两个省将实行完全自由化,而在政治上,则允许两岸党派参与到对岸县级议会选举中来。

为了这个福建特别行政省,帝国中央特别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即特别行政省在不违背大明宪法的前提下,将拥有单独立法的权力,这个宪法修正案使得福建省得以对多处地方法律进行修改,并新增了许多新的法律条例。而台湾方面也对其“宪法”进行了部分修正,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尽量使台湾与福建特别行政省在法律环境上达到平衡与共通。

当然,组建共同经济区这么大的手笔,自然会遭到朝野不少人的反对,但大势不可逆,曾纪泽利用手中的皇权和党派议会的支持,轻轻松松就平复了那些反对之声。

时间进入1第三个年头,政治上的良性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大明经济很快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至85年下半年,大明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越了俄国,并达到了英国的三分之二强。而在某些领域。诸如通讯、航空、枪械制造等方面,大明则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正是这些关键性的行业优势,填补了大明在工业产值上的不足,使大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缩小了与英国的差距。

国力的增强,必然导致对外扩张,近七年来,大明除了加强在日本、越南、柬埔寨的殖民统治之外,不断的向南亚扩张,侵夺了英国在缅甸、泰国、老挝等中南半岛的许多殖民地,使英国人在亚洲的势力受到了相当大的削弱。

而在中亚方面,大明则开始加强在新疆的军事实力,抓紧时间向中亚地带的俄国殖民地进行渗透。俄国人由于在两次明俄战争中的失利,国家实力遭受沉重打击,国内的反对势力的反*政*府浪潮此起彼伏,沙俄政府陷于了国内动乱的旋涡之中无法抽身,以至于其对外殖民扩张的势头严重萎缩。故而在中亚地区,面对大明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俄国不得不选择一再的退让。

而在欧洲方面,大明继续加强与德国的合作,两国在一年前签署了《明德军事互助协定》。该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双方在亚洲的军事联盟,确立了逐步驱逐英法势力,两国共同瓜分中南地区殖民地的目标。

在英法亚洲势力不断萎缩,美国尚未决心进一步介入亚洲事务之时,曾纪泽果断做出决定,于84年春天以保护大明渔船,打击海盗为名,派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出南海,向菲律宾发起进攻。

马尼拉湾一战,西班牙舰队不堪一击,全军被大明海军歼灭。在舰队的掩护下,大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轻易的攻下了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同时,陆战队第二师也在吕宋岛北部阿帕里抢滩登陆,并迅速南下,于是明军对西班牙驻菲律宾的陆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以大明海陆军之战力,已然没落的西班牙人自然是不堪一击,不到三天的时间,西班人就全线溃退,两万多人被压缩在了吕宋西部海湾一带。而大明海军则彻底封锁了南海,断绝了西班牙人撤军的希望。

面对菲律宾的大溃败,西班牙人也是无可奈何,为了保住那两万孤军的性命,西班人只能选择妥协。

很快,南京的西班牙使馆将抗议书改为了外交请求书,表示愿意将吕宋岛割让给大明,但求大明能让被困的西军安全撤出该岛。

明军在南海占有绝对优势,曾纪泽的胃口当然不会仅仅止步于吕宋一岛。外交部很快给予了西班牙人不容回绝的答复:除吕宋岛之外,西班牙必须割让米沙鄢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等菲律宾全境给大明。

新任的外交部长王维先更是有恃无恐的对西班牙公使说:“这是我国给你们的最后通碟。三天之后,如果贵国不答应,那么我们在菲律宾的军队就会发起总攻,全歼你们的那些残兵败将。当然,在这之后,整个菲律宾仍将臣服在我国强大的军事打击之下。说句实话,贵国的答复对我国而言,并不是十分重要。”

西班人遭到了大明无情的羞辱,但王维先说的全都是事实,当今的世界,大明是要与英法美俄争夺世界霸权,早已没落的小小西班牙,连作为敌人的资格都没有。

最终,西班牙只能委屈的同意了大明的要求,三天后,菲律宾战事结束,这个岛国各地的土著军与西班牙军一一放弃了抵抗,大明军队由海运进驻全岛战略要地,全面接管了整个菲律宾。

不久之后,明西两国在马尼拉签署了《马尼拉条约》,西班牙承认在菲律宾的战败,同意将该国的宗主权移交给大明。而在此之后,由大明扶植起来的土著政府也与大明签订了《明菲友好互助条约》。大明通过此条约控制了菲律宾外交、军事、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这个南亚岛国正式沦为大明殖民地。

菲律宾之战的成功,使大明对马六甲海峡形成了北西进逼之势,就在攻菲之战结束后不到两个月,大明则正式宣布在马尼拉港口组建大明南亚舰队,以三艘航母为主力的一支颇具战斗力的舰队进驻该港口,这无疑对英国在马六甲的亚洲舰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就在大明对外殖民扩张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大明内部的政治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期。在南亚舰队成立后不久,曾纪泽即颁布圣旨,宣布将省长的产生方式由中央任命改为由地方民主选举。

同时,地方省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仿效福建特别行政省的例子,省议会将拥有宪法之内所允许的立法权,省政府的财政预算将不再交由中央审核批准,而是将由省议会投票决定通过与否。

同时,曾纪泽宣布军队体制将进行改革,军队将进行国家化,不再对之灌输封建主义式的愚忠教育,而要对他们进行更为开化进步的爱国主义教育。经改革之后,皇帝仍然是三军总司令,但皇帝对军队的统率权则不再来自于所谓的君权神授,而是根据宪法所赋予之权力。

不久之后,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军队改革之后,两岸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两岸将视对彼此的军事威胁为对“本国”的威胁,军事上将共同进退。同时,两岸将组成一支联合快速反应部队,接受两岸联合司令部的共同领导。该部队分别在厦门基隆设立基地,并驻扎训练部队。

这也就意味着,台湾军队将首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而明军也将进驻台湾。曾几何时,双方都想破了头皮,想让自己的军队踏上对方的土地,现在,他们的目标实现了。幸运的是,这个目标是以和平方式实现,而目的也不是为了吞并对方,而是为了整个中国的统一。

1986年春节刚刚渡国,大明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而在这一年,曾纪泽也已经四十七岁,年近五十的他,在元宵节这天正式册立皇子曾广贤为皇太子。

不过,几天之后英国泰晤士报的一次独家采访中,曾纪泽委婉的表示了他对英帝国君主立宪制的欣赏,并称赞这是世界上与美国的总统制可相媲美的一种优秀制度,这种制度对英国的飞速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世人都知道广贤太子爱好数学。对于从政思毫不感兴趣,但皇帝却仍册封其为太子,再结合泰晤士报的采访,人们似乎意识到,他们的皇帝已经在向他们透露着某种信号。

第三百一十七章半生闲(大结局)

1886年6月。新的《土地改革法》颁布,国家正式宣布土地私有化,并允许自由买卖。

十几年前,太平天国之乱方平,大江南北尸横遍野,田园荒芜,那时大明为了恢复生产,才将无主的荒田低价发放给农民,并严格规定了每人授田的限额。那个时候的目标当然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国家之稳定。

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大明的农业已经趋于稳定,粮食产量也因技术的革新而年年刷新纪录,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制约大明发展的根本。

相反,随着工业化的加深,遍布大明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工厂又开始面临着工人紧缺的现实情况,当城镇的人口无法满足廉价劳动力支撑时,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加入工人的队伍,就成为了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大明如今通过土地改革法,就是要通过竞争机制。使那些懒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手中的土地,而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就不得不涌入城市,转变角色,由农民变成工人。

大明目前的工业产值虽然已接近英国的三分之二,但工资与英国相比,还差着一个档次。大量的农民涌入城镇,加入低廉劳动力的大军,必然会使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下降,这就会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由此,大明制造的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便将在世界上更增加了竞争力。

当然,农民们也许并不觉得成为低价劳动力有多么不好,毕竟,在农业仍占相当比例的大明国,做工人所获得的收入毕竟还是要高于农民。既然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又能从乡下进入城市,成为体面的城市人,何乐而不为呢。

时间进入1887年,经济的繁荣为政治改革提供了一个宽松而有利的氛围,曾纪泽在这一年年中颁布了宪政计划表,即:大明将在三年之内实现内阁总理由党派提名,经议会选举产生,由皇帝批准之后就任。内阁总理任期最多不超过两届,每届期限四年。如若第一届新内阁运行效果良好,大明将在第二届时宣布大明帝国将参照英帝国。实施君主立宪之制,皇帝将正式退居幕后,并将国家之经济、军事、行政、司法、立法之大权,尽数放手给议会、政府和法院。

与此同时,大陆与台湾也共同签署了《两岸和平民主统一宣言》,双方全面开放议会竞选条件,县、市、省乃至帝国中央两院议会,两岸党派均可自由参选。

三年之内,大陆与台湾将实现统一,两岸党派可自由提名总理,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第二届总理将由全民选举产生。

这是一八**年的冬末春初,曾纪泽低调的赴湖南长沙游历,这是一次秘密的出行,决心渐渐隐退出政坛的曾纪泽,并不想让他的退休生活受到媒体的打扰。

曾纪泽游历了湘江西岸的大学城,三十多年前,他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大学阶段,当然,那经是穿越之前的事了,而那些过往的记忆,由于他自己的穿越。反而已经成为虚构之事。

多少年了,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旧地重游,而今,当这个国家已经步入富强、民主、文明的正轨之时,他才终于的闲了下来。已是暮年的他,自然而然的会对那些深藏在脑海深处的回忆产生独特的情感,而正是这种情感,促使他回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