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皇抚其背,一脸的愧色,歉然道:“纪泽呀,难得你胸社稷,一心为咱曾家地江山着想。这般重担扛在肩上,委屈你了。”

“这都是儿臣理应承当的责任,怎敢说是委屈。未能早日感化九叔,使他悬崖勒马,儿臣尚觉自责不已,现在让父皇龙心不安,更是儿臣不孝。”曾纪泽又演起了孝子,但那话中藏的意思却是说他那九叔已无可救药,老爹你就甭打算以情动之了,总之想办法除之就是了。

“你大度可以,朕却饶不了湘王,若是再不对他采取手段,说不定他下一次胆大包大,要加害的就不是你,而是朕了。”曾皇斩钉截铁的说,表明了他的决心与态度。

曾纪泽听之心中暗喜,便借机道:“九叔他于国有功,之所以胆大妄为,骄横无忌,无非是手中握有大权而已。

若是能渐渐削其手中之权,以国法严行约束,他自然也就心有畏惧,不敢在肆意妄为了。”

曾皇点头道:“吾儿所言不错,不过此事还得徐徐图之,就他那狗脾气,逼急了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出来。”

“父皇英明。”曾纪泽忙赞颂,“儿臣以为如今四川叛乱便一个好时机,父皇可以此为借口,亲下一道旨严加斥责九叔,使其心有畏惧,而后再下旨调湖北、湖南驻守之西军入川增援,如此一来,则名正言顺,九叔必不敢再抗旨。待西军一离此两省,父皇便可趁机以增防之,调御林军入此两省。如此,朝廷则可顺理成章的削其辖境了。”

曾皇抚须沉思,似有虑,道:“御林军总计不过五万,其中三万已北上河南,如此若再调拨去地方,那京城岂非无兵镇守了。”

“京城四面皆有重兵驻防,其实是稳如泰山。如果父皇不放心,儿臣在江浙等地有刚刚征训的一万新军,原准备编入东军,即刻北上攻打太平天国。但现下天寒地冻,用兵不利,这一支人马也暂时用不上,父皇便可将他们编入御林军中,拱卫京师吧。”

这话看似是甚至有道理,但仔细一看,其中是颇有忌讳,曾国藩还不糊涂,立时便又有所犹豫。

“这些人马儿臣才募集不过三个月,不光训练不足,连主将也未及任命,战斗力确实是有点差了。儿臣也只是提个建议而意,父皇可酌情考虑一下。”曾纪泽这话是告诉他老爹,这支人马虽然是出自他东军,但也仅仅是挂了个东军之名而已,他还未来得及加强自己这支军队地控制力。

这话便令曾皇放心了不少,但他却不知这支人马中下级军官,以及高层的副职军官,基本都是黄浦系出身,再加上东军内部的特有的训导制度,这支三个月军龄地军队,其忠心于曾纪泽的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百战老师。

这是曾纪泽给他老爹布下的一个陷阱。不过,尽管如此,曾皇还是没那么容易答应的,他点头道:“这事朕容朕再考虑考虑吧。”

第二百三十五章奇怪的任务

皇基本采纳了曾纪泽的计策,一封用词严厉的斥责星夜送往成都,同时,调动两湖驻守西军入川增援的圣旨也接连发出。

四川的叛乱使湘王曾国的声誉一时跌到了谷底,不过他这人一向没什么“誉”好可言,充其量也不过是些声威罢了,而平叛之战的一败再败,叛军声势越战越大,使得了这点所谓的声威也在不断的缩水。

曾皇的这封斥责之旨着实令曾国大为惊惶,而皇帝一旦表明了态度,朝中那些与湘王对立的大臣们,立刻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击,纷纷上折子参奏湘王,消息传到成都,曾国更是惊恼交加。

而曾皇在严斥之后,又表现出了做大哥的大度,除了削了曾国一些无关紧要的挂职之外,只是令其速调两湖驻军入川,尽快平定那里的叛乱。

心虑的湘王这才长松了一口气,乖乖的听从了他皇帝哥哥的旨意,将两湖之地大约三万人的驻军尽速调出,只在湖北边界留了一部分的驻军。

西军一离驻地,曾皇即刻将三万御林军中的两万多人派入两湖,迅速的接管了两省的防务,而当事情已经发生之后,他才又给湘王发了一道圣旨,以温和的口气解释了御林军出镇两省的原因。

尽管曾国知道此事之后是暴跳如雷,却才知道皇上这一连串恩威并施的“伎量”的真正目的,但已是为时已晚,他只能哑巴吃黄连,默认这既成的事实。而一肚子窝火的曾国则将一腔的怒火全部发泄在了四川的叛民身上,在援军入川之后,他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并采取血腥屠杀,镇压胆敢众贼地川民。

曾纪泽以一部分东军拨入御林军的建议被曾皇暂且搁置,曾纪泽一时也无计可施,他也不能逼迫的太急,如此则反倒容易让曾皇产生心。

尽管身上的伤势未痊愈,仍需要长时间的休养,但曾纪泽念着前线地战事,于是便在处理完京中的一些要紧事后,在十二月末匆匆的赶回了北方前线,这一次,他将统帅部临时设在了徐州,因为他要在这里就近指挥东路军对太平军的一次攻坚战。

东路军李潜龙部骑兵师,自归德府那一场大胜之后,便难以再向开封推进半步。

太平军西王蔡元隆为扼制明军骑兵地机动性优势。果断地改变了原先突袭徐州地计划为拱卫开封。蔡元隆七万大军在开封东南五百里地地方。以地堡、石垒等为节点要塞。以深壕为连线。在黄河与汴河之间设置了三道坚固地防线。这所谓地壕沟战术。本来是原先湘军最擅长地战法。但事过境迁。太平军在吃过了无数次亏之后。终于也从对手身上偷学到了这一招“死皮赖脸”式地打法。

事实证明。这种壕沟战术是相当有效地。李潜龙地骑兵尽管机动性强。但面对太平军这条横向地防线之时。却无法采取惯用地迂回战术。而以骑兵正面冲击躲在壕沟之下。装备了相当数量洋枪地太平军。又是极具危险性地打法。

就在李潜龙头疼之时。一场大雪更令明军雪上加霜。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使得明军地后勤交通线受到了雪灾地严重影响。战马缺乏草料。粮食弹药补给不及时。这都给李潜龙地进攻设下了更大地障碍。

所以。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明军只能不情愿地进入僵持阶段。李潜龙地骑兵也不得不暂时变成步兵。也挖起一道道战壕。与太平军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地冷战。

至于北路军张树声部。虽然借着大雪封河之机渡过地黄河。将战线推进到了开封城下。但李秀成及时调陕西、山西地太平军回援。而张树声在兵力不足地情况下。则无力发动更有力地强攻。

反倒是太平军在援军到来之后。借着人数上地优势。对明军发起了几轮猛烈地攻击。尽管使明军受到了相当大地损失。但凭着武器上地优势。张树声部坚守住了阵地。使他这不到一万地人马。如同一根插入敌人心脏地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开封城下。牵制了太平军大量地有生力量。

这一场绵延大江南北的大雪,终于在十天之前停了,气温稍的回暖,地面上的积雪经过十天的太阳照射,化了十之五六。明军的交通线勉强恢复了通畅,大批积压在徐州的军火与粮草开始加快速度运往归德前线。

在曾纪泽到达徐州的三天之后,便向李潜龙下达了准备进攻的命令,这是一份由参谋部精心策划的进攻计划,各方面的条件已皆具备,曾纪泽计划在明年开春前结束这场战争,而骑兵师的这次战役成功与否,便是决定战争时间的关键。

前线的李潜龙却没有那么乐观,即使大雪结束,后勤补给能够跟得上了,但要以他的骑兵正面冲垮太平军的数道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而指挥部也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李潜龙只能勉强鼓舞起士气,准备应对这场没有胜算的大战。

杨家庄外五里树林,一队明军正躲藏在林中,密切观察着那庄子的动静。

这是一队侨装打扮成太平军的明军侦察部队,三天之前,他们奉命潜入了太平军防线之后,来到杨家庄这座太平军囤粮的重镇。

这里位于太平军阵地侧后方二十里,前线通往开封府的必经之前,在两军形成相持的局面之后,蔡元隆便以此地为粮草囤积之所,这里囤积的数十万担粮草,足够他的七万人马支撑四五个月之久。

“排长,又有一队运粮车过来了。”士兵于审元指着北方官道低声叫道。

侦察队长吉定文夺过了他手中的望远镜,拨开一丛尚沾着雪的松枝观察,说道:“好家伙,一来就是二十辆粮车,发匪们看来是缺粮缺怕了,他们用得着囤这么多的粮草吗。”

“管他呢,排长啊,我看押粮的发匪不过三十多号人,咱弟兄加起来有十二个,应该够打一场漂亮的伏击了,咱可都手痒痒了好久了啊。

”于审元握着枪杆着请战,其余弟兄们也是兴奋不已,这些热血男儿都巴不得以敌人之血来开荤呢。

吉定文一挥手,压制住了众弟兄激动情绪,沉声道:“上头交待的清楚,咱们有特殊任务在身,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绝不能暴露了。”

士兵们的热情便就此被打消,吉定文指挥大伙又往林子深处撤了点,避开了这一队运粮的太平军。

夜晚之时,吉定文将这十二个人分成了四队,悄悄潜近了杨家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由于此地乃囤粮重地,蔡元隆部署了近三千人看守,哨卡巡逻都十分的严密,侦察小队不敢太过靠近,各自在距庄子一里远的地方找了处隐避的位置。

吉定文四人迅速的收集了附近的枯枝干叶,将随身携带的烛蜡黄油混在一起,堆成了个奇怪形状的草堆子,看起来是要点一堆篝火。

夜深,风急,四人靠在仅有的一块大石之后,忍受着严寒。

“排长,咱们要不把火点起来吧,看正早也是点,晚也是点,也省得白冷这么久。”于审元哆哆嗦嗦的叫道。

“点个屁,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上头有严令,早点晚点都要按违抗军令论处,你想找死吗!”吉定文斥道,但他口气也有点不耐烦,显然他对统帅部给他们的这个莫名其妙的任务而感到不爽。

“不点就不点嘛,上头也真奇怪,真搞不懂那帮头头们都在盘算些什么呀。”于审元不敢再提,但却忍不住嘀嘀咕咕的小声抱怨着。

风更大了,为防那些枯草被风卷走,他四人不得不再次劳作,搜集了许多的石头,将那奇形怪状的草堆围在其中。

又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吉定文从包袱里拿出了那口西洋钟,这是统帅部为他们四个小队每队配备的,为的就是同时采取行动。

时针指向了午夜三点,这是预定计划开始的时刻。

“快快,时间到了,点火。”吉定文大叫着。

那三个快要冻成冰棍的士兵早等着他的命令,忙不迭的将那火堆点了燃,熊熊烈火腾起,照亮了四人发紫的脸,那三人紧贴着火堆取暖,巴不得将近去。而吉定文则没那心思,他更加警觉的注视着周围的情况,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明火,很容易招来太平军的巡逻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他们很幸运,也许是这样大雪之后的寒夜,使那些太平军也赖得离庄这么远来巡逻。

“妈的,放火就放火嘛,做什么还非得要我们把个火堆摆成这样的怪状。”士兵于审元身子热了许多,抱怨的口气也精神多了。

那个火堆的形状的确奇怪,如果站在高处望下去的话,那应该是一个箭头的图形,所指处,正是一里之外的杨家庄。

便在这里,吉定文似乎听到了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这种声音他在上海时也曾听到过,那应该是洋人机器的轰响声。

而那声音越来越近,吉定文四下张望,却看不见什么特别的东西,而当那声音达到最亮时,吉定文猛然间想到了什么,急是抬头寻覓。

轻云掩月,星光暗淡,而在那漆黑的夜空中,有数团比星辰明亮的光点从头顶飞快的划过。当吉定文看清楚之时,脸上立时浮现出一种介乎于惊骇与兴奋之间的表情。

“天……天……上有东西过去了。”就在他惊不知语时,天空中,四个细长而巨大的物体飞驰而过,向着杨家庄而去。(未完待续,首发

第二百三十六章空袭

上寒风肃杀,而在两百米高空上,风却异常的柔|个巨大的半硬式气囊遮挡住了视线,刘奉公无法看清星空是何等景色,但他可以想象的到,凌高望天,应当有一种伸手揽月的滋味吧。

“刘,你快看下面,那是不是导航信号呢?”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地面的美国人卡尔拽着刘奉公的衣服叫道。

几个月前,曾纪泽在济南正式正立了一家“飞行器研究公司”,主攻飞艇的研究。当前世界飞艇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公司成立之初,曾纪泽便从法国订购了四艘飞艇,按照曾纪泽的方案,这四艘飞艇的气囊被改造成了半硬式,动力装置也替换为更先进的小型蒸汽机。

经过改进后的飞艇,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载重量也翻了一番,最值得称道的是,这种新型的飞艇不但能够控制飞行的方向,而且还采用了机械动力,其速度与稳定性有了质的飞跃。

曾纪泽本来打算将飞艇再进一步改造,使其更接近现代通用的齐柏林式飞艇,但因为对太平天国的战争有可能陷入一场持久战中,而为了打破僵局,尽快结束战争,曾纪泽以极大的魄力,决定将新型飞艇投入到实战当中,对太平天国的杨家庄粮仓发动一次空袭。

根据所搜集的种种情报,统帅部可以断定杨家庄囤积了蔡元隆部太平军绝大多数的粮食,而历史上无数次成功的战例都证明,当一方的粮食供给遭受毁灭性地打击之后,不战自溃将是必然的。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就是一个典型地例子,被烧了乌巢粮仓的袁绍十万大军,被曹操两万多人一战击溃,几乎全家覆没,袁绍仅以七百多骑逃回北方。

为了保证能够装载足够的弹药,空袭地飞艇只配备了两名飞行员,一名外藉雇员,一名中方空军人员。

刘奉公是一名毕业于黄浦军校的优秀学员,在被选中加入新建空军之前,他已经在刘铭传的陆军中服役近一年,他地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而他被选中参加这次空袭行动,除了他的优秀表现之外,还要归功于他一口流利的英语。

因为空军组成不久,在这样短地时间内,根本没办法训练出合格的飞艇操纵师,所以空军方面不得不雇用了外藉操纵师参与到这次行动,为了便于交流,中方飞行人员能够熟练的说一口英语是十分必要的。

“我看一看。”刘奉公接过了望远镜。

杨家庄附近还有四五个同样规模地村子。为了保证空袭地突然性。空军不得不选择在夜间进行。而其余几个村落地灯火。将对刘奉公他们寻找到攻击目标有一定地干扰。在没有明显地地面标记地情况下。想要在三百米地夜空中确认正确地目标。那几乎是不可能地。

而这也是明军为何会事先派侦察部队潜入敌后地原因。吉定文他们要做地。便是为空袭部队指明正确地攻击目标。

“我看到了。有四个箭头形状地火堆。指向两点钟位置。那里一定就是杨家庄了。卡尔。快发信号。叫那三艘飞艇跟随我们。”吉定文兴奋地叫道。

卡尔忙举起明灯。向周围地三艘飞艇打出了“跟随我艇”地信号。四艘飞艇调整了航向。迅速地飞向杨家庄。

为了防止暴露。四艘飞艇都熄灭了舱外地信号灯。只以舱内一盏微弱地油灯照明。尽管杨家庄周围地太平军设防严密。但谁又能注意到敌人会从漆黑地天空中潜入呢。

当飞艇编队抵达杨家庄上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暂时关闭了蒸汽锅炉。以免机器地轰鸣声引起敌人地警觉。

四艘飞艇依靠惯性,缓缓的飘进了那沉寂一片的庄中。借着地面灯火,刘奉公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一间间林立的粮仓,将近有五十座之多,占据了杨家庄一半以上的面积。太平军将警备集中在了外围,内部的防务颇为空虚,这更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刘奉公迅速的发出了攻击信号,四艘飞艇逐渐下降,降至距地面七十多米的距离,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高度,如果在白天,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但所幸是浓浓的夜色给了他们最好的伪装。

“卡尔,快帮我一把。”刘奉公抱起了第一个火药桶,卡尔小心的点燃了盘在桶周围的引线,而后两个人迅速的用绳子将火药桶从空中放下地面,接着二人又麻利的放下第二个。

火药桶上的引信燃烧时间是经过精确测验的,第一个火药桶上的引线会在两分半钟之后点燃火燃,第二个则在两分钟之后,每艘飞艇装载了五个火药样做自然是为了能够尽量在同时间引爆。

其他飞艇也在做着同样的动作,近二十个火药桶,很顺利的被从空中置入了密集的粮仓之间,这么多的火药量,足够把这里炸个底朝天。当然,这还是不够的,他们还准备了其他的攻击武器。

当刘奉公他们以二十秒不到的时间,将最后一个火药桶放下之后,二人紧张的心情总算松了口气。在飞艇这种本来就易爆的东西上面,搬动冒着火星的火药桶,而艇上还载着一堆易燃物品,刘奉公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工作。

“噢耶,感谢上帝我没被炸上天,刘,我回去一定请你喝酒。”卡尔抚着胸口,夸张似的表现他的害怕之情。

刘奉公笑了一笑:“那好啊,礼尚往来,我就先请你看烟火了。”

话音未落,一声巨响,地面上,一柱火焰冲天而起,将旁边的一座粮仓轰塌一半,裸露出来的粮食瞬间被点燃,刹那间,熊熊烈火吞噬了整个粮仓。

与此同时,另外十多个火药桶陆续发生爆炸,巨响之声如远古凶兽们的怒吼,此起彼伏,一波胜过一波。又若喷发的火山,一道道岩浆冲天而上,赤热辉煌的烈焰袭卷了这夜的沉寂。

无数道火柱飞腾而起,地面上的太平军终于被这突出其来的火攻惊醒了,他们惊叫着,乱窜着,根本不知攻击从何而来。指挥官们只有强作镇定,喝令着士兵们前去救火。

火药的爆炸力是强大的,但不足之处是燃烧能力有限,五十多座粮仓虽然在第一波攻击中被炸毁了一半之多,但爆炸并未造成火势的蔓延。

“卡尔,快发出第二波进攻的信号。”刘奉公选择了恰当的时机,边说着,边举起一个瓦罐,这一次他并没有选择用绳子放下去,而是直接从空中扔了下去。

呼!

当瓦罐落入火焰之中时,那烈火瞬间增强了数倍,仿佛有无数条火龙从中腾出,所过之处,遇物皆着。原来,那罐子中装的油。

“漂亮,好玩啊,我也来一个。”卡尔兴致大起,也搬起一个瓦罐丢了下去,骤然变强的大火眨眼间将邻近的两个粮仓点燃。

四艘飞艇上不断的有油罐丢下,本就不小的火势如火借东风一般,片刻之间便将绝大多数粮仓点着,整个杨家庄已是一片火海。大火扩散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人力所不能扑灭的了。

不单单的粮食,那些冲进去灭火的太平军士兵们也无法逃出这大自然的愤怒,近有五百多人被困在了火海之中,他们无处可逃,很快被大火烧着,经历过短暂的痛苦之后,化成一团焦炭。

即使是身在一百米的高空,刘奉公仍能听到下方凄厉无比的痛苦嚎叫,他可以想象的到那种被活活烧死的惨烈之状,那是比任何一场常规的战斗都惊心动魄的可怕场面。

刘奉公陡然间把目光投向了那巨大的气囊上,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说不出来的惶恐与兴奋,而这种情绪所投射到脑海里的,只有一个念头:这种不可思议的飞行器,必将彻底改变战争的方式!

“仁慈的上帝呀,请宽恕我所犯下的罪吧。”卡尔也不敢再看下面可怕的场面,蹲在舱里做起了祈祷。

砰!那是子弹的声音。地上的太平军终于发现了他们的敌人不可思议的来自天空,尽管他们仍然无法看到敌人的真身,但愤怒的他们却举起枪,朝天空中乱射起来。

“卡尔,别念念碎了,赶紧升空撤退,要不然你就真得被你们的上帝召去当小弟了。”刘奉公从恍惚中惊醒。

四艘飞艇迅速的上升,蒸汽机重新发动,在螺旋翼的推动下,飞离了杨家庄上空,绕了一个圈,又从来时之路回了去。

这是一次成功,却又惊险的空险,刘奉公知道,他们今晚的这一战,必将被载入史册。

当次日天明的时候,他们从太平军的阵地上空飞过,刘奉公不失时机的观察敌情,望远下,太平军营垒里已是乱成了一团,不时可见成批的士兵从中跑出,望开封方向而去。

显然杨家庄被袭,粮草全部被烧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前线,或许昨夜他们也目睹了那一场滔天大火。聪明一点的士兵们都清楚,这场战争他们已经败了,还傻傻的呆在这里,不被明军所杀也要活活饿死。

于是,一夜之间太平军的士气便跌落到了谷底,不战自溃已是必然之势。(未完待续,首发

第二百三十七章宿命

艇徐徐经过明军阵地上空,刘奉公难以抑制漏*点的心准备好的一面大明九龙旗悬挂出舱外。

红底黄纹,旗帜飘飘,九条金龙张牙舞爪,呼之欲出。

阵地上的明军士兵们很快发现了天空中的“飞来神物”,起先他们惊讶茫然,因为那样古怪的东西,他们从未曾见过,乍一见时,还以为是天上的神仙在御宝飞行。而当他们看到那东西上还飘悬着大明九龙旗时,顿时欢声雷动,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向那四艘飞艇欢叫着,高呼着“大明万岁”的号子。

这时天色已明,飞艇已不需要地面导航,它们穿越了两军阵地上空,在后方五里的一个小山凹里降下。在那里,空军地面人员专为此次空袭抢建了一个简易的基地。

四艘飞艇在地面人员欢呼喝彩声中徐徐降落在木制的停机坪台,当刘奉公第一个从舱篮中跳下来时,几十号人一涌而上将他包围起来。兴奋的人们仿佛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的那场惊心动魄却又畅快淋漓的战斗,喜悦与激动的喧叫声如春雷般响彻不止。

人们高兴之极时,更七手八脚的将一干凯旋的战士们抬起,欢呼着抛上天空,接住了再抛起。而刘奉公在那一上一下的惊险激刺中,整个人也飘然起来,这个时候,一种英雄凯旋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曾纪泽就站在不远之外的基地指挥部门口,面带微笑的目睹了这振奋人心的一幕,笑呵呵的对着身边的空军第一师师长宋振东道:“看来本王来的巧啊,正好能看到你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凯旋归来。”

“王爷来的还不够巧啊,要是早来一步,昨晚就能在前线地看一场痛快的烟花表演啦。”宋振东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抑扬顿挫,充满了一种年轻人的朝气。

这位美国西点军校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几个月前被曾纪泽委任为了空军师长,他的治军之方颇具美国色彩,平时训练要求十分严格,但却不搞冷酷做作的官僚主义,这使得他地士兵们和他一样,浑身上下就弥散着一种加州海滩式的阳光气质。

这一次地空袭之策,虽然是由曾纪泽提出最初的构想,但当时全军上下都觉得不太“靠谱”,唯有宋振东等少数几名“激进派”军官全力支持。而本次空袭的所有作战计划,人员部署等,也都是宋振东一力完成。

可以说。这是一次宋振东地胜利。他和他地空军从今天起。便以一场传奇式地胜利。宣告了他们登上历史舞台。

而这一场胜利。更证明了曾纪泽发展空军地理念是正确地。就在不久之前。曾纪泽已致信南京。将此捷报送往朝廷。同时宣布再拨款二十万两。全力支持飞行器研究公司地研发工作。以及空军地扩建。

眼前众将士欢庆地场面尚未结束。一路飞尘便从坡上奔下。是骑兵师长李潜龙风急火燎而来。

“王爷。好消息。好消息呀。”李潜龙滚鞍下马。兴奋地竟是忘了上下之礼。晃着手中地马鞭叫道:“匪军地囤粮之所昨夜遭袭。数十万担粮草付之一炬。匪军上下现在是人心惶惶。阵地上已经开始有逃兵了。这真是天助我也呀。”

为保密起见。此次空袭地计划曾纪泽并未透露给李潜龙。从他那一脸惊喜地表情来看。这位骑兵师长还尚未得到事情地前因后果。

“潜龙啊。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新任地空军师长宋振东。这一次。你非得好感谢一下他才是。”

“原来是宋大人,久仰久仰啊。”李潜龙以官场上特有的神情语态打了招呼,但心里边却十分纳闷,他一是不知何为“空军”,二是不明为何要感谢这姓宋地。

“久仰李大人之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将风之骨。”

宋振东同样客气,他很快注意到了李潜龙神色间的那股子困惑,便是指着视野中的那几艘飞艇,笑着说道:“李大人请看,我师的几位勇士,就是乘坐那四艘飞艇,深夜潜入敌后,空投火药,烧了匪军的粮草。”

先时李潜龙兴冲冲而来,也没注意到山凹中停放着几个古怪的巨物,这时听到宋振东之言才回头看到,不由大为惊骇。

“宋,宋大人,我没听错吧!你那四个大玩竟能飞到敌后,还从天下投火药?”

李潜龙也算是有着黄浦系血统的进步军官了,但毕竟飞艇空投这种作战方式颇为超前,纵然是欧美之间的战争也鲜有使用,如此开先河之战法,怎能不叫李潜龙这样的人惊诧莫名呢。

“没错,就是那四个大家烧了敌人的粮草。”曾纪泽接过了话头,时间紧迫浪费口水,“宋师长已经帮你打垮了太平军的士气,现在你所面对的敌人,不过是一帮饥肠辘辘,人心涣散的乌合之众罢了,你可别跟我说你还没有把握冲破敌人的防线呀。”

曾纪泽的语气有点激将的意思,李潜龙顿时有点热血沸腾,想他骑兵师万余之众,装备精良,还有骑兵之机动性,打了一个多月却撼不动敌人阵脚,而人家宋振东就搞了四根会飞的“箩卜”就轻轻松松立了奇功一件,这让他多少感到有点没面子。

“王爷放心吧,七日之内击不溃匪军,我李潜龙提头来见!”李潜龙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

攻击开始。

宋振东的成功并未激刺得李潜龙头脑发热,白天,他将后方刚刚运抵的克虏伯后装钢炮搬上前沿阵地,毫不吝啬炮弹,对太平军阵地采取不间断的炮轰。夜晚,他刚派出两千轻骑,组成几十个骚扰小队,对太平军的防线薄弱处进行突击。

最初三天,太平军还能勉强应对,但粮食被毁的影响旋即扩展,七万多张口很快将仅剩的口粮吃尽,然后便只能宰杀为数不多的战马,到第六日时则彻底断了粮。

饥难耐的士兵们还要面对的是明军不分白昼夜的袭击,不但要挨饿,连睡眠也无法保证。军心士气,跌至谷底,于是更大规模的逃散开始,起先是每天几百,到第六天之时,竟是一夜之间少了一千逃兵。

蔡元隆苦心经营的这一条防线,已几成土崩瓦解之势,而李潜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