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机乱-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时间我的生活颇为平静,平静得我几乎将过往都忘掉,彻底成为一个担心着夫君的成败,担忧着家长里短的妇人。
直到那个傍晚到来。
楚王妃是被几个人送来的。
那几个人多半是她的亲随,有几个人伤势极重,抵达之后,就晕倒过去,另外几个人虽然勉强支持着,却也是满身伤痕。
楚王妃自己,身上更是鞭伤、刀伤密布,脸色苍白,唤也唤不醒。
“怎么弄成这副模样的?”我问其中一个送她来的亲随,道。
那随从低下头道:“属下不敢说。”
“到了这里还有什么不敢说的。”九王爷哼了一声,道:“说,到底是谁将王妃打成这副模样的?”
那随从看了我们一眼,道:“是王爷打的。”
这个回答颇为出乎我们的意料,九王爷沉默了一会儿,道:“你们怎么知道送王妃来这里的?”
“王妃自己昏倒前,对我们说了一句话,就是送她到北辽来,务必要见到皇上和娘娘。小的们曾经受过娘娘的大恩,只有万死不辞,送她来这里。”那几个亲随道。
我心里不由得有一丝感动,命人立刻将这几个带下去妥善疗伤,好好休息。同时又让几个侍女一同将楚王妃送到我的宫里去。
她们搬动楚王妃的时候,他或许是有了感觉,张开眼睛来,一看是我在她身边,不由得先松了一口气,那种放松而喜悦的表情,我立刻就感受到了。
可是她松懈之后,却又讲了一句让我吃惊不小的话。
她笑道:“借你这里养好伤,再送我回去。”
说完这句话,她立刻又晕了过去。
侍女太监们忙成一团,请太医的请太医,去伺候的忙着打扫房屋,只剩下我和九王爷两个人在大殿中,面面相觑。
过了半日,九王爷冷笑道:“打成那样,她竟然还要回去?!”
我摇了摇头,刚想说什么,到了嘴边,却又变成:“我倒是有些明白。”
九王爷颇有些不解地看着我。
我说:“楚王妃性子倔强,就算是心里爱煞了楚王,也不会表现出来。”
九王爷没有说话,过了半日才说:“她的伤势无碍吧?”
我点了点头,道:“不过是些皮外伤,没有什么妨碍。皇上放心吧。”
九王爷点了点头,轻声说他还有些奏章要处理,便走出门去。
走到门边的时候,他却又回过头来对我说:“想办法,一定让她不要回去了。”
第三卷 兵戈 第三十回 定心(下)
楚王妃的伤,足足拖了半个月,才慢慢好转。等她可以下床来走动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
定州的宫殿和亭台楼阁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一场大战的氛围已经越来越浓烈。何阁老吞并了蜀地十六王爷的残部,而九王爷则屡次战胜伯阳王和楚王,一山不能相容二虎,一个天下更加不能容纳两个霸主。
人间的气氛如此肃穆,然而天公仍然作美,这一年的春天,莺啼燕语,暖风熏人。
“真是阳春三月。”楚王妃裹着厚厚的披风,同我一起站在回廊上。
我偷偷看了看她的眼神。
这几天来,我和姨母总是在私下里讨论,怎样才能留得住楚王妃。谈来谈去,却觉得她是不会留在这里的,总还是要回到楚王身边去。
“你母亲和你弟弟都在别馆中住着么?”她对着宫中的柳树出了一会儿神,忽然问。
“是的。”我点了点头,心里暗暗好笑。她的性格中那种变化多端、高深莫测的特点实在是像极了九王爷。
“你母亲看起来并不宠爱你。”她一语中的,淡淡地笑道:“你弟弟也并不怎么认你这个姐姐——只有他自己有求于你,或者是他想讨好你的时候,才会来亲近你。”
我点了点头,心里稍微有些难过,却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曾几何时,这些事情对我是那样的重要,现在却都淡了,被她这样正面说中,也并不觉得有多难过。
“过了春天,你要将你皇兄的坟墓迁到这边来么?”她看了我一眼,又问道。
我点了点头。
直到这个时候,心里面的痛感,才这样猛烈地传来。
“你果然还是更看重你南齐那边的亲人。”她笑了笑,这样轻轻地说,“过几天,我就打算回到楚王那里去。我知道九王爷和你都不赞成我这样回去。不过——”
她忽然停住口不说,脸上泛出一点红,低声说:“不过,离开他可是不行的。”
“他这样打你你还要回去?”我有些不理解地说。
她看了我一眼,忽然笑了:“我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你们说的,总是对的。但如果十六王爷还活着,如果他兵败如山倒,如果他拿你出气,你会不会这样决绝地离开他?”
十六王爷这个名字,和这一连串问题,将我问的张口结舌,不知所谓。
我不能。
她看定了我,微微笑着眯起眼睛,道:“女子动心,就只是一瞬。过了那个人,过了那一瞬,之后的人,都只是恩情和迷恋、归宿感而已。楚王是我动心的那个人,正如十六王爷对于你一样。”
对她的这一句话,我记得我只是干巴巴地回答了一句:“我是他的妃子了。”
她笑了笑,岔开话题,道:“这花园中的树木真是好看,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日子。”
我的心中还在萦绕着刚才的问题,因此没有接口。
一阵春风吹到回廊上来,初春的时候,天气还颇有些寒冷,她将身上的披风裹紧了一些,低声说:“你猜,我第一次遇见楚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我摇了摇头,说:“这怎么知道。”
她没有理会我,独自一个人说下去,仿佛只是在说给自己听一样,回廊上风声细细,她的声音婉转而温柔,轻轻说道:“我十七岁那年冬天,爹爹被人陷害,关押进牢房。我的爹爹是个县衙中的文书,一辈子老实稳重,从来不敢得罪谁,可是偏偏县令大人将一桩账目栽赃到了他身上,全家被捕,只有我一个人逃出来了。当时我站在街头,不知道自己应该朝哪里去,全身衣衫褴褛,更没有银子。那个时候,我身上穿着破烂的袄子,独自一个人站在大街上,不知道应该去哪里。就在那一天,我被人敲晕了头,卖到了城中的歌舞坊。”
她讲到这里,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单单看她的风貌谈吐,一定会被认作是个大富之家的小姐,或是书香门第的女儿,没想到她也有这样的往事。
她还是那样看着回廊外的柳树,继续说道:“我们一班女孩子在那里,因为还没有什么名气,更没有什么身价,因此倒也没有什么人来打我们的主意。我天性就不喜欢那些歌舞,更加上对于那种环境有种莫名的厌烦,因此巴不得立刻就走,从来不肯好好学舞。在那个时候,我姿色平平,只是跟在许多人身后,做一个平淡无奇的舞女。我的家人仍旧关在牢狱中,我也想不出任何办法来营救他们。”
“后来呢?”我忍不住问道。
她笑了笑,嘴角竟然迸发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后来某一天,我们到八王爷府上去,是他的生辰。”
“他看上了你?”我懒懒地笑道,心想这类事情大抵如此。
没想到她摇了摇头,道:“不是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可惜了。”
“什么?”我有些不明白地问。
第三卷 兵戈 第三十一回 心慌意乱(上)
“他当时只是看着我说:可惜了。”
她重复了一遍,道,“他当时看着我,盯着我的眼睛,就说我不是这样的人,待在这里是可惜了的。”
“他将你领进王府了?”我低声问。
“不是。”她说,“他命人将我赎了出来,然后亲自过问我家的冤情,将我们全家都放了出来,将我父亲安置进了王府,然后替我们在城北找了一间小小的院落,让我们一家人安顿下来,将我弟弟送进了王府家眷的私塾中。”
我慢慢听来,仍旧觉得楚王当时绝对是看中了这个女子,才会这样对她。
不知道是身在庐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还是如何,我还是闭了口,看着她一心回忆往昔的日子,不由得有些感动。
“他来了之后,很久都没有再来,我却越来越想他。后来他再来的时候,我就对他说,我可否进他的王府,做他的一个小妾。当时他看着我,半天没有说话,然后便骑上马走了。我以为他不会同意,我以为他不喜欢让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做他的妃子——哪怕只是一个侧妃。我知道,我是不配的。为了这个,我独自在房中闭门三日,觉得自己没有面目再看见王爷。但是哪知道,三天之后,他便很郑重地派了他手下的重臣来说媒。那个人说,王爷赶着他们采办彩礼,整个王府都闹了个人仰马翻。他还说,他从来都没有见王爷这样着急过。”
她说得动情,脸上的神情仿佛是看见楚王就在她面前站着一样。
“然后呢?”我轻声问。
她继续说:“然后?我自然是喜出望外,就那样欢欢喜喜地嫁了。王爷待我很好,只是我心中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总是有些不安稳,之后就开始渐渐有了一些摩擦。”
相比较她刚开始时所描述的那种幸福心情,我反而觉得这种心情我更能理解。
对于当年那个普普通通的女子来说,猛然嫁进王府,成为王妃,虽然欢喜,却也必定会觉得担忧和害怕。
楚王是那样一个英雄了得的人,不是那种关注琐碎事情的平民百姓,在他的眼中,他已经给了这个女子无上的荣宠,对方自然是不能还有什么怨言的。就如同九王爷问我的那一句“你和我在一起,难道还需要兵马”是一样的。
“后来,我给他生了皇子,我们之间的争吵,却是越来越多了。不过他始终很看重我,总是异常尊重我,我说的话,他也从来不会忽视。”她说。
我不由得想起来她救我的时候,楚王是一肚子火气,却也是无可奈何。
看来楚王确实是重视她的。往昔的时候,那个脾气倔强的楚王妃,必定让他无可奈何。可是如今他受到重创,却又换成了他对她发泄,她无可奈何。
故事讲完了。
她侧着头问我:“你看,这样你们还要劝我不要回到他身边去么?”
我摇了摇头。
回去吧。我现在能够了解你那种心情。
她笑了笑,对我说:“我过几天就走,你好好珍重。九王爷对你很好,你要好好对他。那个人已经走了,就不要再去想了。”
我真的还在想么?
“不过——”
她皱了皱眉头,又说:“九王爷跟你讲起过原来的那个九王妃么?”
我摇了摇头。
光是这句话,已经让我有些慌张了。
在我内心深处,也是常常想到这个人物的,可是她毕竟已经不在我们视线中了,因此我也并不是非常在意。如今被楚王妃这样一说,不免有些心里没底。
更何况,九王爷对于她,确实有些语焉不详。我细细想起来,那些过去的对话,他更像是在遮遮掩掩。
楚王妃是何等聪明的人,虽然我没有说,但是我脸上的神情必然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她立刻冷笑道:“怎么,他不愿意跟你谈起她?”
我摇了摇头,心里如同有了十几个吊桶,同时七上八下。
“放心。”她言简意赅地说,“她完完全全……哼,如果九王爷在经历了她的所作所为之后还要倾心于她,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这话对我倒是个安慰。
我点了点头,也没有说话。
她笑道:“闲来无事,既然王爷他不愿意告诉你,我倒是可以告诉你一些更多的关于九王妃的事情。虽然是道听途说,不过可能也有部分的真实吧。”
第三卷 兵戈 第三十二回 心慌意乱(中)
“不用了。”我淡淡地摇了摇头。
尽管想知道更多关于九王妃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一想到她和九王爷之间曾经的往事,却不想再听下去。
知道那些,还有什么用呢?完全没有必要。无论如何,这个人已经不在我的视线中了,我懒得在意。
“去那边吧,”我指着回廊东侧的小门,笑着对她说:“那边的桃花都开了,去看看吧。”
她笑了笑,点头答应。我分不清她脸上的神情是在嘲笑我还是在嘲笑她自己。也许是都有吧。
七天之后,楚王妃走了。我亲自将她送出城,两个人都扮成男装,骑马走出很久。马队的人已经先行去给楚王送信。我有些担心她到了楚王身边之后的后果,而她却是眉飞色舞,似乎非常喜悦能够回到楚王的身边。
我颇有些担心,那天送她上了船,看着帆影远远离去,直到完全看不见的时候才离开。
九王爷没有送出城来。这几天军情紧急,何阁老等人已经开始厉兵秣马,他不得不开始部署军务。我也没有别的事情,只是镇日和楚王妃作伴说话,连母亲那里也没有去。两个人尽说些无聊的话,说来说去,竟然一天就这样慢慢过去了。
楚王妃走了之后,我更加笼闭在偏殿中,日日夜夜。
外界对于我而言,仿佛如同傍晚的日光一样,慢慢退去。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吸引我的注意,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让我渴望多见一面。母亲和善儿平日里都有人照料,他们也很少来看我,就算来,也只是坐一会儿就走,我看得出他们没有久留的样子,也从来没有挽留过。
白日慢慢地越来越长,偏殿中经常充满了银耳羹或是燕窝的香味,悠长而温馨,淡淡地被窗户外吹来的风吹散。在这样的过程中,时光一天一天地过去。
决一死战的时候终于到来。
某一天傍晚,九王爷竟然很早就回来偏殿歇息。
我略微有些意外,将早已熬好的粥都端出来。
如果是平常的时候,他只会一言不发地喝掉,没想到今天,他却只是将碗接过来,往旁边一放。
“再过五日,我就要领兵出征。”
刚刚背转身去将他的袍子挂起,却听到了这一句话。仿佛是晴天霹雳一般,他就只说了一句。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可是突然听说这个消息,我还是怔了怔。
就是这样的时候,仿佛战争正式开始,连我也开始紧张起来了。
“五日之后?”我低声这样问。他点了点头,脸上毫无笑意。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对方有多少兵马?”我问。
九王爷踌躇了一下,最后还是没有回答我,只是颇为敷衍地说:“跟这边差不多。”
就从这句话,已经能够嗅出一点危险的味道。他是个很傲慢的人,如果是情况乐观,他一定会自信满满,毫不在乎。而现在,他异常谨慎,什么也没有说,日夜与大臣们商量。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似有些不经意地说:“明日内廷会将我的铠甲送来,你好好收着,走之前穿。”
铠甲?!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上战场不是从来不穿铠甲么?
我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他却避开了我的眼睛。
“你告诉我。”我一把抓住他的手,道:“这一次你有多少胜利的把握?”
他避开我,道:“没有。”
没有?!
我还是头一次听到九王爷这样说。
他对着我苦笑,看起来笑容中却没有任何的不安。
我还想盘问出更多的事情,却又不敢这样去打扰他。
我只能看着他有些落寞地走到帘幕后。
烛火映照,我只看见他将自己的剑拔出来,轻轻地擦拭。很久了,他上战场的时候,从来都不带剑。
我更没有看见他这样慎重地对待他的剑。
看来情况真的比较危险。
我叹了口气,心头却仍旧觉得空空荡荡的。
可是心头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他输了,我又会怎么办。
不知不觉地,开始怀念起这样的时光,柔和的熏香味和慢慢熬着燕窝等等的味道在偏殿中散开,丝毫不吝惜时光的消逝。
一种珍惜逝去幸福的感觉,开始在我心头蔓延。
第三卷 兵戈 第三十三回 心慌意乱(下)
那几天时间,过得非常漫长。
我一反常态,一直陪伴着九王爷,并常常去看望母亲和善
一旦战争打响,九王爷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要么就是掌握天下的霸主,要么我们就要命运叵测。无论如何,这样的平静的日子都再也没有了。
过了五天,大战在即,我做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同我多年前的决定异常矛盾,真是异常可笑。
那一天午后,我派人将母亲和善儿请了过来。
这几日春雨连绵,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是天地间永不间断的声响。
我担忧地揭起门帘,心中有些担心,这样的天气,如果让他们上路,会不会有些受罪呢?
在他们走进殿门来的时候,我一抬眼,正看见善儿低着头,跟着母亲走了进来。我忽然发现,善儿长高了许多。他看起来已经是一个青年人了,长得高高大大,却有些虚胖,脸色苍白,看上去并不是很健壮。再加上他脸上总是有一种萎靡不振的态度,随时低垂着眉眼,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母亲还是那样,头发花白,身体却很健朗。母亲是那种眼神坚定,内心也非常果决的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这一点在我年幼的时候尚且没觉得有多么明显,但是现在我看着她,却分明觉得母亲的性格其实比我坚强的多。
这样就好。
不知怎么的,我忽然觉得我和善儿其实都不很像母亲,却有些像是当年那个西赵的皇帝,我们的父皇。
“最近身体好些了么?”母亲看了看我,这样问。
我前段时间笼闭在宫中的时候,就对母亲假称说是有些不舒服。这几天她也没有怎么多问,如今见了我,就顺便问了一声。
我点了点头,扶着母亲在椅子上坐下,然后说:“都好了。”
善儿还是不抬起头来看我。他很少有看我的时候,眼神几乎跟我没有任何接触,他也几乎从不跟我说话,很多时候我简直不确定,他到底是否接受我这个女
“善儿,”我很和蔼地对他说,“你怎么从来都不到姐姐这里来?我有的时候懒怠动,可是还是很希望你来的。”
他看了我一眼,支支吾吾地摇了摇头。
“怎么,不愿意来?”
我调侃道。
没想到他点了点头。
“真的不愿意来?!”我吃惊到。
他仍旧点了点头,眼神中对我满是疏远。
母亲有些护短地将他拉到身边,笑道:“你看你,当年你走的时候善儿还小,如今见了你,他自然还有点认生。这个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看着母亲,心里颇有些惆怅地想道:恐怕不止是善儿,连母亲你也对我有些认生吧。
再说,我所做的那一切,母亲都是不赞同的。也许在见到我之前,她还对我抱有浓烈的思念,可是在见到我之后,她或许就已经开始对我产生那种疏隔的情绪了。
“娘,”我说:“我正是想跟你商量这事情。”
娘有些吃惊地看着我,我且不跟他们解释,站起身来,走到里屋,拿出一个两个包袱。
那包袱布并不是贵重的绸缎,却是普通人用的那种蓝色的土布。我将那包袱放在桌上,解开搭扣,摊开布料,只见那包袱中包着沉沉的金元宝,还有许多我的珠宝首饰。
“这——”
一看见这些珠光宝气的东西,他们二人顿时愣住了。
“你们走吧。”
我低声说:“娘,我会跟皇上商量,让他挑几个精明能干的人,送你们到云南那一带去。你们在那里住惯了,日后就在大理城中找一所房子,安安静静地住下来。”
这番话说出口的时候,我明显看见母亲和善儿的神情轻松了下来。
我有些怅惘,但是也微微笑了起来。
一直以来,我都一厢情愿地认为母亲和弟弟是愿意跟着我的,哪怕颠沛流离,哪怕危险,他们一定也是愿意一家团聚的。
可惜我想错了。
他们只是想过寻常而安稳的生活,这生活中,我是可有可无的。
我这样想着,转过身去叹了口气,然后将那包袱系了起来,递给母亲和善儿。
善儿欢天喜地地将包袱一把接了过去,母亲是迟疑了一会儿,才将那包袱接过来。
我眼睛中流出眼泪,看着他们。
“皇上他……和何阁老快要开战了么?”善儿突然破天荒地开口了。
“是的。”我含笑说。
“那你——”母亲颇有些担心地问。
可是只是担心而已。他们毕竟还是想要走的,毕竟他们没有说要留在我身边,也没有问我到底会不会跟我们一起走。
我惘然微笑,道:“你们放心,皇上自然会保护我的。你们只管远走高飞,安稳生活。如果日后你们打听到我的下落,可以派人来跟我联系。”
母亲和善儿点了点头。
我淡淡地笑道:“你们走吧,回去收拾些衣物。等到晚上,我就会派人送你们出宫。”
第三卷 兵戈 第三十四回 无心插柳(上)
“你已经送他们走了?”
当我将这件事情告诉九王爷的时候,他很诧异。
“怎么了,”我笑着将他的披风搭在旁边的龙椅上,道:“他们也该去过安安静静的生活了。”
九王爷看了我半天,点头道:“你觉得好就行——我只是想起来你皇兄下葬的时候,你简直恨不得同他去了一般——如果现在在你身边的是你皇兄,说不定你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放他走。”
是么?
我猛地停住手,觉得确实如此。
如果是皇兄在我身边,我一定会要求他陪着我,而他也不会这样离开我。
想到这里,我垂下头,强颜欢笑道:“不一样嘛。现在大战在即,让他们远远躲开,对谁都好。”
九王爷点了点头,开始解开自己身上的铠甲。
那铠甲很是沉重,他将铠甲脱下来之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铠甲还合身么?”我笑着问道。
他点了点头。
我笑着说道:“看不惯你穿铠甲的样子,还真是新鲜。”
他笑道:“我自己也不习惯,所以这几天先穿穿——太沉了。”
他刚刚脱下铠甲,穿上平常的袍子,又仿佛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似的,说道:“对了,你是否认识一个姓袁的大夫?他说他原本是十六王府的人。”
什么?!
我自然忘不了这个人!我立刻想到当年在十六王府中的那个袁大夫,想到他曾经要求十六王爷将我杀死来换取解药。
这个人,难道现在回来了?!
“他现在在哪里?”我有些吃惊地回过身来,问九王爷。
“走了。”九王爷轻描淡写地说:“给你留下了一封字条。”
字条?
九王爷点了点头,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一封信,笑道:“原封不动,转交原主。”
我笑着看了他一眼,接过信来。
九王爷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一点也看不出大战在即的样子。
他这副样子,让我放心了不少。
带着那种轻松的心情拆开信,只见那纸条上只写了一行字:“二哥危矣。”
二哥?齐清河?
我有些吃惊,但是因为对这二哥向来没有什么好感,因此心里觉得颇为好笑——一个曾经试图想要谋杀我的人对我做出警告,警告一个我更加恐惧的人现在正是形势危险。我自然不会理会他们。
“上面写的什么?”九王爷看见我正在笑,不免有些好奇,含笑问我。
我笑着将纸条丢了,道:“没有什么——你喝不喝银耳羹?那天晚上就这样过去,我原本以为这个姓袁的人一定还会再送信进来,可是从此之后却杳无音信。这几日事情又多又杂,我没有再去理会这件事情。
再过了两天,九王爷带兵出城,我和文武百官一起送出城外。
这一仗,关系到九王爷和我自己,乃至整个北辽,都是生死存亡的一仗。
对于九王爷,我原本颇有信心,可是对手是何阁老,因此送大军出城的时候,我们的表情都颇为沉重。
九王爷他走的时候,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看了我一眼,微笑着将自己的披风紧了紧。
那铠甲映照在阳光之下,显得分外耀眼。
回思他往日披一身袍子威风凛凛地站立在益州城下的时候,我忽然觉得那似乎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他身边是那么温暖,那么让人眷念。
我强烈地期盼,希望他能够胜利,希望他能够凯旋,回到北辽,然后再和我一起过那样平静的生活,我希望这样。
九王爷走了之后,捷报一封一封地传来。每一天,我都在等着今天的捷报,等得到,就是满心欢喜,等不到,就会坐立不安。
这样不安的心情,已经许久许久没有在我身上出现过了。这两年多来,我过惯了他在我身边的生活,已经不想再接触那种布满风波的生活。
辽东铁骑,果然是名不虚传。
九王爷节节胜利,已经杀得何阁老不断后退。
他给我的书信中,都是一半描述战况,一半描述自己的饮食起居。我渐渐习惯了每日晚膳的时候都问一句是否有九王爷的信,然后开始吃饭。
某一日,我正坐在大殿上看信,忽然听见殿外有人摔倒的声音,我以为是哪些小太监打打闹闹将人撞倒了,于是推开门来察看。
门外原本应该是许多侍卫站着的,不料一开门我却发现,门外只有一个人,而且那个人还是我曾经见过的人,只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来这里。
“您怎么来了?!”我大吃一惊。
第三卷 兵戈 第三十五回 无心插柳(中)
面前那个人,穿着异常华贵,神情散淡,微笑着看着我。
“皇——皇上?!”
我脱口而出。
他点了点头。苍白的脸颊上,竟然透出一丝红晕。
我根本不敢相信,那个人就是北朝皇上。
“公主现在可是享清福的人了。”他环视了一眼大殿,笑道:“怎么,那个九王爷走了,你没有将何公子之类的人叫来?宫灯孤影,难道你也不怕寂寞?”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我留神看他身后。
他身后只有月光在廊檐下投下的淡淡的影子,半个人影也无。看来,九王爷的人已经不知去向了。
“皇上怎么进来的?”我含笑问道。
“有人开路。”他笑道,“九哥走了,这宫殿就不是那么难进了。”
我一时语塞。
他哈哈大笑。
我也只好报之以笑容。
月光下面,我们两个人竟然如同很久未见的朋友的一样,在寒夜下亲热寒暄。
“皇上请进。”我笑着对他说。
等他进去之后,我便立刻将他身后的门关上,并且拴上。
他看见了,却并不在意,却望着九王爷大殿中的那些摆设留恋往返,观赏不已。
我想起来当年见过的那个北朝帝宫和睿王府正是出自于这个人的手笔。这个人的闲情逸致,不但不像是个皇帝的样子,反而像是个文人墨客。
看了半天,他伸手去拿起来一块玉雕,道:“这个东西虽然做工精致,可是不像是九哥这种人用的,这里的气氛,看起来跟这个玩艺儿也不搭调。”
我哑然失笑,心想何阁老这个人野心勃勃,生了这么两个聪慧俊雅的儿子,偏偏一个只有赏花弄月的闲适心情,另一个虽然颇为聪明,却是满心的慈悲心肠,却都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