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名流巨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圈子里待了这么久,他的感受很深,这个圈子是一代不如一代。以前的老演员是多年磨成的演技,浑身都是戏,多才多艺,这些才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演员们信手拈来。
而现在年轻的后辈,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就迅速被公司捧红,演技是“飘”的。就像浮木,只能浮在水面上,就是沉不下去。
开拍的前两天,何导特地约杜云修“讲戏”。
一方面是告诉对方,自己拍摄这部电影的意图,一方面,是想看看杜云修这个年轻人到底对角色理解了多少。
结果何导听完后愣了一愣——对方还真下了不少苦功!
不仅自己开的相关书籍资料列表全部看完了,在那个老中医那里也学得有模有样,摆起中医的架势,还真的有几分高隐的名医的感觉。
难怪上次小李回剧组,笑着说,云修现在在那里足以以假乱真。那个老中医的很多病人,看到云修的架势,以为对方也是位名医了!
不过何导并没有把对杜云修的这份满意表现在脸上。
因为他心底更清楚——这部戏最难的,不在于中医的神似,而是在于“一次性记录的瞬间表演”!
第 45 章 中医世家(中)新更的放在后面了
(第四十五章)
一次性记录的瞬间表演。
简单说来,就是在同个场景中,将所有发生在此背景下的戏份一次性拍完。避免剧组补拍造成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上的浪费。
例如,慈善堂这个大环境。
尽管年代不同,但是杜云修戏中的爷爷、父亲,都有在此给病人看病的戏份。因此场记做好记录后,便可以开始分切拍摄、非顺序性的跳拍。
在何导的精益求精下,道具组对每一个布景都相当考究。
单是这慈善堂,就是专门按清晚期的照片复原的。其中的一些柜椅,现做太新,于是花了价钱从其他地方购买、租赁,或者做旧。
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很有年代感。
古色古香的中药店挂着一块“慈善堂”金漆隶书横匾。
门外贴着一幅“人参鹿茸”“精制上药”的八字楹联,清俊永隽,带着两分贵气。
踏入药铺,正厅挂着山水字画,摆放着供求诊人休息的酸枝台椅。
左手边靠墙的地方请了一尊药王神农氏的神台。除了平日的祭拜外,学徒的拜师仪式也在此进行。选择吉日,以三牲礼拜,再由杜云修的爷爷发一封红包,才算做礼成。
中药店的分级很严格。
学徒是最低级的,往上分别是:打杂、尾柜、二柜,以及头柜。在殷观棋幼年时,家族很兴旺,慈善堂光是跑腿的学徒就好几个。
镜头一开始呈现的,也是淡淡的中药氤氲中,学徒忙乎的景象……
头柜和二柜主要负责买卖药材,在右手边的台柜上进行。
旁边放着算盘、分戥、药盅、铡刀等工具,后面竖立着高约一米二的百子柜。顾名思义,这种木质药柜约有一百个抽屉,里面装满各种药草,用毛笔小楷写了小签子标在了小抽屉外侧,最常见的是“八珍”——川芎、当归、熟地、白芍、党参、白术、茯苓及甘草。
年幼的殷观棋很是顽皮。
每次父亲让他好好学医,把草药洗、焙、晒、铡、刨一遍,最后殷观期总能把草药碾成渣渣。
镜头一晃。年幼的殷观棋在碾磨的过程中变成少年,但依旧是对中药医术不放在心中的模样……
不过这个镜头只有几帧。
因为接下来就是战火纷飞的剧情,以及几年后殷观棋成年了,拥有了自己的药房。
何导喊了声“卡!”
场记立刻记录,拿起数码相机,对着演员们拍了照片。
在过去,为了防止后面续拍的戏份穿帮,每次都是动手记录演员的服饰配件。现在有了相机之后,则直接拍照存图。等到下场连续性的戏份开拍时,造型师便可以对着此次存档的照片装扮。
杜云修也趁机酝酿了一下情绪。
刚刚的那个镜头,只拍了一两分钟,主要是表现殷观棋无忧无虑中带点小狡黠的少年模样。整个眉眼都是轻松飞扬的,没有经历过一点儿的沧桑。时光在他身上呈现出来的是朝阳般的生气与美好。
这跟杜云修比较沉静的性格不太相同。
但是杜云修演得却很自然。身为演员,除了揣摩不同的人物性格外,多思考,多观察,也很重要。
就比如刚才拍摄的那个心理状态,杜云修就参考了藤泽和蔚逸飞的性格。
年轻、活力,顽皮。
平日观察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如何反应的,通过组合、吸收、思考,在相似类型的角色基础上,再融合自己对这部剧的理解,以角色的性格揣摩剧情,再次演绎,填补细节,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物……
*** *** ***
下一场将要跳拍的是殷观棋在自己开设的中医店铺里面的剧情。
那个时候他的家族已经没落了,爷爷被杀,父亲劳累而死,临死前紧紧握着殷观棋的手,在他手心上,写下悬壶济世四个字……
在最后的剪辑中,何导在这里插入了将近七、八秒的战争场景作为影片跳转的衔接。
大量的爆破,无数人的死伤,残垣断壁,硝烟滚滚……
杜云修仰头望去,天空是苍茫茫的一片灰,唯有冒着黑烟的战火还在残延着,看不见尽头。仿佛一条没有希望的路。
周围原本应该充满着嘈杂声和背景声。
但是何导让剪辑师将全部的声音都消褪——只留下杜云修的旁白。
悲怆的战火下万籁俱寂。
“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过去无忧无虑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尽管我心底从来不愿意相信。过去的无知和自大化为人生的悔恨。我看不到眼前的路,在没有希望的国家。可是……还是要走下去。作为医者,走下去。”
杜云修的声线不像裴清那样具有强烈的穿透力。
可是强硬的台词功底,融入深刻的情绪后,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渲染力。尤其是,字和字之间,词与词之间,那种拿捏,那种衔接,那种轻重急缓的把握……
即使挑剔的何导,日后在媒体面前也这样评价道:“我从不认为年轻的演员能把如此关键的台词一气呵成。但是云修做到了!他不仅做到了,还令当时在剪辑室里面的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不过,这是后话了……
*** *** ***
少年的镜头拍完后。
道具组的人员连忙按照导演的吩咐,重置场景,重新照明布光。先前兴隆的慈善堂,经过道具组的布置后,变得冷冷清清,落寞残破。只剩下一个老旧的百子柜,几把有点残破的木头椅子,一副战火洗劫后的惨淡景象。
何导坐在监视后,通过窗口看了看,觉得满意后微微点了点,叫了一声:“Action!”
这边的杜云修正穿着一件青灰色的长衫,在台柜前,用分戥称了两钱的草药。
在家族还没有摔落之前,这种事是尾柜做的,但现在世事萧条,慈善堂就算勉强重新开张,也只有他和一个小哑巴学徒,这个十来岁的孩子,还是杜云修从战场上捡来回的。
光线黯淡。
跟先前明亮的暖色调相比,何导现在把影片的基调换成了冷色系。
这时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从门口往里探,他衣着寒酸,上面都是破洞,缝补了好些回,一看就是一穷二白的贫穷百姓。
他畏畏缩缩的,眼中流露出一种渴望,和长年窘迫生活下的自卑。
小哑巴看到了对方,却不想告诉杜云修。
这个大夫总是救治一些没钱看病的人,攒下的钱全部用来换成草药,结果自己的生活都差点难以维系。
但是对方还是小心翼翼的走入了慈善堂,惊动了正在包草药的杜云修。
这个时候镜头给了个特写。
杜云修渐渐抬起头,视线从手上的分戥移开,看了一眼门外。
昏黄的光线打在他的脸上,衬得他的鼻梁如山峰一般挺直。此时的杜云修经过造型师的化妆,肤色变得微黑,眼神却很有神,低调、瘦削、沉静,生出一种无法言喻的特别。
少年和青年不一样。
他们还没长开,所以线条都是柔软的,显得几分青涩。而到了青年,他的轮廓会变得硬朗很多,柔韧的感觉转为透着沧桑的成熟。那种转变就像青涩的小马驹变为成年高大的骏马。
要抓住这种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全凭造型师的功底。
潘迎紫演的《一代女皇》就是如此。在武则天还是天真柔弱的少女时,她的衣服是轻盈活泼的色调为主,脸上近乎呈现裸妆的效果,眉眼弯弯,笑颜如花。
而在成为皇后,成为一名女人之后,造型师刻意将她弯月似的眉修成横斜上挑的眉尾,营造成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又在她的脸颊上抹了色调比较深的胭脂,凸显出一种成熟女人的丰韵。所搭配的服饰也是以深红色的大气华丽宫装衬托她的尊贵和权势,完全抛开最初桃红和橘黄色的纱绢宫女装。
这次的造型师也是一流的老手。
只是场景转换的这一个小时,就将少年不知愁滋味,无知自大的公子哥,改成亲眼目睹战乱流离伤亡,因此变得瘦削而沉闷的青年。肤色更是细致进行了调整,从当初成天呆在大宅的白皙,变成经过日晒雨淋的微黄色。这也是杜云修逃离战火、背井离乡时的外貌变化。
第 46 章中医世家(下)
(第四十六章)
杜云修见到那人之后,手上的动作稍微顿了顿,然后连忙让小哑巴把病人请了进来。寒酸的中年男子有点受宠若惊,表情惊喜中又带着些战战兢兢。
那个中年男子是个龙套角色。
助导挑选的演员还是有一定功底的,只是镜头感却不是十分强。从进入中药铺这几步,身后的摄像机一直紧跟他,但那人除了注意自己的表演状态外,却没有意识到要配合摄影师的步调。这样很容易造成拍摄技术性上的违禁。
通常在现场拍摄时,特别要注意这样几点:灯光、摄影机的移动范围,以及移动速度。
一旦脱离了镜头,导演那边的监视器就看不到你的身影,或者破坏了导演原本构想的场面设计,那就要重新拍摄。
因为没有注意到周围的设备,那个中年男子到了台柜前,竟遮去了杜云修大部分的光源,甚至还挡到了杜云修的镜头!
老戏骨对镜头和灯光非常敏感。
深知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光源下,拍摄自己的效果会是最好的。因此,一些喜欢欺压新人的老手,在跟新人对戏时,除了在台词上做变动,还有在镜头上做“手脚”,利用道具遮挡对方,让自己的镜头尽可能多的出现在观众面前。
俗称“抢戏”。
尽管观众可能没有觉察到。但一般意义上,撇开角色的重要性和塑造,镜头中出现得越久,停留得时间越长,观众的潜意识里的确会记得更深。
眼前这个演员虽然没有要抢戏的意思。
但是监视器后面的何导已经微微蹙眉,助导见何导神色不对,正要场记举板提示,杜云修自己已经先动了!
——只见他招了招手,让小哑巴把针灸包拿过来。
这是剧本上没有的内容。
那个小孩子明显一愣,毕竟只有十来岁。见杜云修说了剧本上没有台词,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反应。
而就是这一两秒的时间。
杜云修已经改换了自己的位置,重新站在了镜头和光源最适当的地方,巧妙将中年男人带来的不便化解了。这只是个小小的细节,却让助导松了口气,隐隐产生一种这个偶像演员应变很是灵活的看法。
演小哑巴的孩子依旧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用疑惑的眼神望向何导。
助导非常了解何导的性格和脾气,见何导依旧看着监视器,眼皮都没抬一下,连忙摆了摆手,表示“没事,继续演”——因为镜头始终在杜云修身上,没有做过切换动作,其他人的表演是否脱节也就无所谓。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助理突然惊讶的看了一眼云修。
难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那个饰演主角的云修,在知道小演员有可能无法及时反应的情况下,才会加那样的台词,出现剧本里面没有剧情……
这样的举动的确只是细节末梢。
但是对方却在转瞬之间,将所有有可能的情况考虑到了——镜头,灯光,剧情,以及其他演员的状况!那不光是在用脑子表演,更是用心在表演!
如果说,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掌舵者,操控所有。
那么眼前的这个演员,不但对镜头有着高超的掌控力,还非常清楚的领悟到了导演的意图和心态,于是才敢这样笃定——即使增加了那句台词,小演员不知所措,导演也不会喊“cut”。
*** *** ***
与此同时,这边的杜云修仍然扮演着他的角色。
脸上完全看不出刚刚那个转变对他的影响,仿佛还是剧中那个瘦削且低调的殷观棋。他的话不多,中年男子描述完症状之后,只是稳重的点点头。跟少年时候张扬马虎,喜欢指手画脚的做派大相径庭。
因为真正内行的,是稳当当的一桶水。
修炼不到家,又喜欢随口发表意见的,才是晃荡荡的半桶水。
杜云修让对方掀起裤腿,仰卧式躺到旁边的平床上。
看了眼针灸包,里面放着常用的九针: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然后取出一寸半的毫针。
杜云修端着针柄,眯眼冥思了一下,然后运指力于针尖,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将毫针刺入主穴中脘、章门、脾俞,以及配穴:三阴交、梁丘……一连飞快的扎了十几针,没有丝毫的滞针和弯针的现象!
杜云修指实腕虚,气随人意,取穴更是以“大、小、缓、急、奇、偶、复”为原则。
如果内行人来看的话,绝对会惊讶他持针的手法,“手如握虎,伏如横弓”,极端的标准而自然。
在场的工作人员一时之间都看呆了!
甚至有那么一刹那都在怀疑这个演员其实就是中医吧!不然怎么可能又快又流畅,气至即达,简直是出神入化!
影片里,按照中年男人的描述,对方是肠胃有问题,也就是现在的胃溃疡。
杜云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扎了很多针,实际上却不会对演对手戏的演员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他要制造的只是一大排闪着银光的毫针,插在对方身上的效果——一种殷观棋术业有专攻,已经今非昔比的效果!
除了台词外,有什么比实际行动更有说服力的呢?
不过这还没结束!
针灸分为,针刺和灸法。
杜云修又拿出以艾叶为绒的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一寸到一寸半之间,这样的距离是正好可以防止烫伤。
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之雅。
即使有些剧组工作人员不知道这部戏的全部内容,不知道杜云修现在饰演的这个角色医术小有所成,也清楚的明白这个角色肯定医术不凡!心中更暗暗惊叹,原来这就是中医,这就是针灸,这就是国粹——古老而神秘的魅力任何时候都可以让人叹为观止!
这场戏下来。
杜云修表现得低调寡言,台词并不多。但何导已经明白,这个演员已经顺利进入殷观棋青年时的心理状态,非常分明的的将少年时和现在的形象区分开了。
因为云修的眼神从头到尾是沉的,稳的。
是在那种灾难和挫折中磨砺过后的沉着冷静。不再是上一场戏份重,那个张扬顽皮,眼睛明亮的少爷模样,因为被爷爷宠溺着,不知疾苦,所以天不怕地不怕。
**** *** ***
这组戏拍得还算比较顺畅的,很快就过了。
剧组再次抓紧时间改换布景,移动灯箱和机械设备,准备拍下一场戏。
杜云修坐在另外一边,造型师在给他重新设计造型。
下一场的跨度更大,从是二十多岁直接跨到五十多岁!一下子过了整整二十多年,这中间有殷观棋名气渐渐出来,街坊邻里赞不绝口,提起他就提到“神医”两个字,也有人送“妙手仁心”“回春妙手”“悬壶济世”的横匾。
但是最终却在西医引进后,被打上没有科学根据,迷信的烙印!
一度只能被称为“中草药贩卖者”,连“中医”、“医者”都没有资格叫。
“云修,你是不是学过中医?看你刚才的架势,很厉害啊。”这次的造型师是圈内有名的BoBo,经验老道,才华更是不一般。大家都尊称一声“BoBo姐”。导演能请到她来做造型,也很满意,人物造型绝对有保证。
“只不过皮毛而已,多亏了何导把我送到一个名医那里培训。”
“难怪的。何导是个对细节很讲究的人,我以前跟他合作过几回,就算有些东西很难,他还是希望演员能更真实的表演出来。”BoBo笑了笑,也就不再惊讶云修刚才的表现,看来只是随便演演而已吧。
杜云修明白BoBo姐是在解释何导的严厉。
其实这一点,从进入剧组第一天何导就丢给他一摞中医书时,杜云修就看出了,对方是个端正严谨的导演。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在那位中医那里学得更认真。
何导仅仅知道他将那些专业书看完了而已。事实上,他私底下还买了针灸常用的72穴位人体模型,先在模型上实验,然后又在自己身上试针。最开始扎不准穴位,进针手法也不高超,甚至引起过晕针的呕吐感……
“要是你是真的中医就好了,我的小腿总是水肿得厉害,还想找人针灸一下。”BoBo姐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女性长时间站立,或是经常穿高跟鞋,下肢很容易水肿。
“可以在三阴交、公孙、阴陵泉三个穴针刺一下,一两分钟就可以见效。艾灸的话就稍微慢一下,二三十分钟。”
“三阴交?”BoBo有些好奇。
“就是内踝四横指三寸处。”
BoBo正在弄花白色假发的手顿了一下,不由得有些失笑。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些花架子,喜好安逸,不比她们这一辈吃得了苦。没想到现在还会有这样谦虚的。嘴里说只懂皮毛,可她当说出水肿的症状,却能如此这么专业而迅速回答。
原来她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 *** ***
场景再次变化。
慈善堂的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恶劣。百子柜被翻得乱七八糟,一些珍贵的,杜云修花了很长的时间,辛辛苦苦才找到的药材被人恶意的扔了一地,其他的柜子椅子更是东倒西歪……
快五十岁的殷观棋头发花白,脸上都是老人斑,孤零零的站在被破坏殆尽的慈善堂里。
一群小孩子没心没肺的笑着,走过中药铺的时候,一边唱着童谣,一边捡着小石子兴奋的朝里面砸来。
开始只是漫无目的,后来他们胆子大了,嬉笑着以半悬在空中的横匾为目标。
一些当初别人赠送的“妙手回春”的匾已经被人拆下来,从中间劈成两半,只剩下最后半块“悬壶济世”摇摇晃晃,像是秋风中最后一篇落叶。
孩子们天真的笑着,一枚又一枚石子朝那块匾飞去。
终于,匾掉了。
“悬壶济世”的横匾,重重的摔在这个满目苍夷的中药店铺中。
沉重的声音不断回响。
发现自己砸中了的孩子们在旁边爆发出欢悦的笑声,咯咯笑个不断。
殷观棋弯下腰,轻轻的,摩挲着上面的四个字,指尖慢慢的,一笔一划的描绘着这几个字的轮廓。
他父亲临死前,曾在他掌心中描绘过的。
悬、壶、济、世。
殷观棋的背弓着,肩膀像被这沉重的生活压弯了一般,头发花白而凌乱,心底千疮百孔。
手指颤抖,一时间老泪纵横。
他抱着残破的横匾,泪水无声无息,却又汹涌的从眼角滑落。所有的痛苦压抑得太久,他实在需要狠狠的发泄。尽管没有人会理会他的那些悲伤和伤痛。
小孩子们再次好奇的围过来。
不知是谁,又扔了一块石子过来,直直的砸到殷观棋的额头,猩红的鲜血从花白的头发中滚落。
孩子们尖叫一声,跑远了……
摄影师按照分镜的脚本,用了一个远镜头。
在残破的慈善堂中,老年的殷观棋双肩颤抖,背部佝偻的,紧紧的抱着那块“悬壶济世”的横匾。
全场安静无声,溢满了凄凉的气氛。
直到何导喊了一声“cut!”,大家才仿佛重新回来了现实世界,没有慈善堂,也没有殷观棋。只是不知何时,大家的眼角已经隐隐带泪。
工作人员借着手中的事情调适心情,一致觉得编剧安排得太惨了。
唯有何导不动声色看了眼正在卸妆的杜云修,花白的假发第一个被拿到,随之其后的却是,杜云修挺直了腰身,舒缓下双肩,他的肩线又平又直,完全是那种模特般的衣架子。
这,才是年轻人的状态。
但是在刚才,除了被BoBo安了假发,贴了皱纹,画了老人斑,这个演员还刻意的佝偻着背,缩着肩,凑着眼看东西,双手也在发抖——双手也在发抖,这一切——驼背,含肩,老花眼,甚至连神经都不再协调,是只有老人才会有的特征。
何导无声的点了点头,眼里流露出一抹满意的光芒。
短短的一天之内,在少年、中年、老年、三个跨度快速的切换,在没有前后剧情连贯酝酿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进入到这样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心理和特征……这个演员,很不简单。
第 47 章封景探班
(第四十七章)
一切都在紧张而忙碌的拍摄着。
有时一天光是化妆的时间加起来都要三四个小时,一些东西弄在脸上加上长时间的拍摄,更是不舒服。
但是杜云修没有抱怨,即使是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也拿着剧本反复的研究,揣摩人物
除了,偶尔会想想傅子瀚怎么样了。
进入剧组差不多一个月了,对方没有只言片语传来。杜云修也曾打过傅子瀚的手机,却是柳章接的,说傅子瀚正在日本拍偶像剧,女主角是皇冠荣耀旗下的歌手,人美歌甜,非常可爱,被粉丝们称为甜蜜教教主。
虽然柳章没有再说其他的,但是语言之间却……让人觉得隐隐的暧昧。
杜云修挂断电话后,发了一下呆。
不知道怎么的,想起傅子瀚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你也很难真正的去相信一个人……尽管你的本性并不多疑。”
“或许,是害怕更大的伤害。”
“……为什么,不肯多相信我一些呢?”
很多时候,那些人对他说的话,以为他都忘记了。
其实他都记得。无论是谢颐,还是傅子瀚。如果不是想去相信,如果不在意,是不会将对方的话放在心底很重要的位置的。
*** *** ***
不久之后,封景来探班。
尽管几个月前封景的事情闹得众人皆知,但是那些剧组的工作人员对封景还是相当客气的。毕竟封景在这个幕后待了这么多年,地位、能力在那里。
谁敢确定日后就没有事情需要找他引见、帮忙了?
尤其是BoBo姐,这种在圈子里资历更深的,一见到封景就热情熟稔的过去打招呼。
“小封啊,好久没看到你了!最近过得怎么样?”一边说一边用手挑了挑封景的头发,嘴里啧啧道:“你真的没有专门去保养头发吗?比女星的头发都好!又长又滑,细得跟生丝似的。幸好你不再拍戏,否则那些女星都要妒忌了。”
封景狭长的眼睛了弯起来,唇角微扬:“那就让她们去妒忌吧!妒忌完了,再专门找BoBo姐你求助!”
BoBo姐听得满脸笑容。
寒暄之中,又隐隐觉得封景跟过去有点不太一样了。以前对方太自信,太完美,张扬之中还带着点傲气。不过……也许是“辞职门”事件造成的影响,封景现在虽然还是自信,还是张扬,但那种傲气就像是钻石的原石被打磨过了一般,扎人的棱角变成了闪亮的光泽。
……
这边的杜云修刚一收完工,就感觉到剧组里面的气氛完全不同了。
有好几个工作人员围成了个圈,众星拱月似的,一脸的仰望、崇拜的看着里面的人。杜云修心里正在诧异,会是谁?
对方似乎感受到了他的视线,伸出了胳膊,朝他招了招手。
白色的衣袖,手腕上是镶钻的名牌腕表,手指修长而白皙,指节像玉石一样漂亮。
然后那人的身体侧了侧,探出一张蛊惑迷人的脸来。
一切像慢镜头似的——先是如缎子般的黑发,然后是一张略显阴柔,带着张扬的脸。眉毛高挑,眼睛细细长长,含着笑意。
白色外套里面是件酒红色丝光的V领衬衫。这样的颜色太过亮丽鲜艳,不是人人能穿,但是封景就是把它穿得妖孽而又嚣张。
如果这时有人问杜云修,什么颜色能形容封景。
那杜云修一定会回答:“酒红色。”妖孽、张扬、迷人,神秘不羁的酒红色。
“修。”封景喊了一声,右眼下方的泪痣闪着微光。
杜云修一瞬间有种惊艳的感觉。
他以前仅仅觉得封景长得好看。
只是那种好看中隐隐夹杂着一丝凌厉,所以他信任封景,却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封景长得再如何,杜云修也没有细细看过。
就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