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宠夫之路(全本)-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这孩子,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旁人见劝不听,摇头叹息!
    “丫头,你没事吧!”杨大年听得二妞三妞回屋说有人欺负四姑娘,在摊子前闹事,三两下跳下棚子,捏了一把砍刀就飞快跑过来了,他身后是了拿木棍、棒子、石头、菜刀的杨子林、罗虎、王三和郑和尚。黄顺子和几个兄弟一听有人闹事,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是许四,往日可能还有些怕,这会儿,人多,壮胆,也操了家伙跟了过来。
    “爹,没事,狼跑了!”杨子千看着身后的众人,眼圈都红了,却又破泣而笑。怕什么,姐身后,站着这么多护花使者,奶奶的,真打起来了,四个人,还不够他们的一盘菜!
    哟,这是谁家,还有不怕许四的?看热闹的人又好奇不已,不过,把许四比喻成狼,倒是最恰当不过。无声笑笑,这世道,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看看,人多力量大,许四当真要为难这姑娘,到最后,还不知道谁强过了谁!
    “妹妹,咱不卖这饼了!”杨子林觉得自己特别没用。做加工厂,什么都是妹妹在操心,这会儿,妹妹想卖点饼暂时应应急,却要被坏人欺负。
    “卖,怎么不卖,不在这个位置卖就是了!”杨子千吸了口气,擦了擦激动的泪花,朝着路人大喊道:“又香又脆的武大郎烧饼,杨家棚子门口有卖,只要两文钱,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
    “这丫头!”杨大年鼻头也是泛酸。连忙捡了地上的锅,罗虎等人搬了桌子,收拾一下就把摊位移到了才搭建起的棚子面前。
    杨子千回转身,朝自己家门口走来,在家门口卖,许四那个混蛋总不至于再来收保护费了吧。当然,这会儿,他的脚,估计都可以加点孜然当烧蹄花了!最好,让他在床上躺上一年。
    小小杨子千坚毅的身后,跟着长长的一群人,有真正想买饼的,有来看稀罕的,什么时候,码头上,冒出了一个杨家棚子?还有,这杨家人,是什么来头,居然不怕许四?
    其实,怕,也不抵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听黄顺子说了那许四是什么货色,要说真正只在码头摆摊设点,可能还真的躲着点这号人。但,这会儿,杨家是自己买了地,在自家地盘上经营,要闹事,除了没关系外,人有的是,谁怕谁!
    杨家的武大郎烧饼好吃!杨家的棚子搭得好快!杨家,听说在搞什么木材加工;一道道小道小消息,从这个棚子面前衍生散布开来。
    不到半个月,杨家伴随着杨子千折腾的饼,在河包县码头,已小有名气!
    杨子林顺利的交付了六个书柜出去。书生是来料加工,收了他二十四两银子。按黄顺子说,他们现在在码头,一天最好时也就挣二十文。于是,将几个人的工钱结算了。
    既管饭,还能拿高工钱,邱柱子几人,喜出望外!
    “顺子,以后,有什么活,都把哥几个叫上!”临走时,拍了拍顺子的肩膀,在他们的眼中,顺子就是小包工头了。
    “好!”顺子也高兴。看得出,四姑娘,是一个心善的主家。经老表介绍,自己就要留下来帮工了。真好,不用去和外面兄弟们抢活,更不用日晒雨淋看雇主脸色赔笑脸!
    晚饭时分,大家坐在棚子里,吃着晚饭,闲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都在说,买了两亩地,搭棚子才用了上一点,这空了,不如多搭几个棚子。
    “丫头,目前就只搭了这几个棚子起来,余下的地,咱们就只能空着了!”杨大年是庄稼人,想着这沙地乱石滩的,又不能种菜种粮,空着就心疼。
    “没关系,爹,能搭这几个棚子已经不错了,暂时先用上。”杨子千盘算着,还得先把工开起来,才能财源滚滚来。这烧饼,每天卖的钱,刚好够当天的生活开支。但原材料也快没有了,要不,让爹回家去一趟!
    “爹,我看,要不你就先回家,这边目前没什么大事了。你回家和大哥管好家里。对了,让阿河来这边帮忙,还有,春上来临,让夫子和三哥来县里,准备上学堂吧。!”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杨子森今年都12了,可不能再耽误了,要不然,得搞得和范进一样,中个举胡子都花白了。
    “也好!”杨大年想着,丫头什么事都操心完了,自己在这儿,除了下点苦力,也搭不上手。还不如回家,看好自己的那几块田的庄稼。
    “四姑娘,让你爹一个人走,怕路上遇到狼,不如,我跟着走一趟,顺便,也把梅子给带回来。”王三听说杨大年明天要回李家寨子,想着老表在杨家帮工,生活上也就不担忧了,干脆,把女儿还给他吧,也能照顾一下五娘和那几个小的。
    “行,王三叔陪爹回去,路上有个伴。来的路上,也能照应着夫子他们。”这文弱书生和孩子,看面相都没有庄稼汉子有安全感。
    “杨家家俱行大量收购木材!”新建的棚子边,竖起一张木板做的广告牌,如此上书道!
    更搞笑的是:广告牌上,分别画上了大碗、盆子、陶钵,明码标价,碗口大的二十文一根;盆子般大的五十文一根,陶钵一样的值八十文!
    “那树,砍了,过几年就又长起了”
    “就是,树子也能卖钱了?”
    “我那地里还有几棵陶钵一样大的,哟,要不,哪天砍来卖了,能值钱了,要被人偷了咋办?”
    看了贴的告示,人们就议论纷纷,都打着各自的算盘。
    “妹妹,这树堆这么多了,我们做都做不赢了!”看着络绎不绝抬树进来的人,杨子林先是无米之炊,这会儿,却又泛监成灾,怎么都是一个愁字!
    “二哥,像你那样,什么都亲力亲为肯定做不赢,我也没打算要你一个人做!”这二哥,什么都好,就是心眼不够用。
    当下,杨子千拉着他,在棚子的角落里,兄妹俩蹲在地上,写写画画,说的说得口水唾沫满天飞,听的听得点头脸红青筋跳。
    “妹妹,你这主意太好了!明天阿河和王三叔就该回来了。我去理个头绪出来,明天就可以开工。”杨子林猛的起身,拍手大叫。
    杨子千也站了起来,微笑,开玩笑,你妹妹我,是从现代流水线上出来的人!
    “顺子叔和王三叔,负责拉锯开料;罗伯伯负责下料;郑叔叔,你负责打孔钻洞;阿河,你要做的就是削木螺丝和木角码!”杨子林将众人招到一起,分工安排“还差一个人推面,上哪儿去找?要是爹没回家就好了!”
    “要不,找邱柱子吧,他做事不错的!”听说差一个人,黄顺子立马推荐了昔日的患难兄弟。
    “行,看他来不来!”杨子林记得那也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
    邱柱子没想到,自己在码头下了十多年苦力,有一天,会做技术活————木工。
    其实,罗虎几人,也是一直忐忑不安的。这木工活,自己可重来没做过,拉大锯,都是一个问题。经过杨子林一一教导,不到两天的功夫,就做得顺风顺水了。
    杨子林这个技术总监,只做过经过脉的重要地方,还有就是画组装图,木板标号之类的。
    “唉,我说,你们,总得找点事给我做吧!”看众人都忙得热火朝天的,夫子这两天,耍得浑身不自在,自己带来的那几本书,都被翻烂了,杨子森被杨子千送出去的五两银子卖进了学堂关起了,只能晚上回来,不懂的地方他再给讲解讲解就行了。白天无聊的日子,他过得很是无趣。
    哟,这人,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主。
    杨子千看着夫子气鼓鼓的样子,很是好笑。人人避活儿都避不赢,他倒好,上赶着没事找事做。
    还别说,真有一事,他做正合适,可,到底是夫子,是请来教育小三子的,让他做这事,合适吗?
    “夫子,你真要做事?”杨子千不太确定,试探着问道。
    “老夫在你们杨家,本就是一个吃闲饭的,这会儿,子森上学堂了,更显得我一无用处了!”夫子叹息道,读书人心比天高,平生最怕英雄无用处。
    “夫子,事倒是有,就是,”杨子千犹豫着,真要让他做?
    “我能做什么事?”夫子一听有事可做,兴致很高。
    “那个,夫子”杨子千想着,是你上赶着找事做的,可不是我安排给你的啊:“夫子,你看,这来来往往送树木来的人,还有,我二哥这边做好了,准备卖出去的货,这些,得找一个人做登记,我看着,这一群人里,就你,最合适!”管你做不做,先给你戴一个高帽子。
    “行啊,你真安排挑啊抬的给我,恐怕还做不了,这事简单!”夫子一口应承下来,自己总算不是吃闲饭的人了!
    当杨子千将入库出库统计登记表交到夫子手上时,他感觉,自己怎么像账房先生了呢。想着,去年的某一个时侯,他在心里就想过,若这姑娘经商,自己还可以给她做个账房先生,这会儿,不就来了吗?哟,读书人,读到我这份上,真是丢脸丢到孔子家了!
    但,又是自己主动找的,应承下来的事,不干,也得干。
    看着捏着两张表在那儿慢慢研究的夫子,杨子千在心里偷笑,夫子,不好意思,人手少,让就你暂时当一个库管吧!
    真正应了那句话,杨家养的人,个个都不是吃闲饭的。连带着,梅子,都被喊来帮忙做饼了。这武大郎烧饼,搬到棚子门口摆摊,每天的生意依旧好得很。烧饼维持这个加工厂的日常开支是完全没问题的。
    问题是,现在,家俱做出来了,得找销路啊!再不卖点出去,原材料堆积如山不说,再也没钱买原材料了。没挣钱事小,失信益事大。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亏本,也得打出杨家的招牌!
    这会儿,没有现代的通讯工具,没办法打骚扰电话广撒网重点培养;也没有电视打广告。怎样才能让人人知道杨家家俱的好呢?
    杨家棚子门前,矗立着书柜和衣柜,这是最原始的守株待兔方法。希望这口岸,能吸引来几个人的目光,最好把零售分包商招来洽谈生意。
    说起分包商,杨子千想到了第一次卖家俱时,迎祥街就有一家人曾经买过。
    对,明天,去摸一摸这个市场的底!
    上次,阿河是一起去送过货的,这会儿大家都忙,独有阿河比较闲。
    “阿河,你能找到上次迎祥街买家俱那家人对吧?”杨子千上前,问着埋头做事的阿河。
    点头,阿河放下手中的工具,疑惑的看着杨子千。
    “你带我去一趟那里”下家不来,自己主动找上门去。杨子千拿出现代厚脸皮的勇气,果断的带着阿河出了门。
    经过无家巷时,看着那些蹲在墙角静等买主的人,杨子千心又莫名的心酸了一回。想着身后的阿河的经历,忍不住回头看他。结果,这人,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面无表情,一直往前走,这会儿,还差点撞上了停下了脚步的她。
    啧啧,这人,是个无心的。不记仇,不怒不喜!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至少,不用像自己一样天天愁这样,愁那样,焦虑过度,容颜易老!
    这样边想边走,猛得被阿河拉住了。
    茫然回首,阿河指着街边的一家铺子,朝她点头!
    噢,是这家。
    “姑娘,买什么家俱?”老板最近比较闲,也比较愁。自从年前卖出一个书柜和衣柜后,隔三岔五的,就有人上门打听,那两样家俱有没有新到货。
    谁知道啊,亲自去码头看过几次徐家棚子根本就没再卖过家俱。就像凭空冒出来一般,又凭空消失了。
    “我随便看看,看你这儿有没有好看适用又方便长途运送的家俱!”杨子千是这样为杨家家俱定性的。当看到没有那两样东西时,心里就亮堂了。
    唉,又来一个!
    老板很失望,有钱,就摆在你面前,可惜,就是伸手够不到。他现在都后悔了,早知道,就不卖那两样东西,找一个技术好的木匠,仿制几个出来也是好的啊!
    “姑娘的要求倒很多,可是,像你说的这样的家俱,怕是不存在的吧!”生意人,全靠嘴上的两块皮,只要是自己认定好的,就是坏的也能说成好的。
    “怎么不存在了,记得早几个月,还看你这铺子上有那么两样呢,莫不是,你贵人多忘事!”杨子千也难得给他磨嘴皮子,直截了当的说道。
    “姑娘怎么知道的?”老板心里咯噔一下,惊讶的问道。
    “因为,那两样东西,正是出自我二哥的手!”杨子千看着老板的眼睛,一字一句,慢慢说道。
    “什么?”老板眼睛瞬间变得又大又亮,看着杨子千,仿佛看到了一口鲜美的肉。
    阿河听得惊叫,再看老板瞪得如牛般大的眼,他悄无声息走过去,直接站在了两人的中间。
    “小哥是?”老板看着阿河,莫不是,这位就是财神爷?真正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太眼拙了!
    “阿河,你在一旁站着就好!”杨子千扯了一下阿河的衣角,示意他别挡了自己的财路。
    噢,不是小姑娘口中的二哥。
    “姑娘,那请问你家兄长在何处?”既然知道财神爷现世,赶紧的去烧香拜佛啊,还愣在这儿干什么?
    “我哥在做家俱呢!”吊足了你的胃口,看你还能不能稳住。
    “你家在那儿,我这就去拜访拜访你二哥!”生意也不用做了,转身就招呼家人,他要出去一趟。跟着杨子千,就恨小姑娘走路太慢。
    码头,熟悉的地方,难道,这家人,又在徐记开卖了?
    ——————题外话——————
    打瞌睡了,先上传这些,晚些时候再补够一万!亲们,周末愉快!

  ☆、第五十四章 云淡风轻(补更)

杨家家俱行?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同行是冤家,这家人,居然在码头开卖,哪有这样的傻蛋,河包县谁人不知,买家俱,得去迎祥街。偏偏,这会儿,自己也傻,一听有货,立马扑爬跟头的撵了过来。
    码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搭起来的几间棚子前,赫然摆放着自己心心念念了好几个月的书柜衣柜。
    “姑娘,这家俱有多少我要多少,别摆在这儿了!”这是银钱啊,摆在这儿卖了,自己那铺子还怎么卖高价。
    “呵呵,老板,我刚才看了,你的店面不大,不过,这胃口倒大,只怕是,你吃不下这么多货!”杨子千被他的一句话逗笑了,这小小的河包县,消费水平怕是没这么大吧。这个加工厂,自己是打算要做大做强的,最好能延伸到省城、京城,嗯,虽然,这会儿,自己还不知道这些城在东西南北哪个方向。
    “姑娘的意思是货多?”老板想着,能有多少货,就一个木匠,五天能折腾出一个柜子就算是能干的了,几十上百套,还不够自己卖。
    “多不多,你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杨子千指了指里间的操作间,示意他进去看。
    手艺都不外露的,很多人做工,不喜欢外人窥视,这姑娘当真不懂,还主动邀请自己进去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瞧上一眼岂不是更好!
    一脚跨进棚子,老板傻眼了。
    这哪是木匠做工啊,这就是木材堆,里面好几个人,各做各的,边做还边闲聊着。抬眼看有外人走进来,也不忌讳,依旧忙着各自手上的事。
    可是,他们,根本就不是在做一件成品啊,看,乱七八糟的,拉锯子的,两只脚都深深的陷进了锯木灰里了;那下料的人,身后堆得比他还高的长短不一的木板;还有,还有,那角落里的两人都在做什么?
    没见过,真没见过这样的师傅,也不知道,谁是这小姑娘口中的二哥,又或者,都是他的二哥,切,自己想多了,二哥哪来这么多?对了,刚才路上一直不吭声的少年,这会儿,也钻进了木材堆里,捡起木块在削着什么,这么大的人了,不会还做陀螺玩吧!
    “妹妹,你回来了?”杨子林见阿河平安的把妹妹带了回来,就上前关心的问。
    “这位是?”旁边的人,怕又是来看稀奇的,这间屋里子,时不时的,就会有人怀着好奇心进来看,又带着一头雾水离开。反正,他的手艺,一人做一样,谁也学不全,更别提只是看了这场面的人了。
    “二哥,这是迎祥街那家卖家俱的老板!”杨子千分别给他们做了介绍“当真,忘记问了,老板您贵姓!”
    “敝人姓宋,小哥这手艺师承何人?”宋老板自诩在家俱行当混了二十年,慧眼识货,要不当初也不会立马将书柜衣柜买了回去卖。这会儿,却也惊叹不已,这么小的少年,居然能做出如此精巧的家具,怕是幕后有名师指点吧。
    “家师名不见经传,是李家寨子的张木匠!”这话,杨子林已回答了无数个好奇宝宝,估计,不久以后,师傅的名头会响遍河包县,他的生意怕又要好上很多了。
    摇头,没听说过。
    “对了,小哥,你现在有多少套,我全买了!”师傅是谁不要紧,要紧的是,赶紧把东西买断,银子莫要外流了才行!
    “夫子,夫子,”自己家有多少财产,最清楚的不是家人,而是夫子。杨子千大声喊着自己的库管。
    “你一个姑娘家,惊叫唤干什么?”夫子放下手中的统计表,从旁边的一间屋子里走出来,问道。
    吐了吐舌头,忘记了,这老古懂几次提醒自己,让说话时要轻声细语,一激动,又给忘记了。活该挨训!
    “一言一行要端庄,看看,成什么样子了?”夫子走近,逮着扮鬼脸做怪相的人,又教训了一句。
    “是,夫子教训的是!”低头,认错。
    抬眼,看着一旁莫名其妙的宋老板,才又想起正事,连忙问道“夫子,现在有多少套成品了?”
    “加上刚才入库的一套,书桌衣柜各一半共二十套整!”夫子看都不看一眼杨子千,对杨子林这小子,倒是满满的赞许!
    “二十套,我全要了!”宋老板生怕有人抢,夫子话音刚落,他一口就应承下来了。
    杨子林激动不已,这是二十套,不是两套啊。看向妹妹时,却见她一脸平静!是了,妹妹说做大事者,不能喜形于色,淡定,一定要淡定,死死的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装出一副风淡风轻的样子。
    “但是!”宋老板接下来,只两个字就让杨子林好不容易平静的心又起波澜,还有后续条件,不会是钱不够,像妹妹口中说的打白条赊欠吧。
    “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家,不能再在这里销售!”自己成批次的买下了,不可能原价买原价卖。每一套要提高二两银子卖出去,但如果,都知道是在码头这边买的,那自己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这条件,有些苛刻了,生意各做各,卖给你家,就不让自己家卖,好像,世上没这样的道理。夫子和杨子林两人对视,都在摇头。
    “可以!”杨子千却主动应承:“我们需要签契约,你一年要买下杨家多少套家俱;另外,如果有人在家俱行来买,零售不卖,十套起,我也会厂价出售。”厂家到批发商,不能只做你一家,鸡蛋放你一个篮子里,不等于在你锅里舀饭,看你脸色行事,自己又不是猪。
    “这!”宋老板在心里想了又想,捉磨着,普通人家,买东西肯定是一两套的买,哪有十套十套买的,买得起,放哪儿又不能生银子。这样也行!
    “好,我签!”宋老板点头同意,心里也是窃喜不已,这往后,独家销售杨家家俱,银子,还不就是直直的给送进自己口袋里了。
    “夫子,您看,这契约?”杨子千讪讪回头,语气无比的婉转轻声。相比刚才和宋老板的谈话,要不亲眼所见,绝对不会相信是同一个人!要说一个销售合同,自己当然不在话下,关键问题是,该藏拙时,还得藏一藏。
    “好吧,老夫现在也写不出文章了,对这契约什么的,倒在行的紧!”夫子瞪了她一眼,杨子千回以他一个灿烂的笑脸,带着宋老板和杨子林,进了夫子的办公间,等着他写契约签字画押!
    “一年至少各买下二百套,书柜六两、衣柜十两一套;货到付款。杨家不得零售,如有违约,愿双倍返还宋记的货款。杨氏有新家俱出售,最先考虑宋记家俱行!”宋老板在心里默念了几遍,想了想,两百套,偌大一个县城,好像,不成问题,最后一句话,意味着,杨家还会有新品家俱出来,自己占了契约的优势,最先得利。不错,不错,单凭这一点,这个契约也是可以签的。当下,按下了拇指印,并催促着将成品搬到迎祥街铺子上去。
    要找搬运工,邱柱子立马出门,在码头上找着了上次帮忙搭房子的几人,大家一听杨家有活,跑得飞快。有一人正帮雇主背着货,幸好是背到徐家棚子里,要不然,都有半路给他丢下的冲动。
    待家俱送到后,宋老板又亲自来将货款付了,说是将手上的这批货卖完就会再来提货。热络的和杨子千他们打了招呼,告辞离去。
    钱,钱,钱,白花花的银子,这才是真正的钱!
    杨子千在夫子的桌面上,清点着货款,连本带利的营业收入,计算着工人的工资、成本、还有徐家的借款。
    将六十两借款放一边;余下的,一百两,除掉五十两原材料的钱,打算着,将工钱结算一次。他们做工也快一个月了,老是打白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工钱怎么个算法呢?
    夫子是有学问的人,算是白领,何况,身兼两职,工钱最高,给付个六两一个月;罗虎他们,听黄顺子说生意最好才二十文一天,要遇气不好,三五天都找不到一文,算来算去,决定给个四两一个月合适了吧,杨家还管一日三餐呢;罗氏呢,二妞三妞大了要置办嫁妆,这会儿除了一日三餐,早上还帮着卖饼、空了又帮忙洗自己一家人和夫子的衣服,有一次,还看见她在帮夫子缝衣服,两孩子也在帮忙做工,要不,就给她三两银子一月吧。对了,还有梅子,这小姑娘,天天都和黄顺子一起来上工,卖完早点就回家照顾家里,怪不容易的,给一两;还有卖身为奴的阿河,唉,怪可怜的,以后,说不定,也得娶妻生子,给他算一两一个月?
    七七八八算下来,将要支付的银子拔拉到一边,一看,才余下十来两银子了,这?就是自己家赚的?
    好少啊!哪有老板当得这么悲剧的?
    对了,自己和二哥,两人的工钱都没算,夫子都六两银子一个月了,作为董事和总经理、技术总监的两人,再怎么,也得十两银子一月啊。可是,就这十来两银子,还不够工钱了。
    悲摧的老板,没这样当的!
    老板要怎么样才能发财,一要心黑,成本一两银子,得卖十两二十两的价;二要使劲的压榨员工,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让他们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一天十二个时辰,干出二十四个时辰的活才行;三,就得扣减工钱,罚款,找些借口理由罚款,从支付的工钱里面,想方设法的拿一些回来。
    看看,这几条,自己一样都做不到!
    唉,罢了,罢了,赚不了钱,也饿不了肚子,就足够了。就这样安排吧!
    “这就还钱了?”徐老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贵子口中知道正月里这家人折腾了棚子、再就是大规模的买树子木材,这会儿,说是在卖家具,居然,这么快,就还上了六十两银子了。
    “是啊,徐伯伯,多谢您的支助了!”杨大年不在,杨子林全程陪同,这会儿,他上前主事。
    “不客气,不客气。在县里,有需要帮忙的,给徐伯伯说一声就是了。瞧瞧这两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却是这么能干!”徐老板看眼前的两孩子,终于换上了新衣服,这补丁衣服光荣退休了,看看,人都精神多了。这一家子,多会安排,多会主事!
    挣钱还账,将这么多人的生活管起走了,也能合理安排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听儿子说,他家老三,在县学堂里,夫子多次夸奖那孩子聪明,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子。啧啧,这杨家,儿女都不是省油的灯,瞧睢,自己多有眼光,这交情结下了,往后,路就更宽了。
    “眼下都没什么问题,有事一定会来麻烦徐伯伯的!”杨子千微笑道谢。
    “对了,听贵子说,早些时候,你们和许四扛上了了?”河包县做生意的人家,有几个没吃过暗亏,只听说,这次,是许四吃了暗亏,心下就一直诧异。
    “嗯,没什么,就是要收什么费,我没有钱给他,他手下一个叫毛子的人来抢我的油锅,他却把油锅打翻了,烫了许四的脚,不关我的事!”杨子千轻描淡写的说道。
    “说起来好像不关你的事,但,这人记仇,你们要小心些,过两个月,他能下床了,怕有什么后招,时刻提防着点!”徐老板连忙叮嘱!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无赖,沾上了,就是牛皮糖,甩都甩不掉!
    “多谢徐伯伯的提醒!”杨子林小心的收好徐老板递还回来的借条,上面,还有老爹歪歪扭扭的签名和拇指印,比卖身契还贵重的东西,就让自己兄妹给赎回来,多有成就感啊!
    回码头的途中,杨子林沉浸在兴奋中。杨子千却一直捉摸着徐老板的话,好像,自己无意中,还真给留下了一个定时炸弹。早该想到的,许四那个混蛋,岂能就这样善罢甘休?
    眼下还在疗伤中,不足为患,就怕,他好了,有些事,防不胜防啊!

  ☆、第五十五章 苦尽甘来

宋老板二十套不到一个月就卖完了。等第二次提货回去,时间隔了很久,直到麦收时节都还没有来,估计这次销得有点难度了。
    也是,一个县城的消费水平就那么大点,这东西又不是易损件,三五天就坏了?一年两百套,说起来,也怪让他为难的。杨子千想着,得想方设法的走出河包县,还得想办法,做新式家俱,多样化全方位的销售才是根本。
    是了,收麦子也就是要栽秧子了,看着棚子角落里堆成堆的成品木板,杨子千想着,干脆也放放农忙假算了。
    眼下,这几人,就只有自己家和郑和尚家种地,可以回家去抢收一下。
    王三和罗虎说自己家没种地,可以继续干活。自己也不是万恶的地主,不流行双休单休,但也不能长年累月的盘剥他们劳动吧。没地,不是农忙假,那他们也回家去看看妻子儿女吧,休个探亲假总是好的。
    想着家里,两个大男人瞬间红了脸。是了,天天郑和尚郑和尚的喊着,这会儿,隔李家寨子山高路远,又是好几个月没回去过,大家都在当和尚呢。
    于是,将工钱好好的藏在身上,一行人,准备明天一早就回去。
    夫子和杨子森是不能走的,罗婶母女三人也没亲可探,把阿河喊回家帮忙突击一下麦收和栽秧子;黄顺子和邱柱子就离棚子近,这半个月的假期,三五天的,让他们来打个照面看顾着点,料想也就没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