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游之九阳乾坤-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一首葬花吟,昔日曹植七步成诗,才气纵横,现在李公子一步一诗,当真是文曲星下凡;不让前人专美。”
三娘眼中异彩连连的夸奖道,让李军的金钟罩厚脸皮功也觉得不好意,连忙道:
“三娘,那我可以过柳大家吗?”
“当然,先生如此大才,如是一定十分喜欢,小翠,带公子进去见柳大家。”
李军微微一笑,跟着丫鬟走进进院内,便看见了前花园,花园打扮的甚是美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文化的气息让李军心旷神怡。忽然一阵歌声吸引了他。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不同于歌曲的格调,类似与吟的,却又与吟有着截然不同的漫唱声响起,随着第一句传入人的耳中,众人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副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的画面,随着声音传入耳中,画面开始变化,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而后声调苍莽悲壮,慢慢转入沉思,“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在众人心中涌起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浮现在每个人的心头,令人回味许久。
第七章争执
李军首次听到着种似唱似读的歌唱方法,这正是古诗句吟唱之法,在二十一世纪早就失传,李军不由的感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很多人都只是片面的从书中以为古代的历史就是封建压迫,什么八股文之类的东西完全没有半点用处,其实中华的文明其中的韵味足以让任何人一生回味,在二十一世界教导李军书法的老师就是古汉文化的一个教授,对古文化十分的痴迷。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凋零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元朝,一是清朝。中国文化从春秋的崛起到清朝,一直都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而发展的,也就是从汉朝所流传下来的汉族文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直远远落后与汉族,这也就是说中华文明一直以来就是汉族文明。而历来国家的统治者也基本上是汉族,但元清两朝作为少数民族而统治着汉族,其统治者的思想已经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封建统治者的专权不允许他提倡并学习汉族,元朝统治中国的百年时间,汉族地位低下,文人学子不敢说话,文化已经开始泯灭,元曲是一种悲哀,是汉人在统治者的高压下放弃千年文明向统治者献媚的产物。即便是短短的百年,但明朝的文化已经远不能和宋相比。
清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治中国的少数民族,把明朝期间慢慢恢复的文化又一步打压下去,这不是统治上的打压,而是让汉族又一次丧失自信的思想打压。而清朝经历的外国侵略已经基本上把中国几千年文明丢弃到了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近代提倡白话文,引进外国文化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国外文化相比是年轻的文化,更容易被世人接受,同时我们也没有时间去追溯自己几千年的文明,所以汉文化的没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公子,公子…本书转载ㄧбk文学网wαр.① ⑥κ.сΝ…”
李军在发楞的时候,有人拉了他的衣袖,原来是带路的小丫鬟,小丫鬟道:
“公子,前面的就是柳大家收了,我已经向她禀告了公子的事情,您现在可以去过去了。”
李军淡然一笑,想不到这个柳如的架子还真大呢,不过却并不生气,有才华的人而且是大美女不关在那个时代都是值得人去追逐的,所以也摇着纸扇走进了小亭,亭子中有一女子已经在那等待,那女子眉如远山,目似秋水,体态阿罗,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披散开来,穿着一件紫色罗衣裙,如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李军不由的暗自惊艳,果然是绝色美女,不过最让李军以外的她身边还有一个男子,只见他细柳眉,丹凤眼,唇如绛点,眸如晨星,,身着一袭淡黄色长衫,说不出来的俊俏味道。
没见过宋玉和潘安,但是据他估计,那俩小子,也绝对比不过眼前这位绝色公子,李军心里暗暗想道。
“可往下看时,却发现胸是平的,正想看看他的喉结,那公子已经恼怒的喝道:
“你这人好生无礼,有你这么看人的吗?”
李军无法确定他是男是女,不过对于比自己英俊的男子,本能的感到不爽道:
“看看又有什么,又不会少块肉,如果你觉得自己丑的不好意思见人的话,那么你可以不要出来,因为长的仇不是你的错,但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你!!”
那公子气的脸色发白,如果不是修养极好,只怕已经要拳脚相向了,当然可以肯定真那样吃亏的绝对是他,亭子中有大理石雕刻的桌椅,柳如是请李军坐下连忙打圆场道:
“李公子,这位是赵公子,是我临安的一个朋友,刚才我听小翠说了,想不到公子竟然如此大才,如此短的时间就破了如是的两个难题,所以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没有单独腾出时间见你请见量。”
柳如是的声音柔和中带着一种磁性,让人听的很是舒服,李军拿起放在桌上的扇子一扇道:
“刚才柳大家唱的莫不是前朝柳永的《八声甘州》,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饶梁三日。”
柳永是北宋有名的才子,因为考试一而再的失败,柳永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传唱。
“公子过奖了,公子那首葬花吟当真是让人惊叹,听了小翠的背涌,这首诗虽然感觉有些哀愁悲伤,但是也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我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对吗?”
李军不由的拍着手掌道:
“不错,柳大家果然才思敏捷,一下就抓住了葬花吟的精粹。”
柳如是道:
“那里,公子能够一步一句的就做出如此绝唱,九岁就考上功名,苏州第一才子之名果然是名副其实。”
“哼,谁知道他是不是从那里听到的诗句说自己的。”
那赵公子仍然是一脸生气的样子,看起来跟是女性化,李军再次看了他一眼想道:
“如果他不是西贝货的话,一定是个大人妖。”
见李军不说话,仍然看着自己,那赵公子更是生气,用‘恶狠狠’的眼神看着李军,李军淡然一笑,不在看他而是对柳如事道:
“柳大家过奖了,到是柳大家能够在二九年华就已经名满天下,实在让再下佩服。”
两人客套了一会儿后就谈论起诗歌来,李军虽然不太会做诗,但来自二十一世界,拥有超越古人几百年的见识而且还是一个音乐天才,一个是古代才艺过人的名怜,所以两人到也有些共同的话题,想谈盛欢,一时间竟然把那个赵公子都给忘记了,如此过了一个小时,赵公子终于忍不住打断两人道:
“李公子,看你对诗歌曲调方面说的如此头头是道,想来十分精通,不如为我们演奏一曲如何?”
李军到是一怔想不到他竟然如此提议,赵公子道:
“怎么?公子莫非只是学赵括纸上谈兵不成?”
看着他美丽的脸色挑衅的神色,还有柳如事一双美目也是流转着看着自己,显然也希望自己露上一手,李军当下哈哈一笑道:
“竟然如此,那么我就献丑了,请问柳大家这里有二胡吗?”
柳如事眼中惊奇之色一闪,点点头扬手吩咐下人取来。
二胡又名奚琴,北方西奚所用的一种乐器,演奏乐曲多为乡间曲调,很少有人在公共场合表演,时下曲调多半以琵琶和弦琴为主,这朝风阁号称苏州第一,各种轻乐器都有所备,要是别的地方定是无法拿出。
李军双手接过二胡,校了校弦,心神凝正,又摆了摆指,长长的前奏徐徐拉出,曲调幽幽,似泣似怨,正是二胡所长。
李军低声缓缓唱来:
“寻寻觅觅在无声无息中消逝,总是找不到回忆找不到曾被遗忘的真实。一生一世的过去你一点一滴的遗弃,生生世世在无穷无尽的梦里……”
一曲惊倒四座,小亭内众人哑口无声。两人均想,此曲正如其人,音调出奇,闻所未闻,让人听之叫绝!赵公子心里也是莫名惊诧,这个可恶的家伙多半拉的是乡间俚词,可偏又极是入耳。李军声音略哑,听起来宛如一个痴情男子在耳边倾情诉爱荡气回旋,令人心神俱醉。李军收起二胡,起身道:
“现丑了!”
柳如是赞道:“李公子,这曲儿非同一般的好,听来绝妙之至,真是让我们大饱耳福啊!此曲不知何名,如是以前从未听过,还请公子告知如是。”
李军道:
“此曲名为《来生缘》。”
柳如是念了两遍心有所悟道:
“好名字!今生无缘,来生再聚,真是感人哩。”两只大眼一眨一眨,似要说话般地向李军看去道:
“公子大才,如是心慕不已,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宁公子勿怪。”
一曲惊人,李军也是心情大畅:
“姑娘直言。”
柳如事拿起石桌上的茶壶,恭恭敬敬地倒满了一杯茶,双手送呈李军,道:
“如是想李公子喝下这杯茶,只当是如是拜师,请公子教小小几首好曲,如是感激不尽?如是前来苏州除了稍作休息外,其实还是想寻找一曲,因为我的恩人下月末60大寿,我想为他寻的一曲庆祝”
李军笑道:
“原来如此,不知道他是什么职业之人?”
“职业?这词到是精辟,恩人是一位兵戎一生的将军。”
李军道:
“将军?那就是军人了,如果是他的生日的话,那么需要一些大气的歌曲,才能够引起他的共鸣和欢喜。”
“共鸣?”
柳如是轻轻的念了两遍,眼中异彩连连道:
“公子口中总是能够说出奇妙却精辟的话儿,让人耳目一新。”
这时候赵公子忽然开口道:
“不知道李公子对当今朝廷和天下局势有什么看法?”
李军一楞,想不到这赵公子忽然提出如此疑问,看来刚才一首来生缘,让他对自己的看法有所改观,当下沉吟了片刻道:
“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只是简单的一句诗句就把当今南宋的局面很好的描叙了起来,大宋年间,汴州是大宋的都城,那时候大宋皇帝无能,外敌入侵之后,威胁汴州的安全,大宋朝廷无奈南迁至杭州,汴州称为陪都。大宋开国以来,都有重文轻武的习气,尤以江南为重,才子仕女,无不以文采风流为荣。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这从根本上让大宋的武力越来越弱,难怪连续几百年时间都受外患侵入,赵公子眼中也是闪过一丝亮光,然后道:
“公子,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改革朝廷,我大宋仍有可为。金国朝廷腐败远比我们更盛,而且他们背后蒙古各族对他们的暴行渐不满,如此一来,终有一日我们打败金国,恢复国土!”
现在南宋是孝宗即位,他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廿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
李军摇头道:
“本来我不想谈这些的,不过我还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你的想法只是你个人美好的愿望而已,大宋当年和金国共同打败了辽国,却有了靖康之耻,如果我们联合蒙古打败了金国的话,那么等待我们的是远比金国更强大残暴的蒙古,那时候我们距离灭国不远了。”
李军这话说的实情,听在赵公子耳中却是十分刺耳,赵公子猛的站了起来,脸都气红了,更添一种动人的魅力道:
“大胆,身为大宋子民,你不思为国尽忠,却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你难道不怕被诛了九族吗?”
这话说的顿时让李军火冒三丈,他也猛的站起一拍石桌冷笑道:
“我到要看看谁有本事诛我九族!”
只见那大理石雕刻成的桌子竟然无声无息的化为了灰尘。
第八章进京赶考1
看到着恐怖的一幕柳如是和赵公子都是恐惧的看着他,想不到这个年不及弱冠的少年才子竟然还拥有如此恐怖的力量,两人都不是普通女子,都知道江湖的存在,不会把李军当成妖怪,知道他身具惊天的武功,赵公子也不是没有见过一拳打碎石头的高手,可是一掌把石头打成灰尘的却是从来不敢想象,这还是人的力量吗?如果这一掌打在人的身体上,那会是什么样子?
看到两人胆寒的神色,李军醒悟到自己有些冲动了,轻易的在他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绝世武功,不过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李军当下冷冷的看了一眼脸色惨白的赵公子,然后向柳如事双手抱拳道:
“真是抱歉吓到柳大家了,今天看来不适合继续谈下去了,改日再来拜访,共同切磋诗歌曲赋,当然希望下一次没有多余的人。”
柳如是饶是见惯了各种场面也不知道该如何圆场,只好有些无措的道:
“好的,好的。”
李军一甩衣袖,不带走一片钱云彩十分潇洒的走了,只到再也看不到李军的身影,柳如事和赵公子才反应过来,赵公子俊美的脸气的通红狠狠的跺着脚道:
“可恶的家伙,真是太无礼了,有什么了不起了,我会去一定要父皇派人把他抓起来!”
柳如是也反映过来咯咯笑道:
“好了公主,别生气了,其实说起来错不在于李公子的,你们这是口舌之争而已,而且是你引起的话题呀,所谓争辩就是需要不同的答案也思路才对呀,你觉得他的话不对你的心就开口要诛杀人家九族,是人都会生气的,他又不知道你的身份。”
赵公子,不;是神秘的赵公主自然知道柳如事说的十分有道理,不过却终究觉得十分气恼道:
“这个家伙真是太让人讨厌了,竟然敢吓人家。”
“咯咯,李公子才华横益,年少有为,而且竟然还身怀绝世武功,真是大宋百年来都难得的人才,如果你引见给皇上的话,他一定会龙颜大悦的,我想他一定很喜欢你这份礼物的。”
“哼,才不要呢,他这样的脾气一定做不了什么官的。”
赵公主把目光看向李军消失的地方,心中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李军出了后园来到大厅所有的人都妒忌的看着他,李军淡然一笑,这时候李进跑了过来,脸色有些暧昧的笑容道:
“公子,恭喜成为柳大家的入幕之宾,见到柳大家了没有是不是很漂亮?”
李军好笑的敲了他额头一下道:
“什么入幕之宾,别乱用词语,至于柳大家漂不漂亮吗……保秘!”
李军哈哈一笑,不管李进有些郁闷的神情转身离去。
带着李进和旺财在苏州几处百看不厌恶的美景看了几遍后,就要回去,猛的想到什么,对李进道:
“李进,你先回去吧,我有事要去回春堂一趟。”
“好的少爷”
李进从来不问李进为什么,不说什么多余的话,李军很喜欢他这点,所以一直让他跟着自己,从来没有换过什么丫头之类的,一般来说到了古代大少到了他这个年纪都是由俏丽的丫头伺候,说不定已经鱼水之欢了,知府中不乏漂亮的丫鬟,对他着个年少英俊多才身份高贵的少爷都很是好感,可惜李军从来没有给给她们什么异样的脸色,让她们好生失望,其实李军修炼的金钟罩是需要保持童子之身的,只有修炼达到了十关大成,才可以破戒,一心苦练的他今天终于达到了十关,所以他才显得格外的高兴,其中的喜悦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回春堂是苏州有名的药店,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说起来我国古代第一家医院叫“寿安院”.该院是南宋理宗宝佑年间刘震孙在广东建立的:“修廊渠渠,对辟十室,可容十人,男女东西,界限有别”:“诊必工.药必良,烹煎责两童”。此外.这家医院还极注意善后工作.死亡了予以掩埋.病治好了则资助使之返家.可称得上一家慈济医院。
现在的却是药店配合几个大夫坐镇,还没有形成医院的风格,李军走到回春堂,掌柜的连忙打招呼道:
“李公子,你来了。”
李军点头笑道:
“恩,我不说了不要叫我李公子吗?叫我李军就可以了徐大伯。”
掌柜连忙摇头道:
“不成,不成,李公子你是知府大人的儿子,又有功名在身,和我们这些商人的身份那是天差地别的,可不能逾越了礼数。”
李军不由的摇头,他十分清楚掌柜的倔强脾气,当下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是问道:
“我师傅他在吗?”
掌柜点头道:
“师傅他在里面研究针灸之道,你可以直接去找他的。”
李军点点头,向后院走去,回春堂的的后堂真是想象不到的大和复杂,而且人也是想象不到的少,李军转过了数十个圈之后终于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唐式的厅堂之上,这个房子很大,很宽敞,只是中间立了一个铜人桩,铮亮铮亮的硬质黄铜铸造的,整个铜人桩有一米七八的样子,和一个成年壮汉的体型相同。这个铜人桩和练拳的木人桩大不相同,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裸体人形,铜人身上密密麻麻的刻画了深深的线条和凹下去的点。那代表着的是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铜人针灸图”仿制的铜人。
一个身穿蓝色儒杉头带巾帽,留着一屡长须的老者,手中拿着有一根金针对着这个和他一样高的铜人轻轻出针,以击,点,劈,拿,钻,穿,粘的手法,点击着铜人身上的各个穴位。
他的手法很轻,很柔,就好像颠簸棉花一样。但是他的手很稳,而且准确度极高,每一下都精确的打击到了铜人身上的最细小的穴位点,熟能生巧妙不足以形容。李军没有打搅老者,当老者点完后认真的点点头,这发转身看到了李军欢喜的道:
“李军,你小字总算来了,哈哈,我已经完善了那套针灸刺穴的法门了,魔鬼神针终于领悟了一些。”
看着这个有些瘦小的老者小孩一样的又叫又跳,让李军微微一笑道:
“好了,就算成功了也没有多少人有福气承受的,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我这么好的小白老鼠的体制的。”
老者似乎和李军十分熟悉,对李军那二十一世界的名词也了解他的意思,点头道:
“是呀,还真没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这等痛苦呢,你小子是个意外。”
这个瘦小的老者在苏州;乃至大宋国内都很有名气的,他是宫廷的御医,告老还乡后,回到自己本家坐镇大夫,老者名叫宋远,医术十分高超,他最得意的就是针灸方面,很多疾病都是不需要用药,所以别人称呼他为宋一针,说起来,李军和他的认识可是足有十年了,三岁时候李军就为自己将来做打算,他经常偷跑出来,跑到武馆中看别人训练普通拳脚功夫,到道观中听道士讲解经书,还有学习一些医术经脉学都是为了修炼武功大基础,普通拳脚和一些道家典籍到好办,只要明白一些基础就可以,但是中医博大惊深,不可能无师自通,所以李军偷偷的跑到这里拜师,可以想象一个几岁大的孩童,却拥有**般的谈吐和智慧,足以让任何人都惊叹为天才,收这么一个徒弟没有任何人可以拒绝的,所以已经不在收徒的宋远爱才之下收了李军做徒弟。
十年来李军就吸收了他全部的所学,除了经验外其他方面可以说都是青出于蓝了,让宋远在又惊又喜之下,把自己家传了十代的《魔鬼神针》都传授给了李军。《魔鬼神针》的年代相当的久远,作者已经不可考究,里面所写的,甚至是那种文字也倍令人感到费解,《魔鬼神针》当中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基础以供你过度,上来就是怎么运用,里面的一些手法更是现在几乎失传的。
《魔鬼神针》当中的记载,相当的虚无缥缈,和其他的医术不太一样,魔鬼神针更象是一本武功秘籍,而其中的手法就好象是一个个神奇的招式,不过却没有最终可以找到使用它的方法,而它上面所讲的由有针到无针的境界,也和用剑高手由有剑到无剑般差不多。为了研究这门神针两师徒一起研究了很久,李军更是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让宋远施针,每一次施针都让李军痛的要死,不过让他各到了莫大的好处。
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潜能,而且是一种足以改变这天地的潜能,人们通过努力通过修炼从中发挥出那微不足道的一点,好象是武者体内的真气就是潜能的一种表现,但是每一个人虽然知道有潜能的存在,不过却没有任何人知道要怎么去运用它,而鬼魔神针就是要利用这个来达到活命救人的效果,又或是要人性命,可以说李军能够如此快的修炼到金钟罩十层大关,这魔鬼神针也是有很大的功劳的。
李军不由的问道:
“师傅,你要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我你的手法圆满了吗?”
宋远摇头道:
“不是,诺,这是你要的东西拿去。”
宋远从身上掏出一个扁平的木盒,还有一个瓷瓶道:
“你要的药水,还有全套针灸用具我都已经做好了。”
李军接过不由有些欢喜的道:
“谢谢你了师傅。”
宋远笑道:
“对我还客气什么,能够有你这个青出于蓝的徒弟我已经很高兴了,不过,你的经验还很欠缺,要多多运用才行,不然的话就会变成眼高手低了。”
李军收好东西道:
“放心把,师傅,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
当李军出了回春堂回到知府家后,就看到李进急忙的跑了过来道:
“少爷,你可回来了,快点去大堂,老爷和夫人有重要的事情和你说。”
李军点点头,向大堂走去。
第十章欧阳克1
“嗯?爹娘会有什么事情找我呢?”
李军有些奇怪,点点头道:
“我知道了。”
然后想大厅走去,只见一向忙碌的李如龙还有李夫人,小红都已经在大厅等他,李军想两人行了一礼道:
“见过爹爹,娘亲,不知道找孩儿来有什么事情。”
李如龙年过中旬,多年的为画官让他有了一种上位者的威严气息,他留着一屡胡须,很有一种稳重的味道,而李夫人虽然已经难过三旬,但是因为保养的好,加上家庭美满让她心情一直很好,自然一点也不显老,正慈爱的看着李军。
对于两个父母,李军虽然知道他们不是自己的这世的亲生父母,但是他把两人都当成了自己就的父母,比之黑风双煞的感情更强,前世做为孤儿的他,十分爱惜这个世界的家庭,为了不辜负李如龙希望。所以他才会去参加乡试,考上了秀才,才会听到那个赵公子的话火冒三丈。李如龙点点头道:
“军儿,我今天找你来是让你出趟远门。”
“远门?”
李军有些奇怪的道,在古代一向讲究的是父母在不远行的原则,因为古代交通太不方便了,出一趟远门就要数月数年的时间,如果不是什么事情的话,一般是不会去太远的地方的,特别是李军这样还没有弱冠的少年,更是舍不的他们离开自己的身边,所以李军有些奇怪的问道。李如龙道:
“军儿,你忘记了吗,下月就是你外公的生日,他马上就是六十大寿了,你从小只见过他两次面,他对你十分的想念,所以希望你能够你几日后动身去京城一躺,给他过六十大寿。”
李军的外公所起来也是很有名的一个将军,他叫虞允文,是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寿(今属四川)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虞允文见形势危急,毅然把散处沿江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组织起来,挫败金军渡江南侵的计划,赢得了采石大捷。
金海陵王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金军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乾道三年),召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川名将吴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五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死。在淳熙四年)。
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