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元风流-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让他今rì没灵感呢。”
这是王维说出会随便写一首敷衍的诗之后,众人的期待早已没有起初时那样高了。
而王维似乎完全按照他嘴上所说,连酝酿都没有酝酿,便直接提笔写诗,下笔非常快速,仿若龙飞凤舞,而崔宗之则用他那醇厚洪亮的声音直接将诗朗读了出来: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yù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此诗一出,之前的议论声完全被一片安静所笼罩,直到一位宾客在倒酒时,倒得溢满了酒杯,才把他惊醒,而更有激动者,手中的酒杯直接摔在了地上,那瓷器破碎后的声音,在这极度安静的场合下竟然如此刺耳。
王维抄袭的这首《咏菊》,本来的名字叫做《赵昌寒菊》,乃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咏菊诗。整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二句是对花的品貌的描写,但遣辞造语之间,已经融入主观感情。后二句是对菊花的品xìng的赞赏。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sè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shè。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sè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要结合起来看。大意是: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是对菊花的品xìng的赞叹。菊花的品xìng主要是晚开。
整首诗或许比起之前的《红牡丹》来说,少了些jīng巧的构思,但它的遣词造句,都显出了王维(苏轼)的水准,退一步讲,作为北宋最著名的文豪苏轼的作品,其诗词功夫,并不比王维、李白这些唐朝诗人要差。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所抄的这首《赵昌寒菊》,其水准完全超越了崔颢、卢象二人之前所作!
就在众人还在震惊中没有回味过来时,却又听王维用那淡淡的语气说道:“这一首用来敷衍看起来实在没有满足大家……”
不,不,怎么可能没有满足,您老敷衍出来的诗,都有这么高的水准,还让不让人活了!
“那么,王某就再敷衍一首好了。”
随即,王维继续提笔,在所有人都已经震得说不出话时,他仿佛依旧想都没想,再一次一气呵成……
这下子,连崔宗之都难掩自己的震惊之sè,他觉得王维前面一首已经够了,结果王维又写了一首《咏菊。其二》)——花开不并百花丛,dú ;lì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崔宗之在反应过来后,连忙用显得颤抖的嗓音将这诗继续朗读了出来!
这一次,所有坐着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玉真公主都不能免俗,众人脸上的神sè都不知该如何变幻才好了!
若说第一首的立意并不算太深刻的话,那第二首已经算是托物言志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可算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一首依旧是王维所抄袭的诗歌。
其作者为南宋诗人郑思肖,《题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一句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cāo,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dú ;lì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cāo,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虽然王维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盛唐开元时期更不可能有这种国破家亡的悲伤之事,但这诗的立意确实深刻,它完全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读起来有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何等的孤高骄傲,让人不禁心生敬佩,此一句将菊花那种品xìng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当为咏菊诗中的上上品!
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王维所抄的这一首,在立意方面,已经比他之前所写的任何诗都要深刻了,就连苏轼的那一首也比不上这首的深刻立意,可以说,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的诗,绝对是逆天的存在!
太惊讶了,太出乎意料了,明明早就不抱任何期待了,结果这个王摩诘又给所有人来了个大大的惊喜,以至于众人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
向王维发难的李念,这时脸上一副被玩坏掉似的表情,被他搂着腰的郑淑颖,不动声sè的挣脱了出来,望着一脸云淡风轻的王维,俏脸上只有浓浓的苦意……
李念的脑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他用气急败坏的语气说道:“抄袭,这绝对是抄袭!这么好的诗,绝不可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
王维表面上不动声sè,心中不由一惊,自己难得凭借文科僧的优势,抄了个一两首妙诗,就要被当场揭穿吗?这可是王维始料未及的事情,果然古人的智商也不可小觑啊,接下来该怎么处理?
结果让王维意外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附和李念,而王维身边的韦陟,却出手了!
只见韦陟霸气的拎起一壶酒,直接砸在了李念的头上!结果李念整个人都成了落汤鸡!
然后韦陟用森冷的声音说道:“真是胡言乱语,若说十三郎之前早已写成,今rì才拿出来,我还相信,但若说十三郎抄袭,我是决然不信的!这第二首《咏菊》如此出sè,此诗一成,定然名传天下,怎么可能有被抄袭的机会!我看你这家伙是恼羞成怒,嫉妒成xìng,什么赵郡李氏,真有辱世家风度!”
崔宗之亦帮腔道:“说得有理!十三郎本就是天纵之才,偶有神来之笔,亦是寻常!好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大家应该好好品赏妙诗,而不是质疑,十三郎的才情,根本无需质疑!”
王维的另外两个友人当然也不甘落后,即便心中确实小有嫉妒之心,也不妨碍他们对诗道的追求与欣赏。
崔颢极为夸张的拍着王维的肩膀,一脸敬佩的说道:“摩诘你这咏菊诗一出,可让后人如何才好!”
卢象亦苦笑道:“眼前有菊写不得,摩诘妙诗在前头啊……”虽是一句调侃的打油诗,但卢象的心中确实有着难言的苦涩,原本以为王维的诗才也不过比自己稍稍高一筹而已,没想到却在不知不觉间,差得这么多了!
当然,这样说也太绝对了,很多时候即便是不出名的诗人,也能有几句神来之笔,而那些能够名垂千古的大诗人,无一不是那种神来之笔跟不要钱似的仿佛开挂般的抛出去!
照王维这架势,绝不是那种会沉寂下来的诗人,反倒是卢象自己,深知自己的水平其实达到了一个瓶颈,或许平均水平足够了,但却总写不出什么妙句,在一点上,他或许连崔颢都不如……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因为有时候一句妙诗,真的可以掩盖所有的瑕疵!
==============
求收藏票票~~~~~~~
85、轰动
() 当年宋之问为何因为那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害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除了宋之问本身的人品有问题以外,最关键的是这句诗太妙了,如果能够窃取而来,仅仅凭着这一句诗,就能获得偌大的名声。
刘希夷就比较悲剧了,本来是大有前途的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yù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所以这就可以看出,想要在这个时代抄袭别人的诗,甚至将别人的诗据为己有,不可能不漏一点风声,若谁真的有了一首好诗,哪怕仅有一句妙诗,想要让他拱手相让的话,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如韦陟所言,王维此番能够这么快“敷衍”出这么两首妙作,绝不可能是抄袭,倒是提前写好的可能xìng比较大。
这样一想,大家就比较能够接受王维的惊人之举了,若王维真的能当场写出这么两首妙诗,其才华用妖孽来形容都不为过!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管被酒浇了一身的落汤鸡李念了,在短暂的安静之后,人们用最热切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太厉害了,挥手之间,成诗两首,字字珠玑,王家公子的诗才,简直让人叹无可叹!”
“我原本还失望,这王摩诘敷衍出来的诗怕是毫无出奇之处,然而第一首已经让人惊喜,第二首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真是让人无可挑剔,这句诗绝对会第一时间传遍长安的!”
“呵呵,这下子菊花可是要出名了,凭借王摩诘这两首诗,或许还能挑战一下牡丹的地位。”
“咏菊之后,再无咏菊!”
……
王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主要还跟众人的心理落差有关,从本来的高期待,到期待达到最低谷,但王维的表现,又让处于最低谷期待的人,又享受到了最佳的待遇,那种爽感,就好比吊丝逆袭了女神一样!
当然也有人还在嘴硬,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自然要拿刚刚韦陟所说的话来确认王维的“虚伪”,他们认定王维之前的一系列表现都是作秀,其实他在这重阳佳节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妙诗,然后耍了这么一个小技巧,使得他诗歌的作用达到了最大化!
毕竟若是在众人抱有高期待时,将这两首诗抛出来,或许也只能恰巧满足众人的期待,而无法达到轰动的效果,但经历过前面那些波折,尤其是这位李念还配合得这么好之后,这就导致了此时这么大的轰动!
戏剧化的东西往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那种绝处逢生的美妙,更是让不少人异常激动,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宾客都站了起来,甚至有人将一些东西扔到高处,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了,盛唐时的诗歌,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时其风行程度,已经十分广泛了,甚至随着诗歌盛行,一度导致之前流行起来了唐传奇小说,被唐诗所压制,待到唐朝由盛转衰之后,传奇小说才有机会喘了一口气,重新复苏。
杨彤萱就是疯狂庆祝的人之一,她甚至都没有想过,这辈子会因为见证两首妙诗的诞生,而这么开心,这样的情况自然也是要看气氛的,若是在一个私下的场合,即便那王摩诘再写出如何美妙的诗歌,也绝不会让她像今rì这般冲动!
这种冲动,过后想想,或许连她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杨彤萱在开心的同时,还不时的用挑衅的神sè看着那神sè尴尬的郑淑颖,此时的郑淑颖,其心理无疑是异常复杂的,不过对她来说,这可不是最坏的情况。
最坏的情况,自然是王维当众爆料某些事实的真相,当众打脸郑淑颖那颠倒事实黑白的行为,但王维并没有这么做,明明这么做,可以让王维摆脱刚刚的困境,将人们的目光转移到八卦上来……
可王维却选择了正面应对李念那低级的挑衅,凭借最为堂堂正正的才华,击败一切人品低劣的宵小之辈!
也许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sè吧……郑淑颖有些自嘲的想着,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那位崔家娘子的姿容,她的内心仿佛被一种名为嫉妒的毒蛇噬咬着,凭什么一切好处都被那个女人占了去了,而她却是这般卑微的庶女!
对于那位时常和她作对的杨彤萱的挑衅,郑淑颖甚至连回应的想法都没有了,从本质上来讲,她与杨彤萱只是一类人而已,再怎么竞争,或许都无法入某些人的法眼,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郑淑颖望着王维的方向,此时在所有人都为他的才华而惊叹、欢呼的时候,他却依旧十分沉静,仿佛没有被影响一分一毫,明明相隔并不算远,郑淑颖却觉得,自己与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苑遥夜已经把从不离手的书籍放下了,在这种喧闹的情况下,她无法再安静的读下去了,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苑遥夜一直是个表情很少的人,也从不主动说话,只有别人搭话时,她才会用音调不变的语气回答别人。
苑遥夜就是个书痴,好像因为常年泡在书海的缘故,整个人连感情都变得淡漠起来,可此时她却用灼灼的目光盯着王维。
她确实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会是这样的戏剧xìng,当时王维在坦诚的说自己没有灵感,不想作诗后,苑遥夜只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拥有那诚实正直的品xìng,稍稍可惜的是,怕是这一次他的名声将要受损了。
在那一瞬间,苑遥夜其实是同情王维的,甚至还有一丝钦佩,她虽然是个总是沉浸书海,连感情都显得淡漠的女孩,但对于王维这种才华容貌品xìng都找不出任何瑕疵的美少年,心中还是十分欣赏的,就好比只要是正常的男人,就喜欢欣赏美女一样。
然而让苑遥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王维口称“敷衍”,下笔却仿若用剑一般,他的反击是那样的犀利,以至于那位向王维发难的人,都失了分寸,还像疯狗似的攀咬王维,说王维抄袭,其表现还真是像个一无是处的小丑。
苑遥夜可不相信王维这样的人会抄袭,她虽然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王维,但通过一些比较真实的传闻,可以知道,王维是个品xìng正直、乐于助人、嫉恶如仇的侠客,即便剔除他在诗歌上的造诣,这样一个侠客,也是让人非常尊敬的。
如此正直的人怎么可能抄袭?苑遥夜甚至都不相信王维是事先写好了,今rì才拿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为何不一开始就拿出来?
难道还真的有那种闲的蛋疼的人,为了吊大家的胃口,然后故意这么安排?
苑遥夜不相信王维是这样的人,她愿意相信,王维一开始真的没有灵感,但在那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反而被赶鸭子上架,逼出了灵感……
可笑如果没有李念自取其辱的话,或许王维今rì就不会这样进行犀利的反击了,这个看起来温润如玉的男子,骨子的骄傲,是谁也比不上的,他也许可以容忍别人暂时的挑衅,可当别人蹬鼻子上眼睛时,他就会拿起他的笔,或者剑,以雷霆之势,进行反击!
哎,这么有才的人,为什么要去写诗呢,要是他也写传奇小说就好了……苑遥夜依然有些异想天开,可惜她自己也知道,让王维这种基本上已经能算是著名诗人的存在去写小说,实在有些不靠谱。
看来还是只能自己动笔了……苑遥夜惋惜的摇了摇头,再次深深的看了一眼安静如初的王维,却恰巧看到对方也用探寻的眼神望着她。
苑遥夜心跳漏了一拍,赶紧继续拿起书,将头埋得低低的,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在书上,却连她自己都没发现,她的书拿反了……
王维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特别的女孩,首先她今rì所穿的衣衫十分简素,与众人的华贵艳美的衣衫几乎格格不入,反倒是与王维的衣服比较相配,算得上“情侣衣”。
而苑遥夜身上那种浓厚的书卷气,亦让王维觉得有些惊艳,没错,就是惊艳,明明苑遥夜的容貌仅仅只能算是清秀可人,怕是连清纯可爱的李秀儿都比不上,她的身材更是单薄,典型的火柴妞。
然而,她从进场之后,就一直认真读书,沉浸在书海的举动,让王维不由暗暗佩服,这种于喧闹之中安静读书的女孩,实在是美丽。
女孩那浓郁书卷气质中,还隐含着一丝淡漠,仿佛将要与世隔绝一般,她在看书时,能够永远保持一个表情,那就是面无表情,再加上无口、无心……
这绝对是现实版的三无少女吧?这货是长门有希穿越的吧!王维在心里默默吐槽。
============
求收藏票票~~~~~~~
86、李腾空的转变
() 李腾空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王维这个名字了,但她却不像一般人欣赏王维那样,喜欢王维所写的美妙诗歌,她只知道王维是个美男子。
而李腾空一直认为,无论一个男人的才华有多么出众,容貌气质才是第一位的。
李腾空是个标准的颜控,也不知从何时起,她就喜欢观赏各种各样的美男子,十足的好男sè,为此,她甚至常常被她的姐姐所取笑,认为李腾空如果是男人的话,绝对是个贪图美sè的花花公子。
由于李腾空年龄较小,所以她对男sè的喜好,还停留在观看之上,若什么时候品尝到男人的滋味,也许就会走入歧途,变成那种喜好男宠、面首的放/荡贵女。
起初,李腾空对男sè的欣赏,仅仅停留在最粗浅的容貌上,也不管什么气质不气质,身材不身材的,渐渐的,在凭借自己的家世欣赏了不少美男子之后,她的品味也有所提高,开始讲究所谓的气质。
有气质的男人当然要比有容貌的男人要难得,之前她所欣赏的美男子,全是一些贵妇所养的男宠,这样的男人,身上那种卑微、怯懦的气质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毕竟是靠女人吃饭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被主流社会所认同。
有气质的男人十分难寻,要养成自己的气质,肯定要长久的培养,气质还常常与xìng格有关,李腾空凭借着父亲的地位,也欣赏到了不少有气质的男人。
这些人算是李林甫十分看中的出sè后辈了,李林甫作为楚国公姜皎的外甥,深得姜皎的宠爱,他本人在政事上又颇有才干,而且嘴巴像涂了蜜一样,与同僚们的关系极佳,极善钻营,此时才不过三十五六,就已经做到了太子中允这样的高官,其仕途之顺利,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在李林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若不是今年姜皎倒台,也许李林甫还会像火箭一样往上窜,毕竟他已经是拥有常朝资格的官员了,跨过了六品郎官这个坎,已经成了气候,即便姜皎退下去,他也照样屹立不倒。
更别说宋璟与姜皎二人其实也是互相妥协的,姜氏兄弟即便丧失了实权的官职,但其编织的人脉、势力还在,就好比某些老干部退休后,还是有干预政事的影响力那样,只有时间长了,影响力才会慢慢消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林甫的仕途基本毫无影响,再加上李林甫此人处理起人际关系来确实有一套,所谓要做官,先做人,也是官场上的至理名言,有些人能力再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那也毫无出头之rì,在官场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李林甫这样有前途、有名望、有才干的朝廷高官,那些脑袋活络的年轻士子,当然会来拜访,看看有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机会,于是李腾空便借此机会欣赏到了不少所谓的气质美男。
不过稍稍可惜的是,一般有气质的男人,容貌却又不怎么样了,这就让好男sè的李腾空比较痛苦了,在那个时候,或许她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直到王维声名鹊起之后,从那些坊间传闻的事迹中,李腾空自然而然在脑中幻想出了王维的样子,她甚至还想通过父亲,来近距离接触一下王维。
结果让李腾空比较失望的是,貌似父亲对这个王维一点都不感冒,经历过姜皎一事后,李林甫对王维就更加不满了,或许别人只会以为王维与姜青的冲突是一个偶然,但李林甫却嗅到了浓浓的yīn谋味道。
而且李林甫从来就不是像王维这种“文坛清流”,他也不善什么文章诗赋,自然不会因为王维在文坛上的名气,而对他另眼相看。
所以李腾空对王维,只能空闻其名,不见其人,这倒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即便如此,李腾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rì,还会被男人容貌气质以外的东西所吸引。李腾空认为自己是个十分纯粹的人,尤其是在对男sè的追求上,绝不会因为“外物”而改变自己对男sè的执着。
再今rì第一次见到王维时,其容貌与气质,完全符合李腾空的最佳的标准,即便已经有韦陟、崔宗之二人珠玉在前,但李腾空依旧觉得,内敛的王维实则更加有吸引力,但她自己却也比较迷茫,不知道这种依据在哪里。
之后王维在这个聚会上的表现,也依旧无法解释李腾空的疑惑,因为王维根本就没什么表现!他好像真的无视了在场的所有人,只顾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喝酒了……
李腾空与所有的来客都一样,心中对王维有些窝火,在那个什么赵郡李氏的公子,向王维发难时,李腾空心里都觉得十分解气,她心想这下子王维总该表现表现了吧?
结果又让李腾空大失所望,王维虽然坦诚的表示自己没灵感,这种真诚的品xìng,还是很让人欣赏的,然而李腾空却一点都不欣赏,传言不是说王维是个快意恩仇的侠客吗?难道就这样认命了,一点都不反击?
这种怯懦的人,我怎么会认为韦陟、崔宗之会是他的陪衬?没想到我李腾空自诩在识别男人上有一套,今rì却看走了眼!
李腾空在那一刻直接把王维当作了一个徒有虚名,却毫无血xìng的男人,一点都无法给人安全感!她甚至都觉得,之前有关王维的事迹,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只是为了炒作而已,科举考试的报名已经开始了,明年正月考试,距离现在也就只有三个多月了……
在王维接着说要敷衍一首诗时,李腾空也没什么期待,心想这只是妥协罢了,为了照顾一下大家低落的情绪而已。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王维提笔书写时的动作,异常潇洒写意,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李腾空在那一刻似乎心有所悟,王维嘴上说是敷衍,但这连思考都不思考,就一气呵成写好一首诗,还真是才思敏捷。
李腾空与她的父亲李林甫一样,没什么文学细胞,对诗歌的境界,也品味不出什么高低来,大抵就是人云亦云,不过不要紧,她的几个闺蜜中,就有对诗歌的研究比较透彻的,还常常得意又和哪个三流诗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对王维诗歌的动态,其把握还是比较准的,就算她的闺蜜是嘴上吹得厉害,自己水平不怎么样,但在场的年轻人中,总有比较专业的人士。
结果在崔宗之将王维的第一首诗吟出来后,原本有些嘈杂的场面顿时全都安静了下来,那些还在大肆嘲讽王维敷衍出来的诗肯定上不了台面的人,脸上都全是难以置信的神sè。
一般敢于嘲讽王维的诗才的人,那都是对诗歌比较有研究的,在他们看来,王维本人都说是“敷衍”了,还在这么短时间内写成一首诗,那绝对不是什么才思敏捷,而是胡乱编写,有内行人开玩笑说,也许大家将会看到王维写出一首不讲究平仄的打油诗……
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维“敷衍”出来的第一首诗,其水准比刚刚崔颢、卢象二人的诗都要高!
虽说全诗比较直白易懂,但它的用词就看出了王维的才情,用拟人的手法,也写出了菊花的美,总的来说,此诗起码能算中上品……废话,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诗能不好吗?
在整个场面都陷入安静的时候,李腾空就知道,王维的这首诗,根本不像他嘴上说得那么不堪,要不然这些嘲讽王维的家伙,怎么不赶紧蹦跶出来打脸?这个李念恐怕要悲剧了……
李腾空在那一刻,只觉得胸口仿佛堵着些什么,也许是前面太压抑了,此时想要爆发,却又因为大众的安静,而再次憋着……
当然,李腾空对王维的观感,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也许之前王维给她的感觉实在太差了,而且她也没有觉得王维的第一首诗有多么好,大家的反应太安静了,无法直观的体现出一首诗的好坏。
可在一片安静之中,又听到王维在毫无间隔的情况下要“敷衍”第二首诗时,李腾空只觉得心中仿佛产生了一个火花,在崔宗之那洪亮悦耳的吟诗声中,不仅仅是李腾空,在场的所有人,都爆发了……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一句诗,哪怕是像李腾空这种外行人,也能清晰的感受到它的力量!
什么是千古名句?什么是经典诗篇?不一定要辞藻华丽,也不一定要用典jīng深,更不用专业人士吹捧,最重要的是脍炙人口,要让所有人都清晰的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此时此刻,李腾空置身于一片欢闹的人群之中,听着大家热情讨论、赞美的话语,她仰着头,望向那个在众人的赞扬声中,依旧沉静如初的男人,他整个人都沐浴在阳光之中,其散发出来的光彩,是如此闪耀人心!
李腾空有些欣慰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