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CIA:中央情报局档案-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脆对〃杰尼弗行动〃计划做了详尽的介绍,并宣布找到了70名船员的尸体,安葬仪式用俄、英文进行,整个过程还被拍成了电影。由于苏联政府的反应不强烈,美国方面还决定进一步打捞,新的行动代号为〃斗牛士〃计划,但这一计划至今尚未实施。
包括建造〃光辉考察号〃的费用在内,〃杰尼弗行动〃总计花费了亿美元,从费用这个角度来看,〃杰尼弗行动〃是世界间谍史上一项开支最大的秘密行动。但是由于装有导弹舱和密码舱的部分没有被打捞出来,而这部分正是中情局最想得到的部分,因此为了获取苏联潜艇的全部密码与指挥示意图等不可多得的情报,中情局认为应该继续进行打捞行动。然而,此时美国高层中的一些人认为这种冒险行动有可能使美苏关系恶化,反对继续进行打捞。就在两派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这一秘密行动的内情终于被无孔不入的美国记者获悉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在〃杰尼弗行动〃被公开后,苏联政府一直希望获得574号遇难潜艇的消息。
1990年1月,苏联方面要求美国提供打捞潜艇的详细材料,包括发现的遇难人数、海葬地点等。据分析,当时苏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是计划自己动手打捞剩下的潜艇残骸。但是,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苏联的打捞计划最终也不了了之。〃杰尼弗行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美国对苏联挑起的一场间谍战,表面上看是美国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实际上从最终结果看,美国花费亿美元代价进行的这场行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切·格瓦拉之死
切格瓦拉被俘虏后接受审讯的照片
〃上路吧,同志们!〃
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消息。
接到报告的一刹那,菲力克斯·罗得里格斯跳了起来。一切终于要结束了。从中央情报局的兰利总部来到###南部的山峡,所有长时间的周密的策划与部署,都是为了他,为了找到他……那个〃红色罗宾汉〃。现在,感谢上帝。
###人约圭恩·詹蒂诺上校已经迫不及待地向直升机的方向走过去。罗得里格斯不以为意地耸耸肩,跟了上去,天晓得,那个人已经让他们的神经紧张太久了。
直升机停在格兰德河附近的一片旷野上,两个人跳下飞机,急急地向最近的一个村庄……拉依格拉村走去。
他们被引到村里一所破旧的小学校,他们要找的人被单独关在一间小教室里。看守的士兵报告说,从他昨天被押到这里来,已经有好几位长官来过这里了。
詹蒂诺上校要求罗得里格斯再确认一下犯人的身份,他点点头,在来###以前,他不知道看了多少关于那个人的资料,包括各种各样的照片,那张脸他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在南美特有的刺目的阳光下,两个全副武装的政府军士押出一个人,在破旧的墙边立定。他身材高大,双肩很疲惫地垂下去,穿一件已经退色的绿色旧衣衫,上面还有点点暗红色的痕迹。他的头发蓬蓬的,像一堆乱草,脸庞瘦削,胡须浓密,脸色苍白发黄,眼窝深深地陷了进去。
罗得里格斯第一眼就确认了,就是他,传说中的〃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一度可搅得中情局拉丁美洲处不得安宁的人。
他就是切·格瓦拉。
这是1967年10月9日。
1934年,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的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西班牙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当兄弟姐妹都嘲笑堂吉诃德的荒唐滑稽时,他坚持,堂吉诃德身上有一种罕见的英雄色彩和理想主义。他以堂吉诃德自比,梦想着跋足远游,做挑战风车和雄师的英雄。不过格瓦拉没有想到,日后他自己也被人们称作〃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
格瓦拉出生不久就患上哮喘病,但是他从不安分,率性和冒险的家族传统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充分的发扬。他喜欢骑着没有马镫的马在田野里狂奔,虽然经常因为这个咳嗽得喘不过气来。他也喜欢橄榄球,自命为〃勇士〃,在场上经常横冲直撞,头破血流也不在乎,只是往往不得不在激烈处停下来,捂着郁闷的胸口,向守在场边的父亲求救,〃爸爸,快给我打一针吧。〃哮喘使他一生饱受折磨,在游击生涯中要遭受比常人更大的痛苦,也使他的性格中养成了一种忧郁的习惯,很早就开始思考关于生和死的问题。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学习的青年格瓦拉才华横溢,热情、叛逆,身材挺拔,面容俊朗,他很快就与当地的名门闺秀奇奇娜相恋了。一条平坦大道本可以就此顺利打开。就在此时,他开始了一次改变人生的旅行。
1951年,格瓦拉和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打算周游拉丁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在途中,他看到了穷人的苦难与痛苦,眼界被现实的残酷大大开阔,他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的不公。他们带着同情给沿途的麻风病人看病,也接受这些人最无私的帮助。在离开伊基托斯的时候,那里的麻风病人用树枝为他们扎了一个木筏,上面搭了一个小木棚,送他们从亚马逊河漂流而下。麻风病人执意派出一个代表团,在码头唱着歌为他们送别。格瓦拉心中充满感动,他的心也离这些人越来越近。
拉美之行使格瓦拉的思想悄然发生变化,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已下定决心和人民共患难……我将用我的全部热血,去实现无产者全力追求的未来。〃
大学毕业后,他告别母亲,执意第二次远行,同时舍弃的,还有他和奇奇娜美丽的恋情,他一生中最爱的姑娘。
〃一个战士出发了!〃格瓦拉这样高声喊着,跳上鸣笛的火车。
失踪的风云人物
1954年6月,危地马拉的首都一片混乱,美国的轰炸机不定时地扔下几颗炸弹,反动分子聚集在总统府前抗议,到处是慌乱逃亡的人群……〃埃内斯托·格瓦拉,一个20多岁的阿根廷医生,焦虑地看着这一切,徒劳地想组织人民在首都进行防卫。他不知道该怎样防卫,也不知道用什么防卫……〃
这是爱德华多·加莱西诺在《火的记忆》中描写的一幕。
格瓦拉来到危地马拉已经一年多了,亲眼目睹了从端倪到争吵再到轰炸和战争,这一政变的全部过程。他支持阿本斯总统,希望这位敢于对抗美国的领袖带领人民成功地捍卫自己的国家。不过他越来越遗憾地看到政府根本没有想到把热情的爱国的人民组织成一支有力的队伍。很快,军队叛变,阿本斯政府垮台。
一天,阿根廷驻危地马拉使馆的一位朋友秘密地找到格瓦拉,命令他赶快离开:〃我得到消息,在将被处极刑的骚动分子名单中,有一名阿根廷人,就是你。你必须立刻跟我走,否则性命难保。〃
格瓦拉躲在使馆里逃过一劫。
格瓦拉后来在总结这段经历时指出,面对美国的敌对和干预,拉丁美洲的革命必须摒弃温情主义,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坚持斗争。
格瓦拉逃到墨西哥寻求政治避难。在那里,他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劳尔·卡斯特罗,后者介绍他认识自己的哥哥菲德尔·卡斯特罗。共同的信仰、革命意志以及卡斯特罗的个人领袖魅力,他们一见如故。格瓦拉决定随卡斯特罗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古巴革命事业中。1956年11月25日,格瓦拉作为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远征古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并肩战斗,最终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政权。
新成立的革命政权征收了美国和古巴大庄园主的土地,并将外国和古巴的所有企业收归国有。这个正走上一条红色道路的邻居令美国极为愤怒,也绝不容忍。1961年1月,美国断绝与古巴的外交关系。中央情报局接到指令,不惜一切代价推翻卡斯特罗政权,不过他们策划的〃冥王星计划〃很快就失败了。
中央情报局刚刚在〃猪湾事件〃上栽了个大跟头,新的情报很快传来。在一次公开的演说上,卡斯特罗断言,古巴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将在整个拉丁美洲迅速传播。古巴第三把手、有名的游击专家切·格瓦拉,正秘密走访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当地的地下游击队秘密接触,意在策动新的革命。
中情局拉丁美洲处再度忙乱起来。赫尔姆斯任命菲茨杰拉德领导拉美处,加强对古巴和其他拉美国家的行动力度。拉美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骤然间增加了不少,时刻有大量的情报需要分析;专家被派去一些国家帮助训练反暴动部队;加大对那些###政权和军事组织的扶植;驻南美各国的情报分站也被要求提供更详尽、更准确的情报,尤其是切·格瓦拉秘密走访过的那些国家。当然,还要〃盯紧格瓦拉〃。
切·格瓦拉此时已是古巴政权的第三把手,他先后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他出访世界各国,参加联合国大会,风度翩翩,成为世界新闻追逐的焦点。他潇洒不羁的个性,公认的正直无私的品质,使他在世界上有不少的崇拜和拥戴者。他的名字在西方的报刊上频频出现,人们叫他〃红色罗宾汉〃和〃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从政坛神秘地消失了。
1965年3月,格瓦拉在工业部做了一次演讲,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从那以后,在多个重要场合,都没有看到他的踪影。
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切·格瓦拉少校神秘失踪。
1965年10月,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卡斯特罗宣读了一封出人意料的信。信是格瓦拉写的,他在信中要求辞去全部党政职务,放弃古巴国籍。他终生热爱古巴和伟大的古巴人民。但是现在,他必须告别。〃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献出我微薄的力量〃。
格瓦拉去了哪里?所有的人都在问。
中央情报局发出秘密指令,尽快找到切·格瓦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红色罗宾汉〃的灵歌
1966年11月,在###拉巴斯机场,一名30多岁的乌拉圭商人递过自己的证件,等待检查。他有一头光亮的短发和修剪得极为整齐的胡子,面孔和善,带着微笑。
护照经过了好几个人的审查,最后是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他很仔细地对着这位商人看了看护照,微微一笑,还给他,做了一个通过的手势。
中年商人有礼貌地向他点了一下头,径直离开。
中央情报局驻拉巴斯站很快得到一份紧急情报,切·格瓦拉乔装进入###,他的身份是乌拉圭商人拉蒙·贝尼特斯。
精巧的假护照没能瞒过中情局特工的眼睛。当格瓦拉微笑着踏上###的土地,他没有想到,罗宾汉的悲剧,从此刻就开始了。
格瓦拉希望在拉美大陆上刮起新的革命的风暴。为此,他放弃了在古巴的一切,率领31名游击队员,来到###南部,靠近阿根廷的尼阿卡瓦索地区。那里尽是峡谷和山林,便于隐藏,可攻可守,适合开展游击战。
格瓦拉率领队员们在事先买下的一个农场里安扎下来,开始训练。可是,这支奇怪的队伍很快就被一双泛着精光的眼睛盯上了。他就是当地的农民西罗·阿加尼亚拉斯。阿加尼亚拉斯以为这些人是偷偷来做古柯碱生意的,他想盯着他们,合适的时候从中间捞点小财。他在密林里时时偷窥队伍的行动,有时候还派猎狗去。他的举动打乱了游击队的部署,为避免暴露,格瓦拉和队友不得不撤往在附近挖的山洞。那些洞原本是用来储藏给养的。他们在那里周围搭起茅草屋,做了几个土灶。
1967年2月,格瓦拉率领27名队员向格兰德河北部移动,侦察当地的情况,也借机与沿途的农民建立联系,扩大队伍。但是情况非常糟糕。农民们要么冷漠地对待这些陌生人,要么对他们充满敌意。他们的行踪被报告给当局,奸细借着投靠之名混进了队伍……还未成熟的队伍已是危机四伏。
此时,中央情报局已经完全确认切·格瓦拉在###活动,这一消息被正式呈报给白宫。约翰逊总统亲自召开会议,就此事进行讨论。军方主张出动正规军队进入###,一举消灭格瓦拉的游击队。中央情报局对此坚决反对。赫尔姆斯认为,游击队目前的势力并不强大,不需要动用正规美军,中情局完全可以通过秘密帮助###政府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当时越南战场正是胶着状态,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不适合贸然出兵。约翰逊采纳了赫尔姆斯的建议,授权中央情报局统一指挥对格瓦拉的秘密行动,必要时可动用驻巴拿马运河区的美军军事情报机构和特种机动部队。
中央情报局成立了以威廉·斯克尔准将为首的特别行动小组,经验丰富的反游击战专家拉尔夫·谢尔顿少校全权指挥前线所有具体行动。近20名特工人员和游击战专家,以及50名美军特种士兵分批抵达###,与中情局驻拉巴斯站会合。站长就是美国驻###大使馆的武官爱德华·福克斯上校。
谢尔顿少校很快开始在拉巴斯郊区的一座军营里对100多名###特种部队士兵进行强化训练,教他们反游击战的战术技巧。不久,又在圣克鲁斯的北部地区建立了另一个训练中心,分批培训2000多名临时抽调的###官兵。同时,中央情报局为玻军配备了侦察机、武装直升机等大量先进的军事装备。每一个玻军官兵的手上都有格瓦拉和他的游击队员的照片。
在尼阿卡瓦索地区,中情局的特工更加活跃地侦察游击队的情况,侦察飞机不停地在尤罗山峡的上空盘旋,各条重要道路被封锁,包围圈越来越小,军队越来越逼近格瓦拉的位置……
游击队已经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格瓦拉也带领大家打过几次胜仗,但那些都无关紧要,而且每一次都使当局加强了当地的戒严和追剿力度。食物供应完全被切断,队员们严重丧失信心,古巴人和###人之间开始闹矛盾,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格瓦拉自己的哮喘病也发作了,他强忍痛苦,仍然以乐观和稳重的语气鼓舞大家。
4月下旬,格瓦拉将队伍分成两支。古巴人华金率领17人作后卫队,他自己率领12人作先行队,已经严重不足的战斗力量再度被削弱。这两支队伍分向南北而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重聚过。
8月上旬,政府军在3个山洞里缴获了游击队仅存的药品、食物、武器和电台,同时还有有关城市联络网的文件。政府军由此找到了游击队在城市的联系人洛约拉·古斯曼,从她家里搜出大量重要的材料。城市里的地下组织和同情者被一网打尽。格瓦拉的队伍彻底被隔绝了。
两支队伍重新会合也许是游击队生存下来的惟一希望,但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络渠道,完全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事实上,它们曾一度向中间方向靠拢,但谁也不知道对方目前的动向。8月30日,在农民哈罗斯的告密下,华金一行10人在渡河时,遭到政府军的袭击。河水没入胸口,队员们没有任何还击能力,最终全军覆没。他们的尸体后来被运到巴列格兰德,公开展出,作为军方胜利的标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帝永远相信你〃(1)
1967年10月7日深夜,在宁静茂密的尤罗峡谷谷底,悄悄行进着一支10来个人的队伍。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瘦削而疲惫,背着背包,扛着步枪,在树枝密布的谷底里小心地行进,努力不发出任何声响。
然而,在某个地方,一双眼睛发现了这支奇怪的队伍。这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今天在外面做活晚了,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没想到看到这样一幕。这些人,应该就是前段时间到他们村子里说那些奇怪的话的人吧?他立即想到,政府军关于与游击队勾结和知情不报将招致杀身之祸的警告。
他很快地跑回家,打发儿子去最近的驻军地报信。
驻军司令普拉多上尉立刻组织人马封锁了尤罗峡谷的出口,抢占高地……
格瓦拉和队员们不知道这些,他们还在走,不停地走,在夜色的掩护下尽快逃出重围。一个多月来,他们没有一次好好地歇歇。到处都是敌人,他们不停地战斗,左突右挡,伤亡惨重。现在,他们只能夜晚行进,白天就地隐藏。突围,似乎越来越是奢望了。走在队伍中间的格瓦拉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10月8日凌晨,游击队已经到达了峡谷的一个高处,应该停下来就地隐蔽了。突然,一个队员指着下面,〃他们来了!〃
透过树木的空隙,可以看见正在移动的玻军士兵的身影。格瓦拉迅速想到,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了,撤回峡谷深处,或者就地隐蔽,坚持到天黑再突围。他往下按了按手,示意大家都找地方隐蔽下来。
空中有一架直升机在盘旋,格瓦拉知道,美国人正在搜索他们的踪影。他只能做手势,示意大家警惕,不要被发现。
下午1点,开始传来吆喝的声音,还有零星的枪声。格瓦拉知道,政府军开始进攻了,隐蔽已经不可能,惟一可能逃走的路线就是格兰德河。6名队员志愿留下来担任火力掩护,格瓦拉率领剩下的人冲下峡谷,直扑格兰德河。战斗很快打响了,格瓦拉恰好冲进了峡谷出口处的包围圈。在火力十足的扫射下,游击队员很快被分割开来。政府军从各处包抄上去,中情局的军事顾问在现场指挥进攻。
在掩护一名高度近视又负伤的战友时,一颗子弹击中了格瓦拉的右腿。很快,他的手枪被打坏了。战友威利一手提枪,一手拖着他拼命地往山上爬。但是上面也传来了政府军的声音:〃放下武器,举起手来!〃格瓦拉大声地喊道:〃不要开枪,我是切·格瓦拉!对你们来说,活着的我比死去的我更值钱。〃士兵们围了上来。
士兵们没有给格瓦拉上绑,两个人搀着他,从山上走下去。格瓦拉负伤的小腿很不灵便,沿路都是血迹。威利则被绑在一副担架上,士兵们把他抬了下去。普拉多不敢怠慢,他亲自监督手下,把格瓦拉和别的俘虏押到附近的拉依格拉村的一所小学校里。格瓦拉被单独关在一间教室里。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很平静,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抓获格瓦拉的消息被迅速报告上去。前线突击营指挥官安德雷斯·塞尔尼奇上校高兴极了,他兴冲冲地赶了去,一路喝得大醉。他在格瓦拉面前胡言乱语,指手画脚,要对他进行审讯。格瓦拉猛然扑了过来,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塞尔尼奇恼羞成怒,他开始疯狂地殴打格瓦拉,拳头、耳光、皮鞋像雨点一样落到格瓦拉身上……
10月9日清晨,不少军界头目乘直升机赶了过来,他们试图审讯格瓦拉,但是一无所获。武装部队总司令奥万多将军让中情局特工罗得里格斯问他,〃此刻,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还有什么?〃
〃我在想,你们将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被我们的人枪毙,统统都枪毙!〃
所有的人都退出了教室。
上午10点,直升机送来了执行枪决的命令,命令是巴利恩托斯总统和奥万多将军共同签署的。
在关于如何处置格瓦拉的问题上,###政府有过考虑。当时###已经取消了死刑,而在国内无法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来关押格瓦拉这样的要犯。公开审判是不可能的,大名鼎鼎的格瓦拉一定会得到相当多的支持。美国人提出把他关到关塔纳摩,但###政府不同意,此举会让人怀疑两国沆瀣一气。最后,他们决定就地处决切·格瓦拉,对外宣布他死于战斗。
没有人跳出来自愿执行命令,士兵们用抽签的办法决定由谁动手。马里奥·德兰少尉抽中了,在拿枪之前,他灌了好几大杯白兰地。
格瓦拉被带了出来,他平静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屑的神情看着对面的枪口,〃开枪啊,你不过是杀一个人!〃
枪响了,德兰奉命不得向格瓦拉的头部开枪,于是他对着格瓦拉的胸部以下连续打了9发子弹,几乎打烂了他的腹部。格瓦拉痛苦地呻吟和抽搐了很长时间,最后,另一名军官掏出手枪,向他的胸部补射了一枪,他才死去。自始至终,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都在一边监督着。在场没有一个人说话,气氛仿佛凝固了。
政府军的发言人迅速向外界宣布切·格瓦拉战死的消息。格瓦拉的遗体当天下午被空运到巴利格兰德医院,检查、冲洗和整容。另一名中情局的特工负责全权调度。
格瓦拉的头和双手被锯了下来,秘密运走。中央情报局把他的头颅和日记原件带回了美国,将双手和日记复印件留在###。直到1970年,###前内政部长阿格达斯冒着极大的危险,将格瓦拉的日记复印件、双手及面膜先后交给了古巴。
〃上帝永远相信你〃(2)
切·格瓦拉被杀害时,拉依格拉村附近有一位神父,当他听说格瓦拉被关在拉依格拉村,他立即找了一匹马赶往那里。他只想对格瓦拉说一句话:〃上帝一直相信着您。〃然而在半路上,他就听说格瓦拉已经被杀害了。他还是坚持赶到了那个已经不成样子的小学校教室现场,默默擦去地面上的血迹,并虔诚地说:〃上帝永远相信您,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已死,但是他的名字却一直没有被人们忘记,他几乎完美的个人品质不仅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也获得了敌人的尊敬。在今天的世界,仍有不少青年视他为偶像,处处可见关于他的纪念品。
在那时,切·格瓦拉成了一种文化……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颠覆传统的摇滚文化……的伟大象征与建构性符号,而就在摇滚文化诞生的前夜,另一种意义上的、同时也更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感到窒息与死亡气息的战争……冷战也在顽固地继续进行着。
核战争的阴影挥之不去。所以,看似歇斯底里的摇滚乐正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紧张战争状态的模拟与揭示,人们时刻处于紧张备战状态的心灵需要舒解和缓冲,需要救赎和信仰!人们发现传统的宗教祈祷不足以表达对战争和残酷政治的反抗与颠覆,于是选择了庄严激烈的摇滚文化,选择了主张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革命的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的革命行动,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青年们来说,是最重大摇滚事件之一,他是所有摇滚文化信徒的先驱和精神领袖。格瓦拉的被俘与遇害,则使得西方青年最终把他推上神坛。
人们一直记得,格瓦拉在被捕的时候,身边都还携带着的那首诗……
基督,
我爱你,
并非因你自一颗明星降临,
而是因为你向我揭示:
人有热血,泪水,痛苦,钥匙,工具,
去打开紧锁着的光明之门。
是的,
你指点我们说,
人是上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古柯碱的罪恶(1)
南美毒贩最放心的保护伞
一手策划了〃9·11事件〃的本·拉登恐怖势力恰恰是美国政府与CIA一手培植出来的。
1996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份报纸《圣何塞信使报》,在非头版的位置,以连载的形式,分三次刊登了一篇题为《黑暗联盟》的报道,撰稿者是记者加里·韦布。
韦布以熟练的笔端向美国人揭发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有证据表明,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美国人民安全的卫士、法律与正义的捍卫者……中央情报局……涉嫌参与一个规模巨大的贩毒网络,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操控着这一黑暗的联盟。
韦布的叙述和10年前的伊朗门事件有关。人们当然不会忘记那件轰动一时的政治丑闻,也记得中情局在整件事情中所从事的不光彩的行为:将和伊朗军火交易的钱偷偷用于支持尼加拉瓜的反政府军。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凯西对尼加拉瓜的做法,并认为它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中情局无视法律和国会的做法仍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韦布对人们说,在尼加拉瓜问题上,中央情报局做出过更不能为人接受的事,那就是贩毒,至少是控制和组织。
20世纪80年代,为了干掉〃危险的〃又〃讨厌的〃眼中钉……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政权,凯西领导下的中央情报局可谓费尽心思,又花钱,又出力。后来,国会通过了一项修正法案,禁止〃动用资金去推翻尼加拉瓜政府〃。但是中情局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它瞒着国会,仍然四处出击。可是,由于之前国会拨下的2400多万美元逐渐告罄,中情局在行动的时候越来越捉襟见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只好另寻财路。
有里根和麦克法兰撑腰,凯西先向沙特借到了一部分钱,很快又用光了。后来从以色列那里弄了一部分。再后来开始转移对伊朗出售武器的利润。但是这些都不是长远之计,也不够充足和稳定,要使在尼加拉瓜的行动支撑下去,就得尽可能更多地寻找别的途径。
是谁最先提出了古柯碱这条路子已经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的是,中情局的人对这个名词和主意一点也不陌生。
关于古柯碱,中情局反毒品处有不少翔实的资料。在中南美洲很多国家,长着一株株绿色的古柯树,椭圆翠绿的叶子,黄白色的小花。古柯碱就是从这些叶子中提炼出的一种毒品。
中南美洲盛产古柯树,连带着,古柯碱的生意也比较源远流长。见多识广的中央情报局知道,在毒品中,古柯碱的价格算是低的。尤其是中南美这样大量的产量,如果以低价销售,绝对不愁找不着买家,而且,〃这其中的利润将是足够丰厚的〃。 韦布这样写道。
中央情报局开始在中南美的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等,种植和制造古柯碱,〃几乎具有专业水准〃。一些军用飞机被派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送物资和军火,它们在回程的时候就把这些价格极其低廉的〃货物〃捎回美国。
中情局有足够的毒贩子线人,现在正好派上用场。被选中的有布兰东和孟尼西斯等人,因为他们都是〃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外围分子。中央情报局将古柯碱交给他们,他们则将其批发给洛杉矶的大毒枭罗斯。罗斯再向黑人社区,尤其是那些黑人青少年聚集的社区分销。低廉的价格使这种毒品大受欢迎。大量的古柯碱在黑人社区倾销,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