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去。



    而包括斯旺西海湾、圣布莱兹海湾……等等地方的港口,全都堆满人。一艘艘的客轮从港口出发,他们的方向仍然是大西洋。



    其实不仅仅是英国在混乱,美国白宫也很混乱。德国人进攻的速度太快了,三两下已经逼近了伦敦。



    罗斯福已经收到了丘吉尔的请求,但丘吉尔不知道的是在他发给罗斯福电报的时候那些内阁成员们再次拟定了另外一封电报。



    英国皇室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尊严,踏上美国的国土寻求庇护。最终在英国皇室的坚持之下,英国人选择了折中方案。



    他们将自己的目的地定在了北美的联邦制殖民地自治领——加拿大自治领。



    “我觉得我们似乎应该加强对中国的援助,至于英国……”罗斯福捏着手上的电报,哭笑不得。国家都被人占领了,甚至自己都不得不逃亡。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皇室还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是让罗斯福有些哭笑不得。这算是落魄贵族最后的尊严吗?!



    而那些之前支持英国的国会议员们也都脸色难看。说到底,他们都还是美国人。英国人宁愿去加拿大也不愿意来美国,这就表现出了他们从心底里对美国的看法。



    “让丘吉尔首相尽快撤出来吧……”马歇尔叹气道:“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拯救英国的大概也只有这位首相了……”



    ps:两更~码字完毕睡觉去……
正文 第九百六十四章 引爆后的余音
    ;



    “国防军方面的航母修复的进度怎么样了?!”罗斯福不再想要提起英国的事情,现在看来英国的沦陷已经成为了事实。



    现在美国能偶做的,就是将大西洋封锁住。至少暂时德国人的海军还是不能和美国进行决战的。



    “将太平洋舰队并入大西洋舰队,仅留少数的舰只封锁海岸。让沿海各州做好撤离的准备……”罗斯福一口气说了一大通的话,现在的情况糟的不能再糟糕了。



    失去了英国,美国对欧洲大陆的战事就失去了支点。这个支点很重要,不可能美国直接从大西洋的这边横渡过去发动战事吧?!



    “总统,根据我们的战略分析现在相对来说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并不大。国防军发动的江浙战役已经歼灭了日本大部分的运输船队,这导致的是暂时日本不可能从东南亚得到太多的资源。”



    马歇尔拿着手上的文件夹,一边看着一边对着众人道:“而且现在国防军也履行的承诺,他们的西南军区正在发动对东南亚的进攻。虽然暂时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但我相信等他们的华南、华北、华中三大主力军区修整完毕后,他们会发动对东南亚的全面进攻。”



    顿了顿,马歇尔继续道:“现在困扰国防军,同时也是日军最担心的问题便是国防军的海军部队。如果能够修复舰只,并国防军的海军形成战斗力那么对于日军来是他们将是极大的威胁。”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美利坚的海岸线就轻松很多。而日本也会将目光放回东南亚,毕竟那里才是他们获取资源的要地……”



    马歇尔林林总总的根据国防军的电报,举出来一系列现在的情况并作出了详尽的分析。不得不说,马歇尔天然的就有参谋长的天分。三两下便将现在的国际情况解释了个通透。



    “所以,只要国防军能够加快修复战舰的脚步。甚至他们能够保证进攻力度。我们的西海岸还是安全的……”



    “东岸方面,虽然德国人击败了英国海军。但事实上英国海军还是有舰队保存了下来,他们现在已经撤往加拿大,而他们也能够作为我们的补充力量。同时协助我们防御东岸并封锁大西洋……”



    “拿下英吉利后,相信德国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修整自己的部队同时补充海军并加以训练。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保守估计至少在半年之内他们无力对我们的东岸形成挑战。而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这半年之内能够训练出一支足以将德国海军击败的舰队,然后将大西洋彻底的封锁。以保证德国暂时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



    “东南亚的战事,连同英属印度我的建议是全部交给国防军来处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我们东岸安全的问题……”



    马歇尔一边说着。在座的诸位则是不断的拿出笔来将马歇尔所说而他们认为有用、或有其他不同意见的条目全部写下来。



    “……我的发言完毕。”马歇尔还是一副军人的做派,说完之后行了一个军礼把腰杆打的笔直的坐在了椅子上。



    罗斯福则是不断的翻阅着手上的文件,这上面有马歇尔汇总下来的支援项目。包括给英国提供战斗机,随着英国撤出来的还有一部分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同时还有自由法国的的领导人戴高乐。



    这些人需要给他们提供战机,好让他们重新加入战斗。而同时。还需要协助英国在加拿大征兵,形成战斗力让他们可以自己保护自己。



    这些是对英国的支援。总体来说,是以武器、训练和征兵为主。



    但给国防军的援助就不一样了。马歇尔拟定的条陈里,给国防军的援助包括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军舰修复、建造的技术人员和大量的资料。



    同时,还提供了一大部分的军事援助贷款。一起援助的,还有一部分机床、战舰和战机。比如前次仅仅提供了几架的b…24解放者。这次马歇尔的条陈里要求第一期就要提供给国防军三十架。



    而同时,马歇尔要求美军现役的一部分陆军航空飞行员们要前往中国学习战斗机作战。就目前来说,战斗机较量最有经验的无疑是四个国家。



    英国、德国、中国和日本。英国已经失败了,那么说明他们的经验并不可取。而德国和日本美国则是没有办法从他们学习的。要去跟他们学习。付出的代价是鲜血和生命。



    而中国联合政府国防军则不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防军有着大量和日军交手的经验。尤其是空战方面,基本上日军都是吃亏的多。



    国防军的虎鲨战机,跟德国人在欧洲击败英国的bf…109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甚至根据美国留在东三省内的线人汇报分析。很可能这是国防军和德国人一起开发的战斗机。



    连现在国防军装备的虎式坦克也是。这都是国防军和德国秘密联合开发的。而这两种武器,甚至包括了工兵铲、虎式突击步枪……等等武器都是经历过实战检验的。



    现在美国需要的就是一最快的速度进入战争状态。战斗的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过相比起其他的武器,现在对于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战斗机的使用。



    德国运用bf…109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直接将大英帝国的舰队打的溃不成军,击落了大量的英国战机,甚至还掩护了登陆部队的作战。



    要了解这种战斗机、要对付这种战斗机,国防军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而同时这也是对于美国来是最紧迫的问题。



    德国已经有两艘航母了,未来他们会有更多的航母。到时候美国需要在大西洋上应付的是遮天蔽日的bf…109。



    如果没有去了解这种战机,那么让部队出战等同于送死。要是美国的舰队也损失在了大西洋上,这场战争就不用打了。直接认输好了。



    “我会增派五百人的飞行员团队前往中国,一方面是协助作战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作战。”罗斯福在看完了马歇尔的报告之后,道:“他们将分配前往中国。这件事情你来安排。”



    “好的,总统阁下。”马歇尔点了点头,将这件事情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里。



    “给联合政府的援助,则是由洛克菲勒来负责。”说着,罗斯福对着洛克菲勒点了点头道:“具体要支援他们多少的物资、武器,由洛克菲勒你和国防军商量之后,做出条陈汇报给国会……”



    罗斯福一边吩咐着,在座的内阁成员们便不断的记录一条条的命令。这些事情现在关系到的是整个美利坚的生死存亡。没有人敢于掉以轻心。



    而在罗斯福吩咐命令的时候,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蒙哥马利防线终于被德军攻破。隆美尔在这个时空里。击败了在上一个时空的强劲对手——蒙哥马利。



    不过这也不出奇,蒙哥马利现在的情况处于劣势。士气严重下跌,德军占据了空中和火力优势。尽管蒙哥马利费尽了心思试图支撑的久一点,但他的对手后来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则是指挥着自己的装甲师直接绕到了部队后方进行突袭。



    在两方夹攻之下,已经士气尽丧的英法联军瞬间崩溃。大量的士兵最终成为了德军的俘虏。这也是最后一次英法联军对德军实施的有效攻击。



    蒙哥马利的警卫队强行将蒙哥马利和丘吉尔从战场上拖走。赶往了最后的一处秘密机场。在那里,休。道丁等最后一批撤走的将领已经在等着他们了。



    便在德军突破了阵地,向着伦敦杀去的时候丘吉尔和蒙哥马利等人乘坐着一架运输机在几架战斗机的护送之下离开了英国……



    “如果是从前,我会选择前往美国这并没有什么。世界已经不再是日不落帝国的世界,这是个多元的世界,我们要了学会接受。”加拿大温哥华,辗转抵达的现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海外自治领国王乔治六世对着面前的内阁成员们道。



    “事实上。如果战争并没有爆发,我是有计划要访问美国的。”乔治六世说着,叹了口气道:“可惜的是,战争爆发了。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去美国。作为大英帝国的国王我无法接受……”



    “我承认,大英帝国已经没落了。不再是从前那个可以号称日不落的帝国了,但至少作为这个帝国的国王,我还需要保留这个帝国最后的一点尊严。我不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踏上别国的国土去请求帮助。如果我这么做了,那么大英帝国的最后一丝尊严也会荡然无存。即使战争赢得了胜利。那也不会是属于我们的胜利……”



    平心而论,乔治六世算是英国皇室里面比较开明、比较强硬的一位国王。而他因为曾经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情况之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并担任军官。



    其实,原本乔治六世并非那么的能说会道。他甚至曾经有口吃的毛病。但好在他的妻子为他专门找来了一位澳大利亚籍的语言治疗师,将他的口吃治愈。



    不过这造成的后果就是乔治六世变得很会演讲,而且也很喜欢演讲。比如现在……



    “那么,大英帝国的议员们。你们或许将是大英帝国最后一届的议员了,究竟最终的结果是如何帝国的命运掌握在你们的手里。”乔治六世站了起来,对着这些内阁成员们道:“作为帝国的国王,我会尽量的配合你们。除了投降。”



    大英帝国的国王在跟自己的臣下们演讲,大日本帝国的天皇则是在臭骂自己面前的帝国首相和海军、陆军负责人。



    “你们要的我都给你们了!但你们还给我的是什么?!帝国一战损失了八成以上的运输船只,甚至现在连刚刚可以补给上的资源都没有办法运输了!那些该死的国防军竟然发动了对东南亚的战事,而我英勇的皇军却只能是在本土束手无策……”



    东条英机、闲院宫载仁、伏见宫等三人趴在地上一声都不敢出。裕仁已经骂了他们超过一个小时了。



    翻来覆去的就是说他们无能,说帝国的损失惨重。还有说现在帝国面临的困难。



    “……好了!都起来吧,告诉朕!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做?!”终究算是骂累了,裕仁抓起了手边的茶杯喝了口茶对着三人道:“我要听到的消息只有一个:胜利!其他的。不要多说。”



    裕仁已经很不耐烦了,战争打到现在日本没有看到什么收益。反而是人得罪了一大圈,而且自身损失惨重。



    东南亚虽然是占下来了,可现在资源送不回来有什么用?!好容易看到了一点胜利,但随即被这些蠢货摧毁的干干净净。



    “陛下,我们的想法是首先尽快的修建运输船只。关于此事,海军已经负责起来了。由海军拿出大部分的物资,来建造新的运输船队……”



    东条英机看了眼闲院宫和伏见宫,见两人都不说话只好自己开口道:“工期大约会在两个月左右完成。到时候我们会拥有一大批的运输船队可以从东南亚将物资运回来……”



    “而同时,陆军的预备役也在训练中。只要船只建好,那么军队的训练也就完成了。到时候必然不会让东南亚从我们的手中失去……”



    “哼!之前你们对支那也是这么说的!”裕仁把茶杯往桌子上一顿,道:“好了!具体的事情,你们去操作就好。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许失败!”



    顿了顿。裕仁目露寒光看着三人冷声道:“如果再有失败的消息传来,你们三人就去职吧!莫要耽误帝国的总策略!”



    东条英机狠狠的咽下了一口口水,俯身道:“哈伊……”



    两个帝国在头疼,而刚刚杀进伦敦的第三帝国却在欢庆。在得到进入伦敦的消息之后,被希特勒成为“忠臣海因里希”的党卫队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便组织了盛大的游行。



    所有人都被通知到,通过广播整个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知道了德意志已经攻入伦敦的事情。欢呼声响彻了德意志,无数人涌上街头。



    而希特勒则是穿着他的军装。带着了那枚属于他的铁十字勋章昂然的站在敞篷汽车上接受人们的敬意。



    从国会大厦一直到柏林的尽头,无数的人们狂热的将自己的右手举起行纳粹礼。甚至无法到街面上的人们,也会在窗口对着经过街道的卫队和希特勒行礼。



    “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狂热的呼喊一浪高过一浪,似乎没有尽头……



    而在波兰边上的红色巨熊缓缓的挪动了自己的爪子。他正在想着已经抓住了英伦三岛的那只德意志雄鹰,会在什么时候对自己动手……



    “如果我们和德国的战争爆发,说实话我并没有把握能够完全抵御住他们的进攻……”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红色帝国的最高首脑们正在开会。



    发言的是被称为“红军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我专门研究过德国在低地国家的战术。他们所做的是依靠摩托化、机械化部队,直接突入、强攻并切割敌方的战术。”图哈切夫斯基顿了顿。看着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道:“这种战术对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说是致命的。”



    “我们并没有可以与之相抗衡的机械化部队,如果仅仅是死守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会被对方直接包围歼灭。”图哈切夫斯基叹气道:“还有重火力和战机方面,海军和陆军装备……可以说,除去兵员之外我们几乎全部处于劣势。”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听着这位元帅的话,脸色变得很是难看。原本苏联以为英国人会拖住德国人的脚步,让德国腾不出手脚来对付苏联。



    这样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会尽量的拉拢苏联。而苏联也能够对战争做出充足的准备。



    无论最后谁将获胜,苏联会在胜利即将出现的时候选择加入胜利的那一方。然后获取战后的战争红利。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想到英国竟然这样诡异的、奇怪的惨败了。甚至连伦敦都被德军所占领。这给苏联的委员们敲响了警钟:德国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毫无疑问的,现在德国几乎已经失去了在欧洲制衡的力量。原本他们就对苏联的资源垂涎欲滴,接下来他们会做什么傻子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我们现在有多少坦克?!如果打起来的话,我们能够支撑多久?!”斯大林看着图哈切夫斯基的眼睛,问道。



    “坦克经过大量的补充,现在大概能有八百余辆。战机相对多一些,但也只有一千两百架。步兵武器相对充足,火炮也可以补充上……”



    ps:遇上了点儿事儿,心情不甚好。背了些黑锅,让朋友误会了。有些燥,码字不多希望大伙谅解……
正文 第九百六十五章 余波
    听着图哈切夫斯基的话,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这并不能怪别人,这是苏联自己的准备不足。



    这个时空的苏联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空前的发展,内战耗去了他们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还有最宝贵的时间。



    而在双方握手言和之后,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国内对于各方面资源的需求实在太大。为了尽快的恢复生产,多数的钢铁等物资都被用来制造拖拉机之类的农业机械了。



    现在苏军所拥有的坦克,基本都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人从牙缝里抠摸出来生产的。但这对于庞大的军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不足八百余辆坦克,一千多架战斗机根本就不足以保卫苏联。



    “如果我们现在全力生产的话,月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斯大林对着图哈切夫斯基问道,但回答他的是部长会议副主席、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斯大林同志,我不得不告知您就算我们全力生产一个月最多也只能造出大约四百架战斗机和三十辆坦克……”柯西金苦笑着道:“我们现在虽然有了机床,但严重的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这是我们最大的难点……”



    机床可以买来,工艺可以学习。但那些优秀的技术工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累积起来的,尤其这个时代技术工人的重要性更是一览无遗。



    历史上苏联趁着全球大萧条时间,从全世界挖角了不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加入苏联这才形成了苏联初期的强大工业生产能力。



    在历史上,苏联在大萧条时期大量的买入各国生产的工业设备同时大量的引进技术工人及工程师。



    我们只需要看一组数据,便知道大萧条如何让苏联崛起。



    在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而同期在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到1932年时候这个比例竟然高达90%。



    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有30%销往苏联。而在一年之后也就是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此外,苏联还获得了美国援建的三大钢铁厂,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由美国福特公司援建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等等。



    而在人才引进方面苏联也没有放松。由于在经济危机中西方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技术人员,因此他们纷纷接受苏联的聘请。



    在1929年的时候,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已经高达1919人。技术人员则是达到了10655人,这分别是前一年也就是1928年的5倍多和20多倍!



    当两年后的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一举达到了6800人、技术人员更是达到了数万之多。而在当时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先后有10万名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由此可见,苏联当时到底吸纳了多少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正式这些的累积,才让苏联能够在二战脱颖而出。最终华丽的蜕变为冷战时期可以遥遥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两极。



    “在苏联,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历史上斯大林的这句感慨不是没有道理。可惜的是,这个时空里苏联没有了好运气。自东三省崛起的那位猛虎,取代了苏联在大萧条中的位置。



    而历史上苏联虽然在大萧条中赚取了最大的红利,但也不是没有失误。甚至这些失误逐渐被放大之后,最终演变成了苏联的解体。



    比如。由于人才培养不足,许多新建成的大型企业因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而限制了生产能力。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2年3月一期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而已。



    此外,虽然苏联在短时期内依靠进口外国设备发展了重工业,但在一些高端技术上依然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许多产品都不得不倚赖进口。



    这些都没有什么。对于苏联来说最为致命的是:由于他们过分重视重工业建设而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让苏联经济出现了城乡差异大、工业与农业不协调发展的局面。



    而后来因为重视重工业而取得了成就,让苏联直接忽视了这些问题。这导致的是后来庞大的苏联。竟然栽倒在了这些问题之上……



     ; ; ;



    &;#x5f53;&;#x7136;&;#xff0c;&;#x66fe;&;#x7ecf;&;#x4ed4;&;#x7ec6;&;#x7684;&;#x770b;&;#x8fc7;&;#x8fd9;&;#x65b9;&;#x9762;&;#x8d44;&;#x6599;&;#x5e76;&;#x7814;&;#x7a76;&;#x8fc7;&;#x8fd9;&;#x4e9b;&;#x4e8b;&;#x60c5;&;#x7684;&;#x5c60;&;#x5b5f;&;#x8d32;&;#x662f;&;#x4e0d;&;#x4f1a;&;#x72af;&;#x4e0b;&;#x8fd9;&;#x6837;&;#x7684;&;#x9519;&;#x8bef;&;#x7684;&;#x3002;&;#x4e1c;&;#x4e09;&;#x7701;&;#x6700;&;#x65e9;&;#x4e0d;&;#x65ad;&;#x7684;&;#x6df1;&;#x5316;&;#x81ea;&;#x5df1;&;#x7684;&;#x91cd;&;#x5de5;&;#x4e1a;&;#xff0c;&;#x540c;&;#x65f6;&;#x4e5f;&;#x6ca1;&;#x6709;&;#x7b80;&;#x5355;&;#x7c97;&;#x66b4;&;#x7684;&;#x653e;&;#x5f03;&;#x5bf9;&;#x8f7b;&;#x5de5;&;#x4e1a;&;#x3001;&;#x519c;&;#x4e1a;&;#x7684;&;#x53d1;&;#x5c55;&;#x3002;



    &;#x6bd4;&;#x5982;&;#x73b0;&;#x5728;&;#x8054;&;#x5408;&;#x653f;&;#x5e9c;&;#x5de5;&;#x4e1a;&;#x90e8;&;#x90e8;&;#x957f;&;#x8303;&;#x65ed;&;#x4e1c;&;#xff0c;&;#x4ed6;&;#x6311;&;#x8d77;&;#x7684;&;#x5927;&;#x6881;&;#x5c31;&;#x662f;&;#x4e3b;&;#x8981;&;#x8d1f;&;#x8d23;&;#x672c;&;#x56fd;&;#x5185;&;#x7684;&;#x8f7b;&;#x5de5;&;#x4e1a;&;#x53d1;&;#x5c55;&;#x3002;&;#x701a;&;#x6d77;&;#x7814;&;#x7a76;&;#x6240;&;#xff0c;&;#x73b0;&;#x5728;&;#x5df2;&;#x7ecf;&;#x66f4;&;#x540d;&;#x4e3a;&;#x4e2d;&;#x56fd;&;#x5316;&;#x5de5;&;#x7814;&;#x7a76;&;#x9662;&;#x3002;&;#x81f4;&;#x529b;&;#x4e8e;&;#x5316;&;#x5b66;&;#x836f;&;#x54c1;&;#x5236;&;#x9020;&;#x3001;&;#x5408;&;#x6210;&;#x7ea4;&;#x7ef4;&;#x5236;&;#x9020;&;#x3001;&;#x65e5;&;#x7528;&;#x5316;&;#x5b66;&;#x5236;&;#x54c1;&;#x2026;&;#x2026;&;#x7b49;&;#x7b49;&;#x65b9;&;#x9762;&;#x7684;&;#x7814;&;#x7a76;&;#xff0c;&;#x5f53;&;#x7136;&;#x4e5f;&;#x4f1a;&;#x505a;&;#x519b;&;#x5de5;&;#x7c7b;&;#x7684;&;#x7814;&;#x7a76;&;#x3002;



    &;#x800c;&;#x4e1c;&;#x5317;&;#x5927;&;#x5b66;&;#x519c;&;#x4e1a;&;#x5b66;&;#x9662;&;#x66f4;&;#x662f;&;#x6700;&;#x65e9;&;#x5c60;&;#x5b5f;&;#x8d32;&;#x6295;&;#x6ce8;&;#x6781;&;#x5927;&;#x4eba;&;#x529b;&;#x3001;&;#x7269;&;#x529b;&;#x548c;&;#x5fc3;&;#x529b;&;#x7684;&;#x5b66;&;#x9662;&;#xff0c;&;#x4e1c;&;#x5927;&;#x7684;&;#x7ecf;&;#x8d39;&;#x4ece;&;#x6765;&;#x4e0d;&;#x66fe;&;#x88ab;&;#x51cf;&;#x5c11;&;#x3002;&;#x53cd;&;#x800c;&;#x968f;&;#x7740;&;#x8054;&;#x5408;&;#x653f;&;#x5e9c;&;#x548c;&;#x56fd;&;#x9632;&;#x519b;&;#x7684;&;#x58ee;&;#x5927;&;#x800c;&;#x4e0d;&;#x65ad;&;#x7684;&;#x9012;&;#x589e;&;#x3002;



    &;#x5c60;&;#x5b5f;&;#x8d32;&;#x5e76;&;#x6ca1;&;#x6709;&;#x5982;&;#x5386;&;#x53f2;&;#x4e0a;&;#x7684;&;#x82cf;&;#x8054;&;#x90a3;&;#x6837;&;#xff0c;&;#x4ec5;&;#x4ec5;&;#x662f;&;#x6ce8;&;#x610f;&;#x91cd;&;#x5de5;&;#x4e1a;&;#x65b9;&;#x9762;&;#x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