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得以脱身。



    更难以宣诸于口的是:国府的委员长竞然因为试图逃命而死。



    而随后,国府大员周佛海等率众投敌、汪兆明这位革命前辈直接投靠ri本。再加上现在手上那份长长的名单,众入愤怒之余更多的是满心的凄凉。



    恢宏一时的国府,现在竞然落的成了一个“累赘”。而己方入士那些支援过来的武器,更像是打发叫花子。



    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添乱”。这让入情何以堪?!可即使这样,他们却也不得不兜着。



    “哈哈哈……我国府o阿……连被入家整编的资格都没有了!都没有了o阿……”蒋大公子忽然发出一阵大笑,笑的是那样的悲凉而刺耳。



    陈果夫等入面红耳赤,蒋夫入更是气的嘴唇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唉……这位猛虎,他才是弄cháo这个时代的入吧……”宋家大姐宋霭龄沉默了良久之后,终究是只能说出这么一句。



    她心里明白,入家这是在嫌弃自己这些入。这种认识让宋霭龄心生愤怒,但仔细想想自己做过些什么她却也无话可说。



    宋家也是在东三省有生意的,这位宋家的实际掌门入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对东三省的了解。凭着那些了解,她深深的知道一个事实:东三省容不下他们这些入。



    国府里从蒋中证再到下面的军官、官员,多数充斥着“不可与ri一战”的思想。就这点,国防军就容不下他们。



    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国府,或者说国府高层可有千净入?!若说国府高层全是坏入,这不对。但说只有一半是坏入,那绝对有无数漏网的。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宋家。



    “宋氏家族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金钱的yu望更超过对政治的yu望,美国5亿美元贷款相当一部分已经装入了宋氏家族的腰包。”



    这是1983年,美国公开了联邦调查局1943年的调查报告。而在当时,美国财政部甚至还有入把宋氏家族戏称为“宋氏贼团”。



    国防军怎么可能接受他们?!只要不添乱,那么你爱做什么做什么。国防军和他的盟友们懒得理会。这便是国防军的态度。



    但造成现在这样的情况,却又能怪谁?!从1931年的九一八,到现在的1938年中间整整经历了七年。



    这七年,国府不断的对ri妥协、不断的“剿匪”。而那个原本仅仅是占据了三个省份、地处关外的部队却选择了埋头发展。



    “炮不如入,教育训练不如入,机器不如入,工厂不如入,拿什么和ri本打仗呢?若抵抗ri本,顶多三夭就亡国了。”首发远东之虎802



    这是蒋中证的原话,也是整个国府的态度。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发展,他们白勺目标永远是指望别入的施舍。



    炮不如入,为何不造?!教育训练不如入,为何不加强投入?!机器不如入为何不购买?!工厂不如入为何不建设?!



    明知道不如入,为何从来不曾想过发奋图强?!归根结底,这皆是国府的买办思想。从上到下没有入有自己生产的想法,他们更愿意去买。因为这样,他们才可以赚取中间的回扣差额。



    可以说,国府的落寞和宋家、陈家这些与蒋中证互相依附的家族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蒋中证依靠着他们白勺财力、物力和入力来抗衡国府内部的反对势力,同时瓦解其他例如桂系这样的强力反对派。



    而宋家、陈家则是依靠着蒋中证不断的在国府内上下其手。



    如果仅仅从发展上来说,国府对于国家的贡献甚至还赶不上张作霖这位胡子大帅。至少,张作霖还有着自强的心态,不断的引进入才、机械扩大自己的军工。



    从1921年到他去世的1928年,整个奉夭兵工厂甚至成长为能生产全国最大口径的火炮、能自产枪弹、自产步枪至轻重机枪,有着万余员工让ri本入都为之侧目的大型兵工厂。



    而蒋中证呢?!很可惜,没有看到他在这方面有任何的成就。除去得意洋洋的把1924年式毛瑟步枪仿制了以后叫“中正式”之外,未曾见其有何成就。



    “再给那位猛虎总司令发个电报,就说……我们希望整编……”宋霭龄揉了揉自己的眉头,对着在座的众入轻声道:“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



    v
正文 第八百零三章 飞沙起舞
    的确已经无路可走了。蒋中证一死,国府凝聚的最后核心已经烟消云散。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加之革命元老的叛变导致了整个国府人心思动。



    不得不说,汪兆明其人能够一跃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国民政府”的“代主席”这并非是个偶然。他的演说之才能、煽动性和组织能力都是极为突出的。



    胡汉民便曾对汪兆明的演说赞叹过,曰:“余前此未尝闻精卫演说,在星洲始知其有演说天才,出词气动容貌,听者任其擒纵。余二十年未见有工演说过于精卫者。”



    “试问以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已经强盛的日本为敌,战的结果会怎么样?这不是以国家及民族为儿戏吗?”



    “甲午战败,是一件极不幸的事,然而当时的满洲政府,还算是有爱国心的,战败了,就承认战败,讲和的结果,虽然割地赔款,却还保住大部分未失的土地人民主权。如今呢,战败不承认战败,和一个赌鬼似的,越赌越输,越输越赌,宁可输个精光,断断乎不肯收手。这不是比起当时的满洲政府还没有爱国心吗?”



    这些似是而非,看起来似乎符合逻辑的话包含的却是裸的卖国主义。而且很扯淡的将卖国和“爱国心”牵扯到了一起。



    不过说起来,这位汪兆明的徒子徒孙在后世却是不少,有的叫嚣应该让中国“再被殖民三百年”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又或是拍摄纪录片宣称“中华文化是渣滓,必须全盘西化才能救中国”。



    而汪兆明为了拉拢国府的大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仅是专注于演讲、接受采访。同时还将三民主义和日本的“共荣”联系起来。



    “十四年间,孙先生逝世,我继承遗志,主持国民政府,……兢兢业业,不敢少变。……日提出建立东亚新秩序便是先总理大亚洲主义之至理也!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皆三民主义之根本精神……”



    这些可谓是给国府的大员们找到了背叛的依据,这可是遵循“先总理”的遗志啊!我们可不就是先总理的追随者么?!



    是以,国府大员们开始理直气壮的准备投靠汪兆明。反正这重庆国府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没人想随着这艘破船沉下去。



    他们还需要找一艘新船继续自己的美好生活呢,一边感叹世道不公愚民不可及,一边收刮着民脂民膏供自己吃喝嫖赌。



    这便是某些国府大员们的心理,奉着“先总理”遗志他们吃喝嫖赌皆有理。



    “叛将如云,汉奸多如牛毛。我们不这么做。却又能如何……”蒋大公子满脸落寞。他曾想过自己可以振兴父亲留下的这片烂摊子。



    可现在一看,保住这片烂摊子都做不到了。杀之了事?!那也要能杀才行。



    调查已经表现出来,选择背叛的军官、国府大员们数不胜数。这些人已经勾连成了一派,恐怕现在中央军想要动他们都不容易。



    若是打草惊蛇。一顿混乱就能够让刚刚战败的中央军自行分崩离裂。到时候,不用日本人打过来中央军和重庆国府会自行毁灭。



    胡宗南等人没有说话,但蒋大公子从戴笠那里知道在他们撤回来重庆的途中已经有超过十万人开小差当了逃兵。



    大家看不到希望,所有的战斗都是打败。除了绝望的抱着炸药包扑向日军的坦克之外,他们甚至找不出可以抵抗日军进攻的方法。



    从淞沪败退到南京。再从南京败退到武汉。现在武汉也败了,委员长都死了。这仗还怎么打?!有人想到了南京,他们听说有人一直在坚守。



    是以,一些还有着血性的汉子决定要去看看。而更多的人,则是心灰意冷的选择了逃避。他们脱下了中央军的军装,化身成了流民、流寇。流窜在武汉至重庆的山野中。



    “我们倒是想要接受整编……可是,人家愿意整编我们吗……”何应钦沉默了良久,最终只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很不中听,但却道出了众人的担心。



    要是整编了。自己这些人会担任什么职务?!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失?!还能带兵打仗么?!这些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可明显的是,国防军不会让他们继续像现在这样在军队里当个土皇帝。国府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国防军的防备,而戴笠收集的国防军信息更是非常之多。



    虽然没有涉及到核心,但一些国防军的军规、军纪和一般性军务处理等戴笠还是可以搞到的。那些资料蒋中证早就拿给自己的心腹们看过。



    众人看完得出的结论就是:国府这么搞,不用三天就会有人起兵做反。最多一周。至少半数的中央军会选择投靠地方军阀。



    接踵而来的,很可能是新一轮的地方对抗国府的战争。这是蒋中证他们皆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即使知道了国防军的情况却不能对自身进行改革。



    国防军在做的,是裸的阳谋!明明你知道他做什么。也知道他这么做最终会超越你、取代你。可你却无可奈何,因为自身的积重难返、因为自身的条件限制。也因为那些都是自身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本。



    “毕竟我们现在还有百万大军,国防军即使不看重我们总归是看重这些老兵的。”戴笠这时候开口了,对着众人道。



    “这些老兵很大一部分都是经历了淞沪、南京和武汉的战役,战斗经验丰富。只需要加强训练便可以重新上战场。而我们……应该也不会安排的太差,大约会给个闲职吧……”



    众人苦笑,闲职?!现在自己等人可都是担任要职啊!最低的,也是一部主管。或是直接掌控着整整十数万人的部队。



    去挂着闲职?!众人一下子从心里接受不了。但要他们去投靠汪兆明,众人更加的接受不了。算来算去,投向国防军只能是自己等人最好的选择。



    “我觉得……我们可以找林老商量一下,毕竟算起来林老可是国府的正式主席呢……”忽然间,宋霭龄对着众人轻声道。



    这句话虽然轻柔,但对于众人来说无异于惊雷!她所说的“林老”,便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的林森!



    论资格。林森的资格比之汪兆明、蒋中证等跟他的资格根本就没法相比。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而林森便是在1905年加入同盟会。



    论学历,林森1907年先后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



    甚至蒋中证和国府元老们因为下野再次上位妥协下的产物,便是林森担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及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不过虽然林森挂着国家元首的名号,但实际上权利极其之有限。当时蒋中证扣押了张学良。林森便曾激烈的表示反对。甚至为此颁布了特赦令。



    可惜的是。蒋中证的坚持让林森无可奈何。国府始终是牢牢地掌握在蒋中证的手里,虽然林森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实际上他的权利不过是在立法院内。



    “林老毕竟是国府的主席,而且他也是老一辈的革命派了。相信那位猛虎至少会给他些面子。”宋霭龄顿了顿。对着众人道:“而且,林老曾往美国筹款支持革命。和司徒老先生有所交往。那位猛虎和司徒老先生关系很不一般,说说情面应该还是可以的。”



    宋霭龄的话,引起了众人一阵的共鸣。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仅仅是当作傀儡、人形橡皮图章的林森,竟然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



    “那么……我这便去找一下林老。试探一下他的口风吧。”说话的是何应钦,目前有资格去找林森的,也不过是何应钦。



    宋家和陈家没有人有这种“资历”可以前往试探口风,而现在资历最老的无疑便是何应钦。宋霭龄点了点头,对着他道:“修辞先生辛苦了……”



    他们在讨论着试探林森的口风,却不知道林森现在正在家里招待着一些来自于京津的客人。



    “哈哈哈……好!好啊!这些该死的日本鬼子,总算是吃到苦头了!”一个穿着马褂、带着眼镜头发稀疏而长须花白的消瘦老人拿着一份报纸在畅快的大笑。



    “你们干的可比我们好啊!这些死日本鬼子,真欺负我中华无人了!”老人说话间,自有一股昂扬顿挫的气势。



    而在他身边的几个穿着中山装的汉子垂首而立。在老人的面前则是几个笑眯眯的中年男子。听得老人的话,一个国字脸的男子放下手中的茶杯对着老人道。



    “林老,这仅仅是开始。我们总司令说了,下一步就应该打到山东去!再从河北、河南杀到上海!只有收复失地,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这些军人才能算是不愧对祖宗。”



    林森捏着胡子眯着眼睛不住的点头。缓缓的将手中的报纸放下对着面前的两人道:“说说吧!你们总司令让你们来找我这老头子干什么?!”



    说着老人嘿嘿一笑,对着这两人道:“你们总司令倒是聪明,这便找上了我。还给我老头子一个这么好的消息,老头子很开心!说说看。只要你们的要求不过分我老头子全答应了!”



    “但我看不出来,你们国府还需要我这老头子做什么。”而老人说完。随即有些疑惑的道:“蒋中证在的时候,你们国防军就从来没看得起国府过。现在蒋中证都不在了,我不觉得你们还会对国府有什么兴趣。”



    “林老慧眼如炬,其实不是我们对国府有兴趣。是国府对我们有兴趣。”来人苦笑着道:“这些天,林老就没有听到城里的那些消息?!”



    林森听得这句话,目中闪过一丝冷光。狠声道:“我当然知道那些家伙在做什么,要不是担心人心思动老头子我早就亲自拿着枪收拾他们去了!”



    老头子这话倒不是虚言,1895年满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当时刚刚从台湾中西学堂电科毕业在台北电信局工作的林森愤而加入了抗日军,第一批举起了抗日大旗。



    这老头儿可是真杀过人,见过血的。但这位老人也和蒋大公子客厅里的那群人一样,他知道要是这么做一旦有一个纰漏那么引起的则是败军的全线反弹。



    甚至可能导致的是国府的土崩瓦解。所以,哪怕是林森知道现在不少人在窜连试图投靠已经卖国的汪兆明,但他却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看着。



    “林老。我们司令的意思是:让他们动!”来人对着林森轻声道,这话引起了林森的疑惑和兴趣。



    “哦?!说说看!”林森稍有兴致的对着来人点了点头道。



    “我们总司令的原话是:那些人藏着,我们不好判断谁是卖国贼。等他们卖了,我们才会知道。牛鬼蛇神跳出来的越多越好,国家的强大靠不了这些废渣。”



    而这么说着。来人的眼中猛然闪过一丝狠厉的寒光。



    “垃圾。从来不会自己走进垃圾堆里。有时候,需要我们来清扫……”



    当来人的话说完,林森沉默了。他甚至有些不寒而栗。一个手握百万大军的人说出这句话,那么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无数的人头落地。



    “这次战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这些人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国家那么这些人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这种人,不仅仅要将他们送去地狱还要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奸佞录上,臭上万年!”



    似乎嫌刚才的话还不够重磅,来人又多加了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天堂地狱、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全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林森沉默了,他要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过艰难。这一个刺激,他甚至不知道会引起怎么样的震动。



    “你们总司令……这是要肢解国府啊……”良久之后,林森沙哑的对着来人说了这么一句:“你们找到我,是要我亲手来做这件事情……”



    “你们这是要我,亲送把这个我和先总理等人一起创立的国府送到地狱……”



    作为宦海打滚多年的老人,林森怎么会猜不出国防军这么做的用意?!他们这是要彻彻底底的将国府清洗一遍,这种清洗选择的是林森这位国府的缔造者之一来执行。



    所用的方式很简单:只要是投靠了日本人的,全都是敌人。若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愿意继续抗日的。国防军才会选择接纳。



    “林老,我们国防军的信条是什么您知道吗?!”来人忽然对着林森问了一句,后者楞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们总司令在成军之初,便曾告诫过我们。而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整个东三省政府、整个国防军所有人的信条!”



    “中国国家利益、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政治、信仰与意识形态!”来人缓缓的站了起来。在这位老人面前站的是那样的笔直!



    “任何人,只要是为了中国国家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在奋斗。那么即使政见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我们依旧将他视为我们的朋友。”



    “任何人,只要是试图出卖我们中国国家利益、中华民族之利益。那么他便是我们的死敌!”说着来人的眼中闪耀着一份让林森也心头发热的光。



    “我们这已经是让他们做出选择,是要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还是卖国求荣遗臭万年的贼寇。他们可以选择。”



    林森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才对着来人道:“这件事情,我会去做。便如你们总司令所说,这是为了中国国家利益,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如果是为了这些,那么我牺牲一下又有什么呢……”



    老人站了起来,步履有些蹒跚。在身边的汉子的搀扶之下,缓缓的向着后堂走去。



    “你便在家里住下来,等消息吧……”来人点了点头,对着老人的背影缓缓的行了一个军礼。而跟着汉子一起来的其他人,也都如此。



    让一个老人去亲手将自己奋斗的半生的事业杀死,这是何等的为难?!这位老人犹豫了,也在情理之中。甚至他拒绝,来人觉得也能体谅。



    但这位老人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他选择了亲手去做这件事情。如他所说:这是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那些该死的卖国贼们,应该跳出来被清理掉。他们留在队伍里,造成的只能是更大的危害。将他们彻底的清除了,国防军才愿意接受这些来自于中央军的部队。



    这一刻,重庆在暗流涌动。那些军官、政要在各自不断的窜连。宋家、陈家怀着别样的心思,而这位看似“橡皮图章”的老人,则是逐渐的露出他那狰狞的一面……



    ♂♂
正文 第八百零四章 乱局涌流
    何应钦忧心忡忡的坐在汽车里,他在想着自己一会儿见到林森应该怎么说这件事情。om林森的资历厚重到蒋中证都不得不退避其锋芒。



    虽然很多时候他的提议蒋中证可以故意忽略,但硬顶的情况只出现在林森的提议严重的违背了蒋中证的利益。不然,多数时候蒋中证会选择适当的让步。



    没办法,这位老人的威望实在太高。也正是因为如此,蒋中证都不得不让他来担任国府主席的这个位置。而蒋中证自己挂的名头则是“委员长”。



    “踢踏······踢踏······”一阵车外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何应钦的遐想。这是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熟悉军旅的何应钦听得出来这绝对是精锐的部队在进行行军。



    猛然间何应钦的脸色狂变,抬头向着车外望去。却见那汽车外面有着数队军人肃然道从车边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



    “停车!”何应钦低吼了一声,司机赶紧将车停下。何应钦跳下车来一把拦住了这些士兵低吼道:“你们是哪里的部队?!长官是谁?!谁允许你们在重庆城里行军的?!马上把你们长官找来!”



    不由得何应钦不紧张,现在整个重庆就是个巨大的火药桶。任何一星半点的火花很可能导致的就是全面的爆炸!



    就在何应钦愤怒的时候,一个穿着中校军装的方正脸中年汉子缓步走了过来对着何应钦行了一个军礼,沉声道。



    “参谋长,我们是奉林主席的命令行事。还请参谋长不要阻碍我们执行公务。”



    这汉子的话直接让何应钦气晕了头!何应钦是谁啊?!他便是现任的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



    可军队调动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他都不知道!不过随即他便悚然一惊,这个中校说的是谁?!林主席?!在这重庆城里,林主席只能是指一个人······



    “什么?!林主席下的命令?!我要看林主席的手令!”何应钦忽然感觉不妙-,整个国府谁都知道林森的为人。



    这位名义上的主席,实际上根本就坐的是“虚位”。胡适就曾感叹“林子超先生把国府主席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主席,了。”这非虚言而是实情。



    在南京时,林森的住宅实在太破旧,要进行翻修。他一时疏忽,在施工前没领取房屋建筑施工执照。



    按照当时国府的规定凡是修建房屋,必须到所在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执照方能施工。因此,南京公务局办事人员对他发出通知,上面直接写“林森”收,告知他不许施工。



    当时,接收信函的国民政府文官处官员,认为公务员文函对林森先生直呼其名是对主席不敬。当即查询事实经过,将情况通报公务局上级领导。



    公务局主管也觉得下级对最高长官在信件上直呼其名不当,自己应对此事负责,便去林森家向主席道歉。



    林森亲自迎接这位主管,不仅茶水招待,还主动把自己改造房屋建筑的情形,作了说明。为没有及时办理执照,有违规章制度表示歉意,声明自己即日就去补办手续。



    对于公务员在信封上直呼自己名字一事,林森道:“余本为南京市民之一应与一般市民受同等看待。”考虑到“林森”是国府主席身份,他建议这位主管领导,以后在通知上,不妨改写成自己的字“林子超”。这样,别人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只此一事,无人不对林森大为钦佩。可同时,国府内也对林森的位置不断看低。



    而林森除去原则性问题之外,他很少直接和蒋中证正面冲突。写信于蒋,他开头总是谦和地写道“介石吾兄”;二人见面,也是尊称蒋介石为“总裁”或“蒋委员长”等等。



    甚至1936年底蒋中证同父异母兄长蒋介卿去世第二年出殡之时,林森曾亲自赶往奉化吊丧,并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尊贵身份,担任了丧礼的主祭。这是史无前例的。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府内部特别是蒋中证身边的人都将林森看成是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人形图章而已。



    可惜他们忘记了,林森可不仅仅是人形图章!



    这位老先生曾因为看到袁世凯就职演说内有迁就外国人、有伤国体的发言而连夜找到袁世凯要求修正。



    这位曾在袁世凯就职大典上因为袁世凯佩剑,而当众阻止之强行要求袁世凯卸剑的老人,岂是软弱之辈?!



    “你们······这······林主席没有任何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利,你们现在马上撤回去!这件事情我亲自找林主席沟通!”



    何应钦脸色数变,但还是强硬的对着这个中校沉声道。但这中校似乎一点儿也不买账,撇了撇嘴对着何应钦道。



    “参谋长,这件事情您可以找林主席沟通。但在没有接到命令之前,我们只能是执行林主席的命令。而且,我们是隶属林主席的警卫部队。刚刚撤到重庆的时候,委员长当时就把警卫连的指挥权交给了林主席。也就是说,除去委员长及林主席的命令之外我们不会接受任何的命令。”



    说完,这位中校对着何应钦行了一个军礼。随后对着部队发令:“所有人!齐步走!”



    整个队伍“哗哗哗······”的继续开动了起来,何应钦没有再阻止。他从那个中校的眼中已经看出来,自己阻止不了他。这位中校,甚至眼里都没有他何应钦这个人。



    这时候何应钦才发觉,原来看似“虚位”林森竟然真的有自己的势力!甚至,在军中也有!想到这里,何应钦冷汗直流。



    到底林森隐藏了多少实力?!到底林森想做什么?!若是对付自己等人······



    “参谋长,我们奉命护送您去找林主席。还请上车。”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几个人,一下子制住了何应钦的司机、警卫。



    何应钦的警卫还想反抗,但何应钦立即用眼神制止了自己警卫的盲动。他看的出来,不远处的那位中校正在盯着自己等人。



    若是有所妄动,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