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与世界对话--对外交流演讲答问实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8页 :
这些举动显示出,在中加关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加方非常希望直接与我代表团接触,显示其对两国关系的重视,并从权威层面了解我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举措,同时借机为两国关系的转圜进行铺垫并释放积极信息。
卡特莱特在会见时表示,中国是加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除重视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外,也很重视双方高层互访。加关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十七大,很高兴能有机会直接听取中方代表团的介绍。这样的访问,增加了双方互相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
加外交部副部长马大维和助理副部长福克斯均表示,加方重视对华关系,重视同中国的合作,希望通过对话,将双方共同的期望变为一种“共同的语言”。福克斯表示,代表团采取透明态度,传达介绍中国的情况,有助于加方加深了解中国。他代表加政府对代表团访问表示欢迎,对中方开放式做法表示赞赏。中国的成就令加羡慕。在今后几十年,加将继续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福克斯还特意向我转交了加负责贸易和体育事务的国务部长格吉斯此前在出席阿尔伯塔大学举办的中加关系内部研讨会上的讲话稿,其中有关于中加关系的分析和观点。
(十四)次贷危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问题
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个危机会不会进一步发展、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对中国经济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如何?这是我们在与美国、加拿大方面交流中多次讨论的问题。
我告诉外方:现在中国老百姓对美国最关心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美国的“政市”,即美国的总统大选;一个是美国的股市,即这次次贷危机引起的股市波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市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股市发展迅速,中国的股民已有几亿之多,所以,他们很担心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否会引起更大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从而使中国的股民受到损失。在多个场合,我都以此为例,说明中美两国已经有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必须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出现的各种挑战。
双方对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有些学者认为次贷危机是体制性的,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但也有专家认为不一定那么严重。欧亚集团的学者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人们对次贷危机、油价高涨、美国的全球经济地位仍感到忧虑,美民众迫切希望各总统候选人对此做出回应。这种畏惧心理使经济议题在大选年更加突出。
有学者提醒中国,要注意防止因与美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可能带来的类似次贷危机的风险。
四、外方反应和交流效果
这次交流活动的第四个重要特点,是外方重视,反应强烈,对加深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政府及各界精英的沟通起了积极作用。
第19页 :
(一)外方各界普遍高度关注,踊跃出席。
从整个交流过程看,不论是美国、加拿大的政界,还是智库界、媒体界、工商界以及华人华侨台胞代表等,都对这次交流活动高度重视。他们将与我们见面视为直接了解十七大精神、掌握中国基本战略、政策和未来走向的一次好机会。因此两国政府和有关单位,都对交流团给予高规格的接待和安排。很多人踊跃报名、主动联系、积极参加演讲会、座谈会,有的甚至乘飞机从国外或从周边城市驱车前来。最多的场次达到150多人,座无虚席。
从各场次的交流对象看,参加者普遍是主流和精英人士,层次高,从业领域广,权威性强,思想活跃,许多人本身就是中国问题专家,在学术界、工商界、媒体界乃至政府决策层具有广泛影响力,有的还是影响和左右国际对华舆论的领军人物。∑米∑花∑书∑库∑ ;__
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场次的主办者都限制了人数,如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的午餐会,连我驻洛杉矶的副总领事都因人数有限未能参加,否则的话,出席的人数将会更多。有的人士还两次出席交流活动。
从各方对会场安排、提问内容等方面看,多数与会者都是有备而来。所有场次,与会者都是全神贯注,没有中途离场的。每次结束,都有时间太短、言犹未尽之感,很多人都留下来继续询问交流。尽管提问层次各异,但都表现出对中共十七大内容、中国领导层执政理念以及中国发展道路等问题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特别是加拿大外交部,其专门安排的午餐演讲会,有8个部委的官员出席,其中有6个部委的助理副部长,以及其他一些局长处长。美国国会图书馆还特意将他们收藏的我的著作、论文找出来,摆在图书馆内加以陈列,表明他们很在意这次交流并作了充分的准备。
美加各界都认为,中方主动走出国门,向国外介绍中国党代会的内容和重大决策,这种做法很好,是中国党和政府对外交流的一个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等在交流中表示,中共曾在十七大期间举行数次记者会,此次又专门派团访美介绍会议情况,这说明中共执政的“透明度”在增加。
(二)对交流内容和形式反响强烈,评价积极。
美加各界人士对我们所作的演讲和交流反响热烈,普遍认为这是他们首次听到的关于十七大报告的全面、系统、准确的介绍,使他们对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通过交流,外方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了解,同时深切体会到中国领导层致力于推动世界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良苦用心,对中国发展的历程和前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各方对我们所作的演讲和回答问题普遍给予称赞。有的华人华侨在发言中称赞我对十七大报告有关内容“倒背如流”,非常佩服。尤其是大多采用互动的方式,一问一答,有问有答,答中有问,有问必答,使大家兴趣激发,场面热烈。有的场次接连爆发掌声和笑声。有的在会后向我和我使领馆表示祝贺。
第20页 :
在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的交流,是所提问题比较尖锐的一次。但我做了巧妙的回答后,反响强烈。主办方感谢我主持了一场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互动互学的座谈,提高了该委员会主办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当时还有两名华美银行的华人高级主管走到我面前,激动地说:“您今天的回答太好了!非常有尊严,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尊严、中国人的尊严。国家不能没有尊严,人也不能没有尊严。活着就得有尊严。您的演讲和回答,不卑不亢。我们听了都非常高兴。作为身在美国的华人,深感自豪和光荣。”说这话时,她们眼里已经噙着泪花。
一名联合国开发署的黑人官员接着说:“您的回答很好,代表了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的想法。您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要说的话。您的每一句话,我都可以当作教材,教给我的学生。”
还有一位人士会上提了一个涉及中国民主的比较尖锐的问题。会后他说:“您回答得非常好。如果刚才我提的问题冒犯了你的话,请您原谅。”他在排队等了好一会儿之后就是为了说这简单的几句话。
华人华侨、留学生和台胞代表参加活动后,非常感谢祖国对他们的关心,感谢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情况。他们对祖国的发展抱有强烈的希望,也充满信心。他们表示非常钦佩我对十七大报告和各方面现状、政策的熟悉程度,认为这样深入的演讲和交流是多年来非常难得的一次。
外方和我使领馆对这种深入而又生动的交流都非常满意,认为这样敢于和善于回答问题,才能真正深入交流,让人感到自然、实在,收到良好效果。有的外方人士称赞中方的回答非常清楚、巧妙,富有艺术性。我驻纽约总领馆说这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十七大精神自然地传递给对方。
驻洛杉矶总领馆称赞,交流团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入情入理地做各界工作,知难而上,不回避敏感复杂问题,既以我为主,又积极主动,既针锋相对,又巧妙得体,既不卑不亢,又不生硬教条,既引经据典,又幽默风趣,达到了调节场面、掌握交流主动权,又为广大美国民众所接受的良好效果。交流团开放自信、举重若轻、沉着应对、从容自如的风格,展示了我党与时俱进、进步开明的时代形象,也为外宣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方的一些疑虑、误解和偏见。
从各场交流活动和所提问题看,外方各界对中国的态度总体上是比较友好的,对中国发展的成就普遍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的很多政策也给予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着对中国情况不很了解的一面。有的甚至严重缺乏了解。加之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对我制度、政策也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实际甚至是错误的看法。比如有些人对我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民主自由问题持有偏见,有的认为中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是空洞规划多,实际行动少。
对这些,我们都耐心、客观地介绍中国的政策和做法,介绍在各个领域采取的实际举措,包括十七大之后的最新措施。既讲道理,更摆事实,列举了很多确凿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比如,《华尔街日报》是比较右的大报,尤其是社论版在有些问题上对华态度不太友好。平时我们总领馆的官员要见该报负责人都很难。这次,驻纽约总领馆特地安排我们到该报访问交流,希望借此机会帮助啃一啃这块骨头。起初该报态度和所提问题还颇有挑战性,但经交流团坦诚、机智的解疑释惑,用许多事实并从适当角度切入做好工作,收到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
第21页 :
华盛顿大学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经常到中国来,对中国应该算是很熟悉了,但他在交流时,一方面肯定十七大报告写得很好,体现了诚实的态度,但又说报告中也有不诚实的地方,比如说中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已经得到控制。我当即指出,报告中的这句话是在第四部分里说的,指的是到2020年的目标和要求,并不是指现在已经达到的情况。十七大报告所有的内容都是诚实的。沈大伟一看,确实是他搞错了,马上表示歉意。由于沈大伟经常讲课、演讲,而且是中国问题专家,在美各界有较大影响,澄清这样一类基本事实,可以减少很多以讹传讹的情况发生。
(四)针对双边关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了对方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
这次美加之行,主要是介绍十七大精神,但鉴于目前中美关系、中加关系的现状,使领馆都把它当作一次改善和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好机会。我们也积极配合使领馆,针对双方关系中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一点工作。
2007年10月,加拿大总理库珀会见达赖,使中加关系陷入低谷。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敦促加方采取措施努力使双边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并相机向加方介绍旧西藏农奴制下西藏人民缺乏自由和人权的悲惨状况,敦促加方在西藏和达赖问题上尊重客观事实,充分认识高调接待达赖访加的错误,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我还就加方在会见中提及人权、法治等问题表示,中方重视人权问题,为促进和保护人权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指出,加方在人权、国际反腐等问题上的一些做法也存在问题,特别是赖昌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中国老百姓难以理解。中方期待加方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步。当然,中国并不会对其他国家的事情指手画脚。世界上许多问题需要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合作。
《洛杉矶时报》对与中方的交流表示高兴,称该报重视中国作用,已在中国派驻4名常驻记者,超过该报驻伊拉克的记者,成为该报派驻记者最多的国家。该报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华报道,希望在该报驻华记者采访我领导人和重要活动时,中方给予更多支持。我方表示同意。
对于智库、学界在促进双边交流上的一些举措,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如兰德公司将与中央党校改革开放论坛举办奥运会安全保障问题的研讨会,兰德公司愿意将他们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提供给中国分享。我对此表示赞赏,并允回国后加以促进。加拿大国际管理创新中心将在今年秋天举行以中国为主题的较大规模的国际研讨会。我建议尽可能多请几个中国的专家参加,最好会前组织一批人到中国去考察一番。该中心将着力建设供研究者广泛使用的关于世界若干重要国家的数据平台。我建议其尽量将中国的数据纳入其中。
五、体会和建议
(一)美、加各界对我国总体友好,但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在深层次问题上仍有偏见,因此,加强外宣工作的力度非常必要。
整个美加之行,我们深感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的成就得到各国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但由于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等原因,美、加各界对我党一些新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不甚了了,甚至心存疑虑,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也缺乏全面和深入的把握。比如,《华盛顿邮报》一位著名专栏记者,还从未听说过“小康社会”的概念。当我做了介绍后,很感兴趣,反复追问。还有人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问中国是否会考虑放弃共产主义,什么时候才会实现美国式的民主,等等。
第22页 :
这些情况说明,为了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外宣工作,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驻美使领馆认为,做好对美工作,需要我有大作为,又大有可为。我宜进一步重视对美外宣,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研究美各界关心的问题,持之以恒、深入细致地做好美政府、国会、主流媒体、少数族裔、工商科技、重要智库和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草根阶层的工作。只要决心足、准备足、把工作做到家,美涉华舆论是可以改变的,美民众的对华态度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赴国外主动介绍十七大精神和我发展方略,是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美国加拿大各界,无论政府、议员、智库、媒体、大学、工商界,几乎众口一词地肯定和赞扬这一举措。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更加开放、积极推进民主、不断增加透明度、密切与外部世界联系、发挥中国在世界上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外方对我们此行高度重视,认为我们对十七大精神的介绍和解读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外方对这种形式的交流反应积极热烈。每个场次的交流效果都很好。对方不仅非常认真地倾听我的主旨演讲,而且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外方对交流效果普遍持十分积极的评价。
这样的交流,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美国、加拿大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但至少让参与交流的对象直接和更加具体地了解了中国的很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某些观念。通过他们,还有可能影响更多的人甚至决策层面和舆论导向。我使领馆都高度肯定,这是我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是一次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成效的尝试。
(三)认真总结交流团的经验,将有关外宣形式进一步机制化、常态化,发挥在促进对外关系中的作用。
我各使领馆都认为,走出国门介绍党代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一次交流的对象毕竟有限。因此,应该以此为例,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进一步拓展外宣领域、丰富外宣形式、改进外宣艺术、提高外宣效果的问题。
他们认为,以这样的形式对我大政方针和发展走向进行直接和深入的介绍、交流,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易将交流引向深入,真正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今后不仅要继续下去,而且要研究采用更多的方式,主动做外国的工作。要使这类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比如,对人大政协会议、奥运会、世博会,对国内重大政策举措,都可以适时主动组织人员出国介绍交流。
使领馆同志认为,每年大量出国访问的团组,特别是省部级领导干部,都应该赋之予在国外进行演讲和交流的任务。由于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目前出国的领导干部一般都不大愿意干这种事。对此,需要提高认识,也需要中央有相应的政策要求,并给予适度空间和宽容。
对各类对外交流活动,都要提高水平,讲究艺术。演讲和回答问题切忌照本宣科,不要什么场合都念稿子,而要善于融会贯通,用对方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口语进行讲解。要根据不同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要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善于讲道理,更要善于选择和运用最适当的例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以开放、开明和自信的态度,以及生动活泼的交流方式,赢得听众的信服和尊敬。要善于带着微笑,亲切自然、富有人情味地将我党执政理念和重大决策自然地传递给对方。要敢于面对敏感问题,处理复杂局面,将坚定的原则包裹上柔和的语言,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化解矛盾,调节气氛,掌握交流的主动权。
p米p花p书p库p ;www。7mihua。com
第23页 :
亚洲协会南加分会主席唐伟,专门向我们谈了他对改善我外宣工作的系统建议,并提交了一份书面材料。他建议根据美国民主自下而上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主流媒体、非政府组织、各州官员、草根阶层、犹太人、拉丁裔等少数族裔的工作,学习掌握与美各界沟通的艺术,采取美受众喜欢的个人化、故事化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好美主流民众的工作。
来自台湾的《今日世界》电视台董事长黄杰平先生等人,对如何使中国进入美国主流媒体和民众家庭提出了很多建议,希望我们认真研究美国民众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更多的美国家庭能够很方便地看到中国的电视、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真实情况。
(四)坚持贯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方针,更加注意改善国际形象,发展和完善自己,处理好涉外事务,以实际行动和成就赢得世界的尊敬。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改善中国国际形象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通过多年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还任重道远,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国际形象,既有外方歪曲、攻击、误解的问题,也有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某些问题处理不周,自然会引起世界的议论。所以,改善国际形象,根本上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发展、进步,靠我们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面对变化发展中的世界,我们既要坚持中国特色,也要有世界眼光。要善于吸纳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准。国内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要在解决国内问题和涉外事务的同时,注意国际影响和形象,不要授人以柄。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外亲和力。
对国外的批评性意见,也要全面分析。明显反华和严重歪曲的,当然要坚决及时给予反击和驳斥。但对并非明显如此的,不要一概当作人家的恶意攻击和污蔑。对国外媒体的一些议论,不要随意概括为这个“论”、那个“论”,采取对立、叫板的姿态。如果是有道理的,也要适当接受,或当作一家之言,不要一概拒之门外。
对于派驻中国的外国记者,要做好工作,尽可能提供方便,给予关心,使他们对中国留下好的印象,而不是产生对立。《洛杉矶时报》外事主编米勒女士说:“他们实际上比我们这些在本部的人更有影响力,因为是他们在写这些关于中国的报道,是他们在写那些能让我们上百万报纸读者、上百万网上读者能够看到的文章。”
一个强大和成熟的中国,应该有包容世界的自信和胸怀。这样,才更能赢得世界的尊敬和信任。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