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五兄妹-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赵匡胤的话,京娘满脸的激动和期待,梨花儿一样的脸立即就变成了桃花,满心满腹的幸福感都涌现了脸上,心中的小鹿儿“嘣嘣!”的跳个不停。

“赵大哥!……”京娘羞窘……。

兴奋过度的京娘下一刻就像掉进了数九的寒冰窖,浑身的血液似凝固般,僵硬的身子已经强直,满脸的血色已经褪尽,豆大的冷汗涔涔的冒着。

赵匡胤最后说的是什么,她都没有听到,只记住一句:“从今后赵大哥就是你的亲兄长,你就是我的亲妹妹。”

京娘的一切希望全都化为了泡影。大起大落的悲喜让她像失了魂,呆呆木木的转身就往外走,在走出外间时她突然站住,猛回头就冲进了屋里,对着赵匡胤就落下了泪:“男女授受不亲犯忌讳,难道赵大哥就不能换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赵匡胤明知京娘指的是什么,可是他不能见色起意,他虽然不是什么贞节烈男,可他是个顾脸面的男子汉,他救人是出于一片好心,可他不能占为己有,让世人议论他趁人之危。好色起意才救的人。

他是承受不起的。

赵匡胤无言以对:“义妹你想得太多了,兄长不能委屈你。”

京娘也无了下言,她知道义兄妹如同亲兄妹,成了义兄妹就没了做夫妻的希望。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把义字看得更重。只要一结拜,就视为至亲,就像桃园三结义,关羽视刘备之妻为亲嫂,不但敬重且不能动别的心思的。

赵匡胤与京娘结拜,赵匡胤就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一样,结拜以后自是不能结亲,赵匡胤也就是想断了京娘的念头,可是京娘已经想了这些天了。突然的听到赵匡胤这样说她怎么受得了。

可是赵匡胤要结拜,解除她俩一马双乘的尴尬,京娘是不愿意的,京娘跑出后,咬咬牙又返回来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赵大哥,我。仰慕你。”她能说什么?能说我爱你?那是古人,跟本不会说出爱不爱的。

“赵大哥,我……我……我喜欢……”京娘的话最好后还是羞于出口。

赵匡胤毕竟不是傻子,他心里明镜似的,可是他心里有种种的顾虑,他不能接受京娘。毕竟赵匡胤是古人,又是个心怀大志的人。他的脑袋自然就复杂。

京娘哭着说完话就再次离开,她回到自己的屋里痛哭了一场,像京娘这样勇敢,敢于表达自己感情的女子,在古代几乎很少。

雨春自然没有见到京娘的勇气,她要是见到一定会喝好的,雨春为了保护永明的幸福。决意是捍卫李雪的人身安全,时刻监视赵二。防止他接近李雪,就是永明不娶李雪,雨春也会反对李雪给赵二做妾。

京娘的情况就不同,京娘嫁给赵二也好,嫁给赵大也罢,不管跟谁都是做妾,何况赵大不要她而且赵二喜欢她,京娘嫁给赵二是最合适的。

京娘哭了一阵再次到了赵匡胤的房间,她太聪明了,很快就想通了这件事,知道自己没有希望嫁给赵匡胤了,如果不和他结拜,她将永远失去和心上人见面的机会,结拜了,她就可以跟在赵匡胤的身边照顾他。

这一次京娘已经换成了笑颜,燃起了香烛与赵匡胤结拜,赵匡胤倒是坦坦然然的认下了这个妹妹。

赵二听了后自然是高兴的。

雨春也知道现代京戏有一出送京娘的折子戏,赵匡胤和京娘是结拜的,这一世他们竟然也结拜了。

京娘虽然洗干净了脸重新上了装,雨春也看出了京娘是哭过,很简单的道理,她要是没哭过,何必重新整妆。

很可惜妾有情郎无意,雨春认为还是两情相悦的好,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终不是美满姻缘,何况给人家做妾,雨春是不赞成的。

赵二在这儿,雨春出家门就不放心,雨春带了小丫儿李雪三人到了瓜地,到了近前一看瓜地进了人,一男三女正在瓜地里转悠找瓜。三个人都认出了是陶家的人,其中一个是小丫儿的后娘司氏, 每个人都拎者麻袋,里边有少半下子的瓜。

雨春叫一声:“反了你们了!胆子够大的,竟敢偷我的瓜!都给我放下!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地里的人见是三个黄毛丫头,就“嘿嘿的冷笑几声:“谁偷你的瓜了,你扔了还不许别人捡,几个破烂瓜你也是好的,一家人吃几个瓜你都那么疼得慌,真是个没良心的。”

雨春一听陈氏的话,就冲到了陈氏身边,棒子耍起来就打到陈氏的双手上,陈氏“哎呦!”一声,袋子就落了地。

陶司空一怒之下就冲向了雨春,雨春的棒子专打背麻袋的手,陶司空一见不妙,赶紧扔下麻袋就躲开了双手,反过来再次扑向雨春:“我打死你个小贱人!”

雨春的一棒子正好削到陶司空的肩头,陶司空怪叫一声:“我杀了你!”倒退了一步,猫腰就摘了个瓜砸向雨春。

雨春怎么会被他砸住,绕一圈儿到了陶司空后边,对着他的腰就甩了几棒子:“找死的东西,敢觊觎我的瓜地,真是欠揍!”

陶司空再次吃亏,像牛犊子一样冲向了雨春,雨春前躲躲,后藏藏,转着圈的打陶司空。

陶司空可是个干农活的,身高力大,几次的饿虎扑食想把雨春撕碎:“死丫头!你找死!”

雨春身子灵巧,陶司空却是笨极了,越打不着越生气越没什么准头,挨了雨春二十几棒子,也累的呼哧带喘:“你、你、找死!”陈氏过来想帮忙却怕挨揍。

司氏出言对小丫就是开骂:“死丫头你小贱人。小扫帚星,你欺负到爹娘身上?”小丫没敢对司氏回嘴却瞪着司氏一言不发,司氏大怒就向小丫儿跑来,伸手就要打,却被雨春的棒子拦住。

司氏就乱叫了起来:“你不讲理,你抢走了我的女儿,让她为奴婢,一文钱不给我们,白使唤我的人。你得陪工钱,陪损失。

捡几个你扔的破瓜你就打人,你的心得有多狠,多歹毒。”司氏一边咒骂,还往袋子里摘瓜。

雨春一看这娘们真够恶毒的,怪不得小丫被她降服得那么胆小。对她一点儿都不敢反抗,心坏,嘴刁,横不讲理,翻来复去都是自己的理,偷别人的瓜她还找到了理由。

真是个臭不要脸的。

雨春不想与这个泼妇废话。这种人就是不打不老实,雨春的棒子抡起就是一顿捶。揍得司氏“嗷嗷乱叫。

打了头就打手,司氏紧抓袋子的手只好松了。

三个女人只有丛明跑得最快,她手里的袋子的瓜没有她父母的多,跑起来快了不少,雨春也不愿去追她,损失了十几斤的瓜,雨春也不疼得慌。人家是占便宜占惯了,不占点儿是睡不着觉的。

“都滚远远的!”雨春追着挨个打。

雨春赶走了这帮人。损失了二三十斤的瓜,陈氏和陶司空在雨春去打司氏的时候,还是抢走了几十个瓜。

没人看着真是不行,自己的瓜都给了京城,自己都没吃的,到便宜了这些人。

雨春她们三个在瓜铺坐了半天,小丫儿就先回去做饭了,等到永辉来了,雨春才告诉,陶司空几口子偷瓜的事:“夜里你们查看着点,防止她们不死心,半夜再来,这些瓜可是值银子的,跟金瓜差不多,咱们要吃是多少银子也买不到的,最好是一个也别让人偷了。”

雨春和李雪就回家做饭,晚上这一顿饭也是很丰盛的,肉饺子,炒了四个菜,,男女还是分开的两桌,柴老他们还是在餐厅,雨春她们几个在厨房。

柴荣有公务在身也多待了两天,是因为有了赵匡胤弟兄,柴荣就没舍得走,好像是他们很谈得来的样子,前世柴荣是很重用赵匡胤的。

现在几个人的关系这样好,以后将变得那样,世事无常,当事者怎么会知道将来。

第二日柴荣走了,几人都是依依不舍,柴荣带走了几筐瓜,众人送出老远,都是几步一回头的望着。

几天后赵匡胤的伤也无了大碍,告辞了好几回,总被柴老挽留,柴老怕他的伤口没好利索,骑马赶路会崩裂。还是多留几天。

京娘怎么办,她家离此千里,赵二和赵匡胤被柴老举荐到了京城的侍卫营当差,可比他们自己去投军从零做起幸运多了,有人举荐,有人照应,这俩人真走运。

没人去送京娘,跟赵匡胤走也是不可能的二人进京便去京城,京娘一个女子是没处安置的,京城的房屋很贵,以赵匡胤弟兄的身份和财产。是解决不了京娘的问题。

京娘唯一的容身之所就是留在雨春这里,雨春倒是没啥,连小丫儿李雪她都养了,也不怕再多一个京娘,京娘一是长期打搅雨春觉得过不去,最主要的她还是想跟赵匡胤走。赵二也是不想留下京娘的,她想把京娘带走,到了汴京就纳了京娘。

赵匡胤和京娘是不知道赵二的这个安排的,最后还是阴差阳错的,是因为柴老举荐的差事是需要住军营的,没法带京娘,赵二也只有把京娘托付给雨春:“小妹,替哥哥好好照顾京娘,等有了住处哥哥就来接她。”

雨春偷着乐,赵二真够自来熟的,人家京娘可是赵匡胤的义妹,跟他没有屁大的关系,,看他那个上心劲儿就知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好像人家京娘是他的一样。

心里那么想嘴上却是答应的顺溜:“二哥你放心,你的人在我这儿是保证给你看不丢,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到时候交给你个大活人,你可别乐懵了。”

正文 第170章 都走了

柴老再次挽留,直到柴荣的车进京,赵匡胤弟兄才跟着车走了,这样既省了路费又不辛苦。

最后一茬瓜又被柴荣摘走三车送去了京城,剩了些零零星星的再看几天就摘了自己家留着吃。

地里的晚庄稼也到了收的时候,雨春的地里全都是荞麦,因为天旱收完了麦子,谁家的晚庄稼都成了真正的晚庄稼,由于晚种了一个月,种高粱谷子的谁家也没熟,种荞麦的算是得了收成,虽然产量低点,可倒是一泡粮食。

没长成的那些只能碾碎喂猪。

“师父,您说,那些晚庄稼糟践的多可惜。”雨春感叹村里人的损失。

“可惜也没办法,她们没有我徒儿的眼光,庄稼人就是靠天等雨,哪有你那样不要命的浇地种的,这个地方没有大片的良田,灌溉的措施起不了作用。”柴老就是这样认为的。

今年虽然没有五谷杂粮,可是有银子,总比没打粮食还没银子的强。

听说是千里之外的北方收成还是不错的,这里的粮食贩子去北方贩粮的不少,还有到南方贩大米的,柴荣找他的属下的父亲,就是那个贩作料的商人,他贩到汴京的大米是很便宜,连同作料一起运了两千斤大米。

谷子、高粱自己家还有,今年有条件了就多吃细粮,七亩的麦子收成也就是两千斤,到秋后也只剩了一千斤,雨春在麦秋时就买了两千斤麦子。吃到过年秋收是足够了。

已经是九口之家,负担是不轻的,雨春要是没有特殊的技术是活不了的。

秋收完,种好了麦子,一家人都闲了,做饭洗衣的活儿李雪都揽了。京娘也是个刺绣高手,雨春画了很多花样子,给李雪绣嫁妆。

京娘看到雨春画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似人非人,似小猫小狗。比小猫小狗还招人儿的小动物,非常的喜爱:“春儿,这都是什么?”

雨春也没法和她们说清楚,只是含含糊糊的给这些动物起了古怪的名字:“这些东西叫,巴土乐、奶油娃、豆豆虫。”雨春说道。心里偷笑,是自己瞎编的。

几个人似乎绣的着了迷。黑天白日的干,不知累不知渴的。绣的全是李雪的嫁妆。

有了这些嫁妆李雪知足极了,家里的人多了比以前更热闹,魏四婶有时也来这里凑凑热闹:“春儿,你画这些东西,秋秋可喜欢了。”魏四婶高兴地说。

“四婶。小孩子都喜欢喜性的玩物。”雨春和魏四婶唠起来嗑。

有人绣了雨春便不插手了,雨春专门研究自己的水车。不是学机械的真是研究着费劲。这一冬天,雨春和铸铁的打交道,和打铁匠研究打造水车的提水槽。

几个人看到了都惊讶:“这是啥?也是绣的花样子?”

雨春就呵呵一笑:“到时你们大家就明白了。”

几个人都对视,互送惊疑的目光。

水车是古老的水利灌溉机械,原名孔明车,是由孔明研究改造成功。在西蜀推广,唐宋时期就大量推广利用。南方应用居多,主要用于水稻的灌溉。

在五代十国,天下战乱,民不聊生,农业生产也是极其落后的,北方天旱,根本就没有农家利用水车浇地的,大旱之年必无收成,雨春所在的这个半山区,旱年根本就种不上地。

雨春研制的水车,是吸取后世的先进水车,提水的效率是极高的,采用手摇滑轮机械,既轻快又省人力,灌溉一亩地,只需一人工半天的时间,这在时是极先进的。

小块农田,山坡地,只要能打出水的井,都可以灌溉农田。

研究完了水车,雨春就开始研究缝纫机,缝纫机在现代农村,像雨春母亲和姥姥那个年龄的,是人人都会使的。

雨春虽然把缝纫机用得极熟练的,可是要想制作一台,可就是难事了,自己没有那样的知识,画图设计的技巧她是一样不通的。

只好根据回忆,设计尺寸的大小,先画出了机箱的尺寸,再设计架子,轮子,这些还都是不太难的。

最难的就是机头的设计,最主要的是机头内部的零件,全部是杠杆作用,几个转动轴之间的联动的尺寸是最不好掌握的,有一点不合适也转不起来的。

雨春逐步的设计,从简入繁,依仗自己前世用缝纫机用的不少,浇油、擦拭,修理、换件、样样她都熟练,在她的脑子里概念很深。

画起了图心里有数,经过多次的修改,根据部位的需要,图纸逐步完善。

几个人又震惊了一把:“雨春!这又是你造出的什么花儿?”

京娘看着雨春画的这些图,怎么看都不像花儿:“春儿,这不是花吧?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先透露那么一点点儿。”

雨春看京娘那个好奇样儿,满满的脸蛋儿都是疑问,雨春就得满足她的好奇:“京娘姐姐,这是玩具。”

“玩具?”李雪看着奇怪,小丫儿看着也是,这个玩具古怪的很。

最后看着与真正的缝纫机非常的相似了,下一步的工序就是实践了,雨春分批的找了几个铸铁小作坊,先浇铸了一台旋床,用昂贵的精钢做旋刀。再浇铸了这些零件,架子和脚踏板,机头外皮先浇铸成功,把架子和机头安装好,再把做好的木制模型在机头里比来比去。

究竟是见过用过,研究起来还是比最初的发明者幸运得多,做起来也是容易不少。

架子和机头一次成型就固定不变了,里边的零件可费了大事,浇铸了多次,才小有成功。机器虽然运转不灵活,哪个零件不合适,她就重新铸哪个,这精力费得,两个多月,雨春就瘦得只有一半儿的体重了。

柴老看她这样就心疼的了不得了:“春儿,歇息几天再做这东西好不好?”几个月雨春都没有练功了,这样干体质不就完了吗?

柴老劝她几次,雨春都是不听的。闹得柴老都叹气了。

李雪更是心疼,看她废寝忘食的,每天除了做好饭,就是给她熬羊奶:“雨春!快停下,把奶喝光,不然。我就收走你的这些铁家伙”

“好!我投降,我遵命。”雨春虽不愿意喝那玩意,可她的饭都忘了吃,李雪一闹她还真知道饿了,端起碗一气喝光。

京娘和小丫也都哀叹:“她这人怎么这样钻牛角?”她们三个认为雨春这样拼命不值得,累坏了身子是一辈子的事。

雨春这些天总算明白了科学家不要命的研究东西的心态了。就是入了迷,自己好像进入了科学家状态。废寝忘食才是科学家的成功之道,没有那种精神是研究不出东西的。

原来做机械这样累人,古代哪有现代的条件,全都是电气化,人不费力气。古代做的机械很难,做个旋床就费了多大的劲。

机械是离不开旋床的,机械的主要结构离不开螺丝。没有旋床怎么玩得转。

机器针倒是让雨春没有发愁,她画了四种尺寸大小的机针:“师父。就这几种就够了。”

“好,我立即找人去。”柴老派人到京城找最好的制针师傅。很快打造了回来。

其次就是缝纫机面板和机箱,找镇上做家具的木工师傅,照着图纸一做,就很漂亮,古代的木工技术相当的高,做出来的家具是一个钉子也不会用,机斗都是用圆木雕出来的,用鱼鳔胶粘合,古色古香的黄檀木,让人看着眼睛都是清亮的。

经过雨春几十次的实践,一台架子比较粗糙,面板却美观的,五代十国的第一台缝纫机面世,试起来,雨春比较满意,真把她累坏了,光图纸就画了一大箱子。

等雨春的脚踏上了缝纫机的脚踏板,轮子飞快的转起来。

“哇!……这是啥玩意儿?”小丫儿大叫

“怎么还会转,脚一放上,这个圈圈儿就转了。”李雪瞪着眼观看。

京娘这个最斯文的也惊叫:“这个玩具太好了,真好玩!”

京娘喊完就来了个四夏:“我玩玩,我玩玩,三姐,这个玩物给我!”

“一边去,没你啥事!这家伙会吃人的!”雨春轰走四夏,四夏挣扎往回跑,雨春就关了门。

京娘几个是围着这个话题不休。

几十次的铸铁实验,花费很不小,这时的铁还是很贵的,战乱年间,铁更贵。

雨春把裁好的永明几人的衣衫,成了缝纫机的试验品,缝成了长长的一道缝儿,雨春差一点没蹦起来,她兴奋得几乎晕了,陶醉在美好的事业之中去了,想想自己的初步成功,虽然累了这么多日子,觉得太值得了。

李雪三个一起的喊:“哇!雨春你骗我们,不是玩的?可以缝衣服?”

“这就是玩的,缝着玩!”雨春“哈哈”的笑起来。

京娘却说:“我们也帮不上雨春的忙,也别捣乱了,快去绣花。”京娘也不舍得走,只想看这个新鲜东西,可是她怕给雨春添乱。

以后的日子,雨春的精力主要用在改造这台缝纫机上头,又经过一个月的打磨修理,缝纫机逐渐完善,在使用当中还会根据缝纫机的性能再进一步完善。

缝纫机的担子卸下,雨春就比较清闲,李雪三个人也学会了雨春几个拿手好菜,做菜做饭的活计雨春基本就不插手,四夏也懂了帮忙,学的也勤快了一点,看到别人天天忙活,她也不好意思偷懒。

雨春得闲,就找到魏四婶:“四婶替我找四个绣花技术好,稳重老实的姑娘。”具体的要李雪培训几天,再让柴老请的绣花师父培训两个月。

魏四婶一张罗,找到那几个都乐得到处说:“可以在雨春的绣花作坊挣钱,每天有吃有住,还有钱拿。”

一般大的姑娘一个村子有十几个,都眼馋了,聚了一帮来找魏四婶:“四婶!我们也要到雨春那里绣花!”

这个也说,那个也吵吵:“四婶,给我们也说说吧,我的手巧你是知道的。”一个姑娘拉着魏四婶,不让她来誓不罢休的样子。

魏四婶无奈,又是个面霭的,哪个都不好得罪:“雨春要的只有四个人,这么多人眼一时是要不了的。”

几个姑娘互使眼色:“四婶,你跟雨春说说情,收下我们吧。”

魏四婶说:“我给你们问问吧,雨春只让我找四个人,多了恐怕不会要的。”魏四婶就去找雨春,那些个姑娘就紧追不放。

雨春先和魏四婶讨了实底,里边只能挑出四个最好的。

其余的魏四婶并没有找她们,是她们听那几个人说,追着魏四婶不放的。

都是魏四婶教过的,又都是村子里的熟人,哪个她也抹不开脸拒绝。

雨春倒是心里有数,不正派的,脾气古怪,尖辣椒脾气的,还有嘴损争强好胜的,总之就是那些调皮的,雨春是不会收的。

“我也是希望人越多越好,可是现在没那个条件,那四个人眼前已经够用了,等我这里再扩大,还是要招人的。”雨春想打发了就得了,自己是要开作坊赚钱的,可不是来这里置气的,那些刁钻的一个也不会收,如果什么人都要,到时就会影响好人的工作效率。

几个人殃殃的走了,一脸的愤怒,满眼的嫉妒恨,雨春能看不出来吗?看起来不是非得把谁家的孩子扔井里才会得罪人,看来贪欲就是世间的仇恨原因,招几个人也得罪一大帮,也没去找了你们再不要你们,值得仇视人吗。

李雪开始教这四个魏四婶选来的,几个人倒是聪明的,也是肯学的,没有一个眼高手低的,对李雪也很尊敬,虽然她们都是同龄人,可李雪的技术比她们强了一大截儿,李雪可是跟魏四婶学了两年,以后也没离了魏四婶的长期教,李雪又是个自己能琢磨的。

李雪整整教了她们一个月,她们也绣出了不少的绣品,雨春有两麻袋布头,绣了足有半麻袋。雨春要求她们吃住以后都要在这里,一个是为了省时间,二来自己的缝纫机还应该是个秘密,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她们要是天天回家自然是到处乱讲了,还没等自己赚钱,就被别人窃取了,她就是觉得亏。

正文 第171章 不理想的婚姻

转眼间,谷氏到了大秋那里已经半年有余,永明去看了几次,谷氏的生活状况非常的不好,为了省下几百钱,大秋只是天天在婆婆家的剩饭里,偷偷的给弄一口,还买了点儿粮食放那里装样子,为了打马虎眼,假装给谷氏做饭,转眼之功就偷婆婆的。

大秋的小动作,引起了婆婆的重视,她的婆婆也没心思干别的了,整天和大秋不是吵,就是打,大秋贪便宜,还不想和婆婆分家。

大秋的婆婆,两个妯娌却是不干了,三个人一起往外轰大秋。大秋攒的铜钱还少,才一两多银子。

所以永明一去,大秋就哭诉借钱:“我婆婆容不得娘,我只有盖房子自己搬出去住,把你的钱给我,我要自己盖房子。”永明的手里已经没钱了,找永辉永久借?永明还不好意思的,两个小孩子也就分了三十两银子,读书已经花费了不少,手里也是所剩无几。

“大姐,我真的一点钱也没有了。”

永明这样说,大秋就急了:“你没钱?以后拿什么供养娘?”

永明犯愁了,想找雨春借,自己何时能还,烤鱼店黄了,自己还真没有生财之道,离了雨春自己弟兄几个还都不会赚钱,都说读书人最瞧不起商人,永明弟兄却是不会的,如果不是经商,他们几个谁进的起学堂。

找雨春要,他也知道雨春的脾气,她是下辈子也不会和谷氏打交道的。特别是大秋;雨春对她已经动了刀子,仇恨有多大可想而知。

大秋做得实在太过了,伤透了雨春的心,如果大秋是个好一点儿的,雨春卖瓜有了银子,就是给大秋盖个房子,她也是不疼钱的。

光自己弟兄几个一年得吃雨春多少银子,帮着收收秋,看看瓜的工钱也抵不了几年的饭伙。何况四夏还是个白吃的。

找雨春借钱,自己怎么张嘴,会不会被雨春琢磨惦记上了她的瓜钱。

永明想了很多,如果自己有雨春的志向,用给娘的钱盖了房子,和李雪成亲后娘就有人照顾了。自己也不会做这样的难。

永明想到这里心里就一动:永辉永久手里还有十几两银子,用他们的银子盖房子,兄弟几个都搬过去住,有李雪做饭吃,也是不错的。

“大姐,我先回去想法子。”永明说完了。抬腿就走,大秋以为永明去给她找钱了。自然高兴放他走,心里暗喜:一定是搜刮那个丫头的钱去了!

永明打定了主意,就找了永辉永久三人商量:“我们三个也都大了,也该挑起家庭的重担,奉养母亲的义务,我们应该尽了,我准备盖几间房子。我成了亲,让你嫂子给我们做饭。我们大家一起照顾娘,这样多好。”

永久一听就火大了:照顾娘?那个娘谁照顾得了,别说你没钱,那就是怀揣五百金子,一年也会给你磨光,她偏心的太多,陶永清那里就是个无底的洞,中了个童生就把娘美上了天,有了银子赶紧就往陶永清的手里塞,只要和自己的娘一搀和,就等着喝西北风去吧。

永久知道永明手里已经没有银子了,上一回去看谷氏就是要了永辉二百钱。

永久早就告诉了雨春,不让她给永明银子,只要到了永明手里,他就会给谷氏,大秋也会搜刮他,你给惯了再去不给就不好,他就会有怨言,人就是这样,十次好,一次脑,就成了仇人,永远的对他不好,给一点儿甜头就会知足。

当时雨春还说永久像个八十老头儿那么有阅历的,把人的心思都揣摩透了。

永久张口就说:“盖房子?我的钱读书只能再读一年了,我才几岁,可担不起家庭的重担,奉养娘有大哥、二哥、他们哪个没老婆做饭?再说你跟李雪一天没成亲,还没是你媳妇呢,你就想让人家去伺候你老娘,人家李雪愿不愿去还是两说的,人家可是受够了恶婆婆的气,再给人家找个婆婆,人家乐不乐意呢?

还有娘已经被爹休了,其实娘已经没有在陶家住下的权利了。我们盖上了新房子,爹和大哥他们不想住进来吗?

陶家并没有分家,你盖的房子就是陶家的共同财产,难道陈氏就不想分吗,你忘了一家人都来抢雨春的房子,雨春要不是自己有了户头,又不是姓陶的,还有师父护着,你觉得她的房子要是陶三春的名字,能不能保得住?“

永明极了:“看来,你才是个大不孝的,娘被休那是爷爷干的,爹不会乐意的。”

永久也怒了:“你是个孝子,你现在就走,你去养他们,爹舍不得谁了,他不乐意怎么在休书上签了名?他把妓女都娶回家,让娘伺候他们吃喝,夜里抢走她的被子,这是不舍得她吗,那是娘不舍得人家,我看你就是个拎不清的,那个家你孝顺得起吗?那个重担你担得起吗?你别想把李雪拉入漩涡,从我这里说都不行!”

“你,管得太宽了!”永明都吼了:“怎么了?我的做法儿不对吗?李雪嫁给我,她就是陶家人,伺候我的娘她不应该吗?娶媳妇为的是什么,照顾公婆是天经地义的!”

站在窗外的几个人都惊呆了,雨春更是震惊,没想到永明多读了两年书,变化太大了,从前两年的纯真少年变成了大男子主义的男子汉了,在学堂里都学什么了?净学了孝道与男尊女卑?

雨春对永明失望极了。

李雪是个多可怜的女子,雨春可不忍心,让她从虎口再进狼窝,

陶家就是恶狼成群,李雪这样老实的人,进了那个家,岂不让他们吃的只剩了骨头渣子。永明不比永久有决断,就他有钱随便乱给,他就没想想钱没了怎么办?

李雪进了那个家,不累死也得被欺负死。还不如在甄寡妇家里享福呢。

永明想出外闯荡,就想把这个烂摊子留给李雪,照顾他娘,他可说的出口,用什么照顾你娘?人家嫁你,就是为照顾你娘去了。

屋里永明和永久还在吵吵。雨春拉了李雪就走,李雪茫然的跟着雨春到了雨春的房间,她们不是故意偷听的,是永明和永久说话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