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徊-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爹!不能束手就擒,我们杀出去!”周世豪怒喝道。

    周威心乱如麻,饶是他老谋深算,此时也有点乱了分寸。不过到底是江湖人,最后凶性还是占了上风,宁可舍弃这里的基业,也不能像羔羊一样乖乖听人摆布。

    “杀!”周威大喝一声,抢先射出一个铁蒺藜,正在喊话的那个队正惨呼一声,手捂着眼睛栽落下去。

    刷刷刷,院中顿时箭落如雨,四海盟众人也纷纷掏出暗器对射,又抄起桌椅门板等格挡羽箭,呐喊一声冲开院门向外奔去。

    迎面而来的是密集如林的长枪攒刺,刚冲出来的几个人顿时被扎成了刺猬。后面的人知道已经杀伤了兵丁,不拼命就没有活路了,挥舞着刀剑撞入兵丁队中,左冲右突,势不可挡。

    城守司的兵丁不堪用,见到四海盟众人即使枪扎在身上,像血人一样,仍然大呼酣斗,一个个都胆寒起来,不住脚地后退。

    周威看到机会,指挥剩余的人一鼓而出,将城守司兵丁彻底冲乱,眼看就要杀出一条血路。

    “射!”一声令下,弓弦震动空气的声音传来,强劲的弩箭带着摄人心魂的风声,奔袭到四海盟众人的身前。

    扑扑扑

    钢弩咬肉的声音连绵不绝,血光四射,四海盟人栽倒了一地。

    “是你!”

    周世豪目眦欲裂,胳膊上中了一箭,却挥舞着兵器向连平源冲去。

    “豪儿小心!”周威惊叫一声,看见连平源丢掉手弩,抽出一把钢刀,刀影如浪如山,即使旁观也觉得心惊。

    这个打渔佬什么时候练成了这么好的刀法?

    周世豪心惊不已,奋力招架,只觉得满眼全是耀眼的刀光,就仿佛是置身大浪冲刷之下。

    周威看出儿子不是那个连平源的对手,抢过来一杆长枪,如同下山猛虎般杀开一条血路,冲向连平源。

    眼看就要杀到,突然周威身子一震,低头看向自己的胸膛。

    心口上开了一个指头大的小洞,鲜血像箭一样地飙出。可是自己明明没有看见任何暗器。

    “先天高手!”周威喉头滚动了一下,这几个字卡在嘴里说不出来,不甘地仰身栽倒。

    周世豪原本就已经支持不住,杀过来的父亲又半路倒地,心神大乱之下,被连平源一刀斜劈在肩膀上,双目圆睁着倒地身亡。

    周威父子双双毙命,剩下的四海盟帮众失去了士气,不多时或死或降,战斗结束。

    巡检司中也有十几个死伤,连平源命令一队人护送着伤员回去救治。他隐讳地用目光和其中一个兵丁模样的人打了个招呼。

    这队兵丁回到筹海使司衙门,解散之后,那个兵丁模样的人一转身,脸上容貌大变,恢复了杨云的样子。

    这次陷害四海盟,是杨云和连平源一起定的计。先是杨云用神通变成周世豪的样子劫走库银,接着又变成一个普通兵丁的样子混入四海盟分舵。

    劫走的银子都在识海空间里,趁着混乱转移到四海盟的柴房。用修炼者的手段来陷害一个小小的四海盟分舵,周威他们死得不冤。

    当同知白明远来到四海盟分舵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周威、周世豪身死,四海盟分舵被剿灭,被劫走的库银一两不少,都摆放在地上。除了银子,四海盟分舵中还查抄出大量违禁之物。

    制式的兵甲、朝廷明令禁止的弓弩、一些有案底的贼赃,这些东西倒也罢了,几乎每个武林帮派中都有,如果没有库银,就算被抄出来也不是什么大事,顶多是惩戒罚金而已。

    最关键的是,周威的身上搜出了几封书信和帐册,忙乱之中仍然带在身上,可见其重要。他被杨云一记指风击毙,死之前都没有来得及销毁。

    白明远一眼就认出,其中一封正是自己写给周威的,当下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上。
正文 第135章 法体
    第135章 ;法体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就到了八月,天高风号,又到了一年里的秋天。

    在凤鸣府筹海使司衙门内院中,杨云盘膝而坐,正在修炼月华真经。

    刚刚突破引气期时,由于在凝气期基础打得扎实,杨云跳过了真气外放,直接达到了天人之桥的境界,每次修炼的时候外放的真气都会和月华灵气交织形成一道灿烂的光桥,看上去异常显眼。

    到了现在,随着修为的加深,天人之桥已经内敛到杨云体内,运转真气的时候,不用外放就可以引动月华灵气滚滚地从身体各个窍穴注入,异像不显,所以修炼的时候也就不用特意避人眼目了。

    月华真经凝练的窍心在印堂穴,此时真气在印堂穴中已经隐隐形成了一个气旋,一旦这个气旋完全形成,杨云就将迈入引气期的高段境界。

    凝成气旋以后,真气的质量和持久性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个阶段的修炼者是各个宗门的中坚弟子,如果能在四十岁前修炼到这个程度,那么将受到宗门的全力培养。

    如果让人知道不到二十岁的杨云已经修炼到这一步,恐怕就连真虹宗这种顶级宗门也会抢着收他当弟子。

    可惜杨云今生今世恐怕不会加入任何一个宗门了,自创一个倒还有可能。

    在识海火空间中,火晶石法体早已凝练完全,正高坐在火焰莲台上,双手捏着印诀,数量惊人的火灵气,随着法体的一呼一吸,像大潮般涌入。

    晶莹剔透的法体中,沿着符文刻划出的经脉,炽亮发光的火性真气正在循环往复,最后汇入气海穴中的气旋中。

    这个气旋已经完全成形,一边吸纳,一边吐出更加精纯的真气。随着真气的运转,气旋中偶尔会出现一粒微小的如同露珠般的东西,这就是真元的雏形。当所有真气都凝结成液态时,真气彻底转变成真元,也就是突破到筑基期的时候。

    现在功候还不足,刚刚出现的真元露珠被真气一冲,很快就会消散,随着修为的加深,凝结出来的露珠般的真元会越来越多,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所有的真气会彻底转换成液态的真元。

    火晶石法体凝练成功,正式开始修炼之后,修为精进如飞一样,因为直接是由晶石凝练而成,经脉也是用法阵和符文模拟的,上来就省了凝练窍穴的功夫,起步就是引气期。

    火空间中巨量的灵气,比任何洞天福地都要雄浑,加上这个得天独厚的法体,进境不快那才是没有天理。

    修炼到现在,晶石法体竟然有了突破到筑基期的迹象。

    晋升筑基期有两个难关要突破,一个是通过气旋将真气转换为真元,另一个就是要形成识海。

    形成真元需要法力的积累,这点对于纯粹晶石构成的法体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长短罢了。至于第二点,则更加不是问题,这个法体其实相当于杨云的分身,而杨云已经开辟出了识海。

    也就是说,杨云很可能修炼出一具筑基期的分身法体,这就是拥有实体的识海空间的好处。

    可惜这个法体无法离开杨云的识海空间,不过通过控制法器,一旦晶石法体突破到筑基期,杨云就拥有了筑基期修士的一击之力。

    考虑到晶石法体的这个特点,杨云选择的功法,也是爆发力强、威力巨大的那种。

    红莲净世诀,号称一击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只是也会把全身法力消耗一空,要几个呼吸的功夫才能恢复过来。这对修炼者来说原本是个重大缺陷,一旦不能一击搞定对手,几个呼吸的功夫足够敌人把自己灭杀好几次了。

    可是杨云要从识海中召出法器进行攻击,事后还要收回法器,重新回到法体手中,原本就要花费一段时间,这样一来,红莲净世诀就成了最适合的法诀。

    火晶石法体右手戮心针,左手千丝红影罩,背后是长长的炎蛇矛,脚下是一堆特制阳火雷,看上去威风凛凛,因为藏在识海空间中,所以不需要防御类法器,配备的全是攻击型的。只可惜以杨云现在的神念强度,一次也只能外放出一件法器进行攻击,要不然倒是可以多凝练几具法体。

    对火空间的情形非常满意,杨云将注意力转到水空间。

    水空间的大小只有火空间的十分之一不到,一潭碧水异常纯净,仿佛是最晴朗时的天空,因为没有风,水波一动不动,看上去不像是水,倒像是一块温润凝翠的巨大碧玉。

    水晶石法体还是只有一尺大小,此时正静静地伏在潭底,海蓝飘带像披风一样裹在法体的身上。这个法体修炼的是杨云最熟悉的碧水真诀,可惜水晶石远没有火晶石充足,这个法体也无法凝练得足够大,先天不足,无论功法多么好,这个法体也没有突破到筑基期的希望。

    现在这个法体中的真气已经饱和,继续修炼下去也无法增长一丝一毫,这应该算是这种法体的缺点吧,能修炼到什么程度,在凝练成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像真正的身体那样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祭炼的风空间体积已经和水空间差不多了,这个空间总是不肯固定待在一个地方,像一道青色的旋风般在杨云的识海中飘来荡去。

    可惜的是,杨云已经很久没有再次定位到九华藏宝塔了,他原本想去取几件风系的法器来充实这个空间,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器,暂时里面也没有凝练法体。

    结束了修炼,杨云的神识回到本体,缓缓站起身来。

    杨云修炼的时间对亲近一些的人来说不是秘密,算准了时间的孟超到内院来找他。虽然是内院,但是杨云家人都住在静海县,这里也没有女眷,孟超因此可以自由出入。

    “这是上个月的收储单子,已经整理出来了。”孟超递给杨云一张单子说道。

    杨云打开观看,筹海使司收储物资的行动到了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城北的货仓中各类物资堆积如山,还有很多寄存在商行和工坊那里,只要一张单子就能提取。

    霞岛、远望岛、阎岛这三个东海航路上的岛屿,也都建立了大型货仓,从东海三国采运过来的物资都储存在这里。

    拿出一支红笔,杨云看着单子涂改了一番,递回给孟超,“下个月就按这个收储吧。”

    孟超看了一下,各类物资的数量都大为下降,他明白,经过将近半年的收储,现在货仓基本都满了,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物价上涨的现象,所以是时候减少收储的力度了。

    公事说完,两个人闲聊起来。

    “老孟,你的大胖小子会爬了吧。”

    “刚刚学会,你这个干爹总是忙着修炼,也不去看看。”

    “哈哈,明天就去。”

    “后天你就要进京了吧?”

    杨云点头。

    “那我先恭喜你和赵姑娘了。”

    几天前吴王已经正式下旨许婚,杨云后天就要动身去东吴城参加定亲的仪式。

    “呵呵,光恭喜可不成,礼物拿来。”

    “有你的礼物,你嫂子早就在准备了。不过我们家穷,可不比你富可敌国。”孟超笑着说道。他当然不是真穷,不过他的家资都是当官挣的,虽然比起普通人已经算是豪富,可是和杨云比起来确实算是穷人。就算是连平源,因为有霞岛的船队,也比孟超有钱得多。

    “章小姐准备礼物我就放心了,肯定比你这个大老粗准备得好。”

    “那是你嫂子,别老是章小姐章小姐的。”孟超气结。

    杨云哈哈大笑,两个人一起想起了当初还是贫寒学子时,在小酒馆里的那个“约定”,谁中了举谁就娶章小姐。后来两个人都中了举,孟超就当仁不让了。

    孟超告辞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因为杨云的修炼习惯,现在筹海使司的人都变成夜猫子似的,反正早上杨云也不搞什么升堂点卯之类的,尽可以在家里蒙头大睡。

    杨云一点睡意皆无,看着天空中娥眉般的一弯月亮,心中突然有点想念赵佳,上次见面已经是几个月以前了,自从东海回来,将将大半年了,两个人分居两地,相聚的时间却不多。

    秋天到了,很快就是中秋佳节,自己和赵佳定亲的日子就在那一天。除了杨云,二老、大哥大嫂、小妹都会一起进京,虽然只是定亲,但是赵佳是公主,又是吴王唯一的女儿,想来排场绝对不会小。

    定亲之后,在一起的时间应该就多了吧。

    忽然间,杨云的脑海中又闪过贺红巾、柳诗烟等几个人的样子,最后停留在深刻在梦中的那个窈窕身影上。

    自己还真是贪心呀,都快和赵佳定亲了,心里还想着其他的女人。

    其他人倒也罢了,可是梦中那个人自己如今连面都没有见过,即使梦境中的一些记忆也是模糊不清,连面容都有点回忆不起来,为什么还是如此念念不忘呢?
正文 第136章 北梁南侵
    第136章 ;北梁南侵

    吴王只有赵佳一个女儿,她的定亲仪式自然是风光大办,杨家自杨父以下人人都有封赏,虽然只是些虚衔,但是朝廷一样会给俸禄和官服,享有相应的等级和待遇。

    杨父杨母都是正三品,杨云被加封了一个三等宁海郡伯,相当于从四品。

    一番繁琐的礼节下来,杨云即使是修炼者,也被搞得头昏眼花,可是年老的父母却精神振奋,浑然不以为苦。

    短短两年之前,谁能想到杨家今日的风光?三儿子不但当了官,还是高官,发了财,是大财,现在又要娶回一个如花似玉的公主,从一介草民摇身变成帝王家的亲戚,这一切发生地飞快,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忙碌了一整天,却连赵佳的面都没见着,让想看看赵佳现在模样的杨云心里痒痒的,不是个滋味。

    到了晚上,总算稍微轻松下来,把身上像唱戏似的礼服脱下来,一个人跑到园子里去透气。

    刚到园子里,就看到一个黑影从墙头翻了进来,那熟悉的模样让杨云心中一动。

    从拐角处闪出来,吓得那个潜入者张嘴欲呼。

    “别喊,是我!”杨云小声喊道。

    “你要吓死人啊!”赵佳娇嗔道。

    “嘿嘿,你怎么跑过来啦?”

    “折腾了一天,烦死啦,过来透透气不行。”

    赵佳的脸上的妆都没卸干净,鼻头上冒着薄薄一层虚汗,一张脸红扑扑的,眉目如画。

    “你看我干什么?”被杨云盯着,赵佳不好意思地说道。

    杨云却没有回答,拉上赵佳的手,“走,园子里有菊花,我们看去。”

    “你不用修炼了吗?”

    “晚点修炼也一样。”杨云说道。

    赵佳心中一喜,乖乖地跟着去了。

    十五的月光如水,静静洒在两个人身上。

    看着花,赏着月,揽着身旁的佳人,杨云突然觉得就这样过一辈子也很不错。

    “杨云,你说我们以后会怎么样?”赵佳看着月亮,突然这样问道。

    “还能怎么样,和现在一样呗。”

    “可是我们会变老的。”

    “不会的,我们是修炼者啊,怎么会和凡人一样。”

    “修炼者也会变老啊,像我师父,这两年就老了很多。”

    杨云无语了,修炼者想要摆脱生死桎梏,需要达到合体期。

    合体期,多么遥远的一个境界,自己能像梦中那样,修练到合体期吗?赵佳呢,她能同样修炼到合体期吗?

    杨云刚想说话,园子外头传来一阵喧哗,有人在高声喊着宁海郡伯四个字,杨云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有人在找自己。

    “我先走啦。”赵佳说完身影一闪就消失在花丛中,杨云来到外边,看见一个太监正急得满头大汗。

    “郡伯爷,您在这里呀,快——陛下急召您去宣化殿议事。”

    来到宣化殿外,遇到同样急行而来的右相田院中,两个人见了略一拱手,分出先后向殿内走去。

    两旁一字排开的御林军,显示出和以往不同的气势,空气中有一丝紧张的气氛。

    进了宣化殿,手臂粗的蜡烛将大殿里照耀得恍如白日,太师高远、左相李苍谰、太尉薛明义和其他几位重臣已经到了,正一脸严肃地正襟危坐。

    杨云资历最浅,在最后边坐下,不一刻吴王从屏风后边转了出来,高坐在王座上。

    “众位爱卿,孤刚刚收到急报,事关重大,所以召大家来一起商议。”

    几位大臣互视一眼,左相李苍谰颔首问道:“请问陛下,是何大事?”

    “北梁发兵南侵,大军前锋已经攻入寿南。”

    “什么!”“什么!”

    虽然之前的几个月,北梁南侵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可是当这件事情真得发生的时候,所有人还是被震惊了。

    北梁上次大举南侵是六十年前,那个时候殿中年纪最大的太师高远也不过是个孩童。

    六十年间,北梁要大举南侵的迹象也发生过两三次,不过最后都被证明是虚惊一场,这次是真的狼要来了吗。

    “陛下,消息确实吗?北梁是真的举国之力的南下,还是只在边境小打小闹?”尽管知道消息不太可能出错,右相田远中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声。

    “大陈来的消息,寿南境内出现的北梁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万,打得是伏远侯常青的旗号。”

    寿南是大陈北方边境的重镇,此城一失,一路到天澜江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因此大陈一向是驻有重兵。

    常青是北梁的百战名将,他的旗号出现在寿南这种要害地方,代表的含义不言而喻。

    “这次北梁的动作非同小可,估计明天大陈求援的国书就会摆在孤的案头了。”吴王赵翰光说道。

    大陈军力不如北梁,在遇到这种举国大战的时候,按照惯例都会征调属国的兵马。吴国是距离天宁城最近的一个属国,更是首当其冲。

    “来者不善啊,”太尉薛明义叹口气说道,“看来我们要准备援军事宜了。”

    “这次召大家来就是商量,援军派多少,谁来领军,我们国内要作些什么准备。”

    “臣举荐一人,雄武军提督陈禹,可以领军北援。”太尉薛明义说道。

    “雄武军只有五万人,是不是少了一些?” ;李苍谰说。

    “雄武军都是招募自增山府的精兵,人数虽少,可堪一战,再说这只是先锋嘛,如果需要增兵再和大陈商量着来。” ;薛明义说道,“不过这军需筹措的事情,恐怕就要筹海使司想想办法了。”

    几个人都对吴王叫杨云来此的目的心知肚明,如果不是筹海使司有钱,又储备了大量的物资,这种事情以杨云的资格还轮不到他来说话。

    “杨云,你看如何?”吴王问道。

    “筹海使司可以负责北上援兵的军需,不过银钱物资交接麻烦,战事又紧急,不如筹海使司直接来操办此事,那就需要给我一个名义了。”

    “你要什么名义?”

    “北援军粮台总办如何?”杨云问道。

    几个大臣本来都想推荐自己的人选来负责大军的粮饷,钱粮物资从筹海使司领出来,到发放到军队手中,总有很多可以抹一把油的地方,这可是大好的发财机会。结果还没等他们开口,杨云就跳出来自己要揽这个活。

    大臣们腹中暗骂,这小子太贪了,你筹海使司已经富得流油了,大军粮台总办的好处还不肯放过,这是连锅带碗都不给我们机会呀。

    杨云现在是红人,又是吴王的准女婿,而且几个人知道如果没有筹海使司好好配合,这个粮台总办谁当谁倒霉,因此尽管心中不满,嘴上还要称赞杨云勇于任事,是个少年英才。

    “好,那就这么定了,北援事关重大,这个粮台总办就定正四品吧。”吴王也是趁机给杨云升官。

    后来又议了很久的事,无非是些出兵的事宜,还有国内要继续加强兵备,招募编练新军等等。杨云听得无聊,做出倾听的样子,心神早就沉入识海中去了。

    “好了,那今天就议到这里,众位爱卿也是辛苦,早点回家休息,保重身体,孤家还指望着大家同心共济渡过此次危机呢。噢,杨云留一下,孤还有话说。”

    几个大臣互视一眼,心想这翁婿两个还要说悄悄话,无可奈何地告退。离开大殿的时候,想着杨云如此年轻就已经是正四品的高官,自己爬到这个位置的时候都多大了?不过一转念,杨云当了驸马也好,本朝还从没有驸马当上正二品以上高官的先例,更不要说入阁拜相了,如此一想心里又平衡起来。

    等大臣们都离去了,吴王用手抚了一下额头,露出一丝倦色。

    “说吧,你为什么抢着当这个粮台总办,你不会是真贪那点小钱吧。”

    筹海使司到底有多少钱,只有杨云和吴王赵翰光知道,连户部和丞相都无法过问。粮台总办虽然能赚钱,不过和筹海使司现在的身家比起来,又不值一提了。

    “嘿嘿,有钱贪当然是好事,都是从筹海使司衙门的腰包掏出去的,我左手换右手,总比外人拿走要好吧。”

    赵翰光哼了一声,“你是贪也好,省也好,可是这大军该有的,你可得一丝不拉地给到,否则犯了军法,孤也保不得你。”

    “陛下,我们真的要出兵援助大陈吗?”杨云突然郑重地问道。

    “此言怎讲?”

    “从道义上,我们是应该出兵,可是大陈其实不缺我们这点兵马,大陈的倚仗在水师,在天澜江。如果大陈撑得住,我们是去锦上添花,当然人人都好。如果是雪中送炭,我就怕雪太大,这点炭撑不住。”

    “你还是不看好大陈啊。”吴王叹息一声,“孤何尝不是忧心此事,可是人无信不立,何况一国?身为大陈的属国,自然有属国应尽的义务,就算知道这一步踏出去有可能身死国灭,也不能后悔。”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杨云沉默了一下说道,“不过我还有一句话一直没敢说,我怕说出来那些老臣们的口水会喷我脸上。”

    “什么话?”

    “做好迁都的准备吧。”

    “什么?!迁都?迁到哪里?”

    “凤鸣府不错,山清水秀,又富庶,怎么样?”

    “滚!列祖列宗的陵寝都在东吴城,我是绝对不会迁都的!”赵翰光的吼声震得大殿中嗡嗡作响。

    杨云悻悻地离开大殿,一边走一边摇头不已。

    真是不识好人心,这个吴王平时看着还有点和气,执拗起来的样子和赵佳一摸一样,真不愧是父女。只是提了一下凤鸣府就把他气成这样,自己还没说出让他迁到阎岛上去建岛国呢。
正文 第137章 败讯
    第137章 ;败讯

    第二天,大陈请求吴国按照盟约出兵支援的国书,果然到了吴王的手上。在朝会上宣读了一番后,吴王按照昨天晚上几个人商议的结果,当场颁发了旨意。

    雄武军提督陈禹接到北援军都统制任命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北上事宜。雄武军是吴**队中难得的精锐,行动也比其他军队快速,接到北援命令的几天后,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开拔。

    此时焦源作为筹海使司派出的使者也到了军中,告诉陈禹由于海船不足,雄武军只能通过陆路北上。

    “什么!?海船不足,怎么可能!”陈禹气得差点掀了桌子。

    焦源苦笑着解释道,吴国虽然海贸繁盛,但是官船其实并没有多少,遇到这种运兵的事情一般是征集商船。但是由于东海航线的开通,大批的商船都远赴重洋,到东海三国发财去了,现在不光是凤鸣府,连东吴城都找不到多余的远洋海船。

    这些船去的时候一窝蜂,航线一样,加上东海风暴季的影响,回来的时间也相差无几。按照时间现在这些船都在东海三国进货,或者刚刚启程回归。留在国内的以小型近海海船居多。

    “那就用小型海船嘛,我就不信连一些船都找不到。”陈禹怒道。

    “我们杨大人说,用小型海船运兵太麻烦,也不安全,他担不起这个责任,还是请雄武军将士辛苦一点,从陆路过去。”焦源一边说着话,一边鼻尖上渗出了汗珠。

    “你们省了一点麻烦,我们五万名将士就要跑断腿,这是什么道理!”一个雄武军军官怒喝道。

    焦源被满屋子愤怒的军官围住,冷汗簌簌而下,心想筹海使司这份差事也不好干啊。

    焦源依照杨云事先的交代说道:“我们杨大人说,雄武军是吴国难得的精兵,想来区区几千里路程还不放在雄武军将士的心上,而且走陆路行军艰难,杨大人特意多拨了三成的开拔费,凭据就在我身上。”

    听到多了三成的开拔费,陈禹和手下军官们的怒火顿时熄了大半。以往大军出动,开拔费只被克扣个两三成都算厚道的,想不到这次不但没有克扣,还有额外的加增。

    陈禹还是不太肯相信,接过凭据来核对了一下数目,确实多加了三成。而且不光有开拔费,还有大军三个月的军饷,也是足额发放,一点折扣都没打。他的脸色缓和下来问道,“运送银子的车队到哪了?”

    “这个,我们大人说沿路不安全,要雄武军派出一队士兵,带着凭据去凤鸣府自取。”

    “混帐!你们筹海使司不是有巡检队吗,都是吃干饭的!而且不会让沿途的府县派兵护送,为什么还要我们自己去取!”

    “大人说了,其他人运送他不放心,还是请雄武军自己来运才好。只要陈大人在这份文书上签个字,立刻从今天起计算雄武军将士们出征的加饷。”

    陈禹气得哼道:“那行,我就派人去凤鸣府取一趟,不过要是因为这个耽误了军机,责任都在你家大人身上!”说罢在文书上签完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