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徊-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到编辑通知,下周仙徊要上仙侠分类强推了,借这个东风,不知新书榜上的位次能否前进几位?
希望书友们多加支持,笛沃一定好好码字,多多更新来回报。
今天11号的晚上临近12点的时候加更一章,睡觉晚的朋友请等到过了12点再点击。
12号中秋节三更,大约是7-13-20点左右。笛沃已经备好了咖啡,在这个万众团圆的日子里,码字!奋
战!
在这里先感谢一下我们家里的大小两个LD的理解和支持!
祝所有书友:
花好月圆时,中秋团圆日。
风云盖地起,遂我平生意。
ps。如果天气不好看不见月亮,就来看看仙徊封面的这轮圆月亮吧。^_^
正文 第1章 梦回
第1章 ;梦回(本章免费)
春眠不觉晓,杨云做了一个大梦,在梦中他遇到了神仙,将他带到东海学艺。
杨云知道了什么是修仙,什么是境界,什么是仙路艰难。
师父、师兄、弟子、徒孙一个接一个的陨落,但杨云谨慎小心加上气运,竟然奇迹般的闯过了重重关口,从一个散修小门派的弟子,修行界中的草根,一步步变成了高手、高人、真人、宗师、传奇、传说,上天入海,纵横无敌,距离变成真的神仙只一步之遥。
恐怖的天劫一波接着一波,杨云仿佛是马上要倾覆的怒海孤舟,但还是挺了过来,最后金光四射,光辉的彼岸似乎触手可及。
一阵叮叮当当菜刀敲击案板的声音,将睡梦中的杨云惊醒。
杨云迷迷糊糊地继续躺着不动,抽动鼻子闻着阵阵飘来的饭菜香气,开始在记忆深处翻找不知埋藏了多少年的记忆。
多么熟悉而又悠远的味道啊,有多少年没有闻到了,一千年还是一万年?
是小月山采摘的麻叶菜混合小米一起熬粥的香气,自己还是一个凡人的时候,小时候家里穷,经常用这种野菜来熬粥。
“天劫……天劫呢?!”
杨云猛然惊醒,翻身坐起来,身上已经冒出了一层细细的冷汗。
晨光从窗户纸的破洞里洒进房间,柳木床、粗布被、年久发黑的泥墙,还有一张破桌子上散落着的书本和笔砚。
一切都那么简陋,杨云的记忆一幕一幕被勾起,这些久已遗忘的场景,现在却鲜活地重新出现了。
“是幻境……一定是幻境”可是在渡天劫前自己已经闯过了真幻期,怎么还会遇到如此厉害的环境?
不暇多想,杨云一掐真诀发动“元极神光破禁**”。
号称无幻不破的真诀毫无反应,杨云这才惊恐地发现自己一身真元荡然无存。
什么幻境能有如此神通!惊恐中杨云连续换了十七八个法诀,可是这些以往能够排山倒海的神通也全部失效。
“怎么回事!”杨云双目赤红,疯魔一般乱挥着双手,徒劳地试着一个接一个法诀,这些法诀任何一个生效都能将方圆千里夷为平地,可是现在除了增加杨云的惊慌,什么作用都没有。
“三儿……起来吃饭啦”
一声呼唤,仿佛晨钟般惊醒了即将魔障的杨云。
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妇走进房间,“三儿,你这是怎么啦?”
看杨云气色不好,老妇关切地伸手摸向杨云的额头。
“怎么出了这么多汗,莫不是昨晚读书太晚伤了神?”老妇抽回满是皱纹的手,犹豫了片刻,说道:“等着,娘给你的粥里加个鸡蛋,你读书伤神,要多补一点的。”
这绝对不是幻境!
杨云看到老母亲的目光时,断定了这一点。那种融入血脉和神魂之中的慈祥关切,是任何幻境也无法模拟的。
“娘,不用了,爹和大哥要干田里的活儿,鸡蛋还是留给他们吧。”杨云脱口而答,说完后他就怔住了。
好像打开了一道大门,一个十六岁的自己的记忆像纷纷的潮水般涌来……
杨云,年十六岁,家境贫寒,由于自小聪慧,在全家的支持下一直在苦读,两个月前刚刚考上了秀才,成了村子里唯一的一个正式“读书人”。昨天晚上在昏黄的油灯下温习到很晚,直到灯油用尽就入睡了。
那个几乎修道成仙、叱咤风云的杨云,难道是一场离奇的梦境?可是深刻在脑海中的记忆是那么真实,怔神了半晌之后,杨云用力捶了下脑袋,“庄周晓梦迷蝴蝶……这么狗血的事情怎么让我碰上啦?”
杨云的母亲看着儿子,眼神中充满慈爱。她听不懂儿子在说什么,以为杨云又读书入迷了,于是静静地退出了房间。
关于庄周和蝴蝶的事情过于深奥,杨云怎么也想不明白,但饥肠辘辘的肚子让他坐到了饭桌上。
那个鸡蛋还是进了杨云的碗里。
饭碗端到嘴边的时候,杨云感到肚子里饿得像着了一把火一样。
野菜小米粥流入喉咙,小米的香气里带着丝丝野菜的麻味,饥饿的肠胃立刻欢呼起来。
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粥,杨云一边在想自己多久没有吃过凡间的这种烟火食了。
记忆里这种粥味道粗陋得难以下咽,可是现在杨云却觉得这家乡的小米粥胜过了龙肝凤髓。
杨云的父亲杨天埕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大哥杨山和父亲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连端碗、喝粥的姿势都一摸一样,要不是杨天埕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几乎无法分出他们两个来。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看杨云碗里的鸡蛋。
杨云突然很想一口把鸡蛋吃掉,他现在可不是那个可以餐风饮露的仙人,他的身体才十六岁,而且有点长期的营养不良。鸡蛋对他的诱惑力是很大的。
避开杨氏的注意,杨云飞快地把鸡蛋夹到了小妹杨琳的碗里。
杨琳的眼睛刷的亮了,她狼吞虎咽地把鸡蛋塞到口里,囫囵吞了下去,一口气没喘上来,噎地一阵咳嗽。
在杨氏转头查看前,杨琳飞快地用舌头把嘴角的蛋黄渣卷走,眨眨眼,冲着杨云吐舌一笑。
杨云的父亲和大哥的嘴角也露出了一抹笑意。
农家的早饭吃得很快,杨天埕和杨山提起锄头和一个瓦罐去地里,瓦罐里是几个杨氏为他们准备的中午吃的饭团,他们俩要一直劳作到晚上才会回来。
尽管只是十三岁,杨琳也要帮着杨氏干家务活。割草、拾柴、洗衣、做饭等等,身材单薄的杨琳做这些已经俨然一把好手了。
只有杨云不用干活,他的任务就是读书。自小聪慧的杨云也没有辜负全家人的厚望,自从两个月前他考取了秀才之后,已经正式踏上了读书取功名的道路,虽然区区一个秀才官府只给些微的补助,但对这个贫寒的家也算不无小补,当然如果能够中举,那身份地位立刻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杨云全家的期待。
杨云在家里没待多久,杨氏什么活都不让他插手,他最后只好无趣地夹了两本书离开了。
自从考上了秀才,乡里的蒙学杨云再也不用去上了,但是又无力去县城里的书院继续攻读,那里可是要收学费的。杨云这段时间只好自修,其实这也是所有贫寒学子的悲哀,没有钱就不能进修,考上举人的机会当然就渺茫了。
自修也不容易,整个村子只有杨云一个秀才,连可以交流研讨的人都没有,而且书也很贵,整个杨家也没有多少本书。
杨云家已经在村子的边缘,沿着一条土路走了大约一刻,拐下土路,杨云进到一片竹林里面。
驾轻就熟地左拐右拐,不多时杨云来到了竹林中的一片空地。
这空地只有几间屋子大小,地面都是非常光滑的青石,最大的一块石面隆起,形成了一个小台子模样,可以供人在上面坐卧,这就是杨云日常读书的一个宝地了。
竹林清幽,空地上方又有阳光洒落下来,杨云几年前偶然发现了这个地方后,就时常带着几本书到这里苦读。
不过今天杨云不打算在这里读书,将随身带的一本《论语》和《五书集注》在青石上一放,顺手捡起一颗圆石握在掌中,盘腿坐下闭目调息。
微风徐来,斑驳的竹影在杨云脸上摇动,杨云一动不动。
良久,杨云忽地睁目,眼中似乎一道精光闪过。一抬手,掌中的圆石电射而出,呜呜地在空中划过,击中一棵青竹。
啪地一声脆响,茶盅粗的青竹从中断折,竹片纷飞,有一片直溅到了杨云的头顶上。
一石击出,杨云却像被抽空了一样,面色灰败,佝偻着身子咳嗽起来。
好半天咳嗽止住,杨云抬起头,露出满脸压抑不住的狂喜。
“是真的!我记的那些修炼法诀都是真的!”
自从醒过来,经过吃饭等等一件件事,平凡杨云的那个身份存在感越来越强,修仙杨云的记忆则像一场大梦似的。
杨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了一场梦,那些修仙的经历都是梦中的幻想,于是就跑到这个无人打扰的地方做试验。
杨云现在毫无根基,那些高深的法诀当然试不了,于是他选了一个粗浅见效快的“寂阳化精诀”。
寂阳化精诀是一门奇特的法诀,它不需要用真气或者真元催动,而是靠抽取体内的精元,化成临时性充满威力的一击,正适合杨云拿来做试验。
“看来我是渡天劫失败,不知为什么没有魂飞魄散,而是转世重回了十六岁的时候。”杨云沉吟良久,这种奇事虽然他修炼了千万年也从未听说过,不过转念一想,渡大天劫就这么一次,其他经历过的人要么飞升要么化成灰灰,也不会留下来告诉后人什么,也许渡劫失败就是会转世也说不定。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自己这条命算捡回来的,与其苦想自己为什么没有化灰,不如好好过上这一世再说。”杨云暗自下定决心。
刚想到这里,杨云眼前一黑,差点昏眩过去。
杨云现在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修炼的凡人,家里条件不好,身体也有点虚弱,强行使用寂阳化精诀的结果,就好像不眠不休连续操劳了几天一般,身体的精元严重透支。
不行,这个身体太弱,施展寂阳化精诀太勉强了。杨云强忍着倒头大睡的**,重新坐下运功调息。现在要是躺下,恐怕会连睡上一天一夜,家里人担心不说,还很容易生病。
寂阳化精诀主要抽取身体经络中的精元,这些地方的精元流动容易,适合快速抽取形成战力,杨云现在运转的依然是寂阳化精诀,但是却改为缓缓抽取深藏在身体肺腑中的精元,用来补充到受损的经络中。
原本的寂阳化精诀并无这样的功效,但杨云修仙的前世可是超越宗师的境界,这种小改动当然随意而为,轻松无比。
肺腑中的精元其实就是身体的储备,一般情况是用不上的,只有身体长期饥饿等情况才会缓缓释放出来,用功法抽取一些只要不过度,身体自然会慢慢填补回来。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之道,等杨云重新开始修炼,汲取元气固本培元,现在的消耗自然不值一提。
又过了良久,日头升过了头顶,杨云才结束了调息。
刚站起来,立刻感到肚子里火烧火燎地难受,杨云急忙拿出杨氏为他准备的杂粮饭团,囫囵几口塞下肚子,却感觉越发地饿了。
只得在地上寻了石片,劈砍地上露出来的青笋充饥,连吃了十几根才稍稍遏止了饥火。
杨云不由长叹,自己竟沦落到如此地步。想他自从修行小成,凡间的烟火食哪里入得他的眼中,多少王公权贵用漫山遍海搜集来的珍馐设宴,他根本就不屑一顾,顶多给面子略略吃几个水果。
现在想起那些美食佳肴,杨云恨不得扑上去连盘碟一起吃尽。
吞咽了几大口口水,杨云哀叹,看来境界真的和修为分不开啊,现在自己就是一凡人,修为一丁点没有,连带着境界定力也跌落到底,竟然动了口腹之欲。
杨云空有无数功法口诀,但是身体未经修炼,窍穴未开,吐纳天地灵气什么的根本不可能,要想达到辟谷的境界,那少说也要十几年的功夫,在那之前吃饭还是最好最快地补充身体精元的方法。
就只是用了一次寂阳化精诀,杨云就感到给自己一头牛也吃得下去,一个饭团十几个青笋也不过略微抵挡,日头刚刚过午,离吃晚饭还早,而且家中贫寒,晚饭也吃不到什么,多半还是野菜粥,顶多粥里加点地瓜番薯之类,总之是饿不死也吃不饱,一家人艰难度日罢了。
正文 第2章 吃肉
第2章 ;吃肉(本章免费)
尝过挨饿的滋味,杨云立刻把吃饱饭列为了当下的头等大事。
想起父母头上的白发,还有小妹那风吹就倒的身子,杨云暗暗咬牙赌咒,他不但要让自己和家人吃饱,而且要让全家大富大贵,享尽人间的清福,只有这样才不枉自己转世重生这一回。
想起上世的事情,杨云记得自己大概就是十六七岁时离家求道,悠悠二十年,修行小成才动念归家。
那时却发现家乡已经遭了战乱,亲人流离,杨云寻觅良久,只从偶遇的乡亲那里得知家人全都逃难去了,就再也没有其他消息。
那时杨云修为还低,搜神寻踪等等法术不过数里,哪里还找得到流散的亲人?
等杨云修为深厚又百多年过去,想起家人必定早已离世,就彻底绝了寻亲的念头,自此斩断尘缘,一心向道。
修行无岁月,杨云漫步前行,竟然突破了一层层天堑一般的境界,终于成了修行界中的绝顶高人,此时也不知是千年万年之久,杨云进入了修行界中人人闻之色变的真幻期。
修仙艰难,劫数不断,其中最厉害的是天地人三种劫数,其中又有大小的区分,真幻期就会遇到所谓的“大人劫”,幻境和真实夹杂在一起,虚虚实实、如真似幻,却又直指本心,让人无从分辨,甚至是不想分辨。
加上用心叵测者以及域外天魔推波助澜,能闯过真幻期者十不存一,大部分人会迷失在幻境中,慢慢地修为消磨,身死道殒,或者是迷乱中大开杀戒,最后被修行界合力铲除。
杨云在真幻期遇到的幻境之一,就是重新遇到了自己的父母亲人。
最厉害的是,虽然是幻化的人物,但是情景却完全是真实的。杨云在幻境中所见,就是当年失散家人的遭遇。
乱军肆虐,老父逃难中和家人失散,独自返回家中后遇到乱兵劫掠,埋在院中的最后一点口粮也被逼问搜刮而去,最后在家中伤饿而死。
大哥在逃亡路上被北梁大军抓了壮丁,在钱江城一役中像炮灰般填了护城河。
杨云还有一个二哥杨岳,因为家贫地少,十四岁的时候就跟人跑海当了水手。杨岳所属的船队在乱世中没了生意,散伙后和一帮水手沦为了盗匪,在一次海上械斗中丢了性命。
小妹杨琳带着老母一路颠沛流离,受尽了欺辱,终于还是挣扎着活了下来。乱世稍稍平歇后,二人在一处残城找了个破院住下来,杨琳四处寻找零工或捡拾破烂,杨母日日上街乞讨,又在院中开了一小块荒地种菜,母女两人相依为命,苦苦度日。
开始几年也有人想纳杨琳为妻妾,但杨琳舍不得老母,事情终究未成。时间久了,青春消磨,杨母去世后杨琳也无人问津了,最后孤独终老,死时无儿无女,一身凄凉,乡邻里正领了一副草席,卷起往乱葬岗一送了事。
在幻境中杨云必须坚守道心,无论见了亲人何种遭遇都不能出手。他只要动了一个手指头,立刻就会迷失万劫不复。
尽管已经两世为人,杨云想起这些事情,仍然面色大变,冷汗淋漓。
大天劫失败也许是好事,失去了得道飞升的机会,却换来转世重生,那些遗憾回恨,有自己在,想必再也不会发生了吧。杨云想到这里,用了握紧了拳头。
“这一世我不求得道成仙,只求自在逍遥,随心所欲,家人富贵安康,天高地阔任我遨游,至于修行随意即可,能有乱世自保之力足矣。”
不顾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洒落,杨云仰天长笑,感觉胸中块垒尽去,痛快无比。
笑声未歇,“咕噜咕噜”地肚子传来一阵叫声,那些青笋还是抵不得饭菜,现在已经消化地七七八八了。
杨云苦笑两声,想想试演功法已经成功,待在这里也无事了,于是夹上两本书,绕出竹林回到道路上,慢慢地向家里方向走去。
走了没多久,路上劈面过来一个胸膛裸露的大汉,腰里别着明晃晃的杀猪刀,手里提着几条乱晃的猪肉和下水。
杨云一看这人认得,是村东头住的王屠户。
“王大叔,这是要去哪里?”
王屠户愣了下,笑答道:“原来是杨家小三,今儿怎么知道叫人了?”
要是原来的杨云,一心苦读,是看不起王屠户这种人的,加上自己家穷,王屠户家却几乎天天能吃上猪肉,傲气中也有几分自卑,平时见面很少招呼。
如今当然不同,在杨云的心中屠户和帝王没什么分别,无非都是凡人。
“王大叔是要去镇上岳母家吧?不过你送这些东西去老人家恐怕不喜。”杨云微笑说道。
“你怎么知道的?”王屠户心中一凛,他长得五大三粗,偏偏娶个老婆娇小玲珑,平日里是又爱又怕,王屠户时常往岳家送东送西,可丈母娘一直看他不顺眼,语气不冷不热的。
“你去岳母家时要换身衣服,刀也要记得收了,这些婶子都交待了吧?”杨云问道。
“是,衣物都在包裹里带着呢。”
“那就是这礼物了,你岳母家也算镇上的富户,不缺这几口肉吃,你这么血淋淋的提去,反倒觉得丢了体面。”
“这话说的是,可我就是一屠户,除了这肉也没什么东西好送,要买些费钱不值当的东西去,怕反倒被丈母数落。”王屠户踌躇道。
“这就看你用不用心了,现在入春节气转换,婶子身子弱,这些天是不是咳嗽了?你岳母岁数大,估计咳的更加厉害。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到了镇上去回春堂求一个滋补方子,配你手里的这副猪肺,一起包好送上去,让老人家熬成粥早晚服用,养身润肺,岂不是好?”
王屠户大喜,“不愧是秀才啊!就依你说的办。”
“这是谢礼,拿着……”王屠户劈手扔过来一条五花肉。
“多谢王大叔。”杨云眼疾手快,一把从空中捞到手里。
看杨云身手灵活,王屠户稍有点意外,不过他刚得了指点,急忙道别离开。
杨云喜滋滋地提着肉回家。
远远地望见家门的时候,杨云突然站住脚,用力一拍脑门。
“哎呀……我这不是糊涂吗?光给王屠户出主意,却没有早想到这一条路子。”杨云猛地想到,村子后面就是小月山,山上草木繁茂,颇有一些值钱的药材,只是普通人缺乏知识,辨识不易。
“这不就是一条来财的路子吗,大把的钱就长在山上,而且采来了别人也不会怀疑什么,顶多是觉得我运气好罢了,这个来钱的法子没有后患,再安全不过了。”
想到办法的杨云一身轻松,哼着小曲走入家门。
将足有四斤多的五花肉望杨氏手里一塞,“娘,这是村东王大叔送我的,收拾收拾晚上做着吃吧。”
杨氏吃了一惊,“他为什么送你这么贵的东西?”
“我路上遇到他说话高兴,就丢给我这个,管他为什么,做了吃就是了。大不了官府今年的年赐下来,给他家回点礼就行了。”
杨氏转念一想,王屠户家富,这些猪肉对他家真不算什么。儿子杨云现在也是秀才了,王屠户送点礼也说的过去,于是就不再追问,盘算怎么整治这条五花肉。
依着杨氏的意思,是要做成腊肉,过日子一点一点吃着。杨云现在肚子里饿得火烧一般,就直撺掇杨氏做顿红烧肉。
杨氏最宠小儿子,加上看杨云气色不好,也想给他补补,只是还犹豫着,“做红烧肉也行,只是家里没有酱油和糖。”
杨云知道,酱油也就罢了,糖却是挺贵的,家里一般过年时才会买点,现在早就用光了。
“这有何难,去隔壁长盛叔家借些就是,做好了红烧肉给他家回一碗。”杨云出着主意。
杨氏听了,真地去借来了调料,还借了二斤新米,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切肉时杨氏到底舍不得,从五花肉上片下来七八两的肥膘,用铁锅煎得半干,连着煎出来的猪油一起收在瓦罐中,在灶台的角落里藏好。
杨琳背着一篓刚割下来的草进了院子,等不及放下背篓,就大叫起来,“做的什么啊,香死了!”
等跑进厨房,伸手揭开锅盖,就看见一锅红扑扑、油汪汪的红烧肉,在浓汤中咕嘟嘟地翻滚着。
顿时杨琳的口水流了下来,伸手就想从滚烫的锅里捞肉,被杨氏一把打掉。
“死丫头,不怕烫坏爪子!等晚上你爹和大哥回来再一起吃。”
可怜的杨琳不死心,借着帮厨的机会,不多时候就往灶台跑了十几趟。
可惜杨氏提着一把炒勺,就像母虎看护幼崽一般,寸步不离,杨琳无机可乘。
杨云的房间就挨着厨房,里面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他手里捧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地作势读着,心里早就偷笑了好几回。
红烧肉炖了许久,汤水渐渐收干,一股浓香四处乱飘,直往杨云的鼻子里钻,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一条一条往上冒。
杨云不由有些羞愧,“杨云啊杨云,你的境界境界呢?都到了天劫期的人了还馋一碗红烧肉,说出去没脸见道友了。”
杨云吞一口口水,就这样念叨一遍,连手里的书拿反了都没有发现。
好不容易熬到红日西斜,耕田的两个人回到家中,不免又是一阵追问和解释。
杨氏终于熄了火,揭开锅盖。浓香扑鼻而来,人人口水直流。
杨氏用家里最好的一个瓷碗,小心地盛满,递给杨琳:“去,给你长盛叔家送过去。”
杨琳乐得端着碗就跑,杨氏追在后面直喊,“小心着点,别打了碗……”
杨琳回来时嘴角油乎乎的,脸上挂着刚偷了鸡似的笑容,包括杨氏在内所有人都装作没看见,杨琳以为没人发现,笑得更得意了。
杨家吃饭不讲究什么规矩,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杨父先夹起一块肉,像得了信号一样,全家人顿时筷如雨下,咀嚼声大作。
“好香啊……”一口红烧肉就着白米饭咽下肚,“能天天吃到就好了”,杨云心中大声感叹着,手里的筷子不停地向盘子伸去。
正文 第3章 月光草
一顿红烧肉让杨云回味了好久,自从那天以后,杨云多了个习惯,天天晚上爬到自家的屋顶看月亮。
家里人问起,杨云就说是白天看了书,晚上要对月静思一番。
杨云虽然容貌未变,融合了修仙的记忆以后,气质神情自然变化,家里人看在眼里,只以为杨云年岁渐长,加上读书有成的缘故,渐渐已不把杨云当作孩子看待。
因此杨云说要对月静思,家里人也没什么怀疑,还以为真对杨云的功课有益,正好还节省了灯油钱。
其实杨云天天晚上在屋顶上,是在修炼月华真经。
这天是十五,月亮又圆又大,如水的月光洒落到盘膝而坐的杨云身上。
杨云的身子微微动着,随着他的呼吸,渐渐他的身上腾起一层模糊的光芒,好像周围十几米的月光都聚拢过来了一样。
杨云吸气时,这层光芒就收敛,呼气时就扩大一些,如果仔细看上去,又会发现这层光芒中有数十个活跃的小白点,它们绕着杨云的身体上下飞舞翻腾,好像许多调皮的孩子一样。
突然杨云双手交叉,摆出一个如同莲花开放般的手势,顿时所有的小白点都停止了飞舞,好像有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一样,缓缓落向杨云的身体。
一个白点对应杨云的一个窍穴,三十五个白点就是三十五个窍穴,每一个都分毫不差。
就在所有白点没入杨云身体的时候,杨云身周的光芒一振,竟然凭空中又出现了一个白点,这个刚生成的白点颤巍巍地晃着,好像马上就要熄灭的样子。
杨云睁开双目,两道目光有如实质般定住了这个白点,白点立刻稳定了下来。在杨云的注视下,这个白点慢慢向杨云的额头飘来,最后没入杨云的印堂穴。
一股气感从印堂穴中爆发,身上其他三十五个窍穴同时跳动起来,这股真气从印堂蜿蜒而下,沿着其他三十五个窍穴运行了一圈,最后又回归印堂。一股沁人的清凉从印堂中源源而出,激地杨云双目泪水长流。
片刻之后,清凉感渐渐褪去,杨云抬头望月,此时的月亮在他眼中散发着无穷光芒,仿佛烈日般夺目,杨云不敢多看,把视线转到地面。
只见淡淡的月华在屋顶、树木、山丘、草地上流淌跳跃,万物都笼罩其中,神奇无比。
杨云大喜,“月华真经”第一层终于成了。
二十多天就练成月华真经第一层,如果传到武林中必定会引起轰动,可是杨云却不是很满意,因为月华真经只有炼气凝窍和引气出窍两个境界,并没有突破到筑基期的法诀,因此算不上是修仙真诀,而只是一本武林秘笈。
就算只有两个境界,月华真经已经属于所谓“先天”秘笈的行列,如果出现在武林中肯定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武林中绝大多数秘笈,都只有炼气境界的修炼方法,任何一本能够引气出窍的秘笈,都够资格成为武林至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