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光绪十六年,洪钧三年任满回国,三年后死于痧病,赛金花成了年仅二十二岁的小寡妇,扶枢南归时,在青阳港便携带细软,迳自返回娘家,得到旧日相好孙作舟的殷勤照顾,移居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在彦丰里高张艳帜,挂起“赵梦鸾”、“赵梦兰”的牌子,重操神女生涯。在云屏绣箔间,悬挂一帧洪钧的照片,使得走马王孙与她相依相偎之际,一睹状元的丰仪,为能一亲状元夫人的芳泽生出些别样的情调来,因而车马盈门,生意极其红火。

  当年上海的妓院分为若干等级,最上等的叫“书寓',其次叫“长三”,再次叫“么二”,再往下的是“烟花馆”及“野鸡”。赛金花的名牌是黑底金字,顶端扎着朱红锻子,下系彩球,高挂在“书寓'门口。赛金花在上海的派头十足,光是梳头就得两个娘姨忙个大半天,头上的簪珥少说也值白银千两,颈上的项练,还有耳环、手镯、挂表更是价值连城。她夏日绫罗,冬天狐裘,每次出局坐上红围子绿呢大轿,后面跟着打灯的、吹笛的、击板的、弹弦的,还有跟局的大姐,总有十几号人马。这样的排场,开销自然不小。在上海,赛金花曾经为李鸿章浅斟低唱,李鸿章的理财能手盛宣怀,风流倜傥,颇对赛金花的胃口,于是除了浅斟低唱之处,赛金花更为他卷起绣帘,把他引入香闺。

  那时,有头有脸的人嫖妓,差不多全是记帐,按三节偿付,也有些地痞无赖加以仿效,但时时就赖帐,这时就要看那妓女后台撑腰人的道行。赛金花初到上海,为她撑腰的就是孙作舟,此人是津沽一带的名票,扮的是武生角色,虎背熊腰,孔武有力,人称孙三爷,但必竟是唱戏的出身,没有社会地位,无权无势,便常常出现地痞流氓赖帐的现象。赛金花望着孙作舟也无可奈何,便加紧勾搭上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唬住那一批不要脸的,既要嫖妓,又不肯付钱的人。

  盛宣怀身边有个名叫钱润身的侍从兼男妾,生得唇红齿白,眉目如画,煞是惹人喜欢,赛金花看上了他,经常对他频送秋波,而且塞钱给他,那钱润身只要逢到不当差的日子,便偷偷地溜到赛金花在彦丰里的香窠,窝那么两宵。不料那天深更半夜竟然脱阳,死在赛金花身上,这可是人命关天,为了躲避官司,赛金花北上天津。

  赛金花来到天津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夏天,花信年华的状元夫人挂牌作妓,一下子轰动了津沽一带,赛金花又别出心裁,以自己的经验,招募一批较漂亮的女子,正式在江岔胡同组成了南方韵味的“金花班”。赛金花除了自己开张营业外,还当妓女经理,“赛金花”的名号也就是从此开始,成为人人艳羡的名号。

  在天津,赛金花结识的显贵人物,一卜是户部尚书立山,初次见面,立山就撂下千两纹银;另一个是德晓峰,迭任封疆大吏,出手更加阔绰。趁着入京为老太太拜寿的机会,立山居然把赛金花带到京城,并好说歹说把赛金花留在李铁拐斜街的鸿升店内,天津的金花班底也很快转移到北京城里。从此天子脚下有了南国佳人卖笑的芳踪。这些吴侬软语的莺莺燕燕使出媚人的嗲功。顿使北地胭脂为之黯然失色,赛金花夜夜铺排出温柔陷阱,使得王公大臣,名士富绅,一个个成为她的俘虏。她白天也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权贵家中,真是夜以继日,也不知是怎样过来的。像是庄王府,庆王府,除了赛金花之外,别的青楼名妓是根本不准入内的。经过立山的介绍,北京闻人卢玉舫也成了赛金花的入幕之宾,两人似乎特别投缘,于是写兰谱,成了八拜之交的换帖兄“弟”。从此大被同眠,情同骨肉,赛金花年龄小一点,便赢得个“赛二爷”的称号。

  京城的风月场所,原本都是集中在南城的韩家潭、陕西巷、猪毛胡同、百顺胡同、石头胡同,即有名的“八大胡同”一带。赛金花偏偏要在内城高碑胡同大张旗鼓,便引来了维持北京城治安的步兵统领戴澜的不满。戴澜一脑子的三从四德,对赛金花先是警告,后是驱逐,辣手摧花,把风月无边的温柔场所,弄得落英缤纷。赛金花意兴索然,一气之下回到天津。可京华春梦并未就此戛然而止。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红灯照纷纷在天津街头出现,“扶清灭洋”的口号响彻云霄,刀光火海使赛金花其心惶惶,赛金花决定迁地为良,带着她那“金花班”先到通州的长发客栈住了几个月,然后再入京城,当时局势发展十分迅速,戴澜也顾不得管赛金花了。

  当时,英、法、俄、德、日、奥、美、意八国联军,击溃了义和团和清兵,由天津一路向京城挺进,所以赛金花进入北京的时间,也正是慈禧太后急急忙忙逃出北京城的时间。八国联军是在一九零零年七月二十一日进入北京内城,劫掠、烧杀、奸淫、无所不为。使京华之地变成黑暗的人间地狱。赛金花目睹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惊悸,伤痛之余,也激起她悲天悯人的情怀。

  不晓得哪里来的一股力量,驱使着赛金花要为北京城里的百姓们作些什么。当她听说联军的司令是瓦德西时,她怀着忑忐的心情,鼓足了勇气,向一位德国军官说明了缘由,终于在紫禁城内的仪銮殿上见到了昔日的情人。十二年的阔别,瓦德西已由当年的陆军中尉,变成了威风八面的将军。瓦德西春风满面,意气风发地走上前来审视着赛金花。二十九岁的女人活像是一只熟透的水蜜桃,两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当年俄国叶尔丹公园的一切又浮现在眼前。鸳梦重温,分外欢愉,皇宫大内的仪銮殿成了瓦德西的温柔乡,慈禧太后的龙床,成了赛金花迎战联军统帅的又一个脂粉战场。第一次见面,瓦德西送给赛金花的见面礼是两套青缎子绣花的夹衣裳,另外还有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一千块现大洋。从此缱倦日深。

  八国联军进占北京之初疯狂烧杀掳掠,清廷的留守诸大臣,只能瞠目结舌,徒唤奈何。赛金花斥之于瓦德西,促瓦德西整饬纪律,制止士兵的淫乱抢掠,凡有关联军想使中国人难堪的事,她一定在瓦德西面前力争,使北京城的治安获得相当程度的恢复。北京城百姓生命财产,因此保全了不少。

  当时瓦德西要赛金花为联军收购军粮,琉璃厂罗家大院内设立了采购粮秣办事处,所有的事情便都由赛金花作保。赛金花时常骑着骏马与瓦德西并辔或徜徉在风景名胜,或在市井通衢巡视,多少华洋纠纷,在赛金花樱唇初动时,消解于无形。“九城芳誉腾人口,万民争传赛金花。”此时的赛金花几乎成了人们心目中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名公巨卿,王孙公子,纷纷与她攀交情,叙旧谊。对赛金花礼敬有加,而赛金花对当时和议的达成,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城一事出力尤多。不图朝局的转变,民生的利钝,不在衮衮诸公之手,而系在一个妓女的手中,这恐怕也是早已不知逃到了什么地方的慈禧做梦也想不到的。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后,清廷是一心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的。慈禧太后裹胁着光绪帝狼狈逃到西安,惟恐八国联军一个劲儿地向西进攻,于是一面颁布罪已诏以平民愤,一面更积极地设法和联军议和,派出了以李鸿章为主的豪华议和代表团。内中包括庆亲王奕劻,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可在议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所杀,他的夫人伤心至极,扬言要把慈禧太后这个老女人剁成一块一块的,晒成肉干带回国去,因而议和的先决条件在联军这边就是:“光绪赔罪,慈禧抵命。”这苛刻的条件使李鸿章一筹莫展,在旁人的指点下,他不耻下问,找到了当时仪銮殿的红人,当日在上海的旧识赛金花,恳切相托。于是赛金花使出浑身解数,先是说服了瓦德西,接着对克林德夫人苦苦相劝,终于以在克林德遇害的东单牌楼附近竖一座纪念碑为条件,消除了和议中的阻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签订。

  关于赛金花与瓦德西在北京城里的事情,还有两件值得一记。一件是仪鸾殿失火,住在瓦德西邻室的德军参谋长等人部被浓烟呛死,瓦德西与赛金花正在慈禧的龙床上颠鸾倒凤,来不及穿好衣服,瓦德西抱起赛金花,赤裸裸地跑出殿外,成为北京市民茶余饭后的笑谈。另一件是赛金花夜里骑马返家,马惊狂奔,在韩家谭那个地方把赛金花掉了下来,赛金花调养了好一段时间,终于落下个腰痛的毛病。《驴背集》中有这样一首小诗对赛金花与瓦德西在北京城的生活进行描述:

  月明秋梧叶叶霜,禁廷双宿野鸳鸯;

  韦娘半老风情在,十斛明珠负石郎。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后,赛金花原想大家可能还会为她表一表功的,可那班王公大臣都只顾自己争相表功献媚,根本就忘记了她的存在,即使有一两个人记得,又怎么肯把和议这天大的功劳分享给一个青楼女子。赛金花知道自己已难容于“清议”,于是改名傅玉莲,在陕西巷内重起炉灶,干那妓女的营生,便又有那当权的大臣,如洪钧的同窗好友孙家鼐,洪钧的儿女亲家陆润祥容不得她在京城里出丑,丢人现眼。为了替死去洪钧老状元遮丑,借着旗下一个叫凤玲的姑娘服食鸦片自杀,解散了赛金花的“金花班”,把赛金花赶出北京城,勒令她返回原藉苏州。

  赛金花已被当作肮脏无用的东西抛弃,她离开京城的时候,想起过去那些求地的人,现在谁也不看她,谁也不想她,她的眼泪开始在眼圈里面闪烁,接着两颗豆大的泪珠夺眶而出,慢慢地顺着面颊滚下来。泪珠源源不断地涌出,而且越流越快,赛金花坐在离京的车上,在车轮单调的吱呀声中,眼睛直勾勾的。她但愿别人都不要看她,她想到人们看她时那鄙夷的神情,把腰板挺了挺,坐得更直了一些。在清朝皇宫的一片庆功声中,坐着马车萧瑟地离开的赛金花终于哭出声来。

  回到苏州,带着颗被创伤的心,回忆旧日的繁华,恍如一场春梦。她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子,三十初度,风韵犹佳,那里就肯这样终老苏州,于是再度来到上海寻求发展,却已难比昔日的风光,挂起“京师赛寓”的牌子,已是自贬身价,由当日的“书寓”降到了“长三”的等级。这样不死不活地拖了两年,终于进行了她的第二度婚姻。

  这次结婚的对象叫曹瑞忠,是沪宁铁路的总稽查,为人忠厚实在,这次赛金花是下定了决心由绚烂走向平静,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家庭主妇,她送给与她患难相处十几年的旧日相好孙作舟,孙三爷的临别礼物就是证明。这件礼物是一把精致的象牙骨摺扇,上面写着一株垂柳,题着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

  从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可第二次婚姻并没有给赛金花带来平静和幸福,这其间,数度的亲人亡故,使她陷入悲痛之中。当时辛亥革命成功,满清被推翻,她的丈夫曹瑞忠也因急性肠炎而离开人世,她再度过着漂泊的生活。

  此时的赛金花,已年近四十,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虽然饱经沧桑,却散发出醉人的醇香。一位早先认识的恩客,现在正担任民国政府参议员的魏斯灵,适时对她伸出援手,把她带到北京,同居在前门外的樱桃斜街。到民国六年的夏天,赛金花改用赵灵飞的闺名,随着魏斯灵回到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式婚礼,算是开始了几年平静幸福的夫妻生活。

  民国十一年,赛金花春天丧母,夏天丧夫。魏斯灵死后,魏家认为她是红颜祸水,常常对她无情地奚落,忍无可忍的赛金花,迫不得已搬出魏家,在居仁里一处平房内闭门寡居,一主一仆靠着典当和借债度日。这时赛金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婆了,病容憔悴,两鬓斑白,已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就是曾红透半边天的一代名花。民国十五年冬天,即公元一九二六年冬天,赛金花终于油尽灯灭,享年六十五岁。多亏她故乡的一些名士发起募捐,总算为她办妥了后事。葬在陶然亭附近,与香塚,鹦鹉塚为邻。当时报上登了一幅挽联,对她的生前与身后都进行了评价概括,联如下:

  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如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

  乏负廓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赛金花生前死后,先后有曾朴以她的一生经过,写了一部小说叫《孽海花》。樊樊山以她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与瓦德西的一段恋情为中心写了《彩云曲》。刘半农和学生商鸿逵合作,亲访赛金花本人,晤谈十多次,撰成《赛金花本事》。熊佛西,夏衍分别编有《赛金花》的剧本。最近商鸿逵的儿子商传旧事重提,在《文史知识》一九九四年第五期上专门谈到他父亲与刘半农编篡《赛金花本事》的事情,说是这本书的编篡还得到胡适之的支持,文化大革命中商鸿逵竟因此书在报纸上点了名,成为批判和专政的对象,可算是赛金花的阴魂不散。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王香禅红颜薄命

  王香禅红颜薄命

  一八九五年,台北富商陈婕生家里出了件轰动一时的事情,那天陈捷生请客,高朋满座,一片的欢歌笑语,突然只听得一阵吵闹声,夹杂着女人无助、愤怒的尖叫声,一个被脱得一丝不挂的女人从他家的大门中跑了出来,狼狈不堪地登轿逃走。

  这个被脱得一丝不挂的女人叫王香禅,是台北一家著名“艺旦间”的艺妓。她平扁的面孔,看来并不美,但是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滴溜溜地勾人魂魄,举手投足都有种自然的风韵,难得的是通晓翰墨,谈吐雅致,不知曾有多少顾曲周郎被她陶醉。那天台北富商陈婕生举办喜事,笺召她去陪酒,她兴冲冲地去,却在众人的哗笑声中狼狈不堪地逃回。

  那天脱去的王香禅衣服是陈秋菊。中法战争中,他曾经召募勇士协助刘铭传的官兵打退入侵台湾的法军,获得清政府赏赐的四品顶戴。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湾等大片领土割给日本,日军开进台湾,陈秋菊召集义民再度奋勇抵抗,徐骧在大竹溪死后,刘永福又回到了大陆,在日军高压与怀柔政策双管齐下,陈秋菊晚节不保,成了可耻的汉奸。那天陈秋菊慕名往访王香禅,王香禅直认他是土匪、汉奸,不肯与他周旋。陈秋菊认为受到了侮辱,记在心中,悻悻离去,便寻思如何对王香禅进行报复。陈婕生请客,陈秋菊也去了,见了王香禅,不由得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吩咐手下的随从把这个小婊子的衣服剥光,撵出门外。

  王香禅经过那件事后,颜面尽失,无法在台北呆下去了,只好转移阵地跑到台南,在宝美楼重张艳帜,执壶卖笑。当时在台湾的“南社”的一般诗友们,因为王香禅妙解诗词,所以经常跑到宝美楼去宴饮,使得脂粉气十分浓郁的风月场所,凭添了许多书卷翰墨的味道。也就在这时王香禅结识了一位号称“花花世界生”的举人罗秀惠。

  王香禅先是被罗秀惠满嘴的仁义道德,忠君爱国所感动。接着经不起罗秀惠的小心侍候,花言巧语,百般殷勤,不惜工本的进攻。想着自己一个歌妓,随便就被人在光天化日下脱去衣服,当众出丑,便心甘情愿地拿出辛苦换来的私蓄为自己赎身,正式嫁给了罗秀惠,当上了“举人娘子”。

  可王香禅万万没有想到罗秀惠虽然颇有才气,却文人无行,受到了日本驻台的儿玉总督几句夸奖后,便乐昏了头。浑忘了自己是什么民族的,浑忘了从小读熟了的圣贤之书,一面担任“台澎日报”的主笔,替日本人的殖民统治张目;一面被任命为台南士商公会会长,不以当汉奸为耻,反以当汉奸为荣。罗秀惠还自命风流,每爱留流秦楼楚馆,狎妓卖傻。王香禅从良后不久,罗秀惠又找到了新的攻猎目标,对象就是他的师妹蔡碧吟。

  蔡碧吟原本是兰心惠质的才女,她写的《夏日杂咏》诗:“夹垅凉云刈稻天,沙堤凫母拥儿眠;田家子女闲时少,昼出耘田夜纺棉。”词句清新婉转,饱含着对辛勤耕作的农民的一往深情。蔡碧吟的父亲蔡国琳也是个举人,最初把女儿许配给门下弟子赖文安,赖文安英年秀发,也中了举人,可惜才丰命蹇,竟然染息时疫而死。蔡碧吟原本要守节以终,无奈继母冷嘲热讽说她“没有举人娘子的命”,她便认了真,决心要嫁个举人给继母瞧瞧。无奈当时日本人已入据台湾多年,新出炉的举人已不可多得,只好在旧有的举人中东挑西捡,终于给了罗秀惠可乘之机。

  蔡碧吟的诗文才情似乎与王香禅差不多,但蔡碧吟大家闺秀的风范,自然比王香禅出身风尘要高明得多;蔡碧吟那纤稼中度,桃巧婀娜,云鬓花颜,秀丽娇俏的模样,当然要比王香禅更能引人入胜;更何况蔡家有财有势,王香禅的可怜身世根本无法与她比拟。因此罗秀惠对王香禅的殷勤爱心,便迅速地转移到蔡碧吟的身上。端起师兄情谊,对蔡碧吟大献殷勤,蔡碧吟一个闺阁女子被罗秀惠深深地骗住。当时蔡碧吟的父亲蔡国琳不太中意罗秀惠做他的女婿,蔡碧吟不惜与老父决裂。对摆在罗秀惠面前的王香禅问题。罗秀惠拍着胸脯对蔡碧吟说:“这不是问题!”罗秀惠天天使出折辱的手段,对王香禅拳打脚踢。王香禅一向受人爱怜惯了,那里经得起如此无情的摧折,只得噙着眼泪离开了罗家,蔡碧吟与罗秀惠结为夫妻,当时就有人在小报上登了一副对联,讽刺他们,联是:

  一父二夫三举人;

  四妻五妾六娼妓。

  上联写蔡碧吟,她父亲是举人,未婚夫赖文安是举人,与她同居的罗秀惠也是举人。下联自然指罗秀惠荒唐无耻,朝秦暮楚的婚姻关系。

  蔡碧吟因为赌气而与行为卑鄙的罗秀惠在一起,既得不到家人的祝福,又受到遇人不淑的折腾,三下两下便憔悴悒郁,香消玉陨。罗秀惠当然也受到众人的唾弃,晚景凄凉,在穷愁潦倒,满腹牢骚中,寂寞以终。

  王香禅与罗秀惠离异后,心灰意冷,闭门独居,长斋礼佛,也写些诗词在报上发表,虽遣字秀雅,语句清新,但词意萧索,感伤殊深,颇能引得读者的共鸣与同情。当时的《日日新报》记者林湘沅曾经作诗一首劝慰她,诗写得很诚挚。

  记得当年宴震楼,夏莲欢喜锦莲愁;

  分飞原系寻常事,幸福何须怨未修。

  当时罗秀惠的家住在火车道旁,火车经过,他那小楼便震动不已;所以叫“震楼”。罗秀惠自命风流,专打痴情女人的主意,先把一个叫锦莲的姑娘骗上手,不久又搭上一个叫夏莲的姑娘而抛弃锦莲,再往后又娶了王香禅逐去夏莲,最后为了与蔡碧吟同居更撵走了王香禅。

  王香禅经过不如意的婚姻之后,她的老师赵一山也给了她许多鼓励及安慰,她在《奉怀剑楼夫子》的诗中感激老师的关怀:

  稻江竹里人非远,绛帐芸窗望更遥;

  但祝师门春似海,今年花比去年娇。

  大家的关怀,使她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焰,诗中蓬勃的心情,热切的希望,跃然在字里行间。经人撮合,三十开外的王香禅重理云鬓,再披嫁裳,嫁给了谢介石。

  谢介石当时以满清遗老自居,直到两件事情发生后,王香禅才逐渐知道了谢介石的真实身份,感到伤心。一九一七年,张勋的辫子军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中来到北京,与康有为一起拥立溥仪,闹了场复辟的丑剧,谢介石也插上了一脚,事后在清理整顿中,谢介石得到了日本人的袒护,免受连累。不久谢介石回到台湾,正赶上台湾总督府大事铺张地举办所谓“共进会”,会场中挂出有头有脸的中、日人士照片,王香禅居然被选为台湾的三大美人之一。王香禅渐渐知道了谢介石是十分地道的日本皇民化汉奸,是自幼就由日本人豢养,有计划地送到上海接受教育,披上满清遗老的外衣从事侵略活动。

  民国肇起,谢介石带着王香禅和传婢素梅来到上海,捐粟纳款,广结权贵,为日本人的侵华积极活动。王香禅不谙政治,过着寂寞的家居生活。不久,谢介石把婢女素梅收了房,又在长三堂子里讨了一个妓女为妾,王香禅更受到了无情的冷落,她心淡如水,在她的一首“题小照”的诗中,可以看出她那禅寂的心绪。

  寄与人间翰黑长,现身休问女人妆;

  尘心早似禅心静,鸳梦何如鹤梦长。

  因养性灵常听水,欲觅诗思更焚香,

  归时直向灵山去,不用拈花证法王。

  在平静的生活中,间或也有一些上海与台湾的人士与她往来,某名人曾赠给她一首情诗:

  沦落江南尚有诗,东风红豆子离离;

  春申浦上还相见,肠断天涯杜牧之。

  但王香禅已心如止水,哪怕是一丝丝的涟漪也没有激起来。对她来讲一切都已是:

  花香月色暗相侵,顿觉禅机一笑吟;

  万境此时何处去,回光返照本来心。

  日本人侵占了东三省,伪满洲国正式成立,谢介石出任外交大臣,汉奸的嘴脸暴露无遗,王香禅正式和谢介石分道扬镳,和儿女住在北京。

  她在一个远离人群的一间小茅屋里住下,靠手工刺绣维持生活。渐渐地,她的女红成了当地的时髦,而她仍过着俭朴刻苦的生活。她把俭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施舍,尽管那些贫苦的人常常羞辱她,唾弃她。她的儿女渐渐地长大,她的女儿聪明而任性,她的儿子倔强而近乎狂野。她觉得由于她丈夫的缘故,似乎全世界都蔑视她这个孤寂的妇人,她忍受了这一切。她常常在心中问:“你们能饶恕我吗?你们可以不蔑视我吗?”长久的这种生活终于使她想通了一个问题,明白了一个真理:表面假装的贞洁只是一种欺骗,如果到处都揭穿实情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被别人所蔑视。禅宗的佛理使她顿悟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她决定还是回到台湾,那里有着更真实的生活。她的罪恶种在那里,在宗教的理念中,人都是有罪的。她的哀愁也种那里,她要在那里忏悔。随着岁月的流逝,她想她不会永远成为世人轻蔑和嘲笑的对象,她会使人哀伤、惋惜,她会使人生出又悲又敬的心理。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秋红三寸金莲下的坎坷路

  秋红三寸金莲下的坎坷路

  赛金花当年从上海来到天津,一下子就结识了两位大人物。其中一个就是户部尚书,满洲人立山,可立山一把赛金花带到北京就在赛金花的生活圈子中消声匿迹了。那是由于赛金花送往迎来的客人太多,立山又有新的可心人,这个人就是王波胡同万隆书寓的名妓秋红。

  秋红除了她的美貌、才情外,更生性雅洁,特别是缠就一对三寸金莲,形似春笋,柔若无骨,恰好盈握。

  明清以来,男子择偶第一标准就是看女儿的一双脚。男子嫖妓也就多玩女子的一双纤足,从而还被人戏称为逐臭之夫。无聊文人嫖妓时留下的描写玩弄妓女小脚的诗词也时有所闻。如彭羡门的《延露词》:

  朱丝宛转垂银蒜,今宵低事抛针线,怪煞大风流,频频撼玉钩。千般轻薄够,可也羞灯火,渐觉麝兰微,画屏人欲速。

  其中的“频频撼玉钩”,翻成白语就是不断地摇那女子的小臭脚。此外,所谓:“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消玉笋长。”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茶荷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都写的无非是“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把那三寸金莲写的超凡入圣,令人垂涎。

  秋红与立山的相识是在赛金花的“金花班”中。

  北京名妓秋红有一种机敏与侠烈、不随流俗的高傲性格,她接待客人,多只是谈诗论文,品茗弈棋,或漫游风景名胜,饮酒作乐的时候都比较少。那种一心只想在她身体上打主意的人,由于太不直接,根本没有情兴的过程,就算是花钱最多,也常被她拒之千里之外。可她终于遇到了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义和团运动兴起,大批义和团进入京城,义和团坎字团的首领贵山和尚,瞄上了秋红。

  贵山和尚长得虎背熊腰,一脸的横肉,配着个光溜溜的脑袋。第一次来找秋红,就拎着一袋不知从哪弄来的金银珠宝,一古脑儿地往秋红怀里一塞,便大马金刀地往床上一坐,老鹰抓小鸡一样把秋红拖进那满是胸毛,汗津津、臭哄哄的怀中。一阵疯狂地揉捏抚摸,乱咬乱啃,从上身一直到下身,最后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秋红的三寸金莲上,先是在绣鞋上抚摸,接着脱去绣鞋,扯开裹脚的白布,用那一双粗糙的黑手握住那一双粉装玉琢的小脚,握之、压之、调之、弄之,嗅之、啮之,把个秋红弄得眼泪汪汪,哇哇大叫,慌得那老鸨急急地隔窗偷看。贵山和尚不顾一切,我行我素,直到自己弄出一身臭汗,才气喘如牛地收手。秋红就似死里逃生一般。

  妓院的老鸨见到过各种各样嫖妓男人的心理变态,玩起妓女来是花样种种,从不管妓女的死活。贵山和尚应算是“恋足狂”,跟有些人比起来还算小巫见大巫。因此尽管秋红痛得死去活来,那老鸨是绝不愿得罪客人的。更何况义和团由于有老佛爷慈禧撑腰,在北京城内无法无天,杀人如麻,连外国使节都不放在眼里,区区一个妓院又怎敢去扫了坎字团首领的兴头呢?尽管由于贵山三天两头地“光临”万隆书寓,使得一般的衣冠士绅都退避三舍,影响了妓院的收入,坏了妓院的名头,那也只好是打落门牙和血吞,忍着。妓院可以忍着,秋红却不能忍着。她为了躲避贵山和尚的摧残,悄悄地逃出了万隆书寓,逃到赛金花的“金花班”藏了起来。赛金花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为秋红隐姓埋名,不意常常出入赛金花香巢的户部尚书立山见到了秋红,并一见钟情。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慈禧打算废掉光绪另立新君,受到列强干预而作罢。维新党人依恃洋人的保护成立“保皇会”,在各国开展活动,公开拥护光绪皇帝,诋毁慈禧太后。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慈禧和一班守旧大臣恨之入骨,在报仇不能,雪耻无法,而列强瓜分中国的步调更加明显的时候,慈禧等人病急乱投医,听说义和团不畏枪炮,以为是天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