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岂知娇艳色,反抱生死冤。

  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

  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不久,当地名士郭庆春到庵中参拜,见到壁上芙蓉画轴生动逼真,而题词更清丽有致,于是从老尼姑的手里把这幅画买走。

  当时姑苏住着一位颇具清誉的御史大夫高纳麟,到任后就以读书赏画为乐,郭庆春将芙蓉画轴送给了他,高纳麟将它悬挂在内馆。

  高纳麟这样的大人物爱好书画,便经常有入奉赠,更有人登门求售。一天午后,有人带着四幅草书来到高公馆,这人如玉树临风,说到这四幅草书都是自己的手笔,高纳麟看到这四幅字,笔走龙蛇,气带云烟,清劲不俗,果然是字如其人,便问起他的乡里姓名。这人就是王慧圆的丈夫,他在据实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之后更说道他如何到永嘉赴任;如何被贼人所图,如何因自己识水性而得以不死;如何告到平江,结果听候一年,毫无音讯。最后说道自己现在是以卖字度日,不敢离开此地,并自谦自己的字写得并不好。

  高御史深为同情。对崔英的才华也颇为赏识,建议崔英就留在高家暂时教授高家诸孙读书识字,崔英就这样在高家生活下来,逐渐地能够出入内堂与高御史同饮款谈。

  一次,崔英偶然间见到了自己的芙蓉图轴,更惊奇地是居然上面还留下了妻子的手笔,他明白妻子一定还活着,他又悲又喜,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把自己所见所想的一切告诉高御史,高御史大为惊奇。

  高御史可是长期在京担任监察工作的,他立即邀郭庆春来,询问芙蓉图轴的来由。立即,他就又以自己妻子的名义召慧圆尼姑到府诵经,让自己的妻子问清慧圆尼姑的身世。得知慧圆尼姑就是崔英的妻子王慧圆之后,他就让王慧圆蓄发还俗,然而高御史也给崔英开了个玩笑。

  在惩处了顾阿秀之后,崔英又得到了机会,准备上任,与高御史道别,高御史调侃道:“只身前往,如何使得,等老夫为足下作媒,娶了妻子之后去,也还不算晚啊!”

  崔英答道:“糟糠之妻,同贫贱已经很久了,现在她虽不幸流落,生死未卜,万一天地垂怜,多么希望重见,另外再娶一个妻子的话,您就别讲了吧,我是不愿意的。”表现出一份痴情。

  高御史也为他的一片纯情打动,肃容说:“足下高谊如此,天公一定会保佑你的,怎么敢用强要你再娶一个呢!等我为你饯行,你便启程吧!”

  第二天,高御史开筵,遍请姑苏名流,地方官员,高朋满座,正在高潮时,王慧圆从内堂悄悄地走出来,静静地站在那里,崔英先是惊愕,接着就不顾一切地将王慧圆抱了起来,真是天地间尽多韵事,坐客们一个个上前祝贺,这又是个月圆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御赐女秀才刘莫邪



御赐女秀才刘莫邪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她舅舅是个闲散之人,膝下无子,非常疼爱已是孤儿的外甥女,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小小年龄的刘莫邪竟能听三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这种时候,小莫邪特别高兴,在诗会上,她闪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专心致至地盯着品诗论文的大人们。那些诗兴盎然的文人除了偶尔逗弄一下这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一帮文友又在一座花园中举办文会,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带着参加了。这次的诗题是“咏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笺上写一首诗。小莫邪看到大人们或低头沉吟,或挥笔走龙,很有兴致,于是也向舅舅讨来纸笔,悄悄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

  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

  这时莫邪的舅舅还未写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写好的诗笺递给了他。舅舅接过诗笺一看,十分满意,于是对众人诵吟了一遍,顿时,文会上人人喷喷称奇。这短短四句诗,恰到好处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诗意虽谈不上新奇,但出自一个九岁小姑娘之手,诗句老练自然,怎不让众文人赞口不绝呢!从此,小莫邪成了文会中的一位正式成员每次与大人平起平坐,作诗论文,她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南京也成了战火纷飞之地,在性命难保的动荡之中,谁也顾不得什么诗文,刘莫邪这个“女神童”自然也就没人关心了。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复了昔日的升平繁华。这时,花信年华的刘莫邪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时的刘莫邪已成了一个圆熟干练的小妇人,凭着她的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门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贵妇的倾爱。她与明太祖的女儿大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是大长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来,她的盛名通过大长公主又传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虽出身贫贱,却也酷爱附庸风雅,听女儿说起京城里有一个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面试。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漳一时高兴,当即赐她为“女秀才”。

  按科举考试的惯例,秀才是通过“县试”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资格;根本无需皇帝钦命,皇帝只主持“殿试”,从进士中点状元。如今由明大祖亲自赐给刘莫邪一个“女秀才”称号,可以说是有点不伦不类,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开了金口,谁也不能说不合适,从此,刘莫邪就有皇帝御赐的“女秀才”这一奇特名号。

  刘莫邪不但名号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战乱之后,刘莫邪是以一个独身妇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时而作贵夫人打扮,妆扮得浑身溢光流彩;时而又布衣淡妆,俨然一副村姑民妇模样,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说她嫁过人,丈夫是个富商,在战乱中丧生,却给她留下了大批钱财,使她成了个富孀;也有说她在战乱中遇到世外高人,传授给她了幻术蛊法,能替人医治疑难杂病,也能迷人心神;还有人说她曾经出家为尼,在青灯古刹中潜心修炼,因而练得一手好书法和一身诗才。因为她从不对别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现在,刘莫邪顶着“女秀才”的头衔,似乎有了个身份。虽说一般的秀才并没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来;可刘莫邪这个秀才与别人不同,因为她是皇帝御赐的特殊秀才,全国独此一个,不知不觉地有了“见官大三级”的殊荣,再加上她与大长公主的密友关系,人人便对她敬畏三分。她广交达官贵人、文士名流,因为她的聪明才干和豁达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里的一个十分吃得开、兜得转的“名女人”,办起事来总能左右逢源。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这时太子已先他而逝,于是由皇太孙允敉继位,作了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势力膨胀影响自己的政权,就听从了侍臣齐泰、黄子澄的计谋,采取了削藩政策。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核对此十分不满,他凭着手中的兵权,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由燕京起兵南下,实际上是要争夺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军进行镇压,无奈燕王的军队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双方血战了四个年头。大长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梅殷,奉命率领重兵屯扎在淮南,以作为保护南京的屏障,几经交锋后,朱棣的部队逐渐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许多北方守将在大军压顶的形势之下,纷纷降归了燕王。燕王大军直逼到淮南,局势紧迫,南京城中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图,一时间,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兵荒马乱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险送信。就在这时,刘莫邪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因为她长期周旋于官贵门户,所以对政局十分清楚,危乱之时,她有意地运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因为刘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传信自然合适不过,茅大方当即写下一诗帖笺,并密嘱有关事项,刘莫邪便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

  穿过硝烟弥漫的路程,刘莫邪风尘仆仆地来到淮安防地,拜见了梅殷。梅殷一见是妻子大长公主的闺中密友来到,惊讶之余当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帅府,刘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诗笺对着梅殷大声朗诵道:

  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

  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

  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

  老成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因是探试梅殷的态度,所以这首诗写得含义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时间不甚明白刘莫邪百里送诗的意图,于是问:“此诗何意?”刘莫邪觉得梅殷似无二心,就索性点明了说:“茅大人对西风兴悲,是担心树叶将辞旧枝呀!”梅殷番然领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国,理所当然。梅某率兵拒敌,决不会作辞枝的落叶,随风飘舞!”刘莫邪证实了自己的感觉,连夜返回南京,把消息传给了茅大方。

  此后,燕王大举南下,探知了梅殷坚决抗拒的决心,只好绕过了他的防地,由扬州渡江直取京师。谷王朱穗归降,薛岩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宫中燃起了大火,朱棣进宫时,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称为明成祖,改元永乐,重制朝纲。

  成祖朱棣命皇妹大长公主写信召梅殷还朝,以便劝他归顺到自己手下。梅殷见到妻子的书信后,深感大势已去,准备以死全节,所以也就无所畏惧地回到南京。

  刘莫邪闻言驸马都尉回京,深恐他出什么差错,急忙赶到驸马府,密告梅殷道:“惠帝在城破之日从水道逃出了京城,目前正在川黔滇一带结合勤王势力,以求东山再起。梅大人且不可有轻生之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梅殷被刘莫邪的一席话鼓舞起来,他不再准备以死示忠,而是暂且安顿下来,悄悄发展拥戴惠帝的势力,等待有朝一日,里应外合,重振惠帝的天下。

  其实,惠帝允敉到底逃往何处,谁也说不清楚。有人传说他逃亡海外,明成祖先后七次派宦官郑和率兵乘船搜寻,找遍南洋各地,终不见惠帝的踪影。

  既使这样,梅殷等惠帝的忠贞之臣仍不放弃拥护故君复位的愿望。驸马都尉梅殷虽早已被解除了兵权,但碍于大长公主的面子,朱棣也不便对他施行镇压。梅殷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南京秘密策划着复拥惠帝的行动。南京城中许多旧臣故老,表面上归附了明成祖,可暗地里仍然怀念故君,盼望着惠帝起兵复位,梅殷就把这些人发展成自己的同盟。而刘莫邪则在其中进行秘密联络,因为她有着“交际花”的特殊身份,能自由出入任何豪门官府,由她做联络工作是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她一个不属政界的女子会积极参与这种政治活动呢?一方面是因为她与大长公主一家有密切的关系;更主要的还在于她的“忠君不二”思想,她不但只是一个“交际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治主张的女性。

  初取皇位的明成祖,对京城旧臣的活动自然十分关注,他手下的特务组织,东厂的宦官们时时都在暗查不安分的因素。虽然梅殷等人的拥护故君行动相当隐秘,却仍未逃脱东厂宦官的鹰眼,终于被他们探出些蛛丝马迹。他们报告明成祖:“驸马梅殷有不轨迹象,女秀才刘莫邪出入联络,且有江湖巫祝参与。”

  于是,明成祖开始先发制人了。屈于梅殷势力和影响甚大,明成祖不想公开惩治他,以引起诸多麻烦,就交待东厂设计秘密将其处决,不久之后,梅殷在过桥时,不幸被人挤下水去淹死了,实在是死得不明不白。

  梅殷一死,女秀才刘莫邪立刻被捕了。当时许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和能耐,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人们普遍认为,她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没有丈夫子女,也没有官职,怎么可能去参加那些皇位之争的政治活动,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后来,许多证据陆续查清后,人们不再敢为她说情求保了,只是惊叹这女子为何有这般出人意料的举措。

  刘莫邪此时已经年逾半白,历尽繁华之后,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对生死已能安然处之。在狱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骂,把一些见风使舵的软骨头旧臣,一个个指名讥笑嘲弄,纵情表明自己坚贞的信念。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狱,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旧臣,因打开金川门降迎朱棣进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刘莫邪见他那无耻的得意之状,朝他吐了一口口水,并哈哈大笑地朗吟道:

  三朝元老两朝臣,尺蠖龙蛇看屈伸;

  缩头胁肩公相贵,金川门外迎新君。

  这首诗正好揭了薛岩的伤疤,他不由恼羞成怒,临走时命狱卒在当天夜里将刘莫邪缢杀了。就这样女秀才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数惊叹和不解。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蔡瑞虹忍辱十年报家仇



蔡瑞虹忍辱十年报家仇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蔡瑞虹一个文弱女子,为报杀家之仇,就忍辱含垢等了整整十年,在历尽恶人欺凌、污辱、诱骗、拐卖等种种劫难之后,终于取得成功,在这时,为明贞节,她又毅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一段令人悲叹赞赏的故事。难怪连皇帝都下令为她修立了节孝牌坊。

  蔡瑞虹是淮安卫所世袭指挥蔡武的女儿,因她出生时,天上正挂着一道藻烂似锦的彩虹,瑞气宜人,所以父母为她取名瑞虹。明宣宗时,四海承平,国泰民安,作为备战机构的卫所几乎无所事事,卫所指挥蔡武的日子自然也过得十分悠闲。闲适之中,蔡武与妻子都喜欢上了杯中之物,渐至嗜酒如命,时常是夫妻对饮,不醉不休,在飘然欲仙的醉态中过日子。他们生有两子一女,儿子年幼。女儿瑞虹为长,至及弃之年,人生得如花似玉,秀丽动人,又通晓诗文,性情娴雅温雅,因父母常醉不醒,瑞虹便成了家中的主心骨,既要料理父母,又要关照弟弟,所以年纪轻轻,便已卓有主张。

  直德七年,兵部行文到了淮安卫所,调升蔡武为湖广荆襄游击将军。蔡家合家欢喜,忙着收拾细软,蔡武带领全家大小及仆从,雇了一条大船,告别亲友故旧,奔赴任地。

  船在扬州扯起篷帆,顺风溯流而上,不久来到黄州地界。一个十五月圆之夜,船停泊在一个寂静的江湾中,虽然四周没有其它船只停靠,但因蔡家船上人多势众,倒也不怕。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明月高悬,江风徐来:清爽怡人。蔡武与夫人自然不愿放过这么一个举杯邀明月的好时机,当船停稳后,他们即命仆人把酒菜摆在船头,俩人互斟互饮,不知不觉就醉意醺醺。蔡家的众仆从见主人已喝得差不多了,也就上行下效,一伙人在船尾上悄悄喝起酒来,只剩下蔡瑞虹三姐弟和三两个女仆在船舱中。

  再说这条船,船老大叫陈小四,手下有七个水手,分别是白满、李癫子、沈铁鼚、秦小元、胡蛮二、余哈肥、凌歪喘,这八个人都是心贪手辣之徒,纠集在一条船上,专门找一些携带财物较丰厚的客人乘船,然后找机会杀人越货,谋取不义之财。蔡武一家这次算是上了贼船了,本来以他们主仆一行的身手并不是敌不住这伙歹徒,只可惜他们都喝得东倒西歪,毫无抵抗之力了。

  等到蔡家主仆都喝得大醉酩酊时,陈小四一伙便开始动手了,他们拿出刀斧,分奔船头船尾对一群醉鬼一顿砍杀,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制服,然后把尸体纷纷抛入江水中。对舱中的女子弱小,歹徒们也不放过,他们三下两下就杀死了蔡瑞虹两个年幼的弟弟和几个女仆,却唯独把蔡瑞虹留了下来,只因为她长得俊俏,陈小四想留她作“压舱夫人”呢!

  得手后,其他歹徒都聚到船头上饮酒庆功,舱中只剩下陈小四,他想立即与美人儿成就好事。被突如其来的惨祸吓昏了蔡瑞虹,这时已悠悠醒转过来,睁开眼,舱中满处溅着亲人的血迹,而一个仇人正满眼淫欲地盯着自己,她只觉得天轰地转,差一点儿又要昏厥过去。陈小四早已等不及了,象恶狼一般扑向毫无反抗之力的蔡瑞虹,疯狂地撕扯着她的衣裙。蔡瑞虹瞑瞑之中感觉到歹人要强暴自己,她忍着悲痛,欲作勉力挣扎,可她哪里是欲火中烧的陈小四的对手,身子只得以蠕动几下,便被陈小四给糟踏了。

  暂泄了欲火的陈小四放开蔡瑞虹,准备穿衣出舱去,回头一看,昏昏沉沉的蔡瑞虹正奋力向船舱的窗口爬去。这时她已没有别的念头,觉得自己心身尽已丧失殆尽,只想从窗口跳入江中,追随亲人而去。陈小四察觉了她的心思,他不想让这朵到手的鲜花在他还没有享受够之前凋落,因此又转身抱住了蔡瑞虹,在蔡瑞虹的挣扎中,他兽欲又起,再一次强暴了这个心身交瘁的弱女子。

  就在陈小四连番发泄兽欲时,舱外天色已慢慢透出鱼肚白,陈小四心满意足地踱出船舱,想去与兄弟们商量瓜分赃物的事。他一出舱门,顿时傻了眼,船头船尾已不见一丝人影,原放在后舱的蔡家的大小箱笼,已被拖到船尾,都敞开抛了满地,里面的金银细软早已荡然无存,原来他那帮狼兄狗弟趁他纵欲之际,已分尽了蔡家的钱物,丢开他悄悄跑掉了。

  陈小四怒不可遏,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乒乒乓乓把留在船板上的空箱笼踢下水去。待发泄一通怒气之后,他冷静下来,决定去追赶那帮丢开他的人,要回自己应得的赃物。这时,已不可能带着美人儿蔡瑞虹跑了,把她留在船上又是一个祸根,于是也顾不得那一夜“夫妻”之情,顺手捡起一根绳子,打了个结,回舱一下子套住蔡瑞虹的脖子,还没等正在发楞的蔡瑞虹反应过来。他用力一收绳结,她就手足抽搐了几下,直挺挺地倒在了床上。陈小四拍了拍衣服,急忙上岸追赶其他歹徒去了。

  蔡瑞虹并没有断气,过了好半天后,她竟又悠悠地从黄泉路上转了回来。待头脑清醒后,想起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想起家人的惨死和自己的受辱,丝毫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她试图站起来投入江流中,却无奈全身酸软,两眼冒花,动也动弹不了,只好就这么一动不动地躺着。躺着躺着,她竟慢慢改变了主意,想到:“我的清白之身已被贼人砧污,纵令马上就死,也算不得贞洁,倒不如活下来,寻机找到仇人,报了杀家之仇,以慰家人在天之灵,然后再死不迟。反正她在行船过程中,已记住了八个歹徒的名字。”如此一想,她产生了生存的强烈欲望,但却挪动不了身子,只好躺在舱中听天由命了。

  还算老天有眼,黄昏将临时分,一条商船从江湾经过,船主见江边停着一只大船,无人无息,船尾物一片狼藉,起了好奇之心。使命人上船察看。于是,奄奄一息的蔡瑞虹被救上了商船。

  在商船上经过一两天的调养,蔡瑞虹身体基本恢复。这条船的船主是一个名叫卞福的江湖行商,等蔡瑞虹清醒后,她问明了她家遭难的前因后果。卞福是个爱占便宜的好色之徒,他见蔡瑞虹孤身一人又貌美如仙,顿起占有之心,因此假意地对她说:“姑娘无依无靠,不如与我作了夫妻,我一定帮你设法找到仇家,给你家人报仇。”事到如今,蔡瑞虹除了报仇已无他愿,既然卞福答应替她家人报仇,她也就不惜自已的身子,委身给了卞福,随他一同回到汉阳。

  在汉阳城中,卞福早已有妻室,他的妻子洪氏是个能干泼辣的女人,卞福向来惧他三分,这次当然不敢把半路私娶的美妾带回家,只在一僻巷中租下一座小院,安顿了蔡瑞虹。卞福根本无心替蔡瑞虹寻仇伸冤,只是找些机会溜到他住的小院中寻欢作乐。就在蔡瑞虹尚未来得及央求卞福的时候,卞福的妻子察觉了丈夫金屋藏娇之事,大打出手,逼着卞福赶走蔡瑞虹。卞福也不想为蔡瑞虹得罪洪氏,索性想了个阴毒的主意,把蔡瑞虹不声不响地卖给了人贩子,倒得了一笔不义之财。

  人贩子一转手,把蔡瑞虹又卖给了武昌的一家妓院。蔡瑞虹见自己屡遭欺弄,竟沦落到青楼卖身的地步,简直是失望到了极点,不明白老天为何要这般虐待自己,妓院老鸨见蔡瑞虹艳丽动人,还满以为自己买到了一棵摇钱树,便急不可耐地逼她接客。不料蔡瑞虹已打定了不惜以死相抗的决心,寻死觅活,坚决不肯接客。老鸨见她心意已坚,生怕扭她不过,人财两空,干脆把她转卖给绍兴人胡悦为妾。

  胡悦是武昌大守的亲戚,从绍兴赶到武昌是想投个靠山,捞上一官半职。逛妓院时,他看中了以泪洗面,反抗老鸨的蔡瑞虹,正好老鸨摆弄不了这个倔强的姑娘,就顺水推舟,低价卖给了他。胡悦很快就摸透了蔡瑞虹的心思,就假惺惺地对她说:“太守老爷是我的亲戚,你只要听我的,我一定想办法托他为你料理一切,你不必担心!”

  蔡瑞虹信以为真,跪倒在地,感激涕零他说:“若得官人如此用心,替我报了家仇,我生生世世做牛做马来报答官人大恩!”胡悦连忙貌似爱怜地将她扶起,安慰道:“既为夫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真心待我已足,何须其他报答。”蔡瑞虹以为自己遇到了救星,也就决心跟定了胡悦。

  其实胡悦也是在口头上敷衍她,根本没付诸行动;而且还骗蔡瑞虹,说是已经拜托了太守,太守正发缉文四处搜捕歹徒呢!蔡瑞虹满以为是真的,天天烧香祈祷,希望歹徒早日落网。

  通过亲戚的介绍,胡悦找到了进京城捐官的门道,于是带着蔡瑞虹由运河乘船来到京城。打点买通的大批金银已托入送出去,胡悦在客栈中喜滋滋地等着乌纱帽落到自己头上。不料天不遂人愿,胡悦捐官的事还没有眉目,经手为他办理的官员却暴病身亡,胡悦不但没得到官职,反而白丢了大批金银。

  胡悦在京城失去了依靠,身边带的钱渐已花完,无奈之际,他便开始在蔡瑞虹身上打主意。蔡瑞虹此时正是十八九岁年纪,犹如怒放的鲜花,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胡悦便决定以她为诱饵,只说她是自己的妹子,因家穷想要与人为妾,得些银两后,再让蔡瑞虹找机会跑出来,然后又骗第二下,这也就是玩所谓的“仙人跳”的骗局。蔡瑞虹出身大户人家,当然容不了这种昧着良心的勾当,但又架不出胡悦的硬逼软磨,也就糊里糊涂地进入了角色。

  第一个欺骗对象是温州来的举人朱源,他进京参加会试不第,无脸返回故乡见乡亲父老,就留在京城读书温课,准备下科再考。朱源已年过四十,家中娶有一妻。但却一直没有生育,妻子曾劝他纳妾以续香火,只因功名未成而一直拖着没办。这时,心计多端的胡悦为他带来了蔡瑞虹,只说两人是兄妹关系,本是书香门第,但因家道败落而生计无着,想把妹妹寄托一人以求生存。朱源见蔡瑞虹长得端庄秀丽,举止间也显得颇有教养;自己孤身一人在京,又正需有人陪伴照应,因此就答应娶她为妾,并送给了胡悦不薄的礼金。

  蔡瑞虹进了朱源的门,起初是羞愧难当,伤心不已,自己一官宦闺媛,竟落到以身骗人钱财的地步,真是无脸自容啊!不久,她逐渐觉得眼前这一个读书人,不但仪表斯文,心地也忠厚善良,不如将计就计跟了他,将来他有出头之日,自己或许就有报仇雪恨之机。于是,她没按胡悦定的计划逃回他身边,胡悦几次暗中来诱劝她,她都不作理睬;胡悦只好一个人灰溜溜地用朱源送的那些礼金作盘缠,返回老家去了。

  蔡瑞虹死心塌地跟了朱源过日子,彼此相亲相爱,第二年便为朱家生下一子,取名林。转眼又是会试之期,朱源厚积薄发,考中了进士,不久被朝廷派为武昌知县,朱源携家小到临清张家湾雇船南下赴任。

  在船上,蔡瑞虹无意间发现了当年的船老大陈小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见陈小四并没有认出自己,蔡瑞虹便暂时沉住气,不动声色地向丈夫朱源说明了一切。朱源听了爱妾的讲述,深为她命运的苦难而动情,他让蔡瑞虹先平静下来,在船上不要惊动贼人,等待机会再设法报仇。

  船到扬州后,停岸等候顺风。这时陈小四与人发生了纠纷,对手是当年的歹徒沈铁瓮与秦小元。朱源趁机上前劝他们到太守府去评理,自己也随他们而去。到了扬州太守府,不待陈小四等人陈说是非,朱源与蔡瑞虹就上前历控了他们当年杀人越货的罪行,审讯取证后,三个歹徒被收入死牢。

  到武昌上任后,朱源马上着手查找其他歹徒的下落,很快就找到并缉捕了胡蛮二和凌歪嘴。三年之后,又终于查出了在汉阳开店的白满和李癫子,逮捕后,与胡蛮二、凌歪嘴一并押往扬州结了案,八名歹徒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时朱源也已升任御史,代天子巡狩到扬州。当歹徒被斩杀后,他命人将歹徒的头颅用漆盘盛了,摆在为蔡武夫妇及儿子等人的灵位下,以祭他们的在天之灵。

  蔡瑞虹大愿已了,当天夜里沐浴更衣,然后悄悄以利剪刺喉而死。临死前写下了一纸遗书,留给丈夫朱源:

  贱妾瑞虹百拜相公台下:虹出身武家,心娴闺训,男德在义,女德在节,女而不节,禽兽何别?虹父韬铃不戒,曲药迷神,海盗亡身,祸及母弟,一时并命。妥心胆俱裂,浴泪弥年,然而隐忍不死者,以为一人之廉耻小,阖门之仇怨大。不幸历遭强暴,衷怀未伸,幸遇相公,拔我子风波之中,谐我以琴瑟之好。识荆之日,便许复仇,皇天见怜,宦游早遂,诸好贯满,相次就缚,而且明正典刑,沥血设飨,妾之仇已雪,而志已遂矣!失节贪生,贻砧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