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费诿嫱纯蕖K拮铀档溃骸袄删伪厝绱司椋桓萌绱送鞲阂澹嗄攴蚱蓿稻∮诖耍〕忻墒樟簦哟吮鹨樱 

  张训的妻子和婢女连夜离开了壕州,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一位来无踪去无影的绯衣女郎就如此留下一个谜团,也不知她是否为张训留下了什么后代,他们是否去寻找过妈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绯衣女郎离开张训后,张训的功业也就到此打止了。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清和郡夫人奇特的相夫之道



清和郡夫人奇特的相夫之道

  在五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世局中,能历任几朝而官运亨通的人物是冯道,因而得了一个“不倒翁”的雅号。冯道颇有一套做官的经验,冯道是宰相,算京官。至于地方封疆大吏中,能与冯道媲美的就是镇守洛阳的张全义。洛阳是河南省的名城,河南在古代称中州,中国有句成语叫“八方风雨会中州”,这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重大战役许多都在这里进行,如周武王灭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刘秀打败王莽的昆阳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北宋寇准、杨家将与辽军的擅州之战、李纲抗金的东京保卫战,岳飞印郾城大捷,八大锤大闹朱仙镇,乃至于明未李自成与明军的襄城大战等。五代战乱频繁,河南洛阳当然不能幸免,张全义能在不断的更替中始终镇守洛阳达四十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后梁朱温时,他为河南尹,后累官至太师尚书令;后唐李存勖以洛阳为都城,张全义的官照做不误,到唐明宗李嗣源时,更封他为齐王。张全义在动荡的社会中镇守洛阳四十年,安如磐石。他的女婿李肃虽然载浮载沉,居然也能履险如夷,历任几朝。张全义是个奇迹,是个谜;李肃也算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得来全靠他的夫人,张全义的小女儿清和郡夫人。

  青年才俊的李肃是在张全义贵盛的时候成为他女婿的。他首先是把自己大老婆贤懿夫人的女儿嫁给他,但不久就去世了,张全义喜欢李肃的英俊仪表及锦绣才情,又把姬妾所生的女儿嫁给他为妻。这个女孩子有百花仙子的美称,此外,由于李嗣源当时以汴梁为都城,洛阳为西京,张全义稳操实权,朝廷对他颇为倚重,于是恩泽普施,就连这位有百花仙子美称的小女子也被封为清和郡夫人,李肃封为左骁骑上将军。

  清和郡夫人的相夫之道既贤又奇。李肃蓄有姬妾数十人,清和郡夫人领袖群雌,管束调教,十分严格,只要哪一个姬妾稍有忏逆了丈夫的意思,清和郡夫人就把她召来鞭笞一顿。此外她还蓄养一批童贞女子,加以多方培育,包括音乐方面的教育,然后安排适当的时机一个个依次献给丈夫,从来不拈酸吃醋。她用这种办法取悦丈夫,别出心裁。在别的方面对丈夫的服待也从无怠慢之处,丈夫凌晨入朝,她每天都亲自为丈夫张罗打点。殷勤送出门外,估计丈夫下朝将归,就一定盛装恭候在堂前,丈夫回来时看到丈夫十分困倦,就立即退归别院;倘若丈夫喜形于色,就叫备酒置乐,与丈夫细斟慢饮,促膝谈心,有时是无限的关怀,不时是诚挚的劝诫,李肃对她是又爱又怕。看来她只是善尽为妇之道的本份而已,事实上连李肃的房事她也操持在自己的手中。

  李肃是在李嗣源手下做官的,但整个后唐的历史前后也就维持了十四年,李嗣源死后不久,政权落在他的女婿石敬塘手中。当初唐废帝与石敬塘公开破裂,唐废帝派张敬达率兵数万围攻石敬塘的驻地晋阳城,石敬塘在谋士桑维翰的怂恿下向契丹求救,条件是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亲,得胜后献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自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到晋阳城下击败张敬达军,石敬塘夺得天下,建立后晋,后唐大臣李肃又成了后晋大臣。

  梁、唐两朝的几个皇帝,靠武力劫夺帝位,这是军阀本色,倒也不算创例,石敬塘拜契丹主为父亲,并且出卖广大土地,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换取一个儿皇帝的称号,在五代皇帝中,他是罪最大恶已极的可耻人物。当石敬塘要向契丹主提出条件时,就连他手下的得力大将刘知远都不同意。刘知远说,称臣也就可以,当儿子似乎太过分。多送些金帛,契丹兵自然会来,不必许给土地,怕将来大为祸害,追悔莫及。石敬塘也知道他这样做大失民心,当时他的部属大致有三种心态:第一类是“朝野咸以为耻!”如云州节度使吴峦愤怒他说:“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独乎!”第二类想乘机夺帝位,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公然宣称:“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这一类人有些蔑视他。第三类是赞同的,但可惜人数最少。石敬塘知道做得不对,为了稳固帝位,对第一类、第二类人是睁只眼,闭刊物只眼,不久惹出天大的祸事,辽国北戎东丹王居然被那些人暗杀,石敬塘思前想后,办好各种善后事宜,其中一项就是由李肃把东丹王灵枢护送北归。

  这是项危机四伏的任务,李肃回家后坐在外厅不停地哀声叹气。清和郡夫人一见立即小心谨慎地问他出了什么事,李肃默然掉泪,黯然自顾自地讲值:“儿女尚幼,为之奈何?”清和郡夫人一听,立即正色说道:“莫不是出使绝域吧?如果这样,也不应当像小儿女一样啼啼哭哭呀!”李肃于是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讲了一遍,清和郡夫人不以为然,告诉李肃:“契丹人贪利成性,我自己私藏的珍珠金宝不下数万,现在全部给你,你拿去厚重地贿赂契丹主的左右大臣,并献出一部分给契丹主,一定可以讨得他们的欢心而送你回来,甚至还可得到他丰厚的回赠。”李肃翌日登程,一路晓行夜宿,才到契丹国时,只见一片肃杀之气,李肃不寒而栗,赶快按夫人传授的经验行事,立即多云转睛,受到殷勤招待,且择日遣返,并赐名驹百匹,驼马百匹,各种衣饰器皿。他回来后又全部交给朝廷,立即加官进爵。

  石敬塘的后晋只维持了十一年,便被契丹吞并,他手下大将刘知远奋起抵抗,耶律德光败走,他一路泄恨,路过相州,屠相州城,连婴儿也被抛到空中,用刀尖承接,作为行乐,一城被杀达十余万人,所有妇女被掠,又以“打草谷”为名四出抢掠,使开封、洛阳数百里地成为白地,他走到奕城,忧急而死,契丹辽军撤走,刘知远称帝,史称后汉。

  先是,李肃出守永兴,有一个叫赵恩缩的小校获罪,李肃出面救了他,赵恩绾赶来相谢,并请求让他在李肃家中为仆人。清和郡夫人在屏风后面仔细端详这个人,见他目乱语诞,认为他日后一定是乱臣贼子,于是叫俾仆悄悄地传话给丈夫:“这人断不可留在身边,以免受他的牵连。”李肃便只接受了赵恩绾的谢意而拒绝了他的请求。赵恩绾走后,清和郡夫人对丈夫说:“此等贱类,为什么不趁早除去,既然已经施恩给他,让他活了命;又不能推诚相待,他就一定会生怨恨的。”看着李肃茫然的样子,她接着说:“塞怨的办法,可以用小惠啖之,怨惠相抵,可保万全。”于是李肃用丰厚的金帛赠给赵恩绾,这一类雪中送炭,自然令赵恩绾感激涕零。而清和郡夫人更使人秘密找赵恩绾的妻子来见,握着她的手劝她今后好好服侍丈夫,又厚赐衣物,更使他夫妻二人感激不尽。不久,李肃辞官回故乡长安隐居,后汉的国柞短促,仅只维持了四年。当时群雄四起,赵思绾也风云际会,率兵入据长安,独树一帜,长安城中的衣冠大族,遭他茶毒的比比皆是,李肃因有恩于赵恩绾,所以全家得到特别的保护。

  刘知远的大将郭威速立后周后,曾多次派使者向李肃求教,并特许他回洛阳优游林泉,赵恩绾也常到李肃府中请教出路,在李肃的劝说,引导下,赵恩绾投降后周。

  回洛阳后,清和郡夫人致力于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她躬亲督教两个儿子读书外,也鼓励她的儿子多与洛中士子切磋学问。每有客来;她总躲在屏风后谛听,听到来客与儿子畅谈文学、政事就连忙吩咐仆妇盛设美酒佳肴殷勤待客;如果听到的大都是闲话谐谑,就只是粗茶淡饭招待而已,后来她的两个儿子在宋时都出仕为官,家道兴隆。

  儒家讲妇道是:温、良、恭、俭、让。清和郡夫人很难说完全符合其中哪一条,她的言行介于又正又邪之间,她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她来讲,不按是非标准,只要对家道有利的都是好的。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赵京娘一片芳心付水流



赵京娘一片芳心付水流

  太原晋祠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晋祠在五代的时侯就已经古柏森森,规模宏大。在晋祠的旁边有一座小小的道观叫清油观,观主叫做赵景清,道观虽不至于象佛寺那样在男女问题上讲究清规戒律,但道观中传出一阵阵压抑的、绝望的年轻女子的哭声,却总使人觉得奇怪。正是这一阵阵的哭声惹出了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一条杆棒打遍天下,留下一套“太祖长拳”,后来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基业的宋太祖赵匡胤。

  据说赵家祖宗葬了一块宝地,曾有怪乌立在赵家门前的树上报信,叫道:“赵宋天下万万年,赵宋天下万万年。”赵家婆娘头发长,见识短,正在灶台上做饭,听到叫声,用刷把敲着锅子说:“三百年就够了!”于是灶神上奏天庭,结果赵宋天下只得三百年,且战乱不休,积贫积弱。

  赵匡胤生在河南洛阳的夹马营中,诞生的时侯,异香不绝,金光遍身,生得蛾眉凤目,隆准龙颜,面泛红光,相貌异于常人。稍长性情豪迈,胆略过人,臂力奇大,资质聪敏,他父亲历后唐、后晋两朝,都是武官,每逢父亲校阅军伍,操练行阵的时侯,赵匡胤必定前往观看,喜出入营中,开硬弓、骑劣马,十八般兵器,一学便会,一会便精。他父亲叫他读书,他奋然回答:“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时局扰乱,兵争不休,只用练习武事,将来乘机崛起,才能安邦定国,方不虚此一生。”但终究拗不过父亲,赵匡胤被送到外公杜三翁那里读书,进了辛先生的私塾,这私塾虽只二十几个学生,却有几个是后来盖世的英雄,如后周世宗柴荣,一代名将石守信、杜彦咸,赵匡胤与他们气味相投,如鱼得水。当时这些人都是孩童,个个聪明,有胆有略,也就个个花样百出,顽皮捣蛋,最后将老师的便壶钻穿,涂上泥巴,弄得老师当夜把尿水全部淋在床上,得罪了老师,赵匡胤只好打道回府,回到洛阳,又与韩令坤、慕容延昭、张光远、杨廷龙、周霸、史圭、李汉升、李重进等搅和在一起,这一天元宵佳节,相约出来看灯,来到天庆楼,这里御勾栏内,南唐进献的一双美人,大雪和小雪,正在歌舞献技,这班少年个个看得心花怒放,高声喝采,便要在御勾栏内饮酒取乐。当时大雪深得后汉皇帝的宠幸,小雪是太师苏逢吉的禁脔,有多少豪华子弟,因看上大雪、小雪的美,貌,而弄得倾家荡产。当时就有人劝止,赵匡胤勃然大怒,说道:“勾栏乃是公共场所,人人可以取乐,怎么苏逢吉竟敢霸占住了,不许旁人玩耍!况且他身为宰相,乃朝廷大臣,百官的表率,狎妓饮酒,已经有罪,如何还要禁止他人到勾栏中去寻欢取乐呢!别人怕他的势力,我赵匡胤不怕。大家尽管放心前去,如果姓苏的有甚话说,我只一拳就将他打倒,看他有什么本事处治我。”于是一班少年就把这一场天大的祸事闹出来。赵匡胤的父母把他远远的送到山西太原,躲在他叔叔赵景清当主持的清油观中。赵景清一再告诫侄儿安心住在观内研习诗文,万万不可外出惹祸。赵匡胤心想:“只是在观内四处走走,舒散舒散筋骨总是可以的吧。”

  一天晨起,绕殿游观,越过花圃假山,忽然听到园角藏经阁中有女子哭泣的声音传出,正待上前看个究竟,他叔叔匆忙赶来,摇手示意不可近前,俏悄地告诉他阁中禁闭着一个绝色妙龄女郎,是由两名强盗掳来的,只因两名强盗争着要霸占这女子为妻,几番打斗,不分胜负,于是胁迫赵景清,暂时把这女子寄押在藏经阁中,等到两人想出妥善解决办法。赵匡胤一听之下,既痛恨强盗的无法无天,又不耻叔父的助纣为虐,不由分说,大踏步走到阁前,一把扭下铁锁,推门直入。

  对瑟缩在墙角的悲悲切切、哭个不停的女子,赵匡胤温语抚慰,知道这个女子年方十六,与自己同宗,叫赵京娘,家住蒲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赵京娘向赵匡胤哭道:“我好怕强盗等一会就来,到时就只有一死,以保清白了。”赵匡胤大起侠义心肠,慨然允诺,护送赵京娘回故乡。赵匡胤顺手把藏经阁中的书架捣毁一些,告诉叔父:“如果强盗前来索人,就说洛阳赵大郎把人劫走。”当时赵大郎的名号,在江湖上也算颇有名气的字号了。

  太原在山西省的中部,蒲州在山西省的西南角,从太原出发。首先经风陵渡过黄河到达憧关、再经过榆次、东阳、平遥、灵石、洪洞、临汾、曲沃、运城、芮城,到达蒲州少说也有一千五百里路,当时交通不便,山川阻隔,赵匡胤担当护花使者,千里走单骑,护送一个娇滴滴的小美人,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首先在灵石,就有盗马贼来打主意,赵匡胤的马叫麒麟马,还在赵匡胤少年时期,有人听说赵匡胤英雄,牵来一匹“恶马”,说是从来没人敢骑,问赵匡胤有没有胆量,赵匡胤答道:“不能驭马,焉能驭人!”跨身上马,任那马上蹿下跳,稳稳骑在上面,那马突然朝附近树林狂奔,速度太快,赵匡胤撞在树上甩出二丈多远,大家都以为他一定死了,过一了会儿,赵匡胤悠悠醒转,见那马还在旁边,又飞身上去,从此这马被他驯服,成了他的坐骑麒麟马。这样的马,寻常盗马贼一挨近就又踢又咬纵声长嘶,赵匡胤翻身而起,窜出窗外,一拳就结束了贼人的性命。为避免麻烦,两人连夜出逃。赵匡胤贪赶路程错过宿站,沿路行来,都是旷野地方,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小村落,只有五六户人家,却都是大门掩上,绝无声息。只有一家门前,立定一个身带重孝的妇人,也正准备锁门外出。赵匡胤上前借宿遭到拒绝,待那妇女远去,赵匡胤管不了那许多,带着赵京娘越墙而入,心想借住一晚,等第二天那妇人回来我便早已离去。进去一看,只见三间小小的平房中停着一具灵枢,供皋垂着白幔,点着灯烛,摆着许多鱼肉菜蔬,赵匡胤仿佛记得那妇人离去时说过今天是她死去的丈夫回煞的日子。赵京娘有些害怕,赵匡胤可不管,大喜道:“我腹中正在饥饿,既有现成的酒饭,乐得饱餐一顿。”赵京娘感于赵匡胤的豪气,跟着他一阵狼吞虎咽地大吃,吃后倒头便睡。半夜时分,房中的蜡烛的火光变成了绿色,渐渐低将下来,充满阴森凄惨,那灵枢好象有噗噗的爆裂之声,接着似有人发出一声长叹,声音幽细,一阵旋风扑入屋内,赵匡胤虽然胆大,也不禁毛骨谏然,赵京娘更是花颜失色,赵匡胤把杆棒取在手中,径奔门前,向外一望,不禁十会惊异!原来灵前停了两只大公鸡,正在那里向供桌上觅取食物,但见它们虽和鸡十分相似,身体却要大数倍,翎毛都呈灰墨之色,颈项很长,眼圆喙尖,锐胫利爪,形状极其勇猛。左首一个,顶上象鸡冠一般簇将起来,右首的一个却是光光的,匡胤暗道:“这两个东西大概就是煞神。”主意打定,把身体当门立定,放开霹雳一般的喉咙,大声喝道:“好怪物!我在此处下榻,竟岂敢前来现形,快快上前领死。”一杆棒当头劈下。随着一声暴喝,赵匡胤头上的阳光就显现出来,煞神知他是大有来历的,想逃都被他的阳光罩住,竟乖乖地被赵匡胤打死。赵京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景,不觉呆了,第二天村民们回来,看到被打死的煞神,对赵匡胤两人敬若神明,对着那两人一骑离去的方向顶礼膜拜。

  又一次赶过了宿头,在一处破庙中过夜,春寒料峭,入夜更觉寒气袭人,两人就着一堆柴火默默地坐着,赵京娘在火光闪烁中,面颊被炙得通红,赵京娘对赵匡胤的仁风义举自然是铭感五内,及到长途相随相伴更是日久情生,此刻呼吸相闻更是如醉如痴,但她只见赵匡胤正襟危坐,一脸正气,几次欲言又止。

  终于来到了蒲州的小祥村,赵京娘的父母喜出望外,看到英武的赵匡胤,看到女儿的神情,盛情款待之后,提出愿把女儿许配给他。赵匡胤说道:“我至今孤身飘泊,四海为家。”谢绝了赵京娘的一片芳心,据说当赵匡胤辞别远行的时侯,赵京娘哭倒在地,她的芳心一片片碎了,随着麒麟马的蹄声渐远渐渺。赵京娘自知不可能再遇到赵匡胤这样的人物,也就注定了自己的无奈,不愿意再找一个比赵匡胤差的人做丈夫,她在抑郁中死去。有诗说:

  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

  今宵一死谢公子,彼此清明天下知。

  赵匡胤在路上曾到一个佛寺投宿,实际上是寺里的方丈老和尚算到他要来,把他接进去的,临行时,老和尚送给赵匡胤一道偈语:

  遇郭乃安,历周始显,

  两目重光,囊木应讖。

  所以赵匡胤辞别赵京娘后,就北上投奔了郭威。后来他做了皇帝,更夺过后蜀皇帝孟昶的妻子花蕊夫人。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何芳子由贞操引发的一宗冤案



何芳子由贞操引发的一宗冤案

  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古代是常见的,叫“守宫砂”。不明就理的人,以为“守宫”就是守住那神圣的一方妙处。实际上“守宫”是晰蝎的一种,躯体略扁,脊部颜色灰暗,有粟粒状的突起,腹面白黄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内多皱褶,善吸附他物、能游行在直上的墙壁上,就是大家常见的“壁虎”。古老相传,用瓦罐一类的东西把壁虎养起来,天天喂给它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时候,就把它捣烂,用来点在女人的肢体上,殷红一点,只要没有发生性关系就终身不灭,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只能用在未结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妇女是绝对不灵验,这种办法是在宋代随理学的兴起而得到推广的。在宋代由于刚刚使用,经验不足,闹出了许多笑话,弄出了许多是非,其中有名的一个冤案出现在四川。

  事情还得从宋太祖灭后蜀讲起,王全斌率军进入四川,宋太祖谆谆告诫:“行营所至,毋得焚荡庐舍,驱逐吏民,开发邱坟,剪伐桑拓。”然而宋军征蜀骄纵不法,滥杀无辜达数万人。民情汹汹,民变迭起,宋政权一面严惩有关人员,一面派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蜀宣慰,一面承诺减赋,一面承诺拔擢人才出仕为官。

  所谓拔擢人才,既然属于安抚性质,自然是以有财有势或者有头有脸的人士为主,至于真才实学是放在次要地位。四川万县大豪富林宓田连阡陌,骡马成群,自然也在拔擢之列,于是打点行装到汴京去朝见皇上,接受宋太祖的面试,等待任命。林宓除结发妻子外,还有五位如花似玉的侍妾,最小的侍妾叫何芳子,才十八岁,原本是后蜀政权兰台令史何宣的女儿,宋朝灭后蜀,何宣不愿降宋,被宋军杀死,可怜官家小姐何芳子沦为万县土财主林宓的第五房小妾。

  林宓即将动身前往汴京,家中的所有事物都已交待妥当,惟独对年轻貌美的侍妾放心不下,于是将心事透露给了他的好朋友,城外清风观中的上乙真人。对上乙真人来讲这自是小事一桩,他不久就从江湖术士的手上购买了一些守宫砂,如此这般地把用法给林宓解释一番,林宓如获至宝,回家之后一一亲自点在妻妾们的臂膀上。

  何芳子是位千金小姐,人既美,书也多,在她为自己所画的人生蓝图中是希望找到个如意郎君,比翼双飞,最终想不到却嫁给了一个几十岁的乡间土财主,还要和一群庸脂俗粉天天争宠斗气,她本无意于这种无聊的争斗的,但由于她年轻,她貌美,她知书达礼,气质高贵,使得林宓天天粘着她,而冷落了那些女人,于是那些女人就结成统一战线,对她封锁包围,处处与她为难。何芳子嫁给林宓后是事事不如意,天天窝着火。

  轮到何芳子点守宫砂了,她心不甘情不愿地拒绝了这种近似屈辱的作法。她认为从一而终,守贞固节是女人理应遵守的本份,何必一定要有任何形式上的约束,倘若由于被迫而守贞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尽管何芳子振振有词,但就是秀才遇了兵,有理说不清。林宓上头土脑怎么也听不进去,而那些家庭主妇兼长舌妇类型的妻妾们这时莫不以怀疑的眼光看着何芳子,嘴角边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何芳子拗不过,雪白粉嫩的手臂上也点上了那么一点红。

  那些女人们自林宓离家之后,一个个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们手臂上红豆般大小的守宫砂痣,不敢洗涤。不敢擦碰。何芳子却痛恨它,好象那是涂在她身上的一个污点,她漫不在乎,照样的沐浴洗涤,不久,守宫砂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下,那些俗气十足的女人终于找到了攻击的借口,讽刺她,嘲笑她,甚至公开骂她偷人养汉,更有不辞辛劳的,夜夜躲在何芳子的窗下偷听,随时准备捉住淫妇奸夫,准备看看这小婊子是如何勾引男人的。

  半年以后,林宓已经奉派在汴京任职,派人前往蜀地把一妻五妾一同接来京城,当天夜晚,林宓就迫不及待地在灯下一一检视妻妾们的守宫砂痣,当看到何芳子时,那带着得意笑容的脸僵硬下来,一怒之下,当即就给了何芳子两记耳光,问她这是为什么?何芳子把头低着,脸上没有一点表情,牙齿紧紧地咬着嘴唇。林宓火冒三丈,下令严刑拷打,何芳子自认不仅行动上没有越轨,就是感情上也不曾越轨,抵死不肯承认自己有什么情夫。那一记一记的鞭子,把何芳子希望的心一点一点地敲碎,她彻底绝望,留下一封血泪交织的遗书,自缢而死。

  林宓仍以为何芳子是羞愧而死。确实何芳子死时有一些羞愧的心情,自己娇贵的身子竟落在这样一个人手中。林宓对何芳子以死剖白的遗书并不重视,草草地就把何芳子埋掉了事,林宓在万县财大势大,打死一名奴仆或冤死一个侍妾,只要花些银子,摆平家属和各种关系人,便可不了了之,然而在天子脚下的汴京城,可就是人命关天,非同小可了。

  林府死了个小妾,第二天便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来,开封府听到消息,主动加以侦察。第一步就是开棺验尸,发现何芳子皮开肉绽,全身都是鞭打的伤痕。接着就是提林宓前来审问,林宓无法隐瞒,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经过讲出来。于是判官用林宓所剩下的朱砂,点染在三名妇人臂上,然后把一条活壁虎放在其中一人的手臂上,瞬间就把那些守宫砂舔得干干净净,事实上守宫丹砂点在处女的手臂上,经过数日不加洗涤,便可深入皮下,再经擦试或洗涤都不会抹去,而且愈见鲜艳,但一经房事,颜色就自行褪去,但对于已经有过性交的女性来说守宫砂就毫无用处,何芳子是受了莫大的冤枉。开封府尹判何芳子是清白的,林宓滥用私刑,逼死侍妾,免去官职,并加重罚。

  由于这个案子涉及到四川地方,牵涉到安慰后蜀政权的子民,因而连中央专管刑狱的大理寺也启动了,就在大理寺重判的时候,林宓神秘地死去,上乙真人也投湖自杀。

  人们十分同情何芳子的遭遇,她千里迢迢地从四川万县赶到汴京,却含冤蒙屈地游魂异乡,于是就有人发起建一座“贞女庙”。这座庙自宋代到现在,历代加以重修,千年以后,至今河南开封城南仍有此庙,有时人们又叫它“守宫庙”。现在用守宫砂来检验女子的贞操已不多见,但新婚之际,男子却常常注意女子是否流红,以说明处女膜是否破裂,验证女子的贞操。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苏小妹以才择夫婿



苏小妹以才择夫婿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犹豫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