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洋战争史话:菲律宾浴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尔西率领的第38特混舰队是一支拥有强大作战力量的大舰队,它有4个航空母舰大队,共有正规航空母舰9艘、轻型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58艘,作战飞机180架。另外有负责支援的护卫航空母舰(可搭载预备飞机)11艘,给油舰33艘。
哈尔西出动大批舰载机空袭台湾等地的目的,就是要在美军正式登陆莱特岛之前,摧毁日军可能投入和增援的航空作战力量,尽量减少美军登陆作战时的压力和损失。
1944月10月6日,哈尔西率领第38特混舰队离开乌利西海军基地,10月10日早晨到达冲绳东南120海里处。
日军侦察机9日发现美军舰队行踪。大本营据此判断:美国人是不是要攻打台湾?
自10日晨开始,哈尔西先后派出1193架次的舰载机对冲绳本岛、奄美大岛、宫古岛等西南诸岛的日军航空设施和舰船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击毁日军飞机93架,击沉日军舰船87艘,己方仅损失飞机21架。
联合舰队10日9时发出“基地航空部队‘捷-2’号作战预令”,命令基地航空部队“迅速查清敌情并捕捉、歼灭之”。
11日,第38特混舰队南下攻击吕宋岛。
12日,第38特混舰队北上并出动飞机1378架次空袭台湾各地,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台湾地区的航空兵力和地面设施,己方损失飞机48架。
这一天,联合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上将下令“基地航空部队实施‘捷-2’号作战”,动用从九州到菲律宾的所有基地航空部队对美国特混舰队展开攻击,并把正在濑户内海重建的航空母舰舰载机部队加强给基地航空部队的第2航空舰队。因为,在9月中旬美国特混舰队袭击小笠原、硫黄岛、雅浦、帕劳以及菲律宾中南部的日军航空基地时,丰田想保存实力,未予有力还击,结果反而吃了大亏,这一次他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坚定地予以还击。
第一天反击就传来“特大喜讯”,让丰田乐得合不上嘴。
当天,台湾东方海面刮起台风。到傍晚,待命中的T攻击部队79架飞机才由九州南部的鹿屋基地分两批出击,第一批56架,第二批23架。陆军重轰炸机、海军舰载攻击机计约50架,也自冲绳基地起飞出击。它们对美军特混舰队进行了轮番攻击。T攻击部队是第2航空舰队的精锐部队,由“一”式陆攻机、“银河”轰炸机、“飞龙”重轰炸机等鱼雷攻击机组成。据说,因其飞行员战术技术一流,可在台风中进行攻击,故取“台风”的第一个字母“T”命名该部队。
T攻击部队报告夜袭战果说,击沉类似敌航空母舰4艘。
13日,第38特混舰队出动500架次飞机继续对台湾实施空袭。
日本海军出动T攻击部队的45架飞机,其中“一”式陆攻机27架、“银河”轰炸机6架、“零”式战斗机12架,从日本九州鹿屋基地起飞,对出没于狂风暴雨中的美舰队进行攻击。4架“一”式陆攻机突破美国舰队对空火网时,三架被击中,一架对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实施了有效攻击,造成该舰轻微损伤。美重巡洋舰“堪培拉”号命中一枚鱼雷,舰底被打开一个大洞,船舱进水,不能航行。
“捷”号作战计划(7)
可是T攻击部队却报告战果说,“击沉敌航空母舰两艘,烧毁一艘。”丰田美滋滋地打着小算盘:加上前一天的攻击成果,已经使敌机动部队伤筋动骨啦!
14日晨,美军继续空袭台湾,至上午9时30分停止攻击,舰队向东南方向撤退。
美军舰队停止攻击并开始撤退,使丰田更加坚定了信心,也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敌人被打垮了,要逃跑!他决定要痛打“落水狗”,对美国舰队实施更大规模的攻击。这一天,日军飞机从南九州基地出发,以冲绳为中继基地,对美国特混舰队先后进行了三次计450架次的攻击,但与敌舰队接火的还不到出动飞机的半数。
据报,“击沉敌航空母舰两艘,烧毁两艘”。
实际情况是,只有美国轻巡洋舰“休斯顿”号右舷中央部命中一枚鱼雷,海水充满机关区,失去一切动力,后经奋力抢救,15日被“波士顿”号重巡洋舰曳航脱离战场。
15日,第38特混舰队第4大队出动战斗机、轰炸机80架南下空袭吕宋岛的马尼拉市。
负责菲律宾航空作战的陆军第4航空军和海军第1航空舰队倾巢出动,迎战来袭的美军飞机。
日军侦察机报告:在吕宋岛东方海面发现敌舰队,其中有4艘大型航空母舰!丰田闻报大喜:“组织攻击部队,马上出击,消灭它!”此后,陆海军航空部队计约130架飞机,对美国机动舰队实施了两次攻击。
据报:击毁敌航空母舰一艘,使两艘航空母舰起火。
联合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上将真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经核实,就让手下人综合几天以来的“赫赫战果”,上报大本营海军部。大本营接到报告后也欣喜若狂,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日本太需要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要尽快让对军队作战怨气十足的国民们知道,日本还有救。于是,大本营也未加核实,便匆忙公布“赫赫战果”了。
这就是所谓“第二个珍珠港胜利”的真相。
自10月10日起,哈尔西的舰队连续6天对大东岛、冲绳岛、吕宋岛、台湾岛进行大规模空袭,迫使日军仓卒启动“捷-2”号作战计划,让日本联合舰队过早地投入了原准备在正式菲律宾作战时才使用的基地航空部队。他的舰载机击毁、击落日军基地航空部队飞机约500架,使日军部署在菲律宾地区的精锐航空力量毁伤过半,彻底打破了日军在台湾、菲律宾地区进行航空决战的企图,自己仅损失79架飞机和两艘巡洋舰。
当哈尔西听到“东京玫瑰”广播后,打电报告诉远在珍珠港的尼米兹,幽默地说:“我抢救了刚刚被东京广播电台‘击沉’的美军第3舰队之后,正在冲着敌人‘撤退’。”哈尔西为了让日军将领们相信美国舰队已遭受重创,诱使其出动舰队,以便聚而歼之,故意让救援舰只慢吞吞地拖着那两艘受伤的战舰驶向乌利西海军基地。
就在10月14日,丰田接到“特大喜讯”,决定要扩大战果、痛打“落水狗”之时,他一方面命令各航空部队对美国舰队实施更大规模的攻击,一方面命令当时在濑户内海的第2游击部队出击,以捕捉、歼灭受伤的美国特混舰队。
第2游击部队是准备进行“捷-1”号作战的临时编制,它以原第5舰队为基干,指挥官是老奸巨猾的志摩清英中将。志摩清英接到命令后,决定15日午前零时出击。参加兵力有:第21战队的重巡洋舰“那智”号、“足柄”号;第1水雷战队的轻巡洋舰“阿武隈”号及7艘驱逐舰。由于有3艘驱逐舰在向指定地点集结时延误了时间,舰队出发时晚了三个半小时。志摩舰队于15日7时驶出丰后水道,一路向南搜索敌人。
志摩中将根本不知道,就在他的舰队驶出丰后水道不久,就被潜伏在附近的美国潜艇发现并及时地报告给哈尔西了。哈尔西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航空母舰第2大队隐蔽在“诱饵舰队”周围,准备伏击志摩舰队。
这一天,日军搜索飞机在石垣岛南方发现“拖着重重的油迹、慢吞吞地在海上行驶的敌舰队”,立即向联合舰队司令部报告“发现因受重创而溃逃的敌舰队之一部。”丰田司令官接到报告后认为,这几天这类受伤的敌舰应该到处都是,不足为奇,因此没有及时通报给志摩。丰田的自以为是反而让志摩舰队躲过了一劫。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捷”号作战计划(8)
16日,志摩舰队在严密的对空警戒下继续南下。10时45分,开始由重巡洋舰给驱逐舰补充油料。
其后,志摩接到重巡洋舰“那智”的报告:根据截获的敌电文得知,敌舰队可能北上。志摩立即命令舰队改变航向,向西行驶。
14时30分,志摩舰队上空出现两架美军舰载机。老道深算的志摩清英中将立即判断:敌人的机动舰队就在附近,我舰队已经被敌人发现了!
志摩在指挥室一边看着舰队组织的对空射击一边想:“让我的巡洋舰去攻打敌人的航空母舰,那不是拿鸡蛋去碰石头吗?我呀,三十六计,走为上!”就这样,志摩清英带着舰队溜了。
其实,丰田司令官在16日就知道他上报的“赫赫战果”水分太大了。这一天日本的侦察机在菲律宾东方海域发现了13艘美国航空母舰,继而又于17日在台湾东北方向及菲律宾东方海域,发现有4个美国航空母舰群在活动。联合舰队和大本营海军部立即组织人对台湾海域航空作战的战果进行联合调查,而且把上报战果最多的T攻击部队的参谋田中少校叫到司令部仔细询问,调查的结果是:无论怎么乐观地估计,顶多是击伤敌4艘航空母舰,不用说击沉敌航空母舰,就是普通舰艇也没有击沉一艘。这个结论让丰田司令官傻眼了,让大本营海军部十分震怒。怎么办?发布声明更正,通知陆军?想来想去,都不妥,都不行。海军不但要自己吞下这颗苦涩的果子,而且要绝对保密,特别是不能让陆军知道。所以,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调查只有草草收场,但是海军却偷偷修订了海军系统的作战方案。
10月17日,日本大本营得到报告说美军正在莱特湾外扫雷,这才搞清楚美国人要在菲律宾而不是台湾大开杀戒了,于是在18日深夜匆匆下达了“捷-1”号作战命令。美军在10月19日就正式发动了菲律宾的登陆战役,进攻方向既不是早先判断的吕宋岛也不是后来判断的台湾岛,而是莱特岛。这一切使日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由于海军对陆军隐瞒了台湾海域航空作战的实情,至莱特作战正式打响之时,日本陆军方面,从上到下还被蒙在鼓里。陆军不仅为海军的“赫赫战果”激动不已,而且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主动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
原来的“捷-1”号作战计划,把陆、海军决战地区选在吕宋,两个月来也是按吕宋决战进行筹划和准备的。如果敌进攻菲律宾中、南部,只实行空、海军决战,由海军出动所有能派出的舰只进行孤注一掷的大赌搏,不实行地面部队的决战。现在,陆军要改变决心了。
10月19日,大本营陆军部对形势的判断如下:
一、我军在台湾海域航空作战中,击溃了美国舰队的主力。这个满身疮痍的美军又在莱特开始新的作战,是个严重错误。现在我军正应集中陆、海、空兵力,歼灭敌军。
二、丧失了航空母舰主力之敌,在莱特的航空作战中,势必重视运用基地航空兵力量。但帛琉、莫罗泰距离稍远,航空战对敌不利。
三、再看我方航空兵力,因为我海军航空兵在台湾海域航空战中损失了主力,所以在莱特作战中,必须由陆军航空兵充当主角。从这种观点出发,研究了陆军航空兵完成决战的能力,结果认为,虽不充分但在质量上足以摧毁敌军的登陆企图。
从以上判断可以看出,大本营陆军部认为,当发动“捷-1”号作战时,必须改变原来的决战指导方针,对美军进攻莱特之战,不仅海、空军,连地面部队也要进行决战。
10月20日,大本营据此决定在莱特实行陆海空总决战并将新意图电告南方军总司令部。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立即在21日将新的决心下达给第14方面军司令部。山下奉文开始时仍然顾虑重重,但在寺内和大本营的劝说和压力下只有服从,决定往莱特增派两个师又一个旅。
海军编造的“弥天大谎”只让日本人高兴了几天,却把日本一步步拖向失败的无底深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激战莱特岛(1)
1944年10月16日午后,麦克阿瑟在西南太平洋战区参谋长萨瑟兰和陆基航空兵部队指挥官肯尼的陪同下,离开他的位于荷兰迪亚的风景绝佳的总司令部,搭乘汽艇驶往“纳什维尔”号巡洋舰的锚地,准备指挥即将开始的菲律宾战役。
为了对付莱特岛上的万日军以及可能前来增援的敌人,美军动了真格的。
麦克阿瑟计划动用克鲁格第6集团军的第1骑兵师、第7步兵师、第24步兵师、第96步兵师等4个突击师近10万人,从莱特岛东部方向攻击日军。
为了掩护和运送这支庞大的部队,第7舰队的金凯德海军上将集结了700多艘大小各式舰只,其中有18艘轻型航空母舰、6艘老式战列舰、11艘巡洋舰和86艘驱逐舰。
拥有105艘战舰(其中包括18艘快速航空母舰)、威力强大的第3舰队早已在莱特湾附近展开积极活动,哈尔西指挥的舰载机正在连续袭击冲绳、吕宋和中国台湾的日军目标。
800多艘战舰,1280余架舰载机,这可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了!
作为一个麾下拥有数十万大军的统帅,面对盼望已久的解放菲律宾之战,按理说应当高兴才是,但眼下麦克阿瑟却是忧心忡忡。
麦克阿瑟把菲律宾作战的第一仗选在莱特岛,是破费一番心计的。
莱特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东西长185公里、南北两头各宽60多公里、中部只有25公里,面积在菲律宾所有有名称的2400个大小岛屿中排列第8位。它的东北面是第5大岛萨马岛,南面是第2大岛棉兰老岛。美军一旦占领它,就可以把菲律宾群岛一分为二,拦腰切断,并能控制菲律宾群岛南北穿行的两条海上通道,一条是北面的圣贝纳迪诺海峡,另一条是南面的苏里高海峡。
让麦克阿瑟得意的是,选定莱特岛作为登陆点可以得到海军强大舰队的支持,莱特岛东面的莱特湾为登陆部队和海军舰队提供了颇为理想的活动空间,哈尔西的第3舰队只要牢牢控制莱特湾,登陆作战便没有后顾之忧。莱特的省府塔克洛班附近还有4个小型机场,可以作为进攻吕宋时的前进空军基地。
但真正的作战还没开始,就让麦克阿瑟碰到了难题。通过侦察机和工兵们的实地侦察,很快就发现塔克洛班附近的所有机场都位于莱特湾及其附近,而这里恰恰是全岛天气最坏的地方,加上现在正逢雨季,机场排水不畅,美军的作战飞机将会深陷泥潭而无法起飞。
对塔克洛班恶劣的天候地理环境,麦克阿瑟并非一无所知。早在41年前,他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工兵少尉时,就乘汽船考察过那里。但“行大事者不察细故”,他还是不管部下提出的反对意见,命令工兵部队于登陆5天后在塔克洛班的泥泞中建好一座有1500米跑道的临时机场,以便停放一个由75架飞机组成的战斗机群,尔后再建几个停放轰炸机、侦察机和更多战斗机群的机场。
至于登陆头3天的空中掩护,他原指望哈尔西麾下的航空母舰战斗机来帮忙,但哈尔西的回复却令他很失望。哈尔西已把为麦克阿瑟提供空中掩护的航母由原来的4艘减为2艘。他显然认为菲律宾的日本陆、海军航空兵都已消灭殆尽,莱特湾并不存在真正的空中威胁。这样,麦克阿瑟就只能依靠肯尼将军手下的陆基航空兵了。
汽艇停靠在“纳什维尔”号巡洋舰旁。当麦克阿瑟一只脚刚刚踏上位于巡洋舰舷梯底部的登船台时,突然一个巨浪奔涌过来,将汽艇高高抬起,正在迈步登舰的麦克阿瑟一下子失去重心,头朝下摔在汽船甲板上。巡洋舰和汽艇上的海军官兵一个个都吓呆了,有人急忙跑过去搀扶。但麦克阿瑟若无其事地挥挥手,坚持自己爬起来,登上舷梯,走向甲板,向欢迎他的水兵们敬礼。
“不管怎么样,”麦克阿瑟相信自己的运气,“这次进攻我会成功的。”
10月19日晚上23时,“纳什维尔”号巡洋舰驶抵莱特湾口后停了下来,等待天亮后进入海湾。
激战莱特岛(2)
麦克阿瑟走上甲板,先低头俯视阴森森的海水,又抬头仰望漆黑如墨的天空,觉得好像大自然把他及他率领的庞大舰队一起都裹在一个硕大无朋的斗蓬里。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当天晚上就寝前,他除了读几页母亲送给他的《圣经》,就只有一件事可做:祈求肯尼派来的支援飞机明天一早能及时赶到。
10月20日黎明。一缕阳光刚洒向莱特岛的海滩,美军的成千上万门大炮便开始发威,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迹划破长空,倾泻到岛上。一群群飞机呼啸着掠过停泊在莱特湾的舰艇的上空,向莱特岛方向飞去。顷刻之间,地面上升起一道道浓黑的烟柱。
9时45分,在波光粼粼的20公里宽的蓝色海面上,出现了无数向海岸冲过去的小黑点——那是满载登陆士兵的登陆舰艇。
站在“纳什维尔”号舰桥上的麦克阿瑟目睹着眼前这宏大的战争场面,内心无比激动。他知道,担任主攻的东部方向总共有4个师。其中第1骑兵师和第24步兵师在塔克洛班机场附近登陆,他们能否成功是整个行动的关键。第96步兵师和第7步兵师在南边的杜拉格附近登陆,美军陆基航空兵准备在那里修建3个简易机场。
美军登陆十分顺利。士兵们乘坐登陆艇穿越数公里长的海面,然后涉水登上沙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根据菲律宾游击队提供的情报,强大而准确的舰炮火力已经把滩头附近为数不多的几个日军据点夷为平地,日军大部队早就躲到可以俯视海岸的山上,钻进在那里挖掘的坚固岩洞,躲避美军战列舰发射的直径406毫米、重达1000公斤炮弹的轰击。
下午1时,麦克阿瑟决定上岸。他穿着崭新的、熨得笔挺的卡其布军装,嘴里叼着玉米芯大烟斗,戴着一副飞行眼镜,右裤兜里装着父亲送给他的老式双发袖珍手枪,在参谋长萨瑟兰、航空兵指挥官肯尼和菲律宾流亡政府总统奥斯默纳的陪同下,乘登陆艇前往海滩。前任总统奎松不久前因病逝世了,他没能活着看到他的国家光复。途中,登陆艇遇到了一艘由战列舰上放下来的汽艇。麦克阿瑟大声问艇上的舵手:“喂,小伙子,哪里的战斗最激烈?”年轻的舵手为见到麦克阿瑟而激动不已,一时竟激动得讲不出话来,只能用手指了指硝烟滚滚的“红滩”——那里是第24师登陆的地方。麦克阿瑟向登陆艇艇长下令:“走,咱们朝那个海滩方向开。”
当登陆艇靠近海岸时,麦克阿瑟看到他当少尉时修建的码头仍完好无损而感慨万分,不禁想起几年前撤离菲律宾的狼狈情境。他转过头向自己的参谋长说:“迪克,上帝保佑,我们又回来了。”
下午2时30分,麦克阿瑟乘坐的登陆艇停靠在4艘大登陆舰侧旁。其中一艘登陆舰因中弹而正在熊熊燃烧,岸上不时响起枪声。麦克阿瑟和其他人跳下登陆艇,淌着膝盖深的海水走上岸来。不久前,他在莫罗泰岛登陆时,也是淌着海水走上岸的。麦克阿瑟的脚终于踏上了柔软的沙滩,他再一次喃喃自语地重复着那句话:“我回来了。”
此时,与他一起登岸的奥斯默纳已由流亡政府首脑变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他走上前来以菲律宾总统的身份欢迎麦克阿瑟重返菲律宾。
不久下起瓢泼大雨,一辆带有便携式电台的战车爬上海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威廉·邓恩把一个看起来像黑电木大汤匙的麦克风塞到麦克阿瑟的手里。麦克阿瑟将军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说:
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
托万能的上帝之福,我们的部队又站到了菲律宾的国土上……
团结在我的周围吧!让巴丹和科雷希多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
勇敢地战斗吧……
利用每一个有利时机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家园,战斗吧!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战斗吧!以你们神圣的死难者的名义,战斗吧!让每一颗心都不再畏惧,让每一只手臂都强壮如钢。上帝为我们指明了道路。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去实现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向正义的胜利前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激战莱特岛(3)
麦克阿瑟完全陷入了一种久违的兴奋状态,他对沿着帽檐不断滴下来的雨水,对敌机低空掠过时投下来的炸弹,对身旁炸豆般爆响的枪声,浑然不知。他大踏步走过海滩,豪迈地说:“上帝交给我一项使命,他相信我能够完成它。但是我不知道上帝是否同样关心我,让我活下来。”
当他再次搭乘登陆艇返回“纳什维尔”号旗舰时,日军飞机开始乘着云开日出的好天气袭击登陆的美军士兵和舰艇。
一架低空进入的日本鱼雷轰炸机从麦克阿瑟乘坐的“纳什维尔”号上空掠过,漏过了一个值得日本人举国欢庆的攻击目标!难道那位飞行员不熟悉坐在发动机罩上的高大身躯,难道没有看清那人手中握着著名的玉米芯大烟斗?总之,那位不该出名的飞行员径直向停泊在不远处的“檀香山”号巡洋舰扑过去,那真是个大家伙!倒霉的“檀香山”号巡洋舰在爆炸声中扭动着受伤的身子,靠船员们迅速抢滩搁浅,才没有沉到海里去。
在莱特岛的登陆行动,美军付出的代价很小。仅有49人死亡,192人受伤。而且在登陆的当天,占领了宽20公里、纵深18公里的登陆场,有6万多人、4500辆各式军用车辆和万吨物资运送上岸。
麦克阿瑟对此显然很满意。他在给罗斯福总统寄出的第一封信中写道:
“战斗在顺利进行……它在战略上突破了敌防线的中心……在战术上将敌菲律宾部队分成了两半,由于绕过了这些岛屿的南半部分,美军的伤亡人数可能会因此减少约5万人。”
在美军登陆后的头5天里,日军航空兵和海军部队还没有对莱特湾登陆部队发动大规模攻势,但美军已明显感到对方越来越大的威胁。21日黎明,3架日机掠过“纳什维尔”号上空。其中,两架被高射炮火拦腰斩断,第3架日机却一头撞上了不走运的“澳大利亚”号巡洋舰舰桥,几名正在上面观战的澳大利亚海军将校当场阵亡。
莱特湾内的舰船和刚刚登陆的部队需要强大的航空兵保护,这是麦克阿瑟最担心的。按照作战分工,为莱特湾上空提供掩护的任务主要应由哈尔西第3舰队来承担,可是哈尔西坚持莱特湾上空没有严重空情而于10月27日开始去搜索日军的航母部队。因此,莱特湾上空的防御十分薄弱。
麦克阿瑟心急如焚地找来肯尼,让肯尼指挥的第5航空队尽快进驻莱特岛。肯尼告诉他,陆基航空兵何时在莱特湾发挥重要作用,完全取决于岛上的简易机场什么时候能修好。
他接连两天与肯尼一起到岛上视察塔克洛班机场和杜拉格机场。结果让他们十分失望 :两个机场都很小,改建机场的推土机刚挖下几铲土,地表下就冒出水来,雨季一来,这里还不成一片泥沼?肯尼命令工兵们在机场跑道上铺下珊瑚沙砾,又在上面铺上带孔的钢板。但即使这样,也只能停放半个P-38战斗机群,而几十架飞机对急需掌握莱特湾制空权的美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几天后,麦克阿瑟搬进了位于塔克洛班的美国农场主沃尔特·普赖斯的庄园。他很喜欢这座用水泥和砖石建成的奶油色建筑,却不喜欢门前草坪上专用的防空洞。巴丹战役之后,有人曾嘲笑他是“防空洞里的道格”,言外之意他是一个不敢亲临前线的胆小鬼。自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以“防空洞会传播肺炎病毒”为由,拒绝钻入拥有电灯、家具、地毯和排气扇的舒适洞穴。现在他又有了新的理由,说防空洞“破坏了草坪的氛围”,命令手下人把它填平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日本飞机对塔克洛班的袭击愈加频繁激烈,有时一天轰炸十几次。普赖斯庄园作为当地少有的几座现代化建筑之一,自然是日机重点光顾的目标。有趣的是,日机对庄园的10余次轰炸中,只有一颗炸弹命中目标,落在麦克阿瑟隔壁的卧室里,却没有发生爆炸。另一颗落在麦克阿瑟卧室长沙发上的哑弹则是美军高射炮兵发射的。当天晚上,高射炮部队指挥官威廉·马克特少将回到普赖特庄园吃饭时,麦克阿瑟将这颗炮弹“叭嗒”一声丢在他面前的桌子上,说 :“比尔,告诉你的炮手们,射击时瞄得再高一点!”
激战莱特岛(4)
让麦克阿瑟手下虚惊一场的倒是一次日本战斗机的扫射。11月的一个傍晚,一架日本轻型战斗机朝普赖斯庄园射击,两颗30毫米口径机关炮炮弹穿过办公室的窗户,打在麦克阿瑟头顶正上方的横梁木上。当部下冲进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他若无其事地坐在桌子前,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但麦克阿瑟心里却在庆幸上帝给了他“与生俱来的避弹功能”。他让传令兵将横梁中的两颗弹头挖出来送给自己的儿子,并且附上一封信。信中说:“亲爱的亚瑟,爸爸送给你两颗大子弹,它们是冲着爸爸打来的,但没有打中。爸爸很想念你和妈妈。爱你们,爸爸。”
在麦克阿瑟饱受日军空袭之苦的同时,莱特岛东边的美军主力登陆部队按照既定计划,正朝着横亘在莱特岛中间地带的“中央山脉”缓慢而艰难地前进。这时的战场形势,已由美军登陆初期的急剧扩张变成两军的胶着状态。
1944年10月6日,也就是麦克阿瑟开赴菲律宾的10天之前,日本第14方面军新任司令官山下奉文陆军上将抵达马尼拉。但这位野心勃勃想大干一场的家伙却发现参谋总部交给他的是一个“烫手山竽”。
从编制上看,第14方面军下辖9个师和3个旅,约23万人,人数并不算太少,但部队大都分散在星罗棋布的菲律宾各个岛上,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到各处分兵把口,到处撒胡椒面。况且,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整个菲律宾的防御竟然出现事实上的两套指挥班子,兵力也被一分为二。
如今集结于准备进行地面决战的主战场——吕宋岛上的部队只有第8师(驻守八打雁)、第103师(驻守阿帕里)、第105师(驻守比卡尔)及第58旅(驻守林加延),还有作为预备队的第26师和第2坦克师。另外的4个师和1个旅则由驻在宿务岛上的第35集团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指挥,单独负责包括棉兰老岛、莱特岛等菲律宾中、南部地区的防御,与南方军司令官寺内保持密切联系,山下奉文根本就插不上手。
他不知道麦克阿瑟大举进攻时,自己有多大把握守住吕宋,而对铃木能否抗得住美军对棉兰老和莱特岛的进攻,心里也没有底儿。
眼下,他最盼望的就是从本土和中国东北大连港驶出的运送援军的船只能够躲过美国潜艇的伏击,把增援兵力送到菲律宾来,同时在已往战斗中筋疲力尽的航空兵部队能够及时得到整编和重建,以在菲律宾反登陆作战中大显身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