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二女皇-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她们与我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她们的生活过于奢侈,以至我们目瞪口呆、继而愚蠢地为她们喝彩;
…她们的欲望过于肮脏,以至我们在他们面前如此圣洁,但继而我们也梦想如此;
…她们的权力过于强大,以至我们显得如此卑微,甚至我们会心甘情愿地被驱使;
…她们的荣耀过于昭显,以至我们顶礼膜拜了千百年后,以为她们与神同在;
…她们的脚步过于沉重,以至我们总是生活在她们的喜怒哀乐中,如仆如奴。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我们无法看到原始社会的酋长们是如何炫耀权力的,但我们却能看到帝国时代的君主们如何挥霍他们的欲望、享受他们的权力、左右历史的 。殊不知,我们今天的生活、明天的轨迹实际上就决定于他们的斧声烛影中。而他们自己,这些帝王将相们,其实和我们毫无二致,不过是一群身披裘衣、手持权杖、脚踏万民的混蛋,他们总是以为帝国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人民是他们的家奴、历史是他们的日记,但实际上他们也不过是一个个匆匆过客,只不过他们的舞台远比你我的更华丽、更宏大,而你我却只能在街巷中指点天下、在自家的竹席上寻欢作乐、在黄天酷暑下寻求温饱………但别他妈抱怨什么天无公理、世无仁善,当我们是蝼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会产卵的女王;当我们是奴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条鞭子告诉我们该干什么;但我们苟延残喘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他们告诉我们怎样生存,这不是一种自虐式的摇尾乞怜,而是一桩交易,我们相互需要当我们需要他们的智慧、眼光和秩序的时候,他们则需要我们的财富、身体、生命,就是这样,我们和他们都不过是是在用生命作一场游戏,各自扮演一个角色,然后各取所需…当然,世界是一个巨大轮盘赌,这才是唯一公平的,所有人的命运都压在这上面了。
当你在店铺前自扫门前雪的时候,别忘了克娄帕特拉的鼻子再短一点,埃及的历史就将重新书写;当你在寡妇门前搬弄是非的时候,别忘了维多利亚的母亲要是不那么放荡,英国的一个时代就将茫然;当你在历史连续剧前编织锦绣前程的时候,别忘了咸丰帝稍微果断些,大清帝国的命运就与一个女人毫无关系………历史似乎就是这么在一连串的偶然中前进着,但实际上,在上帝看来,这些愚蠢的人类不过是在自作聪明,他们不过是沿着上帝轻描淡写的画迹前进。
当男人们自以为是的时候,历史上总有些女人喜欢提醒这些蠢货:如果说无毒不丈夫,那么慈禧会告诉你怎样更恶毒;如果说英雄气短,那么克娄帕特拉会讲述怎样更富悲剧色彩;如果说人不风流枉少年,那么叶卡捷琳娜会为你展示她长达300人的情夫名单……
所以,要懂得欣赏你身边的女人,除了大多数花瓶外,其中总有出类拔萃的。
埃及艳后
(1)
“红颜祸水”似乎是无论民族、无论朝代亡国的必然通理。上帝创造出这个只有男人和女人的世界,也就注定了两性之间的吸引与战争。战绩卓著、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说,男人有两个成功,一个是在战场上,另一个在女人的肚皮上。事实上,对男人来说,有的时候女人甚至比国家和政权还要重要。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凭借美貌风流在床上征服了男人,而又并不仅仅局限在床上,她们利用男人,获得自己在政治上的成功与满足,进而征服整个世界。这其中,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无疑是最大的成功者。
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女人”,她是美貌与智慧,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和魅力,比大多数男子具有更大的力量和决心。虽然她被称为“埃及艳后”,而实际上她并没有埃及血统,她是马其顿人的后裔。
有人说,她是大地上的凡人,又好像是按照上天的节奏而活跃于人世的。也有人说,她是古埃及王国最聪明能干的统治者。她不仅美丽,也很有政治头脑。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艳和智慧,实现最伟大的政治目标——保全埃及的独立,重现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一个情人、一位母亲、一个战士、一个女王,这四种角色贯穿她的一生,对她来说缺一不可。
她就是克娄巴特拉七世,著名的埃及女王,大帝恺撒的情人,英雄安东尼的妻子。在短短的39年的生命中,她做了22年女王。在一生风起云涌的###中,她显示出了巨大的
野心和魅力,她甚至以一己之力,书写着罗马帝国的一段重要轨迹,在很多关键时候,她对罗马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克娄巴特拉曾被列为“影响世界历史的第一个女人”。两千年前,正是由于克娄巴特拉的美貌与智慧才阻止了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东南岸的征服行动,维护了埃及王国的利益和领土完整。莎士比亚曾经这样形容争强好胜的女王,“你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体,责怪也好,笑也好,哭也好;你的每一种情绪都充分地力图表现得美好而动人”。克娄巴特拉,这位无与伦比的“埃及艳后”,她是一个伟大的传奇。
她到底有多美?
在一本名为《震惊世界的女人》的书中这样描述克娄巴特拉:“她有像青春少女那样的苗条体态;有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高高隆起的鼻子比普通妇女更显得高贵;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衬托出细腻白皙的肌肤,使裸露的肢体如脂似玉;微微翘起的嘴唇,似笑非笑,蕴藏着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可以说她既具有东方美女的妩媚,又具有西方美人的丰韵,可谓天姿国色。”
(2)
全世界的人们只要一提起埃及艳后,马上就会联系到绝色美女这样的词语,就像中国人说道“巫山神女“一样,似乎总带着一些难以言说的香艳味道。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对她的美丽用尽一切华丽的辞藻,大书其书,她先后诱惑了罗马元首恺撒和安东尼奥,这其间的细节让无数人浮想联翩。“埃及艳后”几乎就成了风流妖冶、甚至诱惑的同义词。莎士比亚在名作《恺撒大帝》里将她描述成“旷世不遇的肉欲妖妇”;海捏为她写了无数赞美的诗篇;大诗人但丁在他著名的《神曲》里甚至“恶狠狠”地将这个“荡妇”投到地狱之中。20世纪的文学大师萧伯纳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埃及艳后不仅深得埃及人的喜爱,更是全世界的永恒话题。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思想录》中这样描绘:“要是克娄巴特拉的鼻子长得短一些,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改变。” 而美国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更是在银幕上把埃及艳后演绎得美艳绝伦。
(3)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一直被认为是位绝代佳人。然而英国大英博物馆几年前曾经展出了“埃及艳后”艺术品展。这些雕像显示:这位公元前1世纪的古埃及统治者貌不出众,绝非现代人心目中的美女形象。
英国博物馆披露埃及艳后其实是丑女,这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英国《泰晤士报》曾披露:美丽的古代埃及艳后原来是个又矮又胖的丑女人。据说,她个头矮小短粗,不到5英尺,身材明显偏胖。她的衣着寒酸,脖子上赘肉明显,牙齿也已经坏到要找牙医的地步。英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展品展览。展品中有11尊女王的雕像,从雕像看,女王不过是个长相一般,脸上轮廓分明,看起来较为严厉的女人。负责此次展览的馆长苏珊·沃克尔博士说:“虚构的故事通常都是胡编的。”克娄巴特拉更像是一个女学者而非热情似火的情人。
银幕上的埃及艳后,曾经由索菲亚罗兰和伊丽莎白·泰勒扮演,她是一个肤色黝黑的美人,她和恺撒之间的感情纠葛,她在凄美的自杀前哀怨的眼神,施展的种种魅力,的确有摄
人心魄的力量,令无数男人不可阻挡地为她着迷,为她疯狂,让英雄一世地恺撒和安东尼拜倒在她地石榴裙下。在她死后的几千年,有关她绝世美艳的传奇一代代疯长,然而,真实的克娄巴特拉就是一个有着鹰钩鼻、矮胖、满口坏牙的女人吗?那么她又是凭什么俘虏了那个时代两个最强势男人的心呢?
埃及人无疑是艳后美丽形象最坚决的维护者,他们寻找各种证据证明克娄巴特拉的美艳。埃及大学文物学院前院长布鲁菲苏尔说:“克丽奥佩特拉的脸部细腻光滑,富有神韵,这是无可辩驳的。她那挺拔的鼻子和端庄的五官在古今世界女王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埃及文物局局长扎西哈瓦斯博士说:“英国人说克丽奥佩特拉丑陋和肥胖是毫无根据的,他们应该到埃及卢克索神庙去看一看,这座神庙里有保存完好的克丽奥佩特拉的浮雕。如果克丽奥佩特拉像英国学者描述得那样丑陋,那为什么两位罗马将军会不顾一切地疯狂地爱上她呢?”在埃及人看来,克娄巴特拉充满了美貌和智慧,她不但是一个大美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她具有比美貌更加出众的智慧,他们认为她“更像是一个女学者而非热情似火的情人。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有位学者说:“尽管克娄巴特拉不像她与罗马将军的爱情故事中所描写得那么漂亮,但我确信她是极聪明的,她应付罗马用的不是美人计。”
实际上,克娄巴特拉在17的时候就继承父位成为女皇,她统治埃及是凭聪明智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她与罗马将领们相处的三件武器是泼辣、聪慧和温柔,美貌也许并没有文艺作品和传说中那么夸张。埃及艳后到底长得什么样,我们很难知道历史的真相,对于她外貌的猜测使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这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女人身上,关于她的故事、传奇,那个时代的动荡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迷离的色彩。
(4)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刚刚征服了埃及,但就象他征服波斯时一样,他不想以平凡的希腊人身份统治埃及。于是,他带领一队人马勇敢地闯进埃及西部浩瀚的大沙漠,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传说的圣殿。当然,他没有寻找到什么圣殿,但他也同样成功了,他宣传说他在沙漠中得到了埃及主神的确认,并由此成为埃及的保护神。
埃及艳后是亚历山大麾下战将托勒密的后裔,在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也随之以分为三,托勒密在埃及开创了托勒密王朝。。
她出生在亚历山卓……一个由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
少女登基
(5)
公元前69年,克娄巴特拉出生在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皇室。小公主一生下来就非常漂亮,粉嫩嫩的小脸,光滑的皮肤吹弹可破,深深的眼窝,海洋般蔚蓝深邃的双眼,尤其是那高挑笔挺的鼻子,惹得很多人无比怜爱。宫里成长的日子,小公主就像一朵渐渐开放的花朵,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天使慢慢长大。克娄巴特拉就是亚历山大城里一颗耀眼的明珠。
(6)
然而,埃及公主对于克娄巴特拉来说紧紧是一个称呼而已,因为实际上无论是她还是她的祖先对这个地处尼罗河上游的国家都知之甚少。这个国家的信仰并不是她本人的信仰,管辖着这儿的神明也不是她的保护神,她并不是个埃及人,她实际上马其顿人的后裔。这也许是克娄巴特拉一生中最快乐最宁静的一段时光,小公主的眼里只有娇艳的鲜花、美丽的首饰,迷人的大海,对于周围的一切,她几乎一无所知。
(7)
托勒密王朝的国王把埃及全部土地都视为己有。他以当然的最高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把这些土地的一部分收归王室经营,称为“王田”;其余的统称为“授田”:或赠与神庙(神田),或赐给官员私人(赐田),或分配给军人作为份地。留在国王手中的土地由王田农夫(劳伊)耕种。他们主要采取短期租借的方式取得一块土地,交纳实物佃租,种籽由国王提供,收割后必须归还。田里种植的作物品种由国王决定。王田农夫是佃农,不是奴隶,但他们未经许可,不许离开村庄。除耕种土地外,王田农夫还要服必要的劳役,如修堤坝、开运河等。他们还须交纳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连租带税占一年收成的50%以上。神田和赐田上的耕种者可能也是类似于王田农夫的农民。原神庙的土地开始时大部分转归国王直接管理,但在公元前2世纪,祭司们趁王权削弱又扩大了神田。赐田的数目因人而异,托勒密二世的财务大臣阿波罗尼阿斯在法雍一地就有近7000英亩的土地。军人份地数量不等,一般在英亩到70英亩之间,分布于全国各地。军人平时种地,战时服兵役,以服兵役代租,但他仍须交纳各种税收。军人的境况比王田农夫稍好一些。最初,他个人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后来份地接近于私产,亲属可以继承。到公元前2世纪末,埃及人开始作为军人领有份地。在埃及,私有地的存在是肯定的,如住宅用地,园圃以及偏远的贫瘠土地,但它们无一能逃脱国王的税收之网。
(8)
税收和垄断既是托勒密王朝的经济控制手段,也是国王所有制的重申与体现。托勒密王朝的税收可谓多如牛毛,无孔不入。土地、房屋、园圃、家禽、牲畜、奴隶、人头、财产继承、买卖交易、关卡交通,各种物品、各种活动都在纳税之列。即使一个人去打鱼,也要有一官员监视以保证25%的鱼作为税收转入国王手中。估计埃及的税收种类在200种以上。这些税除土地税交实物外,大部分以货币纳税。国王有时为了简便,就把税包出去,实行包税制度。托勒密王朝的垄断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油料的垄断。政府对油料作物从种植到销售的每一阶段都实行完全的控制。油料必须在当地政府监督下在国家的油坊里加工,然后以固定价格出售。此外,纺织、皮革、矿业、盐业、钱庄,甚至印染、皮毛、香料、化妆品、玻璃、陶器、酿酒等行业也都由国家垄断或控制。这种制度同样适用于托勒密国外的属地。严密的税收制度与严格的垄断经营,使托勒密王朝搜刮到尽可能多的财富。仅垄断专利一项每年收入就达约15000塔兰特。
为扩大商业利益,加强对外贸易,托勒密二世时(公元前282—249年)修通了往昔法老开工未竣的连接红海与尼罗河的运河。他还派人开发非洲东海岸,建立了一连串远达索马里的据点,派出海军、卫戍队保证商路的安全。当时的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埃及输出谷物、亚麻布、玻璃、奢侈品;地中海的金属、木材、大理石、紫色染料,南阿拉伯和印度的肉桂、药物、香料等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埃及。
国王们把通过税收、垄断、贸易搜刮到的财富,一部分用于维持庞大的政府官僚机构和军队,一部分供应宫廷的消费,还有一部分用来扶植文化事业。托勒密王朝虽以武力开国,却附庸风雅,慷慨解囊,对文化事业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城亚历山大里亚取代雅典成了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城中有国王兴建的博物园和藏书70万卷的图书馆。优厚的待遇,高贵的社会地位,便利的研究条件吸引了各地的许多学者。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天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史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娄巴特拉的父亲是托密勒十二世,他是一个平庸甚至软弱的君王,纵情声色,他缺少征服世界的野心,缺少开疆拓土的抱负,甚至完全没有一个君主对权力强烈掌控的欲望。这个爱吹笛子的国王其实就是罗马当权者的傀儡。但罗马人却并不急于取托密勒而代之,他们宁愿让托勒密把埃及和塞浦路斯的领地传给自己的两个私生子,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地上过着花天酒地,昏天黑地的生活。他们越是放荡不羁,就越能从他们手上榨取财富,他们也就越会变得软弱无力。埃及将会葬送在他们自己的手上,在这若干年里,罗马人将获得极大的利益。罗马的那几位实权派都在暗中等待着,等待着托密勒王朝的自我颠覆,他们就将抓住这个机会攫取大权,把这个神奇而富有的国度据为已有之日。对于这种事情,罗马人一向喜欢赋予它一层神话色彩,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己的计划,而不是开诚布公、按部就班地实现占有它的欲望。托密勒国王就这样被罗马贵族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每过几年,他都会被罗马人叫去,然后像一只被吃饱了的猫逗弄够了的小老鼠一样,重新遣返回国。而且,每次回国后,他都必须从传说中的托勒密宝库中取出数额巨大的黄金珠宝贡奉给那些逗弄他的人。只有这样,罗马的###院才肯承认他的埃及国王地位是合法的。
(9)
公元前59年,著名的恺撒当上了罗马执政官,不过那时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克洛狄乌斯。在当时的罗马,克洛狄乌斯具有最高的权势,恺撒也无法和他匹敌。克洛狄乌斯来自罗马古老显赫的贵族家庭,他早年经历和其他罗马贵族类似,也具有罗马贵族的传统特点。埃及国王托密勒十二世的弟弟是塞浦路斯王,塞浦路斯也是埃及领土的一部分,因此他本人也是埃及的大臣。塞浦路斯王年年要向罗马人进贡大量的金银财物,然而贪婪的克洛狄乌斯却并不满足。最终,他将塞浦路斯的王位废黜,并同时趁机占领了塞浦路斯,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版图。此时的克洛狄乌斯可谓是一手遮天,恺撒对塞浦路斯王废黜这件事很不满,但他也无力阻止。弟弟的被废黜对埃及国王来说竟然是无关痛痒的一件事,他从未对此表示过任何异议或者激愤。这个爱吹笛子的人甚至还想从国外聚敛更多的财宝用来贿赂恺撒和他的党羽,以求自保,希望他们不要侵犯自己的私人财产。他的软弱使埃及处在极其危险的局面,这时的亚历山大城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全城都出现了混乱,城中的权贵们、教士、地主和皇宫中的官吏都清醒地意识到,这时鼓动埃及老百姓把他们的国王从王位上赶下去是一件极容易做到的事。于是托密勒十二世赶紧逃到了罗马。国王的长女贝勒奈西,也就是克娄巴特拉的姐姐由她的追随者推举登上了王位,同时,国王的弟弟塞浦路斯王服毒自尽。
发生这一切时,克娄巴特拉才仅仅十岁。美好的童年早早地离她而去,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她感到震惊、不安甚至是痛心。这也促使了克娄巴特拉的早熟,她的家族历史几乎就是用鲜血来书写的。在前后二百五十年的时间里,一共有十三位托勒密国王先后继位,他们都曾经受到过妻子或子女的挟制或迫害。毒药、匕首、毒酒、鲜血······这些东西存在于托密勒家族的长久记忆中,无数人带来了生死浩劫。所有这些浩劫都因权力而起,为了争权夺利,为了享受更奢侈更放纵的生活,他们不惜骨肉相残。生活在皇宫中的人,如果没学会先发制人,就随时有身首异处的危险。年幼的克娄巴特拉过早地接触了权力,接触到了处于政治漩涡中的血腥与丑恶,但这也使她变得坚强,成为一个充满智慧而且作风强硬的少女。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愈来愈鄙视自己那个跑到罗马去摇尾乞怜、哀讨王位的父亲,同时也让她懂得应该对自己的叔父,那个不堪屈辱服毒自尽的塞浦路斯王肃然起敬。而就在这时,克娄巴特拉也受到了缪塞恩的哲学家们的教导,让她清楚地认识到,即使发生了这么多残酷的宫廷斗争,仍然有比王位和黄金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国王的荣誉。年仅十岁的克娄巴特拉已经知道束缚着她父亲心灵的枷锁其实不名一文。与之相比,毒药反倒更能维护国王的尊严,在困窘时它还是一种能够帮助自己尽快得到解脱的东西。这个观念深深地烙在她的心里,虽然始于童年,却永不磨灭。荣誉和尊严永远高于一切,胜过生命,这就是克娄巴特拉一生铭记的人生格言。
此时的埃及女王贝勒奈西为了寻求支持,派出使团去和罗马人讲和,请求他们的原谅,并希望与罗马人结成同盟。可是罗马人却并不买女皇的帐,贝勒奈西先后嫁了两个丈夫,期望能够给自己多一些的帮助,然而她最终没能如愿,罗马人也成为女皇乃至埃及最大的威胁,刻薄而又傲慢的罗马人虽然居住在北方目不能及的地方,却有可能从天而降,到这里来烧杀抢掠,毁灭这里的一切。
罗马人之所以不支持女王贝勒奈西,是因为他们与原来的托勒密国王达成了协议,如果罗马人能帮助他复位,他就会付给他们大笔的财物。这时的罗马帝国,由于在波斯战争中失利而耗尽了钱财,同时,此时的罗马政坛也改变了格局,形成了恺撒、克拉苏、庞培三足鼎立之势。他们互相之间钩心斗角,都想独占埃及,尤其是觊觎托密勒家族的黄金珠宝,于是,他们都愿意拉拢支持这位流亡海外却极其富有的老国王。托密勒十二世和罗马人签下了巨额的高利贷债务,答应向罗马人俯首称臣,他还继续向罗马人乞求恢复他的皇位,而渐渐长大的小克娄巴特拉也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开始有了自己的追随者与支持者,她的执政呼声甚至超过了无所作为的姐姐。
罗马人金戈铁马地闯进了埃及,护卫着苍老的国王回到自己的王宫。恺撒从高卢回到罗马并依据他颁布的《朱利安法》宣布,这位国王是“罗马人民的同盟者和朋友”。与此同时,诡计多端的罗马人还让这位同盟者欠下了罗马巨额的高利贷债务。这是一笔永远偿还不清的债务,最终这位“罗马人民的同盟者和朋友”会因为这笔债务而不得不对罗马人俯首称臣的。这样,罗马人就可以放心地让他回国。很快,他收回了自己的王冠和权杖,并且将自己的女儿贝勒奈西以重罪处死。看着姐姐的人头落地,克娄巴特拉的心头一颤,她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51年,声名狼藉的托密勒国王去世,年仅18岁的克娄巴特拉与其15岁的幼弟托勒密十三世一同登基为王。新一代的埃及女王诞生了。
女王被废
虽然登上了王位,克娄巴特拉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好过。相反,她更是进入了阴谋与斗争的漩涡中心。除了已经被处死的长女贝勒奈外,克娄巴特拉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妹妹阿尔西诺伊和一个年纪更小的弟弟。即使同是皇家骨血,这几个亲兄弟姐妹实际是最大的对手和敌人,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派系,有各自的势力和支持者,一旦某个权力集团掌权,其他的几个就很可能受到压制、流放,甚至是谋杀。围绕着王位,这些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按照古埃及法老的习俗,共同继承王位的克娄巴特拉和她年仅十岁的弟弟托勒密应该结为夫妻。这也是托密勒十二世为了保全王室的和平与稳定所立下的遗嘱,他还委托罗马人做他遗嘱的执行人。他希望罗马的###院像神明一样庇护着希腊人,庇护着这个富有而弱小的国家。这也是托密勒十二世一生的统治哲学,那就是,不惜用埃及皇帝的权力为代价来换取罗马人的支持与保护。
然而事实上,克娄巴特拉和他的弟弟并没有完婚,他们俩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在大事小事上争论不已,年幼的托密勒十三世刚愎自用却又缺乏智慧与才干。这时候,年轻的格内奥斯·庞培奥斯出现了。在克娄巴特拉刚刚即位时,有一批罗马人在埃及驻扎作为护卫队,这些人主要由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为主,他们完全是一群散兵游勇,士气低落,毫无军纪可言。这些人在埃及娶妻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根本无心作战,只是想躲在埃及和平香艳的环境里,逃避被派到波斯战场送死。不仅如此,他们为了抵抗服役,还杀死了罗马总督的儿子,这使罗马的统治者们大为恼火,他们竟然因为埃及而背叛了罗马,那些向来傲慢、不可一世的堂堂罗马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罗马人的颜面尽失,让长期处于屈辱地位的埃及人很是得意,克娄巴特拉却表现得很理智,他把这些罗马叛军绑起来交给他们的总督处理。然而,罗马高官却并没有怎么处置这些叛军,而是把他们又押送给埃及女王,他们要告诫克娄巴特拉:即使是叛军,也只有罗马的官员才有权力和资格逮捕和处置他们的权力,女王把他们绑起来关押是越权的行为。过了一段时间,另一队罗马人踏上了埃及的土地,这就是著名的格内奥斯·庞培奥斯,罗马长老庞培的儿子。这是在亚历山大发生的一场残酷的争夺权力的斗争,格内奥斯·庞培奥斯面对的将是声名远扬的恺撒。很多人都在支持庞培,克娄巴特拉也一样,她积极地为庞培打开进入亚历山大港的通道,还给他送船只和财物,年轻而英俊的庞培给克娄巴特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甚至幻想着庞培战胜恺撒成为罗马的统治者,之后就可以给予自己极大的支持。那时的克娄巴特拉还没有见过真正的恺撒,显然,她完全低估了恺撒的天才和无与伦比的才干。
(10)
克娄巴特拉大错特错了,对庞培盲目的信任和支持反而成了她的众多反对者们出击的一个极好的理由。当时埃及皇宫里真正掌权的是小托密勒的三位老师——一个将军、一个太傅、一个内侍的总管,年幼的托密勒十三世几乎被他们控制了,克娄巴特拉虽然很有才能,但她毕竟势力不够,还没有力量抵挡这些强大的反对者。所以,当她诽谤勾结罗马官员,出卖国家的舰队和利益时,她选择了退守,她不会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不顾尊严,卑躬屈膝地去乞求罗马长老的庇护,她宁愿从这个王位上离开。
公元前49年,20岁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被废黜并遭驱逐,托密勒十三世独踞王位。克娄巴特拉带着一堆人马逃到了红海阿拉伯人的游牧部落,并以那里为据点,开始积蓄力量,不断招募军队,她要跟自己的弟弟抗衡。
几乎就在克娄巴特拉被废黜的同时,不可一世的恺撒开始了他的征战,数日之间,他率军渡过鲁孔比河,他在法萨卢斯彻底打败了庞培。所有人都惊奇不已,几乎没有人能料想到恺撒能够这样大胜庞培。曾经不可一世,掌握着埃及国王任免权的庞培只得带着所剩不多的残兵游勇直奔亚历山大城,来投奔年轻的克娄巴特拉姐弟,寻求庇护。当庞培到达埃及的 培琉喜阿姆后,托密勒王朝的实权人物内侍总管波狄诺斯决定杀死战败的庞培,以此来讨好霸主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恺撒。庞培被埃及人杀死了,他的头颅和罗马最高显示权力的戒指也被罗马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