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尔街战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94年,保尔森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宣布高盛北京代表处开业。在中国,高盛是开创数个“第一”的外资机构。
  在主掌高盛的7年中,保尔森一直积极开拓中国业务。高盛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也是首批获得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认证的外资机构之一,并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
  高盛还是第一家中标协助中国处理不良资产的外资机构,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资产国际销售的外资机构。
  保尔森在各个场合对中国朋友评价甚高。保尔森强调中国伙伴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他更推崇中国的政府官员,他评价中国民众愿意接受好的建议,尤其在实践中探索最适合中国市场的运作方式上,而且完成工作的速度极高,“在其他地方一项所需要的时间,他们只要一半或1/3就足够了”。
  在白宫供职3年后,保尔森转而投身商界,加入了高盛公司,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商途生涯。在他的执掌之下,高盛成为美国最  赚钱的证券公司。
  2006年7月,处在事业巅峰的保尔森决定接受总统布什的邀请,从前任斯诺手中接过财政部长一职。
  凭借着对华尔街的深入了解,保尔森成功入围美国财政部长,而在他之前布什总统提名的前两任财政部长——奥尼尔和斯诺都是没有华尔街背景的公司高层。可以说,在成为财政部长之前,他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华尔街最重要的投资银行——高盛度过。保尔森是这个地球上最熟悉华尔街的几个人之一。
  2006年,携带7亿美元身家离开高盛的时候,保尔森还是一个不为公众熟悉的实干家,他不抽烟喝酒,不会驾驶保时捷兜风,他说话磕磕巴巴,表情严厉。和巴菲特一样,他的爱好是喝可乐。
  在中国金融圈,保尔森也以低调、谦和与幽默为业内人士所知。
  他曾经说:“我从来没梦想过会涉足中国的国有企业重组和股票上市,我从来没有梦想过与中国的众多国家领导人相见。”
  在美国国会,不健谈的保尔森在入主财政部的最初几周内,就迅速地与国会建立起亲密关系,仅仅是会议就召开了48次。
  在国际环保圈,保尔森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为人们所称道。他曾经捐出个人价值1亿美元的高盛股票,资助环保机构“保护自然”的成立,并担任主席。他还致力于促进中国的环保工作,曾经在环保议题上同云南省政府合作。
  看上去,这位从政治转身商业,继而由商业到科研,再由科研到政治的华尔街###,身上还有很多同期华尔街###所不具备的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
  2006年,当布什总统在白宫玫瑰园里发表声明宣称保尔森出任财政部长一事时,布什的民众支持度一度达到了最高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2)
保尔森被称喻为“经验丰富与声誉坦白正直”,他对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问题的理解,能用清晰的术语解释经济问题,他一生都在与商业打交道,他的经历和才智不但赢得了内阁的肯定,而且还代表了经济平稳向上成长的民众期待。
  保尔森就任时,就曾向美国国民强调了致力于维护美中经济关系之间最重要的三点议题:确保贸易伙伴遵守规则行事;尊重知识产权;并且保持弹性、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制度。当时,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保尔森最大的挑战之一。如今,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保尔森仍然是一大挑战,带着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新伤,保尔森要向中国老朋友兜售他的“救市”观念。
  美国政府新推出的救市方案,在旧版遭到否决后,新版增加两个关键条款,一是增加减税措施;二是把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由10万美元提高至25万美元。
  在两个版本救市计划更迭的两周里,苦心经营的保尔森面临的心理挑战达到了极限。在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位人物胆敢要求动用如此庞大的资金,来对抗一场深不见底的危机,保尔森被媒体称作“最强悍的财政部长”。
  尽管存在质疑,投票决议中还一波三折,但保尔森还是征服了民众。
  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方案,出身于华尔街的保尔森再一次成功地捍卫了华尔街的利益。
  保尔森的很多决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诟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说,“他的方案在我看来毫无意义。”救市方案大而不当,后来在执行时也没有到位,空耗了很多时间,以致股市一再大起大落。保尔森显然走了弯路。他后来检讨说,“对造成今天这种状况的所有错误感到羞耻。铸成这些错误的有很多人、不同的政党、监管系统和市场规则的失效。”总的来说,保尔森对他采取的救市措施“没有遗憾”。他相信这些措施将“减小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让金融系统重新焕发活力”。
  元帅伯南克
  当美国经济同时遭受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打击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参议院金融委员会表示:“我认为远远不会重演20世纪70年代的一幕,不会出现滞胀。”
  但当危机发生之后,这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却面临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美国民众的拷问。
  就在美联储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时,以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柯卓澜(John Cochran)为首的美国一百多位经济学家,联名给国会写了一封公开抗议信,反对财政部和美联储提出的这个方案,这封信征集到了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签名。
  但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没有一个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专业的经济学家签名,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也没有一个人签名。
  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这两所名校与保尔森和伯南克渊源颇深。他们在分别成为美国财政部长与美联储主席之前,一个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代表,另一个则是全美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
  而这两所大学分别是这两人的母校,对于知识精英荟萃的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来说,沉默既是一种表态,又是一种谦逊,更是对提出解救方案的这两人的支持。
  在成为美联储主席之前,伯南克是一个在学术界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本科毕业,任教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17年,并长期担任经济系主任。
  在研究银行货币政策和大萧条方面,伯南克既能写生涩的学术论文,也能写入门的经济学教科书,还能当最好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的主编。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伯南克这个研究危机的经济学家终于派上用场了。如果最熟悉华尔街的保尔森和卓越的经济学家伯南克都无法拯救美国于危机之中,美国还能指望谁?
  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尔森和伯南克这对搭档,在具体的执行方面,分工默契,互相配合,搭配得很完美。
  保尔森以效率著称。他继承了华尔街人的激情与战斗力,他通常是快速接触各种潜在的信息源,然后,每天不分时间地给伯南克打电话,交换想法或者讨论金融市场冒出的热点。
  多交流总无害,就在雷曼兄弟倒闭之际,这对将帅组合一直希望通过化解危机事件的办法来解决面前的困境。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3)
两人甚至在早餐桌上仍然不放过讨论问题的时间,他们轮流到对方的厨房吃饭,保尔森甚至把自己的讲话稿事先送给伯南克。
  长期的合作形成了一种默契:一个人提出想法,另外一人挑毛病、修改。
  与保尔森极具进攻性的外向型个人特性相对的是,举止谦逊的伯南克看上去有些木讷,属于学院派风格,这导致其经常被误读为缺乏自信。
  实际上,伯南克极其自信,且看法坚定。他曾对大萧条时代和其他金融危机进行过研究,比大多数人更清楚信贷体系如何运转以及抵押贷款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与保尔森多年担任企业高层、领导高盛成功着陆中国的商业经验不同的是,伯南克没有公共关系上的优势,但具备智力上无人能敌的天赋。
  这位有“神童”称号的美联储主席,在被哈佛大学录取时,入学 考试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缩写,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成绩1590分,离满分仅差10分,位居南卡罗来纳州的头名。早慧的少年时代和知识上的优势,是他作为经济历史学家和理论家的本钱。
  2002~2003年,伯南克在业界获得极大知名度,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主张利用降息来解决美国的通货紧缩;二是认为穷国的钱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外债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的实质性转变”。看来,伯南克是“过度储蓄论”的鼻祖。
  抛开伯南克这种观点的合理与否,伯南克一直用非常严肃的态度看待经济市场中的道德风险,他力图发挥美联储的责任不让经济走下坡路,这让很多人非常钦佩伯南克。伯南克曾在2008年7月8日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提道,“一些大型投资银行以及私人投资者的疏忽,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乃至整个美国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伯南克有十分广泛深入地参考他人意见的特质。他请教的对象有美联储副主席、格林斯潘时代危机的资深人士唐?科恩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总裁蒂姆?加斯内等人,希望得到他们在担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官员期间参与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斗争的经验。
  伯南克喜欢钻研经济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伯南克虽然讲话直白,但从他的措施中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温和的执行派。
  保尔森开始提出的是7000亿美元政府紧急救助计划,即政府购买不良资产、机构获得财政部资金来平衡债务,摆脱资产价格的恶性循环式下跌。财政部承诺购得资产之后,将使资产溢价并最终转售出去(例如境外美元分担),保尔森保证纳税人将不受到损失。在这个计划第一次没有通过之后,保尔森再接再厉,显示了他强势的风格。
  伯南克则相对更为务实,他看到了金融市场疼痛的根源,是不断出现的“风险流量”的冲击,而非某个时点的风险爆发。他公开表达了对房价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担忧,他说房价下跌因素不解除,情况还是很棘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对伯南克极为推崇,认为保尔森在救市的表现和伯南克比起来简直有如云泥:“如果伯南克能成功地拯救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他将成为一个英雄。”
  虽然有温和的伯南克相佐,但在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出台之时,保尔森一直遭遇着冷脸。
  2008年9月23日,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民主党议员给了保尔森一个冷脸。同样,在众议院的听证会上,议员直接批评救市方案应该普罗美国大众而不只是金融巨头。对于政客的不合作态度,布什神色严峻地说:“我们国家正处于严峻的经济危机中,我希望我们能很快达成协议。”
  2008年9月28日晚间,一脸疲倦的保尔森站在共和党领袖佩洛西与民主党领袖里德身旁,他终于赢得了救市方案的通过。根据这项协议,总额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分阶段拨付,财政部可马上动用3500亿美元,其余3500亿美元需要国会批准。向政府出售坏账的公司范围扩大到退休基金、地方政府以及服务中低收入家庭的社区银行。对于受援企业新任高管的薪酬做出限制,不得实行高管离职得到数百万美元的“金色降落伞”计划。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4)
2008年9月29日下午,令保尔森与伯南克心烦的消息是,救市方案没能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华尔街股市顿时应声重挫,道琼斯指数收盘惨跌点,跌幅7%,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
  外在行动力强悍的保尔森马上想到了补救的方案,而伯南克也在配合保尔森迅速地出击。
  以伯南克和保尔森为代表的救市方案支持者迅速集结,由参议院领袖接手主导这一议案的修改。在增加了上调联邦存款保险上限和减税条款后,一些原先持反对态度的议员开始回心转意。
  令救市方案重现生机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将美国联邦政府对储户的保险从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银行倒闭,储户在该银行的存款只要不超过25万美元,就不会受损失。这项条款对于稳定消费者信心、防止出现挤提现象大有好处。二是,加进了为期10年、总规模1520亿美元的个人和企业一系列减税计划,甚至加进推动清洁能源的180亿美元计划,允许企  业向骑自行车上班的员工提供补贴。
  于是,10月1日,星期三,参议院以74赞成对25票反对,批准了修改后的救市议案。10月3日,周五,总规模达8500亿美元的救市和  减税计划再度提交众议院,结果以263票赞成、171票反对顺利过关。
  第三节 “诺曼底”反攻
  历史经验显示,如果金融危机失控的话,整体经济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决战是无法避免的。
  欧美已在同步联手,协同作战。在一个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世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只有齐心协力、协同作战,才能化解这次世界性的大灾难。
  美国佛罗里达州公寓的价格泡沫会引起冰岛在货币市场的灾难。在全球化的裹胁下,无人能置身事外。
  国际合作打一场新资本战争,对付经济危机这个恶魔,从反攻“诺曼底”的战役中转败为胜。
  新资本战役,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要严峻。
  美国在战火中。
  这是一场与以往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不同的经济危机。这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次由美国金融危机发端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对美国的银行而言,打仗是需要武器的。银行的武器,就是钱。没有了钱,银行就顷刻土崩瓦解了。贝尔斯登170亿美元,华互167亿美元给提走,导致银行垮台。现在,银行因为次贷没有现金流了,而很多企业却靠银行的贷款维持运转。这是一个矛盾。化解这个矛盾,通过了曲折的过程。
  这次金融危机,分三波来攻击美国和世界经济。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和世界上受到金融危机攻击的国家,要打“三次战役”。
  第一战役:对抗次贷危机
  危机起始于房地产泡沫破灭,正是那要命的次贷危机。
  房地产泡沫导致抵押品价格急剧缩水,抵押品产生的衍生品从抵押支持债券、担保债务权证到定期存单,都没有办法将敞露的风险一一化解,平均30倍的衍生价值杠杆效应极速放大风险,房价泡沫破灭,崩裂的房价拖累了金融机构,银行需要快速出售资产来平衡其债务。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经济生态链,先是由超支过度的美国人引起,美国人无法支付按揭是这次次贷危机的起点,背负负债和资本金比例严重不匹配的机构开始持续生理失调。
  普遍的按揭贷款违约与房地产崩溃轮动,接踵而至。
  缺乏资本的银行没有了源头的活水,被迫向企业收回贷款,因为金融机构就是靠将按揭贷款证券化来赚钱,当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时,最初轻微的市场震荡,在二次累积效应下益发剧烈,形成还债的恶性循环。普遍丧失信誉度的大众银行,在巨大损失里恶性循环。
  房地产的崩溃导致的普遍的按揭贷款违约是一个无底洞。看看那些金融大佬一个个倒下,就知道水有多深,浪有多大。它就像一个黑洞,有巨大的能量,可以把任何的“资金”吞噬。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同样的,金融战争要避开危险境地,考虑自己的实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而不要做无谓的消耗。同时,在衍生金融产品的价值没办法精确估计的情况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没有摸清敌情,还不知道敌人的兵力究竟有多少,怎么能贸然出兵呢? 。。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5)
第一战役,被动应战,损失惨重。
  在这场战役中,美国损兵折将——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华互等投行一一倒下。次贷,把美国拖入金融危机。
  美国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下滑,“住宅价格要回到合理水平,将平均下跌25%。在迈阿密和洛杉矶等房地产泡沫严重地区,房地产价格甚至有可能下跌40%~50%”,美国房地产市场将缩减6万亿美元至7万亿美元。
  《财富》杂志曾预计,与住宅抵押出借相联系的证券业损失额将增至1万亿美元。华尔街估计,次贷危机的损失总额将达4000亿~5000亿美元。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大师、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表示,为了防止金融机构出现问题,美国政府应避免投入大规模救济资金。政府用预算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后,要适时将其卖出。
  当前的问题,不是纠缠在跟“次贷和垃圾证券”这样的大兵团作战,而要灵活机动,不跟深不可测的大敌作战。保罗?克鲁格曼警告,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日本式的长期经济低迷。这种状况将长期持续,房地产市场发展停滞,贷款困难,这将促使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并陷入恶性循环。此次危机有可能和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以及21世纪初的。危机一样严重。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估计2010年中期美国经济才能够复苏。
  事实上,预言归预言,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这场金融战争,到底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恐慌性杀价”将导致资产价格“恶性循环式”下跌,更加突出了不匹配的程度,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资金短缺、借贷无门、滚雪球般的拯救成本以及经济健康因素被更剧烈地折断,最终导致衰退更深。
  有人认为,保尔森动用纳税人资金的做法,将用未来通胀更大地恶化美国人的实际收入流,未来的税率有可能会上升消化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无法立即大幅度地提高美国人的实际收入流增长来“填充”和消化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扩散方式”的源头恰是美国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得收入流的增长,来平衡高房价资产带来的按揭流。
  第二战役:对抗流动性短缺
  第一战役结束了。投行倒闭若干,银行倒闭一批。当次贷危机的第一波攻击过去之后,第二波攻击的是“流动性”的危机——信贷危机。
  如果打不赢这场战役,美国经济可能很快就会溃败。但美国政府与其对尾端环节下手,还不如直接攻击源头。要用“围魏救赵”的办法。解决经济步向衰退问题,是救“赵”,而银行这个“魏”才是问题的根源。解决了“魏”的问题,“赵”自然就解了围。
  美联储自大萧条以来首次绕过陷入困境的银行,直接向美国企业放贷。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美联储将直接向商业票据市场中的企业放贷。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通用电气(GE)到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等各类公司,都通过这一总值万亿美元的  市场获得短期贷款,用于满足支付员工薪酬、购买物资等日常资金需求。无论AT&T、GE,还是UPS,都是大公司,其实还有很多小公司出具的很多商业票据贷款都没有抵押品作为担保。
  尽管美联储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风险敞口,包括要求借款人支付预付费,但如果企业违约上升而这些措施不力的话,政府仍可能蒙受损失。美联储的举措旨在打破商业票据市场的停滞状况。商业票据本质上是银行及企业筹集现金的一种短期借贷方式。此举可能会使纳税人蒙受新的损失。在从崩溃的边缘救助美国金融体系的战斗中,最邪恶的敌人——银行无法获得借款,发起了第二波攻击。针对流动性危机的战斗还不算稳操胜券。
  经济学家提议,由美国政府以获取金融机构部分股权为条件,提供给金融机构需要正常运转的资本,从而阻止市场的进一步崩溃。这个思路,开始因为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担心而被排除。保尔森担心,直接向银行注资会像是一个“失败”的信号。保尔森因为这种担心而失去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最好时机。随着金融海啸的表现越来越与大萧条相似,形势变得越来越险峻。美国金融体系已变得失控,美国政府才抛开意识形态,采用一切办法控制失控的银行。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6)
2008年10月8日,英国政府出台了目前被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至今为止全球最好的救市方案。与疏通融资渠道同时进行的一个重要举措务必是提高银行资本。否则,信贷市场将会再度陷入停滞。
  虽然英国的救市方案并不完美无缺,但政府向银行注资500亿英镑,同时保证银行间金融交易顺畅,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和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向银行直接注资的救市方案“直击问题核心”。英国首相布朗因而被看成是化解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核心人物,有人甚至称作是真正的“救主”。
  政府本身目前似乎是唯一的主要资金来源。最新一个获得重要提振的流动性来源是银行间贷款。英国政府明智地要求任何获得担保银行间贷款的银行都必须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政府要求的水平。英国政府采取重大步骤,对银行间贷款提供了高达2500亿英镑(约合4371亿美元)的保证金。七国峰会上,各国财政部长也是讨论类似的刺激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特别会议。虽然美国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它们的英国同行,但这一比率也需要提高。将8500亿美元银行业救助资金的一部分直接注入银行中应该是有意义的。遗憾的是,美国政府一开始没有采取这个措施。
  在救市举措上,伯南克更加偏爱直接给银行注资的方式,但保尔森开始拒绝这个看起来更加简单的方案,并称“那是当你失败后采取的举措”。美国的救市方案一开始明显走了弯路。在英国的影响下,“形势比人强”,保尔森最终还是决定从紧急经济救助法案中拿出2500亿美元注资到美国的9家主要银行。
  随着外国政府纷纷开始采取果断措施和股市继续暴跌,保尔森起草了一份包括对银行负债提供担保和大量注资的计划,想给市场来一个“信心休克疗法”。美国政府部署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市措施。
  2008年10月13日,美国金融史上演出了一场最重要的“鸿门宴”。时间:下午3点。地点:财政部总部。别无选择的银行家们从美国各地飞到财政部,按银行名称的字母顺序落座,从美国银行一直排到富国银行。各银行的老总直到这时对会议的具体内容仍不得而知。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想在电话里向保尔森打听会议的内容。保尔森回答说:“只管来吧,我们会把消息同一时间告诉大家。”他还说,“我认为你会高兴的。”
  会上,保尔森对与会的银行家说,“银行体系需要更多资金,如果这一体系中能有更多资金,你们各位的日子都会好过些。”伯南克则说,“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大家现在需要和衷共济。这是一个低调的要求。”接近结束时,每位银行家都得到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政府将如何购买这些银行总计1250亿美 元的股份以及对高管薪酬和股息政策进行新的限制。
  保尔森强迫他们必须接受美国政府购买其优先股的计划。他认为,这9大银行拥有美国全部储蓄的50%左右,它们接受部分国有化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其他需要资本的银行参与。9大银行的老总都是美国最好的谈判家,但这次他们的处境有  点特别。他们不能协商。保尔森要求每个人都要签字。保尔森说,“这符合你们自己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三战役,协同作战
  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世界各国的命运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紧紧相连,因此需要齐心协力、协同作战。
  2008年10月10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抗击金融危机的正确战略正在形成。
  时不我待,仅仅是高喊将致力于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空头支票,那么救市的黄金时期将一去不返,危机将进一步加重。
  世界的精英们需要在全球性的救市方案上达成原则上的一致,只有全球联合作战的计划才能挽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0日,也许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星期五。由于信贷市场冻结以及担心更多的企业因为缺乏融资途径而可能被推入无力偿债的境地,投资者在前一周纷纷逃离风险;道琼斯指数连续八个交易日收盘走低,累计下滑将近2400点,为该指数112年历史中最糟糕的单周表现。
  拨开乌云见太阳。布朗方案成为环球股市的大救星,10月13日恒生指数飙升了1500多点,以点数计是历来第五大升市,欧洲主要股市指数也升了8%~11%。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周一收盘飙升点,至点,涨幅;创下历史最大单日点数涨幅。当天最高升了点。究竟这只是 那光辉,还是金融危机的拐点,我们且拭目以待。至少,我们从10月6日到10月10日的“黑色一周”过后一个新的星期里看到了曙光。那是一轮从美国东岸经过金融海啸冲击的华尔街的街角升起的冉冉红日。
  要有一个新的协同作战的思维共同对付国际金融风暴,不仅有美国、中国、英国,还包括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参加的“全球抗战计划”。这场金融战争,已经演化成了世界性的主要经济体对抗“金融危机”的一场联合大战。中国已经崛起了。中国不能自外于这次全  球金融危机。要抓住战机,积极能动地投到抗击全球金融风暴的世纪大战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个世界经济体出现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一定会对世界经济有所贡献。
  

第五章 大格局(1)
星斗棋盘,世事瞬变。在充满急流险滩的经济危机中,谁能幸免?未来又将是谁主导这个巨变的世界大格局?
  危机是一个事件,而改革与重组则是一个过程。一旦我们对身在其中的制度框架进行反省性分析,我们就会意识到制度变化将是一个与人互动的过程。要么是主动改变制度以顺应历史大趋势,要么就被卷入历史的滚滚洪流,随风而逝。
  趋势,不可阻挡。
  第二节 来自东方的回响
  2008年深秋的华尔街,像极了一个超级MODEL的秀场。
  在“抄底”华尔街的喧嚣声下,穿着和服的日本人率先登场,像割麦子一样挥舞着镰刀。
  日本人对美国市场的觊觎,由来已久。
  20世纪7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