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军海外征战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歇尔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总司令潘兴格外注意。随后,一纸调令将他从第1师调到驻在法国肖蒙的美国远征军总参谋部工作。
   。 想看书来

先训后战潘兴坚持己见(6)
潘兴的总部设在巴黎南面的一大片葡萄园中,这里没有受过战争破坏,远离西线的泥泞、血污和作战噪音,对于马歇尔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后来写道:“这里的新同事们一年来一直在为一支数百万人的大军做着计划和组织工作。诸如海运吨位、卸船港口、供应和物资调运部门的船坞和仓库建设等问题,每天都使他们伤透脑筋。训练新到法国各师的方法,设法弄到七五(加农)炮和英式重炮,制造坦克以及处理同法军和英军的复杂关系等,则是他们日常谈话和讨论的主题。”
  在潘兴总部的作战室里过日子,也许不会像在第1师那样有生命危险,但马歇尔发现它十分累人,而且,每当自己不得不为部队的行动作出重大决定时,他更感痛楚。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组织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来保持向前推进的势头;学会了如何让一个装备充足的师接替另一个行将粮尽弹绝的师,轮番交替前进,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也正是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鼓舞“那些正在努力探索复杂的战壕战的人们”,学会了如何忍受来自作战部队的军官对总参谋部人员惯有的种种奚落、批评、反感和蔑视。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才干得到了潘兴将军的高度赞赏和终生信赖。几十年后,当潘兴将军弥留之际,陆军部派人来征求他对丧礼的意见,潘兴将军不假思索地答复说:“一切交由乔治·马歇尔负责安排。”
  同一直在总部机关做参谋工作、平时难得显山露水的马歇尔相比,美国陆军霓虹第42师上校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则成为远征军中最引人注目、最勇敢无畏的军官之一。首先,他着装与众不同:头戴一顶软帽,身着发亮的高领毛线衫,绑着闪光的裹腿,手拎着马鞭。新闻界很快便生动地称他是“远征军中的花花公子”。他第一次表现出超人的勇气是在2月26日夜晚,那天晚上他自愿参加法国人的突击队。使他高兴的是,战斗激烈而残酷,约有600名德国人被俘。麦克阿瑟因表现突出而获得第一枚勋章—法国十字军勋章。后来,美国陆军也为这次行动授予他银星勋章。
  霓虹第42师在洛林地区前线约达4个月之久,这期间几乎一直不断地进行战斗。麦克阿瑟不断地深入前线,率领和激励部队勇敢作战。到6月21日,霓虹师撤离前线时已成为英勇善战的部队,麦克阿瑟也成为法国人人皆知的美国军人。
  6月26日,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准将。然而,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并不欣赏麦克阿瑟,认为他是个平庸之辈,至少有一次这位将军郑重其事地指责过麦克阿瑟。但后来证明潘兴将军错了。
  7月4日,配属法国第4军的霓虹师以令人生畏的勇敢和顽强投入战斗。头戴软帽,手持马鞭,腿绑裹腿,身着卡其布军装的麦克阿瑟准将,进攻时总是第一个跳出战壕,率领部下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把不可一世的德国人打得落花流水。麦克阿瑟因作战勇敢而获得了第2枚和第3枚银星勋章。
  7月,协约国对德军发起全面进攻。霓虹师转而配属给法国第6军投入战斗。战斗依然激烈而残酷,该师伤亡几达50%。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麦克阿瑟曾一连4昼夜没有睡觉。协约国部队终于突破了德军防线,深入推进到德国领土。麦克阿瑟因为在这次作战行动中的出色表现而获得第4枚银星勋章。法国人授予他第2枚十字军功章。
  此后,霓虹师后撤进行休整和补充,麦克阿瑟调任该师第84步兵旅旅长。9月10日,该师重返前线,加入了在圣米耶尔战线上的美国第1集团军的行列。第84旅是集团军的主要突击力量之一。麦克阿瑟身先士卒,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作战任务。
  在这次以及随后的战斗中,麦克阿瑟又获得了第5枚和第6枚银星勋章。
  9月末,麦克阿瑟率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次大战役。10月11日,麦克阿瑟严重中毒,几乎双目失明,但他拒绝去医院。战斗尽管激烈异常,第84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战目标。为此,麦克阿瑟被推荐获取荣誉勋章,晋升少将,但由于他太爱出风头,以至于美军总部里没有几个人为他说好话,所以无论勋章还是晋升都被否决了。代替荣誉勋章的是一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
   。 想看书来

先训后战潘兴坚持己见(7)
霓虹师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于11月4日重返前线,向色当进击。战斗中他又获得一枚银星勋章。11月11日,战争宣告结束。几天后,麦克阿瑟被提升为霓虹师第42师师长。
  毫无疑问,麦克阿瑟是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受勋最多的美军军官之一。潘兴将军在事实面前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麦克阿瑟是“我们所有的最伟大的将领”。7年之后,当潘兴在陆军参谋长职位上退休前夕,他作出的最后一项决定,便是把麦克阿瑟提升为少将。
  比上述两位更具传奇色彩、美国远征军中“猛张飞”式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顿。
  1917年4月,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仍然做他的副官。他把在这位将军的参谋部里任职视为一种荣誉。但不久他就发现,自己不受拘束的性格和喜欢冒险的精神,使他很难安心于美国远征军那庞大而复杂的司令部中的生活,他渴望去前线作战。
  “你要离开这里,我没有意见。我提出两个职务供你挑选:你可以去指挥一个步兵营,或者去坦克部队。”潘兴对巴顿说。
  潘兴所说的“坦克部队”在巴顿眼里几乎连一点影子也没有。美国军队从来没有使用过坦克,而且迄今为止这种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还存在着很大争议。
  潘兴将军的话让巴顿左右为难。他决心不去步兵营,但对参加尚不存在的坦克部队也感到不快。他决定写信请教在波士顿的岳父弗雷德·艾尔。巴顿对他的判断是绝对相信的。艾尔先生的答复是:“我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我对战争一无所知。我对你的劝告是:应该选择那种你认为对敌人打击最沉重,对自己伤亡最小的武器。”
  巴顿茅塞顿开,立刻去见潘兴,对他说:“长官,我已决定去坦克部队。我怀着一种特别的热情接受新的任命,因为我相信我能用坦克给敌人以最大的杀伤,而使美国付出的代价最小。”
  巴顿于1917年间月9日正式接到命令去坦克部队任职。他第一次接触到坦克时,并不喜欢它,把它称为“带轱辘的棺材”。
  坦克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是塞缨尔·罗肯巴克准将。他主要是代表潘兴在坦克部队组建过程中,与各方面的高层人物接触,处理复杂的政策问题。至于具体的组建和训练任务则由巴顿上尉(后来很快晋升为少校、上校)一手负责。
  巴顿迎着重重困难,为建立坦克部队而操劳着。他的任务是训练和指挥两个坦克营,这两个营将组成坦克兵的第一旅。在这方面,巴顿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因此,他从零做起,甘当学生,先到英国和法国的坦克学校学习。同时,每逢使用坦克的战斗行动,他总是亲临现场,用心观察。
  最后,他选择了轻型坦克—法国双人6吨雷诺式坦克来装备他的两个营,他认为笨重的重型坦克打死的德国人寥寥无几,却使自己的英勇士兵饱受煎熬。
  接着巴顿就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之中。他建立了训练中心和部队营房。远征军的将士们蜂拥而至,纷纷要求调到坦克部队作战。这使巴顿的精神为之一振。他越来越相信,没有坦克便无法打开敌方阵地的缺口。“杀人的武器很多,但我相信,坦克最能致敌于死命。”
  当时的坦克非常原始,外壳粗陋,里面一团漆黑,两名乘员必须用相互敲打的办法来互通信息—踢一下驾驶员的背就是叫他前进,拍他的头则是叫他停车。各辆坦克之间不能通话,坦克和它们所支援的步兵之间就更无法联系。这种坦克的最高时速为4英里,常常跟不上挺进的步兵,机器故障也常使它们报废。
  到1918年7月,巴顿已经组建了6个连,一般公认这是美国远征军中最厉害的部队。而巴顿则以远征军中“最残酷的军纪森严的教官”而声名远扬。
  在随后的圣米耶尔和墨兹—阿尔贡战役中,巴顿率领这支刚刚诞生的坦克部队,一路上猛打猛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胜利。在战争结束前的一次作战中,他负了伤。他受伤的方式也是特有的:当巴顿指挥的坦克群“隆隆”地开到离德国兵只有40码时,他跳出坦克,跑步带领坦克前进。他一边往前跑,一边声嘶力竭地破口大骂。坐在坦克里的士兵根本听不见他叫嚷什么,而在他前面的德国兵也根本听不懂他说什么。正在这时,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巴顿被掀到了一个弹坑里。待他伤愈归队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先训后战潘兴坚持己见(8)
就这样,巴顿以其骄人的战绩向他的老长官潘兴将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潘兴看来,评价一个军官的标准就在于他是否是个“斗士”,极少有人能得到他这句夸奖。然而在谈论巴顿时,潘兴却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爱,连声赞道:“巴顿这小子就是!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现在还是让我们换一个话题吧。当时,一个崭新的军种—空军,正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舞台上,它赋予了战争以全新的角度,从过去的平面作战向立体、纵深化发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 远征军马恩河大显身手(1)
1917年11月3日上午,时任美国陆军第1师师部参谋的乔治·马歇尔,正驱车行驶在去往法军指挥部的路上。
  两个月前,第1师奉潘兴将军命令调到西线安维尔地区,同一个有实战经验的法军营并肩战斗。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与敌人比赛耐心。在一片泥泞不堪、令人讨厌的沼泽地上。纵横交错地布满了铁丝网,把美、法军队和德军分开。尽管双方的大炮每隔几个钟头发射一定数量的炮弹,但双方好像约好的一样,打炮时都避免给对方造成伤亡。这些厌倦战争的士兵,不希望再互相残杀了。
  不仅如此,美国大兵们还奉上峰指示,尽可能久地避免制造麻烦,严禁他们从战壕超过无人区的第一道铁丝网去进行突袭。
  然而,这一命令却没有及时下达给刚调进该防区的美军炮兵,炮手们杀敌心切,在地图上圈出了敌人的位置和地形后,架起大炮,对着目标就是一顿猛轰。
  这次炮击打得德国人措手不及,恼羞成怒,随后,他们得知这是初来乍到的美国人干的事,便立即采取了报复措施。
  马歇尔正为此事而来。没等他的车拐进法军指挥部的大门,法军参谋部成员亨利·博尔多将军便急匆匆地迎了出来。
  “你听说了吗?”他用法语喊道,“第一批美国人被打死了。”
  在这位将军的陪同下,马歇尔马上开车来到了美国步兵旅旅部。他在那里了解到,大约清晨4时,德军炮兵对准美军一个炮兵群的防御枢纽密集射击,造成3名美国兵死亡,12名以上受伤。就在马歇尔了解情况时,旅部报务员截获了德国政府的每日无线电公报。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在对莱茵—马恩运河以北美军防区一次成功的袭击中,14名北美人被俘。
  他们这才认识到,这不止是一次炮兵弹幕射击,更是一次敌军反击美军的行动。在马歇尔的建议下,他和法国将军决定出发,把已经发生的事情查清楚。他们把汽车停放在团部,穿过错综复杂的交通壕进入美军阵地。在爬过一堆倒塌了的战壕和德军炮击的弹坑之后,他们很快到了被敌人用爆破筒炸开的一个铁丝网工事缺口处。在无人区的另一边,有一条窄路通往后面,德军袭击得手后便从那里撤回他们自己的战壕。
  在战壕正面的另一个缺口处,战斗的痕迹犹存,这次战争中首先阵亡的3个美国人—下士格雷沙姆、列兵思赖特和海的尸体,刚刚从他们倒下的地方抬走,其中一个人的喉咙被割断了。
  看到穿着美国步兵军服躺在泥地上的3名阵亡美国士兵尸体,似乎使博尔多将军第一次了解到,美国人确实正在法国土地上战斗,他两眼含泪,神情十分激动。他们穿过战壕爬回团部后,马歇尔知道,法、美军队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分别时,博尔多将军紧紧地拥抱了他。
  第一批阵亡将士的名单传回国后,极大地激发起美国人民的参战情绪。同时,威尔逊政府动员众多演说家、作家、艺术家、演员和学者,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宣传活动。德军被描绘成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敌人。后来,这股反德情绪扩展到所有的德国事物和德国人身上,一时间,许多州禁止教授德语和用德语做礼拜,德国泡菜改名为“自由泡菜”,德国风疹改名为“自由风疹”,更有意思的是辛辛那提规定酒吧间的小吃部停止供应德国风味的椒盐卷饼。
  此时,鲁登道夫已入主德国总参谋部多时。作为一个早已功成名就的战略家,鲁登道夫当然知道美国参战以及席卷全美的战争热潮对德国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力争在美国运够充足的兵力之前,结束在欧洲的战事。恰好此时俄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政权,宣布退出战争,使得德国有可能把主要兵力由东向西作大幅度调整,在俄国仅留下几个师,监督把从乌克兰掠夺来的谷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
  德国最高统帅部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取得胜利的唯一希望是在1918年发动一场速战速决的陆战,如错过这一年,美国人的参战势必会影响战争进程。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 远征军马恩河大显身手(2)
1918年,面对德国人即将发动的强大攻势,协约国首脑迫切希望美国增派更多士兵。但从1917年12月到1918年1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37个师还在美国本土组建和训练,同时又仔细研究了美国远征军的派遣计划,他们对眼前的状况颇感不安。
  协约国担心美国是否有能力装备和运送一支独立的野战军队,还怀疑美军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指挥这样一支部队去抗击身经百战的德国人。实际上,协约国是想把美国部队分别编入法国和英国的现有军队编制之中。
  在同美国谈判混编要求之时,协约国手中拥有一些强有力的“本钱”,这就是英国拥有的航运能力和法国拥有的各种装备。
  英法两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立场,从军事上讲是不无道理的。他们的士兵打现代战争的经验比美国人要丰富得多,他们可以派出精通业务的军官和十分熟悉大部队调度的参谋人员来指导美军。而且不管怎么说,美军需要依靠他们来提供火炮、航空兵以及其他种种支援。毫无疑问,美国新兵学会打仗的最好办法就是到那些有经验的师里去服役,因此用某种形式将美军结合到盟军中去就能加快战争的结束,减少人员的牺牲。出于这样的分析,英法军方领导人认定潘兴不会反对。
  但是潘兴偏偏反对这样做。他认为,如果人家以一种难以忍受的恩赐态度来对待美国人,美国人难道还会以他们原有的热情和决心去战斗吗?如果美国政府默认美国兵无力单独与德军作战这样一种看法,那么美军的士气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与厌战的英军和法军结合在一起不会把美军也弄得厌战和泄气吗?如果美国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却没有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出现,那么将来在和谈之时美国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也许换一位别的司令官,很可能少给人一些难堪而取得同样的结果。潘兴这个人即使在情绪最佳时也是不易相处的,而他在为一支独立的美军而力争时,更是又敲桌子又说刺耳的粗话。法英两国政府有时企图越过潘兴而直接胁迫美国总统作出让步,因为他们感到威尔逊的态度比较和缓,而且对具体的军事问题并不计较和关注。然而威尔逊总统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法国总理乔治·克列蒙梭多次想要福煦元帅设法迫使潘兴调离,但福煦却怕激怒美国人,始终不敢张口。
  更令美国人感动和自豪的是,尽管英国人一直怀疑将一支独立的美国作战部队运到法国去有何用处,但是潘兴仍然顽强地进行着准备工作。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支有着自己的战区的美国野战军。在这段难挨的日子里,潘兴为实现上述目标,陆续做出了几项重大的决定。
  在编制体制上,潘兴确定一个美国师必须拥有979名军官和万名士兵,加上保障部队,总兵力约为4万人。而当时英、法、德等国每个师的正式编制是万人,霞飞元帅在美国宣战之初访问美国时曾建议美国采用同等规模的编制,因为欧洲军官们认为万名战斗人员是一名将军及其参谋人员所能指挥的最大兵力。潘兴对此不屑一顾,他坚信:为了使美国师具备进行持续作战的能力,确保它们不至于像英、法的师那样经常踌躇不前、无功而返,40个美国师就必须相当于其他任何大国的80个师。后来证明,潘兴的这个决定是很有远见的。
  紧接着,潘兴又在训练方面花费了一番气力。他在法国建立了一些参谋和作战军官学校对美国军官进行训练,以弥补美国国内陆军院校系统所授课程的不足。各军办的学校既训练部队指挥官,又训练士兵。另有一些其他学校为各军的学校培训教官。还有为陆军各参谋部门、供应部门以及各兵种开办的专门学校。这些学校在培训战时人才、提高军官素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久便在战场上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由于战前实行死板的论资排辈的晋升制度,潘兴发现很多美军师长的年纪偏大,其体力、精力都难以适应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将那些不符合健康条件和其他条件的人清除了出去,而代之以一批“敢作敢为的武士型人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 远征军马恩河大显身手(3)
经过这番整肃,美国远征军的编制更加合理,指挥人员更加精干,其战斗力明显提高。为此,潘兴不无自豪地宣称:“事实是我们的官兵肯定要比那疲惫不堪的欧洲人优秀得多。盟军的高级军官对我们训练不足的参谋人员和高级指挥官时有贬词,我方人员对之忍耐已久……现在我已用相当强硬的语言告诉盟军,我们对此种受辱地位已不能继续容忍,因此我希望不再听到此种胡言乱语。”潘兴讲这番话的时候,正值协约国节节败退、全面吃紧之际。1918年2月,鲁登道夫倾全德国之力,在西线集中了178个师,共计123万步兵、万骑兵、5500门重型野战炮和8800门轻型野战炮来对付协约国一方的173个师,共计148万步兵、万骑兵、6800门重炮和8900门轻炮。在空军方面,协约国约比德国强3倍。但德国在步兵师中装备的武器,如机关枪、迫击炮等,要比协约国强得多。为了抵消飞机数量上的劣势,德国空军使用了大范围的机动战术,在需要的地方集中使用他们的飞机。
  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国步兵,以先进的战术弥补了兵力的不足。他们发明了堑壕对垒战中的渗透战术,以步兵营或者比营稍小的单位,组成突击渗透部队。这些部队均由一些战斗经验丰富、年轻力壮的精干人员参加,按预定计划,在战斗开始前利用协约国防御部队的间隙和薄弱部分,突入到协约国防御纵深之处;战斗打响后,由大部队向正面之敌发起攻击,而渗透部队则从后面切断其防御体系,再夹击已成孤立据点的前线防御阵地。这一战术运用说难并不难,说先进也未必有多高明,只不过在训练有素的德军官兵出色的运用下,才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德国参谋部于3月20日发起了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进攻,旨在打击协约国防御柱石英军。在这次战役中,德国再次使用了毒气。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渗透战术发挥了作用,德军突破了英军的第一道防线,迫使英军退到索姆河一线。同时,德军另派出一个师,径取法国首都巴黎,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后备力量而中途返回。
  这次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战役,共进行了8天,德国突破了协约国防御阵地,在英国远征军的防线上嵌入了一块长40英里、宽60英里的突出部,英军伤亡16550人,被俘7万人,被缴获野战炮1100门,甚至英国阵地上没有来得及运走的200万瓶威士忌酒,也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法国军队则损失了万人。协约国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建立了单一的指挥部,对参战的协约国军队实行统一指挥。在法国总理的提议下,协约国一致同意,4月14日,法国的福煦将军被任命为在法国作战的所有协约国军的总司令。
  德国依然幻想着早些取得战争的胜利,决定不给协约国部队以喘息之机,随即于5月27日在佛兰德发动了攻势。为了分散敌人的防御力量,同时决定在另一个叫做谢曼德达姆的地方,采取佯攻。此时,协约国已经研究出对付德国人渗透战术的弹性防御战术,即改变过去那种把主要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的做法,而是只把约1/3的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另外2/3放在防御纵深,一来可以防止被德军更多地杀伤,二来可以有利于向被德军渗透的地方实施快速机动。
  但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后,担负谢曼德达姆地区防御的法军指挥官迪歇纳,却机械地照搬过去步兵教科书上的防御战术,把重兵放在前沿,致使德军的渗透战术再一次取得成功。进攻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布满守军尸体的防线,朝法军的后方挺进。
  按照德国统帅部的原计划,这里的进攻只是牵制性进攻,前进到一定距离之后,在防守空虚的佛兰德发起主攻。但没想到担任佯攻的部队由于法军的指挥错误而进展如此顺利,鲁登道夫立刻随机应变,更改了原计划,命令德军在谢曼德达姆的进攻由虚转实,继续挺进。几天之后,势如破竹的德军又推进到几年前他们败走麦城的地方—离巴黎只有37英里的马恩河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 远征军马恩河大显身手(4)
法军的撤退,使巴黎又一次暴露在德军的大炮射程之内,这时,潘兴将军率领的远征军奉命前来阻止德军的前进。美军的两个师(相当于4个英、法军师)乘火车火速赶到战区,与德军展开激战。这是美军的第一次独立作战,久经沙场的德国军队被初出茅庐的美国远征军击退,德军受到了沉重的心理打击,不得不于6月6日结束了攻势。
  美军中表现最出色的要数第2师的第4海军陆战旅。在一个名叫贝莱奥森林的地方,当时守卫这一地区的法国军队已经撤退,并劝告正开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同他们一起撤退,但率领这支海军陆战队的美军指挥官威廉上尉却颇具美国西部牛仔风度,他一边骂着粗话,一边指挥他的弟兄们夺回已被德国人占领的防线。
  经过3个星期的苦战,海军陆战队以重大的伤亡代价终于夺回了这片森林。连与他们作战的敌人—德国士兵,都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称他们是“鹰犬”。在这次战役中伤亡的美军第2师9777人之中,就有5338人是参加这场战斗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可见战斗之惨烈。
  为了表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英勇事迹,法国政府命名这座已被打成秃山的森林为“海军陆战队森林”,现在这片森林又重新长起,并在名义上归美国政府所有,成为纪念一战中在欧洲大陆阵亡美军将士的一处胜地。
  小试锋芒,初战告捷,这一切令英法两军对美国人刮目相看。为加强对各自为战的各师的控制,潘兴成立了军司令部,并命令马恩河突击部的几个精锐师统一行动,准备参加法国最高司令部计划在7月中旬发动的反攻。潘兴开始意识到,法国的将领不过如此而已,他担心他们在法军中“暂时借用”美军师的形式会变为永久性安排。所幸,当7月18日协约国的埃纳—马恩河反攻开始后,美国远征军终于得以以主力部队的姿态出现。
  在美军编制内作战的8个美军师发动了多次进攻,将德军赶回沿埃纳河和维斯尔河一线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重整旗鼓的英国远征军也发动了一系列惩罚性进攻,并一直延续到9月初。
  8月8日,处于守势的德军开始全线崩溃,人力和财力均感疲乏的德国统帅部,在国内动员了青少年和年纪较大者加入战斗也无济于事。而协约国一方,包括坦克、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内的新生力量,正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德军意识到,不要说胜利,就是争取到比较有利于德国的停战谈判也不可能了。
  鲁登道夫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一时期是德军暗淡的日子。士气已经今非昔比,敌人缴获了许多对他们来说有无可估量价值的文件。退却中的部队每当遇到一个新近开来投入战斗的部队,就向他们大声疾呼:捣蛋鬼,你们在拖延战争!军官们丧失了左右他们的士兵的能力,听任自己被推着走。形势随着更多的美军参加进来,必然会越来越不利。”
  处于这种有利的环境,美军官兵更是意气风发,越战越勇。在突破德军的防御工事中,美军首次使用了爆破筒。爆破筒外形是一根长铁管,内装三硝基甲苯药,工兵用它来爆破阵地前的蛇腹形铁丝网。美国步兵还随身携带了钢丝钳和锋利的钢斧,这些用来对付防步兵障碍是最合适不过的。
  有了这些器材的帮助,美国士兵如虎添翼,突破德军防御阵地的速度大大加快。美国人这种讲求实用和创新的做法,引起了东道主法国人的好奇,数百名法国军官参观了士兵的现场操作之后,都不禁啧啧称赞。也有不服气的法国军官说,美国人之所以比法国人的速度快,主要是由于美国人腿长脚大。
  美军还在战场上使用了一种口径为12毫米的猎枪,为了携带方便,美军统统把枪托锯短。这种猎枪的口径比德国步兵用步枪口径大一倍,非常适合于短距离内短兵相接的战斗。这种猎枪过去只是在美国国内用于狩猎。德军在吃尽苦头之后,宣称美军使用这种武器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但杀得性起的美国兵哪里会顾及这一套?依然我行我素。
   。 想看书来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 远征军马恩河大显身手(5)
在全线反攻的形势初见端倪的时候,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