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皇系统-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辩想了想,将这幅藏宝地图收了起来,现在暂时没有时间去找,还是等以后再说吧,反正这个宝藏都已经存在了那么久了,再过一段时间也应该不会被人发现的,以后朝廷的事情定下来了之后,再将地图画出来让那些大臣们去找找是什么地方。
对于之一次的大礼包,刘辩总的说来还是满意的,不但提升了武力,而且得到了一个天赋异能,还有一张藏宝图,特别是其中的天赋异能九龙护体,这是刘辩最为喜欢的,另外二样奖励有没有关系都不大,只要有这个天赋异能自己就已经赚到了。
收好这些东西之后,刘辩的手中又出现了一根金色的权杖,正是他完成了任务后所获得的奇物天子权杖,这根权杖长约三尺三寸,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下方有一个握柄,上方是一条龙的形状,龙口之中还有着一颗金色的珠子,会随着权杖的移动而活动着。
刘辩左看看右看看,这根天子权杖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心中疑惑它到底有什么作用,既然它的名称是天子权杖,那么就应该是象征着天子的权威才对,可是刘辩握在手中左挥挥右舞舞,权杖没有任何的变化。
看来看去,实在是弄不清白,刘辩摇了摇头,将其收了起来,看来系统出品的奇物,也并不都是非常实用的,也许这天子权杖仅仅是一个象征物品而已,妄想它带着些什么特殊的功能,看来是自己对系统的期望过高了。
不过,自己现在从系统中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也不能希望系统里面的每样东西都有大用的,所以刘辩想了想还是满意了,至于天子权杖,也许在以后上朝的时候可以拿在手中,增加自己的一些权威气势吧。(未完待续)
………【190、难题】………
四月十三日,太子刘辩正式即皇帝位,成为大汉天子,而尊何皇后为太后,由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因为新帝年仅十四岁,还没有能力独立主持朝政。
何太后临朝之后,宣布大赦天下,将这一年改元为光熹元年,并且封年仅九岁的皇子刘协为渤海王,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参录尚书事。
这时,距离灵帝驾崩已经过去几天了,在众朝臣的商议中,灵帝的陵墓已经确实修建在洛阳城西的西苑之中,并且即刻动员了洛阳周围的民夫数十万人日夜赶工。
不过,要完成一个帝王的陵墓修建,就算是有数十万民夫,恐怕也得一二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但是如今却正是农业耕种的时节,所以这一下就将京畿之地各郡县的青壮年劳动力抽得差不多了。
刘辩听说了这件事情后,才明白了系统为什么会给自己这样一个临时任务,原来是因为京畿各郡县的主要劳动力都被抽调了,所以今年洛阳周围各郡县恐怕无法顺利地完成耕种工作了。
但是,不仅是为了洛阳周围的老百姓考虑。也为了自己的任务考虑,刘辩知道自己必须得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否则的话大汉将失去更多的民心。
然而,这是朝中众臣定下来的。而且也是按照前朝各代的惯例进行了,就算洛阳周围的老百姓,他们心中有所埋怨,但是也会听从朝廷的安排的,毕竟以往也是有过旧例的。
“必须得想个办法,既不耽误灵帝陵墓的修建,也不耽误了京畿各郡县的老百姓农业耕种,不过要想二者兼顾。其中的难度不小呀。”
刘辩在正式即位的前一夜,将荀彧、陈宫、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找了过来,戏志才因为要回来参加刘辩的即位大典,接受封赏。所以被刘辩召出来了的。
眼下的几个人可以说都是刘辩的亲信,就连郭嘉虽然一直并没有表示投效刘辩,但是从上次的汝南回来之后,他就经常往东宫跑了,在刘辩面前也是非常客气地。无论刘辩问到什么,他都会认真地思考作答,恐怕潜意识里面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刘辩的谋臣了。
“各位,今天将大家找来。是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帮忙想想办法。如今正是春耕之际,洛阳城周围各郡县还有百余万亩土地需要耕种。但是为了替先帝修建陵墓,却强行抽调了数十万青壮年劳动力。导致了各郡县今年都不能顺利地耕种,这对洛阳周围各郡县的老百姓来说,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我的想法是,有没有什么办法,既不耽误修建先帝的陵墓,又不耽误老百姓的农业生产,二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兼顾呢?”
“皇上能够为老百姓着想,实乃万民之福也。微臣这一路进京以来,就听到了各地的老百姓的纷纷议论着此事呢。朝廷采用的是三丁抽一的办法,每三口之家就要抽调一名青壮年劳力,直接导致了有些村里的青壮年抽调得所剩无几了。大家虽然觉得为先帝修建陵墓也是应该出力的,但是想到此时就是耕种季节,一旦错过了这一段时间,今年的收成就会成为问题了,所以到处都是一遍愁云惨淡呢。”
戏志才听了刘辩的话后,对他拱了拱手说道,虽然明天刘辩才正式登基,不过他手下的人已经全部都改变了称呼了,都是叫他皇上了。
戏志才这二天才从弘农郡回来,所以对于外面的老百姓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多,此时他脸色凝重地对刘辩说道,并为刘辩能够想到这些感到敬佩。
“是呀,皇上即将登基为帝,可不能让老百姓今年没有收成呀,那样的话虽然老百姓表面上不会说什么,恐怕心中的怨言是少不了的。虽然说京畿各郡县的老百姓还是比较富裕的,但是也只是相对于其他战乱较多的地方而言的,如果今年没有什么收成的话,他们恐怕也没有粮食维持到明年吧,所以皇上所考虑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荀彧点了点头。
“那么,咱们应该如何做呢?要想二者兼顾,困难着实不小,各郡县的青壮年劳动力被抽调之后,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耕种生产了,又如何能够顺利地完成耕种任务呢?如果少抽调一些民夫,那么为先帝修建陵墓的大事也会被耽误,这样一来二方面都容易达不到要求,又怎么才能兼顾呢?”陈宫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分析道。
“如今的情况是,要让老百姓能够顺利耕种,又要让修建陵墓的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得找到说服朝廷众大臣的方法,否则的话在朝廷上是无法通过的。老百姓为了自己的生活,倒是可以鼓励他们加快耕种,或者是让他们有办法提高耕种的速度。而要加快修建先帝陵墓的工作,也可以想办法提高民夫的积极性,我可是听说一般这种劳役之时,民夫的积极性并不高,工作起来并不卖力,所以时间才会拖得很久的。”
郭嘉虽然年龄是四人中最小的,但是见识却并不是最少的,他想了想后慢慢地对大家分析道,而他的话为大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那就是要提高老百姓耕种的积极性,也要提高民夫劳动的积极性。
而刘辩听了之后,却是眼前一亮,他想到了自己两次离开京城,到颖川和汝南去剿匪之时,也曾经与各地的老百姓交流过,到他们的家中去看过,了解过他们在耕种方面的情况。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在耕种之时采用的全部都是人工耕种的方式,比如说耕地的时候,采用的是人力耕地,前面用二个人拉,后面用一个人掌着耕具,结果一天下来三个人能够耕出来的土地还不到五亩。
刘辩早就在考虑什么时候改进老百姓的耕种方式了,但是因为回到京城后事情较忙,就暂时将其放到了一边,而此时听到郭嘉提起,顿时想到了改进耕种方式上来了。(未完待续)
………【191、推行畜耕】………
而且,历史上在不久之后就出现了牛羊马等牲畜耕种的农业耕种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也刺激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刘辩却想要在此时提前将牲畜耕种的方法教给老百姓。
这样做,虽然可能会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但是刘辩觉得,应该不会引起大的社会变动,自己应该是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局面的发展的,毕竟自己还有许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知识,必要时可以用来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
他暗中计算了一下,使用牲畜耕种在后世只需要一个人一头牲畜就可以了,而且每天下来耕种的土地绝对会超过十亩,而现在刚刚推行牲畜耕种,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事故,可以安排二个人一头牲畜一起配合劳动,一天下来至于能够耕种十亩以上土地,不但可以节约出来一个人力,而且还可以提高耕种的面积,甚至是改变土地的质量,增加粮食的产量。
想到这里,刘辩的目光顿时亮了起来,他兴致勃勃地告诉众人:“听了奉孝的话,我想到了之前在汝南无事的时候,看到老百姓的耕种方式后,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利用牲畜的力量,改变耕种的方式,相信一定能够提高耕种土地的速度的。”
“皇上还会关注老百姓的这些事情,真让微臣佩服,不过我们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运用牲畜来耕种土地,恐怕要让老百姓接受比较难吧。”戏志才和众人都非常感兴趣地问道。
“难度虽然有。但是相信老百姓还是很容易学会的,你们来看看吧,可以这样做。”刘辩拿出一叠竹纸来,这是戏志才从弘农郡生产出来并带回来的。随后在竹纸上画起图来,画出了后世人们利用牲畜进行耕种的情景,重点将耕种的农具画得非常清楚。
“你们看,其实老百姓要是操作熟练了之后,只需要一个人力和一头牲畜就可以完成耕地了,中间用一个这种工具,就可以将牲畜与人联系起来,而且这样耕地的深度也会超过普通的人力耕地。对粮食的生长还更有好处。不过现在老百姓刚刚开始学习,所以我还是准备了让二个人配合,一人在前面控制牲畜,一人在后面操纵耕具。互相配合起来,就能够快速地完成耕地工作了,保守估计二人一牲畜一天可以耕地十亩以上。”
“皇上所思,当真无比神奇,从这画上看来。倒是非常逼真。不过,就是不知道将实物做出来,老百姓能不能够操作呢?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学会操作,恐怕也不行呀。”
众人看到了刘辩所画的耕地图后。纷纷指着图中的牲畜和耕具议论了起来,对于刘辩的奇思妙想赞叹不已。不过却是有些担心地问。
“我已经在着手准备此事了,我们原本的东宫侍卫之中。就有不少人以前从事过农业劳动的,所以我已经派人去做这种耕具去了,估计明天就能够做好,到时候派人来演练一翻,熟练之后就可以教给老百姓了。到时候我们可提出,减少征召一部分的青壮年,就能够保证各郡县的劳动力了。”
刘辩其实并没有什么准备,不过他发现这种耕具却是可以从系统里面兑换的,而且他也不用兑换像后世那种高度精密的耕具,只兑换一些比较粗糙的就可以了,这样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所以,刘辩暗中决定晚上的时候,找几个侍卫一起到城外去,跟老百姓借来牲畜连夜试验这种耕地方法,希望能够在明天朝堂大会的时候拿出来试试,可以说服朝中的大臣们。
“如果能够解决农业耕种的问题,那么相信老百姓们完成今年的耕种就没有问题了,不过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修建先帝的陵墓,如果不能加快修建的速度,朝中大臣也不会同意减少征召民夫的数量的。”陈宫问道。
“刚才听大家说起,之所以需要那么多的民夫,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在修建先帝陵墓时很多人混日子,所以我们想办法的重点就要放在提高这些民夫的积极性上面。你们谁了解朝中的政策,像这种征召民夫的事情,对他们的待遇是如何确定的?”
“皇上,微臣到是了解过一些,像这种朝廷征召民夫进行的大型土木建设,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修建民生工程,例如水渠、道路、桥梁等等;二是修建一些军事工程,如边关、塞城、仓库、军营等;三是修建皇家工程,如宫殿、苑林、陵墓、祭坛等。在这几种情形之中,民夫的征集情况不同,待遇也不一样。修建民生工程时,民夫生活都是自理的,朝廷也不发放任何的酬劳。修建军事工程时,民夫是自愿参与的,朝廷不但要负责生活,而且还要发放每天十文工钱。而修建皇家工程时,朝廷只是负责生活,并不发放工钱。不管是哪种情况下,都有朝廷派出的官员监管,一般说来这些朝廷官员都比较喜欢作威作福,很多时候还会克扣民夫的生活及工钱,所以老百姓并不是十分乐意参加这档的活动。”
这时,郭嘉在旁边开口说道,听了他的分析,大家才了解到民夫的艰难,戏志才接着说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一直以来民夫对朝廷过度的徭役都是心怀不满的。而且这一次又是在农忙时节,估计老百姓的怨言会非常大的。”
“是呀,过度地劳民伤财是导致国家衰败的根本,大家想想秦朝的事情就明白了。当时,秦王朝的老百姓不过五六百万人口,但是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的民夫就达到了上百万人,直接导致了全国各郡县中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之一空。最终损害了国家的根本,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动荡,被突然爆发的农民起义迅速地灭了国,这个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呀。”(未完待续)
………【192、畜耕试验】………
刘辩听了他们的话,不无担忧地对大家说道,秦朝的例子在座的自然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全部都点了点头,荀彧沉思了一下接着说道:“皇上能够如此为天下的百姓着想,这是大汉万民的福气,我们相信大汉在皇上的管理下,一定能够恢复曾经的辉煌的。如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修建先帝陵墓的民夫的积极性,那么就应该改变旧有的一些例子,比如安排较好的生活,发放一定的工钱,让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参与劳动,这样也许二十万民夫就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三十万乃至四十万民夫的工作了,自然也就节省了民夫,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劳动力用于耕种生产了。”
“文若说得不错,改善生活,发放工钱,应该能够激起许多民夫的积极性,而且我觉得朝廷还可以对工作勤奋的民夫进行奖励,让民夫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这样也许可以更大地鼓动他们。”陈宫在赞同荀彧的同时,也补充了自己的意见。
“公台的说法也不错,不过微臣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朝廷完全可以将整个陵墓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将任务安排给各郡县。只要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就总共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能够提前完成,而且符合要求,还会有额外的奖励。当然,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则给予重罚。说不定还能够提升民夫更大的热情呢?”
在别人的启发下,戏志才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设想,刘辩听了之后一愣。这不就是后世的承包责任制吗,没想到自己手下的大臣竟然能够想到这些,确实也够大胆的了。
“志才大哥的想法确实奇异。不过却并非不能够实现,如果在这个设想的基础上,我觉得朝廷甚至可以将召集民夫的任务交给下面各郡县去完成。而皇上发明的牲畜耕种方法可以优先教给那些召集民夫达到要求的郡县,同时还允许各郡县轮换民夫,以保证每个家庭在耕种之时都有青壮年劳动力在家中。”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郭嘉在戏志才的想法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让刘辩觉得这个设想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了,用来说服朝中大臣的机率也越来越大了。
“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我们明天在朝堂之上就照此进行吧,希望能够说服朝中大臣们同意这样做。”刘辩微笑着对大家说道。
“皇上。我觉得你还是提前先跟太后说说此事,免得到时候不同意,毕竟为先帝修建陵墓的事情,可能在太后看来会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要是让她误会了皇上你的孝心就不好了。”
“是呀。还有像这种修建皇家工程的民夫,以前都是没有工钱的,如果此次要付给他们工钱,大臣们会不会同意呢?这些钱又从什么地方拔出来呢?而且以后要是朝廷再要进行此类的修建时,是不是还得照样付给民夫工钱呢?”
“对,最好还要能够再找几个大臣。向他们说明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样的话满朝文武支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
“其实,最好皇上你不要自己提出这件事情来,就由我们到时候提出来好了,甚至是连发明畜耕也要说成是某个老百姓,而且还要在提出减少民夫之前上报朝廷。”
荀彧等人再次又此事出谋划策,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影响,随后大家分工,由刘辩向太后说明情况争取她的支持,并且负责畜耕方法的试验,由荀彧、陈宫他们分头去找一些关系较好的大臣,先争取得到一部分大臣的支持。
四人离开之后,刘辩当即带着几名内侍卫悄悄地离开了皇宫,当然是让他的蘀身傀儡在皇宫中代蘀着他,避免引起其他人的怀疑,而他们去的方向却是西苑之中。
禁军经过整编之后,只保留了三千六百人左右,甘宁、许褚、淳于琼三人担任了三营校尉,驻地都在西苑之中,三营禁军轮流值守皇宫,没有轮到任务的二营禁军将士,则在西苑之中进行日常训练,还有就是守护万金堂。
而刘辩之前已经吩咐过了禁军,让他们准备了一些牲畜,主要有牛、羊、马这些,而他则兑换了三五幅耕具,到了西苑之中后,就找到了一些熟悉农耕的士兵来试验他所教物耕地方法。
虽然说刘辩对后世的畜耕比较了解,但是他也没有具体操作过,所以也只有一些大概的设想,而真正具体摸索耕地方法的还是那些负责的士兵们。
“这种畜耕方法,需要一个人在前面拉着牲畜,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要太慢,就按照一般的走路的速度就可以了。后面的一个人则扶着耕具,而且需要控制耕具在泥土中的方向和深浅,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让耕过的土地朝着一个方向,否则的话就会显得混乱无比。其中最难的应该是后面控制耕具的人,要做到耕具不倒,行列整齐不歪,翻起来的泥土深浅均匀,那就成功了。”
刘辩进行了经验的指导,然后分别由几组士兵拉着牲畜,开始进行畜耕试验,这对于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耕种方法的士兵们来说,难度非常大,不过皇上在旁边亲自讲解指导,他们还是兴致勃勃地试验着。
开始的时候,不是牲畜不听话,就是速度不适中,或者是耕具操作不当,土地行列不齐,泥土深浅不一,但是好在这些士兵以前在家时都干过耕地的活,只不过那是由二个人在前面拉犁具,后面一个人掌着犁具,形式上还是类似的。
经过二个时辰的摸索试验后,士兵们终于基本掌握了方法,虽然说用于实践还有一些小问题,但是用来在朝臣面前试验还是可行的了,于是刘辩交行他们下来再多练习后就回宫去了,他还要一早去说服何太后呢。(未完待续)
………【193、劝说太后】………
晨光初露,天边已经显现出一遍红光,夏四月的早晨虽然还有几丝凉意,但是一到正午仍然会酷热难耐。
今天,何太后起床得比较早,并且把貂蝉也叫了过去,今天她要貂蝉为她做个最美的发型,让她在大汉朝臣面前展现出母仪天下的风采。
从一个地位卑微的屠家之女,到成为一个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进而成为当今太后。这是何太后人生的巅峰时期。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毕竟太子年纪尚小,还没有独立亲政的能力,所以身为太后她肯定是要垂帘听政的,想到大汉的权柄即将掌握在自己手中,何太后的心中止不住地畅快。
“太后,今天您的气色真好。”貂蝉一边为太后梳着头发,一边望着铜镜之中何太后的玉颜笑道。
“呵呵,本宫已经老了,哪里比得上你们这些丫头们呀。不过今天太子就要登基为大汉天子了,本宫也该认老了。”何太后一边对着铜镜看着自己的长发在貂蝉的手中慢慢地变化着。一边注视着自己的脸笑道,在貂蝉面前她是非常和蔼的。
“启禀娘娘,圣上前来给娘娘请安。”
就在这时,一个宫女慌忙跑了进来。在旁边对何太后一边行礼一边说道,因为太子如今已经是大汉天子了,只不过今天的仪式是对大汉天下举行的,宫中的侍卫、太监和宫女早就知道,太子在灵帝驾崩那天就已经改称天子了。
“这孩子,今天有这么重大的事情,还不好好准备,这么早跑过来做什么?”何太后心中还是非常高兴的,不过口中倒是笑骂了一句。
“母后,儿臣给你请安了。”
就在这时。刘辩已经进来了,他让宫女在前面进来通报,自己则慢慢地跟在后面进来,因为他是天子,并不需要在外面等候半天。
“我现在正忙着呢,皇上就别请安了,你准备好了没有呀?今天可是你的大事,不能出了半点差错呢。”
“母后放心,儿臣半夜即起,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误不了事情。不过儿臣过来给母后请安,倒是还有一件事情要先与母后商量商量的。”
“今天的登基大典乃是最大的正事,皇上此外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不错,近几日收到了一些京畿各郡县呈报的奏折,关于灵陵抽调了各郡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如今各郡县农忙时节野外无人耕种的局面,让众多百姓心中惶惶不安呀。母后也知道。去年各地都遭受了不同的灾害,京畿周围的收成也并不好,而且他们还负担了一部分救济灾民的责任,所以老百姓家中并没有多少余粮。如果今年的耕种时节被耽误了,那么今年就不可能有好的收成,这会导致京畿周围各郡县的老百姓惶恐不安,甚至是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母后,你觉得此事应该怎么办呢?”
刘辩决定先将问题扔给何太后,看看她会怎么说,然后自己才好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果然在听了刘辩的话后,何太后想了想说道:“皇上所说的问题确实不小,影响了老百姓的耕种,就影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应该引起注意。不过,你父皇新丧,灵陵修建的时间还短,所以大部分工程都还没有完工,也必须大量的劳动力日夜赶工才行,不然的话别人会在背后议论皇上的。皇上,大臣们在些什么看法呢?”
“母后,大臣之中有二种态度,一种认为应该少抽劳役,让他们有足够的劳动力解决耕种问题,不能耽误了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另一部分认为,修建灵陵是当务之急,必须如期完成,不能够减少劳役的数量,而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可以让家中的老弱妇人去完成,或者是给他们一些工钱补助。”
“我觉得给劳役一些工钱补助的说法不错,难道还有什么问题影响吗?”
“确实有,母后,如今天下十四部州之中,也就京畿周围司隶一部的老百姓完全心向着朝廷,至今黄巾也没能够闹起来,但是如果今年各郡各县的老百姓失了收成,尽管他们得到了一些工钱补助,却也无法解决一家老小全年的生活所需。这样一来就会引发重重的矛盾,而且由于京畿周围各郡县地理位置的重要,一旦让黄巾余贼抓机会发动这些老百姓为乱,那对我们整个大汉天下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有可能动摇大汉的根基。”
“这倒是真理,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些个大臣们,难道都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朝廷中那些多的大臣,谁没个主意呢,难道不能想出点能行的办法来吗?”
“大臣们议了议,觉得以往这种劳役往往都喜欢出工不出力,也就是抽调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真正干活的出力的却很少,主要是他们的积极性不高,而现在我们要是能够发挥出每一个劳役的积极性,那么只需要原本三分之二的劳役就可以完全即定的工程了,则可以余下三分之一的劳役回家耕种土地。也就是说,现在司空府下令抽调的三十万劳役中,可以节省十万老百姓,让他们回家去耕种土地,这样对春耕的耽误就不多了。”
“只留下二十万劳役,真的能够保证如期完全灵陵的工程吗?而剩余十万劳役放还家中,能够保证不耽误春耕吗?大臣们这样做,可不要到时候两边都不能做好,不但引起天下百姓的议论,而且还会同样引起京畿各郡县百姓的不满的。”
“母后不知道,儿臣原来东宫的侍卫中就有江南过来的乡民,他们家乡已经发明了一种畜耕的方法,只是还限于当地部分老百姓使用,可以节省原来三分之一的劳力。儿臣专门找人来演示了一翻,觉得大为可行,如果能够将这种耕种方法推广到京畿各郡县老百姓中去,绝对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力,而今年的春耕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了。”
“有如此好的办法,当然应该推广开来,这几年战乱不断,天下的百姓已经减少了无数,如果能够使用这种畜耕方法,也许就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天下的动乱也会结束了。”(未完待续)
………【194、太后支持】………
“母后不知道,儿臣原来东宫的侍卫中就有江南过来的乡民,他们家乡已经发明了一种畜耕的方法,只是还限于当地部分老百姓使用,可以节省原来三分之一的劳力。儿臣专门找人来演示了一翻,觉得大为可行,如果能够将这种耕种方法推广到京畿各郡县老百姓中去,绝对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力,而今年的春耕也能够顺利地完成了。”
“有如此好的办法,当然应该推广开来,这几年战乱不断,天下的百姓已经减少了无数,如果能够使用这种畜耕方法,也许就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天下的动乱也会结束了。”
“多谢母后体谅天下百姓的安危,只不过先帝陵寝修建之事还需要母后出面说明,不然大臣们恐怕不会同意的,他们中间有一些人是死脑筋,自以为是,为了一点传统礼仪根本不顾天下百姓。儿臣已经听得一些外面的消息,皇家的这种劳役,许多百姓都是不情不愿的,所以他们人数再多,只要不认真干活,也不能按时完成工程。毕竟现在是春耕之时,他们最希望的是能够在家耕种自己的土地,但是现在皇家征调他们,让他们无法进行春耕。恐怕最后一个不好会引起他们的动乱。母后请想一想。这京畿重地可是我们最后的守护之地了,如今天下乱成这个样子,如果连京畿之地也动乱起来,那么儿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