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灵纪-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洩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编辑本段'配合关系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chūn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chūn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chūn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chūn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秋chūn冬夏长夏)、五行与时辰的关系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来说:
寅卯木生巳午火,
巳午火生辰丑戌未土,
辰丑土生申酉金(辰丑中藏水,为湿土能生金;戌未中藏火,为乾土能脆金),注:脆金:使金融解。
申酉金生亥子水,
亥子水生寅卯木。
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学说认为,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於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使得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由於五行之间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於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於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於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於水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循环不已,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著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後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在五行中还有「相乘」和「相侮」乘势趁虚而入,相乘就是过度克制,侮是欺侮,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於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受克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过於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於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於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於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於五行的某「一行」过於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後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编辑本段'中医五行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於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一)事物的五行属xìng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xìng是将事物的xìng质与五行的特xìng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xìng相类似,则归属於木;与火的特xìng相类似,则归属於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於肝主升而归属於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於火,脾主运化而归属於土,肺主降而归属於金,肾主水而归属於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於rì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xìng相类,故归属於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xìng相类,故归属於火;rì落於西,与金的肃降特xìng相类,故归属於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xìng相类,故归属於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於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於目的「筋」和「目」亦属於木;心属於火,则「脉」和「舌」亦属於火;脾属於土,则「肉」和「口」亦属於土;肺属於金,则「皮毛」和「鼻」亦属於金;肾属於水,则「骨」和「耳」、「二yīn」亦属於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於同一五行属xìng的事物,都存在著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xìng,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xìng,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xìng,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xìng,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jīng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xìng,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jīng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jīng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氾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於生理,就在於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xìng。
三)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四)用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sè、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sè,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sè,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sè,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sè,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sè、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sè,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sè,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sè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後。如肝病面sè青,见弦脉,为sè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sè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後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sè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後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於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於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yīn以涵养肝yīn的方法,适用於肾yīn亏损而肝yīn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於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jīng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yīn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yīn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於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五)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yin部;腰部;耳;*;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六)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於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於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sè多属肝风,赤sè多属心火,黄sè多属脾湿,白sè多属肺寒,黑sè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编辑本段'其它
中医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xìng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xìng,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xìng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xìng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xìng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xìng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属xìng及归类
(1)五行属xìng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xìng,根据事物的不同xìng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xìng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xìng,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xìng;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xìng;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xìng;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xìng。为此,根据上述特xìng,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xìng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xìng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五行属xìng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xìng和复杂xìng,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xìng,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xìng生发条达,肝xìng喜条达而主疏泄;水xìng滋润下行,肾藏jīng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chūn属木,肝气旺于chūn,chūn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xìng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xìng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xìng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xìng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xìng,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xìng,而脾能运化水谷jīng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xìng,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xìng,而肾能藏jīng,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1)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2)五行的相生、相克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助长之意;所谓相克,即相互制约、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关系见下图: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事物内部系统结构的五个方面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运动,因而经常处于运动发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体来看,相生与相克又都是在总和中表现出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于既生别行,又被别行所生;既克别行,又被别行所克,故在整体上也呈现动态均势。可见,五行所达到的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3)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xìng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yīn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