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断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
杨显惠
秦岭的长篇小说《断裂》是一部有创意和深度的作品。
我在《文艺报》撰文分析秦岭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时说过,对于秦岭的创作,我始终充满期待。这是因为在更多的作家总是习惯于追风逐浪,迷恋时尚的情况下,秦岭始终坚守着自己,保持着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追求,并不断凸现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也是他的小说总是受到读者关注的根因。他的长篇新作《断裂》,再次满足了我的某种期待。
阅读《断裂》带来的快感,可以用〃酣畅〃两个字来概括。据了解,这部小说在出版之前,其中的一部分曾在发行量位居同类期刊之首的《小说月报》原创版长篇小说专号上隆重推出,并引起了一些专家和读者的关注。在当前长篇小说泛滥成灾、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一部作品能够引起专家和读者的双重关注,我认为是奢侈的、也是弥足珍贵的事情,这样的小说首先是货真价实的,是值得反复品味的,是可以和书架上的优秀图书摆放在一起的。
经典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其批判性,批判的力度源于小说对社会存在问题暴露的深度。我认为,《断裂》是一部具有自省意识和现实批判意义的力作。《断裂》不单在讲述故事,它所承载的具有象征、寓言、批判意味的〃干货〃〃硬货〃全部夹裹在故事的腠理和骨髓里,有些甚至隐蔽在矛盾的背后或者故事浓荫之中。这注定了它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厚重深邃的;不是快餐式的,而是余味悠长的。这就激发了读者急于探求、寻觅的欲望,这是秦岭的创作一贯表现出来的〃拿人〃之处,他的招数往往使读者欲罢不能。小说中的主人公卞绍宗是个优秀大学毕业生,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不惜抛舍珍贵的爱情,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条件艰苦的九十里铺当中学教师,但是,基层权力支配下的教师价值观的缺失、功利思想对教师灵魂的剥蚀、严酷的生存环境给教师造成的心灵伤害以及严重的〃三农〃问题对农村教育的侵袭,彻底打碎了他的青春梦想,他开始了试图委身权贵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借助乡党委书记栾建民、初恋情人周筱兰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力量投机官场,并千方百计在上层矛盾的旋涡里巧妙周旋。在官场的碾轧博弈中,他一步步得到了升迁。值得一提的是,他谋取权力、大肆授受贿赂的过程,也是他想方设法为九十里铺的脱贫、发展与进步疲于奔命、辛勤工作的过程。他用受贿所得为瘫痪在床的父亲治病的同时,又不忘资助农村贫困生;他与情人周筱兰利用一切机会纵情,却又不忍心与一个中学生妓女纵欲;美丽妻子的红杏出墙给他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却在善良的小保姆那里发现了底层女性难得的人性之美。卞绍宗最终登上了清谷县权力的顶峰,与此同时,九十里铺的建设与发展也在他的〃支持〃下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也就是说,他远大抱负的最终实现,是以攫取权力为前提,以丧失人格为代价,以扔掉尊严为条件,以藐视法律为背景的。最后,伴随着由他挂帅的豆腐渣工程……爱民桥的断裂倒塌,卞绍宗的违法犯罪问题也浮出水面。主人公最后选择了自杀,在遗书中,他请求把自己的尸体埋在为之奋斗过的九十里铺。法律对他犯罪行为的定性且不赘言,而九十里铺的老百姓对他的自杀所持的不同态度,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故事的深刻性和现实意义,在于功过是非背后的社会反思和人性的多重思考。
《断裂》给我的感触很深,特别是小说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量,常使我的思考陷入沉重和纵深。这几年,我或多或少地看过一些所谓的官场小说,品读过一些相关的评论。我发现,有些官场小说的主题要不是过于集中在权力和金钱对知识分子人格和价值观的摧毁上,那么必然是在不遗余力地反映现实官场生活对人性的消解和腐蚀,更有一些所谓官场小说,与那些流俗的言情小说一样,类型化或程式化特征十分明显,基本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艺术独创和人文精神。有人简单地把《断裂》划入官场小说范畴,我认为不尽准确,而有的评论家在报刊撰文给其冠以反腐小说,我觉得更有些牵强附会。秦岭确曾写过一些官场小说,如发表在《钟山》《上海文学》《长江文艺》等期刊并被多次转载的《难言之隐》《狗坟》《打字员盖春风的感情史》等,这些小说用漫画、夸张、反讽的手法,揭示了官场各色人等在潜规则中困惑、无奈、尴尬、迷茫的生存景象。而《九十里铺》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充其量含有一些官场文学的元素而已,它超越时下官场小说的地方在于:首先,作者主要展示的是当代青年在物欲社会的心灵演变史,它没有停留在官场的表象上,而是以官场、城市、农村、家庭为背景,以精神的变化和情感的走向为线索,多角度切入人的精神和灵魂,全方位反映人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其次,主人公善与恶、荣与辱、崇高与堕落的交织,不仅仅来自官场,本质上源于精神与物质、清高与欲望、权力与利益之间无法回避的、牢牢凝结在一起的矛盾,从而构成了他的人生链条,那就是从坚守信念,到迷失自我,再到放弃操守,牟取金钱和权力,回过头来又利用权力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直至自取灭亡。再次,《断裂》显然摆脱了官场小说的习惯视角,譬如,主人公妥协于现实,却并没有完全随波逐流,灵魂被污染却没有丧失心灵的原则,权欲、肉欲和物欲在吞噬他精神的同时,却一直保持着一颗善良、悲悯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双重〃人格的人,是很痛苦的,我们可以想见卞绍宗复杂而备受煎熬的心路历程,当人生的价值需要靠谋取权力来实现的时候,我们就不难为卞绍宗每一次痛苦的抉择和精神上的断裂找到答案。第四、小说给以孔令谋为代表的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劳模〃父亲〃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主人、以校长庞社教为代表的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以甄芹芹为代表的农村个体户、以小乖乖为代表的卖身贫困生等各阶层〃角色〃提供了〃登场〃的机会,构成了奇异而逼真的现实世风、世相、世貌,把对中国各阶层人物命运的思考置于了一个更宽阔的社会背景下,使作品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这些可圈可点之处,在普遍意义的官场小说中是看不到的,这再一次证明了秦岭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提炼素材的能力。
←虹←桥←书←吧←。
第2节:第一章:最后的鸳鸯浴(1)
在我看来,一个作家拥有才华固然重要,而具备独特的视角比拥有才华要重要得多。视角独特了才会有超乎他人的发现,如果视角和芸芸众生没有什么区别,光凭才华,写出的东西只能是大路货,很快会被岁月湮没,被读者忘记。秦岭的小说之所以被文坛称道,最根本的,在于他善于发现。我最初注意秦岭的小说是他的《坡上的莓子红了没》(《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小说里的阿婆浓缩了中国劳动妇女吃苦耐劳的美德、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无论旱年的灾情严重到何种程度,她都要把民歌奉献给所有的庄稼汉,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在这篇小说里,作者自觉跳出了一般作家固有的乡村叙事模式,避开乡村政治的博弈,站在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时代高度,从自己的农村生活体验和乡亲日常的凡俗生活出发,用细腻的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把自己满腔的理解和深切的体恤倾注于每个角色,读来震人心魄。他创作的《绣花鞋垫》(《中篇小说月报》2003年第11期)、《不娶你娶谁》(《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第3期)、《弃婴》(《小说选刊》2006年第10期)《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小说月报》2006年第2期)《烧水做饭的女人》(《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5期)《皇粮》(《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11期)等一系列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同样是以独特的发现和对生活反习惯的重新解构,使大家在嘈杂纷乱的文坛,有幸听到了秦岭式的足音。秦岭在《断裂》的主题开掘和艺术探索上显然继续秉承了他在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的诸多优势,并揉进了他的城市生活积累,使小说在背景铺设、情节设置上显得严丝合缝,不留痕迹,特别是主人公从九十里铺挣扎出来,最后又魂归九十里铺,其象征性真是意味深长。卞绍宗的悲剧不只是卞绍宗个体的悲剧,他渐进式、反复性、矛盾性的心路历程,很容易引发读者对自身、对现实和对社会陷入严肃深入的思考。
秦岭长期在官场生活,又有在农村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他还一度从事过理论研究工作,写过大量的社科类理论文章,而理论研究是离不开理性思考的,这是作为一个成熟作家难得的优势。正是这些人生体验,再加上他在开掘主题上习惯于剑走偏锋,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剑剑见招,从而成全了秦岭小说的过人之处。需要提醒的是,剑走偏锋只是一种创作的招法,不一定在作者的所有创作中都能行得通,我相信,秦岭会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有理由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2007年12月于省城
第一章:最后的鸳鸯浴
原清谷县县长卞绍宗被〃双规〃的前一天晚上,还在远离清谷县的省城,和他的初恋情人周筱兰陶醉在缱绻、缠绵的温柔乡里。从浴盆里蒸腾而起的水汽像朦胧的、迷离的、多彩的晨雾,轻柔地包裹着一男一女两个共浴的人儿。卞绍宗脸上写满了轻松和愉悦,但周筱兰一眼就看出,卞绍宗是装出来的。卞绍宗的脸憔悴了许多,而表情的背后,掩藏的分明是不易察觉的忧郁和愁绪。周筱兰说:〃又是为九十里铺大桥坍塌的事情吧,都过去一个多月了,别往心里去了。既然有了结论,这一页迟早会揭过去的。〃
卞绍宗笑了,轻轻摇了摇头,什么话也没说。周筱兰慵懒地依偎在卞绍宗的怀中,像是坠入一个寻觅已久的梦境,周筱兰有意把气氛调节一下,注视着卞绍宗的眼睛,喃喃吟诵着什么。卞绍宗侧耳听来,竟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卞绍宗心中突然一阵感动,怜惜地轻抚着周筱兰瀑布似的黑发,搬过周筱兰的身子,用鼻尖抵着她的鼻尖,也是欣然吟来:〃菱叶紫波荷颤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吟罢,卞绍宗暗吃一惊,诗是好诗,惟有其中的〃落水中〃三个字,暗暗刺痛了他的某根神经。本乃无意想起,却像是冥冥之中的某种预示。
周筱兰听得出来,他吟的是白居易的《采莲曲》,就柔柔地掐了他一把,话语中也带了一股柔柔的气:〃看把你个臭男人美的,谁碧玉搔头落水中了?〃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第一章:最后的鸳鸯浴(2)
卞绍宗努力笑着,说:〃好好好,那就将古人的〃碧玉搔头落水中〃改成〃夫君美眷浴盆中〃吧。〃
一个〃夫〃字,再加一个〃眷〃字,平添了几份暧昧的亲情。
〃丁铃……〃。电话就是这个时候打来的。这个看似极其普通的长途电话并没有惊醒卞绍宗这个中年男子缠绵悱恻的春梦。电话那头是清谷县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卞县长,您好!下午接到地区行署办公室通知,明天下午两点半,请您参加整顿小煤窑问题的会议。下午我就给您打了电话,想给您汇报一下,但是您关机了。〃
卞绍宗尽管有些不悦,心里反而塌实了许多,他以为又是〃爱民桥〃……九十里铺大桥坍塌的事情呢。为了处理九十里铺大桥坍塌事宜,一个月来,他掉了足有十斤肉,身子一下瘦削了许多。对于这起重大事故的初步结论,地区、县里的统一口径是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山洪所致,这个结论足以保全上上下下的面子。天灾是真理,可以使〃爱民桥〃的质量问题绕得很远,甚至忽略。绕开质量问题,固然保全了全县各级领导的面子,对于卞绍宗来说固然是侥幸,但〃爱民桥〃的坍塌,毕竟是他心中的隐痛。他隐隐觉得,有一场比山洪更大的袭击,正在某个遥远的角落蓄势待发,如果倾泻过来,淹没的将不是各项工程,而是他的骨肉之躯。他像一个关在笼子里的困兽一样渴望脱身。夜长了,必然梦多啊!
卞绍宗说:〃小煤窑的事情由孙副县长分管,让他参加不就得了。我在省里,过两天才能回去。〃事实上,这次来省里争取扶贫资金,该跑的厅、局基本都跑完了,按理说今天就可以连夜赶回去,他之所以想晚两天再打道回府,主要是想多陪陪周筱兰。为此,他给随同前来的各部门的头头们都发了话,让他们到省城逛两天再返回清谷。不少头头在省城有亲戚,有的子女在省城上大学,乐得大家直夸卞县长以人为本,体慰下属。
那头说:〃通知说,今年整顿小煤窑,考虑到从中央和省上都很重视,因此要求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得参加。〃
卞绍宗只好说:〃那好吧。〃略一思索,又补充说,〃你们抓紧时间给我起草一个汇报材料,要把握好角度,既要体现省里和行署的精神,又要密切联系好我县整顿小煤窑工作的具体实际。〃然后沮丧地关了机,苦笑一声,若有所思地摇摇头。这些年,各县的小煤窑不是瓦斯爆炸、就是井下塌方,每次都得死好几十人,最初从县到地区还可以捂一捂,现在看来上面要动真的,下面也就一片风声鹤唳。
正如政府办主任在电话中所言,在这之前,卞绍宗本来是关机了的。进盥洗室前他又开了一次机,他预先给随同来省城的几个基层部门的头头、他的司机、秘书分别打了手机,把有关的事项又叮咛了一遍,免得他们主动把电话打到盥洗室来,就在这时周筱兰从盥洗室撒娇似的的轻唤:〃宝贝儿,你公事再忙,也不能带到我家来啊。〃此时的周筱兰,早已把自己剥得一丝不挂,雪白的身子丰腴而细腻,在粉红色浴帘和淡绿、鹅黄光晕的映衬下,像一株出水的芙蓉。精巧的浴帽边沿,有几缕湿漉漉的乌黑的头发调皮地从耳后探出来。两只眼睛大而亮,根本不像三十八岁少妇的眼睛,闪烁着只有初婚小媳妇才有的光彩和亮泽。
卞绍宗早已记不得是第几次和周筱兰幽会了,反正每次来省城开会、争取资金、洽谈项目、参加活动,期间别的事情可以暂时推一推,放一放,惟独和周筱兰见面是他心里暗自铁定的雷打不动的重要议程。只有和周筱兰在一起,他才能感觉到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复杂而隐晦的,包容了情感、友谊、xing爱、本能等等太多的内容和内涵。而这次见面,他心中多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成分,也许,这一别,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其实,连也许都不可能了,根本没有什么也许,分明是永远的分别。
卞绍宗不可能告诉这个女人哪怕一丁点的秘密,所有的秘密大概会在他即将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天,像原子弹一样在小小的清谷县上空爆炸,腾升而起的蘑菇云,瞬间扩散到全地区、全省乃至全国,于是,将有一条国人似曾相识的反腐新闻跃上媒体的头条:
。←虫工←木桥 书←吧←
第4节:第一章:最后的鸳鸯浴(3)
〃清谷县县长卞绍宗外逃美国,之前已经向境外转移大量资金……〃
对老百姓来说,此类新闻早已司空见惯,耳朵里恐怕早就听出了老茧。假设新闻主角不是他卞绍宗,应该不存在什么新鲜感了。报载,近年来,国内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金融保险领域携巨资外逃的大小官员达四千多人,涉及资金几千个亿……卞绍宗在这四千人里面,实在是九牛一毛。拔掉一根毛,牛的感觉可能是一瞬间的不经意的痉挛,但是对清谷来说,可能比唐山大地震的影响还要巨大,余波何年才能过去,恐怕只有流失的岁月最清楚。一切都已周密策划过了,妻子苟盛梅早已从美国趟好了外逃的途径和渠道,举家远走美国的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爱民桥〃的坍塌,他觉得远走高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下一步,用工作术语讲就是狠抓落实了。在这特殊的时刻,他表现得释然而又恬然,谁也料想不到卞县长几天内将来会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他照样在忙忙碌碌地主持着县政府常务会、全体会以及各种专题性会议,照样深入基层部门、乡镇、街道检查工作,发言和讲话照样不紧不慢,脚步照样从容沉稳,脸上的表情照样是思索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忧患,蕴涵着一种最可宝贵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这是优秀的领导同志十分普遍的表情,这种表情使人容易想到他们和全县几十万老百姓的关系。
在盥洗室里作爱是他们每次见面必不可少的首要乐章,之后在周筱兰的卧室共度云雨,才是他们整整一天或者一个夜晚的xing爱主题。浴罢,周筱兰给卞绍宗套上了一件全新的睡衣,来到客厅。两人像两只被太阳晒晕晒舒服了的小猫咪,放松地斜躺在沙发上。周筱兰冲了两杯咖啡,给卞绍宗点燃的是红中华牌高档香烟,而自己抽的是摩尔。
红中华是周筱兰特意为卞绍宗准备的,她知道卞绍宗喜欢也习惯了吸这个牌子的香烟。卞绍宗不像她丈夫冯必达,老爱吸外国香烟,外国香烟其实并不见得比中国香烟好到那里去,但是在生意场合,外国香烟也像一种身价似的,有一种别样的超俗的意味。事实上,红中华比许多外国香烟强多了,一包好几十元,牌子又硬,质量又好,口感又佳。但因了国字号,冯必达就不怎么接受。周筱兰对此当然不屑说什么。冯必达尽管位居公司总裁,但是他身上落于俗套的,何止对一支香烟的认识和理念啊!
在卧室里,周筱兰像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再一次为卞绍宗盛开。〃我觉得,你这是最棒的一次!〃事后,周筱兰亲吻着他的眼睛说。
卞绍宗笑了,吻着她的眉,不说话。
〃盛梅在美国那边,她一切好吗?〃
〃还好吧,她刚回国内探亲。〃
〃这几天,把公事安排妥了,腾出时间,得好好陪陪她啊!〃
〃好的。〃卞绍宗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你知道吗?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想去你早先工作过的九十里铺中学看看,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感受一下那里的空气和风,这个想法很强烈,很执著,那是你踏上社会的第一站,我不知道九十里铺于我有什么意义,但就是想去看看,只是担心会给你带去不便。有机会,你能带我去那里看看吗?〃
〃机会?〃
〃是的,没有机会了吗?〃
〃……当然有的。〃卞绍宗的回答竟有些不易察觉的慌乱。
卞绍宗没想到,厄运比他预想的要快得多,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陡然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一回到清谷,等待卞绍宗却是〃双规〃。卞绍宗更没有想到,在盥洗室接到的那个电话,居然是自己被〃双规〃的信号。卞绍宗当时就抱以苦笑,苦笑中还有几分自嘲。在官场摔打这么多年,关键时刻,思维和判断竟也像九十里铺大桥一样,不经意间就会断裂坍塌。
一县之长被〃双规〃的消息迅速由清谷县城传到了周筱兰提到的九十里铺中学,仿佛是从县城发射到九十里铺的一枚巡航导弹,使整个的九十里铺乡颠簸了起来。卞县长被〃双规〃,使九十里铺中学教职员工的心情十分地复杂起来。一个堂堂县太爷的倒霉,居然使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的教师们心情复杂起来,这故事在老百姓的口头文学中,就多了几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BOOK。▲虹桥▲书吧▲
第5节:第二章:农民校长(1)
如果翻开卞绍宗的档案,白纸黑字,卞绍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九十里铺中学。
第二章:农民校长
九十里铺实在是太穷了。当年的大学生卞绍宗没有想到故乡清谷县还有这么穷的地方。卞绍宗第一次和九十里铺亲密接触是大四那年去那里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
卞绍宗先是拿着西北师大开具的介绍信,坐火车到清谷。在清谷县教育局换取开往九十里铺中学的介绍信时,他以为局长苟长利会接见一下他这位学生领袖的,后来才发现大小局长连一个影儿都没有,只有各科室的办事人员在坚守岗位。卞绍宗一开始有些纳闷,后来才搞明白,眼下面临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前来跑关系的学生、家长太多,头头们都以深入基层的名义躲起来了。
在教育局换完介绍信,卞绍宗坐上长途班车,一路颠簸着来到了九十里铺。那是个六月的正午,日头孤独而且傲气地悬挂在天上,往地面上喷射着干燥而浓烈的火焰,田野里的麦苗早被晒干了,干瘪的麦穗在炙热的风中,颤巍巍的伸展着清瘦的脖子,像被渔民撒在岸边的一条条小鱼,焦渴地大张着嘴巴,垂死地盯着空旷的苍天和空旷的大地。车厢里拥挤不堪,尽管开着窗户,仍然被散发着汗馊味和体臭的山民们塞得有些令人窒息。谁也不可能有闲情关注他,关注他这个穿着还算体面的优秀大学生。他被挤在车厢最后面,此时此刻,他觉得他非常渺小,渺小得基本被人忽略了,谁也不可能知道他这个大学生会给山村带来什么,对这里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意味着什么。
但是,当他以全新的姿态站在九十里铺中学的讲台上的时候,一如在死水里扔了一块大石头,冲击而起的浪花和涟漪久久地在校园里、在师生的心目中缭绕。
卞绍宗创下了九十里铺的许多第一:第一个来九十里铺的大学生,第一个来九十里铺的城里人,第一个在这里参加社会锻炼的青年,第一个用标准普通话教学的教师,第一个……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抓紧一切机会,白天给学生讲课,晚上和全体教师座谈、交流从高等学府学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卞绍宗就像一扇通向现代教育的窗口,大多数教职员工通过他,才知道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这些陌生的学科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才知道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的巨大威力。学生们在听他讲课的时候,一双双山里娃特有的纯真、狡黠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漏听一个字、一句话,这使卞绍宗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到了肩上担子和责任。
校长庞社教说:〃卞大学生,你这次到我们这里来搞实践锻炼,是我们的福分啊,我们这些老师,在这里担了个为人师表的好名声,与您的学识相比,简直是白混了。〃
卞绍宗就谦虚地说〃主要是咱这里太封闭,太落后了。〃
庞社教叹口气:〃唉!我们这里,靠啥才能不封闭、不落后啊。〃
卞绍宗说:〃靠您和您的同事们。〃
〃我和我的同事?〃
卞绍宗说:〃是啊!教育,也只有教育,才能富甲一方,这是许多国家的法宝了。〃
庞社教苦笑一声,啥话也不说了,一张典型的老农才有的饱经风霜的脸,写满了一如脚下这片黄土地一样的无奈,唯一和老农不一样的,是被些许墨水和文化浸染过的思维,通过一双如秋天豆荚一样干瘪的眼睛,在瞳仁里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几分睿智和含蓄,而这难得的睿智和含蓄接触到农村如何才能不封闭、不落后这样的重大问题时,就显得有些惶恐。如果是纯粹的农民,就不会有这种惶恐,特别是深山里的农民,他们更多的是对命运的屈服和对现实的麻木。
庞社教不说话,卞绍宗也就闭了嘴。卞绍宗心里太明白了,九十里铺中学,还是九十里铺乡的最高学府呢,教师队伍的素质尚且如此,那么,整个九十里铺乡属其他村小学的教师队伍是个什么样的层次,就更可想而知了。
〃庞校长,又来麻烦您了。〃
校门口进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农民,径直到了庞社教的办公室,说话间,恭敬地给庞社教递上了一支清谷牌香烟,〃我父亲过世两年了,家里没有安稳过,我去年在城里打工摔了腰,留下了后遗症;儿子上学也不争气,从没有及格过;到集镇上买了几十斤小麦种子,种在地里,都没有发芽,绝收了,后来才知道是假种子,现在一家人都揭不开锅了。请您看个日子,给我父亲迁个坟。父亲那边的日子是不是不好过了,折腾我们活着的人呢?〃
◇欢◇迎◇访◇问◇。◇
第6节:第二章:农民校长(2)
〃哦哦哦,好的,先坐吧!〃庞社教示意青年农民入了坐,表情尴尬得像是吞下了苍蝇,〃过一会儿,过一会儿好吗?然后咱聊聊,我去你父亲那边看看。〃
卞绍宗隐约听出来了,庞社教说的那边,指的是另一个世界……阴间。
卞绍宗有些发愣,庞校长和青年农民显然是在进行着一个完全和教书育人毫不相干的话题,这话题就像一股莫名其妙的溪流突然汇入了大河,堂而皇之地一起流淌着。卞绍宗的目光不由停留在被炊烟、香烟熏黑的墙上。墙面显然是某年某月用白石灰刷过的,但是整体颜色并不怎么白,白石灰残留的痕迹反而显得脏了。吸引卞绍宗眼球的是墙上挂满的各种镜框和奖状,都是地区、县教育局授予庞社教的各种荣誉称号,其中最抢眼的是地区教育局授予他全地区优秀园丁的奖牌,被庞社教擦得锃明瓦亮,显示着主人公在全地区教育界的崇高威望和声誉。
卞绍宗隐隐觉得,眼前这个庞社教突然神秘、古怪了起来。
庞社教见掩饰不过去了,只好给卞绍宗摊了牌:〃卞大学生,让你见笑了,这个兄弟是请我去给他父亲迁坟。你是城里人,对这个事情可能不了解,是咱乡里人的风俗。〃
青年农民就当着卞绍宗的面直夸:〃庞校长是咱这一带最有名气的风水先生呢!是我们这里的大阴阳。〃
卞绍宗就〃哦哦哦〃地支应着。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校长,一个基层的知识分子,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全地区有名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居然在这山高皇帝远的九十里铺肆无忌惮地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并且把这些污七八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