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创意也许是最难掌握的一门学科。但是它正逐渐成为商业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准确诠释创意呢?
一些人会说创意是关于怎样寻求解决办法,更好地处理事情。这当然不容质疑。
我所在的易为公关公司的同事们调查了一些名流客户(许多大跨国公司中的公关和营销经理),并且询问他们在与其他公关代理公司合作时最关注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回答说:“我们的代理公司创造力不强。”很明显,代理公司如果变得富有创造力将会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创造力不仅对于从事公关和广告业这样的“创意性职业”的人群很重要,在当今快节奏、白热化竞争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经理们意识到,在每一个领域和行业中创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创造力甚至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竞争优势。在中国,领导层最近宣布:计划要将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性。他们相信这样做将会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并使中国变成一个更成功、稳定、和谐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创造性的文明古国之一。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发明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举不胜举;而且还有许多非“发明”类的创造——中国的艺术、音乐、科学和文学,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富创造性思想的结晶。今天,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专家和创造性人群。
费德里克·阿恩(Fredrik Hⅲ黵én)先生不喜欢别人称其为“专家”——这个头衔似乎有点呆板,好像不够具备创造力!但是,Hⅲ黵én先生在他的祖国瑞典的确是一个相当受尊敬的泰斗,要知道,瑞典经常在“最有创造性国家”的评选中名列前茅。
几千年来,西方已经从富有创造力的中国学到了很多。令人难掩兴奋的是,当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创造焦点的时候,Hⅲ黵én先生的第一本有关创造的书与中国读者见面了。我参加了Harén先生的讲座并亲眼目睹了中国读者的热情反应。他的书很实用,直接教导我们如何变得更富创造性。因此,这本书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投资。我相信它必定会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功!
大龙Johan Bjorksten(Dalong)
易为公关执行总裁瑞典商会副主席
虹←桥←书←吧←BOOK。←
前言
托马斯·爱迪生知道随时记下他的灵感的重要性,他常随身带一个笔记本(“灵感册子”),将他的灵感、创意和观察所得逐一记录下来。这个将灵感随时记录下来的习惯也是受雷奥纳多·达芬奇的影响,达芬奇在其一生中创造了无数的素描、短文和随笔,他经常会用他的左手反着写下他的创意。
爱迪生或许不曾颠倒着书写过,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一旦有了好的灵感就会随时记录下来。当他才思枯竭或缺乏创作激情时,他就会看他的笔记本,以期从上面记录的图文中获得他所需要的新灵感。1931年爱迪生去世以后,在他的房间里人们惊讶地发现有3500个这样的笔记本。
希望此书能够继承爱迪生和达芬奇的好习惯,激发你写下所有的灵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记下你所有的灵感,不管这个灵感是否很平常。谁知道呢?或许在将来某天,其中的一两个简单的创意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灵感!
希望我罗列的关于创造力的例证和设计的脑力激荡活动能够触及到你深层的想像力,并激发你的灵感。
正如伊莎贝尔·高洁所说:“随时记下你的创意是个好主意,这样就不会因为总想和别人探讨你的新灵感,而去打扰别人。”这可是个让你记下想法的不错的主意。
费德里克·阿恩(Fredrik Harén)
“当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时,就表示没人真正在想。”——沃尔特·李普曼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敢于改变
嘟嘟!嘟嘟!
敢于改变——将会发现无数隐藏着的灵感宝藏
背景
如果诺基亚或索尼爱立信公司转型去生产汽车;汽车会变得如何呢?想想看;你或许可以自由地选择汽车的喇叭声,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音乐铃声作为汽车喇叭声。
毫无疑问,汽车的发明者是懂得创新的,他们的灵感带来很多好创意,如安全气囊。但是你在一个部门工作得越久,在一个工作领域的经验越丰富,你的工作就越来越难有新的突破。
因为你太熟悉你的工作了!
福特汽车的设计者认为汽车的喇叭设计没有问题,他们从没有任何质疑。在汽车世界里,喇叭总是设计在方向盘上,当你按喇叭时,自然会发出“嘟嘟”声。即使是21世纪的汽车;喇叭上仍然有个从18世纪就存在的喇叭图案;来显示喇叭的功能。
脑力激荡
以外行的身份来解决一个问题,或用你自己的经验去解决一个你从未涉足的领域,最好从其他领域请一些人来,看看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
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福特公司的设计员去设计手机,手机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创造力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具有创造性的行为可以打破旧习,克服所有问题。”——乔治·路易斯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世界上第一个创造力测试
产生更多的灵感
背景
很多人把吉尔福特奉为现代创造力之父。在50年前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他发表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关于创造力的讲话,引发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自此人们的兴趣与日俱增。
吉尔福特自己的经历也非常有趣。在二战期间他是一名心理学家,被指派去设计一项能够挑选出最佳轰炸机飞行员人选的性格测试。为此,吉尔福特使用智力测验、评分系统及面试等方法。但令他大为恼火的是,空军委派了一名没有经过心理训练的退役空军飞行员帮助他进行筛选工作。但吉尔福特并不信任这名退役空军飞行员。
最终,吉尔福特与退役飞行员挑选了不同的候选人。在随后的工作评审中,非常奇怪的是吉尔福特挑选的飞行员与退役飞行员挑选的人选相比,被击落毙命的人数多出许多。吉尔福特随后为自己将如此之多的飞行员送上绝路而沮丧不堪,以致他想到要自杀。但最终他没有那样做,他决心要找出退役飞行员挑选的飞行员比自己挑选的人选出色的原因。
这位退役飞行员说他问了所有飞行员候选人一个问题:“你在飞越德国时,如果遭遇德军的防空部队炮火时会怎么办?”他淘汰了所有回答“我会飞得更高”的候选人,而挑选了违反飞行条例准则的人,例如那些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我会俯冲”或“我会‘之字形前进”或“我会转圈,掉头避开火力”的人。遵循飞行条例准则的飞行员都是可被预测的人,这就是吉尔福特失败的原因。因为德国人清楚美国飞机遭遇炮火后会飞得更高,因而他们的战斗机会停留在云端,准备将美国飞行员击落。换句话说,那些具有创造力不按照准则的飞行员会比那些可能更聪明、但却局限于规则的飞行员更容易幸存下来。
吉尔福特突然意识到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和富有创造力是一种才华,因此他决定进一步去研究这种才华:他的目的是通过识别那些能够灵机一动就想到绝妙办法、具有创造力的人,而找到选择最佳飞行员的方法。
吉尔福特为空军设计的、最初的创造力测试方法之一是要求候选人说出最多的砖的用途。尽管简单,但却是测试人的创造力的绝佳方法。有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想出了无数种用途,速度之快不容你一一记下,但另外一些人却在沉思了数分钟之后,仅仅说出砖的五种用途。
这也是发掘一个人或团队创造力的绝妙方法。
脑力激荡
我想你一定能猜到这项脑力激荡活动就是:你能够想到砖的多少种用途?请在15分钟内说出砖的50种用途。
诚然,思考砖的用途不会给一个公司带来效益,也不能带来产品的创新。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测试,能够发现谁没有被我们以往的知识所束缚。
◇欢◇迎◇访◇问◇BOOK。◇
比喻是一座大山
意识到比喻的价值
背景
我们用比喻的方式去思考,其使用频率可能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还要多。用老经验来解释新事物时,比喻方式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们用来形容灵感的词很多是来自鸟类世界。如:一个创意会“破壳”而出,计划需要进行“孵化”,或是一个创意“插上创造力的翅膀”飞走了。整个灵感的诞生、成熟的过程和鸟的成长很类似。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几个武器制造商在一起研究空军的新式武器,他们已经再也想不出任何新办法。其中的一个人提议用比喻的方式来换换脑筋,他对其他人说:“想像一下我们现在是在沙漠,你能看到什么东西?”一个人说:“我看见了仙人掌。”另一个人说:“我看见了绿洲。”第三个人说:“我看见了响尾蛇。”响尾蛇是靠探测猎物体温进行捕食的一种蛇。这时候,一个工程师从中获得灵感:“我们是否能发明一种能探测到敌方发动机温度的新式武器?”从这个灵感上,他们研发出了一种非常成功的热力搜索导弹——响尾蛇导弹。
用什么样的比喻能恰当地形容你的工作呢?你对现在面临的问题该选择什么样的比喻呢?对我们周围的事情我们常常不知道该采用何种比喻,因为不知道该采用何种比喻,所以我们不清楚所使用的比喻是否已将我们逼入了绝境。
脑力激荡
我们如何通过比喻产生出来灵感呢?我们是否能创造一个能聚集灵感的“窝”呢?我们是否能喂养刚刚“孵化”出来的创意呢?实施一个灵感是否必须要“食物”呢?冬天来临的时候,“迁徙”的灵感是否需要南飞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试着想像一下关于灵感、蛋、鸟的比喻。
现在是什么样的比喻会让你的脑子中出现灵感呢?用确定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这个比喻方式。
“军队的入侵可以抵挡,但灵感的到来却势不可挡。”——雨果
▲虹桥▲书吧▲BOOK。
爱迪生的定额灵感
明白想出无数灵感和仅想出几个灵感之间差距的重要性
背景
收集无数的灵感是为了诞生一个最好的办法。这一点,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最清楚。毫无疑问,爱迪生是一个天才,他保持着发明最多的世界记录。他发明了留声机、白炽灯、蓄电池以及改良了电影放映机,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通用公司。
但是,爱迪生很清楚好的灵感不会自动出现,所以他给自己和助手安排了定额灵感。他自己的定额灵感是:每十天必须有一个小发明,每六个月必须有一个大发明。
脑力激荡
强迫自己想出更多的办法!当面临一个难题时,想出50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中的很多办法并不见得是好办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第一个想出来的办法不太可能是最好的办法。练习让自己面对不同的难题想出更多的解决办法。养成随时问自己的习惯:“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不要放弃,直到你想出最少三种解决办法。记住:任何难题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改善就是改变,只有经常改变才会更完美。”——邱吉尔
。§虹§桥书§吧§
不开心的教授
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
背景
有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坏脾气的大学教授,这个教授很容易生气,就连他的很多研究生都会害怕他。终于有个学生鼓足勇气问这个教授为什么脾气这么坏。教授回答说“你知道吗,60年前当我和你一样年轻时,对将来的事物有很多梦想,如手机、自动收割机、互联网等,可是当所有的事情都成为现实时,我却要在一年内退休了。”
让这个可怜的教授感到痛苦的是:当小巧便携又便宜的电路发明出来时,他已不在年轻了。而更让他感到苦恼的是:阻止发展的不再是技术,而是人的想像力!
要学会质疑那些认为是不可能的断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意味着以前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有可能做到。同时,我们必须学会让自己接触新的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否则,我们的大脑就会僵化,既然我们能解决昨天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那我们就一定能发现明天能解决而今天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
脑力激荡
描述在你的团队中存在的,现在不可能、但不久的将来能做到的事情。想像一下当事情由不可能变为可能时,它的影响会是如何?你从这个改变中如何获益?
“任何对他人没有价值的商业计划最终对你也是毫无价值的,让双方满意的交易才是惟一得重复的。”——福布斯
“事情不是因为我们做了才是正确的,方法不是因为我们在使用才是好方法,设备不是因为我们拥有才是最好的。”——约翰·阿尔代尔
▲BOOK。▲虫工▲木桥▲书吧▲
“坏掉的”监视器
正确提问的重要性
背景
我们总是知道怎样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却很少知道怎样找到问题。学习怎样提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的技巧。质疑你所在的单位,看看你是否能找到更好的管理方法是步入正途的第一步。知道怎样正确发问时,你就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出了大半了。
一家欧洲国际机场的咖啡馆总是宾客满堂,其症结所在是人们在候机时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细细品味咖啡而一动不动。咖啡店想找到一种方法,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腾出座位呢?最初的创意不外乎:使用不舒适的椅子,收取座位费,及时清理桌子等。然而,他们最终采用的办法是:关掉咖啡店里的航班监视器。人们担心误了航班,因而四处寻找没有故障的监视器——于是座位腾出来了。当咖啡店里有了足够的空座位时,航班监视器又“突然”开始工作了,于是吸引了又一批新客人。
用不同的方法设计问题能帮助你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在以上的例子中,你可以通过新的提问方法找到新的视角:我们怎样才能提高销量?因此,不使用让顾客更快腾出座位的办法,你还可以用其他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安设外卖柜台,这样顾客就可以在登机口叫一份快餐或饮料,或者向乘客销售野餐包,让他们带着野餐包登机。
脑力激荡
提出更多的问题,质疑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事物,以便找到能让它们工作更有效的方法!
面临麻烦时,视其为一个问题,然后找到几种解决方法。如果“卡壳”了,再用另外的方法提出问题。你总是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提出问题的。
“假设你是只脑瓜很笨的熊,如果把你展示给别人、供人参观时,你会觉得自己是另一只熊。”——小熊维尼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鸟——鱼——鸟鱼?
合并旧东西,创造新灵感
背景
我们可以合并一个或多个旧创意,形成新灵感。事实上,很少有灵感不是来自于旧创意的合并。几乎所有的灵感都最少包含两个早期的创意,你能找到不属于这种类型的灵感吗?
将两个已有的创意整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灵感。比如地铁里的免费早报,就是将免费报纸和早报这两种概念整合成——免费早报。
另一个关于这种思维方式的明显例子是ICQ(网上寻呼机)。它既有邮件功能,也有聊天功能,两个功能各占50%。这个新产品就是通过合并这两种创意以及其他创意创造出来的。创造者们垄断着这个以独特方式满足人们需要的领域。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里,ICQ已经拥有超过2千万个用户,因为现有的产品无人能和它竞争,它完全是一个新产品。
脑力激荡
将两个创意放在一起,看看会有什么发生。和两个独立的创意相比,整合两个旧创意往往能创造出更有趣的灵感。然后将三个创意整合在一起,或四个,或将两个新产生的创意再整合在一起……
“高科技永远服务于革新,你改变的越多,需要你改变的就越多,你不得不将接受一个事实:这个游戏的规则也在时刻变化。”——比尔·乔伊
▲虹桥▲书吧▲BOOK。▲
在干草堆里找针
寻找更多的答案
背景
曾经有人问艾伯特·爱因斯坦:“你和我们这些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回答说:“如果让你在干草堆里找一根针,你只会去找这根针,而我会把干草堆里的所有针全部找到。”
还有一个关于爱因斯坦如何给学生们做测试的故事。学生们看到试卷时惊讶地问他:“老师,这份试卷和您上次给我们的是一样的!”“是的,我知道,”他回答道,“问题是一样的,但是答案却不一样。”
这两个故事使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为什么总在寻找不同的答案。当然,他是正确的,做同样的事情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脑力激荡
当你找到一个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时,你也许会问:“我们可以这样做吗?”人们或许会批评你;当别人已经有好办法时你还在坚持你自己的创意时,人们还会认为你很笨。但是你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或许真有更好的办法等着被发现呢!
如果你已经被批评了,你可以引用瑞典工业贸易部部长里夫·帕格罗斯基的话,“办不同差事的人排着队等我的决定和批示。所以,当我坚持询问对方情况时,我经常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工作。但我会坚持这样做,因为我相信这很重要。”
“商业中惟一永恒的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我们必须利用变化,不能让变化左右我们。我们必须赶在游戏的前面。”——麦克·戴尔
“有一个问题常让我迷惑:到底是我疯了,还是别人疯了?”——爱因斯坦
。←虫←工←桥书←吧←
好奇心让你获得好运
将比喻看做是创造力工具
背景
要想让你的灵感得到更好的发展,或表达得更好,比喻是非常棒的工具。同时,在对根深蒂固的观念进行质疑时,比喻和谚语也是不错的工具。
谚语有“好奇心,惹祸根”的说法,它缘于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四处觅食的猫,由于过于好奇而吃了能致命的食物。这个谚语常常用来打击富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人。如果这个故事让我重写,那我会写成是好奇心使猫最终获得食物,也就是好奇心让你获得好运。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突然感觉事情又有了积极意义。猫存活下来完全是因为好奇心和创造力。将比喻和谚语反复研究,我们会发现解释“真理”的新的说法,然后就更容易找到新的解决方式。
你可以找到一个和事实不相符的谚语,用时间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们会说:“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这证明了当人愉快时,会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可有时我们也这样说:“这是如此让人感动的一刻,仿佛时光也凝结了。”这又证明了时间根本没有流逝。所以,到底哪种说法是对时间的真实描述呢?两者都是!只要你喜欢,谚语可以证明一些事情,也可以否认一些事情。
很多人都相信一句谚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动一点,成为“那山望着这山高”,这句话就变得积极起来,而没有原来语句的消极感觉。虽然只改动了两个字,但整个句子的意思全变了。
谚语对我们看问题方式的影响之大,已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只有在我们敢于向真理挑战时,我们才能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记住:将创意变成真理时,谚语能起到神奇的作用。有这样的一种说法,通过谚语或箴言,你可以去证实任何事情。
脑力激荡
哪一种比喻能代表你现在的事业?你能将这个比喻重编并改变它的意思吗?利用这样的做法,你能使用新的比喻来发展你的事业吗?
“那山望着这山高。”
▲虹桥▲书吧▲。
好奇心是天性
打破旧的思维方式
背景
人类是具有好奇心的动物。如果我们对世界没有好奇心,那我们现在可能还住在洞穴里。虽然我们有好奇心、有创造力,但当我们去做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采用老办法。这样做也有理由:如果我们总是质疑任何事情的话,我们很可能会神经失常。但问题是,我们的大脑总是在哄骗我们,让我们认为采用老经验是最成功的方法。
毕竟,模仿是我们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模仿他们的父母,从而学习如何飞翔,如何捕猎,如何游泳等等。同样,儿童模仿父母学会语言。模仿是天性。去做与传统相反的事情都被认为是不自然的。
灵感的产生和信息交流很相似,给100个人相同的信息,有99个人会认为这是个既成事实而不去多加思考或同他人交流。只有一个人会想“如果我们……又会如何?”可是,99%的信息交流是不成功的,只有1%的人能有效利用信息并促进人类向前发展。
有一个洛杉矶的广告公司经理的故事。他有个习惯:要求自己每天找一条从未走过的路去上班。在他9年的工作中,他从未走过重复的道路(最后,他不得不在单行道上逆行,以避免自己走重复的路)。
脑力激荡
在你的工作中找出一些总用相同方式做的事情,然后你就可以做这个实验,看看你是否能以另一种方式解决它。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每天例行公事的工作中找到20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不要放弃,直到你获得成功。
灵感对于在每天工作中找到新的解决方式并无太大作用,但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对习以为常的事情重新认识。
“哲学家仅仅解释了世界,然而问题的核心是我们要如何改变世界。”——卡尔·马克思
◇欢◇迎◇访◇问◇BOOK。◇
脆弱的灵感
意识到灵感的弱点
背景
广告经理查尔斯·布洛瓦曾这样描述还未被大众认可的灵感:“灵感是脆弱的,一个蔑视的微笑或一通无聊的哈欠就能将它扼杀;一句嘲讽的话就可以让它发愁,冷漠的眼神也会让它心悸。”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曾经愤慨地说过:“人类历史上很多文化都排斥具有创造性的人,人们会忽视他们甚至杀了他们。这些都极大地阻止了创造力的发展。”
在欧洲,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不幸的历史:烧死具有创造力和革新能力的妇女,因为她们被认为是和魔鬼同伍的女巫。因为有遭遇火刑的危险,很多有创造力的人会在测试时隐藏他们的能力。这是可以理解的。
甚至到了现代,新的灵感要被大众接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要想成为具备创造力的人,你需要将一半的精力用于勇敢地坚持你的灵感,因为你很可能一开始就会受到了抵制。
脑力激荡
下次如果你在陈述自己的灵感却遭到反对时,不要让自己消沉下去!无论别人怎么说,为你的灵感去争取吧!能发生什么样的坏事呢?你会受到火刑吗?不可能!
“管理和革新总不能和平相处,这不足为奇。管理人员喜欢循规蹈矩,喜欢按计划办事。事实上,管理人员喜欢结果如他们所预测的一样,管理人员根据他们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而革新却经常是抵制规则。很多时候,几乎是大部分时候,革新者们不会按计划去执行。这样做的结果是:管理人员和革新者们经常存在着冲突。”——3M公司的莱维思·里昂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对新创意感到恐惧?我是对旧创意感到恐惧。”——约翰·凯奇
“最近,发明这个话题已经快成为每个团队工作的口号了,但问题是大部分公司根本就没有做到这点,因为他们只关注短期利益,但发明却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收益。”——亚历山大·劳登
BOOK。←红←桥书←吧←
1968年墨西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学会忽视你所知道的
背景
艾伯特·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想像力与知识两者间关系的:“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是知识和创造力之间的差距是什么?让我们去运动场上看看是否能找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跳高就是要跳过一定高度的水平杆。获胜的人就是跳得最高的人。在1968年以前,跳高有两种方式:俯卧式跳高(脸朝下,从杆上飞扑过去)和跨栏式跳高(像跳栏一样,先迈一条腿过去,再迈第二条腿)。这就是过去人们认为最好的跳高方式。如果你想成为跳高冠军,你必须对这两种跳高方式非常了解。
当然,熟悉跳高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保证你能成为跳高冠军,但这样做可以提高成功的几率。但有一天,福斯贝里来了,他是一位研究医药学的跳高运动员,他很注重研究人体结构。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从杆上跳过去的最佳方式不是俯卧式跳高,也不是跨栏式跳高,而是背跃式跳高。
他采用了新的方式,这种新方式让所有人眼花缭乱。最终,他靠背跃式跳高方式在1968年墨西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举夺魁。
如果我们能像跳高一样采用新方式来做旧事情的话,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会面临很多更复杂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能想到的新方式都是好的,有些或许更差,有些则非常棒。为了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创意,我们必须敢于忽视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
另一个运动项目也可以证明创新会更有效。瑞典的詹·布克鲁对大家所熟悉的跳台滑雪方式视而不见,在比赛中他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从一个角落直接跳下。裁判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扣分,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动作很难看。但是,不久他们就改变了态度。现在,每个人都这样进行跳台滑雪,大家并不觉得动作很难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