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谋(全文完)-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家可能不想将事情闹大了。所以在路上的时候我也是苦口婆心劝了刘家的人一路,就是顾忌着大家的面子。这事儿要怎么处理。我们康家自然是听你们的。”

    任瑶期在屋里听着不由得一笑,这个康嫂子到真是个能说会道的,若非因为双方身份的差距,康嫂子对任老太太有些怵。想必她更无所顾忌了。

    “刘家都来了些什么人?主事的是谁?”任老太太掀了掀眼皮子。毕竟是掌家多年的,任老太太也不会被康嫂子几句话就拿捏住,心中虽然恼怒,也依然还是镇静。

    “今日跟我来的是刘家的老管家和刘家少爷的奶娘。还带着几个跑腿的后生。”康嫂子回道。

    任老太太冷笑:“这是把我们任家当菜园子了?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敢来撒泼了不成?”刘家来的都是下人,没有一个能主事的主子。

    康嫂子忙笑着解释道:“原本刘太太派了自己的弟弟过来,是个二十来岁的后生。我怕他年纪轻。性子冲动。所以劝着人在镇上的酒楼里暂时落脚了。老祖宗若是想要见他,我这就让人去找他来。”

    任老太太不由得看了康嫂子一眼,然后指了指一旁的客座,淡声道:“坐吧。”

    康嫂子欢喜地坐下了。

    “如你所说,孩子已经没了,这刘家人还来要什么人?”

    之前康嫂子说刘家小少爷是刘家的独苗,本来看不上康氏的出生。所以不愿意娶她过门。这会儿急着要来要人不过是因为这个刘家的独苗无法生育了,所以想起了珠胎暗结的康氏。

    任老太太虽然并不全信康嫂子的话,不过这时候她对康姨娘肚子里的孩子也不由得有了怀疑。

    当初能容康姨娘进府,除了见她怀了身孕,还因为任老太太想要找个人恶心一下五太太,这个康姨娘来的正及时。否则的话,他们任家是没有这么好进的。

    康嫂子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道:“这刘家听说孩子没了,原本还以为是我们家搪塞他们,后来信了之后便说要找任家讨个公道,那位刘家舅爷说了,王家小姑子肚子里的那个很有可能是他们刘家唯一留下的香火,却是说没了就没了……”康嫂子觑了任老太太一眼,“小妇人瞧着他们是心有不甘,所以过来找刺儿的。所以我才想法子将那刘家舅爷劝住了。”

    任老太太闻言心下冷笑,想着这刘家怕是趁机会来敲诈的。这刘家名不见经传,虽然康嫂子说是蓟州的一个富户,不过燕北有些什么样的大家族任老太太心理清楚的很,刘家这种人家在她眼里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破落户怕了,她还真没有放在心上。

    不过康嫂子有一句话说对了,这事儿还真不能闹大了,否则任家的脸面就要丢尽了。她儿子五老爷任时茂以后也没脸出去见人。

    任老太太正暗中思考着应对之策,外头却是有起了一阵 。

    “老太太,康姨娘求见。”隔着帘子,守房门的丫鬟禀报道。

    康嫂子下意识地砖头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一撇,似是有些不屑。

    任老太太如今听到康姨娘的名字心理实在是有些腻味,不过她想了想,还是吩咐让人进来了。

    康姨娘是被人搀扶进来的,额头上还帮着白布带,脸色雪白没有半点血色,一张小脸越发只剩下巴掌大了,看上去有一股我见犹怜的气质。虽然出身小户人家,长相也没有多美,可是平心而论,康姨娘人才还是不错的。

    康姨娘一进来视线先是在康嫂子脸上一扫,眼中的恨意一闪而逝,然后挣开婆子的搀扶,踉踉跄跄走到任老太太面前跪了,正好跪在了之前任老太太摔的那个茶碗的旁边,也不知道膝盖下面有碎瓷片儿没有。

    任老太太连看都没有看康姨娘一眼,康姨娘咬着唇给老太太磕头行礼。

    康嫂子在一旁冷眼瞧着,这会儿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你倒是还敢来,我若是你,这会儿早已经扯了自己的裤腰带挂梁上了,康家的脸全让你丢尽了。”

    康姨娘行完了礼,看了康嫂子一眼,目光中带着惧怕和恨意:“大嫂,您为何还不肯放过我?在家的时候你就时时刻刻想着要将我去换好处,如今我已经离开康家,您为何还要处处针对?”

    康姨娘闻言忍不住“呸”了一声,火冒三丈地指着康姨娘骂:“你个张口谎话满嘴胡言的小娼|妇,在家的时候就是个惹祸精。我针对你?老娘没那个闲工夫!你自己行为不端,先是勾引了刘家的小少爷想攀高枝儿,最后见人摔傻了转头就算计上了任家五老爷。现在刘家找上门儿来了,你还想狡辩?”

    康姨娘脸色又是一白,看上去像是个透明的水晶人了。她泪盈于睫,转头看向任老太太:“老太太,您别信她的。她污蔑我,我没有。”

    康姨娘不屑:“我污蔑你?刘家还是我找来的?刘少爷身边的贴身小厮也是我花钱收买的?你跟六少爷真的清清白白?你敢对着康家祖坟发誓?”

    康姨娘一阵眩晕,膝盖都在抖,却是看着任老太太:“我没有……我……”

    任老太太冷眼看着姑嫂两人,纹丝不动。

    康姨娘闭了闭眼,看向康嫂子,眼泪流了下来:“我爹呢?我要见爹爹,他会信我给我一个公道的。哥哥呢?哥哥怎么没来?”

    康嫂子冷笑:“爹已经被气得只剩下半条命,现在还神志不清。至于你哥哥……他一个大老爷们,可丢不起这个人!”

    康姨娘怔怔地看着康嫂子,又转头看向任老太太,眼中是绝望和委屈。

    半响,她吸了吸鼻子,跪直了身子,红着眼睛看着任老太太道:“老太太,婢妾是冤枉的,婢妾……。”

    说着她不知突然从那里来了力气,迅速站起身,冲着右手边博古架旁的柱子就撞了上去。

    任瑶期三姐妹正坐在东边的次间里不敢出声,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突然听到旁边的柱子“砰”的一声巨响。

    博古架上一只琉璃麒麟摆件和一只青花瓷花瓶摔到了地上。

    一旁伺候任瑶音的丫鬟“啊——”地一声叫了出来。

    倒是任瑶期,任瑶华和任瑶音三姐妹谁也没有出声,任瑶华反应快,一把拉住任瑶期的衣袖将人给扯了起来,往里退了几步。任瑶音自己站了起身,也往后躲了躲。

    与此同时,隔壁响起了任老太太有些惊怒的声音:“去看看人,请大夫进府来!


第130章 这一局她输了

    这一场闹剧在康姨娘触柱之后暂时告一段落。

    隔壁明间里兵荒马乱,桂嬷嬷指挥者一屋子的婆子丫鬟们来来往往收拾残局,从外头的动静和小丫鬟们压抑着的沉重呼吸声中也能听出来康姨娘这一撞撞得不轻。

    倒是康姨娘的嫡亲嫂子见了这等惨状,非但没有同情,反而还在一边愤愤地嘟囔道:“又来苦肉计这招,当别人都没见过戏班子唱戏的呢!丢人现眼的货!”

    任老太太让人将康姨娘抬了出去,又将康嫂子也打发了,安排去了外院。

    任老太太的大丫鬟珊瑚进了东次间,说老太太让任瑶期姐妹三人出去。

    姐妹三人出来的时候,任老太太斜坐在罗汉床上闭目养神,屋子里已经被收拾得差不多了,被摔碎的摆件和花瓶的碎片已经被扫了出去,只留下了博古架上几个已经空了的地儿。

    地面上干干净净的,还能看见未干的水渍,一个小丫鬟抖着手使劲在擦那根柱子,她脚边放着的一个铜盆里的水是红色的,旁人都各忙各的,视而不见。

    任老太太掀了掀眼皮,面色淡然地对姐妹三人道:“今儿你们先回自己的院子去吧。”

    任瑶期姐妹什么话也没说,安安静静地行礼退了下来。

    原本还没有感觉到什么,一从正房里出来,近夏的暖风徐徐吹来,任瑶期反而回想起了之前正房里那令人作呕的血腥味,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姐妹三人谁都没有说话,垂眸走着自己的路,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或者在想刚刚发生的事情。

    出了荣华院,任瑶音向任瑶华和任瑶期告辞,分道而行。

    任瑶华吁出了一口气,怔怔地道:“我刚刚看到湘竹帘子上还溅上了几滴血迹。能溅那么远,康姨娘那一下撞得肯定极重,不知道能不能救得过来。”

    任瑶华现在年纪还小,经历的事情也不多。从未真正见识过生离死别的事情。

    任瑶期安慰她道:“放心吧,命肯定能保住。”

    相比于任瑶华的触动,任瑶期却是平静的多。不是她没有同情心,而是她太了解康姨娘那种人。而且她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不管她愿不愿意,心肠也比旁人冷硬了许多。

    任瑶华沉默了片刻:“康家如今来这么一出,是林家的手笔?”

    任瑶期想了想:“插过手是肯定的,至于事情的真相是不是真的如刘家和康家所说已经不重要了。”

    任瑶华的眉头习惯性地皱了起来:“你是说……”

    两人已经走到了园子外头的回廊里。任瑶期停住脚步,转身走向了回廊边上,面向着满园子的姹紫嫣红绿荫遮目:“康姨娘当时能在那种情形下进门。除了她挑的时机好还有就是我们任家与那些真正的名门世家相比始终还是有些不一样。这事儿若是发生在云家那样的家族。康姨娘就算是跪死在大门口也进不了门。”

    任瑶期上一世在京城住了很多年,燕北相比与京都那样的地方,礼仪规矩上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周遭游牧民族的一点影响,只有云家那样的真正的老牌世家行事上会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就拿康姨娘这件事情来说,她与任五老爷算是无媒苟且,严格来说连进门做妾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世家大族是很注重血脉的,康姨娘在外头珠胎暗结。这事儿其实根本就说不清。

    “所以今儿康佳和刘家闹这么一出,康姨娘不管是不是冤枉的她都完了?”任瑶华终于想明白了。

    任瑶期点了点头,康姨娘再如何聪明终究还是出身太差,又是自幼在燕北长大,对真正的世家里的规矩根本就不清楚。方姨娘是南边人,方家家底算是厚的,却也够不上世家的行列,且方姨娘幼时她嫡母也不可能教她这些。

    任家这些年越发注重家族形象,努力想要与世家靠拢,依着任老爷子和任老太太的性子,是不可能为了康姨娘这么一个女人而坏了自己家族的名声的。任老太太让康姨娘进门的时候忽视了这一点,现在有人来点醒她了。

    “这一局,康姨娘和方姨娘之所以会输给林大太太和苏氏,不是她们不够聪明警醒,也不是她们不够狠。她们是输在了出身上。”任瑶期淡然地下了结论。

    而康姨娘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若是康姨娘真的如康嫂子和刘家所言与刘家少爷珠胎暗结在前,那么她自以为聪明的利用任瑶玉杀掉自己腹中胎儿的做法,现在反而成为了她居心叵测斩草除根的罪证。

    孩子已经没了,她如今怎么也说不清了。

    任瑶期不用看任老太太接下来的处置,就已经明白了康姨娘会有的下场。她对任家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再熟悉不过了。

    “她们还真是……杀人不见血。”任瑶华心里说不震撼是不可能的。

    她从来不知道,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或许仅仅是谣言,就可以毁掉一个像康姨娘那样的人。

    康姨娘在任家的这些日子所做作为,可以看出来这个女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不说别的,就从她敢算计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今日有以那样一种惨烈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就能看出来这个女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是现在,林家大太太或许只需要买通那个什么刘家少爷的一个贴身小厮,说几句似是而非的污蔑之言,这个厉害的女人就成了弃子。

    内宅中女人之间的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是动辄见血。

    任瑶华这还是第一次真正的领悟到。

    看着任瑶华惊怔的样子,任瑶华没有说话,让她自己想明白。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她希望任瑶华能长大,能成熟,能明白在后宅里生存的规则。

    这一日下午明明还是艳阳高照,却不知怎么的晴朗的天空中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断断停停,拖拖拉拉,淅淅沥沥了下了一两个时辰。这种晴天里的阵雨本来就下不久。

    雨刚刚停下没多久,天还没有黑,任瑶期就听到任瑶华那边给她带来的消息。

    任老太太让康嫂子领着那个刘家的舅爷进了府,是大老爷去见的人。只谈了一个时辰不到,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刘家舅爷就老老实实的领着刘家人走了,出门的时候半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依着任家如今在燕北的地位,要摆平一个刘家那样的小富户,根本就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

    接下来就是处理康姨娘的事情,对于康嫂子说要将康姨娘接回去处置的话任老太太一口否决了,给了两百两银子将康嫂子给打发走了。这两百两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康嫂子走的时候还在一张写了字的纸上按了手印,也不知道答应了任家什么条件。

    至于康姨娘,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依旧还在任家她自己的小院子里养伤。任老太太也没有说要怎么处置。给外人的感觉就是今日里刘家和康家的人不过是穷亲戚来串门,得了些好处就屁颠颠儿地走了,连个响儿也没有留下。

    任家在处理这件事上即果断又悄无声息。

    任瑶华之后还与任瑶期讨论了一下康嫂子这个人。

    按照常理,康家那样的人家出来的女儿能到任家为妾那是她们巴望不得的,任瑶华想不明白为什么康嫂子非要帮着外人毁了康姨娘,这样对她而言又有什么好处。

    最后还是香芹丫头撇嘴不屑道:“康嫂子跟康姨娘不是不合么?康姨娘就算再风光跟她又有什么关系?不借机将她扫地出门就算不错了。这些姑嫂之间的矛盾也都是一笔子乱账。‘家和万事兴’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大多数人还不是为了那点子钱财算计个你死我活的。”

    虽然后来香芹被突然进来听见了的周嬷嬷给冷着脸训了一顿,但是大家都知道她那话说起来糙,却也不是没理儿。

    任瑶华没有再提起康姨娘,她也明白了,虽然现在任家并没有动静,却不代表任老太太会放过康姨娘这么一个“耻辱”。康姨娘被任家处理掉是早晚的事情。

    康姨娘那“英勇无畏”的一撞改变不了她的命运。

    可是康姨娘又是省油的灯么?她会乖乖的坐以待毙?

    任瑶期对任瑶华道:“看着吧,好戏还在后面呢。”

    任瑶期依旧让人盯着康姨娘那边。

    康姨娘醒过来之后派了身边的丫鬟趁着夜色偷偷去了方姨娘的芳菲院。虽然她也急了,却也有顾忌,不敢明目张胆地去找人。

    方姨娘这几日也过得很不顺,她知道自己被人给黑了。

    至于黑她的人是何方神圣,以方姨娘的聪慧自然是猜到了前几日才来过的林大太太身上。不过她是仔细人,又派人查了林大太太进府后的细节,然后从门房一个婆子口中得知林大太太出门之后东府的人曾上过林大太太的马车。


第131章 偷听是不对的

    聪明如方姨娘,这会儿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她从未觉得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能瞒过任家的某些聪明人,大家也都相安无事,所以她不知道为何东府会在这个时候插上这么一脚。

    任家出了这种家丑,最生气的就是任老太爷。康家和刘家被摆平之后,任老太爷狠狠骂了任老太太一顿,只是顾及着任老太太在晚辈面前的颜面,任老太爷是很有分寸地关起门来教训的。

    任老太太自嫁进任家以来就与任老太爷两人夫唱妇和,在外人面前十分和谐,配合了几十年很少红脸。任老太太偶尔犯个小抽,任老太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是这次丢脸实在是丢大发了。

    任老太太也明白是自己做错了,挨了骂也还不了嘴,心里虽然气闷得不行,过了几日也还是照着任老太爷的指示将任瑶玉放了出来并免除了五太太林氏的禁足。

    任瑶玉终究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这次的事情对她的打击是极大的。短短几日就瘦了一圈,被放出来的时候也蔫蔫儿的,没了这个年纪小姑娘的精神气儿了。

    反到是五太太林氏,出来的时候红光满面,看人的时候都像是隔着两汪秋水,像年轻了十几岁。

    经过这件事情,五老爷因祸得福重新获得了五太太的接纳,两人如今就像是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成天见儿的 在一起,连女儿任瑶玉也要靠边儿站了。

    至于那无关紧要的康姨娘之流,早已经被两人遗忘到天边了。

    谁要是现在站到五老爷任时茂面前指着他问:“你丫当初对康姨娘的海誓山盟呢?说好的照顾呢?”五老爷绝对赏你一个白眼,再附赠一个*的背影。

    五月初一是东府老太太廖氏的生辰。

    廖氏前年逢的五十,当时苏氏也为她大肆操办过。远在京城的东府二老太爷以及四老爷都回了白鹤镇一趟。廖氏的五十大寿也过得风风光光。

    今年只是散寿,二老太爷没有回来,四老爷事儿忙人也没有回来,不过寿礼倒是提前半个月就送到了,大大方方的拉了两辆大车。从衣料到吃食应有尽有。

    原本今年苏氏也想要给廖氏请个十几二十桌,再叫上个戏班子来家热闹热闹,不想廖氏上次让个来化缘的老尼姑算了算,说是今年年头不好不宜铺张,会折寿。

    所以最后苏氏只请了西府的人,算是一家人一起热闹热闹。外头的人一概未请。

    东府和西府不过是半墙之隔,两边来往连车马都省了。

    廖氏再不喜欢与西府的人往来,东府和西府毕竟没有真正分家,这种面子情儿还是要有的。

    任瑶期这些晚辈们跟着任老太太去了东府。方姨娘作为任家的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往年一样。任老太太也允许她出面。

    除了恭恭敬敬地跟在李氏身后地方姨娘,任瑶期还看到了许久未曾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任瑶英。

    自从年前那一次任瑶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后,已经有大半年未曾露面了。这一次再看到她。任瑶期感觉到了任瑶英与以往的不同。

    来给李氏见礼的时候,任瑶英一直低眉顺眼,说话的声音也比以往小了不少,看上去倒是文静了不少。除了长高了一些,面容上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白皙清秀。

    若是以往,她的死对头任瑶玉见了她必定会好一番的冷嘲热讽。可是最近任瑶玉也很点儿背,走到哪里都蔫蔫儿的。看上去还远远没有任瑶英气色好。加上这几日任老太太的脾气不怎么好,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招惹是非,所以任瑶英的重新出现。并未引起多大的动静。

    长辈们在东府的花厅里打叶子牌,任瑶期和任家的姐妹几个则在偏厅里喝茶聊天。

    今日难得任家的几个姐妹们又聚齐了,场面却说不上怎么热闹。

    任瑶玉和任瑶英两人隔着远远的坐开了。谁也不搭理谁,也不吭声。任瑶华是个清冷的性子,也难得开口。所以只有任瑶亭,任瑶音和任瑶期三人偶尔说上那么几句。

    任瑶亭首先憋不住,朝着任瑶期道:“五姐姐,我去更衣你要不要一起?”一边却是暗中朝任瑶期使眼色。

    任瑶期点了点头,两人相携着出了偏厅。

    路过花厅的时候,任瑶期往里头看了一眼,任家两位老太太加上大太太和二太太凑在一桌打叶子牌,方姨娘搬了个小杌子坐在任老太太身后给她出谋划策。大少奶奶坐在大太太身后观摩,五太太林氏不在花厅,只有三太太一个人坐在一边喝茶。

    任瑶期对这种情形已经习惯了,她母亲嫁到任家这些年就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过任家人的生活圈子。

    任瑶期和任瑶亭两人更完衣出来便看到任瑶英也来了。

    任瑶英看到两人有些不太自然,点了点头就快步走远了。

    等任瑶英的身影进了更衣的耳房,任瑶亭才“噗哧”一声笑出了声,凑到任瑶期耳边小声道:“我猜九妹妹现在一听到更衣两个字就不舒服,我们出来的时候她不来,非得自己偷偷摸摸的。”

    任瑶期不过一笑,就将话题扯开了。只是她注意到任瑶英身边除了跟着她自己的几个丫鬟还跟着方姨娘的大丫鬟金桔,上一次的事情对任瑶英而言依旧心有余悸。

    两人快走到花厅旁的回廊下时,任瑶期叫住了任瑶亭:“里面待着有些闷气,我们在这坐会儿吧。”

    东院摆宴用的大花厅东西两侧不是厢房,而是不长不短的一段回廊,前面是四四方方的庭院,后面则种了一围灌木,绿荫浓密。冬日里若是不烧地龙花厅会很冷,不过夏日里倒是很凉快。

    任瑶亭笑道:“我也不爱进去看她们大眼瞪小眼的,我瞧着这会儿离开席还早着,坐会儿就坐会儿吧。”

    说着任瑶亭自己先在回廊的绿漆横栏上坐下了,任瑶期坐在了她身旁。

    这里环境清幽。间或还能听到几声鸟啼虫鸣,倒是比西府的大花厅要清雅。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任瑶亭问任瑶期上一次康姨娘小产的后续,她这一阵子都老老实实在东府待着没有去西府串门,苏氏最近对她看得有些严,因为她自上次从西府回来之后接连做了好几日的噩梦。最后一个老尼姑给她喝了一碗符水后才好起来。

    虽说被吓得不轻,不过好奇心依旧还是有的,这会儿见着任瑶期便打听了起来。还做贼心虚地将自己的丫鬟婆子们都打发远了。

    任瑶期正挑着无关紧要的说着,突然又不着痕迹地转移了话题:“今儿府里没有前年热闹呢,我记得上一次叔祖母五十大寿的时候云阳城里的客人一早就过来了。这边的花厅坐不下,还开了西府的荣锦堂。”

    任瑶亭撇了撇嘴:“原本我娘说要请云阳城的德馨班来唱大戏,早一个月就定好了的。前几日来了个老尼。东说一通西说一通的,我祖母就说今年不邀客也不唱戏了。”

    “不过我听下面的婆子说,这几日来府上送礼的人也不少。”

    任瑶亭不以为然道:“除了京城里四叔派人送了两车礼也就是各地管事们孝敬了。”想了想,任瑶亭又道,“云阳城里苏家和林家也派了管事来。”

    任瑶亭这一阵子也跟在苏氏身边学些家务,所以对这些礼尚往来的也知道了些。

    “这次林家送的寿礼倒是比前年还要厚些。”任瑶亭随意道。

    任瑶期偏头笑她道:“你记性这么好?还记得前年各家送什么礼么?”

    任瑶亭瞪了任瑶期一眼:“你不知道,这一阵子我娘正好将这几年府里的礼单都拿给了我,说是让我学一学这些礼尚往来的。我记得上一次林家送的大件儿是一个红珊瑚座雕。这次送的是一尊白玉石的观音像呢。我前儿去我母亲正房的时候正好遇见了那个林家来送礼的婆子,然后她顺手就给了我一个荷包,里面是两颗龙眼大的金珍珠呢。说是林大太太给我压惊的。”

    任瑶亭用手肘碰了碰任瑶期,挤眉弄眼:“难怪五婶婶和八妹妹平日里不将你们放在眼里,这林家一出手就这么阔绰。可见家底厚实。”

    任瑶期想了想,说道:“林家不是与我们家亲厚么?对你出手大方你还有意见了?”

    任瑶亭笑的得意:“我自然是没有意见,我是受宠若惊了行吗?那珠子被我娘收起来了,说是以后给我做头面用。不过以前也没见林家这么大方啊,我在五婶婶和八妹妹那里也没见着那种成色的珍珠。”

    “那难道是林家和你外祖家比较交好的原因?”任瑶期疑惑地问。

    任瑶亭偏头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这个我娘倒是没有与我说起,不过上一次我在云阳城的时候曾跟着我大舅母去林家做客,我大舅母跟林家几个太太走得比较近。”

    任瑶期点了点头,似有所悟地道:“难怪上次林大太太去我们西府的时候还提起了苏大太太和林三太太,好像两人私底下交往很不错的样子。”

    任瑶亭对这事儿并不在意,听了任瑶期的话并未放在心上。

    林三太太还是林二太太的在她心里都没有太多的区别,她也不懂这些,所以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别处。

    任瑶期的却是用眼角的余光瞧见不远处有人转身从小径退了出去,不多会儿任瑶英便带着几个丫鬟婆子从小径里走了出来。

    几人从任瑶期和任瑶亭身边走过的时候,任瑶期的眼睛在方姨娘的丫鬟金桔的裙裾上一扫便转开了视线。

    之前她和任瑶亭说话的时候有人站在灌木后面偷听,任瑶期一早就看到了,只是没有做声。

    想必那人见任瑶亭将身边的人都远远的打发了,以为她们在说什么私密之事。

    任瑶期刚才是故意提起林家三太太的。

    燕北的名门大户们相互之间通婚,几辈下来越是根深蒂固的任家,关系就越复杂,各家与各家之间总是能扯上些关系。

    方姨娘的娘家大嫂将要来燕北之事,让任瑶期终于想起来一件事情。

    方雅存要来燕北做官,他太太这次来燕北并非只是参加任时佳儿子的满月宴那么简单,她是来给她丈夫打前锋的。云阳城作为燕北王府所在地,实质上是燕北各方的枢纽,自然要先打通关节。

    方雅存想要争取燕北的官职,燕州的缺是最好的。不过任瑶期记起来上一世方雅存没能留在燕州,倒是苏家的一个亲戚与方雅存是同一批被朝廷派来燕北的地方官留在了燕州。

    任瑶期之前已经打听过了,那人是苏家大太太的娘家兄弟,只是个同进士出身,想要借着苏家的关系来燕北做个小地方官。而林家三太太的叔父则是负责燕北官员调度的一个实权官,相当于朝廷吏部的官员。

    朝廷虽然有权向燕北调遣官员,但是这些官员最终怎么个安排法却还是燕北王府说了算的。

    而偷听两人谈话的丫鬟金桔,果然一回府就将自己听到的话转述给了方姨娘。

    “林三太太?”方姨娘轻垂了眸子细细思索,摇晃在耳边的那一对碧玉蝴蝶耳坠在灯下投 轻巧的暗影,她总是喜欢带这种小巧的流苏耳坠,让她看起来有一种江南女子别样的温柔。

    半响,方姨娘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似是有些惊怔地抬起头来:“原来如此。”


132章 庄子上来的老嬷嬷

    “姨娘,林三太太怎么了?”金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