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闯与创-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让我告诉你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
21岁时,做生意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时,当选美国第36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想一想,如果他在上述任何一次失败面前,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他有可能最终成为美国总统而留名青史吗?
假如成功有所谓秘诀的话,我想,那就是:你永远都不能退出、永远都不能放弃。有时你可能觉得似乎不可能再坚持下去了,你真的想要放弃了。但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时刻,因为这意味着你开始摸索到成功的关键门道了,只要再坚持下去,成功便指日可待!而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也没有品尝到成功的甜美滋味,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已经摸索到成功关键门道〃的时刻放弃了。
在美国大草原开发初期,新来的人常常很便宜地就把原先居住者的农场买了下来,原因在于原居住者找不到足够多的水源。他们也挖过井,但每次没挖多深便灰心丧气地放弃了,一直没有挖到地下水。然而,新来的人在买下他们的农场后,顺着原先他们挖过的地方再往下挖几尺,便发现了丰富的地下水。
最初的定居者在成功离他们只有咫尺之遥时,却令人遗憾地退却了,他们的的确确是功亏一篑。从失败把你击倒的那一处再向前迈一步,往往便是伟大的成功。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在从事发明的过程中,历经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败后。有人问他:〃你是否打算再尝试第一万次失败?〃爱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败,那叫成功!每一次我都成功地发现了用该方法做不出电灯来。〃
世界上最软的是水,最硬的是石头,可是软水居然能够穿透硬石,靠的是什么?正是对于目标的专注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成功的路上,你总会遇到障碍,但只要你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勇往直前、保持目标的明确,障碍也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成才聪明绝顶,资质最好,但他却并没有成为最优秀的士兵,为什么?因为他总是仰仗自己的小聪明不肯踏实地努力,最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他放弃了。而许三多这个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傻蛋,最终却能成为老A,凭什么?凭的就是傻傻地坚持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部电视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经典台词被人们口口相传的关键。
在我的朋友当中,也有很多人,他们一点也不聪明,最初创业的时候,他们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现在他们却能够跻身全国最富有的富翁行列,只因为他们做事的方式是……永不放弃。
生命之路总是充满了挑战和障碍,成功永远都在转弯处,而轻易放弃的人是无法把握机会的。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喜欢某件事情,如果你真的热爱它,你就不要轻易放弃。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只需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永远多做一点点
经营企业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得,就是: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的过程。有时,你不需要比别人多做许多,只需一点点,就可以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是一种极珍贵的工作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13至14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经过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的长期积累,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多做一点点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做一点点〃。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把这一定律也运用于他在耶鲁的经历:坦普尔顿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业领域,坦普尔顿把〃多做一点点定律〃进一步引申。他逐渐认识到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品脱的基础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做一点点定律〃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例如,把它运用到足球队,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儿。谁能使自己〃多做一点点〃,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多做一点点〃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做一点点,你的士气就会高涨,而你与同伴的合作就会取得非凡成绩。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多做一点点〃,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做一点点〃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做一点点又有什么困难呢?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100%,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做一点点定律。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肯定和长久的信赖。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 〃多做一点点〃。多做一点点,工作就可能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做一点点〃,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在企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比他人期待的多一点。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做一点点〃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大到对工作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做的事,甚至只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做一点点〃,坚持〃多做一点点〃,就会把它们做得更完美,就会有数倍的回报。
水温再升高一度就达到沸点,山再攀登一步就可达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结果就迥然不同。
〃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是否我还能再多做一点点?〃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将让你受益匪浅。
抱持必胜的信念
有一个村庄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庄稼就要枯死,人们陷入绝望。
为寻求解决办法,村长召集全村人开会,但大家都束手无策。
这时,一个小女孩站出来说:〃我们为什么不向上帝祈求降雨呢?〃
大家听后,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如此。
第二天,全村村民都来到教堂进行祈祷,他们虔诚地表示:大家都相信上帝的仁爱,上帝一定会赐雨下来拯救全体村民。
当祈祷刚刚结束,大雨倾盆而下。
大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而后,大家突然想到,他们怎样回家才不会被淋湿呢……他们都没带桑这时,提出祈雨建议的那个小女孩走出人群,打开手中的伞走进雨中………她是唯一一个深信她的祷告会有应验并且为此有所准备的人。
故事也许就是故事,但它从侧面告诉世人:相信你所做的,成功在等着你。
正如美国成功学大师斯蒂芬·柯维所说:〃成功,也许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因为,我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们,诸如企业家、运动员、政界名流等,他们和其他人之间有着一条明显的界线,我称其为成功者的边缘。这个边缘并非高智商或是天赐的机遇,而是一种态度。〃
坚定的信念,认真的态度,坚韧的精神,成就了无数成功者。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
大家都知道的国美电器老总黄光裕先生,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年仅17岁就开始下海创业,并且做的是被公认的最难做的行业之一:零售业。
虽是如此,他还是抱着必胜的心态去做,最终把国美电器做成国内最大的家电销售企业,同时也成就了他在〃2004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榜首的地位。
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某县地处偏远地区,多年来一直难以摆脱贫困局面,很多人都觉得本地区没有可开发的资源,谁也不会往这里投资。
可是,新上任的县领导却对本地区的发展前景充满自信,他带领县领导集体积极转变思路,制定出台多项投资优惠政策,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奔赴各地考察洽谈招商引资,经过努力,一年内即引进投资近6亿元,建成石材加工、蔬菜种植等近20个地区特色项目,使得一大批城乡居民因此受益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龙头行业的带动下,其它行业均得到发展,全县经济开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一个自信大胆的决策,一次乐观积极的招商引资行动,让一个地区的经济起死回生,开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不去做,你就永远对自己的资源缺乏信心,也就永远无法开发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更多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成功,关键是你是否抱着一个成功的态度去做了。
《人的思想》一书的作者詹姆斯。爱若在书中写道:〃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思想的直接结果。〃无独有偶,爱默生也说道:〃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
你的内心决定了你的生活、境遇、财富与地位。一个悲观失望,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持必胜的信念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曾经对我说过,当初他所遭遇到的难题,其中有很多只是小小的困难,却往往会发展成似乎已无法克服的障碍。后来他发现,原来自己存有失败主义者的意识,往往疏于察觉造成障碍的真相,而障碍却并没有想像的那般严重。他最后在公司的办公桌上摆了一个箱子,然后将写有〃抱持必胜的信念,一世皆有可能〃的标志贴于箱上。每当发生难题,或者他的失败主义思想又开始作祟时,他便把有关该的文件或书面资料投掷于此箱中。一两天后,再把这些文件取出,此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据他形容:〃当我从箱中取出这些文件时,这些难题看来并没有什么难的。〃
人的心理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成功的道路上,只要你始终抱持着必胜的信念,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没有人能阻挡你心中的大志
在生活中,你永远都有两个选择:要么往大里想,要么往小里想,也就是胸怀大志与目光短浅的交锋。既然已经在思考未来,为何不往大里想呢?这是你的选择。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没人能阻挡你心中的大志!
你有权要求得到更多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位勤劳朴实的伐木工人,他数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帮助一位神通广大的仙女做事。终于有一天,他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仙女交给他的任务。仙女对伐木工人说:〃勤劳的伐木工,非常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为了奖赏你,现在你可以许三个愿望,不管它们是什么,都会马上变成现实,这是你应得的奖励。
伐木工人非常饿,于是他许下第一个愿望,就是能痛痛快快地吃一顿美味佳肴。他的愿望马上变成了现实,一大桌丰盛的食物立即摆在了他的面前。美餐一顿之后,伐木工发觉天刮起了冷风,于是他许下第二个愿望,就是得到一件暖和的斗篷。接着,吃饱穿暖的伐木工困意顿生,于是他许下第三个愿望便是得到一张躺上去非常舒服的床,可以在上面美美地睡上一觉。
次日清晨,伐木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上只有一件暖和的斗篷,而这时他的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
亲爱的朋友,看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何感触呢?你是否为伐木工所许的那三个最低层次的愿望而感到惋惜?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像那个可怜的伐木工人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付出艰辛的劳动,每天殚精竭虑,耗尽上苍赋予他的一切能量,却只是去完成一些使他在原地踏步的琐碎之事。
杰西·瑞顿豪斯在《更大潜能法则》一书中写了这样一首诗:
我请求生活给予我一便士,
生活绝对不会多给我一点。
无论晚上点钱时怎么祈求,
我所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便士。
生活就像一位老板,
他只提供你所要求的。
一旦你定下自己待遇上的要求,
你就必须接受老板提供的待遇。
我做过不体面的家庭雇工,
从中懂得了这一道理。
我向人生索求什么样的待遇,
人生就会给予我什么样的待遇。
如果你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一切,你就需要具有同样迫切的愿望、决心与要求。你想在人生中获得什么,什么就在那儿等待着你去获取。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独自漫步在黄浦江岸,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忽然看见一个人摇摇晃晃向我走来。他似乎流浪街头已有多日,整个人落魄不堪。
我猜想他一定会走过来乞讨几块钱。果不其然,他迎向我开口道:〃先生,能否给我一块钱呢?〃一块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我想眼前的人,年纪不算太大,有手有脚,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境地呢?我不想白白给他一块钱,我很想给他一些指点。我说:〃一块钱?你只要一块钱吗?〃他忙不迭地说:〃就一块钱。〃我把手伸到钱包里,掏了一块钱给他,同时对他说:〃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他听了为之一愣,然后蹒跚离去。
望着他走远的背影,我十分感慨,为何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有如此悬殊的差异?我和他都是人,为何我的人生多的是喜悦,多的是顺利,而他却得露宿街头,靠乞讨为生。难道说是上帝特别恩待于我?
我想我与他之所以不同,答案就在于我对他说的话:〃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如果你只想要一块钱,你就只能得到一块钱。如果你梦想充满喜悦和成功的人生,也同样会得到。
在很多场合,当人们问起我,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的命运时,我总是回答:是我那一颗永不满足的心。是的,我总是不满足,总是想要得到更多。小时候在农村种田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家乡,永远也不要再回来;后来,我当兵到了部队,转业后,因为不满足安稳平庸的生活,所以立志到上海滩去闯荡。
当我们回顾历史,便会发现其中的伟大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惊人的成就,皆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对生活有更高的期许,他们总是想要得到更多,这些人物包括了达芬奇、林肯、海伦·凯勒、甘地、马丁路德·金、罗斯·派克斯、爱因斯坦、本田宗一郎等等。
亲爱的朋友,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有权要求得到更多!永远不要做生活的乞丐,因为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富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有一天,一名园艺设计师向雇用他的富豪请教:〃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做越大,光是您家里的花园就比普通人家的房子都还要大上好几倍,看了真教人羡慕。您是一棵根基稳固、越来越茁壮的大树,而我就像是树上的一只蝉,一生都只依附在树上,连片树叶都不如,实在太没有出息了。请您教我一点创业的方法吧!〃
这名富豪一向宅心仁厚,他听后点点头说:〃好吧!我看你在园艺方面很有才华,经营这方面的事业应该会很得心应手。这样吧!我的工厂旁边有块20000坪的空地,我们就来种一些树苗吧!你知道一棵树苗的成本大约要多少钱呢?〃
〃40元。〃
富豪低头盘算了一下,接着说:〃好!如果以一坪地种两棵树苗来计算,扣除道路用地,20000坪土地大约可以种25000棵树苗,成本刚好是100万元。三年后,树苗应该长得和人差不多高了,到那个时候,一棵树苗可以卖到多少钱?〃
〃我想,应该可以卖到3000块吧!〃
〃那太好了,100万元的树苗成本与其中栽培所需的费用都由我来支付,你就全心全意地负责浇水、除草和施肥等工作。这样三年以后,我们就会得到相当多的利润,到时我们一人分一半。〃富豪认真地说。
不料园艺设计师却连连摇头,富豪不悦地问道:〃你是觉得分到一半的利润还不够吗?〃
〃不,只是我没做过那么大的生意,〃园艺设计师说:〃这么大的数字,我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还是算了吧!〃
台湾首富郭台铭说:〃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我特别喜欢中央电视台一个公益广告的广告语,叫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穷人总是不敢去设想更宏伟的目标,总是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生活的琐事,所以他们一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在羡慕别人的〃功成名就〃,而富人考虑问题会从大处着眼,所以他们的事业会越做越大。
从小时候起,胸怀大志就是我的信条,事实证明,这也是获得成功的一条有效的捷径。我相信,在生活中,你永远都有两个选择:要么往大里想,要么往小里想,也就是胸怀大志与目光短浅的交锋。既然已经在思考未来,为什么不往大里想呢?这是你的选择。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没有人能阻挡你心中的大志!
你去走一走看一看,现代生活中所有伟大的成就,无论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科技和医药领域惊人的新发现还是工业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成果,哪一项不是雄心壮志的结果?一些人生来就是佼佼者,是因为他们的先天优势异于常人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目标远大,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去努力,最终凭借自己的本领踏上成功的巅峰。
我认为,做大事比做小事更容易,因为做大事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做小事其实差不多,需要忍受的压力和不愉快差不多,碰到的麻烦和问题也一样。然而,做大事所得到的收获会比做小事多得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大手笔做事呢?大胸怀,才会有大气魄;大气魄才会有大手笔;大手笔才会有大市场;大市场才能多赚钱。要知道,每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每一个亿万富翁的目标都是金牌,而不是铜牌。
世界第一名的催眠大师马修·史维说过:你的格局一旦被放大之后,再也回不到你原来的大小。
如果我们的格局,是一个杯子的大小,那么最多就只能装一个杯子的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把心中的这个杯子变成一个池子的话,可以装的水就变多了。如果再把池子变成河流,变成海洋……当格局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装进去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
世界畅销书作者马克·汉森说过,唯有不可思议的目标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毛泽东是因为心中装下了整个中国,整个天下,所以他能做那么伟大的事业。所以格局会决定布局,布局会决定你的结局。
日本首富孙正义说:〃起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一切就从这里开始〃。孙正义当初只有两个员工,大病刚好,却豪言要成为世界首富!当他成功的时候记者问他:〃你觉得成功最重要的关键是什么?〃他只说了这句话:〃起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一切就从这里开始〃。正是他那份毫无根据的自信和格局,让他成为了全日本最富有甚至全亚洲最富有的人!
世界房产大亨唐纳·川普,1990年曾负债高达700多亿!他讲过一句话:〃想大一点〃!川普的父亲也做房地产,他在一个小村庄盖房子,他奉行的是经营中低档房子的哲学。川普要到纽约发展,父亲说:〃你在纽约没有任何的身份和地位要成功是难上加难。〃可是川普说:〃想大一点〃!多年之后,他成为全纽约拥有最多房地产的人,在纽约,没有人不知道唐纳·川普先生!
那么,请拉大你的格局吧!格局拉得越大,你的人生就越不可思议。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下面这个关于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故事,一定会带给你深深的启示。
阿诺德施瓦辛格的下一个目标
多年前,曾有人戏称:当今美国,除了性、毒品、摇滚乐以外,恐怕最流行的就要数〃施瓦辛格〃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施瓦辛格这个名字已成为一种美国大众文化的代表,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强者和力量的化身,是美国人的精神偶像。
更令人称羡和佩服不已的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不仅仅在健美事业与电影事业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经商与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豪门之一肯尼迪家族的女婿,如今还当上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甚至,他还在为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美国总统而不懈努力。
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名言之一是:〃我一贯的思维方式,就是要爬上最高的山峰!〃
于是,我们隐隐约约地知道,为什么阿诺德施瓦辛格能够用极其完美的表现,到达了他各个人生阶段预设的、令世人都非常向往的五个人生目的地……
1. 成为世界顶级健美冠军。
2. 成为出色的学者型商人。
3. 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影明星。
4. 成为肯尼迪家族的女婿。
5. 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当成功到达了上面五个风景无限美好的目的地后,阿诺德施瓦辛格已经开始向下一个更加辉煌的目的地进发了。这就是他人生的第六个目的地……
6. 成为美国总统!
那么,就让我们重温一下,施瓦辛格是如何达到他的每一个目的地的吧。
第一个目的地:世界顶级健美冠军
据阿诺德施瓦辛格自己介绍,他10岁时就曾梦想做世界上某一行业的最优胜者,如成为强壮的男子汉,当个优秀的电影明星,做个有出息的老板等等。15岁时,他开始梦想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健美运动员,一个肌肉最发达的男子汉。他说:〃我不仅夜里做这个梦,大白天也是这样。它是如此缠绕我,使我觉得非把这个梦变成现实不可。〃为此他潜心苦练长达五年,铸就了一副强壮的身板,并当选为〃环球先生〃。当时,他天天都为之追求不懈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上体魄最健美的人。
对健身运动和〃取胜〃的狂热,让他动力十足,每天都到健身房去刻苦训练。他认为:〃’取胜’这个词至关重要。凡有一个如愿以偿的胜利者,就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取胜才能独占鳌头,才能成为胜利者。〃
在19岁时,由于多次写信给自己的偶像……美国健美先生雷戈帕克,以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帕克终被感动,便邀请阿诺德到他美国的豪宅一游。美国一游,在阿诺德的心里燃起了一股无法扑灭的火种。他下定决心要到当时的〃健身圣地〃南加州定居,他要扬威异域。他的热忱与天份,得到了美国健身界〃教父〃乔韦德尔的赏识,并让他在南加州接受训练。
初到美国,语言与生活习惯肯定是两大障碍,但阿诺德心中有的却只是欢乐:〃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具备美国气质的人。我也许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国家。我一到这儿,便溶入了那种美国式的观念:没有你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