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门口的野蛮人-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野心。  他在华尔街的上升速度非常快,即使按照20世纪80年代飞速上涨的标准。事实上,五年前他还名不见经传,他和他的秘密公司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杠杆收购风潮中显得很突出。几年后,关于克拉维斯如何甩掉他的长期合作伙伴杰罗姆·科尔伯格仍然不为人知。如果公司仍由科尔伯格和克拉维斯控制,其经营从电池到超级百货,那么到今天,这家公司就可能排名美国前十名。现在,克拉维斯拥有450亿美元的购买力,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华尔街的购并大王。他保险库中的财产相当于巴基斯坦或者希腊的国民生产总值。  没有人真正知道克拉维斯是怎样发迹的。最多的推测是与他矮小的身材或者他的父亲有关。他的父亲曾经有很多钱,后来亏损,在克拉维斯出生的1944年,他的父亲又重新赚了一笔钱。克拉维斯在战后的塔尔萨长大。他经常骑自行车,喜欢打高尔夫球。  他的父亲叫雷蒙德·克拉维斯,在20世纪初随着他的父亲—一个英国的裁  缝—移民到亚特兰大市。在宾夕法尼亚的煤矿工作一段时间后,雷蒙德·克拉维斯一家往西南迁移。由于20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的价格飞涨,他发了财。后来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使他变得不名一文。由于他高息借款,所以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不得不工作还款。战后,他的第二职业是石油工程师—为华尔街公司比如高盛估算石油储量。  当亨利13岁的时候,雷和贝西·克拉维斯把他送到寄宿学校跟随他的哥哥乔治。寄宿学校的名字是Eaglebrook,位于马萨诸塞州的西北。后来他又来到康涅狄格州的Loomis学校。在学校里,克拉维斯受人欢迎:学生会的副主席,摔跤队的队长。老师们认为克拉维斯有思想,成熟,自制。  克拉维斯是一个小男孩,但有时却想在大孩子中间证明他自己。比如他要参加橄榄球队,而教练对他说,你太小了,不行。他特别喜欢回忆的是他17岁时的第一个工作,塔尔萨DX石油公司的信件收发员。几天后,他就得到了第一个重大的任务:给整个公司发信。那天早上,他很早醒来,但是他的眼睛突然感到刺痛,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的父母亲都不在城里,他就设法自己开车在空荡荡的塔尔萨街上送信。后来他不得不把眼睛包上绷带。“但是,我把信都送到了。”克拉维斯回忆起来显得有点儿自豪。  Loomis学校的经济课程使他开始了他商业生涯,而他在加利福尼亚Claremont男子大学—一所只有600名学生的学校—的专业是金融。在Claremont,克拉维斯第一年时间花在高尔夫、海滩、拉斯维加斯以及在圣阿尼塔的赛马跑道上,第二年他参加了高尔夫球队,第三年他就开始关注华尔街,他的毕业论文是论可转换债券。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门口的野蛮人:第五章(2)
雷·克拉维斯知道在华尔街高盛公司的那些人,大学期间的每个暑假他都让克拉维斯在那里工作。作为一个新手,不停地跑、不停地叫,克拉维斯感到他不能容忍到了40岁仍然这样,他想要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克拉维斯在研究生期间在麦迪逊基金公司—华尔街的一个流动资金管理公司—实习。在那儿他得到了一个名声:股票扒手。在那些投机岁月里,每只股票似乎都在上升。朋友们开玩笑说他买股票就像玩飞镖。  在1967年的秋天,克拉维斯到哥伦比亚商学院读书。他刚一入校就后悔了,他错过了在华尔街的机会。他的父亲说服他要坚持下来,但是克拉维斯却说他的老板是在麦迪逊的埃德·梅克莱。梅克莱让他在这儿继续工作,直到他完成学业。两年后他毕业了,由于当时正值学生###的高潮,所以,他仅获得B和C的成绩。  华尔街在向他招手。麦迪逊已经有了一条铁路、Katy实业,并且梅克莱对克拉维斯的印象很好,让他负责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年轻的克拉维斯投入到他所熟悉的行业,即油田服务业。他和探测工人一道花了一年时间走遍了路易斯安那州,并为Katy公司买下了许多的小公司:拖船装备公司和捕捞公司。在这期间,他得到了很多细节性的经验。  随着Katy公司的发展,克拉维斯挑选他在商学院的朋友雅各布·萨利巴担任公司的新总裁。他们在曼哈顿的Delmonico酒店租了一套公寓,并继续为Katy公司买了一系列的小公司。最终,Katy公司被卖掉了,结果,25岁的克拉维斯不得不匆忙地寻找新的挑战。由于高盛公司作风过于死板、机械,所以克拉维斯加入了一个叫Fahaerty & Swartwood的小公司。他希望在这家公司能做一些风险资本的运营,然而却没有成功,一年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失业后,他求助于他的表兄乔治·罗伯茨。  乔治·罗伯茨仅仅比克拉维斯年长一岁,他生长在休斯顿,他的父亲和克拉维斯的妈妈是兄妹。克拉维斯的祖父和罗伯茨的祖父都是俄国犹太人,他们于19世纪90年代后期逃往美国,因而没有参加沙皇的部队。在美国,他们一家辛苦工作终于拥有了一家干货店和罗伯茨旅馆,现在这家旅馆还存在。大萧条使他全家财产化为乌有。然后他加入到在塔尔萨的一家石油公司。后来由于心脏病突发,孤零零地死在油田的帐篷里。  他的儿子路易斯·罗伯茨长大后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石油商。他在休斯顿赚了很多钱,也赔了很多钱。在20世纪50年代他经常带着十几岁的儿子乔治和他一起参加会议。在每年一度的美国石油协会会议上,父子一起聆听Humble石油公司主席的演讲,在他们旁边坐着一个穿着牛仔鞋的石油投机分子。  “你想成为这些人中的哪一个?”路易斯·罗伯茨后来问儿子。  “我想成为站在台上的那个家伙,商人。”年轻的乔治回答道。  “商人,”他的父亲解释道,“要监视五万个员工的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还没有休息天,退休时只有几十万美元的退休金;而这些石油投机分子,可能有30个员工,几十个油井,往外抽油的时候他可以睡觉,他可能会有500万美元的收入。”父亲停顿了一下,接着问道:  “现在,你想做哪一个?”  乔治·罗伯茨像他父亲一样,性格有点儿内向,不爱多说话,但他永远也忘不了这一课:成为自己老板的重要性。参加完在印第安纳的Culver军事研究院以后,他比克拉维斯提前一年来到了Claremont学校。当乔治21岁时,暑假期间,雷蒙德·克拉维斯安排他到华尔街较大的交易所贝尔—斯特恩斯工作。早上,他比大多数员工来得早,从容、扎实、工作卖力。渐渐地,他与公司财务部的主管杰罗姆·科尔伯格建立了朋友关系。当他在加利福尼亚哈斯廷斯大学的法律分院毕业以后,就开始为杰罗姆·科尔伯格工作。  贝尔—斯特恩斯是个折磨人的地方,即使按照华尔街的标准仍不为过,由刻薄的萨利姆·刘易斯领导。贝尔—斯特恩斯原来是一个以私人为主的松散的公司,然而,在刘易斯的鼓动下,竞争代替了合作,嫉妒和内讧盛行。罗伯茨喜欢为科尔伯格工作,因为这个老人总是力图庇护他免遭骚扰,但他不久开始对纽约感到了厌烦。他要养家,他想回到加利福尼亚。这时,科尔伯格设法在旧金山安排了公司的一个办公室。本来,罗伯茨可以在海滨继续为科尔伯格工作,然而,他却推荐了他的表弟亨利·克拉维斯。  朋友们都嘲弄克拉维斯的新老板杰里·科尔伯格,因为他只有一件外套(黑色的)和一条领带(窄窄的,颜色有点黄),他44岁才毕业于斯沃斯莫尔和哈佛商学院。他是个安静的、家庭型的男人,喜欢打网球,吹小号,喜欢看书,当然还有他三个宝贝孩子。像以前的罗伯茨一样,科尔伯格仍然庇护着克拉维斯。  大部分时间,在科尔伯格庇护下的克拉维斯的工作是一般的投资银行职员:证券的直接销售,股票抵押等。但是,他也有一点儿小小的余地,科尔伯格还发展了一个盈利的副业,即所谓的辅助性业务。  杠杆收购作为一种辅助性业务才开始被人所知,它起初仅是帮助老年人的一种手段。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家庭式的企业在战后经济发展中开始壮大起来,当这些创办者年老的时候,他们对公司的处理只有三种选择:保留私有、出售股份或者卖给大公司。每一种方法都有缺点,保留私有忽视了问题的所在;出售股份使企业容易受到反复无常的股票市场的影响;卖给大公司意味着失去公司经营的自主权。  
门口的野蛮人:第五章(3)
科尔伯格看到了杠杆收购—是其“缺失的环节”—可以保证年老的老板“有蛋糕可吃”。他的第一笔交易是在1965年,价值950万美元的芒特—弗农收购纽约产品制造商斯特恩金属公司。科尔伯格首先组成一个由他召集的一群投资者支持的壳公司,然后以壳公司的名义主要依靠借来的钱购买有72年历史的家族企业斯特恩金属公司。斯特恩家族仍然保留资金和经营权。8个月后,科尔伯格卖掉了一些股票,他以每股美元购进,然后以8美元一股卖出。最后用收益归还债务。  在以后的交易中,这种方法更为精练。大量的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在面临70年代初股市下滑的时候,生意减少,于是大量出售分公司。科尔伯格开始扩展业务范围,买进这些分公司。他喜欢购买基础工业,比如生产建筑用砖、电线、阀门企业等。他认为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是有形的,而且,产品利润也是可靠的。由于他主要靠借钱来购买企业,在未来获得一个固定的收益,如果他要避免银行催账的话,资金的流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资产负债表是他的塔罗纸牌(一种占卜用的纸牌),资金流动预测成了他占卜用的水晶球。因此科尔伯格这时候显得特别苛刻:他无情地削减成本,卖掉无价值的企业,积攒每一块美元来归还债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给管理层一定的股票,认为这样做会使公司的经营有奇迹般的效率。事实正如所料,公司经营效率大大提高。杠杆收购一直都是这样运行。  然而克拉维斯却认为这是一种肮脏的、地摊似的工作,他一直尝试着要抛弃这种形式。在一个收购洛克韦尔国际分公司In的业务中,克拉维斯编写了75页的说明书,包括资产负债表、操作摘要、债务预测等等,然后把它送给一些主要的保险公司。春天的一个早上,五六个潜在的投资人积聚在马萨诸塞州东部的昆西市,然后克拉维斯陪着他们参观了In在波士顿的齿轮厂,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正在装配三辆豪华轿车;然后是到霍利奥克参观了螺纹链条厂;接着他们到康涅狄格州的费尔菲尔德看了Helm的轴承厂;最后到了克利夫兰市参观了In的空气制动分公司,虽然这家分公司看起来并不那么繁荣,但是一切都在正常运行之中。  到了1973年,三年的实习期满后,克拉维斯开始准备他的第一桩生意。像科尔伯格收购斯特恩和其他目标公司一样,克拉维斯盯上了博伦—克莱的产品。这是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小型制砖厂,砖厂的老板是一个意志坚强的老人奥滕·博伦,他看起来要在死之前才舍得卖掉工厂。  “小伙子,”在他们第一次会面时博伦这样对他说,“你的信仰是什么?”  克拉维斯答道:“我是犹太人。”  “我也认为是这样。”一阵停顿,他又说道,“你们犹太孩子相当聪明,不是吗?”  克拉维斯咬了咬牙,如果反犹太就是成功的代价的话,他也要支付。在长达六个月的“求爱”过程中,克拉维斯可能付出的更多。有一次,博伦带着克拉维斯参观公司的一个制砖厂。  “亨利,看到这些砖窑吗?”博伦一边指着那些巨大的容器,一边问道,“这些锅炉和德国人使用过的一样,不是吗?”他反复强调着这些话。  克拉维斯勉强挤出了一点儿笑。  “小伙子,”博伦督促道,“到这儿来,再近一点,好好看看它们。”  “哦,不,我在这里看得很清楚。”克拉维斯答道。  购买博伦—克莱以后,克拉维斯迁移到罗得岛的普罗维登斯。在这儿他开始协商购买一家小型的私人宝石厂—巴罗斯。“我一直认为亨利想表现他能比他父亲做得更好更漂亮,”退休的前任主席弗雷德·巴罗斯回忆说,“他总是为自己制定一个非常辛苦的目标,即使在那时,你都会有一种感觉,亨利的野心太大,以至于科尔伯格已容不下他;亨利富有闯劲儿,而科尔伯格却要保守得多。”  收购巴罗斯是克拉维斯的第二桩生意,经过了三年满怀恶意的一系列争吵后终于结束。克拉维斯充满激情地认为公司主管“与人打交道”,因此应该有更高的红利以刺激他们的工作热情。弗雷德·巴罗斯清楚地记得他们争吵的不同,“直率地说,我认为他们是在榨取公司的钱财,”他说道,“他们想要董事费,但他们却没有指导;他们还想要什么生活费。我说,‘瞧吧,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费用’……它违背我们的准则。”  最后巴罗斯把公司从克拉维斯和投资者手中买了回来。克拉维斯每年可以得到的红利,比定期存款稍好一点。克拉维斯有点失望,不久,金价暴涨,巴罗斯公司最终歇业了。  事实上,巴罗斯对克拉维斯和科尔伯格的印象并不总是不同。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个成功的收购之后,科尔伯格曾经发现与富人的接触给科尔伯格—克拉维斯公司带来声誉。从1965~1975年所收购的14家公司的收益曲线可以发现:收益曲线向左上方延伸,然后砰然落下,以系列的低矮的山丘状结束。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当股票市场向下泄的时候,科尔伯格的收益也是一样的凄凉,至少对于标准收益而言。Eagle电动机生产线—亚拉巴马州的一家运输装配公司—1973年收购后,业绩一直不理想,后来不得不与另一家公司合并。博伦—克莱公司—克拉维斯的第一桩交易—收购后长期萧条,一直过了将近十年才反弹。科尔伯格最大的投机失败是他在1971年的第六次收购。他花了2700万美元收购了加利福尼亚的制鞋商—Cobblers实业。当乔治·罗伯茨完成交易的三个月后的一天,公司的天才缔造者在吃午饭的空当,走到公司的房顶跳楼自杀了。“杰里尖叫地对我喊道,‘狗娘养的从房顶跳下来了!’”Cobblers实业的投资者罗伯特·皮里回忆道。缺乏有力的领导,以及随后詹姆斯敦发大水,工厂里的一切都被冲走了。Cobblers实业最终破产,科尔伯格和他的投资者们损失了整整40万美元。   txt小说上传分享
门口的野蛮人:第五章(4)
科尔伯格和两个年轻的表兄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收购上—一种使他们摆脱贫困的公司财务的技能,这在贝尔—斯特恩斯公司招来了阵阵怨声,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老板萨利姆·刘易斯。“萨利姆是个传奇人物,”皮里说道,“要知道,传奇是难于做到的。”刘易斯也是一个商人,而它的商业伙伴以短期为主,现场买卖,当时拍板,利润当然是微不足道的零头。相反,科尔伯格的收购是需要三四年,甚至五年的时间才能获得回报的。萨利姆·刘易斯认为科尔伯格在他那愚蠢的收购副业方面花费了太多,为了得到一美元等待的时间太长。  这种理念的冲突到了1976年终于摊牌了。事情起因于克拉维斯对一家公司投资的灾难性决策。这家公司叫Advo—一家直销公司—位于康涅狄格州首府的哈特福德市。起初,克拉维斯和科尔伯格因为风险太大而加以拒绝,后来,旅行者(Travelers)—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建议他们一起做,并给克拉维斯提供750万美元的40%融资。“真该死,”克拉维斯说道,“我们怎么能轻易失去这样的机会呢?”然而,事后表明,Advo一头栽向谷底。科尔伯格离开了总裁的位置,留下克拉维斯当了三个星期的过渡老总。萨利姆·刘易斯得知这件事后火冒三丈,“你们究竟做了什么?”刘易斯在电话里对克拉维斯说道,“忘掉它,这是我们要交的学费,开始下一个工作吧。”  “但是萨利姆,”克拉维斯抗议道,“不应该是这样,你要耐心等一下。”  但是,无论如何,Advo是克拉维斯的一场恶梦。不仅如此,科尔伯格和同事间的鸿沟也越来越大。  当公司的内部斗争日益恶化的时候,克拉维斯威胁要辞职:“公司里的每个人,还有一些合作伙伴都在不停地告诉我‘做这个,做那个’,但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们让我做的。”克拉维斯回忆说。科尔伯格建议刘易斯由科尔伯格,克拉维斯和罗伯茨组成独立的杠杆收购小组,但刘易斯说不。  “后来,科尔伯格在公司的处境日益恶化,”罗伯茨几年后回忆道,“他们都设法刁难他,还有一些主管先斩后奏,他的处境非常困难。”科尔伯格经过几番衡量,重新提出了建立一个收购小组的建议。这一次,刘易斯拒绝了他的请求。  科尔伯格和表兄弟两个开始商量他们辞职的问题。罗伯茨急于追随他的父亲建立一家私人公司,催促着克拉维斯也一同离开。这两个人估算着与他们自己开公司相比,他们在贝尔—斯特恩斯下一个十年他们能赚到多少钱。  当科尔伯格宣布了他们要辞职的决定。罗伯茨从旧金山飞到纽约总部,私下里告诉了萨利姆·刘易斯。作为贝尔—斯特恩斯公司主席,刘易斯应该是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当他听到罗伯茨传来的这个坏消息,把身子斜靠在他那巨大的办公桌上:“年轻人,你要小心,”他缓缓地说道,“你犯了一个糟糕的错误,没有人离开这家公司能成功。”  后来,事情变得有点令人恶心。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克拉维斯走到办公室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而且门也被锁上了。一个个子高高的穿着伞兵鞋的家伙向他吼道:  “这已经不是你的办公室了。”他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  “你什么意思,”克拉维斯说道,“我是这里的合伙人。”  类似的“职业杀手”到达了旧金山。由于罗伯茨西海岸同事的及时干预,他办公室的资料得以保全。于是科尔伯格与克拉维斯质问刘易斯:“你究竟要怎么样?”  刘易斯已经宣布了对“三人帮”叛徒的全面开战。一旦他们离开,刘易斯要求全面接管科尔伯格在贝尔—斯特恩斯的业务,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在这些业务中投资的数百万美元,而且基本上也控制了董事会。刘易斯还试图通过科尔伯格的投资者对科尔伯格施加压力。这些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巨头保诚保险公司(Prudential)和第一芝加哥银行。“保诚保险公司建议他把这些投资买下来,第一芝加哥银行的建议也是这样。”克拉维斯回忆道。终于,律师来了,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的协商,这三个人得到了对于他们投资的控制权。  经过这一番折腾,他们终于在第五大街的一幢旧的纽约信托大楼开业了。科尔伯格为人低调,多年来都试图默默无闻;罗伯茨继续在旧金山之外工作。他们有八个投资者,包括雷蒙德·克拉维斯,匹茨堡的希尔曼家族。公司收取每人5万美元的费用,每笔生意利润的20%以及1%的管理费(后来上调至)。  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科尔伯格的指导方针:友谊、管理、细心。杠杆收购对许多人而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因而困难重重。“三人帮”在解释杠杆收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自己的低姿态对于开展工作毫无益处。“几乎每个投资银行家看到我们就会说: ‘KKR是什么?熟食店的名字吗?’”(KKR是科尔伯格、克拉维斯和罗伯茨三个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在20世纪70年代为这家公司工作的一个经理回忆道。  尽管他们存在物质上的差距,科尔伯格,和克拉维斯相比,与沉着冷静的罗伯茨的关系更好。克拉维斯仍然喜欢放荡的生活。而罗伯茨给人的感觉是安静,而且,许多人相信他要比克拉维斯更聪明、机灵。当科尔伯格一个十多岁的儿子出了麻烦,罗伯茨就把他送回了加利福尼亚的老家。而在另一方面,在科尔伯格看来,克拉维斯更像一个勤奋工作的下属。这两个表兄弟除了在工作方面外,没有一点儿相似的地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门口的野蛮人:第五章(5)
他们的生意是不稳定的:1977年有三笔生意;1978年没有;到了1979年三笔多一点;1980年有一笔小生意:而1981年则是他们大发的一年,这一年他们一共做了六笔生意。于是,科尔伯格和克拉维斯到处寻欢作乐。  在这期间,“三人帮”的技艺进一步提高。他们发现大型公司实际上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收购,原因极其简单:要有大量的现金流量,以此归还公司债务;然后科尔伯格和克拉维斯能够利用公司自身的力量进行收购。于是,他们开始从投资者处积聚资金。在1978年开始时仅有3000万美元的基金,他们开始稳定的进行资金的积聚,最终,在1983年他们第四个基金的资产已经达到10亿美元。在这期间他们资产的增加也达到了顶峰。  每当收购一家公司之后,科尔伯格、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就开始密切关注他们的预算,但在其他方面他们也给管理者或多或少的权力去应付堆积如山的债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制度运行良好。如果出了问题,他们也能积极应付。比如在公司的第二次收购中,收购一个叫L。 B。 福斯特的油田服务公司时,经理们走了,于是,他们迅速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结果运作良好。经过5~8年的时间,他们将收购的公司或卖掉或上市,他们总能赚到三四倍、五倍甚至十倍的原始投入。到1983年,科尔伯格和克拉维斯宣布投资者平均每年收益率是,而他们自己的20%风险收益足以使“三人帮”赚得盆满钵溢。  六年来,他们默默在他们适合的金融行业里工作。这种事情频繁地发生总会在华尔街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在1982年,由威廉·西蒙,前财政部长,领导着一个投资集团,用8000万美元购买了辛辛那提州的一家公司,吉布森·格里廷思。18个月后,该公司上市,西蒙以亿美元卖出。西蒙自己的33万美元投资转眼间变成了6600万美元的现金和证券。  这是一次侥幸的成功,是时机的巧合,但在华尔街却引起了轰动,人们把吉布森·格里廷思与萨特发现的金矿相媲美。一时间,每个人都想尝试“杠杆收购”,即使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都跃跃欲试。按照收购的总公司数目衡量,杠杆收购从1979~1983年增加了十倍。到1985年,正好是吉布森·格里廷思收购的两年后,已经有18个独立的杠杆收购公司,价值达到10亿美元。在罗斯·约翰逊决定进行收购的前五年,杠杆收购的活跃性资金达到1819亿美元,而在这之前的六年却仅有110亿美元。  有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杠杆收购达到狂热的程度,其中国内收入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规定利息可以从应税收入中扣除,而红利却不能扣除。这种规定促进了这种趋势,杠杆收购得以飞速发展,促使它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垃圾债券。  杠杆收购所积聚的资金中,大约有60%左右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仅有10%来自于购买人本身,剩下的30%多年来来自于五六个主要的保险公司,有时它们的资金承诺需要等待几个月。这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雷克塞尔·伯纳姆开始应用高风险的垃圾债券来取代保险公司的资金。有公司债券沙皇之称的迈克尔·米尔肯,曾经证明,一旦敌意收购的通告发出,他可以在短时间里筹措大规模的公司债券。这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杠杆收购,米尔肯的垃圾债券似乎变成了高辛烷含量的燃料,把杠杆收购从大众甲壳虫转变成为冒着烟火的恐怖的牵引赛车。  正是由于垃圾债券,曾经认为太慢的杠杆收购者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第一次为自己进行收购出价。似乎是一瞬间,杠杆收购公司在任何一种公司接管情况下成为了首选方案。科尔伯格和克拉维斯以及其他的公司被杠杆收购的请求所淹没,这些请求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到保卫公司免遭袭击的“白衣骑士”。一个交易连着一个交易,而且这些交易是共生关系:袭击者寻找目标,目标寻找杠杆收购。袭击者、目标和杠杆收购公司都从结果中获益。仅有的伤害者是公司的债券持有者—他们面临债券贬值,以及雇员,他们面临失业。而华尔街对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关心。  然而,当经理们和“白衣骑士”在寻找杠杆收购的旺盛期间,理论评论家们也瞄准了他们。由于杠杆收购而分派的大规模的债务令很多人担心,这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在1984年中期,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曾预言:“今天杠杆收购和接管越多,明天破产就越多。”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位共和党人谴责杠杆收购与“看手势猜字谜的游戏”没什么区别。当然支持者认为杠杆收购确实增强了商业社会的效率和流动性。  有人说杠杆收购“是魔鬼在地狱中创造的”。  作为杠杆收购的精神领袖,到1983年科尔伯格越来越不满意他一手造就的经济怪物的变化。现在这种怪物已经成为年轻人大有作为的天地。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在他们接近40岁的时侯不仅有了自己的天地,而且也成为年轻人注目的对象。  “这确实是年轻人的游戏。”理查德·贝蒂说道。他是一位曼哈顿的律师,自从收购博伦—克莱公司以来他就和克拉维斯在一起工作,“现在,科尔伯格已经五十三四岁了,投资银行家们已经不用他了。他们要的是克拉维斯和罗伯茨,他们年龄一样。而科尔伯格自己也感到已经出局了,他再也不是他们行动中的一员。  
门口的野蛮人:第五章(6)
随着杠杆收购发展速度的加快,克拉维斯和罗伯茨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司交易的责任。到了1984年他们完成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当购买机会层出不穷的时侯,他们开始扩大公司,增加员工。但是,科尔伯格阻碍增加更多的员工。克拉维斯和罗伯茨要做更多更大的生意,而科尔伯格阻止了。在公司内部,科尔伯格有一个当之无愧的绰号“否定博士”。克拉维斯抱怨科尔伯格仍然陷在60年代。在背后,这表兄弟两个开始埋怨科尔伯格正在压制他们。“科尔伯格已经老了,他从来也不想再努力工作,”罗伯茨回忆道,“他之所以如此消极,是因为闭目塞听,他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随着公司的壮大—到1983年,已经有八个交易商,到了1988年,交易商已经达到15个。公司形势变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