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昌城外有不少居民,一般情况下,由于政府占有的宣传优势,如果不是官军太过刻毒,起义军太过仁义,百姓会比较惯性的站在官府一边。武昌城外的居民悬于城外,唯恐被太平军掳去,纷纷请求入城,助官军守城,常大淳、双福紧闭城门,发炮攻击围在城门外的百姓,许多百姓心灰意冷,横下心投太平军去了。参加过长沙战役的援军带来经验,城外民房将是太平军开挖地道的掩护,必须烧毁。常大淳、双福下令居民在三日内撤离,可惜未到三日,二人竟害怕居民赖着不走,抢先放火烧城,大火连烧六日夜,城外百姓多被烧死,幸存者全部当了太平军的攻城向导。“凡有湖北百姓,见常大淳三字未有不切齿者……百姓故土难离,只求宽限三日。而该抚既允请,又恐贼匪突至,乘夤夜之间,人人睡熟,一炬成灰,亿万生灵全然不顾。”
  太平军在武昌居民的支援下,发起攻击,攻城士兵以墨涂面,头插羽毛,施放毒烟,以云梯攻城。正在熟睡的清兵被吓了一跳,但还算及时清醒过来,把太平军打下城头。太平军以炮火袭城,清军则还以水龙冲洗,太平军火器失灵,不得已退却。
  向荣带援军万人抵达武昌城外,攻克洪山太平军据点,张国梁也数次击败太平军。但由于双福、常大淳愚蠢地放弃汉阳、汉口和武昌城外据点,太平军已经全面包围武昌孤城,城内守军无所倚持,城外援军无险可踞,太平军又封锁江面,搭建浮桥,援军往来不断,武昌既无名将守于内,又无精兵援于外,粮草断绝,百姓怨恨,眼见已是一座死城。
  

武昌攻略(2)
太平军土营在武昌城外开掘隧道,准备穴地攻城,不少勇敢的清军士兵缒城而下,破坏太平军地道,袭击土营士兵。双福的愚蠢再次发作,严令全军,不得有一将一兵下城袭击太平军,违者军法从事。太平军得双福这个“贤内助”,地道挖得加倍卖力,到后来干脆直接在清军眼皮底下开工,又派士兵到城墙根砍伐巨木,清扫地道入城障碍,清军因双福严令,不过对太平军行注目礼而已。十二月初四日,土营士兵将地道挖到武昌文昌门下,掘大洞三个,以棺材盛满炸药放入引爆,墙根被炸塌二十余丈,林凤祥负责攻城,挑选各营牌尾童子兵五十人打头阵,这些小孩子十分单纯,尚不知生死之恐惧,又极信洪秀全“生时就为坐小天堂,被人杀死,也是坐大天堂”的理论,亡命胜过精锐老兵,后来名扬天下的陈玉成也在此五十人之中,童子兵拼死冲入缺口,林凤祥率太平军继后蜂拥而入,武昌陷落(政教合一的伊朗在两伊战争中,也如此类,用儿童冲击伊拉克地雷阵,说是通过地雷阵可直升天堂)。
  太平军入城后,颁布诏令:“官兵不留,百姓不伤”,拒绝接受守军投降,又打开监狱释放囚犯。这些囚犯纷纷跟从太平军对原武昌官员士兵进行清算,各省来援清军被杀十之###,只有武昌本地士兵躲在家中冒充平民逃得性命。武昌百姓极恨常大淳,于是摆香案放鞭炮迎接太平军,太平军最恨燃放鞭炮,有部分居民因燃放鞭炮被误杀。武昌城内原清廷官员一百余人,除常大淳等人自杀外,包括双福在内,全部被游街后处以极刑。清算得差不多后,杨秀清下了止杀令,宣布即使官兵也可以投降,唯独满人不赦。
  武昌攻城战,太平军有几个亮点值得一提,一是因典水匠唐财常的提议,将在岳州收得的水手数万人编为水营,正式成立水军。太平军对水上战斗力量的重视,是保证其在江南屡屡获胜的根本原因,清军在两湖一带没有正规的水师,制江权控制在太平军手里,战争主动权完全为太平军掌握,直到曾国藩纳江忠源、郭嵩焘建议,在衡阳建湘军水师,清军才拥有与太平天国抗衡的水军。二是攻城战术有了提高,在穴地爆破中,采用了一条隧道多个洞穴,几个方向同时起爆的方法,爆破威力更为巨大,在挖掘地道的过程中,太平军不断敲锣打鼓,以扰乱城内伏地听音辨别方向的盲人,使左宗棠发明的绝招被破。太平军爆破之后,攻击部队呈梯子形涌入缺口,攻城部队和爆破的土营配合十分默契,一改在长沙爆破而不能入的状况。破城之后,太平军轮番使用兵力,后卫部队背负米饭跟于先遣队之后,待先头部队饥疲时代其继续攻击,将先头部队换下吃饭休息,后勤部队又隔江煮饭,源源不断送到后卫部队手中,如此轮番吃饭休息,而攻势丝毫不减,清军残余部队毫无逃遁的时机。
  武昌虽然攻破,向荣等援军尚有数万人屯于城外,其中张国梁所部战斗力极强。洪杨忙于城内政权建设,搜罗民众参军,并未进攻向荣,向荣得以重新鼓舞因城破而沦丧的军心,修筑阵地,断绝太平军粮道,寻机挑战。不久,因太平军监管火器的士兵不慎,引爆火药,营垒火起,向荣趁机进攻,其时寒风凛冽,火势猛烈,张国梁部又以火罐、喷筒助以火势,太平军节节败退,多处营垒被毁,秦定三、马龙各部均大有斩获,直到韦昌辉率部来援,清军方才撤退。
  洪杨因见向荣凶猛,派翼王石达开出城驻扎,石达开擅用大炮,在城外修建土墙,搭建炮台,又别处心裁地将大炮按高低交叉射击的角度安放,以图多角度立体炮击清军。十二月二十七日,向荣等几路来攻,被土墙所阻,又遭炮火织成的火网拦截,未能前进,张国梁从后迂回绕过石达开的火力网,趁高而击,击杀太平军千人,中级将领八人。石达开率部冲出土城,攻击张国梁所率捷勇,两军在暴风雪中大战许久,胜负不分,各自撤退。
  十二月二十八日,向荣发起更大的进攻,以近两万兵力分三路进攻石达开,和春、秦定三督黔勇、楚勇进攻小龟山,张国梁督捷勇进攻长虹桥,石达开也以数万人迎战。布置在小龟山附近的太平军都是刚从武昌征召的百姓,战斗力甚弱,不敌和春等人,向荣看出太平军弱点,以其亲卫队从旁杀入,小龟山太平军纷纷溃逃。石达开坐镇长虹桥,本与张国梁相持不下,见小龟山危急,分兵增援,石部太平军正调动间,张国梁奋力杀入,亲手格杀数十人,捷勇大受鼓舞,将太平军倚仗的土墙尽数拆毁。捷勇步步进逼,石达开以炮火轰击,捷勇并无工事可倚,暴露在石达开火力之下,伤亡多人,张国梁遂收队回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武昌攻略(3)
武昌城内数十万人,日食米三十万斤,武昌物产已因糊涂蛋常大淳、双福的瞎搞而消耗殆尽,供应日益紧张。太平军数次派出队伍到邻近县城打谷草,均被向荣阻击。欲要剿灭向荣,却屡屡为张国梁所败,太平军在武昌拥数十万之众,却大部分没有战斗力,向荣能征惯战,更兼张国梁悍勇无匹,急切间无法取胜。洪杨于是下令在武昌城内整军,准备下江南。
  武昌是太平天国拥有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巨大的战略资源自然要加以利用。洪杨估计进取富庶的江南,粮草金银都不欠缺,所缺唯有兵员,于是在武昌大肆征兵。太平天国先在武昌阅马敞集合居民“讲道理”,“讲道理”是太平天国自创立拜上帝教就创立的制度,其形式比较复杂,内容则大致等同于今日所说的政治动员,思想教育。太平天国先在思想上动员武昌群众,讲述天父差天王下凡救世,天下人民都要听从天王圣旨,齐心合力剿灭妖魔之类的道理,痛斥满清对汉人的民族压迫和官员的无良腐败。最后宣布,大家都应该从军卫道灭魔,不服从的都是妖魔,至少是妖魔的帮凶。就这样,太平天国软硬兼施、连劝带唬,半是动员半是威胁地把武昌的居民基本都编入了军队。
  为了最快地把武昌的居民从普通的市民变成士兵,太平天国继续推行男女分营的制度,把整个武昌变成一个大军营。太平天国拆散家庭,取消财产私有,把居民分男女编入军营,男人居男馆,女人居女馆,老人、孩子、残废编入牌尾馆,二十五人为一馆,由士兵监管,过军营生活,每日由圣库拨给一份口粮,油一杯,米三合,夫妻不得见面,同时停止除诸王外一切嫁娶事宜。
  为筹措军饷,除没收武昌官银百余万两外,杨秀清在武昌推行“打先锋”的政策,“打先锋”起自安庆时,其实就是抢大户,太平军以当地仇恨富人的贫民为向导,逮住富户就以刑讯逼迫,将其财产搜刮一空。“见高门大户,闯然而入。衣物银钱,器具粮食,席卷一空”。对于普通平民,又推行进贡的政策。武昌居民可以自愿以金银、茶米、油盐、鸡鸭进贡,达到一定数量后太平天国颁给执照。虽然进贡是自愿的,但获得进贡执照后可以不用进馆当兵,于是武昌居民纷纷进贡,以求免军役,但执照发得甚少。
  为最大限度地集中财产,武昌城内废除商业贸易,商店货物没收,因为废除了商贸,金银货币的存在也无必要,金银等物品也全部没收,似乎老兄弟可以保留在一定限度内的财物。房屋、床铺、被褥等统统由太平天国军方统一统筹调配。
  太平天国在武昌的备战,对于太平天国政权来说,是巨大的成功,太平军一下子扩充至五十万,相比在永安的数千人,数量提高了数百倍。但武昌的诸多政策,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的灾难,也极大地损伤了武昌等地百姓本来对太平军抱有的好感。尤其是拆散家庭,禁止夫妻同居、禁止婚姻的政策,不但是反传统的,甚至是反文化,反人性的。洪秀全的这个制度不但遭到了普通军民一致的反对,连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也激烈地抗议,虽然后来废除了,但已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太平军武昌扩军,也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后勤负担。太平天国把三镇百姓举家编入军队,等于把整个武昌搬空了,变成一个流动而不生产的城市,使得日后太平天国在粮食问题上捉襟见肘,疲于应对。许多武昌居民实际上并不愿意从军,“未几,男子被掳者逃归十###,女子回者十一二”,是个相当失败的政策。
  太平天国正确的政策应该是,留下数万人和一定的粮草防御坚守武昌,将家眷安顿于此,然后挑选三镇精壮青年从军,与太平军老兄弟一起下江南,攻南京,不但不用担负沉重的后勤压力,提高部队质量,还得得到来自武昌源源不断的支援。洪杨计不及此,不能不说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大关键。
   。。

南京围城(1)
咸丰三年元月初二,太平军在武昌庆祝了新年后,弃武昌顺江直取江南。吸取蓑衣渡惨败的教训,天王洪秀全先行登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罗大纲、赖汉英统率水师护卫,林凤祥、李开芳、胡以晃、吉文元率陆军夹岸护卫,老幼妇女也乘船随行,浮江万艘,帆樯旗帜如云,浩荡东下。清军与太平天国打了许久的仗,一直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如今太平军已扩充至数十万,沿途防堵清军却不过数千人,于是望风而逃。
  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咸丰帝罢免徐广缙,改任老于行伍的向荣为钦差大臣,指挥尾追太平军的部队,又加派琦善、陆建■两名钦差负责江南防务。向荣采取平行追击战术,意欲集重兵于九江,与太平军决一死战,但清军沿途围堵甚不得力,除老鼠峡爆发一场不大的战斗外,武昌至九江数百里,官兵逃散一空。陆建■胆战心惊,下令开船抛弃下属连夜逃遁,撤至九江等待向荣援军。陆建■愁苦万状,夜不能寐,起床巡视,竟被和他同样神经过敏的巡夜士兵当成贼人抓住一顿胖揍,折却牙齿两个。陆建■撤退到九江,依然觉得离太平军太近,安全缺乏保证,又星夜下彭泽,到了彭泽,越加胆战心惊,放火烧了自己的坐船,乘小舟返回南京。张芾原在九江驻防,见陆建■逃窜,心想钦差都逃了,自己这个空头巡抚不逃更待何时,张芾又自称“菩萨心肠”,索性都是败仗,不如救人性命,于是将他能调动的部队全部后撤,让士兵与己一同逃窜。
  太平军得张芾相助,进展顺利,不数日即攻克九江、彭泽、小孤山,沿途守军未作任何抵抗。正月十七日太平军前锋抵达安庆,总兵王鹏飞率先逃跑,逃跑前突然想起空城计故事,于是打开城门才逃跑。太平军狂笑进城,大杀清军。清军武官未读过忠孝节烈的圣贤书,无耻地带头先跑,留下数百名文官。文官们也各自计划逃跑,但毕竟都是读圣贤书的人,“名不正则言不顺”,凡事总要讨个说法,故文官都暂住太平军尚未攻到的城南,焦急地寻思逃窜的借口。最有机智的是知府傅继勋,声称安庆告急,其他城市肯定更加危险,自己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押解饷银出城,支援别处抗战。傅继勋押送饷银——随身银票二百两化装出城,布政使李本仁义愤填膺,直斥傅继勋为欺世之巨骗。李本仁说经自己检查,城中数十万饷银犹在,傅继勋根本没有押送饷银,于是自告奋勇,要出城捉拿巨骗傅继勋,顺便把饷银和温暖真正送到友军手中。李本仁轻装简从,携带数十万饷银的账目清单和百余两饷银“样品”,也化装出城,与傅继勋怀着同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目的在舒城相会。其他官员也大为感动,声称自己也要为押送饷银出一份力,各自分批携带饷银百两出城,士兵们也纷纷逃窜,城中只余巡抚蒋文庆一人。
  蒋文庆自知事不可为,决意留下遗书后自杀殉国。可惜当官日久,长年由幕僚代笔,八股文功夫大为减退,两个时辰还未写得几行遗书,太平军已经杀到。蒋文庆仓促派下人将遗书带出城转交挚友周天爵,然后吞金自杀,未遂,又喝下毒派大师周天爵所赠毒酒,也没有死成,最终被太平军抓住杀死。太平军在安庆缴获尚未出城的饷银四十万两,钱四万串,米粮三万石,铜炮数百门,火药炮子无数。
  安庆日后是湘军与太平军剧烈争夺的要塞,地理位置险要,是扼守长江,屏障江宁的重要军事据点。如将日后太平天国沿长江的势力比着一条长蛇,安庆就是长蛇的七寸,曾国藩、胡林翼一眼看出安庆的重要性,拼着天下财赋占其半的江浙不要,也要夺取安庆。太平天国要在南京立稳脚跟,必须以名将重兵控制安庆,可惜杨秀清等人初下江南,不明地理,在安庆疯狂扩军后,携带百万饷银和七十万部众弃城而走。
  太平军顺江而下,兵锋直指镇江、扬州、江宁(南京)。镇江、瓜州是南北水运的咽喉所在,太平军控制上述地区,就等于掐断了南北漕运往来,抓住了清廷的命脉。北方经过多年的过度垦殖,气候恶劣,生产力低下,产粮和经济作物都不足以支撑这个庞大帝国的机构运转,京师主要靠南方解往的漕粮养活,清廷的财政基本上靠漕银支撑,太平军向江南的进军,给予咸丰皇帝前所未有的恐慌。咸丰帝惊呼:“镇江、瓜州江口为南北咽喉,设有疏虞,江北一带藩篱亦难自固”。
   。。

南京围城(2)
清廷对镇压农民起义有自己一套比较完善的办法,那就是不集结大兵团与敌主力决战,只采取以遍布全国的多股少数兵力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敌军,再以少量精锐师团制敌死命的战略方针。此时太平天国势力雄强,沿途清军势单力薄,无人敢撄其锋,迟滞消耗无异纸上空文,湘军尚未组建,中兴名将多半还赋闲在家,江忠源留在湖南剿匪,清廷集结的兵团倒是少量,精锐却差得远了。
  咸丰加紧抽调文武大员救援南京,先署天师周天爵为安徽巡抚,收拾皖北。周天师再度娱乐亿万观众,上奏咸丰说太平军擅长打仗,若只以兵刃相见,举世大帅均非其敌,取胜关键唯有下毒一途,称老臣但有三十万斤烂肠草,定要洪杨肠穿肚烂。咸丰也有意促成这场搞笑大戏开演,下旨让两广总督叶名琛在一月内搜齐烂肠草三十万斤。一时间,两广药农纷纷上山采药,朝廷也派出士兵三千余人加入声势浩大的采药大军,把盛产烂肠草的山岭统统搞得寸草不生,不少药商发了大财。又据坊间嘲笑,石达开曾派士兵采得数万斤烂肠草卖给周天爵,换回大批火药装备军队。
  周天爵以其年高,无力兼顾用兵和民事,力辞安徽巡抚一职,咸丰帝改由刑部侍郎李嘉端任巡抚,以周天爵老于戎阵,赏兵部侍郎衔帮办军务。咸丰帝严饬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寿春总兵邓绍良带所部军马赴向荣营中听令,又抽调大批浙江士兵入南京救援。清廷的总体布置是,江宁将军祥厚主持南京防御,江苏巡抚杨文定守镇江,漕督杨殿邦据瓜州,向荣自江南驰援南京,琦善自江北驰援瓜州,企图将太平军尽数歼灭于南京城下。小皇帝不通事务,一番部署与赵括、马谡二位君子不相上下,试想,顺江而下太平军六七十万之众,有战斗力的军队至少有十万,江南那几万清军,守城尚嫌不足,又如何打歼灭战?于是向荣和琦善两大主力统统借故拖延,拒绝遵旨参与南京会战,两员大将心下雪亮,眼前的局势正是:“先到先败,后到后败,同到同败,不到不败”(曾国荃名言)。
  南京城虽危在旦夕,文武大员的内斗却正如火如荼。满清在巡抚之上又设总督,督抚同城办公,总督虽然名义上是巡抚的上级,但权力却并不比巡抚大,并不能干涉巡抚理政,是故有清以来,督抚就经常争斗不休。总督陆建瀛和巡抚杨文定因为芜湖一代的防御部署吵得不可开交,杨文定、祥厚等人决定联合起来,赶走陆建瀛。南京的官员先给总督陆建瀛写信,表示不欢迎总督回省,陆建瀛厚着脸皮回来后,闭门三日,并无属官上门问安、办公。巡抚杨文定早就想脚底抹油了,只是苦于无合适借口逃离这是非之地,于是称自己无法与总督陆建瀛合作,只得出走,企图把自己出走的责任推给总督陆建瀛。此举正中陆建瀛下怀,陆总督正盘算着趁乱把南京城的银粮盘回家去,赶走杨文定自己正好办事。陆建瀛打定赶走杨文定的主意,出言讥讽杨文定是要赖在南京等总督的缺。杨文定搜集到自己确系陆建瀛赶走的证据后,火速撤离。南京最大的两位官员,一为钱,一为命,把战前的南京糟蹋得不成样子。
  咸丰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太平军前锋李开芳部开抵南京,与清军遭遇。武汉自南京沿江路途一千八百里,李开芳部竟然一个月攻至南京,平均每日进军六十余里,沿途清军抵抗的微弱,实在令人震惊。太平天国对沿途百姓示以仁义,“见有乞丐,摺掷钱数百文”(《金陵被难记》),只是异常残忍地迫害和尚,附近和尚被杀无数,南京周边各寺庙和尚纷纷入城避难。
  南京城经陆建瀛、杨文定两个浑蛋一顿胡整,固若金汤、龙盘虎踞的名城已经破落不堪,仅有正规军五千人防御,而围城太平军有多少呢?汪士铎述太平天国攻南京时人数说:“其勇犹可(百人困一人则胜矣),其众难敌也。破江宁日,口称二百万,七八十万人足数也……故或登三山门望之,自城外至江东门一望无际,横广十余里,直望无际,皆红头人……故既众且整,吾人望之夺气”(《汪悔翁乙丙日记》)。
   。 想看书来

南京围城(3)
太平军先头部队在南京城外没有遇到正规部队的抵抗,只与儒生张炳垣招募的米行脚夫组成的练勇发生激战。张炳垣是个很有胆略和办法的人,将数百练勇整顿得比清朝的正规军还要勇猛,虽然没有兵器,仅靠米行提供的扁担等简单工具与太平军在城南打巷战。太平军前敌指挥李开芳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被地形熟悉的练勇打得晕头转向。于是南京城下出现了数百民兵对抗近万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正规军,另一只正规的政府军躲在城墙上呐喊助威的战争奇观。
  太平军参加攻击练勇的部队日益增多,练勇却精神倍长,只可惜没有趁手武器,于是向城墙上的总督陆建瀛求援,请“掷鸟枪火药”,并求援军及军刀。张炳垣的后台老板祁宿藻欲率守城满兵增援,陆建瀛竟认为城下的练勇是太平军的内奸,激烈的交战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欺骗清军以便诈城,下令开炮轰击练勇,练勇被炸死五百余人,其余人众寒了心,逃到山中避难去了。练勇是南京城唯一有能力抵挡太平军的战斗力,练勇一散,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告破。祁宿藻见练勇被自己人开炮打得尸积如山,当即呕血数升,抬回官邸不久后身亡。要钱不要命的陆建瀛居然还不知已死到临头,将被自己轰死的数百练勇尸体当成太平军冒功上奏清廷,又将库存三十万两银子全部中饱私囊。
  林凤祥率陆师精锐万人与李开芳会合,太平军攻势更见猛烈,尤其新运到数千斤大炮威力无比,城内多处建筑被轰平,连陆建瀛坐镇的聚宝门城楼也被打得千疮百孔,陆总督虽然要钱不要命,这时也慌神了,几欲弃城而逃。张炳垣献计以牛皮泡水后包裹藤盾,再蒙以渔网竖立城头抵挡炮子,十分灵验。陆建瀛又起了侥幸心理,以为有张炳垣这位活诸葛坐镇,南京城固若金汤,于是放弃逃跑念头,开始再次算计库房那快要见底的银子。
  太平军夺占城外重要据点,以雨花台为核心,修筑大量营垒,又将陆建瀛抛弃在城外的炮兵阵地有效利用起来,昼夜轰击南京城,夜晚又放火焚烧城外寺庙、古迹,火光冲天,声势浩大,城内清军胆寒心惊。林凤祥很注意使用心理战术恐吓陆建瀛,将士兵分为无数小队,实施战术性的骚扰机动,引诱清军消耗炮火,夜晚则不间断地佯攻,使得守城士兵夜不能寐。据记载:“贼又分数十人……距城半里许,三五窥探。守兵见之,即连续开炮,惊扰不已……自辰至酉,贼分股不过数十人,而东南北数门皆遍”(《金陵省难纪略》)。
  南京城内的天地会部众不断在城内搞破坏,粘贴天德王光复金陵的布告,搞得城内人心惶惶,士兵杯弓蛇影,“群相惊疑,知有奸细”,南京城的守城意志不断瓦解。加之太平军在城外示以仁义,许多南京百姓纷纷盼望太平军入城。《金陵被难记》中记载:“先遣奸细,在城市布散谣言,张贴伪示皆曰不杀百姓,愚者每帖然信之。信则惑,惑则受害矣……其党每购什物,倍加与之。”在这样的群众基础下,南京城破已是必然。
  杨秀清下令太平军在静海寺、天后宫等地开挖地道,准备实施穴地战术。张炳垣与知县刘同缨献策开挖内壕,在入城口修筑地堡,在城中交通干道两旁房屋建设炮火,以防太平军爆破入城,被陆建瀛拒绝。后来张炳垣又提议以炮轰击静海寺,去除太平军挖地道的据点,副将汤贻汾亲自点火炮击静海寺,“一发中,次梁便塌卸”,但炮火并未能破坏太平军挖掘的地道。
  二月十日,静海寺附近的地道三处同时爆破,狮子山上方向的城墙被炸开两丈的缺口,“然不致洞通也”,太平军再度爆破,炮兵又猛烈轰击缺口,终于“地道与炮并发,上下一震,狮子山正面城垣,颓卸砖石数层”。太平军突击队从缺口冲入,仪凤门告破。太平军突击队在街头搜到总督陆建瀛,将其杀死,一时间汉兵全部溃散。
  南京城内驻扎不少旗人部队,战斗力甚强,战斗意志也坚决,在团练的支持下,全歼太平军突入城中的部队。眼看仪凤门爆破功败垂成,先前入城避难的和尚们却脱下僧袍,拿起军刀,砍杀聚宝门守军,此时聚宝门守军已大部调往仪凤门增援,所剩士兵很快被和尚杀散,李开芳率军突入聚宝门,稍后太平军大队入城,完全控制了局面。
   。 想看书来

南京围城(4)
清代传闻,陆建瀛之所以不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是因为他的女婿被太平军抓获。洪秀全写信给陆建瀛,说无意进犯南京,不过想借道攻打浙江。只要陆建瀛肯让开一条路来,不但不攻打他防守的地盘,还将归还他的女婿。陆建瀛因此对太平军实行软抵抗。清人俞仲华撰《荡寇志》为水浒传续书,书里有宋江俘虏蔡京女婿威胁议和,就是影射这件事情。(《咸同将相琐闻》:陆氏之遁还金陵闭户不出也,或谓其婿、女为洪军所掳。洪氏致书于陆,言将假道入浙,决不相犯。如肯让路,即放还婿及女,否则加以极刑云。陆得书,不知所措。会前队战殁,遂狼狈而逃。俞仲华撰《荡寇志》,称宋江掠蔡京婿胁和,影射陆事也。)
  南京城虽然被攻克,但城中之城,满城尚在旗人士兵的控制中。南京满城是原明朝皇宫旧城,城垣极其坚固,防御工事完备。因为太平天国以民族革命者自居,推行对旗人的无区别杀戮的政策,城中旗人只得与太平军死战到底,因此满城的战斗,惨烈的状况前所未见。杨秀清亲自指挥太平军主力围攻正阳门、朝阳门,数万老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潮水般冲击满城,城中旗人疯狂反扑,妇女皆上城墙与太平军搏杀,老人孩子也在城墙上呐喊助威。杨秀清连续发动三次强攻,都被打败,阵亡数千人,积尸与城平。
  旗人士兵虽然抵抗十分凶猛,但抵不住太平军庞大的人力优势。杨秀清将部队轮批上阵,以车轮战术消耗清军,战斗持续数日,旗兵竟有人“力尽气竭而死”,杨秀清又下令投降的旗人可以免死,旗人的士气顿减。太平军乘机猛攻,一举突破城墙,清军主帅祥厚自刎,其余清将均为太平军所杀。洪秀全下令,全城捕杀旗人,“有擒得旗人者,赏银五两”。于是城中的汉人都起来搜捕追杀旗人,旗人两万余人几乎全部被杀,太平天国在付出数万人的惨痛代价后,全面占领南京。
   。。

天王进城(1)
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天王洪秀全身披黄色龙袍,坐十六人抬的大轿,在数十名宫女的簇拥下进入南京,宣布定都南京,南京更名为天京。从紫荆山传教到定鼎南京,洪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一场巨大的胜利。
  彻底将南京城内原清朝属官和士兵剿杀干净后,洪杨着手按拜上帝教的教义改造南京城内的政权和社会组织。按照一贯的做法,南京城内强化圣库制度,将居民的财产全部没收,由太平天国政府统一分发口粮。南京城内的家庭全部解散,把男丁全部编入军队当兵,女子除选少数机灵美貌的进入诸王府担任女官和侍女外,挑选善于女红的编入锦绣营,其余编入女营。城内废除所有的工商业、手工业,有手艺的匠人编入诸匠营,在军官的指挥下生产工业品。老弱病残则特别挑选出,编入牌尾馆,做点简单的粗活。
  太平天国的社会组织形式,大致上是按《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也在武昌等地经过了多次的实践。这种用兵农合一的组织将所有的群众组织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