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紫虚寻道录-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昭扶着竹子,艰难地稳住身体担心地望向里面想要大声把杨昭喊醒,但在如此强劲的山风中,竟是完全张不开嘴。

    杨昭闭着眼睛静坐在洞中,心神全部在体内暴涨的虚无意中,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衣服飘荡如一面荒野中的战旗。

    山风在绝壁间呼啸,先前那些被他摔碎的石块碎片,直接飘了起来,围着他的身体在空中不停盘旋,偶尔撞到洞壁上变成更细的碎片。

    石壁看上去极为坚硬然而在这番如暴风骤雨般的密集撞击下,最外面的那层石壁竟是所渐裂开,有很多石屑簌簌落下。

    山崖绝壁间的天地灵气,随风而入小洞天内,不停向杨昭身体里灌注,瞬息间便填满了他的丹田与识海,紧接着便向他身体四处涌入,不停地充斥占据,不肯放弃任何一处地方哪怕是最微小的细窍。

    杨昭觉得自己的身体鼓胀了起来,仿佛变成充满酒的皮囊,甚至觉得自己的每根头发和每根睫毛里都充满了天地元气。

    腹部里的气漩变得越来越大边缘处的速度自然越来越快,甚至隐隐让他产生了内脏被生生切开的痛楚感觉。

    他知道任由这种情况继续,自己会被不停涌入的天地灵气暴体而亡,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只是默默念着那四个字,不停等待着最后那刻的到来。

    就在天地灵气完全充斥他身体每一处,开始要侵伐他真实的身躯时,就在那极短暂的一瞬间,杨昭用强悍的意志,忍着识海震荡所带来的恶心感,忍着那股并不真实却异常可怕的痛楚,让神识之力落在了体内的流淌的气流之上。

    很多年来,杨昭的前身就一直不停地在冥想,因为他想要修行,无论他能不能修行,他都在修炼,睡觉时在修炼,发呆时在修炼,他无时无刻不冥想。

    他的前身付出了普通修行者难以承受的毅力和渴望,所以在能够修行之后,杨昭继承了前身的意志便拥有了普通修行者难以想像的充沛神识。

    所以当天地灵气已经灌入他的识海,压榨干净最后一分空间,驱散近乎所有神识时,他依然还能保有最后的清明,最后一丝神识。

    当那丝识念落下时,杨昭已然浑浑噩噩的识海里,骤然闪过一道亮光。

    那道亮光有若闪电,让他瞬间清醒过来。

    他想到了陆虚留在此处那道普通的气息。

    那道简单气息,能够把山崖绝壁间的无数天地灵气尽数召唤而来,然后压缩凝练成方雨之海,在天空之上与天空之下形成了一个隔绝的两个世界。

    既然天地灵气能够压缩,那么身体内的天地灵气自然也能压缩。

    在此地的两年时光,变成无数画面,在他的眼前快速掠过。

    虚空中的禁制,那片狂暴的天地灵气海洋,那本叫做紫虚黄庭真经的神秘之书,还有那本清音给他的那本仙书,无数种天地灵气,这些信息片段不停冲撞组合,解构重生。

    杨昭不再担心会不会暴体而亡,也不去理会那些眩晕和痛楚,只是平静内视着体内,任由它自由的高速旋转扩张。

    最关键的那个瞬间到来。磅礴的天地灵气占据了杨昭身体。

    这时,一幕奇妙的画面发生了。

    急速扩大,快要突破空间的虚无意,似乎因为扩张到极致的缘故,边缘的气息密度变得有些稀薄,虽然很快便会被新涌入的天地灵气补满,但就在那瞬间,虚无意自身的数量似乎无法抵抗外界灵气的引力,有了一丝颤抖。

    然后虚无意开始收缩!

    虽然虚无意产生的灵气开始收缩时的速度非常慢,但加速却非常快,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竟是收缩到只有最开始面积的一半!

    这已经不是收缩,这也已经不是单纯的虚无意,这到底是什么?

    在杨昭完全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之前,前一刻还磅礴无比的虚无意,已经全部进入了神识识海之中,他身躯里的虚无意,都随着的经脉开始回流,最终又全部回到了神识之海内。

    虚无的神识之海里一片寂灭,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任何运动。

    只有一滴像水般的液体,悬浮在空间的正中央。

    那滴液体没有颜色,晶莹透明,纯净如水。

    杨昭看着那个水滴,心念微动。

    透明的水滴忽然开始闪耀出紫色的光线,美丽到了极点,每一根光线里都蕴藏着某种天地之意,丝丝缕缕在他身体中流淌,如同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每一处干涸的土地。

    小洞天内回复了宁静

    再也没有什么天地灵气的风暴。

    自绝壁间席卷而来的山风渐渐停了。

    那些石头的碎片落在了地面上。

    只有竹林里的竹叶与各色的野花,先前被风撕扯成碎片,如今花瓣和树叶相对较轻,随着轻风在杨昭身旁缓缓舞动,就像是无数只蝴蝶。

    杨昭缓缓睁开眼睛。

    竹叶与花瓣洒落他一身。

    地上也是一地残骸。

    杨昭摘下身上的花瓣与竹叶,走到那竹林之中,脸上勾画如剑,尽露不屈骄傲神情。

    绝望之前便是天空,依然没有什么回音,杨昭的喊声出崖不远便消失无踪,并不袅袅,更没有绕壁数年不绝。

    看着绝壁旷美风光,杨昭沉默片刻后,忽然转身向竹屋内走去,只是在快要走进竹屋时,双脚下意识里停了下来。

    小白说道:“你难道不想要走出去吗?”

    杨昭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没有想明白。”

    他在这个小洞天内被囚两年,精神与意志禁受了极为严峻的考验,在那些冥思苦想,失望绝望的夜里,他无数次想到,如果能够突破禁制,走出南斗山,一定要马上带着小白飞一般逃离此地,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进这个小洞天。

    然而当他真正要破关而出时,却忽然发现,自己的心情竟是如此的平静,小洞天内那些令他厌乏苦闷到极点的竹林与石壁,此时看上去,似乎多了很多自然的美意,眼前的景象与往日截然不同。

    杨昭更是有些不适应,伸出右手的食指。

    精纯至极的剑意,从他体内的识海之中缓缓释出,穿通道而入但天之内,自经脉运至手臂指间,然后化作一抹圆融的紫色光焰。

    小白怔怔的看着这幕画面,下意识里问道:“这就是你所修炼出来的天地之意?”

    杨昭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毁灭的气息从杨昭的指尖而出,再也不是当初那单无的虚无意,而是一抹紫色带有无数道灵气的意体,如同那本书中理论,世间的天地气息绝大部分来自于天地之中,变成多少种特征不同的气息,本源里却是完全一样的事物,而虚无意与此种紫色的意体,也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只不过时间终究是世间最伟大的存在,想要在虚无意上抹去它的痕迹,最终让虚无意与天地气息同质同形,依然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陆虚当年做到了。

    只不过他把虚无意修练到极致,根本不再需要需要模拟各种天地灵气,而是将世界所有天地灵气在体内养炼成了最纯净的存在。

    所有颜色的光融合在一处,便是透明无色的光。

    所有的天地灵气融合在一处,也成了透明无色的光。

    这纯洁的光柱便是最纯洁的天地灵气。

    但杨昭却不是如此,不管你怎样模拟,都无法逃过天道的眼睛,是以他便重新打破虚无意,从而领悟出了自己的天地真意。

    杨昭将此称之为紫虚意,他看着指尖上的紫色光晕,也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现如今的他,当然没有把虚无意修炼到极致,但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能够做到改变。

    除了虚无意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他似乎看到了天地中最基础的一些构造,甚至隐隐约约间,看到了从未奢望过的彼岸。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关于陆虚的那条道路,他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才要走出自己的那条道路。

    此时此刻,杨昭似乎应该骄傲,但他没有任何得意的神情,走到竹屋前,就像在那座神秘空间看着中看到陆虚的笔迹时那样,双膝跪倒在地行了个弟子礼。

    陆虚当年用了整整百年时间,才能离开这座小洞天,他只用了几年时间,但他很清楚,并不是自己的天赋修为胜过了陆虚,而是因为陆虚当年用绝世的天赋想通了这个道理,然后清音把陆虚当年的经验留给了自己。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永远不可能真地比巨人更高。

    除非继承了陆虚衣钵的他,能够完成陆虚的心愿。

    但那又却是多么的遥远。
第八十七章再观此书,大蝼蚁还是蝼蚁
    走入竹屋,杨昭盘膝坐下,平静心神,然后不再犹豫,伸手缓缓掀开了这本早已翻透了的书。

    当他再次用手指掀开封页,一道极为平静淡然澄静的气息,从微黄的纸面生出,然后开始向着竹林四处弥漫而去。

    这本书的气息,本来就非人间所有,自然要向天穹飘摇而去,如果让这道气息最终触碰到天穹,便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显露出所有世人都能看到的征兆,从而向人间宣告自己的开启。

    杨昭不知道陆虚在结束这场修行后阅读这卷书时,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法子,把这道非人间所能有的澄静气息屏蔽住,但他今日翻开这卷书时,并不怎么担心会被那些世间强者发现自己的踪迹。

    因为他此时已经完美的讲那虚无意所消去,而南斗山也有太虚门数万年来的禁制。

    果不其然,当这本书散出的澄静气息,与崖洞里任何事物所散发的气息都无法相融,淡然却又决然地向着虚空中飘去。

    就在虚空中,此书的气息遇到禁制中的那道气息。

    两道气息相遇,没有产生怎样惊天动地的画面,甚至没有什么相斥的感觉,只是沉默互视,然后渐渐安静下来。

    此书一般人若是看后,往往是阅读者和阅读对象之间存在某种鸿沟,根本无法看懂任何东西。

    在此小洞天内潜修两年,杨昭的境界有所提升,精神气质更是有了飞跃般的进步,然而与已然成为传说的仙书卷间,依然有着极遥远的距离。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两年的辛苦修行与精神打磨,让他在翻此书后,极为艰难地控制住了识海的剧烈震荡,终于可以把目光真正落在微黄的纸面上,也终于看到了书中所表达的另一种意思。

    如今的他依然无法真正的看懂此书中蕴含的真意,但至少他可以看完书页上的字迹,能够记住一些玄虚的语句,只是因为此书澄静气息对修真界的天然不融合,那些语句在他的脑中变得越来越细碎。

    片刻后,杨昭毫不犹豫伸手合上此书的封页。

    似乎担心忍受不住看天书的**,他没有再往这卷书的封页上看一眼,甚至直接紧紧的闭上了眼睛,眉头皱的极紧。

    不知为何当他将虚无意转换为紫虚意后再次读此书时,他的识海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无法承受书卷中澄静气息的冷漠注视,所以他必须离开这个远远超出自身能力的世界。

    书卷中的那些古朴字迹,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却已经变得细碎不堪,如同山崩之后的漫天碎石,根本看不到那座山原先的壮阔景致。

    仙书果然就是看仙书,根本无法看懂,甚至记不住什么。

    杨昭觉得有些遗憾。

    然而在此小洞天内闭关数年,他已经学会了教会了一些东西,那便是他曾经想到过的耐心以及勇气。

    杨昭不甘心就此罢手,双眼紧闭,眉头皱的愈发紧,双手紧握搁在膝头,开始试图把脑海里那些细碎的字迹还原。

    这种尝试需要思考,而一旦思考,此书似乎便开始在虚无的空间里冷笑,让他的识海里剧烈痛楚起来。

    如果换成别的人,肯定无法完成对这些此书字迹的重组。

    但杨昭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

    更关键的是,他的识海之中已然存在了另一本书,此书似乎有一种无法言喻的能力,是以当杨昭看书痛苦和惘然情思的时候,一些奇怪的景象便会发生。

    所谓机缘,大概便是如此。

    随着时间流逝,书卷残留在他精神世界里的那些玄虚破碎字句,渐渐地重新复原重构,就如同漫天的碎石依循着精确到极点的顺序,依次落在地面上,然后渐渐重新生出一座大山。

    只不过,此时这本书并不是正着按字排序在他的识海中显现,而是倒着在他的识海之中显现出来。

    杨昭不明白此书倒着记载时的这些话意味着什么,但他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寒冷和恐惧,尤其是当他想到某个关键点时,顿时惊醒过来。

    他抬头向虚空中望去,发现已是深夜,才发现原来自己不知不觉思考了很长时间,

    而字卷到着读的时候,书卷中的那些字句,仿佛是如同一把可怕的利箭冲出他的识海、

    杨昭越想越觉得浑身寒冷,所以他过了会儿,才注意到竹林外站着一个高大的背影。

    就在看到那个高大背影的瞬间,一股冷意涌进杨昭的身躯,他的心情也开始瞬间惘然恐惧和不安起来。

    杨昭站起身来,走出竹屋来到竹林中,对着那个高大背影鞠了一躬。

    但是他却无法想明白陆吾为何会来到此地。

    听到杨昭的声音,陆吾没有回头,看着夜穹中那些如同镶嵌在黑绒布里宝石般的繁星,忽然问道:“你看懂了几句?”

    杨昭沉默片刻后,把自己从书卷中记住的那一些话复述了一遍。

    陆吾沉默不语,被夜色笼罩的崖畔,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杨昭将手中的这卷旧书交给陆吾。

    “我不敢看。”陆吾拿着此书收回望向月光的双目,看着他的眼睛,说道:”因为世间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包括我,但你却不是。”

    听着这句话,冷汗瞬间从杨昭的身体里涌了出来,打湿衣背。

    接着陆吾又说道:“师兄曾经说过,此书若是由虚无意练到极致之后在世间开启,自有征兆让所有人都看见,但唯有将虚无意练到与天地灵气相融合时,此书的气息便会消失,可见师兄确实是选择了你。”

    因为陆吾已经点明,他是一个知之万物的人。

    虽然不知道陆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杨昭低着头,感觉着冰冷的汗水在背后流淌,渐湿衣襟,沉默很长时间后,声音微颤说道:“晚辈也是无可奈何,这都是机缘尔。”

    听到机缘这两个字,陆吾看着夜风中轻舞的衣袂,隐约间似乎捕捉到了一些什么道:“这个设想确实很有趣。”

    杨昭沉默不语

    陆吾说道:“天此书卷预示着一些事情,甚至还记载了天地万物由远古纪元至如今的一切事情,但大概至于传说是不是真的,却没有人知道。”

    杨昭问道:“仙师您也不知道?”

    “我说过,世间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哪怕是生而知之的人,我不敢看此书,未曾见过,当然不知。”

    陆吾看着头顶的夜穹,沉默片刻后说道:“想来师兄便是读懂了这本书,也才会弄出了这些事端。”

    陆虚的传说流传至今,只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加上正魔两道对这种传说冷漠无视,所以这个传说变得愈发虚无缥渺起来。

    然而陆吾本身就是传说中的人物,当此传说从他口中凝重说出时,并且似乎隐约有了证据时,那么传说只怕便是真的。

    杨昭觉得一片寒冷,湿透的衣背仿佛要结成冰。

    “没有谁注意到,当然这或许只是偶然,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依然认为入神道的故事是假的,因为没有谁见过天道,我也没有,或许只有飞升仙界也才会了解到此事。”

    陆吾看着杨昭略显苍白的脸,安慰说道:“而且就算你入了神道,也不可能是个很短暂的过程,必然极其漫长,或许百年,也许千年,甚至万年,和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杨昭黯然说道:“仙师此言在理,晚辈确实是有些担心过度了。”

    陆吾微笑看着杨昭,笑容里似乎隐藏着无比丰富的意味,问道:“那你担心的是什么?”

    杨昭感受着陆吾的目光,想起陆虚之死的传说,衣间冰寒的汗水瞬间消失无踪。

    杨昭低头沉默了很长时间,忽然抬起头来,看着陆吾认真问道:“请问仙师,请你告诉我陆虚仙师当年究竟是怎么死的。”

    然后他补充了一句:“我担心的便是此事。”

    知道这件事情对杨昭确实很有意义,因为他现在正走在陆虚当年的那条道路上,而且他想要改变这个故事的结局。

    陆吾点了点头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天道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杨昭想了想,对于天道这和虚无缥渺的存在,自己还真没有什么概念。

    所以他思考片刻后回答道:“天道是很虚无的存在。”

    陆吾对他的回答有些满意,说道:“天道有没有生命,我不知道,天道在哪里,我依然不知道,但他有没有意识,师兄他以死亡为代价再一次做出了确认。”

    微寒的夜风卷动了崖下的流云,柚着湿冷的水汽一往无涛地撞向绝壁,然后四处流散,渐渐漫至竹林之中,平添几分凉意。

    陆吾抬头望向高远而冷漠的天穹,悠悠说道:“如果真有天道,它俯瞰世间,甚至是那些看似可以呼风唤雨的修行者也只能是些蚂蚁一般的存在,所以天道无形,也是无情。”

    杨昭站在陆吾的神奇沉默了很长时间后,似乎想到了当初和云飘摇说过的那些话,忽然问道:“那仙师你是不是蝼蚁?”

    陆吾大声笑起来,笑声中满怀壮阔之意。

    这道笑声自竹林中骤然升起,直刺高远冷漠的天穹夜色,崖壁间的云海恐惧乱流,直至陆吾的笑声渐远云层才恢复了平静。

    陆吾站在竹林中,看着夜星乱云,沉默很长时间后,忽然感慨说道:“我也是蝼蚁,只不过在修真界中我是最大的蝼蚁。”

    最大的蝼蚁?

    那还不是蝼蚁吗?

    果然陆吾与云飘摇说过的话都是一样,杨昭想到这里自是无言起来,。
第八十八章一气冲霄,莫过如是也
    陆吾对杨昭说道:“你来此地,也算是一场修行。”

    杨昭轻声问道:“仙师,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此地?”

    陆吾微微蹙眉,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只是这个问题让他想起了太虚门数千几年来最令人头痛的那个问题。

    他看着杨昭,寒声训斥道:“那你想要什么时候离开?”

    杨昭震惊无语,尴尬低声说道:“这得看机缘了。”

    “那就去认真修行吧。”陆吾面无表情看着他说道:“什么时候有你的机缘到了,我便会放你离开。”

    “机缘难至,天道之下我又能做什么,大势不允许我去做什么,然而这些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站在竹林之中,看着流云,杨昭极少说着这些很严肃的话,最开始的时候,想着谈话的对象是陆吾,还有些犹豫,接着便越说越顺。

    陆吾摇头说道:“可是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大自在,任何事物都自有其边际,这便是往世的规则。”

    杨昭犹豫说道:“那就应该尽避免规则的错乱。”

    陆吾不解问道:“为什么要避免?”

    杨昭说道:“相对而言,确实是比打破规则简单的多。”

    陆吾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打破规则那需要绝对的能力,我这一生未曾见过这样的人。”

    杨昭说道:“仙师说的极是,所以这便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变强。

    陆吾声音微涩,无奈说道:“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

    杨昭笑看说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陆吾看着他说道:“你想拥有绝对的自在,却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所以我才要留你在这南斗山中?”

    杨昭看着天空中的流云说道:“既然如此,我只好自己去想这些问题。”

    陆吾不知在想些什么,但看着杨昭的眼睛却是有些若有所思,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觉得绝壁间穿行的山风,忽然间变得有些寒冷。

    陆吾微微摇头:“你的孤煞之相越来越重了。”

    杨昭干笑一声,轻声回答道:“或许是将虚无意衍化之后,便会如此吧!”

    然而他的耳中却是传来了陆吾的一声叹息,本来就很脆弱的心思,被这一声叹又搅得很是慌乱。

    而此时,胸口中的辟邪玉忽然透出凉意,将心跳迅速的平稳了下来。

    似乎没有其他话要说,陆吾也在此时改变了话题:“既然如此,那我也要该离开此地了,你便好自为之吧。”

    竹扉青烟,再也无闻陆吾的声息。

    杨昭呆在竹林之中,想了很久才爬起来,脸上只是苦笑:“这算不算是亲近的表现?好自为之?看样子自己是入了这位仙师的法眼。”

    当然这个疑问,便是打死他也不敢问出口的,杨昭只能在心中想想,作一些白日梦罢了。

    在竹林中走了数百步,杨昭找不到边际,在这种地方,该如何修炼?

    修道人虽然也炼化天地元气,充为己用,但毕竟要有个度,像竹林中这般元气浓度有如实质,如果真施行那炼化之法,大概十个人里倒有九个要走火入魔。

    大概也只有陆吾和陆虚与清音这样的半仙,才敢在这里居住吧。

    心中想着事情,初来时,清音说这里天地元气随时间而呈潮汐变化,杨昭没有感觉出来,现在在空中绕了几圈,他终于明白什么是潮汐变化。

    午时已过,天地元气的浓度便开始从高峰跌落,这种跌落并不是直线下降,而是如海水退潮般,冲一小截,退一大截,如此方退又进,十分复杂。

    这就苦了杨昭。

    若是旁人,此时便停下修炼也就是了,可杨昭自是凭借自身实力的强悍,硬生生的在此地修炼起来。

    在此时练上一会儿,便抵得其它时候练上一月,于是竟强撑着不想停止。

    等杨昭清醒过来的时候,便吓了一跳。

    神识扫描之下,自己的丹田识海已然笼罩了一层灵雾,撕开了灵雾的表面,乍一看竟似四分五裂了一般,分成了十多个互不相连的部分,识海之中八面来风,呼啸来去,就连紫虚意也来凑起了热闹,将丹田与识海弄得面目全非。

    可仔细感应之下,却也是大戏而过,只是不知怎地,在丹田与识海之中,流淌的紫气混元,与那紫虚黄庭之书,还有那不知道法门仍在运转,先天灵气已经积蓄到了一个相当深厚的地步。

    估计一下,比自己平时的修炼,还要多出近一半,若是由此而突破至金丹期的时候,寿元还可以再涨一倍,可说是极其丰厚了。

    当然杨昭也注意到了,自己的真元已然压缩到了极致,也不知浪费了多少的先天灵气,可这就将一部分压力转走,也是形成这整体向好大趋势的重要原因。

    根基没有问题,再细查丹田识海深处,却见无数的先天灵气,都在往那本紫虚黄庭真经书中而去,其中灵光贯通,气机运转流畅,几无滞涩之感。

    无数条气机从一处分裂的区域,传导至另一处,川流不息,紫虚黄庭真经中的灵光,都成了传递的载体,此处识海虚空,其实还是一个整体,形散而根本未散。

    神识之念穿过的灵气罡风,扭曲的分裂,影响也不是太过强烈,至少不像杨昭预估的那样尖锐冲突,紫虚黄庭真经似乎找到了化消其冲击的办法,同时维持其鲜明独特的存在感。

    给杨昭的感觉就是,似乎那些灵气都钻入了与紫虚真府之中,心念动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进入那紫虚真府,难有确切的感应。

    他心中渐渐有了谱,将识念扩展,内视神识虚空,其余各层,变化倒也不大,只有一处,也是杨昭重点关注的。

    那便是紫虚意。

    紫虚意是杨昭神识之海与丹田沟通,并使灵气得以显化的最关键位置,正是通过紫虚意,承启之后获得了天地法则的认可。

    任何与外界天地关系的变化,都可以在此处找到端倪。

    现在虚无意给杨昭的感觉就是,它似乎是受到紫虚黄庭真经的影响,借着交情傍上了大树,越来越与外界无边无际的灵气趋同。

    识海虚空中的紫虚意,本是杨昭根据虚无意自己领悟出的一道天地之意,而如今这条紫虚意分明有拓开局面的趋势,其变化涉及到识海虚空最根本的心法,任何微小的精进进,都会给识海虚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昭自然乐见其成。

    自此由内而外,紫虚意也被天地规则所认可,也形成了一个识海与丹田的缓冲地带,任何灵气在此间也得到了最大的消融,也就表明紫虚意从此便成为了杨昭迸发灵气的一个载体,在丹田之处至整个识海之中,紫虚意便开始灌注全身。

    杨昭本以为这次突破至金丹期还是非常困难,甚至还准备到那紫虚真府之中,炼制出一颗完美金丹,但现在看来确实没有任何必要。

    再此小洞天内,靠着这精纯的灵气,杨昭想要突破至金丹期,任何时候都可以完成。

    随后他的意识便沉入识海之中,内视了一眼静静悬浮在其中的紫虚意,心中便开始感慨不已。

    按照紫虚黄庭真经上所言,自己的下一个境界便会与此间的修真者有所不同,而这个境界便被称为“丹婴期”。

    其中丹婴期前两个境界自是与金丹期有所不同,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