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旧时-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罢,算你有理。然汝之鸿蒙剑,杀伐之气太过,本不当存于时间,今……”白石脸色一变,这鸿蒙剑可是核武一般得存在,难道他想收缴此物?
  “今见你在争斗之时,尚存善念,可仍归你保留,但此剑杀气太胜,今日便将此剑封印五成威力。”
  白石脸色一变,后退一步,抬头盯着鸿钧,也不言语。鸿钧微微一叹,伸手一抓,白石身子一震,那鸿蒙剑便自行飞出体外。鸿钧伸手往剑上一抚,白石顿时就失去了对那剑的感应,却是鸿钧生生将那剑中的原始烙印抹去。白石脸色忽然变的苍白,狠狠的盯着鸿钧。却是受了不轻的伤。
  要说白石也是圣人中得最强者,怎么能这样就被鸿钧伤了呢?那白石苦战四圣,法力消耗本来就极大,回去之后,还没来得及恢复,便被鸿钧召见,此时法力不及平时的五成。何况白石根本就没想到鸿钧会夺剑,一点也没防备,所以才被鸿钧轻易得把剑取走。如果是白石的全盛时期,拼着受点伤,还是能从鸿钧手中逃脱,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女娲和后土急忙左右扶住白石,接触之下,就知道鸿钧竟然伤了白石。鸿钧将鸿蒙剑封印之后,抛还给白石。白石深吸了一口气,接过剑,转身就要走。女娲和后土这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抬头望着鸿钧道祖,问道,“老师,这就是你说的天道吗?大哥明明没错,为何要受此惩罚?”
  鸿钧见到白石愤恨的目光,冷冷问道,“你可是不服?”一股惊天动地的威压往白石压去。白石身子一顿,哇的吐出一口精血。女娲、后土大惊,急忙运起功力,护住白石。
  鸿钧合道之后,法力何等高强,就算白石状态在好,也不是他的对手,女娲和后土两个功德成圣的圣人怎么能抵挡得住,片刻也是同时吐血受伤。
  白石神情复杂的看了二女一眼,只见两人望着自己的目光有柔情,有痛惜,有坚定。白石心知只要自己不服输,两女势必一直坚持下去,与自己生死与共。白石心中一叹,“弟子知错。”
  鸿钧脸色一缓,那股威压随即消失,道,“你等且在此等候,待到午时,我还有话说。”
  鸿钧进入后殿,女娲忍不住用神念询问白石,鸿钧化身合道,本来应该对众生一视同仁,为何这次却这样偏帮西方教与三清呢。
  白石却是明白其中的道理,鸿钧乃是开天后第一个圣人,成圣之后,便能演算天机,在鸿钧算到的天道大势中,本来就没有白石和后土两位圣人。但是后来偏偏出了白石这个异数,改变了天机,还让后土有了成圣的机会,而后不但自己成圣,又点化女娲、后土、通天,为巫族留下血脉,这样就与鸿钧当初算出的天机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鸿钧眼中,这些异数就当清除,但是合道之前想借天罚除掉白石,意外的竟然让白石成圣了,便成了鸿钧的一个心病,合道之后,偏偏白石一直又处处小心,不让鸿钧抓到错误,一直没借口下手。
  现在白石受伤之后,也不用担心他临危拼命,如果白石应对不当,就正好借这个机会,将他重创,免得让他趁其他圣人受伤的时候,再做出什么动作来,将三教气运抢走太多。
  解释过这些之后,三人趁机将伤势稳定下来。这下,除了老子、通天和伏羲之外,竟然所有的圣人都受了伤,几千年内却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的纷争了。
  到了午时,圣人齐聚紫霄宫,鸿钧道祖传下法旨,令各圣人各自回到洞天,没有鸿钧旨意,任何人不得外出。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〇五章 五帝治世
更新时间2008…7…9 20:37:23  字数:2307

 轩辕成人皇之位,前往火云洞清修,不理俗事,传位与颛顼。颛顼感念轩辕之恩,奉轩辕为黄帝。从此开始了五帝治世的纪年。此时,圣人不能出世,只能让门下弟子偶尔外出行道,至于人界,有神通之人不敢随意前去,得以安心修养。
  颛顼心胸宽广,擅长谋略,知事明理。他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在颛顼任人主的时候,北到幽陵,南到交阯,西到流沙之山,东到大海之滨,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莫不归附。
  颛顼年老之后,离奇不知所踪,让高辛继任人族之主,是为帝喾。高辛出生就能说自己的名字,幼时被仙人带走传艺。他乐施好善,但是自己并不安于享乐。帝喾十分聪明,极有远见,能见著知微。为人仁慈但不失威严,温和能谨守信义,修养极高,天下人都信服他。
  帝喾娶了两个妻子,娵訾氏女所生的儿子叫挚,陈锋氏女则生下了放勋。帝喾离去后,挚代立。但挚是个短命鬼,上任不久就死了,于是大家推举放勋继任,改称号为尧。
  在尧的命令下,大臣们根据日出日没的规律以及周天星辰的分布,制定了最初的历法,并按照节气指导民众生产与迁徙。制定了一年的长短为三百六十六日,又设置闰月调整四季。
  尧渐渐年老,就与臣子商议继任者人选,臣子中有人上前推举虞舜。虞舜名曰重华,是有虞族人。重华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重华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在重华的生母死后,又娶妻而生子,名叫象。瞽叟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顽冥不灵,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瞽叟偏爱象,于是象母子为了独占家产,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
  舜虽然在家中被视为眼中钉,但是他对父母和弟弟没有丝毫怨恨,以德报怨,只要家人有什么要求,他都会尽力去满足。舜在历山耕种,历山之人纷纷给他土地;到雷泽打鱼,雷泽上人都给他住所,凡是重华居住的地方,地方民众都慕名而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听到大臣这么推崇重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重华,并从女儿那里旁敲侧击,考察重华的品性。最后考察的结果让尧非常满意,就让他专门负责教化人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们在经过重华的教化之后,民风顿时改变过来。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尧就要禅位给重华,但是重华觉得自己声望不够,德行不足,不愿意接受。尧只好让他暂时代行人主的职责,如果天命不让重华继任的话,就一定会有所显示。
  重华代行人主职责后,又过了二十多年,尧身死,但是尧死之后,尸首不翼而飞,只能建衣冠冢以代。百姓知道尧去世的消息,举国同悲,如丧父母。舜下令为了纪年尧的功绩,三年之内,四方不得宴饮,不能观赏歌舞。
  重华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诸侯朝觐,民众讴歌,乡里断案的时候,都到重华这里,丹朱处几乎无人问津。所有的官员都称这是天意,重华再也推辞不过,只好任人主之位,即为帝舜。
  舜执政以后,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众圣人、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原来已经举用的鲧、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于是此时舜命鲧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公平裁决,让所有民众能受到公平的待遇;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所有工匠都能致力而为;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上下咸让;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自此,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还让人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下班后出去了一会,所以更新晚了一点,大家勿怪!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〇六章 大禹治水
更新时间2008…7…10 19:21:10  字数:2345

 帝舜时,中原洪水为灾,百姓愁苦不堪。鲧身为主掌水土的官员,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时间,洪水未平。
  舜巡视天下,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一点成绩也没有,反而劳民伤财,为了显示公正,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
  鲧死之后,他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亦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guang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为了防止大水复发,大禹将测量水深的标竿,用密法炼制,成为定海神针,大小如意,分镇四海之内,使海水不能倒流入江河。
  由于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帝舜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离去。往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又收取天下的铜,铸炼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永镇九州地脉灵气。
  禹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化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禹还规定:都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成为人主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在这段时间,三教为了享用人族祭祀,往往以仙人之名,将人族之主收到门下,如颛顼、帝喾、尧、舜等后来离奇失踪之人都是最后得了功德,被三皇接走。因为圣人的交待,所以那些在人界传道的弟子们都不敢随意惹事,与别人胡乱冲突,三界之中一片祥和,难得的又平静了许多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〇七章 商汤代夏
更新时间2008…7…10 19:22:36  字数:2429

 数十年后,大禹被三皇带走,禅让帝位于伯益。
  但是大禹之子启也是一位能力出众之人,大禹尚在之时,启就团结了一大批的臣子在自己身边。等到大禹传位与伯益之后,启在自己手下的阐教弟子的帮助下,突然袭击了钧台,杀死了伯益,自立为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王朝。从此以后,禅让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王位的世袭制。
  夏朝在阐教的帮助下立国,此后,启重用与阐教有关之人为官。这些人虽然不在阐教正统,但他们也大力传扬阐教教义,使得阐教在人界的影响慢慢壮大起来。至此,三教在人间皆传下道统。
  启有五子,启死之后,五子争权,将一个强大的王国弄得内乱四起,民不聊生。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被九夷族的有穷氏的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有穷首领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少康彻底肃清了寒浞的残余势力,又大力征伐东夷各部,一直打到东海。后来,又还都伊洛之间。在季杼统治时期,形成为夏代中期的极盛时期。少康以后,到孔甲以前,在这期间经历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统治一直是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着向上发展的趋势。夏王朝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大都臣服在它的统治之下。
  少康死后,传位与予,予传槐,槐传芒,芒传泄,泄传不降,不降传扃,扃传胤甲,胤甲传孔甲。
  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传说他是一种叫做“东音”的乐调的创始人),又笃信鬼神。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渐渐衰落。
  到了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夏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伊尹求见夏桀。伊尹有幸曾拜得一名截教门下记名弟子为师,惊才绝艳,有安邦定国之能。他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夏朝朝中的阐教门下也在桀面前大进谗言,伊尹无奈,只好离去。
  桀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至于弄得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此时截教中人看到了机会,便有诸多弟子投入商汤手下,其中就是大贤伊尹。
  后来,商汤在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后又被成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
  夏朝被灭时,阐教门下十二金仙之辈忌惮截教势大,圣人也不能出世,没了靠山,不敢出手。截教中主事之人对阐教早有不满,趁通天闭关的机会,对那些参与人间俗事的与阐教有关之人,赶尽杀绝,小胜阐教一回。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商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乃商汤之长孙。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诸侯归服,百姓的生活比较安宁。
  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从盘庚处继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征服了许多小的国家。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又为商朝恢复了不少元气,一直传到帝乙。
  帝乙为王的时候,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〇八章 初议封神
更新时间2008…7…11 19:03:54  字数:2379

 且说截教助商代夏之后,每当商朝有难之时,便请截教中人相助。而截教也愿意将门下弟子派到人间,权当历练。商朝上下,截教门下为官者无数。这千年来,收获最大的就是通天教主,在多宝道人和无当圣母等人的主持下,截教名声如日中天,商朝子民无一不晓,名声与圣父圣母相差无几,还在人教之上。
  这时,上次大战后的圣人闭门数千年不出,也都一一痊愈。原始出关之后,得知广成子告知这些年来发生的事,知道了截教帮助成汤,打败夏桀,大肆屠戮阐教之人后,心中大怒。但是碍于鸿钧之言,不能出世,门下弟子又不是截教的对手,无可奈何。心中却下了决心,只要有了机会,就对截教门下以牙还牙。
  那西方教门下,趁这些年的时间,也在人间发展了不少弟子,这些弟子以佛为尊,暗中潜伏在人间传道,不断为西方教吸收新血。那西方教也被改作佛教,以三千大乘教义教化世人。
  玄天门下,白石担心弟子修为太快,境界不稳,自己又要疗伤,占据了混沌珠,所以弟子们这些年仅仅巩固了境界,却也没取得什么大的突破。倒是白石在混沌珠中,几千年下来,相当与外界几百万年,修为又更进了一步,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可惜的是,鸿钧在鸿蒙剑上留下的封印还是没能解开。不过,白石也是另有收获,面对鸿钧时他就明白了女娲和后土的情意,这百万多年下来,朝夕相对,三人早袒露了心声,捅破了最后那一点隔膜,成为道侣。
  出关之后,白石本来还想大大操办一次,请所有大神通者前来做客,但是女娲和后土都大力反对。现在白石就已经被别人嫉恨了,如果三人的关系更进一步,怕是益发的惹人注意。
  这日鸿钧由紫霄宫中传下法旨,聚齐一众圣人。众人来到紫霄宫中,却是无人知道鸿钧之用意何在,唯有白石大约猜出应该是封神将近,鸿钧要让三教填下封神榜。
  鸿钧升座之后,接受众人拜见,看见所有圣人都大致恢复了以前的修为,而白石更是再上一层楼。
  “此番让尔等前来却是有事分说。”众人也不惊讶,都有了心理准备,只要鸿钧召见,从来就是有事发生,而且还不是小事。
  “天地之间,圣人之下,皆有劫难,如今算来,劫难将至,此来便是要尔等选出那应劫之人。”
  众圣人大惊,何等劫难竟然要让圣人商议,莫非要应在门下弟子的身上?
  原始天尊首先问道,“敢问老师,此劫乃是何劫?何谓应劫之人?”
  “世间生灵,皆有劫难。便如那世俗之人,不能超脱生死者,便会由轮回演化历劫,了断因果。若是修道有成之人,到了金仙,便能了却生死,不入轮回。然一身因果,不能了断。天地之间众生因果必须完结才好,否则,积累下来,最终便形成无量量劫。无量量劫之时,天道受损,便是圣人也需争那一线生机。”
  众人听了这话,都暗暗摇头,左右为难。想要找人应劫吧,看样子多半要应在自己门下弟子身上。若是躲过这一次劫难,日后也不一定能逃脱,反而让自己也跟着陷入危局。
  鸿钧似乎也知道大家的想法,继续说道,“便如有盘古开天之因,为巫妖留下功德,巫妖遂大兴亿万年,待气数已尽,自然就借巫妖大战,了却杀劫,断了因果。如今人族大兴,尔等立教,得大功德,便是有因,自当早日了断。”
  原始又问,“何人当应劫?”
  鸿钧道,“尔等皆是圣人,当为表率。尔等门下有那根基不足者,福缘浅薄者,或者是教门气运短少者,都是历劫之人。尔等可自行选取。”
  准提一听,这话不对,立教者得大功德,需要了断,那白石未曾立教,岂非能逃过劫难?当下急忙问道,“请问老师,如此说来,若未曾立教,便不在劫数之内?”
  鸿钧道,“然也。”
  原始天尊一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