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谋(校对版)-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楼阁如云,房舍高下,错落有致,大道小径八方呼应。家主所居的荣华园更是位于中心位置,布局似太极阴阳鱼图,内院加上外院一共八座院落形成八卦之势。

  地善则苗盛,宅吉则人荣。

  当初建这宅邸之人定是位不世出的堪舆高手。

  只是这样的宅邸就算是住龙子凤孙也是住得的,而任家虽然能暂时借了它的运势,时间一久却终究是无法压制它的贵气,怕是会被它的运势所反噬。

  也难怪她在离开任家几年后曾听人说起任家没落,这宅子又易了主。

  至于这宅子里住着的其他人去了何处,她已经没有兴趣去打听了。

  穿过荣华院那饰有琉璃瓦与壁墩的高大随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庭院中央那置于浅水池中的巨型灵璧石,因那石头形状神似山峦而取名为“苍山雄踞”。

  据说这石头是前任家家主任宝明花费巨资从安徽千里迢迢运回来的,也算是任宅的一处奇景。

  绕过灵璧石便是荣华院那三间广阔的花厅,平日里都是关着的,只在年节和宴客的时候全部大开,客人多的时候还有两旁东西两个跨院可用。

  穿堂而过,是荣华园正房前庭。

  任家老太太丘氏有个怪癖,她不喜花木,嫌弃那些花红柳绿的玩意儿招虫蚁。所以整个庭院入目只有一水儿的接缝齐整的青石地,也只有春夏之际墙根处冷不防的冒出来一两棵小草儿那会才能看到一点绿色,可惜一冒头就会被扫院子的粗使婆子给连根拔了。

  大雪连下了两日便放了晴,积雪还未花开便又被北风吹成了硬冰,任瑶期这一路都是捡着廊下或是铺了棉地衣的地儿走。

  荣华园的庭院却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丁点儿冰雪的痕迹,早已经被打扫得只能看到那一片一成不变的青石地面。

  此时,正房前庭的青石地上正趴跪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

  她们穿着任府二等丫鬟靛蓝色冬服,以额抵地跪得端正虔诚,身子却斗得如同那寥寥挂在枝头的枯叶,也不知道是冻的还是吓的。

  任瑶期从她们身旁走过,踩上连着正房台基的踏跺的时候还能听到她们吸啦鼻涕水的声音。

  “是八小姐跟前伺候的芳儿和卉儿。”原本落后一步的青梅打量了那两人一眼,忙赶上前两步,故作神秘的半掩着嘴在任瑶期耳边禀报,不难听出当中带着有好戏可看的兴奋。

  任瑶期置若罔闻,站在帘子外头等婆子们朝里头禀报。

  任家的规矩极大,尤其是任老太爷和任老夫人的荣华院,正房里头若是没有应声是不能进去的。李氏回来那日,就是因为任老太太没发令让她进屋而在这廊下跪了一个多时辰。

  好在今日老太太没想折腾任瑶期,门口的婆子很快给任瑶期打起了帘子:“五小姐您请。”

  屋里的暖风迎面而来,任瑶期抬步走了进去。

  荣华院正房坐北朝南五间,最中间一间为明厅,这时候却空荡荡的,只有两个丫鬟侍立在右边次间的雕花月洞门前。

  见任瑶期进来,两个丫鬟屈膝行了一礼,将那福字纹的锦帘撩了开来,右次间里的轻微的声响便传了出来,还夹杂着一股烙盒子的香味。

  快到老太爷和老太太用早膳的时间了。

  任家的晚辈们来请安都得是空腹,等伺候了长辈用完了晚膳才能各自回院子进食。

  任瑶期进去的时候便看见大太太王氏正领着她的长媳赵氏在布置炕桌。

  靠着北墙一张大炕上已经摆上大大小小十几样早食,还有几个丫鬟提着几个没有开盖儿的食盒立在一旁。

  大老爷任时中领着儿子和侄儿们坐在东西两边的楠木交椅上,三小姐任瑶华,四小姐任瑶音,九小姐任瑶英则立在南窗下。

  任瑶华与任瑶期同在一个个院子,来荣华院请安却从未同进同出过。之前任瑶华在任家的时候每月有一半的时间是住在荣华院东稍间的暖阁里的,住在紫薇院的时候每日也是来的比她早。

  任瑶期扫了室内一圈,低头同长辈们见礼。

  大太太转头看着她笑道:“五丫头身子好全了?老太太昨日还说了要你多休息几日,晨昏定省先不用急着过来呢。”

  任瑶期低头道:“已经全好了,再躲懒不来的话也说不过去。”

  大太太笑着点了点头:“好孩子。你能恢复的这么快可不要忘了你方姨娘的功劳才是,大伯母虽然掌着家,可这次给你请医问药之事全赖你姨娘在张罗。”

  任瑶期看了大太太一眼,笑了笑,低头应了声是。

  王氏这位当家太太在任家的名声还不错,处事公正,赏罚分明。

  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功劳她不揽,责任自然也不用她负。

  任瑶期与大太太寒暄完了便走到南窗下与任瑶华她们站到了一处,屈膝给比她大的三小姐任瑶华和四小姐任瑶音行了礼。

  任瑶华一如既往的对她视而不见,四小姐任瑶音倒是朝她和善地笑了笑还还了礼。比她小的九小姐任瑶英撇了撇嘴,心不甘情不愿的朝她草草礼了礼,任瑶期只点了点头,便站到了任瑶音身旁。

    
                  
第9章 祖父母

   这边才刚一站定,就听到了外头的丫鬟们齐声给老太爷老太太请安的声音。

  任瑶期挺立的背脊一僵,随即缓缓吸吐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放松了。

  东次间里原本坐着的几个爷儿们都立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正亲自动手摆放碗碟的大太太也迅速的将手中的一碟凉拌福禄豆腐放到了炕桌偏东南的位置,急急迎到了雕花月洞门处。

  任瑶期与这屋子里所有的人一样,身体微微前倾立直了,双手垂放在身侧,眼帘半敛。

  大太太才迎了三四步,任老太爷与任老太太便走了进来。

  任老太爷今年五十有六,却是高大威严,精神矍铄,目光如炬。站在他身边的任老太太比他小了几岁,圆圆的脸盘,细眉细目,年纪虽然不小了脸颊两侧却是各有一个酒窝,让她不笑的时候也像是笑着的,平白无故就添了几分慈祥。

  任瑶期看着这两人走进来,一人一侧坐在了炕上,低着头跟着大家一起上前去给任老太爷与任老太太磕头。

  她行礼问安的动作一步不错,听着上方任老太爷那如晨钟一般浑厚的声音:“都起来吧。”

  不知怎么的她就想起了上一世离开任家之时,也是这个声音在她头顶上用不容置疑的威严语气说道:“即便是离开了任家你也要时时刻刻记住你是任家的人,记住是任家让你衣食无忧的长大成人。只有任家屹立不倒,你们这些任家女才能在外站稳脚跟!”

  她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从任家出去的女子出门前都要受任家老太爷这样一番教导,她当时却只是想冷笑,那还是她第一次听见有人能将无耻的话用理所当然的语气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任老太爷似是忘记了,当时她这个正要出门的任家女并不是要出嫁。

  她的一生被彻底毁了,他还能与她心平气和的交代要她为家族发挥最后一丝余热。

  任瑶期的右手胳膊被人轻轻撞了撞,让她迅速回过神来,转头便对上了四小姐任瑶音那微微惊讶的面容。

  原来大家都已经站起了身,唯有她还依旧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任瑶期装作有些虚弱的样子站起了身,任瑶音伸手扶了她一把:“五妹妹,你是不是病还没好利索了?”

  众人的目光都被引了过来,大太太也忙走了过来抬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怎么回事?不是已经好了吗?”

  任瑶期不动声色的将自己衣袖下紧紧攥着的拳头松开了,低声道:“今晨起身的时候吃了最后一剂药,想必是药效发了出来的缘故,病确实是好全了的。”

  任老太太淡声道:“既然不舒服还过来做什么?我这里还少了一两个人请安不成?”

  大太太忙笑着打圆场:“五丫头也是孝顺,这才一病愈就过来了。”

  “好了,让孩子们都退下去用膳吧。”任老爷的手在几上轻轻一顿,屋里立即安静了下来。

  任老太太便摆了摆手,眼睛在晚辈们当中一扫:“华儿、音儿留下来在我屋里用,你们都下去吧。”

  众人便都躬身要退,任瑶英撇了撇嘴看了任瑶华和任瑶音一眼,有些不情不愿。

  这时候外头突然响起了一阵银铃般笑声,接着帘子一掀,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妇人牵着一个满脸不情愿的小姑娘走了进来。

  这妇人穿了一件真紫色绣百蝶纹样锦缎面子的狐皮袄子,杏黄色百褶裙,头上挽了一个元宝髻,环佩叮当,长相甜美讨喜,脸颊上有一对与任老太太有些相像的酒窝。

  “哟,我今儿来迟了?”那妇人惊讶地看了众人一圈,似是对自己的迟到十分意外,随即立刻换上了甜美的笑魇:“父亲母亲,还请饶了媳妇这一遭吧?您二老也知道,媳妇平日里来请安是再积极不过的了,极少有晚来的时候。媳妇给您二老磕头了。”

  说着就赶紧拉着依着她站着的小姑娘一起在屋子当中正正经经的跪了,恭谨的磕了头。

  等她起了身,任瑶期这些晚辈们便上前去行礼,唤了她一声“五婶。”

  任老太太瞥了她一眼:“我还以为这府里的规矩要废了,一个两个的都要称病不来,正想要与老爷子商量将这早晚请安的规矩给免了,好合了你们的心意。”

  五太太林氏闻言却不害怕,反而是捂着嘴笑了,模样儿十分娇俏:“娘这是说的什么话?别人媳妇是不知道,媳妇自个儿若是每日里不来荣华院伺候您老人家,可是连饭也吃不香的。我家玉儿也是如此,是不是啊玉儿?”说完她还不忘轻轻拉了拉女儿的衣袖。

  八小姐任瑶玉长得与她娘有七八分相似,闻言迅速抬眸看了老太太一眼,点了点头。

  任老太太轻轻哼了一声,面色却是如常,并不见难看,显然是并不真的生气的。

  “父亲,母亲,媳妇伺候你们用膳。”

  林氏煞有介事的将自己手腕上的一对翡翠镯子摘了下来,随手递给了一旁立着的一个丫鬟收着,自己上前去立在了老太太身侧,拿起一双银箸准备布菜。

  任老太太瞪了她一眼:“行了,这会儿来卖什么乖?碍手碍脚的!这里不用你,让你大嫂和侄儿媳妇来。”

  林氏抿嘴一笑,也不坚持,将手中的银箸又递还给了大太太,还笑着道了一句:“母亲嫌弃我粗笨不堪呢,大嫂总是比我得她老人家欢心。”

  大太太谦和地笑了笑,也不与她辩。

  任老太太看了看林氏,又看了看从进来开始就一直有些站立难安,还时不时向南窗外看的任瑶玉。

    
                  
第10章 争宠之战

   (前一章末尾小修了一下,不影响阅读^^~)

  “去让人再支个桌子,就摆在隔壁稍间。老大带着哥儿们先回去,老大媳妇,老五媳妇和姐儿们暂且留下罢。”

  这是老太太要留饭的意思了。

  任老太爷平日里对这种小事向来是不过问的。所以听了老太太的吩咐,大老爷任时中便带着儿子侄儿们退下了,大太太躬身应了,便要去领着丫鬟们布置桌子。

  林氏忙拦了大太太,笑道:“大嫂别忙了,还是我去吧。”

  大太太看了老太太一眼,见她没有什么表示,便对林氏点头笑了笑:“劳烦五弟妹了。”

  林氏斜了大太太一眼,嗔道:“大嫂这是什么话,倒像是我平日里什么活儿也不干似的。今儿这破天荒的勤快了一回,还得当您这一回谢,您这是当着晚辈们的面儿埋汰我呢吧?”

  她声音清脆,口齿伶俐,这话里的意思听着有些带刺儿,可是从她口里说出来却让人觉得是关系亲密之人间的玩笑话。

  “别与这泼猴儿一般见识,她是向来黑的也要说成白的的,你让她去就是。”任老太太发话了。

  大太太笑着又立回了老太太身后。

  林氏闻言却是像得了夸赞一般,掩嘴一笑,扭身去了。

  任瑶期跟着林氏她们一起去了稍间,等任老爷子和老太太用完了早膳,大太太也过来了才一起吃了。

  八小姐任瑶玉有些食不知味,拿着筷子翻来覆去的捡着自己碟子里的一只水晶蒸饺,就是不肯入口,还好几几次偷偷往五太太那里瞧。

  五太太却是吃得慢条斯理,还与大太太夸了那道珍鲜冬笋十分可口。

  如果说任家最得宠的姑娘是任瑶华和任瑶音的话,那么任老太太跟前最得脸的儿媳妇就是五太太林氏了,连当家的大太太也要靠边儿站。

  不仅仅因为林氏嫁的是任老太太最小的老儿子,还因为林氏的嫡亲祖母是任老太太的姑母。

  任老太太的姑母当年嫁到了燕北最大的粮商林家,林老太爷过世之后林家的当家便是任老太太姑母的嫡长子,也就是林氏的父亲。

  林氏与任家五老爷任时茂两人青梅竹马,自幼就订了亲,成亲已逾十年育有一子一女。虽然五老爷每年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会跟着二房的老太爷在京城,夫妻之间的感情却是向来融洽。

  只是林氏虽然得脸,任老太太对林氏所生的女儿任瑶玉却是平平,任瑶玉在任老太太跟前远远不及任瑶华和任瑶音两人得宠。

  在任瑶华没有去庄子上之前,荣华园的东暖阁可以算得上是任瑶华一个人的闺房,就连大太太所出的四小姐任瑶音也是没有住在这里的。

  任瑶华走后,任瑶音与任瑶玉便相继搬了进来,顶替了任瑶华在任老太太面前的位置。

  任瑶期依稀记得,在任瑶华回来之后不久任瑶玉就被任瑶华设计赶出了荣华院,可是任瑶华自己却也没有占到便宜。

  最后顶替任瑶玉住进来的是她们的九妹任瑶英。

  而任瑶华却因为这件事情彻底得罪了五太太林氏,让原本就与她们母亲的李氏有些不对付的林氏越加看她们母女不顺眼,以致于得后来任瑶华彻底失宠于任老太太,最后得了那样一门不幸的婚姻。

  任瑶华的结局少不了林氏当年在背后的加柴添火,推波助澜。

  只是上一世任瑶期这会儿还生着病,并没有目睹任瑶华是怎么设计任瑶玉的。

  任瑶期想起外头跪着的那两个任瑶玉的丫鬟……难不成那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就是今日?

  想到这里,任瑶期看了任瑶华一眼。

  任瑶华正端着一只精致的粉彩福山寿海碗,小口地喝着莲子桂圆粥。因两人正好相对而坐,所以任瑶期看过去的时候被刚好抬头的任瑶华看见了。

  任瑶华见任瑶期突然打量她,不由得眉头一皱,瞪了回来。

  任瑶期身边的任瑶音发现了任瑶华的视线,不由得转头看了任瑶期一眼。

  任瑶期撇开了眼,低头吃饭。任瑶音知道这姐妹两人向来不合,以为她们又在闹什么别扭,便笑了笑丢开了。

  等大太太和五太太都相继放下了筷子,大家便也跟着停了箸。

  这时候任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金莲过来说,任老太太让太太小姐们用完早膳后便去明厅。

  众人不敢耽搁,被丫鬟们伺候着漱了口,净了手之后便跟着大太太一起去了明厅。

  荣华园正房的明厅十分宽敞,任老太太正坐在北面的那张紫檀木雕花大罗汉床上喝茶,没有见到任老爷子的身影,想必已经出门去了。

  任家如今家大业大,任家的当家自然是担子不轻。

  行完了礼之后,大家相继按辈分落座。

  任老太太将手中的茶碗放了下来,视线往下面一扫,最后定在了任瑶玉的身上:“玉儿,你过来。”

  任瑶玉看了看任老太太,可是任老太太那张连不笑的时候也像是在笑着的脸实在是让她分辨不出什么来,她磨磨蹭蹭的起身,视线却是不停的瞄向坐在对面的林氏。

  林氏虽然还在与大奶奶小声说着话,却是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女儿的求助目光,便暗中朝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怕,快过去。

  任瑶玉放了些心,慢吞吞的往前走了几步,在任老太太面前停下了。

  任老太太的声音还算是温和:“外头跪着的那两个丫鬟是你身边伺候的?”

  任瑶玉瞥了自己的母亲一眼,点了点头。

  “你可知道她们为何被罚跪?”

  任瑶玉下意识的又要往林氏那边看,任老太太却是突然重重拍了一下罗汉床上的檀木矮几,提声道:“我是在问你话!你往哪儿看?”

  任瑶玉吓得一抖,差点就要哭出来。她平日里性子算是活泼,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祖父和祖母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也不爱在老太太面前说话。她这毛病被她母亲林氏教训了许多次,却总也改不过来。

  “娘,瑶玉她正是因为不知道那两个丫鬟犯了何事被罚跪,才会心里害怕偷偷跑回了蒹葭院的。她向来胆儿小,您别为她这上不得台面的毛病气坏了自个儿。”林氏心疼女儿,忙为她打圆场。

  任老太太面色微沉:“就是被你给惯坏的!”

  林氏自己倒是不怕挨骂,忙赔笑道:“媳妇知错了,这不才将她送到您跟前让您帮忙管教一番嘛?您教孩子教的好,如今云阳城里谁不知道我时佳表妹的?媳妇每回回娘家,祖母和母亲都要比着表妹说教媳妇一番。”说到最后,林氏还委屈上了。

  林氏口中的表妹是任老太太的小女儿任时佳,嫁给了林氏堂伯的独子。

  任老太太脸色微缓:“既是如此,我教训她的时候你就不要在一旁心疼。”

  林氏忙道:“媳妇哪里是心疼这丫头,媳妇这不是心疼娘您嘛!”

  任老太太轻哼了一声,又转头看向任瑶玉:“今儿一早,有人看见你的那两个丫鬟鬼鬼祟祟的包了一包东西出了院子。”

  任瑶玉才要往林氏那边看,又堪堪忍住了,结结巴巴地道:“祖母,我……我不知道……”把之前她娘教她说的话忘了个一干二净。

  林氏很铁不成刚地看了任瑶玉一眼,不得不又站出来道:“母亲,是谁看见的?能否把她叫来问问清楚?这大冬天的早上,乌漆抹黑的看走眼了也是正常,又或者那两个丫鬟只是拿了玉儿换洗的衣服出去呢?”

  一直沉默的听着的任瑶期却是突然记了起来,她病愈出来之后荣华院乃至整个任家虽然没有人敢就任瑶玉被赶出荣华院的事情多做议论,她却是从朱嬷嬷那里听到过一件事情,且那件事情应该与任瑶玉被任老太太厌弃有直接的关系。

  

    
                  
第11章 对质

   那时她刚病愈出来,听见朱嬷嬷与方姨娘身边的金桔说任瑶玉那两个被卖出府去的丫鬟的娘老子和嫂子找了来,正四处托人帮她们把两个丫鬟这些年存下来的私房捎出去,还承诺会分些抽成给帮忙之人。

  不想那两个丫鬟的私房早就被老太太院子里的婆子们趁着去搜她们的住处的机会给搜刮走了,连个铜板儿都没有留下来。

  当时府里的人传言,任瑶玉身边的那两个丫鬟之所以被卖是因为她们偷了老太太房里的值钱物什,朱嬷嬷还感叹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被荣华院的那些人给瞒下了。

  金桔却是嗤笑道,那两个丫鬟根本不是因为偷东西的缘故被赶离出府,而是因为在老太太的屋子里弄了些不干净的玩意犯了主子的忌讳。

  朱嬷嬷正要再问,外头却有人来报说任瑶华因触怒了老太太被赶了出来。

  当时她正因为被任瑶华打了两巴掌而感觉失了面子,装病不出,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心里还暗暗高兴。

  之后朱嬷嬷帮她打听到任瑶华之所以会惹怒任老太太是因为陷害任瑶玉的事情被五太太给揭露了出来。

  只是任瑶玉也没有因此而被平反,直至她离开任家,老太太对这个孙女也始终的淡淡的。

  现在想来,当年她无意中听到的那些也未必不是真事。方姨娘的那个丫鬟金桔有一个同胞姐姐叫做金莲,是任老太太房里的一等大丫鬟。

  只是这件事情未必是任瑶华所为,任瑶华很有可能是被人当了枪使。

  联想到之后在这件事情中唯一获利之人……

  任瑶期正这么想着,任老太太已经在上头发话:“去让外头的两个丫鬟进来,另外去把之前的那个婆子也叫过来。”

  任老太太身边的桂嬷嬷忙应声去了。

  不多会儿,之前跪在外头的两个丫鬟便被四个粗使婆子搀了进来。

  许是在外头跪的久了,两个丫鬟都被冻得脸色青乌,站都站不起来。婆子们一放手,她们便扑倒在地。

  “之前桂嬷嬷问你们话的时候,你们不肯说。如今跪了这么些时候,想必也清醒了些。”任老太太看着两人道。

  五太太也板着脸训斥:“有人说瞧见你们早上从荣华院里悄悄顺了东西出去,现如今当着老太太的面,你们就说实话吧。别到最后带累得你们八小姐也落了责备。我的性子你们是知道的,最是容不得那欺主背主的奴才!若是你们瞧着老太太仁慈而执迷不悟,出了这荣华院我也不会轻饶了你们!”

  林氏的话说的十分义正严词,可是两个丫鬟闻言却是更加将头埋下了,两条膝盖还不自觉地打着摆子。

  任瑶期却是看了五太太一眼,难不成任瑶玉还真的做了什么会激怒老太太的事情?林氏这话分明是暗中警告两个丫鬟说话的时候要掂量掂量,若是她们敢把任瑶玉给牵扯进去,她绝不轻饶。

  任老太太掀了掀眼皮瞥了林氏一眼,又看向两个丫头:“再与你们一次机会。”

  “回,回老太太,奴婢们并未,并未从荣华院拿东西出去。”其中一个丫鬟结结巴巴地道。

  任老太太便再也不看她们。

  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奇怪。地上跪着的两人一直发着抖,从她们僵硬的姿势就能看出来她们恐惧的很。任瑶玉也是极为不安的紧紧拽着自己的衣袖。

  其余的人都感觉到了任老太太此时的不悦,都不敢开口说话。

  “娘……”五太太看了自己的女儿一眼,不得不出这个头。

  正当这时候,桂嬷嬷掀帘子进来了,她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半新不旧的鸦青色棉袄子的婆子。

  “回禀老太太,六安家的来了。”桂嬷嬷束手立在了罗汉床边。

  众人的视线便都转向了那个正有些拘谨的磕头请安的婆子。

  任瑶期等她起身的时候也仔细打量了她一眼,果然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五太太则以十分挑剔的目光打量着六安家的首先发难道:“你是哪里的婆子?怎么瞧着这般眼生?”

  六安家的闻言缩着头搓了搓手,看了桂嬷嬷一眼。

  桂嬷嬷忙解释道:“她原本是在外院回事处负责茶水的,因荣华院里扫庭院的两个婆子昨儿个清理院子的冻雪时摔坏了腰,老太太便让外头的管事新调了人进来暂代那两个婆子的活儿。”

  “原来是外院的。”五太太林氏笑着对老太太道,“娘,这外院的婆子第一回进二门,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呢,加上这些小丫头们都是一水儿的靛蓝色棉袄子,看错了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老太太摆了摆手,止住了林氏的话,问六安家的道:“你今儿早上看到的那两人是不是在这里?”

  六安家的左右看了看,目光定在了跪在她右边不远处的两个丫鬟身上,用粗短的手指指着她们道:“回老太太,在的。就是这两个姑娘。”

  “你看清楚了?这可是八小姐身边伺候的。”林氏皱眉。

  六安家的战战兢兢地看了林氏一眼,又挪过去一些近距离的打量了两个丫鬟几眼,冲着老太太点头:“奴婢肯定,就是这两个姑娘,当时奴婢正在用棍子敲廊檐下的冰棱,结果冰棱落到了颈子里,奴婢便躲到了旁边的茶水房想要清理清理。她们就是那个时候从茶水房门口走过的,其中一个姑娘右脸颊上有一颗黄豆大小的黑痣。”

  跪在地上的两个丫鬟中的一个脸上果然有黑痣。

  “她们手上拿的是什么你看清楚了没有?”任老太太冷着脸发话。

  六安家的搓了搓手,为难地摇头道:“是个秋香色缎子的包袱,被她们小心的抱在怀里,奴婢没有瞧见,只听到那个脸上有痣的姑娘让另外一个先往前去支开门房的婆子。奴婢听着觉着不对,就悄悄跟了上去,后来见她们把包袱提到了花园子里,奴婢还听她们商量着主子们就要起身了,先将东西藏起来,等到上午得空的时候再来处理。”

    
                  
第12章 证据确凿

   此言一出,众人皆朝地上跪着的那两个丫鬟看去。

  任老夫人皱眉:“你们可听清楚了?还不如实招来!”她的声音不算严厉,表情也不够冷厉,却是让两个丫鬟牙齿都打起颤来。因为荣华院里的规矩向来极大,丫鬟们稍微逾规就会受一番皮肉之苦,被发卖出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任五太太看了那六安家的一眼,眼眸微转,突然笑着问桂嬷嬷:“既如此,那包袱想必是被找到了?不如拿出来瞧瞧是什么东西罢。”

  桂嬷嬷脸色有些为难。

  任五太太微微扬眉:“怎么?找不着婆子说的那包袱?”

  桂嬷嬷略低了头:“回五太太,奴婢正派人在寻,暂时还没有寻到。”

  五太太面上怒气一现,转头对老太太有些委屈道:“娘,媳妇知道您向来疼爱瑶华和瑶音她们甚于玉儿。媳妇也总教导玉儿道两位姐姐年长,理应多受些宠爱,我们玉儿也向来懂事,待姐妹们谦和有礼,从不嫉恨。她性子木讷不讨喜媳妇知道,可是也没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欺负到她的头上来吧?这没影儿的事情,不过是被个老眼昏花的外院奴才加油添醋的渲染了一番,想要借着混淆视听的机会来讨好主子讨赏罢了,怎么能轻信?这两个丫鬟虽然憨傻,可毕竟是我们玉儿身边贴身伺候的,这么无根无据的就给她们定下了一个偷盗的名声,这让我们玉儿以后在府里怎么做人。怎么在兄弟姐妹们面前抬起头来?”

  五太太说着说着眼泪就来了,就跟她人是水做的似的。

  任老太太见了面上有些不悦,轻叱道:“好了!我还没说什么呢!不过是喊丫鬟婆子们来问问话罢了!你当着晚辈们的面这么哭哭啼啼的像是什么话!”

  五太太掏出帕子来揩了揩,语气却依旧还是有些不平:“您这还没问清楚呢,就先给我们玉儿的丫鬟定了罪。明显是信了这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