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上最牛驸马爷686-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所有情况,还有经过兵部研究,辽国人所有可能会用的计谋,至于怎么应对,兵部给了初步的方案,在战场上怎么运用,那是文彦博自己的事情。
从文彦博踏出真定府的那一刻起,他就把目标直接对准了南京。而且他特意研究了一下其他的攻城战,古代就不说了,太过遥远且早已背熟。大宋近期最出名的战争就是狄青平定襄阳和陈世美远征党项了。
文彦博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陈世美不管是打李元昊还是后来打东瀛,之所以能打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陈世美往往是从对方的堡垒内部寻求突破的。
文彦博当即效仿之,安排的一部两百余人的宋军先行潜入南京,这些人都是宋军jīng锐中的翘楚。
在边境的辽国人战争一起纷纷北逃,选择这里作为逃生目标的并不是少数,这位宋军的hún入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最关键的是,宋朝以前和辽国的战争都是守城的,偶尔几次攻城也都是那种君子手段。必如赵光义当初攻打幽州,那么好的形式,幽州城里的汉人都起来帮他了,他居然不知道利用,生生给了那韩德让翻盘的机会。
所以在耶律石牙守城的意识里面,他想过宋军强攻,偷袭的各种手段,却根本没有想宋军会来赚城,这貌似不是那些支持赵光义的士大夫们的作风。
两百多人在城里藏了两三天,居然硬是没有被辽国人发现,当他们踏上那南mén的城墙之后,墙上的辽国正规士兵发现有些不对,刚刚张口询问吗,只见这些人把外面的衣服一脱,lù出一身宋军的军服,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给辽国人轻松的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
他们忽然发送了攻击,于转瞬间将城头上的辽国人压制在两旁,然后砍掉吊桥,打开大mén,城外早已经埋伏了那里的宋朝大军一拥而入
正在苦苦支撑的耶律石牙听到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一记霹雳,整个人顿时都傻了。
南城mén告破犹如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下,宋军忽然一记暗拳击打在辽国人的腰眼上了,整个南京城顿时陷入了húnluàn。
崩溃,在宋军对南京发起攻击的第二天无法抑制的发生了。
第654章 重兵围歼
第654章
重兵围歼
入城,夹击,合围。
和宋军苦战了一夜的辽国士兵在炮火的打击中苦苦支撑,那些匆忙集结起来的南京城的青壮面对汹涌如『潮』的宋军队伍只顾亡命奔逃。
这些辽国人的行动再一次证明,当平民遇到正规军的时候,不光是宋人只会亡命,反抗,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可以说文彦博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时候押出自己手里最重的筹码。耶律石牙整个防线仿佛一座坚固的堤坝,在被洪水冲开缺口后瞬间坍塌。
宋军的胜利已经无法逆转。浑身是血的耶律石牙站在昔日辽国皇帝和大臣们议政的宫殿里面,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现在,整个南京城只有这个地方还在完全掌握在辽国人的手里。
南城破了,东城破了,西城破了。
辽**队节节抵抗,一点一点的收缩着防御阵线,耶律石牙还不死心,宋军敞开了北门让他们跑,许多权贵早就走了,现在那些居民的溃兵正在北门哪里拥堵着。
可是他不想走,因为这一仗的关键不是宋军歼灭多少辽国士兵,或者辽国士兵杀死多少宋军。而是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这座城在谁的手里。
耶律石牙脑海中想着几十年前的那场大战,那个时候韩德让也是孤军守城,同一座城池,韩德让坚持到援军的到来,并且把宋朝皇帝赵光义的几十万大军杀的丢盔卸甲,可是自己呢?
再坚持一下吧,耶律涅咕噜的大军就在旁边不远的地方,或许援兵马上就来了,自己也能杀宋军一个丢盔卸甲。
外面的战斗还在进行,辽国的士兵也还在抵抗。南京的辽国居民大多数人亡命一般的往城北逃去,但是当有一些人发现自己根本跑不掉了以后,勇敢的选择了和宋军战斗。
有的人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面拿着顺手的武器偷袭那些路过这里的宋军,有些人则是找到辽国的残余部队,和他们一起顽抗。
每一条街面上都血流成河,每一条巷道都要发生战斗,甚至每一座屋舍都要经过争夺。宋军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每前进一寸土地都要付出伤亡,冲锋不止,敌人的反抗也是始终没有停止。
零星的战斗比之昨夜的攻城战丝毫不让血腥程度,这是辽国人最后一口气了,文彦博知道大功即将到手,可是丝毫不敢大意。
因为他心中清楚,南京之战只是一个节点,取得这个节点很重要,但是后面的事情更重要。
战斗打了整整两天,整个城几乎都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而耶律石牙带着残余的几千辽国士兵依然据守。
无论是士气还是武器,他们都无法坚持了。
耶律石牙整个人坐在地上的一个石凳上面,眼光呆滞的望着地面,他的长矛放在一边,神情异常的『迷』茫。他可以接受失败,可是他无法接受这么快就失败了
三天宋军只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就打下了辽国人认为最少可以坚守一个月甚至半年的南京城
文彦博一开始出的全都是虚招,填平壕沟,围攻五原山,甚至一整夜上万宋军士兵死在南京的城墙下面这些都是假的。
宋军来的时候就确定了他们的致命杀招,所有的的部署全部是为了让自己『露』出破绽来。
时代真的变了,连文彦博那样的宋朝士大夫都会使用诡计了耶律石牙想到这里忽然笑了,笑的声音很大:“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个亲兵跑了过来:“将军,宋人又派人在外面喊话了,说我们如果再不离开,他们就要放炮轰平这里”
耶律石牙收起自己的笑声,眼睛看向那亲兵:“我不走。大王把这里交给我,我守不住也绝对不会离开它”
亲兵犹豫了一下,然后下定决心,冲耶律石牙一抱拳:“将军保重”
四个字说完,那亲兵转头就跑了。耶律石牙的手『摸』了一下放在自己旁边的弓箭,最终一声叹息又把手放开,看着那亲兵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
拿起酒壶来给自己倒了一碗酒,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喝了下去。
“呼呼”
带着那阵阵骇人的风声,一颗颗炮弹飞入这座大院,其中一颗正好落在他的身边。耶律石牙看了那圆圆的东西在自己脚边滚动着,也不去管它,拿起酒壶又是猛灌一口。
“砰~”
辽国人又组织的抵抗终于结束了,那些散兵游勇还在继续战斗,文彦博站在城门楼的最高处,看着脚下这座硝烟四起的城池,那种征服者的感觉让他很是兴奋
这座城宋军想了很多年了他这一时发现自己居然说不出什么话来。
付永吉从旁边跑了过来:“大人,城内的残敌基本已经肃清,还有一些零星的战斗,不过规模都不是很大,半个时辰之内可以平定。还有十几万辽国人拥挤在北门那里,我们是不是把门关上?”
文彦博一声叹息:“关上做什么?你当我是陈世美么?既然他们想走,就让他们去吧。舒宝鑫那里怎么样了?”
“哪里的辽国人已经开始突围,舒将军请示是不是要留住他们?”
文彦博摇头:“我要的是这座城,让他们去把这一战的结果告诉其他的辽国人也不是什么坏事。你去让各部队监军一个时辰之内将伤亡人数上报给我,随战表一起送回汴京。还有,士兵们辛苦了,今天晚上烧一顿好的。”
付永吉抱拳:“是。”
南京之战宋军歼灭城内守军一万七千余人,那些辽国临时招募的青壮人数,以及战斗中辽国平民的伤亡数字无法统计。
宋军自身的伤亡十分惊人,光是阵亡人数就在二万九千余人,重伤一万四千多,轻伤不计。
主要是文彦博攻击的太猛,那一夜的攻击为了给辽国人造成压力,他几乎就是用人命在往城墙上面堆人,那些刚刚急行军赶来的部队立刻投入战斗,体力严重的不足,即便拥有比辽国人好的多的装备,但是依然占不到丝毫的便宜。
从人数上面看,辽国人这一站没有吃亏,甚至还占了很多的便宜。可是战争不是这样算的。
这里是辽国整个东南防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彦博三天打下了南京,意味着辽国的整个防线上面最坚固的一点被打掉了辽国的半壁江山失去了支点最强硬的一个支点。
宋军把握住了战争的节点,掌握了战争的节奏,剩下的事情,就是让战争按照宋朝的脚步继续走下去。
皇佑三年月初。
耶律洪基一部骑兵反攻南京城,希望能够打通这条通道。但是遭到文彦博的反击之后退去。
四月中旬,李士彬和野利遇乞的骑兵部队马上对辽国的西南半壁发起了席卷xing的攻击。
同时穆桂英的四十万大军一改战争开始的时候那种慢吞吞的动作,犹如一只发现了猎物的猎豹一般扑向后路被宋军卡住的耶律洪基的部队。
下旬,仁宗把范仲淹这一段时间调集在汴京的十余万本来准备保卫汴京的士兵也压了上去。任富也指挥河间府的近三十万宋军展开了旨在拖住耶律洪基的反攻。
辽国人还没有从南京失陷的震惊中摆脱出来,正在想着宋朝会不会继续北上攻打他们的时候,宋军以最快的速度在河间府一带调动了近一百万部队,意图非常明朗,就是要一口吃掉耶律洪基率领的这四十万辽国精锐
五月初,耶律洪基放弃了对信安的攻击,率领大军回撤扑向文彦博在南京一带部署的防线,希望能够打通一点,让自己的大军逃出生天。同时耶律涅咕噜率领大军南下攻击接应,希望能击溃宋军,把被困住的辽国大军给救出来。
双方血战数日之后传来狄青从高丽出兵的消息,耶律涅咕噜被迫退去。
中旬,三路宋军全部到位,耶律洪基率领的辽国精锐除了近三万骑兵乘着宋军的包围圈没有完成之前跑了出去之外,其余人马全部被围困在永清,新城,固安一代。
辽国人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一场宋朝从来没有打过的大规模的围歼战,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
整个大宋都为这个消息振奋不已,那些民夫们脸上挂着一种骄傲的笑容,有的推着架子车,有的赶着马车,将一车又一车的物资从后方推往前线。
所有的商队几乎都是在义务的帮助宋军进行运输,就连宋朝的士大夫们,这一段时间追求的也不在是风花雪月了。
当初河间府双方血战的时候,在茶楼酒肆,最受欢饮的人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士大夫,而是那些从河间府那里回来的一些士兵和逃难的流民。这些人不管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是有一大群围着他们询问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当听到宋军杀的精彩之处,总有一些好事的人大声叫喊,并且喊出今日所有酒菜钱都算在他头上,博得满堂的掌声。
士大夫们的心里本来对自己受到了冷落有些不平衡,不过现在好了,文彦博打下南京无异于让他们扬眉吐气,谁说只有武夫会打仗?当初太宗皇帝饮恨幽州,现在文彦博帮他讨回这个面子再合适不过。
而且文彦博打下南京之后没有如陈世美对东瀛人那般来个赶尽杀绝,很大度放那些辽国败兵和逃难的平民离去,更是彰显了宋朝士大夫的心胸,让他们也有了可以吹嘘的资本。
所有人都在谈论前线,谈论河间府宋军的死战,南京城宋军的奇袭,还有对即将开始的围歼辽国大军的战斗准备。
在这个时候,宋朝的民族主义因为战争的胜利而空前的高涨,上到那些士大夫,下到那些贩夫走卒,都在商议着自己可以为前线做些什么。
第655章 仁宗挂帅
。第655章 仁宗挂帅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没有人再怀疑宋朝将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首。发
仁宗看着自己面前的报表,脸部肌rou抖动了一下,这是前线刚刚给送来的回执,朝廷从汴京给送去三十万石粮食,到了前线签收的还是三十万石
“相国,朕已经下令废除徭役,民夫们帮我们运送粮食,不光要给工钱,还要给管他们的吃喝。你去下查一下,看看这批粮食是哪个官员负责运送的,是不是克扣民夫的口粮了。对于这种在这个时候给朝廷添luàn的人,抓出来严惩。”
仁宗把那回执扔到夏竦的面前,脸上很是生气。大宋胜利在望,这个时候后院千万不能起火。
夏竦拿起来看了一下,微微摇头:“万岁有所不知,这一次那些民夫为我们运送军粮的时候,大多是从自家带着干粮出征的,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了。更有甚至者前一段时间给士兵运送夏季军服,我们准备了四十万件披肩,但是到了前线士兵的手里居然是五十四万件,许多民夫都是光着膀子走回来的。”
仁宗先是一愣,接着一声叹息:“朕若是不打好这一仗,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这些百姓”
夏竦抱拳:“万岁,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大宋必胜无疑。现在除了那些懒散之人,普通人家多有存粮余钱,这些路上的干粮他们也是拿的出来的。若是如以前那般过了今日便不知道明日,不要说自备口粮,就是我们强征,都不一定能征的来。”
“还有那些朝中大臣,万岁,臣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往被我大宋攻占的辽国城池派遣官员,本来以为有些官员会心生抵触,却没有想到各地主动上报的官员人数远远多于我们的需要,甚至还有一些人托关系找到老臣,希望能去辽国。”
仁宗听的也很是好奇,不过马上一想也就明白了。大宋一直喊着要裁撤冗官,虽然都喊了几年了也没动手,可是那些知道自己属于冗官的人确是人心惶惶,每日都睡不安稳。
若是清朝那种见了上司就要磕头,或者是明朝那种动不动就掉脑袋的官,不当也就罢了。可是大宋的官员不同,不光风险小,而且利润高,在社会上也能受到尊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谁都不愿意放弃这个职业的。
所以听到大宋要在以前辽国兴建州府的时候,他们马上觉得这是一个摆脱冗官这个身份的最佳途径。
有事情做了,那就不是冗官了,裁人也就裁不到自己的头上,虽然说有点生命危险,可是和大宋士大夫的待遇相比,这点风险还是值得冒的。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少冗官的帽子已经是很多官员急于甩掉的了,这意味着大宋的最难改的一项改革已经悄悄的铺平了道路。
“那些藩属国的情况如何?”
“回皇上,除了对马的参战部队遭遇海难之外,现在只有细兰和彭丹的军队未到,那三佛齐说,他们正在对爪哇发起新的攻势,万岁让他们送一面战旗过来,他们当真只送了一面战旗。不光如此,他们还请万岁在宋辽之战平定之后,出兵帮助他们平定爪哇。”
仁宗的眉头皱了一下:“这帮家伙倒是真的没把自己当成外人。”
夏竦不接三佛齐这一茬话,接着说道:“边境传来消息,那朱罗国来助战的部队已经进入了吐蕃边境,想来不出三月就能到达。其他的像大理,占城,回鹘,都已经到了前线。”
仁宗问了这么多,只为了一件事情。只见他慢慢的又chou了一份奏折出来,语气居然有些恭维的样子:“夏爱卿,这是陈世美上的奏折,朕以为可行,不过还请夏爱卿帮朕看看。”
夏竦被仁宗这样的语气nong的有些错愕,什么事情?皇上认为可行了还要来问自己?
他接过那奏折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脸sè大变,不顾自己那老胳膊老tui,猛地跪倒在地上:“万岁,陈世美此乃误国之举,当严惩以戒”
他本来想顺口说该诛杀九族的,但是后来一想不对,陈世美的九族在那次蝗灾中没剩几个了,最大的一支就是老丈人这一族,诛不得。
仁宗的脸上那神sè也变了,坐在那龙椅上面挪动两下屁股:“行了,朕知道了。爱卿不用如此紧张,朕只是和你商量一下,陈世美说前线部队互不统属,而且那些番邦桀骜不驯,让朕御驾亲征,朕倒是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
夏竦跪在地上,仁宗让他不要紧张可是他哪里能不紧张?宋朝的皇帝御驾亲征的有许多,从太祖太宗一直到真宗,几乎每一个皇帝都亲自上过战场,这本也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那陈世美居然上表让皇上亲自挂帅三军,这其中的玄机大着呢,不是闹着玩么
文官为什么能一直压着武将?因为文官的背后有着一样武将没有的东西,皇权每一次中了皇榜的人都说自己是天子mén生,这不光是一个称呼,更是士大夫阶层的特权,说明他们是皇上的人。
假如皇上挂帅三军了,这意味着以后那些武将都是仁宗的部下,他们将彻底挣脱自从赵光义时代以来士大夫对他们的束缚
这关系到权力,关系到以后的文官和武将之间的低位这些年士大夫已经对那些武将让出不少了,实在不能再让了。
“万岁,老臣以为,文彦博饱读兵书,xiong怀兵甲,万岁以他在前线挂帅必然错不了的。”
仁宗看了他一下:“爱卿说的有些道理,朝中许多大臣也是这般说的,不过,前线的将士们却不这样看。”
说道这里,仁宗拿出另一份奏折:“爱卿请看,这是前线五百名指挥使同上的请愿书,上面请求朕让穆桂英挂帅。”
那奏折被仁宗扔到夏竦面前,夏竦的眼光飘过翻开的那一页,只见上面一个个的鲜红的手印和签名。
他一时语塞了。这一仗宋军已经有了七成的胜算,谁来指挥就意味着谁要立下盖世功勋。
这些武将以前根本不敢和士大夫们抗衡什么,但是现在他们都有了这个胆子,这是一个造就宋朝的卫青和霍去病的机会,他们显然不想把这个机会拱手相让给士大夫。
夏竦的眼珠转动的非常快,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仁宗面带微笑的走了下来,亲手把夏竦搀扶了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相国大人,前线若不早日统属,必然贻误战机,那后果非常严重。”
夏竦在仁宗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仁宗一声叹息:“朕知道文彦博深的相国真传,有张良韩信那般的本事,可是前线的士兵不知道,像穆桂英和任富手下那些人根本不服他,假如因为这个原因配合失误,让辽国人跑了,那不光是朕,所有有关的人都将成为大宋的罪人。”
文彦博现在缺少的就是声望,虽然他在大宋打了几仗还算不错,特别是这次攻陷南京做的非常漂亮,可是这并不足以让他担任近百万大军的统帅。
特别是指挥穆桂英,任富,陈世美这样的人,文彦博确实不够资格。
夏竦的脑袋中寻找着合适的人选,找来找去,不是年轻,就是不是打仗,要么就是年纪太大,整个朝堂上也只有勉强算的上,还挂着一个士大夫头衔的陈世美比文彦博合适。
可是这陈世美虽然挂着一个士大夫的头衔,却不干士大夫干的事情,夺人钱财,掠人土地,yin**nv,屠人城池,这些让士大夫感觉丢脸的事情那陈世美都干过,让他挂帅还不如让穆桂英挂算了呢。
仁宗见他不说话,笑笑说道:“相国大人,朕觉得,只有朕御驾亲征才能让那百万大军都听从号令,能让那些桀骜不驯的番邦使臣乖乖听话。”
夏竦还想再说什么,仁宗一摆手:“听朕说完,前线战机一错即失,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犹豫了。朕想的很清楚,我知道相国大人担心朕的安全,这样吧,听说你的小儿子这次荫科没有考上,就让他随朕一起出征,负责保护朕的安全,回来之后当有重赏,如何?”
威bi,利you,仁宗居然对自己施用这一套招数。
夏竦倒不是怕这些招数,只是皇上把事情做到这个程度,说明皇上真的想去了,自己硬挡着可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他虽然比范仲淹官大,可是他不死范仲淹。
现在夏竦有些明白,为什么前天仁宗要派范仲淹这个朝中大臣去郴州做那催粮的杂务。皇上这是早就准备好了,把范仲淹支开,朝廷中真正敢死谏的就没有了。
夏竦一声叹息:“老臣遵旨,请万岁放心,明日早朝之上,老臣当说服百官。”
仁宗满意地说道:“如此甚好,爱卿退下吧。”
打败辽国是仁宗最大的心愿,在宋军优势已成的时候,不能亲自上去给辽国这致命的一下,他会遗憾终生的。
夏竦退出了宫殿之后,仁宗的脸上更加严肃了,抬头看着那要沉下去的夕阳,心中是感慨万千。几代君王的梦想,要在自己手中实现了一百多年的战争,要被自己定出胜负来了。
在这一刻,他真的感觉很开心,可不知道为什么却又笑不出来,反而有着无比的紧张。
第656章 旗开得胜
。第656章 旗开得胜
前线,仁宗还没有来,可是战争并不会因为他是皇帝,就为他专mén等候。
辽国人现在面临着绝境,耶律洪基希望自己能在宋军的部署完成之前杀出一条生路,若是等到对方从容的进行好各项布置,那辽国人真的只剩下被宋军宰杀的份了。
同样,宋军也希望能在决战到来的时候打的更轻松一些,这就需要他们提前做很多的工作,把陷阱给扎牢了,把耶律洪基给看死了,还要把那些想来救人的辽国部队给挡在外面。
固安东边百余里,一座军营里面灯火辉煌,三万多宋军士兵在军营外面负责警戒,他们一个个全副武装,明岗,暗哨,一个接着一个。
军营里面聚集的是这次指挥战斗的宋朝将军们,他们正在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穆桂英坐在最首席上面,一派大将气度,说话不急不慢:“诸位将军,我们现在面对的局势是,耶律洪基一边在拼命的修筑攻势,一边在试图突围。而耶律宗元已经在辽国全境强征那些青壮,据说现在应该集结了上百万人,准备救出他们的皇帝。”
陈元在一旁说道:“穆元帅,辽国现在根本没有出动上百万大军来和我们作战的能力,我估计,这次耶律宗元能在派三十万人来,就已经顶天了。”
穆桂英颔首说道:“就算如此,我们也必须派出打援的部队。上一次太宗皇帝带着三十万大军攻击五万辽兵,却没能打下幽州,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大宋没有防范辽国人增援的部队,同样的错误不能连续犯两次。”
众将听的纷纷点头,在围歼敌人的时候,打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却是没有人愿意接的苦差事。
因为打援的战争比之围歼目标还要艰苦,可是功劳却远远比不上参与围歼的部队,那毕竟只是主要战场的一个配合。还有,陈世美的估计也不是凭空想象的,可能辽国人根本就无力来救援耶律洪基,那个时候打援的部队依然不能动,只能看着自己的同袍收取战功。
在坐的诸位将军们一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把自己的身体努力往后面挪动一些,恨不得穆桂英看不到自己那是最好。
“我去吧。”陈元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要说所有将军中间有不在乎军功的,也只有他这个驸马爷了。
穆桂英颇为赞许的看了陈元一眼,笑笑说道:“世美愿意去那是最好不过了,可是,也必须由一个大将相随,许怀德。”
许怀德听到陈元站出来的时候正在欣喜,再听到穆桂英叫他,那头一下就大了,不过他以前是穆桂英的部下,听到穆桂英的动作的之后下意识的就站了起来:“末将在。”
“给你们十万部队,你一定要协助陈大人坚守南京防线,无论辽国人来多少援军,一定要给我挡住。”
“下官遵命。”
“末将领命。”
陈元和许怀德同时领命,许怀德的心中有些失落,好在他这个人心境不错,知道这从穆桂英叫他起来的时候事情就无法改变了。没机会抓辽国皇帝就算了吧,打援就打援吧,有辽国人来了他就打,没有人来他也乐得逍遥。再说和这陈世美套套近乎也没有什么坏处,这驸马爷现在有钱呀,跟着他后面捡一些他丢下的,就够自己风光一辈子了。
“世美,有什么要求没有?”穆桂英要极力保证陈元的安全,因为陈元现在出不得任何闪失,他不光是大宋的皇亲国戚,还是宋朝经济的灵魂人物。
作为军队中的代表,穆桂英自然知道这几年大宋军队战斗力的飞快提高,和朝廷对部队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今年打仗仁宗把国库全部打开,保证了前线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着宋军的胜利。就是前几年没有打仗的时候,仁宗每年向部队投入两成的国库收入。这在几年前宋朝打党项的时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朝堂上没有陈世美的名字的时候,大宋甚至连必要的军饷都拖欠。
陈元正想说没什么需要的了,那许怀德却首先开口: “有,请穆元帅给末将多拨一些民夫过来,二十万人吧。”
许怀德是一个很会吸取经验和教训的人,静安的死守让他尝到了地道的甜头,这一次他想的非常明白,自己到了南京之后,不管辽国人来不来,先把地道给挖通了再说。
二十万民夫?这个数字好像有些多了,穆桂英看看陈元,陈元却跟着许怀德说道:“对,二十万民夫。”
穆桂英笑了一下:“好。许将军,前线的一些事情你多忙一些,有两点一定要给我保证,第一,不能让辽国的援军从你们那里过来。……绿@『色』#小¥说&网……手机小说站点第二,驸马爷必须安全的回来。”
穆桂英说这话完全一片关切之情,不过听在陈元耳朵里面怎么也不是个滋味。这里战场,他是来领军的,穆桂英关心自己这份情陈元很感ji,可是当着这么多将军的面说出来,nong的好像自己是个需要保护的小孩一样,多少让陈元有些尴尬。
话一说完,穆桂英可能也发现自己说的太直接了,好在许怀德非常会圆场,看看陈元说道:“元帅说笑了,驸马爷能征善战,当初在党项连李元昊都不是他对手,又岂需要末将的保护?只是我x后跟在驸马爷身后,驸马爷万万不要嫌弃末将碍事就是了。”
这个打诨的话让那些许的尴尬马上散去了,穆桂英笑了一下:“本帅多心了,好,那我们就来商量一下怎么打被我们包围的这些辽国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