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他被调来的前一个月,结了婚。(他说岳父没有能够参加他们的婚礼,因为就
  在婚礼前不久他死于一场“枪战事件”。)在闲暇的时候,他写下一串又一串的名字,
  希望留待回家之后生儿子的时候用。他说:“为特朗布利家延续后代就靠我了。”
  尽管其他人对特朗布利持保留意见,科尔伯特却认为他有成为一名优秀陆战队
  员的潜力。科尔伯特总是指导他——教他如何使用不同的通信设备,如何使自己的枪保持
  清洁状态。特朗布利听得非常认真,有时候简直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有时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6)
候不声不响地特意为小分队多做一点好事,比方说每天替大家把水壶灌满。
  通过一些没有明说的安排,他认为既然我是这个群体中惟一的老百姓,我在这
  根图腾柱上的地位甚至比他还低。“我们很可能碰上地雷,”他在黑暗中说,“别担心,
  生存的办法是有的。你一听到爆炸声,就像小狗一样蜷起来。”他碰了碰我的手肘。
  “你会像小狗一样蜷缩起来,是吗?”
  连续好几个小时,天空被炮火映红,火箭弹在头顶上方呼啸,第一侦察营则一
  直在边界以南时停时走,时进时退,曲折行进。鲁迈拉附近被伊拉克人点燃的石
  油设施火光冲天,呈现出黎明的假象。师里的高级指挥官不断改变第一侦察营边界
  突破口的命令。
  凌晨四点,营里终于收到进入具体突破口的确切命令。可是B连的行动受到了
  耽搁,因为在黑暗中他们的连长搞错了部队的行进方向。犯这个错误的连长被手下
  人称为“沉睡野人”——这是同名电影中不幸的古代穴居人,他周身回暖后在现代
  的南加州复活了。士兵们给当官的送这样的绰号,不仅因为他的相貌特征像穴居的
  尼安德特人,而且因为他总是显得迷迷糊糊,而且不多说话。“沉睡野人”年纪在三
  十一二岁,大学时是个足球明星,曾经连最简单的命令也表达不清楚,因此无人不
  知。他一对浓眉,脸上总是挂着愉快的微笑,所以深得部下的喜爱。可是他们对他
  当连长的能力不是很放心(他是菲克的直接首长),因为在他们眼里他似乎不是很聪
  明。他是从来没有参加过传统侦察任务的军官之一。在担任B连连长之前,他
  是搞情报分析的。
  虽然海军陆战队把他评估为合格的指挥官,而且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服役记
  录,可是他的军官同僚们曾经在我面前对他的无能表现出惊讶,因为他似乎连看地
  图这样的基本能力都没有。有一位军官对我说:“有一次我们开完简令会之后,我
  们看了一个小时的地图,研究地图上的一座小镇,他走到我面前问‘那地方叫什么名
  字?能告诉我它在地图上的位置吗?’我心里嘀咕,刚才开简令会的时候,这个家
  伙在做什么梦呢?”
  在入侵开始前的几个小时里,“沉睡野人”曾经用管状胶带纸把他那辆车
  两边的窗户遮盖起来。他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车里电脑屏幕上的光透出去,做到“超战
  术”——更不容易被敌人发现。遗憾的是,被挡住的窗户似乎进一步降低了原本已
  经非常弱的领路能力。
  我们把车子停在一条沙漠小路的旁边,坐在里面,等待全营从“沉睡野人”的错误
  中解脱出来。科尔伯特说,“这个混蛋白痴。如果敌人要发现你,他们会看见挡风玻
  璃上的反光。那里是挡不住的。”他摇了摇头。“这个家伙领导我进入了我的战斗。”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7)
“真他妈的大笨蛋!”珀森表示同意。
  天开始蒙蒙亮了。我们停在边界以南几公里的无人地带。装甲车队迅速从我们
  旁边开过。现在已经过了24个小时,看着其他人先于他们进入伊拉克,科尔伯特小
  分队的人情绪受到很大影响。
  他和珀森看见一个他们都认识、但又都不喜欢的陆战队员在悍马车外撒尿。“就
  是那个他妈的娘娘腔,”珀森说道,“我们离开彭德尔顿营的时候,他还哭呢。”他用
  带着几分同情的童音补充了一句:“他不想去伊拉克。”
  科尔伯特看了看他。“我们在机场向这里飞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装具弄丢了。
  他是想尽办法不到这儿来。”
  “是啊,”珀森说道,“在机场的时候他还打电话,找参议员之类的人,想让他
  们去施加影响。妈拉巴子的。”
  “吓怕了的小混蛋。”科尔伯特说道。他和珀森都盯着被他们看成胆小鬼的那
  名队员,表现出他们的鄙弃。这些人的判断是无情的、毫无怜悯心的。
  到了3月21日上午7点左右,侦察营接到命令进入缺口。清晨的光线从污迹
  斑斑的挡风玻璃透进来。7米高的护堤逐渐映入眼帘。在护堤那边石油燃烧产生的
  黑夜似乎在地平线上拉起了一道黑色的毯子。我们进入缺口地带,那里是小山一般
  的沙堆,两边是一堆堆被打烂的金属。在我身边的特朗布利伏在班用机枪上打起了
  呼噜。
  “醒醒,特朗布利!”科尔伯特说道。“你赶不上入侵了。”
  第六章
  科尔伯特对伊拉克的第一印象是,它很像“他妈的提华纳”提华纳是墨西哥西北部
  一城市——译注。我们把车停在
  穿过突破口北面一座小镇的一条双向车道的柏油路旁。马路的一侧是一排商店——
  煤渣砖结构,上有手绘的彩色图案,商店的卷帘钢门全都拉了下来,路边有一辆被
  撞坏的丰田卡车,也许是被坦克撞到路边上的。一座鬼蜮似的小镇。
  海军陆战队各主要作战部队都在向东挺进,或者在边境附近活动,第一侦察营
  的作战区域内没有任何友军。该营在一条没有铺装的小路上呈“一”字形向北开进。
  这条小路穿过一片开阔的、几乎像月球表面一样的沙漠,两侧偶尔有一些土坯房,
  为数不多的羊群以及饥肠辘辘、骨瘦如柴的牛在低矮的灌木中觅食。时不时还能看
  见一些车辆的残骸:烧毁的坦克和汽车的空壳,也许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的遗物。东
  边的地平线上是鲁迈拉地区的石油燃烧冒出的道道烟柱。
  在小单位的层次上,大家的生存都要依靠最简单的人工观察。车上的每个队员
  都负有观察具体方向的任务。我左边的特朗布利一直把架在车窗上的班用机枪对准
  窗外。我前面的科尔伯特侧身坐着,通过M…4步枪的瞄准具注视着右侧车窗外。悍
  马车很容易受到大约600米以内的小型武器——AK步枪、RPG火箭、轻机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8)
的袭击,比较重型武器射击距离还要远些。每辆车上的主要武器——M1…9枪榴弹发
  射器或者50口径机枪——可以精确打击大约1000米距离内的目标,目的是在敌人
  对悍马车的威胁还没有进入有效距离时,就识别并摧毁它。 
  队员们相互传递着望远镜,与其他悍马车上的人交换信息。他们不断相互联络,
  通报所看到的四周沙漠上的情况——300米开外的一根管子可能是一支枪的枪管,
  远处一个牧羊人手中的棍子可能是一支AK步枪。 
  〖TP007,+68mm。107mm,X,BP#〗
  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无论是在南方的沙漠地区,还是在幼发拉底河以北绿色的农业地区,护堤都是
  伊拉克的一大特征。它们是人工修筑的沙堤或土堤,从一两米到一两层楼高不等。
  修建在沙漠中随处可见的干涸人工渠道旁边。它们被建成土墙,围在牧场四周,区
  划放牧的土地,或者作为防风墙、军事工事等。它们纵横交错。在过去的5000年
  中人们从未间断过在这里修筑这样的堤。
  最新的堤似乎是几个月前才修建的,为的是掩盖用推土机推出来、被称之为堑
  壕的深沟,这些深沟是用来掩蔽坦克的。在片片沙漠地上,在土堤旁边每隔几百米
  就有一个用沙袋垒起、被用作机枪掩体的一两米高的圆锥形工事。所有的工事似乎
  都已被遗弃。
  科尔伯特小分队小心翼翼地从这些工事旁通过,因为任何地方都可能藏有小股
  敌人。此外,菲克还不断报告从营里得到的消息——关于流窜的伊拉克坦克部队在
  沙漠中运动的谣言。可是谁也没有看见敌人坦克和部队的任何迹象。
  这时候,陆战队员开始与伊拉克人近距离接触——小股牧羊人以及那些四方形
  土坯房外身穿黑色长袍的妇女。离我们的小路100米的地方,从一座土坯房后面钻
  出一名妇女,手上拿着一样东西。
  科尔伯特大声问上面机枪旁的加尔萨:“加尔萨!黑衣女人。她在干什么?”
  加尔萨把M…19转过来对准那名妇女时,悍马车上的人听见了咔哒哒的转动声。
  “她手里拎着口袋。”炮塔上传来他的声音。“没有武器。”
  过了片刻,加尔萨喊道:“嘿!”
  科尔伯特握紧手中的M…4,眼睛紧贴着瞄准具。“告诉我,加尔萨,怎么回事
  儿?”
  “我刚才向一个伊拉克人挥手,他也朝我挥了挥手。够酷的。”
  “好哇,加尔萨,”科尔伯特说道,“继续交朋友。只要他们不轻举妄动,我们
  就不能向他们开枪。”
  “嘿,已经是上午10点了!”珀森冲着远处两个身穿长袍的伊拉克农民大声喊
  道,“你们不觉得应当把睡衣换掉吗?”
  到了下午后半段,第一侦察营已向伊拉克纵深推进了50公里,成为深入伊拉
  克最北边的一支海军陆战队部队。他们已经有36小时没有合眼了,穿着有塑料衬里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9)
的防化服和橡胶靴,挤在悍马车里,每个人脸上都是汗水直滴。在大声通报潜在目
  标的间隙,为了不犯困,科尔伯特和珀森都尖声怪气地唱起了流行歌曲——阿夫里
  尔的《我和你在一起》、《溜冰的男孩》——故意扯着嗓门把歌唱得很难听。 
  陆战队员们依靠咖啡因、烟草和麻黄类药物(在海军陆战队中,这些东西从技术上来说是
  禁止的,但却可以自由地使用)提神,但也吃一些糖果和无营养食品。军队的配给食品被
  称之为“快餐口粮”,用棕色塑料袋包装,体积大约是电话号码簿的四分之三。每一
  袋里有一份主食,如意大利面条,以及一小袋炖肉或“切好做好的”肉馅饼。这些
  小袋子可以放进一只放有化学物质的塑料袋中加热。往塑料袋里加水,化学物质会
  立即沸腾,释放出有害的易爆气体(包装袋上的警告是这么说的)。主食的制作用了
  一种非常神奇的干燥方法。即使你的肉馅饼泡在汤里,你吃起来还觉得它又干又脆,
  就好像在嚼厨房用的海绵。在目前这种紧急状况下,入侵开始时每个陆战队员都分
  到一天定量的三包快餐口粮。大多数人都把作为主食的肉放在一边,先吃附加食品。
  除了主食之外,食品袋里还有许多营养价值不高的零食——磅饼、胡桃巧克力糖、
  “电烤箱烤饼”(类似果酱饼)、小甜饼、绮果果汁糖、玛氏巧克力、魅力牌糖果
  魅力牌糖果的英文为Charms。在伊拉克战场上,大部分官兵都把配给食品中的魅力牌糖果
  扔掉——译注、
  杜斯罗尔糖果、冠宝奶酪夹心饼干、葡萄果汁粉、可可粉。陆战队员吃可可粉就像
  吃速溶咖啡一样,把它从包装袋里直接倒进嘴里。撕开快餐口粮的包装袋,专挑好
  吃的东西吃的过程被称之为“操蛋”。科尔伯特小分队的悍马车里有个“操蛋”袋,
  把所有不吃的快餐口粮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整个北进过程中,有时候科尔伯特的车走在全营的最前面,坐在车上的人就
  成了联军入侵的尖兵。虽然又热又累,大家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整个行动就像一
  次举家驱车外出的旅行。科尔伯特的作用就像个严厉的父亲。珀森就像母亲,与各
  方面打交道,考虑自己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用他的乐观个性为大家鼓气。加尔萨和
  特朗布利是孩子,高兴地吃着糖果,特别想博得父亲的欢心。
  作为小分队队长,科尔伯特要管手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喝拉撒睡。
  “特朗布利,”科尔伯特身体斜靠在步枪上,眼睛注视着他负责的扇面,大声
  问道,“你喝水吗?”
  “是的,中士。”
  “要不要撒尿?”
  “上次停车的时候撒过了。”
  “有情况吗?”
  “没有,中士。”
  “好。”
  日落前一两个小时,营的无线电通话突然增多。我们车队的好几个小分队都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10)
见了两辆样子很新的白色SUV在附近一条小路上高速行驶SUV系Sports Utility Vehi
  cle(运动型多功能车)的缩写——译注。两辆汽车的门上都画
  着红圈,车上是携带AK步枪、剃掉胡须的阿拉伯青年。侦察兵们请求允许对那两
  辆车的“抓捕行动”——追上去,把车上的人抓住,看看是些什么人。这样的要求
  被拒绝了。那两辆车就这样过去了。陆战队员们非常恼火。后来他们将发现,这些
  民用车——尤其是车身上有标记的——上的武装人员,都是准军事化的游击战士。
  在战役的这一阶段,美国高级指挥官们只关心与伊拉克正规军交战,要像第一次海
  湾战争那样,大批歼灭敌人。几天之后,美国指挥官们才会意识到,他们最危险的
  对手就是这些受过游击战训练的游击队。眼下,陆战队员们接到的命令是,把这些
  人从他们身边放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科尔伯特车上的队员们还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他们已向北
  推进了几个小时,可是却没有朝正确的方向行进,不是去完成他们以前训练中的那
  种使命:夺取幼发拉底河上的桥梁。
  在短暂的停歇过程中,科尔伯特试图收听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因为它是有关
  海军陆战队参与的这次入侵的最佳信息来源——就连营长费兰多中校也靠它。可是
  这次停留过程中,收听效果不好,没有听到什么消息。科尔伯特告诉小分队队员:
  “我没有情报,没有全貌。”
  菲克走到科尔伯特的车旁,告诉他说他们营今晚不去那座大桥,而是去布拉亚
  特安拉陶的高架铁路。他还说不知道是为什么。
  在通向那段铁路的沙漠上,工业垃圾随处可见——破烂的轮胎、废弃的篱笆桩、
  报废的机器,还有野狗,此外,每隔30米似乎就有一只橡胶拖鞋。每看见一只,珀
  森就说,“‘又一只拖鞋’,又一个笨蛋穿着一只拖鞋在附近转悠。”
  “闭上臭嘴,珀森!”科尔伯特说道。
  “你知道离开海军陆战队后会怎么样,”珀森继续说道。“你就有了头脑。”
  “我不是开玩笑,珀森。把你的臭嘴闭上!”
  有时候他们两个人会像一对老夫妻那样拌嘴。珀森的军衔比科尔伯特低,从来
  不敢直接对他发火,科尔伯特太严厉的时候,珀森感情上受不了,车就开得怪怪的,
  有时突然拐弯,有时莫名其妙地刹车。即使在作战的时候,科尔伯特也会突然收回
  自己的话,向他赔不是,恳求他的驾驶员把车倒回去。
  可是今天下午的后半段,在快要到高架铁路的时候,科尔伯特已经没有耐心跟
  他“斗法”了。他极力压制自己非常失望的情绪。从我见到他的那天晚上起,他就
  一直说夺取桥梁的使命使他激动不已。他们排和他的小分队注定要成为引导全营去
  那座大桥的尖兵。科尔伯特将成为最先抵达幼发拉底河上那座桥的美国人之一。在
   。 想看书来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11)
马蒂尔达营的时候,他就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侦察任务”。可现在却不去了。
  我们在布拉亚特安拉陶的铁路以南大约1公里的白垩色沙漠上停下来。这段东
  西方向的铁路建在向远方延伸的高高的路基上。我们现在到了边境以北大约70公里
  的地方。离我们最近的美国部队也在30公里开外。在这里,第一侦察营是一支孤军。
  这一天的早些时候,曾经有几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从头顶上方飞过,可是现在任何
  空中保护都没有了。
  我对第一次海湾战争的记忆也像许多平民百姓一样,是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得来的,因为它播出了由五角大楼提供的美国炸弹和导弹精确打击伊拉克目标的精
  彩录像片段。我一直以为美国的间谍飞机和间谍卫星能看清地面上的所有东西。
  可是在这次战争中,陆战第一师的一位情报参谋对我说:“我们认为,我们知道萨达
  姆大约70%的装甲战车和武器在哪里。可是仍然有30%是我们不知道的,这就够多
  的了。”沙尘和云层妨碍了间谍飞机和卫星对地面的观察能力。沙堤、茅屋和堑壕也
  是如此。这位军官对我说,“第一侦察营的部分任务是搜寻地面目标。我们尽管拥有
  这些高技术装备,你不把人派到现场去,还是不能了解那里的情况。”
  在地面上,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防线上都是这些一夜没有睡觉的陆战队队员。他
  们可以发现一两公里之外向他们运动的敌人部队,这样只能给他们争取到几分钟的
  准备时间。如果是一支规模比较大的部队,这点时间就短了。
  科尔伯特小分队和排里其他小分队都接到命令,要他们把伪装网覆盖在悍马车
  上,并构筑面向铁路的掩体。全营散布在大约一两公里的防线上。菲克对战士们说,
  他们今天晚上的任务是监视这段铁路,但是就连他也不知道要他们监视什么,以及
  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是他们之中惟一的老百姓,使我感到惊讶的是,有时候这些人对自己实际上
  在做什么竟然不甚了了,也不知道未来的情况究竟如何。但是你在作战部队待的时
  间越长,就越意识到,他们谁也不在乎别人告诉他们最近的将来会发生什么,因为
  命令一直在不断地变更。除此之外,大多数陆战队员的头脑里想的都是目前如何生
  存的细节,观察这片他们刚刚入侵的土地,搜寻敌人的迹象。
  不过,他们当中有些人对于取消夺取桥梁的任务都大失所望。“没有任务?”
  加尔萨问道。他从悍马车炮塔上走下来。他在那里待了大约18个小时——整整一个
  通宵,再加上白天在太阳底下站了许多时间。“如果不能参加战斗,我可真的要恼火
  了。”
  “朝令夕改是经常的,”科尔伯特无可奈何地说,“这个使命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干好自己的工作。”
  他的小分队用了40分钟时间在离高架铁路大约800米的地方挖好了“突击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12)
队员坟墓”。这里的沙漠表层下面很硬。表层沙土向下几英寸,就是退化的珊瑚礁石。
  这里曾经是海水淹没的地方(具体地说,是波斯湾的一部分,整个科威特和伊拉克
  南部当年都是一片汪洋)。每一英寸都要靠十字镐来刨,镐头砸在坚硬的石头上火星
  直冒。我们刚刚挖完,营里就命令我们推进到离铁路不到30米的地方。
  “我们去的地方可能好挖一些。”科尔伯特鼓励已经疲惫的手下人。
  可是那儿的土层也一样。我们又挖了几个新的“坟墓”,这时25公里之外油田
  的火光与落日交相辉映。随着日影西沉,气温急剧下降,被汗水湿透的防化服里面
  就像铺了一层冰,而不只是硬硬的塑料。陆战队员们把伪装盖在悍马车上。由一半
  队员担任警戒,另一半队员睡上两个小时觉。
  睡觉也只是大体上睡一会儿。即使在夜间,也不允许陆战队员脱下防化服和靴
  子。他们穿着全副行头爬进“突击队员坟墓”,而且武器和防毒面具就放在自己旁边。
  有些人把雨布裹在身上。有些人睡在“帐篷袋”里——带拉链的睡袋,形状像一只
  令人不快的尸体袋。
  天黑之后,燃烧的石油就像有毛病的荧光灯管一样,使夜空频频出现闪闪的火
  光。美国飞机从头顶上方飞过,但高得看不见。它们为了对付导弹投下了不少照明
  弹,就像夜空中的闪电。我对战争多了一点了解:它可以使夜空变得五彩缤纷,令
  人惊叹。
  担任警戒的特朗布利看见了一些野狗。“今天晚上,我要在我这个洞的外面留
  下一些吃的,”他说道,“我要射杀一条狗。”
  “不行,特朗布利,”科尔伯特的声音从他的掩体里传出来。“在伊拉克谁也不
  许开枪打狗。”
  午夜之后开始下雨,把我的掩体变成了烂泥坑。气温下降到华氏40来度。每
  个人都醒着,冷得发抖,但非常激动。小股伊拉克军人——每次6至20人不等——
  从我们面前的高架铁路上走过。这条铁路从巴士拉通往纳西里耶。后来我们发现,
  这些军人显然是从东边大约70公里的巴士拉开小差过来的。他们要去另一个最近的
  大城市——西北方向大约100公里的纳西里耶。
  陆战队员们通过夜视仪和步枪瞄准具上的夜视装置观察这些伊拉克人。“谁也
  不许开枪,”科尔伯特说道。“他们不是到这儿来打仗的。”
  排里另一个小分队的队长斯蒂芬?洛弗尔中士来找科尔伯特商量问题。26岁
  的洛弗尔是在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斯波特郊外一个奶牛场长大的,走起路来像个罗圈
  腿的农民,具有狡黠的乡下人的智慧。参加海军陆战队之前,他在大学里学习化学
  工程,可是他发现自己不喜欢和大学里那些“书呆子们”在一起。“看他们走路的样
  子,是脚疼吗?”他指着那些伊拉克人问道。“他们的状态很糟糕。”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13)
日出之后,B连的两个排被派到铁路上,接受一批批投降的伊拉克人。到上午
  9点,天就很热了。拦截敌军军人并对他们进行搜查的工作不仅压力很大,而且单
  调乏味。
  沿着铁路和铁路另一侧的运河,不断有伊拉克人过来。海军陆战队构筑阵地进
  行拦截,伊拉克人举起双手径直朝他们走来。陆战队员们把他们编成小组,让他们
  站在那里接受检查。不少伊拉克人带着装有塔巴斯科辣椒的小瓶子和糖果——是快
  餐口粮中的糖果——这说明其他的美国部队已经把他们俘虏,发给他们食品,然后
  又把他们放了。他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愿意再投降一次,希望得到更多的食品和水。
  他们之中有穿军服的,也有穿便衣的。伊拉克军队的迷彩服和AK步枪全都被他们
  扔掉了。
  整个上午,陆战队员们抓了大约200个俘虏,记下他们的名字,然后对他们进
  行了搜身。来的伊拉克人很多,有几十个人被陆战队员们挥手放过去了,也许还有
  几百个伊拉克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从他们旁边经过,然后继续向前走。
  伊拉克人通过一名海军陆战队的翻译说,他们来自巴士拉那边的部队,两天前
  美国的袭击刚开始,他们就逃跑了。他们说由于他们投降了,所以遭到来自东边的
  敢死队的捕杀,他们想寻求我们的保护。许多人身上带着美国飞机撒下的五颜六色
  的传单,上面说只要他们投降,就保证他们的安全。
  有几个伊拉克人声称他们是特种部队的,负责发射可以携带化学武器的导弹。
  他们说就在几天前他们还搬运过这些导弹,准备进行发射。这些人都带有阿托品注
  射剂,可以用来中和神经毒气,接触这类化学物品的人一般都携带这种注射器。这
  次入侵中,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事是,这些海军陆战队员将遇到许多伊拉克人(有
  军人也有老百姓),这些人都说自己对化学武器有第一手的了解。有时候,陆战队员
  们怀疑伊拉克人在编造这些谎言,企图讨好美国人,拣他们爱听的话说。但是再往
  北走,他们将遇到一些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乡村老人。这些人相信萨达姆的军队在他
  们农场附近埋着武器,他们恳求海军陆战队把武器拿走,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水源
  被毒化。事实上至今也没有发现这样的武器,你会想到,这是萨达姆或者他政府中
  的某个人制造的神话,为的是让人民和军队慑服于他的权力。
  那些投降的士兵显得可怜兮兮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才20出头,看上去吃得也
  不差,可是有好些人没有鞋子,脚肿了,还流着血。海军卫生兵“医生”布赖恩为
  十几个人治疗发炎的伤口、痢疾和发烧。即使最健康的也严重脱水。其中有些是老
  人。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接受陆战队员给他们的水和人道主义口粮的时候,似乎
  头晕了,麻木了。有一两个人还哭了。他们一排排地站着,我走到他们中间,把红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三部分(14)
万宝路烟递给想抽的人。不少人表示谢绝,拍拍胸脯,咳了几声。有些人用结结巴
  巴的英语说,“我病了。”显而易见,南部伊拉克持续不断的沙尘也影响了他们的健
  康。
  有几名陆战队员在传看一张从一名投降的伊拉克人钱包里拿出来的照片。大多
  数伊拉克人身上都有家人——孩子、妻子、父母——的普通照片。可是有一个人却
  有一张他自己和另一个人握手的照片。照片上的两个人都穿着华丽俗气、女人气十
  足的西式衬衫,其中一个人似乎还化了妆。
  可是有意思的是,传看这张照片的大多数陆战队员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开同性恋
  的玩笑。有些人看着它,摇摇头。和这些投降的伊拉克人打了几个小时的交道之后,
  陆战队员们似乎都很吃惊,几乎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