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陆战师是海军陆战队在伊拉克的地面部队主力,师长詹姆斯?马蒂斯少将
  后来赞扬第一侦察营这些年轻人“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
  担任美国在伊拉克闪击战的急先锋,经常深入敌人后方,进行远远超出以前受训内
  容的活动。他们将作为解放英雄进入巴格达,结果亲眼看见自己的惊人胜利变成一
  片混乱。他们每天都将面对死亡。他们将与恐惧和混乱的心态作斗争,不断思考战
  第二章
  三月初,也就是入侵前大约一星期,我第一次见到第一侦察营的陆战队员们。
  当时他们已经在艰苦的沙漠营地度过了六个星期。他们驻扎在由帐篷组成的营地,
  叫马蒂尔达营,位于科威特北部与月球表面类似的沙漠里,距伊拉克边境约50公里。
  这里的沙漠表面是细小的、类似滑石粉的粉状沙石,白天看上去像一片没有穷尽的
  白色画卷,在阳光下显得毫无生机,而且非常刺眼。马蒂尔达营就像一座监狱,四
  周不仅有铁丝网,还有岗哨。来自不同单位的大约5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就生活在
  数百个灰色帐篷里。营地四周是沙石铺就的道路,停车场上停放着数以百计的军用
  车辆。一排排淋浴车以及柴油发电机发出隆隆的响声。
  我乘坐一辆由海军陆战队提供的交通车离开科威特城,于3月11日中午时分
  到达营地。我是惟一被批准随同第一侦察营行动的记者。本来还应该有一位,可是
  在科威特城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组织的强制性防化训练之后,他打了退堂鼓。陆战队
  的教官们讲神经性毒气的时候,把大家吓得不轻。用他们的话说,毒气将“使你们
  像心惊肉跳的小鸡那样手舞足蹈,直至死亡”;糜烂性毒气可以使你们的皮肤“像爆
  米花那样裂开”;如果你们戴上防毒面具后发生呕吐,就有被窒息而死的危险。有一
  位教官说:“如果吐出来的是块状物,你就无法把它从你的气管里排出。你必须把
  它吞下去,否则就会被憋死。”正是最后这句话把那个记者吓退了。几个小时之后,
  在我们下榻的旅馆里,他出现了严重的神智混乱,退出了记者嵌入计划,坐飞机回
  国了。
  战争的狂热情绪,至少在记者中间显得十分高涨。在来科威特之前,待在巴林
  的海军军港供各大媒体使用的饭店里,我就看见两位同行因战争与和平问题在休息
  大厅大打出手。一位加拿大电台记者极力反对这场战争,把一位支持这场战争、表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0)
现出强烈爱国情绪的美国摄影记者打翻在地。目瞪口呆的阿拉伯保安在一旁袖手旁
  观,这位鼓吹和平的加拿大人对那个美国爱国者拳脚相加,像洛杉矶的警察那样卡
  住他脖子,使他透不过气来,还不断把他的头往椅子背上撞。直到路透社和法新社
  几个厉害的女记者跑过来,才阻断了这场只有一方动手的打斗,使美国记者免遭进
  一步的羞辱。 
  我从电视上看到柯林?鲍威尔向联合国陈述这场战争的理由,当时我和一些美
  国记者已经登上一艘停泊在海湾的海军舰艇。每当鲍威尔说出一条入侵的理由,这
  些记者就是一阵欢呼。每当欧洲外交官们提出异议时,这些记者就起哄。与这些记
  者在一起有时候感觉就像一场大赛即将开始,是美国队对世界队。
  我遇到的第一批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脑子里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我在一个邋遢
  的用作餐厅的帐篷里见到了他们。有几个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在灯光昏暗处等着
  开饭。我刚走进去,其中一个人就问我珍妮弗?罗佩兹珍妮弗?罗佩兹是美国著名
  青春偶像派歌星——译注是不是真的死了。有关她已
  死亡的谣言在这个军营里已流传了一个多星期。指挥官对他们说这个传闻不真实,
  可是这个20岁的陆战步兵连的队员却缠住我不放。“也许她真的死了,但他们不告
  诉我们,是要保持我们的士气。”
  我告诉他这是谣传,不是真的,他摇摇头,不大相信我的话。这时你感到他认
  定了这种不真实的说法,把它看成在这种艰苦生活中鼓舞士气的东西。虽然这些陆
  战队员处于一个改变世界的事件的中心,但由于沙漠中没有电话、电视或者因特
  网,他们似乎与真实世界相隔了十万八千里。
  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在营地上走一圈,就像在月球的尘土上行走一样,靴
  子上很快就沾满了尘土。即使不刮风,空气中也充满浮尘,就像旧金山的空气中充
  满水气一样。
  几个星期前,军方运来几百只鸽子和小鸡,把它们关在笼子里,放在帐篷与帐
  篷之间,作为防止毒气攻击的早期预警手段。几百年来煤矿工人就使用这样的方法。
  大部分鸽子和小鸡都死了,因为鸟禽的呼吸系统经不起沙漠尘埃的侵袭。这里惟一
  能够大量生存的动物是老鼠,它们就住在帐篷的地板下面,夜晚溜出来,在熟睡的
  海军陆战队队员四周窜来窜去。
  昼夜温差多达50华氏度,夜间在38~9度,白天则达到80多度。
  在华氏温度计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32度至21
  2度之间均匀分成180份,每份代表1度。38、80华氏度分别大约相当于33、267摄氏度—
  —译注
  一天当中不是
  让人冻得发抖,就是让人汗流浃背。阳光炽热,像枪管这样的钢铁物件在太阳下稍
  微一晒,就热得烫手,得像端炉子上的热锅一样,用毛巾包着去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1)

  沙尘暴使美军士兵苦不堪言
  到3月初,沙漠里就刮起了被人们称为“夏马风”的沙尘暴。夏马风的风速可
  达每小时50英里,有时候会把陆战队员们睡觉的20米长的帐篷吹翻,把帆布掀掉,
  埋进几英尺深的沙子里。难怪鸟禽无法生存。在这里已经待了好几个星期的海军陆
  战队队员们被不间断的风沙吹得鼻涕直流,两眼红肿。为了挡住风沙,许多人走路
  时用破布蒙着脸,可是似乎毫无用处。在入侵行动开始之前,不少人都得了有明显症状的
  肺炎。
  在营地成千上万的军人中,不难看出侦察营的人。他们穿的不是陆战步兵那种
  橄榄褐色的衬衣和短裤,而是穿着一身黑色的体能训练服,出现在沙石铺就的跑道
  上。从日落前两小时他们戴上黑色针织帽开始,就是这一身与众不同的装束。尽管
  夏马风刮了一整天,灰沙呛人,你却能看到他们在沙地上练习武功,或者穿着作战
  靴、背着一百多磅重的武器和背包在沙石跑道上奔跑。只要有一个负重很大的陆战
  队侦察员从跑道上跑过,他的伙伴们就会举起拳头高喊:“好NBE55!”
  陆战队侦察员们为自己能够经受困难条件的考验而自豪。我第一次遇到该营的几
  个人时,他们就吹嘘说,“我们就像美国参加斗牛比赛的小公牛。他们打它,饿它,
  虐待它,偶尔也把它放出来攻击人。”
  我到营地的头两天,他们把我和几个军官安排在一顶帐篷里。我分不清谁是谁,
  因为他们穿上沙漠迷彩服后看上去全都一样。大部分军官似乎都是方下巴、蓝眼睛
  的白人,年龄都在二十四五到二十###岁。在这次战争期间,我随同一个排一起行
  动,结识了这个排的排长菲克中尉,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比较容易识别。虽然他已
  经25岁,可是他那大步流星的少年似的步伐,使你从100公尺之外就可以看出他来。
  他是我到达营地后24小时内向我作自我介绍的50个人之一,可是他是我在去食堂
  的路上惟一能叫出名字的,而且我还问他是否可以与他一同就餐。
  晚餐是自助餐式的,由南亚劳工准备好了放在盘子里。我们排着队依次向前,
  菲克中尉对我说,连续两个星期以来,他们的主菜一直是老一套的鸡肉片。他怀疑
  这些可能就是那些运到营地来的倒霉的小鸡。菲克笑起来会失去自控,笑得腰也弯
  了下来,就像后脑勺上被人打了一下似的。
  他身高6英尺2,浅棕色的头发,眼睛清澈明亮,就像从前祭坛上的男孩那样,
  而实际上他也扮演过那样的男孩。他父亲是巴尔的摩一位事业有成的律师,母亲是
  个社会工作者。他承认,“我的家庭具有勤奋的素质。”他进入达特茅斯海军学院,
  本想学医学预科,可是到了大学二年级,有一位曾经参加越战、颇具人格魅力的特
  种部队军人给他们上了一课,促使他考虑去当兵。菲克最终选择主修政治学和古典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2)
文学,后来又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军官预备学校的学习。他于1999年毕业,两年后被
  分配到一艘向遭战争破坏的东帝汶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登陆艇上,成为一名海军陆
  战队少尉。“我带了一船配给食品和许多箱崭新的女子大腿健美器。”他说道,“我们
  给东帝汶那些饱受压迫与饥饿的人们运送健美器材。”他说着又笑弯了腰。 
  军方的荒唐举动使菲克感到好笑。“9?11”事件发生几个星期之后,他率领一个
  步兵排乘坐直升机秘密进入巴基斯坦,去搜寻一架在阿富汗边境被击落的黑鹰直升
  机。之后,他和他率领的部队成了夺取阿富汗南部犀牛营阵地的首批海军陆战队。
  他在冰冷的散兵坑里待了几个星期,回国后海军陆战队给他一张500美元的账单,
  收取他在战斗部署中所消耗的配给食品。他说:“在阿富汗的驻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
  话,‘无能的人领导不情愿的人,干着没有必要干的事。’”
  尽管菲克有些骑士般的幽默,他在军官预备学校却是班上的尖子,在海军陆战
  队艰苦的基础侦察课程学习中,也几乎是尖子。他是一个空谈的理想主义者。他参
  加海军陆战队的动机在于他内心深处的一股热情。“在达特茅斯存在着一种意识,预
  备役军官训练课程能使校园军事化,而学校没有这种课程。”他解释说,“他们很落
  后。在名牌学校,预备役军官训练课程会使军队自由化。这只会对这个国家有好处。”
  我们第一次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解释了第一侦察营的编制情况。这个营的
  374名陆战队员分为四个连,即A连、B连、C连以及一个营部和保障连。A连、B
  连和C连是一线作战部队,其中有全营160名顶尖的侦察员。营里的其他人员都编
  入保障部队。菲克是B连二排排长。从阿富汗回来之后,他就到了第一侦察营,当
  排长还不到一年。
  排是连的基本单位。每个排有21名陆战队员,再加上排长和一名卫生兵(由
  海军提供的士兵)。陆战队队员——即非军官——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等级制度网
  之中。列兵服从下士、下士服从中士。中士上面有参谋军士、枪炮军士、一级军士、
  枪炮军士长和军士长。在他们上面的都是军官。
  可是,菲克解释说,由于第一营的传统作用,小分队通常深入敌后独立活动,
  排里最可信赖的人往往是小分队队长。每个排分成三个小分队,各设小队长一人,
  通常由军士担任。这些人,比如菲克排里的科尔伯特,往往比领导他们的军官受的
  训练还多,经验还丰富。
  “当兵的自然很敬重科尔伯特这样的人,”菲克说道,“他干了多年侦察兵。如
  果你摆出军官架子从这里走过,仅仅因为自己的军衔就自以为了不起,当兵的就会
  认为你在耀武扬威。你必须赢得他们的尊重才行。”
  按照菲克的说法,第一侦察营的官兵关系很紧张。“这支部队培养人的主动性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3)
和独立思考。这些人都能各自为战。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里,这是件大好事。但
  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与其他人协同不好。”
  尽管有各种摩擦,菲克却非常信任自己的部下。“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排。”他反
  复说着这句话。离开部下后,只要谈到他们,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正是由于他的热情,我才决定在战争中随同他的排行动。开始的时候,营里准
  备让我随同在入侵中处于后边的保障连队一同行动。但是第一侦察营营长费兰多中
  校却同意我随B连二排一起行动,乘坐科尔伯特指挥的第一小组的车,条件是交出
  我的卫星电话——切断我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TP016a,+70mm。107mm,X,BP#〗
  帐篷里的狭小空间使战士们“亲密无间”
  菲克把我推进了他们排帐篷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把我向他的部下作了介绍。
  帐篷里住了B连二排和三排的42名陆战队队员。帐篷里照明用的无灯罩荧光灯管就
  悬挂在支撑杆上。灯光使每个人的皮肤都增加了几分黄绿色。由可拆卸的三夹板铺
  就的地板上堆放着盛放配给食品、装备和武器的箱子,士兵们一排排地睡在狭小的
  空档中间。在这点小小的空间里,两名陆战队员在转着圈进行徒手格斗。角落里有
  个人在给自己发牌,然后根据牌上的点数做俯卧撑。这副牌他每天要用一两次。有
  两个人眼圈发黑,鼻子上有被抓伤的痕迹,因为他们不断地练习打斗。有的人伏在
  地板上研究作战地图,有的在看页角已经卷起来的孙子兵法,有的在看埃尔莫尔?伦
  纳德美国现代家族犯罪小说作家,已创作20余部小说——译注
  的小说,有的在看史蒂文?普莱斯菲尔德的希腊军事历史题材小说《火之门》,
  还有的在看《骗子》。
  菲克开始介绍之前,几个陆战队员站在一旁,大声谈论他们记忆里中学里的漂
  亮女孩。“大家都称她为‘一磅’,”其中有一个说道,“是个很漂亮的亚裔女孩。眼睛
  又小又细,用一根牙线就能把她眼睛蒙上。我们称她一磅,因为她看上去总像抽了
  一磅大麻似的。”
  菲克咳了一声。他比手下一些军士年纪还小,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总是压低嗓门,
  以增添比较成熟、权威性的语气。他以正式的、陆战队军官的声音把我向他们作了
  介绍,接着就离开了。
  最先向我表示欢迎的是29岁的海军二等卫生兵罗伯特?蒂莫希?布赖恩“医生”
  。他身材修长,头发红棕色,面带微笑,走上前来握住我的手说:“你是来参加战
  争的,啊?你喜欢战争吗?”他依然握着我的手,然后把脸凑到离我大约8英寸的
  地方,用“矍铄”的蓝眼睛盯着我。他的微笑开始发生变化。“我希望你在这场战争中得
  到乐趣,记者。”
  他松开我的手,在我肩上拍了一下。“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而已。没有恶意。”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4)
他哈哈大笑着走开了。
  其他几个人也跟着他一起笑起来。后来我发现,“医生”布赖恩动不动就发火,
  如果不是对在场的记者,就是对无能的军事指挥官或者对战争的野蛮性。他是一个
  自我奋斗出来的人,是家里上大学的孩子。他的家在费城郊外一个小镇上,父亲是
  个锅炉装配工。他先上了洛克黑文大学,考上研究生后,拿到了一笔足球奖学金,
  去上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年轻时火气更大,经常于周末到酒吧去寻衅斗殴。他后来
  对我说:“我总是火气很大。我天生就这样。我这个人很讨厌。”
  帐篷外传来柴油发电机低沉的响声。帐篷里弥漫着屁味、汗味和生脚气的脚发
  出的难闻臭味。每个人都是穿着内衣裤走来走去,还不停地用手挠裤裆。
  在海军陆战队作战部队中,公开用手挠裤裆的现象很普遍,就连高级军官在下
  达简令的时候也不例外。这是旁若无人的男人动作,也是海军陆战队的特色。对这
  种不登大雅的动作,陆战队官兵感到很自豪——我第一次遇到第一侦察营营长的时
  候,他就对我说,另外那个记者之所以退出,也许就是因为他为一家“他妈的奇怪
  杂志”写报道——陆战队的技术行话非常丰富,而且有不少还很下流。例如“驴鞭”
  至少被用来描述陆战队中三种不同的装备:一种加油嘴、无线电天线以及清扫迫击
  炮炮膛的刷子。
  陆战队侦察营的人会自豪地告诉你,如果你在陆战队手册中查找军事职业专
  长,他们的专业头衔是“侦察员”。他们是军队中少数几个把女性拒之门外的行当。
  对许多人来说,成为陆战队侦察员代表的是美国最后仅存的几个全由男人干的行当。
  在他们看来,美德莫过于坚毅:体魄强健,英勇善战,吃苦耐劳。
  他们
  认为过于舒适——泡沫睡垫、毛衣、甚至感冒药——都是“哭鼻子用的”,并且会无
  情地嘲弄带这些东西的人。
  这些军人没有CD或VCD播放器、游戏机或其他类似的供娱乐用的玩意儿。这
  种分散精力的东西是不允许带到中东的。他们是被去掉了插头的美国年轻人。他们
  仅有的娱乐项目就是聊天、看书、打牌和下棋。在帐篷的中央摆着一个棋盘,连里
  的一场锦标赛已经进行了六个星期。
  晚上他们经常打斗。他们用柔道手段相互把对方头朝下摔在帐篷的地板上。他
  们用粗壮有力的臂膀把伙伴的脑袋夹在胳肢窝里,用拳头相互猛击胸部,把它打得
  青紫。他们躲在暗处等候,突然挥着军用折叠刀窜出来,用刀尖在伙伴的胸部留下
  划痕,或者用刀刃在受害者脖子上轻轻抹一下,恶作剧地模仿干净利落的杀人手段。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对方处于最佳状态;他们这样做既是找乐,也是为了练就过硬
  的本领。
  排里几个有本领的都是小分队的队长。只要看看他们在队里走路的姿势,马上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5)
就可以把他们识别出来。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傲气,一种像摇滚歌星那样能把别人吸
  引过来的魅力。这个帐篷里的三个重要人物是科克、帕特里克和科尔伯特军士。在
  阿富汗的时候,他们三个在同一个侦察小分队,由科尔伯特领导。
  埃里克?科克军士和希拉里?肖恩?帕特里克军士是小分队中明显的佼佼者。
  肌肉发达的科克非常希望成为职业健美运动员。虽然从编制上来说他属于B连三排,
  他的大部分时间却在二排。他经常讲一些乌七八糟的段子,逗得大家大喊大叫;尽
  管他脸上其他部位都在笑,那双眼睛似乎从来没有笑意。他才23岁,可是显得非常
  老成,好像至少比他的实际年龄大10岁。
  28岁的帕特里克来自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山区小镇,说话略带南方口音,举止
  也有南方人的温文尔雅。他棕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笑起来眼角就出现浅浅的鱼
  尾纹,他看上去非常和善,甚至有点儿卑躬屈膝的样子。陆战队战友们管他叫“老
  粘儿”,背后议论时都对他敬重有加。“你会不屑看他一眼,”一名陆战队员对我说,
  “可是‘老粘儿’却是排里最冷峻的杀手。如果在军营外的大街上看见他,你会以为他
  是一名普通大兵。这就是他非常危险的原因。”
  科尔伯特是排里顶尖的小分队队长,率领的是第一小分队。一年前在阿富汗的
  时候,他因帮助端掉敌人一个导弹连而获得海军嘉奖。他见到我的时候一本正经地
  跟我握了握手,还向我敬了个礼:“欢迎欢迎!但愿你跟我们在一起觉得愉快,大有
  收获。”
  他的礼貌非常到位,几乎无懈可击。他身上处处显露出整洁、有序、明快,与
  他“冰人”的绰号非常吻合。科尔伯特不像其他人那样挠裤裆。他身上透出一股维
  多利亚式的正直。他父亲是建筑师,他家那幢70年代超现代的住房就是他父亲设计
  的。在用来会客的地方铺了一块粗毛地毯。他后来告诉我,他最有趣的记忆之一,
  就是在鸡尾酒会前他父母让他用一支特殊的耙子把地毯梳理干净。科尔伯特是无线
  电频率和密码协议方面的活字典,还能够非常准确地告诉你美国或者伊拉克武器库中
  任何一件武器的准确细节。有一次,他差点儿买下一辆多余的英国坦克,甚至通过
  他的信用联盟安排了贷款,可是当他意识到在他的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共产主义
  共和国”停放坦克违反当地法律时,这才没买。
  在科尔伯特一本正经的举止背后,是他人格的另一面。他背上的文身是尚武公
  主儿时图,色彩很俗气,是路易?罗约发表在《重金属》杂志上的。他每年的摩托
  车保险要花大约5000美元,因为他有不少野蛮超速的罚款单。他经常骑着那辆雅马
  哈R1摩托赛车在南加州的高速公路上以150英里的时速飙车。他原先那辆摩托车的
  排气管旁边加装了一台模型火箭的发动机,每当他想“把那些上下班的人吓得灵魂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6)
出窍”,就让那台发动机往外喷火。他承认自己具有根深蒂固的叛逆性格,但他能控
  制自己,这也是他还在上中学的时候父母就送他上军校的原因。他说他的生活受到
  一个简单理念的驱动:“你不想表现出害怕和退却,因为你不想在自己的伙伴面前表
  现出尴尬。”
  他之所以能影响其他人,并不是通过自己的体力与个人魅力,而是全靠自己的
  技能、决心以及几乎毫不掩饰的优越感。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时,他成了传奇人物,
  因为他在踝骨骨折、负重150磅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后1000公尺的下山任务。有
  些陆战队员在谈到他们的密切关系时说,那种神秘的兄弟般的关系是同甘共苦的结
  晶,科尔伯特使大家佩服。他能独自在帐篷的一角待上很长很长时间,埋头对着一
  台军用笔记本电脑,研究入侵地图和卫星图像。他的战友们在他身边打打闹闹、说
  说笑笑,而他却说:“要不是大家都在陆战队,我永远也不会和这些人交往。”
  当然,公众中有一种普遍的、默认的看法,认为军队是社会上的社会经济渣滓
  的收容所,来当兵的都是一些没有工作或者缺乏社会技能的。菲克说道,“我在达特
  茅斯上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看不起海军陆战队的人。”
  但是,看一看第一侦察营普通士兵的背景,你就会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不少人
  之所以来当兵,是为了逃避街头团伙的生活,有时候是当地公诉人的敦促。有一名
  陆战队员在谈到父亲酗酒、母亲心态失常时,显得无动于衷。可是与此同时,你遇
  到的陆战队员也可能是刚出教化所就来当兵的,或者是拒绝领取大学数学或游泳奖
  学金的人。二排最“嫩”(没有经验的)列兵是一个19岁的青年,他拒绝了安纳波
  利斯海军学院的一项任命,到这里来当一名陆战队员。三排的机枪手来自加州奥克
  兰希尔斯一个富裕家庭,有一个姐姐在上哈佛大学。 
  战争的实质就是杀戮
  使他们走到一起来的,是一种几乎不计后果的愿望,那就是在最极端的环境中
  考验自己。从许多方面来看,他们选择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不是去实现反映
  现实的电视节目和流行歌曲歌词中所描述的高级的、消费主义的美国梦。他们没有
  选择消费主义,而是选择了苦行主义。他们没有去庆祝自己的个人主义,他们使自
  己的个人主义服从于一个机构的集体意志。他们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牺牲,而不是自
  我保护。
  他们的努力中不乏理想主义,但与此同时,他们所受的训练却完全是为了那个
  最终极的禁忌:杀戮。他们的文化就沉浸在其中。在小组简令会结束前,陆战队员
  们把手放在一起大声喊:“杀!”为了与这种犯罪的精神状态保持一致,他们还嘲弄
  在美国社会常规中一些最美好的东西。排里的西班牙裔说白人是“一帮混蛋”,而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一部分(17)
人则称他们为“土包子”,说西班牙语是“土包子的语言”,可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
  友。
  一心想当摇滚歌星的珀森是科尔伯特小分队的驾驶员和无线电通信员,他对海
  军陆战队的感情似乎也是相当矛盾的。他来自密苏里州的小镇内华达,“那里的北美
  汽车大赛就像是州里的宗教活动。”他家境贫寒,是自尊心很强的有工作的母亲带大
  的。“我们在我外祖父的农场住了几年,就住在一间活动房屋里。我每年能穿上一
  双从沃尔玛超市买来的鞋子。”在中学,珀森是个矮胖子,不参加体育活动,但参加
  了辩论小组,而且还会许多乐器——从吉他、萨克管到钢琴,他都能来两下。
  参加海军陆战队对他来说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对我说:“我原先打
  算靠奖学金去范德比尔特大学学习哲学,可是有一天我产生了灵感。我想体验一下
  生活,而不只是停留在想法上。”他也像科尔伯特一样,是个到过阿富汗的老兵,直
  言不讳地说他完全支持这场战争。这个以前身材矮胖、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小伙子决
  定参加海军陆战队,加入其中最优秀、最有男子汉气概的部队,可是他背后的驱动力
  似乎是他对这支部队以及他周围的一切所抱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今天晚上,他在帐篷里来回踱步,把小学生为鼓舞士气而给他们写的信大声读
  给战友们听。他打开一位小姑娘的信,信上说她在为世界和平而祈祷。他把信扔掉。
  “嘿,小淘气鬼。”珀森大声说道,“我衬衫上印的是什么?‘美国海军陆战队!’我
  不是出生在嬉皮士成堆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