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情决定事情-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处在情绪化下的人的行为是无理智可言的。要想适应自己的心情,就必须要克服这种缺点。
  其次是行为的冲动性。
  一个人的行为假如是在理智或者是意志的控制下,应该是循规蹈矩的,就如同一只老虎在笼子的约束下,乖乖地呆在那里,可是如果人一旦有了情绪,比如说遇到什么不顺意或者是不称心的事,就会变成被激怒的老虎,冲破牢笼到处肆虐。
  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意志力的薄弱,还反映的是这类人容易冲动。他们带有情绪化行为的冲动,看起来力量很强,却终因各种关系,不能长久。只要这种情绪一结束,这种冲动的行为也就会跟着结束。不过在这个时候,无论你怎样后悔,你都已经给别人带来了破坏性后果,而且极有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从前,有一头个子小,力气也小的驴子。经常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力气很大,而经常和别人赌气,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因为它的这种好胜心理,凡事总想抢个先,出出风头。
  有一天,这头驴子和马一齐驮东西出门。刚上路,驴子为了表现自己的力气,就嘶鸣跳跃着和马争路,不管在上坡还是下坡都一定要走在马的前面。而马却似乎对这种竞争并不感兴趣,只是低着头,不声不响,默默地让着那头好胜的驴子。
  路越走越远,驴子也渐渐地累了,于是就渐渐落在了马的后面。前面出现了一座山坡,马还是不紧不慢,一个劲儿地低头爬着,很快就要爬上坡顶了。可是驴子刚爬了几步,就腿软蹄麻,一次又一次地栽倒在地上,看来它是实在走不动了。眼看着马就要走远了,驴子没办法就红着脸对马说:“马大哥,我的力气已经用完啦,实在是走不动了,你能不能帮我驮一下。”
  马笑了笑答应了,把驴子背上的东西全驮到自己身上,然后回过身对驴子说:“刚才看到你那股又争又抢的劲,我还以为你有多大的本事呢,原来只是一时冲动而已!”
  

处理事情要先适应心情(2)
驴子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驴子这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冲动,确实是非常不可取的,不仅把自己累地趴在那里起不来了,还要连累到他人。因为它在做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后果,或者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
  第三就是行为的情景性。
  也就是说在情绪控制下的行为都有情景性,比如说一个人在情绪控制下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就是一种行为的情景性。显著特点是生活环境中,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或者是受自己所关心的人和事的刺激所左右。只要是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一出现,心情就会显得非常兴奋。而一旦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是满足不了的,情绪就会变得异常的不好,甚至是愤怒。如果一个人经常沉浸在这种情绪当中,就会发现自己永远都生活在自造的“水深火热”中,也就基本没有什么好生活了。
  第四就是行为的不稳定性、多变性。
  人的行为总是在目的、道德等因素的控制下,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而且只要这种倾向性一经形成,会显得非常稳定,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然而这种特殊情况往往就是一个人的情绪,因为它具有多变、不稳定性等特点。喜怒哀乐而变化无常,经常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曾经有人说“人是感情的主人”。因此,要想适应我们的心情,就必须尽量减少这种“特殊情况”,让自己的行为逐渐走向正规化。
  第五就是行为的攻击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失去理智的时候,行为往往是可怕的。不仅具有攻击性,在很多时候,这种攻击性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当然这种攻击不一定以身体行动的方式出现,也可以用语言或表情的方式出现。如讽刺挖苦他人,在脸色上给他人难堪,或者让别人处在尴尬之中,下不了台等,这些行为都会给自己或者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
  这些情绪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表明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人们力量的同时,也深深地刺伤了很多人的心。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情绪的力量,不至于被情绪伤害。这就是在处理事情上,要先适应自己的心情,从各个方面来防止这种内在的伤害。
  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目的,并能让自己顺利地适应心情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认自己的弱点,特别是情绪上的弱点,不能回避,更不能视而不见。在承认的基础上,再认真分析自己产生这种情绪弱点的原因,然后再找适当的方法去克服。
  (2)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人的欲望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好情绪的出发点。因为当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的行为就会变得出奇地简单和浅显。接着就会产生短视、剧烈的反应,这就是所谓的过激行为。因此在降低过高的期望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摆正“索取与贡献、获得与付出”的关系,才可能做到真正的防止盲动的情绪化行为。
  (3)要学会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因此要学会全面观察问题。不要只看其中阴暗的一面,而要善于多看光明面、积极面,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变得更乐观,同时也使自己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即使是遇到严重的挫折也至于气馁,更不会说打退堂鼓。
  (4)要学会正确释放、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人的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生活垃圾一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就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方便。情绪也一样,只要是遗留下来的情绪就会在心理郁积,时间长了就会扰乱人们的情绪,就容易产生情绪化行为。
  因此,适时地释放、宣泄自己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至于途径就有很多,譬如,找朋友谈心,或者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干,并善于从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安慰、精神寄托。
  

处理事情要先适应心情(3)
这些仅仅是一些很普通的技巧,至于涉及到个人该怎么做,还得依照个人不同的情况而作出不同的决定,最终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生活犹如一个美丽的湖泊
  而心情就是其中的水
  潮起潮落都是一种美丽
  就看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欣赏的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让别人适应你不如你去适应别人(1)
每个人都想拥有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想地球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转,谁又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很多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能分出这种浅显的是是非非,总是希望别人,甚至是周边的环境来适应你,却不知道主动去适应别人和周边的环境。
  聪明的人能感动自己、征服自己,甚至会改变自己,这就意味着有力量战胜一切的挫折、痛苦和不幸。而愚笨的人则是相反,虽然在很多时候,能感动自己,却不能征服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生活在一种持续的不适应中,把原本应该主动的生活变成一种被动的接收,快乐自然而然也就不存在了。
  一个人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就意味着理智的胜利;如果能感动自己,就是意味着心灵的升华;而能征服自己,则是意味着人生的成熟。
  有一个国王统治着一个很富足的国家。
  一天,他徒步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视察工作。返回宫殿的时候,国王感到他的脚疼痛万分,因为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步行出远门。而且所行之路崎岖不平,沙石遍地,于是国王下令将他要去的道路上统统铺上皮革。尽管这需要成千上万张牛皮,花费大量的资金。
  智囊团的一位谋士斗胆向国王建议道:“英明无比的国王陛下,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无谓的冤枉钱啊,您只需割下一小块牛皮,包着您尊贵的龙足,就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了嘛。”
  国王惊讶不已,很快就接纳了谋士的建议:为自己制作了一双“牛皮鞋”。
  这就是最经典的“改变自己”的例子,假如要让外界来适应你,而不是你去适应外界,那么你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结果还不一定是好的,就如同这个故事中的国王一样,总想着把崎岖不平的道路统统铺上皮革,却不曾想到这得浪费多少资金,说不定还不能完全达到国王的要求;但是如果在国王的脚上套上一双“牛皮鞋”,那结果可就是大不一样了。
  其实要让自己来适应外界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毕竟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养成了自己所谓的个性。即便是个性和社会的冲突每天都会发生,但还是不容易被社会这个大熔炉给熔化。然而聪明的人善于通过他人的镜子、现实的镜子或者是历史的镜子来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并最终完善自己。
  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这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写下你的自我认定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想改变自己就得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你的优点,什么是你的缺点,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自我认定。在这个自我认定中,得有你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子。其中要包括哪些条件,并且要很清楚到底哪些人的身上拥有这个条件。比如说该怎样地待人接物,该怎样地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最重要的是你所效仿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你可以效仿的榜样?
  另外,这个自我认定中,不要因为追求一时的时尚潮流,而把自己原本的优秀品质给丢弃,因为我们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全部。
  (2)下定决心
  既然已经想好要改变成什么样子了,那其中的这个决心就是很重要的,是最终结果好坏的重要保障。因为有时候往往因为决心不足,而使得改变没有彻底地完成,最终把自己改变成一个“四不像”。因此如果你想拓展自己的人生,那么从此刻开始,你就得下定决心朝你想要的那个方向前进。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就必须重新回到孩童时代,对未来满怀憧憬地写下各种理想。
  (3)列出行动方案
  既然有了目标,也有了决心,缺少的就是详细的行动方案了。因此,下一步就是尽快列出行动方案,好使自己能跟最新的人生角色相吻合。在列行动方案的时候,你一定要紧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之后根据目标来确定要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因为有的朋友能强化你的自我认定,而有的朋友却只能让你打退堂鼓。看见一个人能拓展他的自我认定,这实在是件愉快不过的事。
  

让别人适应你不如你去适应别人(2)
(4)让你自己知道你的自我认定
  既然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最后一步就是你得把新的自我认定尽可能让周围人知道。这有两点好处,第一点就是借助周围人的力量来帮你监督,使你能更加努力地向最后目标前进。第二点就是以众多人的眼光来评价你新的自我认定。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随时改正,以便最终有一个比较完美的自我。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明白,这样你就可以用这个新标签来好好地提醒自己。
  适应和被适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你在适应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努力地适应你,也只有双方的相互适应,这个世界才会少很多的麻烦和纠葛,也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微笑。
    适应不等于改变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改变自己。
  社会也是一个世界,而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主体部分。社会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到我们根本就不能让它有丝毫的让步,因此我们并不需要任何理由去适应这个社会。
  适应不等于改变。
  改变却是一种最好的适应。
  犹如千万年前的动物,因为适应改变,最终存活了下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自我适应事半功倍(1)
在个人与庞大的社会体系发生冲突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适应复杂的社会,也就是自我适应,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去改变这个社会,那无异于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如果一个人执意要这么做的话,最终将会事倍功半,甚至被碰得头破血流。
  因此,很多专家就提出,要善于自我适应。包括适应这个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要怎样才能达到自我适应的境界呢?这得分几个步骤:
  首先是要认识自我,问清楚我是谁,或者说谁是我。
  在人类的各种看法中,其中有一项看法是比较重要的,就是你对你自己的看法。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能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要想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毕竟是“当局者迷”,当然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自己。
  第一个就是首先要认识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并且这种优点是一个人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如果不仔细的梳理很难被发现。比如说在生活上是不是能体贴别人,是不是能做到善于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工作上,是不是能挑起重担;在失败后是不是能负起责任来,在对待上司,对待同事上面,能不能给他们留下很好的印象等等。
  第二个就是要认清楚自己的缺点。一个人的缺点自己并不很清楚,因此要想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就需要别人的帮忙。比如说,让朋友来帮你挑刺,或者是借助于你对手的力量来帮你找出你的不足之处。这样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为适应自我做了一个铺垫,从根本上也为适应自我做好了准备。
  适应自我不仅要完全地适应自己的长处,更要完全地适应自己的短处。最好就是能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间做到游刃有余,既能得到自己长处的帮助,又不受自己短处的制约。要想做到这一切,就得对自己有深刻地认识。
  其次,要达到自我适应的境界,就必须得对自己有信心。
  挫折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真正的客观存在。信心则是一个人提高挫折忍受力的最佳途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并不是由别人说了算的,更不是由自己的运气说了算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说了算的。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发现我们的长处,也就不能完全建立起一系列的自信心。
  如何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心呢?
  很简单,并不是单单的从心灵深处去告诫自己要有自信心,而应该在行动上有所改变。比如说在聚会的时候,故意挑前面的位子坐,而不是躲在没人看到的角落。并且最好能当众发言,让别人真正地知道你的内心。还有就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善于与对方目光会合,说到开心事情的时候,最好能开怀大笑。在走路的时候,试着把速度加快25%,再配合抬头挺胸的动作,你就会发现你的自信心在慢慢地滋长。
  还有一点就是要确保自己的行为是端正的,这样才能从心理上保持自信心。因为很多犯人被捕,并不是因为他留下了什么线索,而是他们表现出有罪的样子,沉重的罪恶感把他们列入了罪犯的名单。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最棒的人,任何人都不能让你屈服。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地从形体上和心理上建立起一道自信网,抵御一些不良情绪的入侵。
  要适应自我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接受自我,完全地接受自我。
  接受自我,就如同深刻地爱着一个人一样,并不去计较他(她)有什么缺点,也不去计较他(她)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只是完整地接受一切,完整地容纳一切。因为这样才能全情地投入,忘我地奉献。因此很多人都会把这种现象描述为“爱到深处人孤独”。
  

自我适应事半功倍(2)
接受自我,也就是意味着对自己诚实,正视自己的客观存在。并能完全地信任自我;这种的接受自我是意味着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意味着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意味着让自己真正的适应这种生活,并完全投入到生活当中。而不是和从前一样徘徊不前。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投身于这种人生的赛场;就意味着作为人类的一个分子来敬畏自己的本质和无限潜力;也意味着允许自己向所能设想的最高境地进发,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到那个时候,完全不必向他人夸口,他们都能自然地发现你是一部精致的杰作。
  接受自我是一种出自内心的自爱,而不是自私、自恋。自爱就意味着接纳自我的同时要去珍爱这个世界。而自私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一种不顾他人利益的选择,自恋则是自我的极度膨胀,根本就不把周围人放在眼里。
  有人为了真正了解自己的缺陷,就会站在一面镜子面前,注意观察他自己的面孔和全身。在这过程中他们还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因为,他们可能会更喜欢看到某些部位,而不喜欢另外的一部分。他们会发现其实有些地方是不怎么耐看的,比如说脸上有一些你所不想看到的痛苦表情,或者是时光在你脸上留下的痕迹,这种随之而来的想法和情感就让我们想逃避、不承认甚至是否认自己的容貌……
  自我适应并不是这样拒绝自己,这样拒绝自己也终究得不到任何好处,更不用说事半功倍了。自我接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是这样。它是我们获取进步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自我接受,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也才能更自信地评价自己。
  同时,在接受自我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学会自我解嘲。正如心理学家波希霍汀所说:“不要对自己太过严肃,对自己的一些愚蠢的念头,不妨‘开怀一笑’一定能将它们笑得不见踪影。”当一个人能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嘲笑自己的不足时,那就说明他已经能够获得超然的心境,做事情也就基本上能事半功倍了。
  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自我适应就是势在必得,也就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挫折后该怎么办
  1。倾诉。在很多时候也叫发泄,即把自己的心理情绪痛苦统统地向他人倾诉。倾诉完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情已经没有刚才那么沉重了。
  2。优势比较。也就是说去想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并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加以强化,从而让自己的心理得到一种趋于平和的状态。也就是说让自己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增强自信心。
  3。目标。挫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在你挫折后一蹶不振。因此我们必须在经过一番分析思考后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并重新开始新的奋斗历程。
   。。

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1)
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完整的,而这些很多的不完整也就促成了人间的烦恼甚至是悲剧。比如说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几年就是几年,并不像《西游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专门有一个阎王把持的,只要你有本事,就能让自己多活几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人并不甘心,总是在想法设法改变这些事实。比如说很多古代皇帝就曾经干过这样的傻事,可到最后,还是该死的死,不该死的也死。
  这就是事实,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接受。因此要想自己的生活过得开心一点,就得学会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现实。在接受这个事实的情况下再作另外的打算。
  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名叫《放手》:
  有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由于不慎而跌下山崖,在即将被摔得粉碎的情况下,情急之中他拉住了半山腰上一根横出的树干,幸好这根树干比较结实,樵夫并没有掉下山崖,而是被吊在半空中,命暂时是保住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悬崖光秃秃的,并没有可以抓手的地方,况且还很高,人根本就爬不上去,而下面就是崖谷,跳下去似乎也不是那么合适。
  无奈的樵夫只好在那里等待救援,可谁又知道他被吊在半空了呢?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恰巧有一老僧路过,他给了樵夫一个指点,说:“放手!”
  “放,那我不就掉下去了吗”?
  既然不能上,那么唯一活命的途径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一天这么吊着也肯定只能等死,那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往下跳了——虽然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来缓和一点掉下去的冲力。或者在掉下去的半途中能够有另一棵树挡你一下,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生还的机会还是很大。也许还可以抓到石头,也许没有,也许可能真的会死,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也许不会死。
  现代社会的生活很多就犹如这个可怜的樵夫所遇到的情况一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争取也不是,放弃也不是。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时候与其夹在中间难受,倒不如放弃支撑的精力,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毕竟事实已经证明根本就爬不上悬崖了,而跌下去也许会死,但也许还有生还的可能,即便是搏个万分之一的希望,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好。
  特别是在商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况很可能随时都会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一种办法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现实,并从这个现实出发,再作另行考虑。
  而不是相反地在那里想着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现实,或者是心有不甘而想着要如何才能回到过去。这其实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这样既不能如你所愿真的回到过去,又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这个失败的现实,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这在心理上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或者说是一个人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很坦然地接受现实。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心理素质好的人更容易成功,而这种素质里面包含了两种智慧。
  首先是一种理解放弃的智慧。
  放弃在很多时候都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即便是煮熟了的鸭子都有可能飞掉,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了。
  这就是一种放弃的智慧。正如前文提到的那个破碎的圆真正了解了完整的现实以后,发现其实不完整的日子似乎更美丽。于是就很干脆地放弃了苦苦追寻的另一半,过起了并不完整的生活。它之所以这么做,也就是接受了这个“完整其实并不美丽”的现实,并在这个现实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抛弃完整,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人生中要经历无数次的选择与放弃,不懂得适时地放弃就不会看到人生更美的风景。
  另外还有一个智慧就是要懂得不要一味追求完美。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2)
完美在很多时候都是做人做事的最高理想、最高境界,可等你真的向那个目标进发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现实并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样美好。“完美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不完美”,因为过多地苛求自己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使得自己过于劳累,心灵过于疲惫。同时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会让周围的人身体跟着同样地劳累,心灵同样地疲惫。
  因此,在生活上,我们要一直抵御这种“完美主义”的侵袭。因为符合这种“完美主义”条件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曾经有一个很不错的科学工作者,由于工作的需要,她必须得写一篇关于她专业方面的论文。她为了能使自己的论文表现得更好,就像往常一样首先尝试了几种,几十种,甚至是几百种的方案,然后才真正动手去写。
  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更有价值,这种想法绝对是好的,但是这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在她真正开始动笔的时候才发现,她原先从几百种方案中挑出来的唯一方案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冲突。而这个科学工作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必须要挑出一种“绝对完美”的方案。于是她就又将初步方案搁置起来,继续去寻找所谓的“绝对完美”的方案
  之后,这位不错的科学工作者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工作上并没有得到理应得到的晋升,而理由恰恰是因为她发表的论文实在是太少了。几乎都没有人能了解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如此,在生活上,她一味地追求完美,对身边的朋友都比较苛刻,因此,实际上她的人缘并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同事认为她是一个很难共事的人,因为当大家都在为专业刊物集体撰稿的时候,而她却迟迟不见行动。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的束缚,她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思考推敲,甚至一天还不能写出一句话。因此,她的报告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方案状态。
  完美主义是一种枷锁,扣在完美的身上作威作福。不要奢望“鱼和熊掌兼得”的完美,有时候完美并不等同于美丽,却恰恰是缺憾的验证。让我们不能接受事实,也不能满足于现状,以至于减少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要解除这种枷锁给我们的武装,把一个真实的自我给释放出来,这样才是真正改变了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需要与欲望
  人类的追求仅仅是一种需要
  并不是一种欲望
  因为需要很容易就能满足
  而欲望则是一个无底洞
  

心态决定方向(1)
拿破仑·希尔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先认识自己的隐形护身符。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护身符,而这个护身符有两面,一面就是积极的心态,被称为PMA,而另一面就是消极的心态,被称为NMA。
  如果说一个人能真正摆脱自己心态的影响,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人已经死了。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一定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各自心态的影响,而影响的多少则依据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而表现各异。
  那么心态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又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心态的?心理学上有专门的解释:
  按照行为心理学来说,当我们的心理萌发一种想法之后,如果现实允许这种想法的实施,那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把这种美好的想法付诸行动。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种好的信念或者是心态来支持这个想法,那么就能更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