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鏖兵西北-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国的解放战争,又要筹备新政协会议,千头万绪最终都归集于他一身,实
在忙得连喘口气儿的功夫也很少。但他精力充沛,红光满面,仿佛从来就不
知道疲劳与困倦。

短短数月之内,形势发展异常迅速。百万雄师越过长江天险,接着又
攻占了南京、武汉、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解放了江南大片疆土,而且正以
摧枯拉朽之势向福建、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区挺进。8 月,长沙和平
解放。9 月,第四野战军在衡阳、宝庆地区歼灭白崇禧两个军主力,将白崇
禧集团残部包围了广东、广西境内。第一野战军又将胡宗南集团残部压向汉
中、安康及秦岭以南地区。全国的解放,已指日可待。

于是,新疆便成了“孤岛”。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国民党政府已是泥菩萨
过河自身难保,对于新疆更是鞭长莫及。而陶峙岳将军和包尔汉主席已或明
或暗地流露出了和平解决新疆问题的意向。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特意
打电报从兰州和酒泉请来了彭德怀和王震,共商解决新疆问题的大计。

彭德怀和王震一下飞机,就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毛泽东的会客室。三位
同乡加战友一见面,倍感亲切,紧紧地握手问候之后,便坐了下来。

毛泽东喜欢开门见山地谈问题,坐下就说:“今天请你们二位来,主要
是谈谈新疆问题。对于解决新疆问题,有什么高见哇?”彭德怀不紧不慢地
说:“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防地位极其重要,在大西北具有其特殊
的地位。”毛泽东谈问题,喜欢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听彭德怀刚说到这里,
便插话道:“所以我们那位老乡左文襄公说:‘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
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虑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无晏眠之日。’这话
是有道理的。对干新疆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王震对毛泽东有


一种出自内心的崇敬和拥戴,一直望着毛泽东,说:“陶峙岳将军对于国民
党政府一直采取阳奉阴违的做法,软磨硬拖,一再违抗命令,拒不出兵关内
与我军作战。据情报部门获悉,最近他曾到焉耆与驻守南疆的赵锡光将军密
谈,有和平解决新疆问题的意向。”彭德怀接上说:“我军向河西挺进时,陶
峙岳将军曾派曾震五专程到兰州,与我接洽有关和平解决新疆问题的事宜,
看来是很有诚意的。”毛泽东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听着,尔后说:“陶峙岳我
了解,此公18 岁即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他在黎元洪的都督府任警卫。
以后一直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说起来,应该算是国民党的民主
派。”对于陶峙岳这个人,彭德怀也是了解的。他是一位50 多岁的老牌军人,
精明干练,身材魁梧,一生打过许多仗,很有实战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很有
政治头脑的人。

陶峙岳上过湖南陆军小学和保定军官学校。袁世凯称帝时,他和军校
同学秘密进行反袁活动,被学校开除。

北伐战争中,陶峙岳身先士卒,屡立战功,被南京卫戍司令贺耀祖所
赏识,提拔为少将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陶峙岳毅然率部赴上海参战。松沪战局最为吃紧的时
候,他指挥第8 师死守蕴藻浜,在众富悬殊的险境中,与日本鬼子苦战了对
个日日夜夜。打到后来,10000 余名官兵仅存700 余人,但阵地依然坚如磐
石。

然而,陶峙岳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因为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却屡屡
遭到蒋介石和胡宗南的排挤。松护战役后,胡宗南将他明升暗降,让他当了
有名无实的第34 集团军副总司令,巧妙地夺去了他的兵权。

抗战胜利后,张治中将军出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兼新疆省政府主
席,特邀陶峙岳和他一起入疆,担任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因和张治中在
时局问题上看法一致,意气相投,遂慨然应允。

陶峙岳到新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张治中的嘱托,将100 多名被
盛世才关押的红军战士和共产党员释放出狱,并派10 辆大卡车,由警备司
令部交通处长刘亚哲护送,经过艰苦的万里征途,平安到达延安。

彭德怀想到这里,禁不住说:“陶将军素怀爱国之心,也很能打仗。”毛
泽东深有同感地说:“正因为如此,胡宗南才屡屡排挤他。但他对蒋介石和
胡宗南,以及李宗仁和孙科的广州政府,也不是那么感兴趣的哟!”王震想
到了包尔汉,便说:“新疆的政府主席包尔汉先生,也是屡遭磨难,盛世才
曾经把他抓到监狱里关了六七年。包尔汉先生一向维护祖国统一,提倡民族
团结,和张治中将军关系很好,在新疆很有威望。”毛泽东当然知道,包尔
汉这位西装革履的省政府主席,是一位维汉兼通的学者。

1946 年,张治中主持新疆政务后,让他担任了新疆省政府副主席。1948
年底,经张治中推荐,他又被任命为新疆省政府主席,并赢得了新疆民众的
拥护和爱戴。

毛泽东站起来,端起一杯浓茶,吹了两下,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一
边说:“看来,新疆和平解放是完全可能的。新疆也必须和平解放。多少年
来,新疆各族人民遭受的苦难太深重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马仲英,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盛世才,独夫民贼,杀害了10 万新疆人民。
新疆需要和平,新疆需要建设,新疆更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彭德怀神情严
肃地说:“和平解放新疆,我们是有信心的。解放大军,已在酒泉集结待命,


整装待发。

新疆三区革命军已占领玛纳斯河以西的大片土地,重兵集结玛纳斯河
西岸,严阵以待。迪化已处于我军的两面夹击之中,新疆国民党军队中的顽
固派想反抗挣扎,也是无济于事的。新疆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选择了和平这条
道路,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几个顽固分子是阻挡不住的。”毛泽东见
彭德怀如此有把握,便连声道:“好,就这样定了!和平解放新疆!”不等彭
德怀说话,毛泽东望着王震,双手比划着说:“解放新疆、经营新疆的重任
就交给你了。你可不要小看了新疆,新疆比你过去经营的那个南泥湾要大得
多哟!你那个南泥湾才这么一点点,可新疆就有这么大,比南泥湾大了一万
倍还要多哇!”彭德怀这才笑着说:“王震可是任务越大劲头越足哟!.”毛泽
东含笑说:“左宗棠曾留下了一句诗:‘新栽杨柳三千,引得春风度玉关。’
王震同志,我希望你到新疆后,能够超过左文襄公,把新疆建设成美丽富饶
的乐园。”当天,毛泽东又请来了张治中将军。

张治中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一路谈笑着来到了丰泽园。

在国共和谈中,张治中作为南京方面的首席代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国民党政府悍然撕毁和谈协定后,张治中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北京,投入人
民的怀抱。此后便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住进北京一个环境幽雅、宽敞明亮的
宅院里,静下心来埋头读书,闭门反思。

张治中青年时期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担任过黄埔军校教
育长,很早就结识了周恩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他曾经三下延安。
在一次毛泽东为他举行的宴会上,他曾风趣地说:“你们将来打了天下,可
别忘了张某人三下延安啊!”1945 年,毛泽东亲赴重庆和蒋介石会谈,他亲
自赶到延安迎接并陪同。会谈期间,他将自己的公馆“桂园”腾出来让毛泽
东下榻,而他却携带一家老少搬到一个简陋窄小的地方去居住。

张治中在北京埋头苦读,认真反思,尔后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宣
布同国民党断绝一切关系。在这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多次前往他的住
宅看望他,互相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

毛泽东请张治中来,想和他深谈和平解放新疆的问题,并希望他从中
多做工作,力争新疆早日回到人民的怀抱中。

新疆的情况很特殊,而张治中在新疆又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早在
1944 年冬天,伊犁地区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革命,很快发展
到数千人,攻占了伊犁城,宣布成立了革命政府。伊犁革命政府和吴忠信的
省政府形成对峙局面,新疆处于分裂状态。张治中在抗战胜利后,以西北军
政长官公署长官的名义,飞赴新疆,经常往返于迪化和伊犁,经过较长时间
的劝导工作,说服了各方面的众多人物,也结识了不少朋友,最后在张治中
主持下谈判达成了11 项和平条款,组成了以张治中为主席、包尔汉等人为
副主席的新疆省政府。后来张治中虽然离开了新疆,但在新疆各族人民和各
界人士中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张治中离开新疆后,国民党顽固分子、军统特务、美国间谍联合起来,
撕毁了11 项和平条款,并派军队进攻伊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伊犁革
命政府将原来分散的游击队重又组织起来,建立民族军,分三路向国民党的
反动黑暗统治展开声势浩大的军事反击。北上劲旅以席卷之势,攻下额敏,
直捣塔城。在北疆各族人民纷纷揭竿配合夹击下,又占领了阿勒泰。至此,
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连成一片。


中路大军以雷霆之势,集中重炮和燃烧弹昼夜围攻乌苏、精河,全歼
守敌,接着乘胜进至玛纳斯河西岸。仓皇逃命的国民党残军烧毁了玛纳斯河
大桥,与民族军隔河对峙。屯兵玛纳斯河以西地区的民族军,乘机扩展队伍,
厉兵辞马,对近在飓尺的迪化城形成了严重威胁。南下的民族军队伍,翻越
险峻的天山达板,占领拜城、温宿。而今,民族军主力已集结干玛纳斯一线,
随时准备配合解放军挺进新疆。

周恩来和张治中进门后,毛泽东起身相迎,并亲手冲了茶,老朋友似
地笑着问:“文白先生,近来又忙些什么呢?”张治中面带微笑,很诚恳地
说:“读书,反省。国民党失败了,我这个人也就成为过去了。”毛泽东爽朗
地笑着说:“文白先生,真有你的!过去的事情算是过了年三十,以后还要
从大年初一过起嘛!”周恩来也笑着说;“文白先生是我党的老朋友,三下延
安,肝胆相照,我们是不会忘记的。”毛泽东的话锋一下就进入了正题,说:
“今天专门请张将军来,是想借助将军的声望呢!大西北陕、甘、宁、青四
省相继解放,我彭大将军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酒泉,陈兵雄关,直叩新疆大门。
鉴于新疆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我们主张和平解放,不知文白先生意下如
何?”张治中一听,大加赞赏:“如此甚好!不动一刀二枪,新疆各族人民
免遭战火涂炭,此乃文白平生之愿也!”周恩来接着说:“主席请你来,是听
说你和陶峙岳、包尔汉诸位先生关系甚好,希望你能给他们打个电报.他们
来会听你的话的。”张洽中欣然应允道:“好,我马上就办。只是我和新疆已
音信断绝,不知怎样才能与他们取得联系。”周恩来忙说:“我们已经派邓力
群同志为中央特派员去伊犁,在那里建立了电台。你的电报可以通过邓力群
转交陶峙岳和包尔汉。”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吸了几口,才说:“还有一事。
张将军多年来主持西北,经验丰富,情况熟悉。我们想请你给彭德怀同志当
副手,协助他工作。将来就一起去一趟新疆。当然,这有点委屈你了。”张
治中连声道:“不委屈,不委屈。”毛泽东带着一种亲切和蔼的微笑,说:“怎
么不委屈?当然有点委屈。我们也请程潜先生给林彪当副手。程颂云先生资
历那么老,是我们这些人的先生。林彪那么年轻,给他当副手,确实有点儿
委屈。

但颂云先生还是一口答应了。”张治中站起来,十分恳切地说:“请毛主
席放心,给彭副总司令当助手,那是文白的荣幸。我对彭大将军是打心底里
佩服的。”离开丰泽园,回到自己的住宅,张治中当晚就给陶峙岳和包尔汉
发出了一份电报——迪化陶副长官岷毓兄、鲍主席尔汉兄:今大局演进至此,
大势已定。且兰州解放,新省孤悬,兄等为革命大义,为新省和平计,亦即
为全省人民及全体官兵利害计,亟应及时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广州政府断
绝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在中央人民政府未成立前,接受人民革命军事
委员会之领导。治深知毛主席对新省各族人民、全体官兵、军政干部常表关
切,必有妥善与满意的处理。治已应邀参加即将召开之新的政协会议,并承
毛主席面商,希望治能返新一行。当允如有必要,愿听吩咐。希望兄等当机
立断,排除一切困难与顾虑,采取严密部署,果敢行动,则所保全者多,所
贡献者亦大,至对各军师长或有关军政干部,如有必要,盼用治名义代拟电
文,使皆了解接受。见意如何?盼即电复。

张治中申灰戍平。

这份很富于感召力的电报,通过邓力群转送到迪化。陶峙岳和包尔汉
接到电报,连夜聚在一起,密谈到半夜,然后草拟了一份复电,经反复斟酌


后才立即发了出去。

很快,张治中将陶峙岳和包尔汉联名发来的电文转呈周恩来,又由周
恩来送进了中南海,亲自交到了毛泽东的手中——文白将军钧鉴:9 月10
日戍平电奉悉。新局前途,承详切指示,至深感激。自全国和局未成,钧座
留平不返,职等在此,半年来与绍周、孟纯、经文诸兄,无时不审慎筹议,
在保障国家领土,维护本省和平,及避免军队无谓牺牲之3 项原则下,选择
时机,和平转变。经长时间的努力,此项主张业已获得全疆人士及全军将士
之拥护。除少数法西斯,如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动向尚难逆料外,其余
全数部队均将就驻原地,继续维持地方秩序。待马等问题解决后,即由峙岳
领导,宣布与广州政府脱离关系,依照《国内和平协定》,接受人民革命军
事委员会之领导。至政府方面,在策略转变时,即同时根据钧座与3 区所订
之《和平条款》,邀请3 区原参加省府委员返迪,恢复合作,遵循已定之和
平、统一、民主、团结政策,及本省《施政纲领》,在中央人民政府尚未成
立之前,暂时维持地方政务,听候中央命令,组织本省临时人民政府,预计
上项工作,本月内可以全部圆满完成。职等自信,深明革命大义与本身职责,
个人对政治上绝无企求,只期全省和平获得保障,人民不致涂炭,军队不致
牺牲,则对国家、对各族人民应尽之责任,即已达成,亦即有以副毛主席及
钧座之期望也。

此间人民殷盼钧座早日莅临指导,何时命驾,恳先电示为祷。职陶峙
岳、包尔汉。

毛泽东一口气看完电文,兴奋得一气吸掉了半截香烟,然后长长地吐
出一串烟雾,一边弹着烟灰一边说:“恩来,快把陶将军、包先生的电文,
转彭大将军过目。”周恩来接过电文,高兴地说:“看来和平解放新疆,指日
可待了!”

50


电报,飞越北京和迪化之间1949 年9 月下旬,甘肃省河西走廊和平解
放。至此,西北除新疆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全境解放。

彭德怀将军从北京返回兰州。他电令集结酒泉的解放大军抓紧时机,
充分做好继续西征进军新疆的一切准备。

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在兰州战役之前,就审时度势,暗中
派人与共产党开始接触,只是保密工作十分严谨,不被外人所知。

陶峙岳早在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时,就把曾震五长期放在身边,并委以
国民党第8 补给区司令的重任,并非他没有觉察到曾震五暗中与共产党有来
往,而是他希望身边能有这样一两个人,国民党早已大势将去,到时候也好
有个退路。

曾震五的活动虽说很机密,但日子久了,渐渐被周围一些国民党顽固
分子看出了破绽,有人跑到陶峙岳那里去报告曾震五与共产党有嫌疑,应采
取措施。

陶峙岳听了这些话,摇一摇头,故装糊涂地说:“曾震五我比你们了解,
他外出多一些,有时言谈中似乎流露出对党国的不满,但至于说到与共产党


有关系,我看还未必。对党国发几句牢骚,也难免,你们也太过虑了。人的
事,我心里清楚!”他公开出来袒护曾震五。闲言碎语自然也就少了。

兰州战役后,西北解放已指日可待。陶峙岳在离开兰州到新疆赴任时,
将彭铭鼎和曾震五等人留在兰州,是有打算的。兰州宣告解放后,他便把曾
震五从甘肃叫到新疆来,密议出路之大事。在陶峙岳的卧室里,随便谈了几
句时局,他便单刀直入地说:“我早看出你与共产党有关系,只是睁一眼闭
一眼罢了。现在,西北解放已成定局,为了尽快熄灭数十年来连续不断的烽
火硝烟,减少流血和伤亡,避免战争的破坏和损失,”我决定新疆走和平的
道路。经过反复的考虑,派你代表我去一趟兰州。无论如何要面见彭德怀先
生,联系有关新疆和平解放的事宜。”说着,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交给
曾震五,再三叮嘱道:“这是我写给彭先生的一封信,你务必当面交给彭先
生。尔后,将联系情况立即告知我,我这里好做准备!”曾震五临出门时,
他又告诫道:“你辛苦点,路上莫耽搁!”过了几日,曾震五从兰州打来电报,
告诉陶峙岳,他已将信亲手交给了彭德怀,彭德怀对陶峙岳决定起义,和平
解放新疆的举动表示赞许,并交代了有关事项和联络方法,还有一封致陶峙
岳的亲笔信。恰在这时,也接到了张治中将军通过伊犁转来的一份电报。

陶峙岳悬了许多日子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他十分高兴,当天便去找
到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兼新疆保安司令包尔汉,共商起义大事。

包尔汉听了陶峙岳派人与彭德怀联系的情况,又反复看了几遍张治中
将军的电文,沉思良久,叹了一声,说:“时到今日,大势所趋,看来只有
这一条路可走了。不过,新疆情况异常复杂,主战派的力量亦不可忽视,和
平的阻力尚大,稍有不慎,便会。。”陶峙岳想了一下,说:“陶晋初、刘
孟纯、屈武、刘泽荣、郝家骏等人,或明或暗地表示过和平解决的意向。真
正反对的,也不过就是马呈祥、叶成、罗恕人几个。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他
们是翻不起大浪的。当然,要走和平的道路,毕竟困难重重,但我有信心说
服马、叶、罗等人,使他们不致轻举妄动。如果万一他们狗急跳墙,我陶某
人也不是吃斋念佛的。”听了这番话,包尔汉心里踏实了许多,动情地说:“如
此甚好。峙岳兄,你我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在此关键时刻,我相信将军一
定会作为一面旗帜,领导新疆文武官员和各族民众走上光明之途。”陶峙岳
当即草拟了一份致张治中将军的复电,然后递到包尔汉的手中,让他过目签
名。

包尔汉看过电文,表示完全赞同,一字未动,决然签上了名字。

陶峙岳面对明灯,话语铿锵地说:“苍天为证,让我们共同为历史负责,
为新疆各族人民负责,为10 万官兵负责!”包尔汉双手抓住陶峙岳一只大手,
紧紧地握着,用一种特有的信赖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将军那张坚毅的面孔,顿
觉信心百倍。

两双大手5 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夜已经很深了。陶峙岳送走包尔汉,却毫无睡意。当着包尔汉的面,
他的话虽是那么说,但实际上,内心却并不轻松。和平解决新疆的问题,究
竟有几成把握,他心里仍是一一片茫然。

陶峙岳心里清楚,新疆的情况也是十分复杂的,有主张和平解决新疆
问题的,但也有主张抵抗到底的,还有国民党蒋系特务在大肆活动,弄得不
好,就会发生火并打内仗的事情。

其实新疆的起义!司题,在扶(风)眉(县)战役之后,就已经在暗


中开始酝酿了。自那个时期起,陶峙岳和他那位担任新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的堂弟陶晋初,以及军政长官公署秘书长兼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刘孟纯、新疆
省政府委员兼迪化市市长屈武、国民党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刘泽荣、联勤总
部驻新疆供应局局长郝家骏、警备总司令部政治处长梁容博等人,经常在一
起分析局势,秘密策划起义,并在各界朋友之中开始了初步的工作。

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所辖的部队,共约10 万人。李宗仁代理总统之后,
为了增加自己的资本,于1949 年2 月间,即异想天开,打电报给陶峙岳,
叫他除留1 个旅在新疆担任防务之外,把其余的部队全部调进关内,参加作
战。同时,马步芳也多次打电报给马呈祥,要把骑5 军调回青海。宋希濂也
趁机要把军长训练班的全部人员及其武器装备调进关内。总之。都想把新疆
的武力抽出去,调到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内,好保住个人的一方山水。

然而,新疆这些部队,派系复杂,究竟听不听命令,就连陶峙岳也心
中无数。

陶峙岳就以整编部队的名义,召集师旅长会议,吵吵嚷嚷大半天,除
了马呈祥、叶成、罗恕人几个喊着要率所属部队进关内作战而外,其他将领
都坚决反对部队出疆,并且提出了一大堆不出境的理由。结果意见分歧,争
执不下。陶峙岳一贯对蒋介石反动统治心怀不满,对胡宗南、马步芳之流更
是反感,则以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等理由,借故拖延。蒋介石、李宗仁等对
他渐生疑心,多次发电召见他,陶峙岳却以种种理由,既不去南京,也不去
广州。

陶峙岳坐镇新疆,是在争取时间,稳住新疆局势,静待时局情势的发
展,再解决新疆的命运问题。

他心里明白,要和平解决新疆问题,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切忌
盲目急躁,简单草率。否则,将会事与愿违,功亏一篑。

骑5 军军长马呈祥,是马步芳的外甥,系青海马家军的地方封建势力。
此人是个孝子。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都留在青海老家,因而一直企图率部打
回去,当然是个主战派。

第78 师师长叶成则是胡宗南的嫡系,兵力最多。但此人十分惧内,没
有什么主见,大小的事情都由老婆作主,而老婆又是一个见钱眼开的爱财鬼。

至于第179 旅旅长罗恕人,更是出了名的反共顽固分子,也是胡宗南
的心腹。他又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曾受过蒋介石的接见和嘉奖,对蒋介石自
然是忠心耿耿。

马呈祥、叶成、罗恕人三个之间,要数罗恕人和马呈祥私交甚好,来
往也最密,叶成则俯仰于其间。他们从骨子眼里就是反对共产党的。而在驻
新疆的部队中,差不多有半数人马操在这几个人之手,他们的动向如何,对
新疆的局势影响很大。

新疆起义的三只拦路虎,就是马呈祥、叶成和罗恕人。

整编第42 师师长赵锡光,情形又大不相同了。赵锡光兼任新疆警备副
总司令,驻军南疆喀什。早在8 月中旬,陶峙岳就偕同郝家骏、梁容博二人,
以检查部队后勤工作为名,将赵锡光请到焉耆来,和他共同密商起义部署事
宜。赵锡光深表赞同,因此南疆地区的起义准备工作就由他牵头,不会再出
什么岔子了。

到了兰州战事紧迫之际,以马呈祥为中心,以罗恕人为主谋,突然找
到陶峙岳,叫嚣着要率部入甘参战。


罗恕人二闯进客厅就大喊大叫道:“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时刻已经到
了,而我们这些党国栋梁,却眼看着西北大片山河已落入共军之手,新疆危
局迫在眉睫,坐在迪化城里隔岸观火,不觉得羞愧么?”叶成脸红脖子粗地
叫道:“早在2 月间李代总统就电令驻疆部队东进与共军作战,时至今日为
何仍无一兵一卒开出新疆,居心何在?”陶峙岳心里很火,但他毕竟是一位
老成持重遇事不慌的老军人,便平静地解释道;“各位将领,有话先坐下慢
慢说嘛。李代总统的命令当然是要执行的。问题是,从新疆到内地,纵横数
千里,戈壁茫茫,冰雪皑皑,大军开拔,谈何容易?”马呈祥啪地拍了一下
桌子,吼道:“我身为军长,统率千军万马,却把一家老少丢在青海老家,
至今生死不明,既不能尽忠,又不能尽孝,还算什么七尺男儿?今后又有何
颜面回青海去见父老们?啊!你们怕死,要投降共产党,我就是杀头掉脑壳,
打游击也要打回青海去!”叶成和罗恕人在一旁伸出拇指叫好帮腔,吵得房
子嗡嗡乱响。

“谁想投降共产党,先杀了我罗恕人,让我溅他一身血!”‘我叶成的刀
枪也不是吃素摆样子的!”“奶奶的!想和平,除非从我们这几万人马的头上
踩着走过去。。”陶峙岳冷笑一声,说:“各位不愧为党国栋梁,既然执意
要东进作战,我陶某悉听尊便。人各有志嘛!

问题是,我的两个口袋空空如也,拨不出一个子儿的军费。至于广州
政府,已经好几个月没给我们发饷了。据最新得到的消息,骑3 军5 万元的
军钠,被马步芳从兰州截走,已带着逃到香港去了。”马呈祥一听这话,脸
立时气成了猪肝色,拳头擂着桌子,恶狠狠地骂道:“奶奶的,马步芳不是
人,他不讲信义!前几天他还发密电要我率部打回青海去,可他干出了这种
私吞军饷的黑心烂肺事!有难不顾,情谊何在!”陶峙岳只好耐着性子,与
他们长谈,从新疆本身的特点谈起,联系全国局势,剖析利害,希望他们识
时务,顺应潮流,千万不可一时的冲动,头脑发热,干出损害数万官兵的蠢
事来。这种谈话,一直持续到新疆起义的前夕。

一天,陶峙岳亲自来到马呈祥的客厅里,正好他们三个又凑在一处,
密谋策划是否先将陶晋初、屈武、刘孟纯、刘泽荣、郝家骏、梁客博等人抓
起来,然后孤立陶峙岳的阴险计谋。陶峙岳突然到来,三个人十分惊慌,当
得知他是一个人时,才平静下来。

起初,谈话僵持了好几次。后来,陶峙岳又把这几个人渐渐说得沉住
了性子。

陶峙岳平心静气地说:“各人有个人的看法,不应干涉他人自由。但任
何人作任何重大决定的时候,都必须洞察利害,深明是非,不能感情用事。
如不赞同起义,也就是不需要和平,那么和平的反面,就是战争。谈到战争,
必须在作战上能操胜券,后勤上有把握,才能应战。我们新疆的部队为数10
万,但只能应用到点上,彼此不能支援。何况从军事上看,兰州、西宁、银
川相继失守,彭德怀驱10 万精兵挺进酒泉,我们外援断绝,退路不通,民
族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