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铁血河山-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的原在日本本身都是贵族出身,与代替他们的这些平民子弟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能做完全模仿的让外人,包括他们的父母都看不出来,没有个五、七八年的时间根本就做不到。现在却要求一年之内完全模仿到位,这个难度可以想象。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也不过才挑选出来六个人。
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和人力、财力,刘家辉绝对不会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危及这几个核心人物安全的隐患。所以处理掉那个整容医生,无论他对这个计划知道多少,了解多少都是必然的。
与那个整容医生一起消失的,还有那几个单独为这六个人做日语培训的那几个28集团军在作战中俘虏的日军翻译。尽管这六个人都是分别单独授课,相互也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这几个日军翻译消失也是必须的。
刘家辉为这个计划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那能允许这些人还继续存在危害到这个计划的执行?与那二百名杀手相比,这六个人才是他整个计划的核心。那二百名杀手的专职是惩戒那些在战后逃脱制裁的日军战犯。而这六个人的任务,是长期在日本潜伏,耐心等待时机,为将来控制日本政坛做好准备。
看着眼前被吓的象是霜打的茄子一样的政训处主任,刘家辉觉得已经到了摊牌的时间。刘家辉站起身来,从办公桌上一个卷宗内抽出一个名单递交给他,语气略微有些放缓道:“叔逸兄,你看看这份名单怎么样?有没有遗漏的。”
这位政训处主任接过这份写满人命,长达四五页的名单之后,略微打量了一下之后,刚刚还黯然无神的眼睛,突然放亮,有些激动的看着刘家辉道:“总座,这些人就是您培训这二百名特工要对付的人?”
“不错,就是这些人。包括所有侵华日军以及关东军所有军以上的军官和民国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之间,日军在华所有旅团长一级的军官。还有日军在中国派遣军以及关东军呆过的所有师团一级的军官。另外还包括他们天皇整个家族。”
“日军中达到我的标准的,除了在重庆战俘营中关着的那几个和已经上了西天的之外,都在这里。”刘家辉轻描淡写的回答。
“总座这个731部队和100部队是什么样的部队,怎么名字中只有两个人,而其他的人只在括号里圈上少尉以上全部缉杀。这个部队到底是什么部队?”细细的打量名单,这位政训处主任看到一处特别之处,有些疑惑的道。
名单上的其他日军部队基本上都是少将以上军官,少将以下只是极个别的,但是大部分也都是大佐一级的。只有这两支日军部队追杀的名单上甚至连少尉这样的基层军官也包括在内,而且强调,只要一经查实是属于这两支部队,就地格杀。无论处于什么环境,这个人是什么样的身份,是男是女。这多少有些让他好奇。
“这两支部队就是日军细菌战部队。专门拿中国人做实验,培育细菌战和化学战武器的日军部队。叔逸兄,你不会以为抗战期间,大后方那几次大规模的烈性传染病爆发完全是天灾吧。”
“这两支部队,一支在哈尔滨,一支在长春,都是专门拿中国人做人体实验,为日本进行细菌战做准备的日军部队。这两支部队所有的人,连作为战犯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连人都称不上。简直是一群吃人的豺狼。”谈及这两支日军部队,刘家辉恨的咬牙切齿。
“那些烈性传染病的爆发,我们知道是日军搞的鬼。他们空投携带各种病菌的老鼠、跳蚤,在大后方几次造成了烈性传染病的大爆发。其中以宁波、金华地区几次最重。难道说这些东西都是这两支部队制造出来?不过,总座,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这位沈少将有些奇怪的道。
在资料即便是在日军内部也是需要进行严格保密的。按照总座的说法,这两支部队都位于被日军占领已经长达十多年的东北内地,**在东北的情报系统在日军大规模的清剿之下,早已经分崩离析,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自己这个总座是如何查知的?而且不仅番号,就连驻地这种更为保密的资料都查的出来。
“这你就不要管了,你的任务是带领这二百人,在五到十年之内,将这个名单上的战犯,逐步解决掉。为我国无数丧生在日军铁蹄之下的骨肉同胞报仇恨雪恨。”听到他这个疑问,刘家辉摆摆手没有有回答他。而是在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说出了将他请来的实情。
“什么?总座您的意思是让我去指挥执行这项逐步干掉上包括日本皇室,下到一大帮公爵、侯爵、伯爵以及一群大臣、财阀,还有这么多大将、中将、少将的庞大的计划?”听完刘家辉最后的这句话,这位年纪轻轻便成为军统最年轻的少将的现任28集团军少将政训处主任,目瞪口呆的指着自己问道。
刘家辉看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而呆呆的望着他的这位沈叔逸少将,笑了笑站起身来,点上一支烟来回在屋子里挪动了几步之后,才道:“怎么。叔逸兄是不敢去?”
“这到不是,这个计划很有意义,也很刺激。只是这个,这个?我的情况您也知道。我的家人在您的协助之下,现在已经到了美国。他们都在等我抗战胜利之后去美国和他们一起团聚。这个计划,我还是不要参与的为好。”
“总座,28集团军中能人甚广。我想挑选出来一两个无论是才干都远胜于我的人还是有的。他们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干这个比我适合多了。这个指挥的位置,总座您还是另选其人为好。”听到刘家辉的反问,这位沈少将磕磕巴巴的道。
刘家辉听到这个家伙的推脱笑了笑,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子前,拉开一个抽屉,拿出一本护照和一份资料丢给他:“谁说你主持这项计划,就不能去美国了?虽然全部坐镇美国指挥不太可能,但是两边来回跑却没有什么问题。放心,耽误不了你的家庭生活。”
沈少将接过护照和证件一看之后,吃了一惊。这本护照上的名字虽然是另外一个人,但是照片却是自己的。而且更让他吃惊的是,这本护照居然是美国护照。
放下手中让他吃够惊的护照,他又顺手拿起那几张资料。资料上的名字和照片都和护照上的一样。但是证件上的职务却是一家公司的保卫部门负责人。这家公司的名字他听说过,是美国的一家大型投资公司。
“总座,您这是什么意思?”看着手中的依据他多年特工生涯一看就是真的证件和资料。沈少将疑惑的看着刘家辉。
刘家辉笑着拿过他手中的资料和护照道:“你以为你们军统那位老板真的放心你就这样出国?不过,你拿着这本护照,你们的那位老板借给他八个胆子,也不敢在动你了。你和你的家人在美国也可以团聚了。”
“那份资料,是我在美国给你安排的工作。叔逸兄,我知道你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便进入了军统工作。这些年来一直在军统工作,除了特工之外,并没有什么专长。”
“你即不会经商,也不会做什么研究工作。你总不该想开个杂货铺渡过下半生吧。以叔逸兄的身手,就这么的闲下去,实在有些可惜。我就自做主张,在美国替你安排了这份工作。从这本护照办下来的那天起,你就是美国公民了。而且从那天起,你就是这家公司员工,已经开始领薪了,”
“现在你在这家公司每个月三千美圆的薪水都按时打到你夫人的帐户上。当然这份工作是只领薪水,不上班的。而你的业务就在这张纸上,你的部下就是这二百人。”
说到这里,刘家辉严肃的道:“叔逸兄,我这么安排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要打消你的后顾之忧虑。不错,28集团军中人材是不少,但是象叔逸兄这样心思细腻、头脑灵活、身手敏捷,做事老练,专业搞这个出身的却没有。”
“况且这些人是叔逸兄一手训练出来的,对这些人的能力和特点,在28集团军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叔逸兄更清楚。我想不出来除了叔逸兄,28集团军中还有那个人更适合去执行这个追魂计划。”
“这件事情关系到为千千万万无辜丧生在日军屠刀下的同胞报仇的大事。我知道叔逸兄也不会甘心就这样让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两条腿畜生,在战后就这么逍遥的逃脱惩罚的。”
“我相信叔逸兄的为人,才将这个计划交由你负责。说实在的我对军统的人并不相信,我这么做是相信叔逸兄。否则我不会将这个计划全盘委托给叔逸兄负责。”
“要知道这个计划,在28集团军中也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即便是许参谋长也是前两天才知道。怎么样,叔逸兄敢不敢接下这个差事。替那几千万死难的同胞报这个仇。”
“放心,叔逸兄,只要你不愿意,小弟绝对不为难你。等抗战一结束,我就送你出国。而且那份工作还是你的。请叔逸兄放心,我绝对不食言,也绝对不会为难叔逸兄。”
看着刘家辉诚挚的目光,在看看手中的那本美国护照,这位虽然军统出身,但是却称的上忠义的年轻少将心中犹豫了。刘家辉说的这些,他心里很受感动。为战争中死难的那几千万同胞报仇也是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况且人家连自己的后路都给想好了,如果自己拒绝是不是有些?这个任务风险并不大,毕竟战后的日本不是战前的日本。那张名单上的人物,除了天皇之外,其他的不会在有之前的警卫一类的待遇。
况且美国人总不能将这些日本战犯一个不抓,一个不杀吧。自己完成这个任务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关键的是,自己在美国的家人都还在他的手中。自己现在知道这么多,却不帮他干事,他说不追究,鬼才知道是不是真话,
想到这里,这位沈主任咬咬牙道:“总座,这个活我接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你说,只要我能做到了,我会全力以赴。”对于他提出的要求,刘家辉想也没有想的就应承了下来。
“我上回去重庆,我姐夫在话里面也透露出想退出军统的意思。您知道我姐夫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在军统能走到今天地步多亏他的提携。而且我的这位姐夫正向总座说的那样,对各种技术工作极为熟悉,有了他的帮忙,我想成功的把握性更大。只要您同意帮忙,老板和我姐夫那里我去说。”
“我想我姐夫要是听说到你这里,一定会高兴的睡不着觉的。只是这个忙还需要您来点头。”这位沈主任提出了一个简直不能算是要求的要求。他的这个要求甚至还让刘家辉相当的高兴。
“没有问题,只要他愿意来,我欢迎。而且你和你姐夫说一声,象他这样的人才来多少我欢迎多少。不要说对咱们的计划有帮助,就是没有帮助,你叔逸兄提出来了,我岂有不答应之理?”对于他这个要求,刘家辉想也没有想的就点头同意了。
………【第三百零七章 胜利(1)】………
第三百零七章 胜利(1)
等这位沈主任与刘家辉告辞走出刘家辉的办公室之后,才想起来自己临来的时候心中发的誓,不由的苦笑不已。自己还是入了人家的套,以这位总司令的狡猾这个个性,这个套自己既然钻了进去,恐怕今后就别想在脱身了。
想到这里,这位沈主任不禁在心头暗骂自己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当初既然想脱离军统,随便到那个战区或是集团军蹲着,就算是领一闲差,依仗身后的那位老板势力的余威,那些战区司令长官到是不见得。但是那些集团军总司令或是军长们还不得打个板将自己供起来。
那会象这里这样,这二位虽然不能说拿自己不当一回事情,却总是隔三差五的做出圈套让自己钻。自己尽管多加防备,但是却总是记出不记打的上当。想到来28集团军上任以来的吃的大大小小的亏,这位沈主任不由的摇头苦笑。
一直将他送出门的刘家辉,看着这位沈主任临离开前,摇头叹息的背影笑了笑。他大概能猜测出这个家伙现在心里大致在想什么。不过不管这个家伙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总算是答应了。这个计划交给这个人负责,自己也可以松上一口气了。
想到这里,刘家辉摇摇头苦笑,这家伙估计是亏吃多了,心里有了防备才对这件事情推三阻四。自己心中到并不一定是真心的抗拒。否则在后来也不会这么痛快的答应。还主动的将自己的那位姐夫拉过来帮忙。
对于自己的这个计划,只要是身上有一点热血的中国人就没有几个会没有兴趣的。更何况这个计划所需要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这个家伙一手培训的。要说这个家伙没有兴趣,恐怕就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
至于这个家伙会不会将这个计划泄露出去,刘家辉并不担心。要是他想泄露出去,军委会早就找刘家辉谈话了,何必等到现在。况且以自己所知这个人的为人来,他也做不出出卖朋友的事情来。
最关键的是,只要他的家人还在美国,还在赵永刚的控制之下,也就相当于在自己的手中,就不怕他玩什么花样。
直到看到他的背影消失的院子的尽头,刘家辉才转过身来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后坐好。与那位他那个计划的主要执行人谈完话之后,他没有着急回家,而是顺手拿起桌子上的一份《中央日报》心不在焉的看了起来。刚刚和那个家伙的谈话,几乎让他废尽了口舌。他觉得现在该调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可惜的是刘家辉今天注定就不能轻闲下来,还没有等他看完第一面,许洪亮就走了进来。手中同样拿着一份《中央日报》走到他面前,打开,将打开的版面放在他面前。
刘家辉看了很少有失态的时候,总是一副泰然自定,今天却有些显得激动的许洪亮一眼,没有理会放在自己面前的报纸。笑道:“洪亮,你今天怎么了?拿张《中央日报》干什么?我这里又不是没有。还有出了什么事情,怎么让你这么激动。这可不常见呀。”
许洪亮神情古怪的打量了刘家辉好长时间才道:“总座,您前一段时间和我说的,美国人很有可能会在战争中使用的那种威力巨大的炸弹,是不是就是报纸上登载的那种,美国人在日本投掷的叫原子弹的武器?”
“哦,这还你记得?”刘家辉听到许洪亮这么说,连忙打开报纸看了起来。才发现许洪亮拿来的那张报纸用大幅篇幅报道了前两天,也就是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消息。
看着手中的这张报纸,刘家辉挠挠头,自己拿的那张同样是《中央日报》怎么没有看到这段消息。按照《中央日报》一贯夸张的报道形式,象这种新闻应该放在头版头条。可自己的那份报纸上怎么什么也没有看到?
刘家辉连忙打开自己的那张报纸,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拿的居然是昨天的报纸。刘家辉有些尴尬的看着许洪亮:“我说怎么在我的报纸上没有看到这则报道,弄了半天我拿的是昨天的报纸。”
许洪亮看着明显不知道在自己来之前在想些什么,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没有任何表情的刘家辉,无奈的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道:“总座,您前一段时间和我提过的美国人拥有的那种威力巨大的炸弹,是不是就是这张报纸上报道的什么原子弹。”
“不错,就是这种炸弹,这种炸弹是用一种放射性元素研制成的武器,威力极大。这种武器也可以称之为核武器。”听完许洪亮的提问,刘家辉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回答许洪亮的问题。
对于许洪亮,刘家辉没有隐瞒太多,将自己所知道的只要能讲的基本上都讲了出来。况且他这东西的了解也实在称不上多。他在后世只是普通部队的军官,接触不到核武器这种高科技的东西。
原子弹这东西要是普通人都能理解的很深刻,恐怕后世早就遍地都是原子弹了。美国那里还需要整天象防贼一样,防着其他国家研制这东西。
听完刘家辉的大概情况介绍之后,许洪亮沉思了下来。良久才盯着刘家辉道:“总座您说,这种武器咱们中国会不会有。当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中国要是就有了这种武器,我想小鬼子也不敢这么横?咱们的同胞至少也可以避免这八年的屠杀。”
许洪亮很明智没有问刘家辉,他为什么事前就知道了即便是在美国也是绝秘的事情。按照这次爆炸之后,一向反应灵敏的美国媒体的反应速度来看,这种事情在美国也称的上绝密。
而且就国际惯例来讲,象这种极为先进,可以做撒手锏的武器,一般在投入实战之前,都会处于严格保密的情况之下。不要说自己的这个总座,就是一般美国官员都不见得能知道。
尽管心中充满了好奇,但是与刘家辉共事这么多年来,许洪亮早就摸清楚了刘家辉的性格。知道只要他不想说的事情,谁也撬不开他的嘴。尽管自己的这个总座有时候好象什么事情都能事先预计到的表现他也相当的不解。
刘家辉听完许洪亮的反问,点上一支烟,静静的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半晌才坚定的道:“会有的,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将来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拥有这种让全世界为之胆寒的武器的。既然我们中国人能如此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创造出至今造福人类的四大发明。我相信只要想,我们中国人就一定会研制出这种武器的。中国人的智慧不输于任何人。”
说到这里,刘家辉沉思了一下:“不过现在?至少在20年之内,咱们就别抱任何幻想了。这种武器威力的确大,但是研制这种武器的成本和代价也是绝对高昂,是现在的中国远远无力承担的。它不仅要求拥有数量巨大的核物理学家。更要求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就国内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的工业基础实在太薄弱。国内一年的发电量也不够研究、制造一枚原子弹使用的。更何况是其他所需要的更高级的工业种类?“
“美国人本身就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大量的人才资源,再加上纳粹在欧洲的大规模迫害又使得大量犹太尖端科学家逃亡美国,使得美国拥有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雄的人才储备。”
“有了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加上美国本身的雄厚工业基础,以及庞大的财力可以不计代价的投入,才让美国能率先在全世界研制出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而其他国家,在现在打的民穷财尽的情况之下,很难能支撑的住如此大的投入。”
“而中国,就象刚刚我说的那样,更是至少在短时间之内还看不出拥有这种能力希望。近代科技水平已经远远被西方列强甩在后边中国人,本身没有能力培养这种人才。国内大学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能培养出这种顶尖的科学家。”
“而在国外学习核物理这种在国内没有多大用途学科的人数本来就不多,毕业之后又大多数又因为国内没有发挥所长的地方而都留在国外,即便那些回国的也只能去大学担任教授。国内甚至连一个专门研究的机构都没有。人才基础的薄弱远甚于工业基础的薄弱。”
“而且研制这种武器所要投入的天文数字般财力和物力,是现在的中国根本无力承担的。现在中国的一年的财政收入,刨除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僚装入自己口袋中的之外,甚至就连美国为了这个计划所投入的资金的总数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拿什么去造这种价格昂贵的武器?”
“洪亮,你知道美国为了研制这种武器投入了多少?我可以告诉你,不算上所投入的庞大的人力,仅仅财政上就投入了20亿美圆。想想这个数字,国民政府要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积攒下来?不过现在不能,却不代表着将来不能。”
说到这里,刘家辉语气突然高昂起来,意志坚定的道:“洪亮你相信我,不出二十年,中国人一定会拥有这种武器的。在不旧的将来,中华民族在近一个世纪来饱受侵略的历史将会一去不复返。我坚信这一点一定会实现。”
许洪亮看着有些失态的刘家辉苦笑的道:“总座,您说这种武器真的会给世界带来和平吗?真的能改变我们国家现在这种有国无门的现状,不在让我们的同胞在遭受现在这样一次次屠杀吗?”
“这种武器的威力不在战场上,特的威力更多的是在轰炸机的弹舱和运载工具上。只要你的对手有了这种武器以及反击工具,即便你有毁灭对手千百次的能力,但是你的对手不用多,只要有一次反击的能力就足够了。有了这种武器,最起码没有人敢在象现在的这些小鬼子一样,大摇大摆,光明正大,连一个勉强能说的出口的借口都不想找的直接侵略。”
“这种武器的出现,能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种武器会让整个世界变冷。”听到许洪亮的反问,刘家辉无言以对。他能告诉许洪亮这种武器让世界整整冷了五十年?虽然几度擦枪走火,但是世界大战却始终没有在打起来?
许洪亮很显然没有想到刘家辉会这么回答他,有些疑惑的道:“变冷?怎么一个变冷?美国有了这种武器,在加上现在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过此次大战洗礼的庞大军事实力,可以称的上世界的老大了。可就算没有人敢在象日本人一样去老虎屁股上拔毛,但是其他国家之间能做到完全和平吗。谁能保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在不远的将来爆发。仅仅依靠一种武器,怎么会让这个世界变冷?”
“洪亮,你真的以为这个世界上就美国一家能研制出来这种武器?”听到许洪亮的问题,刘家辉没有回答,直接反问道。“这我到是没有这样想过。毕竟除了美国之外西方的老牌列强中其他的国家,我想也拥有研制这种武器的实力和能力。”许洪亮摇摇头道。
刘家辉转过身来,在文件柜中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打开平铺在办公桌上,指着欧洲部分道:“在原来的欧洲各列强中,纳粹德国是世界上第一种从事这种武器研制的国家,而且也取得了相当进展,只是由于战局的发展和本国自身在决策上的失误,才使得让美国抢到了前边。
“如果没有这两样失误,特别是纳粹的排犹政策,使得大量掌握了高等技术的犹太人流亡美国,纳粹德国恐怕早就研制出这种武器了,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不过现在已经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的德国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但是依靠战前和战争中积攒下来雄厚的基础,尤其是在人才方面的积累,如果战后国际环境允许,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来。”
“而其他国家中,英国在这方面也有雄厚的基础。而且按照美、英历史上的传统关系以及目前的密切关系来说,美国研制这种武器很难保证英国不参加。只是由于英国之前全力投入到战争中,没有精力更没有实力来研制。”
“但是现在没有不过不代表以后没有。以英国人的实力,我想等战后不长时间,英国人就会拥有这种武器。而且这个速度应该会相当的快。”
“至于法国,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先后遭遇到德国三次入侵,这次更是被弄的几乎亡国,这个结局恐怕是高傲的法国人无法接受的。对于这种武器,恐怕法国人会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研制。以法国在战前的科技水平尤其是核物理方面的高水平,应该也不会太晚。
“一个诞生了居里夫妇这样伟大科学巨匠的国度,这个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所需要的时间多一些而已。毕竟法国在战争中损失还是相当巨大的。他首先要做的是恢复经济。没有经济的恢复,他也没有那个实力来支持这种耗资巨大的武器研究。”
“至于苏联,他从沙俄改名叫苏联的那天起,几乎就遭遇到所有世界强国的入侵,被弄的几乎亡国。几经苦战才保护这个所谓的苏维埃政权。虽然生存下来,但是却一直遭到西方列强的围堵和封锁。苏联可以说对整个世界,尤其是那些西方列强相当的不信任。”
“尽管他现在和美、英两国还勉强维持着盟国的关系,但是等共同的对手消失了之后呢?德国已经败亡,剩下的日本也是灭亡在即。他们之间在没有了互相利用的价值,这种所谓的同盟破裂的时间已经就在眼前。”
“现在苏联已经占领整个东欧,几乎所有的东欧国家都被纳入了它的势力范围。苏联,从他还叫沙俄的时候,什么时候见过他吃进的东西吐出来过?而这又是西方很难接受的。”
“双方的理念,社会制度可以说天差地别。恐怕等日本人投降,没有了对手之后,他们之间的同盟就会完全破裂,甚至成为对头。出于对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在西方国家拥有了这种武器之后,苏联人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搞出来的。而且出于与美国对抗的角度,他们会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研制出这种武器来的。”
“尽管苏联人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同样惨重,但是经过战前近二十年的苦心发展,苏联已经建立了一套雄厚的重工业体系。再加上之前培养出来的大量科学家,只要他们想研制,以他们那种可以调动一切资源,举国干一件事情的独特的体制下,恐怕用不了几年,就会同样拥有这种武器。
“而且很有可能在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在研制了。苏联人?斯大林的目光有时虽然并不能称的上看的太长远,但是这点战略眼光还是有的。”
“当敌对的两方都拥有这种武器的时候,在他们谁也奈何不了对方的时候,世界大战是打不起来的。在势均力敌的对手面前,只要对手保持着与自己相同的反击能力,威胁永远只是威胁而已。没有人敢冒险打一场足以毁灭世界的核战争的。”
“随着战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苏联人势力的膨胀,尽管真正的世界大战虽然不一定能打起来,这种热战之外的冷战却是避不可免。这就是我说的世界变冷。洪亮,你看着吧,不出两年,这个世界就会变冷。”
说到这里,刘家辉手中的红兰铅笔在那张世界地图上欧洲部分,沿现在美苏占领区边界重重的画上了一笔:“这场冷战对中国即是一场机遇,也是一场挑战。不过就看到时候,当时中国领导人会怎么去考虑了。”
听着刘家辉的侃侃而谈,许洪亮一边盯着地图上刘家辉画出的那条红道,一边脑袋飞快的转着:“这些东西,自己的总座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难道今后的世界真的会象自己总座这么预想的?只是他这个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