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外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字的宝训;二,聪明伶俐,脑筋常能急转弯,也就是有所谓的慧根;三,机遇好,恰好进了少林寺做和尚;四,率性而行,不拘一格,只有不拘泥小事的人,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真理。
其实还应加上一条:不会武功,因此碰上强敌只有束手待毙一种选择。而这在晦聪这样的高僧看来,却是:“师弟,你定力当真高强,外逆横来,不见不理。《大宝积经》云:‘如人在荆棘,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会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师弟年纪轻轻,禅定修为,竟已达此‘时时无心,刻刻不动’的极高境界,实是宿根深厚,大智大慧。”他们的老师侄,武功高强的澄观于此更是赞叹不已。金庸写道:
澄观更加佩服的五体投地,赞道:“《金刚经》有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晦明师叔竟已修到了这境界,他日自必得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勤修苦练而始终不得禅悟的澄观是韦小宝的绝妙的陪衬人。“他横由他横,清风抚山岗;他狠由他狠,明月照大江。”这等境界对澄观来说可谓孜孜以求,却又只能是高山仰止;而对于韦小宝来说,却是手到擒来全不费功夫。造化的安排是如此的奇妙,世事又岂能逆料?
。。
尘土荣华 昔晦今明(2)
所以长发遮面之贞子偈曰:
噫!
万卷经书皆无物,
不需文字大道宏。
青灯空笑修行苦,
何若潇洒鹿鼎公?
我一贯的看法是,金庸写得最好的,就是《鹿鼎记》。《鹿鼎记》以下,依次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所以,金庸写完《鹿鼎记》就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了。因为不可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了。所以,智珠在握如金庸者,自然和他所推崇的范蠡一样,选择激流勇退。
《鹿鼎记》这部书,好就好在写了韦小宝这么个人物。当年租书看时,《鹿鼎记》是最后看的一部。这之前看的是《天龙八部》,看得热血沸腾,所以对《鹿鼎记》也寄予类似于《天龙八部》的热望。特别是第一回就出现了“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陈总舵主,更吊起了我的胃口,以为小白龙韦小宝也会像段誉一样因缘际会而后终成一代高手。随着情节的进展,因缘倒是际会了,不算那个教他假武功的海大富,陈近南、九难、洪教主等顶尖高手都成了他的师傅,但是,韦爵爷他无心向学。他喜的是做老千,想的是开丽春院,他傍的是皇帝这个天下最大的款和腕,所有这一切,都只为那白花花的银子,轻飘飘的银票。不错,他爱的是个钱字。而此前金庸笔底的人物不管好人坏人,一律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从不考虑钱的问题。说实话,当年初读《鹿鼎记》,我确实有些失望。呵呵,那时我涉世不深啊。后来,我逐渐的越来越喜欢《鹿鼎记》了。《鹿鼎记》和《倚天屠龙记》成了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书:读《倚天》是因为爱赵敏;读《鹿鼎》则是一种难言的快乐和辛酸。我逐渐明白,没有阅历的人是不会读得通《鹿鼎记》的。而读通了《鹿鼎记》,则世上无难事矣。
金庸在《鹿鼎记》的后记中说道,很多人因为韦小宝的德性而不喜欢《鹿鼎记》,甚至于认为这书不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然后他又为韦小宝也为他自己做了一些辩解。其中比较有趣的一句是:“韦小宝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女性,(诸公,这句有点别扭,不太通,是个病句),并没有贾宝玉那么多,至少,韦小宝不像贾宝玉那样搞同性恋,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鲁讯写阿Q,并不是鼓吹精神胜利。”比较语重心长的一句话是:“韦小宝重视义气,那是好的品德,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学。”金庸的这些话,有些含含糊糊,欲言又止,迫于时评,好歹得说几句,但又不想说破微言大义,也不想把话挑的太明。这是很符合金庸的中庸之道的。
但不把话挑明就会说不清一些道道,不得已,在下只好在这里替金庸把话挑明。韦小宝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是一个首要的问题。韦小宝,他是一个靠本能生存的人,靠本能生存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生存之道,他的本能非常好,总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他的生活没有原则,但也可以理解为他能像水一样随物赋形;他是一个不识字、没有灵魂和思想的人,所以他没有痛苦,也没有读书人特有的不安、软弱、犹豫、彷徨和自我的搏斗,更也没有读书人那种特有的无耻、阴暗和无聊;他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当然这是指理想主义的那种理想,陈近南或者切格瓦拉那种理想,其实他有一个理想——开丽春院连锁店;他还是一个没有感情生活的人,当然阿珂可能曾让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爱上一个人的意味……最令人诧异的是:韦小宝是一个天然谙熟吴思先生总结出来的“潜规则”的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官。所以他做人很成功,做官也很成功,所以他在妓院,皇宫和江湖都能如鱼得水。他还留给我们一条宝贵的经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人,都可以讨价还价,只要你愿意。
。 想看书来
尘土荣华 昔晦今明(3)
古龙和金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人物形像。但若论人性的真实,韦小宝当是古金第一人。他的贪婪,狡诈,自私,无耻,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固有的;他所做的那些奴颜婢膝,曲意逢迎,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事,是我们常常要做的;而他的强颜欢笑和身不由己,更是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真实境遇。我猜想,金庸以韦小宝来金盆洗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想说的是,虽然他知道理想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但因为已洞悉人性和历史的奥秘,因此决定向这奥秘低头——但这不是失败的低头,而是那种如流水般随物赋形的低头。所以,在《鹿鼎记》中,气宇轩昂出类拔萃如陈近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如康熙,都不如萎琐又无知的韦小宝那样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不是金庸写郭靖和石破天时那种简单的反智倾向,而是读通历史和人生后的庖丁解牛。最后,当韦小宝身处不可调和的两难境地时,他想通了一个惟一的破解之道:“老子不干了。”
不瞒诸位,这些年兄弟混迹江湖,每当碰上种种难题,就会想起韦小宝,并且学着用韦小宝的方式和态度来对付,结果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该低头时就低头,没有什么屈辱、压抑和郁闷,最多老子不干了。
活到如今,说实话,我已想得很明白:倘若做不成《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那样的人,我宁愿自己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呵呵,尘土荣华,昔晦今明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才高于志 土木形骸
春天的早些时候,在厦门海边的夜宴上,江湖上——特别是在金融界——鼎鼎大名的巴曙松博士在席间说起一个银行业界人士,用“才高于志 土木形骸”这八个字来形容。其时我的《古金兵器谱》正在当当、卓越、旌旗以及各地的书店热卖中——那是一本谈论古龙和金庸书中人物的道路问题的书。听到巴博士此言,我猛然想到,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笑傲江湖》中的莫大先生。
“潇湘夜雨”莫大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出场很少,总共不过寥寥几次,却次次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乃是一等一的人物。第一次出场是在衡山城的一家茶馆里,“只见一张板桌旁坐了一个身材瘦长的老者,脸色枯槁,披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状甚是落拓,显是个唱戏讨钱的。”直到他一剑削断七只茶杯后走出茶馆,众人才知这拉胡琴的落拓老头乃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衡山派掌门人。第二次出场一剑杀了嵩山派的高手费彬转身便走,这一剑救了他的师弟刘正风和其时尚未学会“独孤九剑”的令狐冲等,平时有点看他不起的师弟刘正风这时感慨道:“说到剑法武功,我却万万不及了。平日我对他颇失恭敬,实在好生惭愧。”第三次出场是和令狐冲在一个小酒馆中对饮。“令狐冲见莫大先生形貌落拓,衣饰寒酸,哪里像是一位威震江湖的一派掌门?偶尔眼光一扫,锋锐如刀,但这霸悍之色一露即隐,又成为一个久困风尘的潦倒汉子。”令狐冲其时正身陷所谓名门正派与魔教邪派之争,并因此对任盈盈不能痛下决心,莫大对令狐冲说道:“令狐兄弟,你现下已不在华山派门下,闲云野鹤,无拘无束,也不必管他甚么正教魔教。我劝你和尚倒也不必做,也不用为此伤心,尽管去将那位任大小姐救了出来,娶她为妻便是。别人不来喝你的酒,我莫大偏来喝你三杯。他妈的,怕他个鸟?”在令狐冲看来,“他有时出言甚是文雅,有时却又夹几句粗俗俚语,说他是一派掌门,也真有些不像。”“他妈的,怕他个鸟?”这雅语中的粗骂,正体现莫大的为人处世之道,就像他的胡琴一样,一味凄凉,往而不复,不求中正平和,但求率性而已。
对于个人来说,对幸福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不过,一个人志向太大了,对他自己来说多半是一个不幸。不说那志大才疏的,也不说那怀才不遇的,单说那功成身就的,一般是少不了要勉强别人也勉强自己的。所以,一个人能才高于志,便已脱了苦海;还能做到土木形骸,那他是有福了。“土木形骸”这四个字,最早是用来形容刘伶的。《名士传》说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锄随之,曰:‘死便掘地以埋’。土木形骸,遨游一世。”关于刘伶的记载,都是很有趣的。《竹林七贤论》说到有一次别人跟他吵架急了要揍他时,“伶和其色曰:‘鸡肋岂足以当尊拳?’其人不觉废然而返。”最有名的要算《世说新语》里说的故事:刘伶的老婆劝他戒酒,刘伶说好呀,你弄点酒肉来,我对神发誓戒酒,结果,刘伶对着祭神用的酒肉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然后,“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不过,刘伶最高妙的地方是他虽然才高八斗,却“未尝措意文章,终其世,凡著《酒德颂》一篇而已。”这是他胜过“竹林七贤”中另外几位的地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窥见“唯有文章才能不朽”这一奥秘,以他之才,却“未尝措意文章”,一辈子只写了一篇《酒德颂》,呵呵,那是不求不朽的智慧和境界了。
在真实的刘伶或者虚构的莫大这样的人物身上,我印证了我对生活的一个朴素的见解——幸福就是做一个不求进取的天才,胡乱快活一世。这和巴博士所说的“才高于志,土木形骸”应该是一个意思。
引而不发的爱情生活
郭襄的一生跨越《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两本书,她的一生,主要和爱情有关;她的爱情,主要和杨过有关。只是,她的爱情是那种引而不发的爱情,不管是她对别人的爱还是别人对她的爱。她对杨过的爱情其实是爱慕,而何足道和张君宝对她也是爱慕。爱慕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一切都不说出来,只靠微妙的意会,有时也会托物抒怀,但一定是点到为止。这种感情最主要的内容是思念,而这种思念对方是不知道的,因此,这样的思念带着点自我砥砺的味道。如果再想想不论是郭襄对杨过的爱慕,还是何足道和张君宝对郭襄的爱慕,都是无望的爱,那么,这样的感情和思念还带着自我放逐的味道。
郭襄对杨过的爱慕杨过是能感受到的,但一切又都只是意会,根本就没有明言,因此杨过的策略也只能是下意识的逃避。郭襄知道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因此她深知她对杨过的感情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只是她心不由己,无法自控。在少室山的少林石碑前,郭襄也曾自问:“便是刻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呵呵,这是一个无解之问,也许直到郭襄最后削发为尼创立峨眉派才一了百了。
世事的奇妙在于,情债是一个链条,很少有人能逃得过情债之链。如果将爱的一方设为上家,被爱的一方设为下家,那么,杨过是郭襄的下家,而郭襄则是何足道和张君宝的下家。上家的命运是不幸的,昆仑三圣何足道,集琴圣、剑圣、棋圣于一身,那是何等出类拔萃的人物,于少室山上,少林寺前,对郭襄一见钟情。按说他本是郭襄的良配,怎奈郭襄的情感世界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何足道表达爱慕的方式是将《考盘》和《蒹葭》编为一曲,这是一曲狂生和伊人的情谱。如此隐晦雅致的情诉,郭襄也大致听了出来:“他琴中说的‘伊人’,难道是我?这琴韵何以如此缠绵,充满了思慕之情?”郭襄“想到此处,不由得脸上微微一红”——呵,这一瞬间是如此动人——然而,也仅此而已,何君这一曲甚至都未曾奏完,就因在少林寺前不敌觉远大师和他的小徒弟张君宝而匆匆西回。后来他创立了昆仑派,而郭襄的形像想必也永远刻在了他的心上了。
郭襄的另一个爱慕者,是比她年纪还小的张君宝。张君宝对郭襄的感情含有一种对关心自己的姐姐的依恋之情,这是男人在成长过程常会有的阶段性现象。张君宝的感情甚至都来不及有任何的表达,就要和郭襄分手了,张君宝临别的一问是令人心酸的:“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后来,张君宝创立武当派,改名张三丰,终生未娶。
郭襄、何足道、张君宝,这三个情操高尚的人,虽然在书中都不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主要人物,但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那种引而不发的爱情——就像我在《古金兵器谱》中写的那样:一切都还来不及细说,就已成匆匆往事。它有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伤感,又有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惆怅。
是的,也许只有李商隐才配解这样的不了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用减法生活的人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和我的朋友唐明修——明修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漆画家之一——开着他的北京吉普在郊外的山上狂奔。那是一辆老式的北京吉普,很旧了,明修索性把顶篷也拆了,当敞篷车开了。由于都喜欢车,坐在车上难免谈起车来,说着说着,明修突然说出了一句很不一般的话来,他说:“一般的车都是做加法,设计师今天这儿加一个东西,明天那儿加一个什么,车里越来越复杂。而真正的吉普车是做减法,把能不要的东西都不要了,只要能开就行,车越来越简单。”他一说完,我马上就想起了一个人:古龙《欢乐英雄》中的王动,一个用减法生活的人。可惜明修不读武侠,不知王动何许人也,因此当时没法和他说这个,颇为郁闷。
后来,在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琐碎生活中,我时常会猛然想起明修的这句话,然后马上就会想起王动。这几天有空重新翻了翻《欢乐英雄》,更加心有所感。在书的开篇第一章,郭大路穷得不行了想去做一回侠盗,摸进了一座大房子:
他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是张床。
一张很大很大、很舒服很舒服的床。
床上躺着个人。
除此外,他再也没看到别的。
这房子很大,建筑很堂皇,前前后后,至少也有三十间房,最大的一间房大得可以同时摆下十几桌酒。
但前前后后几十间房子,除了这张床,这个人之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桌子和凳子都没有。
前前后后几十间屋子全是空的,连厨房都是空的。
郭大路怔住了。
躺在床上的那个人并没有睡着,眼睛一直睁得大大的,可是尽管他前前后后的跑,前前后后的找,这个人始终没有理他。
到后来郭大路忍不住冲到这人床前,想问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人却反而先问:“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有?”
郭大路只好摇摇头。
这人叹了一口气,道:“我早就知道你找不到的,我已经找了三天,连最后一个破铁锅都被我拿去换烧饼了。你若还能找到别的,那本事真不小。”
当然了,这个人就是王动,这个除了一张床什么也没有的大房子就是王动的家,原来名叫富贵山庄。一般人持家做的是加法,一辈子辛辛苦苦就是为了给家里添置东西。王动做的是减法,家里只留下了一张床,一张“很大很大、很舒服很舒服的床”。算一下,假设一天睡八个小时吧,人一生得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王动的选择,就像一辆吉普车,别的都不要了,但动力很好。
如果我们想到做加法是人的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占有欲的象征,那么,我们就多少能体会到做减法是很难很难的,得有大智大勇吧,才有可能做到。以我的阅读范围,在我读过的文本中,只有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中的男主人公做到了减法,这个灵魂倍受煎熬的中年男人逐步把家里的东西弄得越来越少;以我的人生阅历,我要说我从没见过在生活中做减法的人。相反的例子倒是很多,随手举一例吧: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一段写任我行刚从西湖底的地牢中逃出,就开始着手收拾旧日河山,这本也是人之常情,发人深省的是任老先生自己的一段话,他说:“湖底一居,一十二年,甚么名利权位,本该瞧得淡了。嘿嘿,偏偏年纪越老,越是心热。”当然了,要是等咱到了那个想做加法就做加法,想做减法就做减法的时候,那才叫自在。就连王动也跟郭大路说过这样的话:
王动忽然说:“有钱也并不是坏事。”
郭大路道:“穷呢?”
王动道:“穷也不坏。”
郭大路道:“什么才坏?”
王动道:“什么都不坏,坏不坏只看你这个人懂不懂得享受人生。”
双重生活
“秋水为神玉为骨”,配得上这句话的女人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特别是,这是一个女人用来形容另一个女人的,凭着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猜想这个被形容的女人有着怎样的容颜风姿:
朱七七猛抬头,便瞧见一张秋水为神玉为骨,花一般娇艳,云一般温柔的面容,她失声道:“原来是你。”
白飞飞嫣然一笑,道:“是我。”
古龙写作的毛病之一是不太会节制,这毛病在《武林外史》中随处可见,加在“秋水为神玉为骨”后边的这两个比喻——“花一般娇艳,云一般温柔”——纯属画蛇添足。这样一个白飞飞,在男人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忽然之间,白飞飞那莹白如玉,柔软如天鹅,玲珑如鸽子的娇躯,已展露在沈浪面前。她的胴体并无那种引人疯狂的热力,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惹人怜爱的娇弱,那是一种纯情少女所独有的风韵,动人之处,难描难叙。沈浪要不瞧已来不及,这一瞧之下,便再也忍不住有些痴迷,一时之间,目光竟忘了移开。
这一瞧之下,令沈浪的后半生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他一起生活的是朱七七,但占据他内心隐密深处的是白飞飞。
不过,这个如羊羔一样温柔恭顺、如鸽子一样善良纯洁的白飞飞只是一个女人的一半面孔,她还有另一半面孔,那一半叫“幽灵宫主”——心狠手辣的幽灵派掌门人。为了替生母报仇,她过着侍女和宫主的双重生活。她报复的对象是抛弃她生母的生爹“快活王”;她报复的方式是一个女人所能想出来的最可怕的方式——把自己嫁给生爹“快活王”;她报复的手段,当然也是不寻常的:
她从头到脚,看来似乎天生就是要被人欺负的,教人见她,虽然怜惜,却又忍不住要生出一种残酷的征服之意,她这双手似乎在求人怜惜,但却又仿佛在邀请别人,求别人摧残似的。
很少有男人能抗拒这样的手段,因此,像快活王这样的一世枭雄最终也着了她的道。不过,报复“快活王”成功并不是她人生的巅峰,她一生的真正的杰作是:在戏要落幕的时候,她改变了主意,不再想杀沈浪,而是怀上了沈浪的种子,然后离开了他。这样,沈浪的后半生,将是一边和朱七七生儿育女,一边想着她和他们的孩子。她留给沈浪的,是另一种双重生活。
我要说的是,不管是白飞飞还是沈浪,他们的生活都是在苦熬——是的,“他们在苦熬”。相比之下,反倒是头脑简单的朱七七过得最幸福。我把这理解为命运。
春天在她的眼睛里
你若问我谁是古龙的江湖上最可爱的女人,我的答案是:燕七。因为古龙写道:“春天就在燕七的眼睛里”。
燕七一直女扮男妆,不过,这只骗过了一个人——郭大路,而她爱上的偏偏就是这个人。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台词颇为有趣:
郭大路道:“你叫什么名字?”
燕七道:“燕七。”
郭大路道:“你还有六个哥哥姐姐?”
燕七道:“没有。”
郭大路道:“你既然不是排行第七,为什么要叫燕七?”
燕七道:“因为我已死过七次。”
郭大路道:“若是再死一次,你岂非就要叫燕八了?”
燕七苦笑了笑,道:“燕七这名字挺好的,我不想再改了。”
从这一刻开始,燕七和郭大路、王动、林太平一起,演绎了一出名叫《欢乐英雄》的江湖故事。在这四个人中,燕七、王动、林太平都是身份隐秘、家世大有来历的人物,只有郭大路是一个没有任何秘密的赤子。在四个人奇特的共同生活中,燕七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郭大路。燕七选择和郭大路斗嘴和抬杆的方式来表达关心和牵挂。在日复一日的斗嘴和抬杆中,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是,令燕七着急的是,郭大路总是看不出来她是女扮男妆。最后,燕七用出走和美人计来提醒和考验郭大路,并最终得到了幸福。
《欢乐英雄》是古龙最明亮、最快乐、最春天的一部作品,书中多次写到了春天,都和燕七和郭大路有关:
燕七道:“你想听什么?”
郭大路看着王动和红娘子,目中渐渐露出一种柔和的光辉,缓缓道:“现在我只想听一听可以令人心里快乐的事,令人快乐的消息,譬如说。。。。。。”
燕七看着他,目光也渐渐温柔,柔声道:“譬如说什么?”
郭大路道:“譬如说,春天的消息。”
燕七的声音更温柔,道:“你已用不着再问春天的消息。”
郭大路道:“为什么?”
燕七道:“因为春天已经来了。”
郭大路眨了眨眼,笑道:“已经来了么?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
燕七转头去看王动和红娘子,柔声道:“你应该看见的,因为它就在这里。”
郭大路的声音也很温柔,轻轻道:“不错,它的确就在这里。”
他看着的却是燕七。
燕七的眼睛。
他忽然发现,春天就在燕七的眼睛里。
这是古龙写的最美的段落,这美是纯粹的、圣洁的、温暖人心的,所有这些,都在燕七的眼睛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传统与个人才能'上'
在叶开、傅红雪、路小佳纵横江湖的《边城浪子》时代,李寻欢、阿飞和荆无命已经退隐江湖,成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前辈高人。在《边城浪子》中,阿飞和荆无命作为前辈高人,因机缘巧合,两人都有过短暂的出场。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不论是形像还是心境,都和《多情剑客无情剑》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差不多快要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了。但是,他们本性中的一些东西却永远也不会改变,这些东西通过他们的眼睛流露出来。
这个人是一个陌生人。
他身上穿的是件很普通的粗布衣服,洗得很干净,和衣服同色的腰带上,随随便便的插着根短棍。
短棍并不可怕,最可怕的还是他的眼睛。
他的眼镜很亮,有很多人的眼睛都很亮,但他的眼睛却亮得特别,亮得就好像一直能照到你内心最黑暗的地方。
……
被这双眼睛看着时,傅红雪心里居然也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恐惧。他从未有过这种感觉,就好像在黑夜中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忽然发现有条狼在等着你一样。
这个“陌生人”就是阿飞。他穿洗得很干净的粗布衣服,以短木棍为武器而不再用剑,这是说他的做人和武功的境界都已今非昔比。只是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东西还是让傅红雪这样的人都觉得恐惧——这是他的本性,是他没有改变也永远改变不了的。那么,荆无命呢?
她脸上又露出种恐惧之色,接着道:“我从来也没见过武功那么高的人,只轻轻挥了挥手,我们就近不了他的身。”
叶开动容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丁灵琳道:“是个独臂人,穿着件很奇怪的黄麻长衫,一双眼睛好像是死灰色的,我也从来没见过任何人有那种眼睛。”
丁乘风也已耸然动容,失声道:“荆无命。”
然后叶开就看到了荆无命——“他转过身,就看到一个黄衫人标枪般站在池畔的枯柳下。他看不见这人脸上的表情,只看见一双奇特的眼睛,像野兽般闪闪发光。”
阿飞和荆无命在本性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他们也有很不同的地方:年轻时,阿飞会爱上女人,荆无命不会;现在,阿飞会笑,荆无命不会。“陌生人又笑了。他的笑神秘而奇特,就像是在严寒中忽然吹来一阵神秘的春风,溶化了冰雪。”这样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再算上他们和李寻欢的差异,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影响他们自身,同时也神秘地影响着他们的下一辈——叶开、傅红雪和路小佳;我们就会看到,在李寻欢和叶开之间、阿飞和傅红雪之间、荆无命和路小佳之间,传统和个人才能是如何的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
。 想看书来
传统与个人才能'下'
阿飞和荆无命在对叶开、傅红雪和路小佳谈论武功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以李寻欢为参照对象。阿飞在击断路小佳的剑后,对叶开、傅红雪和路小佳说道:
“我知道你们这一辈的年轻人,非但聪明,也很用功,已经不在我们当年之下。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明白一件事,真正伟大的武功,并不是聪明和苦功就能练出来的。你一定先得有一颗伟大的心,才能练得真正伟大的武功。这当然不容易,据我所知,天下武林高手中,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不过只有一个人而已。”
这个人,当然就是李寻欢——“大家当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