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灿-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对方的飞行战具,真要是飞到恩斯特大军上空侦察,那就跟找死差不多。

    根据‘疾隼’传回的情报,西侧敌军一边集结一边向这里移动,应该与东侧的敌军同时抵达,联邦军在地面有十二个整编军团,兵力两百多万,恩斯特均只用七十万军队就敢主动发动进攻,这显然与常识相悖。

    星门基地需要四面防守,南北两侧为了预防对方偷袭,至少还要留下两三个军团的兵力,这样算起来在东西两侧能够投入一百五十万以上的战斗机械,对比敌人能有二比一的优势。

    海希尔少将在陆军将领里面籍籍无名,不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海希尔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用兵极其谨慎,甚至被人称为胆小如鼠,陆军派他来指挥毕达斯登陆作战,显然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路,毕达斯战役打好了,还要给其他部门分去功劳,如果失误必然是陆军部背黑锅。

    此刻少将正在战术地图上点点划划,他同雷哲产生了一些分歧,雷哲参谋认为敌军进攻就是为了延缓联邦的登陆速度,为己方赢得反应时间。

    而海希尔少将的看法就悲观一些,就目前敌人的军力,还不足以威胁到联邦军,这样劣势兵力下进攻,等于给了联邦军消耗对方兵力的良机,恩斯特指挥官不会这么蠢。

    所以海少将认为敌军的目的还是星门,只要摧毁了星门,这样不仅大大打击联邦军士气,还能为自己赢得几个月的喘息时间,就算以联邦的工业力量,重新制造一具星门也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这才是对方的目的所在。

    海少将在战术地图上划出一个圈,向雷哲参谋说道:

    “你看,这是星门基地的安全范围,要想保证基地运输不受影响,我们最少需要一个直径三百公里的防御圈,这样我们的防御阵线已经一千公里,就算十二个军团全派上去,也无法守住这么长的阵地,如果我们收缩到一百公里,或者几十公里,慢慢拼消耗,这样当然能坚持很久,但是如此近的距离,已经不能保证运输舰的安全,等于退路被敌人断掉了,恩斯特人大可以慢慢增兵耗光我们。”

    雷哲让一名幕僚按照少将的设想,把相关数据输入战场模拟光脑,加速到百倍运行速度,得出连续三次相同的结果,只要恩斯特军能保证每天四十万以上的援军,一旦联邦收缩防御圈,必然会被牢牢粘住无法脱身。

    太空舰队的两百多艘战舰,对数量巨大的敌军影响甚微,最多多消耗对方一些兵力,可是却无法保证降落场的安全,敌军只要逼近到五十公里的范围内,凭着海量的对舰导弹,可以完全封锁降落通道,如果没有星门的拖累,联邦均可以开辟第二战场,重新选择降落点,但在这里却没有意义,因为星门这个软肋,就算在新的降落点能够增兵,还是要被敌人击毁了星门。

    参谋部对毕达斯地面军的估算,认为他们还会有一千万左右的正规部队,每天四十万的增援兵力,很轻松就能完成。

    登陆战役变成总决战,这不是海希尔少将愿意看到的结果,没有太空舰队特种战舰的倾力支援,没有军需部充足的运力保证,这样战役必然是凶多吉少。

    雷哲仔细权衡一番,向少将问道:“那么,我们怎么办?马上停止运输星门地基构件,恢复兵力输送?”

    海希尔摇摇头,那样战役越打越大,对同时开辟两个战场的联邦军,不是个好选择。

    少将向副官吩咐道:“你去把军需部的琼纳斯中校喊来,我有点事情问他,注意不要打扰到其他代表的休息。”

    副官心领神会,悄悄消失在走廊外,副官明白,这是少将不希望被其他代表知道,昨晚的指挥室来了桑托斯代表,让海希尔不仅要关注战场,还要应付这门外汉,所以今早偷偷下了命令,除非经他允许,以后的战场情报不必通知其他代表,让他们多休息一下,对战局可能更好。

    几分钟后,琼纳斯来到要塞指挥室,海希尔请他坐下,一句问话就让琼纳斯中校睡意全无:

    “琼中校,你不能计算一下,如果连夜把星门拆散,运回刺刀要塞,需要多久时间?”

    刚刚坐下的琼中校惊得站起来:“什么?登陆行动取消了?”
第二十五章 自反而缩
    “坐下坐下,不用这么紧张,我就是随便问问。”海希尔少将挥挥手。

    琼纳斯中校松了一口气,坐回座位,军需部刚刚把星门组件运到地面,还没有开始组装,现在都在无尽沙漠的简易仓库中,如果运回刺刀要塞,这个时间倒不难计算。

    “登陆点的工程吊装设备比较少,恐怕会比送下去多出一些时间,我估计,最多三十个小时应该能够完成。”

    三十个小时比少将希望的时间长,最多不到二十个小时后,恩斯特军就能抵达联邦基地,如果敌军不顾一切冲击联邦基地,那岂不是三分之一的星门组件都要留在地面上?

    这样时间是不够的,海希尔又问道:

    “停掉所有建设工程,全力装载的话,能不能在二十小时内完成运输?”

    琼纳斯露出为难的表情,但是没有马上回绝,而是走到一台终端前面,调出相关资料仔细计算。

    对于地空运输来说,向星球地面输送物资,比输送太空容易得多,军需部的大型登陆运输舰,只需一小时二十多分钟,就能从刺刀要塞降落地面。

    反过来,如果从地面起飞,受星球引力影响,运输舰的加速过程要延长一倍以上,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才能抵达刺刀要塞。

    “对了,只要飞起来就行,不用计算最后一波运输舰的中途时间。”雷哲参谋在一旁提醒。

    几分钟后,琼纳斯中校报出了最短时间,二十三个小时,这已经是工程部队的极限了,无法再缩短。

    海希尔少将点点头,转过身面向那幅巨大的战术示意图,须臾间下了决心,对琼纳斯中校吩咐道:

    “好吧,那就麻烦琼纳斯中校了,我希望二十三个小时以后,星门组建能够全部升空。”

    雷哲参谋没料到海希尔指挥官真的这么做,这一降一升,等于浪费这两天四分之一的运力,一旦被代表们知道,必然会提出质疑。

    雷哲向海希尔劝道:“少将,您要不要再考虑一下,这决定没有征得其他代表的同意,万一有了差错,可是后果难料。”

    少将缓慢却坚定地摇摇头:“战场瞬息万变,还真能指望那几个连战场都没上过的货色?我决心已下,不必劝了,所有后果我一力承担。”

    转头又向琼纳斯道:“琼中校,那就全部拜托你了,二十三个小时内一定要完成,一旦超时,莫怪我翻脸无情。”

    琼纳斯面容严肃,向少将行军礼:“是,我立即前往地表,一定完成任务。”

    少将回礼,琼纳斯中校疾行离开指挥室,用随身通讯通知地面基地开始装载,自己即刻前往地表基地。

    毕达斯星地表,东西两侧的恩斯特军以四十五公里的行军速度向基地靠近,在敌方据点,敌军还在不断增援中,目前总兵力已超过八十万。

    ‘疾隼’曾经试图接近敌军,侦查详细情况,在距离敌军数公里的地方就被敌方飞弹攻击,被击毁数架仍无法靠近,恩斯特军一些大型装备都带有防尘罩,仅靠远距离观测无法确定其种类,要塞指挥部现在最担心对方的远程导弹发射装备,它们的类型、射程、数量,都关系到基地运输线的安危。

    从拉菲战场抽调过来的特种空天战舰,都属于中小型号,伊斯特伍德给舰队的命令就是保证基地上空安全,想动用它们去侦查敌情,不要说海希尔少将指挥不动,就是去了也未必奏效,地空数量过于悬殊,很可能被敌方击毁。

    那么只有打一仗了,海希尔少将在东侧距离基地五百公里处,找到一处雅丹地貌,恩斯特人把这里称为风鸣丘,这是一片由于常年风化形成的落差几十米的砺石沙海,面积十几万平米,横向二十多公里,沟壑纵横,非常适合进行一场阻击战,来试探恩斯特军的虚实。

    第三军团第二天一早出发,乘坐运输艇来到风鸣丘,此时敌方还在四百多公里以外,三军团有七个小时来构筑战场,三军团现在兵力是二十万战斗机械,如果准备充分,足以对恩斯特军前锋造成致命打击。

    要塞指挥部给三军团的命令是阻击敌人数小时,杀伤敌方前锋兵力,三军团的指挥官恩喻上校可以自行决定撤退时间,但要塞指挥部不会再派出部队接应。

    在这处地形复杂的沟坎土磊里面,应该说是非常适合埋伏阻击的地形,唯一让恩喻上校担心的,就是战斗目标达成后,被敌人死死粘住,难以脱身,敌军的后续部队接应上来,很可能让三军团陷入包围,阻击战变成死战,这可不是联邦军的宗旨。

    恩喻上校观察风鸣丘的地形之后,从指挥部申请了一批智能震爆弹,把它们埋在的风鸣丘的西侧,本来上校还向上级申请了结构凝胶,但被告知所有库存已经都用到加强星门基地防线上面,并且目前运力都被占用,想从要塞送下来也不可能。

    风鸣丘中间有一条几十米的原始道路,新三军团将围绕这条通路展开阻击,下属的二十个团在公路两侧修建简易的掩体,供远程战斗机械隐蔽,作为常规智能战斗机械间的对战,由于双方都有探测设备,想无声息地潜入对方身边进行偷袭,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军团现在做的只是在道路设置一些陷阱,为己方部队提前挖好隐藏掩体,这样能在遭遇战的时候,占据一些优势。

    凌柯第十二团的位置,在整个战线的右侧靠近中央一点,凌柯他们三个操控着具有挖掘能力的战斗机械,为自己的‘毒蛇’准备了三千个单兵掩体,然后换下挖掘铲,重新装备格斗刀,这些掩体的现在还不能使用,部队还要撤退几公里,给恩斯特军留出前进的空间。

    上一次的战斗,让凌柯初步熟悉了‘变幻阵’的战斗方式,在他看来,这套系统的战斗力比不上直接操控战斗机械的战斗力,但它的特点是可以放大指挥效率,同时系统兼容性非常好,随着战斗次数的增加,‘变幻阵’的神经网络会越来越熟悉指挥者的风格,几个月后,或许真的可以赶上直接操控战斗机械的水平。
第二十六章 近战为王
    无尽沙漠的风鸣丘是因入夜有声而得名,在有风的沙漠之夜,强劲的气流穿过土垒的边缘或者有孔的矮丘,发出呜呜啸叫声音,这里的地表不是松软的沙土层,而是由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构成的硬质地面,对于各种战斗机械都不会影响移动速度。

    三军团所属的‘疾隼’飞行机械,在风鸣丘上空采集数据,重建了这里的三维地形数据,并输入到战术地图中,作为战斗时的支援数据。

    尽管恩斯特军的推进速度很快,做出突击联邦基地的姿态,恩喻指挥官还是担心敌人不肯在风鸣丘交战,绕行几十公里对机械化部队来说轻而易举,所以在做完必要的准备工作后,新三军团后撤五十公里,等敌军进入风鸣丘后再冲上去,究竟能否在风鸣丘进行战斗,还要看对方指挥官的胆略和性格。

    当天中午时分,恩斯特军已经推进到距离风鸣丘百公里以内,凌坷几个人吃过了午餐,都呆在‘飞荚’里待命,经过这些次的战斗,凌坷现在已经能够平静心情,科林和昆娜同样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在大战之间脑细胞过分紧张,会直接影响到战场上的发挥。

    凌坷接通茱莉亚的频道,同她聊了两句,意外地发现茱莉亚同样很放松,按上级的说法,这些技术人员是从研究系统抽调出来的专业人员,肯定是没有上过战场,听着茱莉亚轻松的语气,凌坷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才是刚上战场的菜鸟。

    凌坷有些疑惑地问道:“茱莉亚,你真是研究人员吗?是不是以前在军中服役?”

    频道的另一端沉默少顷,茱莉亚嘻嘻一笑答道:“凌坷你打听这么清楚干什么?难道有不可告人的想法?”

    想你个大头鬼,不愿说就算了,扯什么咸淡东西,凌坷在心里暗骂一声,向茱莉亚说道:

    “一会儿开战之后,你就跟在我身后吧,真要是在前面打起来,肯定是一场异常混乱的战斗,我不想有什么意外。”

    虽说现在这个团只有四个人,但凌坷作为团长指挥官,三名属下如有受伤牺牲,必然会影响到他,科林和昆娜还好,都是从战友过来的,两人的战斗力都不错,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茱莉亚。

    其实凌坷一直有些奇怪,一名研究人员,怎么会掌握高超的格斗技能,要知道科林的近身格斗水平很高,在瀚博学院四十多名学员中,这一项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位,同茱莉亚交手就算有些轻敌,那也是基于实力的判断之上,从肌肉力量来说,科林绝对占着上风,怎么会这么不堪一击。

    指挥频道里传来恩喻指挥官的命令,恩斯特军的前锋已经进入风鸣丘地带,载着三军团全体的运输艇快速起飞,把部队输送到风鸣丘的西侧,各部战斗机械落地后向前方狂奔,争取抢先一步到达预定战场。

    恩斯特军应该是已经知晓联邦这方没有空天战舰的保护,从部队中飞起三千多架战斗机械,直接冲向联邦军的上空,与一千多架‘疾隼’战成一团。

    通过数据链路,恩斯特军的飞行战具顷刻间被查明,这是恩斯特军空地两用类战斗机械‘雾凇’,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服役,比联邦现役的‘疾隼’至少落后两代,三比一的比例仍未能占到上风,反而在损失数百架以后又窜回恩斯特地面军中,因为顾忌恩斯特军的防空武器,‘疾隼’也没有追击,仍旧在己方部队的上空盘旋,保护自己的部队。

    充当恩斯特东侧部队前锋的,是毕达斯星第十七甲级野战军团,兵力十五万左右,在它的后面紧跟着第二十一甲级野战军团,这两个军团的战斗力在毕达斯陆军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由二十一军团的斯帝尔将军担任总指挥,这两个军团组成的前锋总兵力已经超过三十万,不过由于装备陈旧,恐怕比联邦第三军团的战斗力还差一些。

    恩斯特前锋军用几百架‘雾凇’的代价,查明了风鸣丘没有联邦军埋伏,斯帝尔将军下令全军进入风鸣丘,抢占有利地形,准备阻击迎面而来的联邦军,斯帝尔将军很清楚自己两个军团的战斗力,从昨天深夜到一直到现在,全体战士都没休息过,体力消耗很大,利用风鸣丘的复杂地形,正好可以抵消联邦军的一部分优势。

    按照历次联邦军登陆作战的惯例,因为受运力的制约,初期登陆地面的联邦军队必然属于精锐部队,这种部队的战斗力甚至可以两倍于普通军队,联邦军以逸待劳,自己疲师远征,如果不是后面跟着更多的己方援军,这场战斗不用打就能猜到结果。

    从东西两侧进入风鸣丘的双方军队,各有自己的不同的设想,唯一的相同的,就是双方都全速向风鸣丘中心地带猛冲,联邦军是希望进入自己的预设阵地,而恩斯特军是希望占领制高点,能够用火力压制对手。

    风鸣丘的地形狭长弯曲,东西向的宽度只有数千米,这对于数十万的部队来说,显得过于拥挤,双方的前锋部队顷刻间撞到一起,无数的微型导弹,爆裂弹飞向对方,双方的近战机械在砂石土垒的掩护下,狰狞地冲向对方。

    密集的火力数秒内就把双方的交战区域,变成硝烟弥漫,沙土横飞的末世景象,看似坚固的砂石丘陵,在高爆弹药的威力下,仿佛纸片一样脆弱,几十米高的土丘被消去数米,底部纤细的石柱轰然倒下,把整排的战斗机械砸成废铁,尘土扬起,数米外已经无法看清,身处其中的战斗机械睁眼如盲,只能切换到夜视模式才能继续战斗。

    双方不约而同的停止了第二波远程进攻,风鸣丘的中心地带,已经变成一道宽广的沙土尘雾,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有效瞄准,即使火力延伸向对方后队射击,等于给对方加上的保护层,还不如保持现状,至少能知道对方的兵力调动。
第二十七章 舆情
    十几年以前,在拉菲星开始政局变动,阿噬要塞兵变以后,这颗恩斯特人唯一的殖民星,与发源地毕达斯渐行渐远,随着双方争夺资源的加剧,两颗星的政府陆续颁布一些法案,开始排挤那些对本星立场不赞同的人群,这场被成为分裂迁徙的运动,造成了恩斯特族实力大减。

    如果不是因为联邦的外部压力,或许两颗星球之间就会发生一场内战,这些内幕被当局忌讳莫深,只有高层才明白真正的原因,而普通恩斯特人,只知道两颗星球由于政见不同,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毕达斯星对于遗迹预言,倾向于保守乐观,认为即使这场灾难不可避免,恩斯特种族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而拉菲星的年轻一代,更相信这场灾难会让恩斯特灭族,所以开始了巨型殖民船的计划。

    两方政府政策相互对立,使得中立派成为双方共同的打击目标,在中立派被打压之后,就是这一场两颗星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不是为了开发新星球,而是不同政见的阶层在本星受到排挤,几年过后,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比较起来,这场立场之争拉菲星损失更大一些,在殖民船飞起之后,拉菲星的普通民众终于发觉,自己受到了政府的欺骗,那艘远航的巨舰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自己不过是这场高层游戏的牺牲品。

    在联邦军登陆拉菲之后,往常那种军队民众联合起来,一起对抗联邦入侵的情景已经不再出现,史都华德试图收拢民众之心,只可惜给他的时间太少,还未等看出成效,联邦陆军已经登陆百耀城,拉菲星政府被迫转移,首都沦陷,恩斯特民众的士气更加低落,各种唯心宗教之说死灰复燃,军队的战斗力同样受到影响,以往登陆作战的前期是非常艰难,而这次,联邦军只在百耀城市郊战斗一场,就站稳脚跟,登陆行动如此容易,这等于给了联邦军一个意外惊喜。

    就在联邦陆军踌躇满志,投入几十个军团,准备一举占领拉菲星的时候,议会却下达了一条决议,让陆军部开辟第二战场,这种违反常理的决策,让军部高层心存不满,却有无法发泄,毕竟军研院的‘变幻阵’系统,只需要少数指挥者就能操控,几万人的抽调也不会影响拉菲战场。

    让军部不满议会的原因,其实是议会这个决议后面代表的含义,两百多年来,联邦陆军第一次在恩斯特人的星球上,看到占领敌方星球的曙光,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已经在开始算计军部,希望从他们这里分出功劳,这种短视行为,比起愚蠢的恩斯特人,也没强出多少。

    六个月的准备时间,根本不足以完成战前物资筹备,巨行星毕达斯不是桌上的鱼腩,任人宰割。因为‘变幻阵’这一成果,让各方势力终于得以插手军部,在某些人心中,如果最终占领毕达斯星球,功劳最大的一定是军研院的‘变幻阵’系统,而如果战事不利,军部还要给他们背黑锅,这才是安东尼、杨明远、夏佐诸将军觉得难以释怀的地方。

    按代表团的看法,毕达斯方面的陆军总指挥,按照惯例,至少要一位资深的中将领衔才能胜任,不过陆军部最终只委派了海希尔少将担任,再次之前,还少将只有寥寥数次担任独立指挥官的资历。

    面对代表团方面的质疑,军部总枢委只说海希尔少将的才能,足以胜任,在陆军部两位长官看来,区区数万人的毕达斯方面军,别说是少将级别,就是上校都可以胜任指挥,既然议会方面如此看重‘变幻阵’系统的威力,那就让战场检验一下,毕达斯初期的战略,无非就是利用联邦的工业实力,消耗毕达斯的军事力量,只要人员不受大的损失,消耗多少战斗机械,军部也不心疼,反正这是议会的额外预算,不算在军部年度里面。

    海希尔少将在陆军部籍籍无名,那几次亲自指挥的战役,胜负各半,令人费解,第一场三比一的优势兵力下,只能同对手战成平手,第二场在劣势下,竟能扭转败局,取得小胜,这几场战役,让代表团和几方势力完全看不出优秀的指挥才能,这分明就是一名凭借资历当上将军的大众指挥官。

    军部资料库中,有数百位少将,总枢委经过精心筛选才指定毕达斯战役的海希尔,其实只是看重了海希尔少将一点,海少将用兵谨慎到胆小的程度,这绝对在陆军独此一份,几次战役无论胜负,海少将都能最大的保存实力,在平均百分数的伤亡的陆军,海希尔少将能把伤亡人数降低到百分之零点几,为了保存战士生命,海希尔宁可牺牲损失数倍的战斗机械,这一点正是总枢委看重的。

    新组建的毕达斯方面军,虽说人数不多,可都是各部队的精英战士,能够独领一团的指挥官,至少是万中选一的人才,这样的战士军部一名也不想损失,‘变幻阵’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还不是靠少数精英才能掌握,这种高段能域人才,人数极其有限,并不是有营养液供应就能批量生产的。为了验证‘变幻阵’的实用性,为了其他势力有借口插手军务,还陪上自己的精英力量,那是傻瓜才会做的事。

    海希尔少将上任之前,曾跟军部总枢委的成员密会数小时,期间说些什么无人得知,但得到了总枢委成员的一些指示,在毕达斯战场上,就算其他各部能够进入指挥部,对战役决策提出意见,但归根结底指挥联邦战士的,还是战役指挥官,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就算议会把总枢委全部替换掉,还一样要从联邦军队中提拔继任者,各部的代表,那怕他再有名,再有来头,也不会有战士听从他的命令,这是军中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第二十八章 白夜如盲
    联邦军和恩斯特军双方都没有料到,在风鸣丘的战斗会以这样一个方式展开,双方本来各有各的算盘,也难以说清谁占了便宜,但是当双方的火力覆盖之后,才发现看似干硬的石磊土丘,其实没有那么坚固,更出乎意料的是被炸开的石磊里面爆出大量尘土,如果在有风的情况下,这些土雾很快会被吹走。

    现在是中午刚过,无尽沙漠只有一轮毒日高挂,闷热又无风,双方的近战类战斗机械,一头冲进土雾,凭借夜视装置埋头厮杀,可是制导类武器却没有夜视导航,等于一轮火力覆盖之后就无所事事。

    双方都是沿着风鸣丘的中央道路进击,随着这块地段陷入尘雾笼罩之中,双方开始横向展开兵力,每当双方近战单位快要接战,后方的远程攻击会先一步到来,轰隆隆过后,又一块远程攻击盲区诞生。

    也许对于擅长近程使用导弹的马克来说,这是不利因素,但对于凌坷,这正好发挥他的特长,得益于这几个月不间断的训练,凌坷对于指挥‘变幻阵’系统更有心得,这套‘变幻阵’系统,战斗机械的种类越少,操控越容易,现在凌坷只需考虑近战单位,凌坷调动到前锋参战的,只有‘锐兽’与‘黑寡妇’两种。

    凌坷位于三军团中央偏右位置,大约有六百多米的攻击面,一道宽度两百多米土雾完全笼罩战线,能见度不到五米,双方的战斗机械都开启夜视模式,通过能量强弱来感知对手。

    联邦刚刚取得的三维地形已经加载到战术地图中,在土石丘陵之间,双方的单位都沿着自然形成通道进攻,很少有战斗机械攀上高处,那会成为显著的靶子,被对方重点照顾死得更快。

    由于双方主力接战,空中战斗机械又一次缠斗在一起,不时有被击毁的飞行单位坠落下来,在砸在地上爆出一堆碎屑,联邦的‘疾隼’对恩斯特的‘雾凇’,参战的‘雾凇’足有三千多架,‘疾隼’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仍旧抵消联邦‘疾隼’的先进技术,至少领先两代的‘疾隼’战斗机械,在数量统计上保持这一比五的战损比。

    按照这个比例,联邦‘疾隼’损失几百架,就能全歼对方,这些飞行战斗机械,由军团指挥部直属操控小队负责,不在常规编制之内,斯帝尔其实不愿意这样与对方消耗,对方的援军就在不远处,就算拼光这几千架‘雾凇’,取得空中优势,却没什么作用,因为地面笼罩的烟尘土雾,并不能给地面军队有利的支援,当对方援军赶到时,可能又出来数千架战机,自己这一千挂零的‘疾隼’,最多两三波就被消耗殆尽,等到完成任务回撤时,拿什么给运输艇护航?

    在凌坷看来,这套‘变幻阵’系统,就像是一道可以变化的谜题,随着不同的战场地形和兵力配置,让指挥者给出最优答案,很多时候,你不可能一下就找到谜底,需要不断地去尝试,才能逐渐逼近那个最终的答案。

    六百多米的战线中间还参杂众多的砂石障碍,风鸣丘这里的沙石丘陵,十分陡峭,大半都时刀切一般的垂直柱状体,直径从数米到数十米都有,横纵之间毫无规律,因此在下面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通道,凌坷勉强地保持一条平行兵线,与对方的战斗机械抵面相斗。

    恩斯特方面的战斗机械,近战型是一种类似‘屠杀者’的四足战斗机械,离子刀是基本配置,另外还配有一把可以发射破甲锥的弹射架,这种名为‘寒鸦’的战斗机械,其性能比‘锐兽’落后不少,或许应该算是上一代的产品。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联邦‘锐兽’可以轻松取胜,如果以一敌二,就是负多胜少,就算胜利也要付出机体受创的代价,凌坷在战线前列有三到四排的‘锐兽’,后面紧跟两排‘黑寡妇’担任支援阻击,同时预防敌人从头顶进攻。

    这里的特殊地形,使得原先凌坷定义的战斗规则,已经不大适用,几条比较宽的道路中,几台配合绞杀的战术还能实施,而有些地方,通道极为狭窄,仅容一台‘锐兽’勉强通过的样子,这时候,‘变幻阵’系统,对于单台战斗机械的操控水平,成了胜负的关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