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孔子推崇以德治国,韩非子推崇以法治国,两种观念是对立的,连孔子都不敢说他是集天下之大成,你居然敢说?
②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更应该有个平淡的心态对待,真能看透这个世界,就更应放低自己,更应该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简单的道理,知识面再广,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科学和知识,因为这受限于人本身(时间,精力等等),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就注定成不了佛洛依德。
③另外,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看看王*军、吴英,就能明白,今日的名与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平淡不是说不努力,而是不要为名利所困……为利还可理解,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虚名就害人太多了……”

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告诉她:
“如果一个人要打你,你还击还是怎么做,怎么才是最可行的方法,有怎么样一些具体操作步骤?——如果你把这个问题反复琢磨,你会发现,你提到的想法是非常肤浅的。”

为什么呢?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比喻和她刚才说的之间有什么联系的。
当笔者这样问的时候,是不具体的,是很泛的,你要真正得到一个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你必须要自己补充很多条件!比如实力如何,对方动机如何,是在什么场合,自己状态又如何……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笔者希望让你们从抽象的结论中不断地回溯,去演化一件事件!你就会知道,在你的认识中,会漏缺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比如说:“其实我一直认为,自身人生经营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写自传的基础,因为用成功的事实说话比什么都让人信服!”
读者想想,这句话是不是很正确?笔者也一样,单看这句话很正确,可是正好比如一个人告诉你“你要做一个有钱人”,好像很对呀?!单单看这句话,你们会觉得很对(因为你把这个结论惯性套在某些情况下,而某些情况是不适合这句话的),但是你们想想,怎么样才算有钱,有钱是为了什么,要怎样才能做到?你会觉得这句话似乎是废话,不管用,甚至会误导你(在某些有些规则中,你越有钱你会死得越快)!
笔者曾负责一个项目,遇到一些阻碍,刚好是接下来是周六日,外协公司要放假了,一位高管就下令:“这个项目非常重要呀,周六日也要用上,公司这里需要什么人尽管调!无论怎么样都要尽快处理!”,笔者很懒,不愿意加班,于是就说:“*总,你说得很对,但是从细节来说,来处理这个阻碍,就要分析,分析是需要和外协公司一些合作的共同处理的,我不太好要求他们上层,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个项目需要动员公司半数人,在周六日加班,恐怕财务,运营方面会有不同意见。”——两点申明过后,*总就放弃了。
这说明了什么?
——不与行为相合的想法与结论再动听,再华丽,本质上还是一个屁!

所以回到上面,我们可以从结论深度中演化事件出来,“自身人生经营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写自传的基础”,这里面成功是一个结论深度,如果我们不断回溯演化的话,我们会发现,“成功”如何定性是关键!你可以认为赚了很多钱是成功,你可以认为很平凡是成功,你可以认为有个温饱也是成功(读者可以跳读本书第三章《成功的演义》)。
这时候你们会发现“自身人生经营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写自传的基础”这句话是一句万金油式的废话,它对所有人都可以是肯定,也可以对所有人都是否定!
 

那么另外一句话“因为用成功的事实说话比什么都让人信服!”这句话的破点可以选择“信服”去回溯演化。

当读者能够把这个方法运用娴熟的时候,你已经很灵活地理解了并且开始运用太极的理论,量化(赋予条件)才能准确定性!所以在你脑海里面的所有概念都可以瞬间转化,此时在你的生活中已经不具有让你感觉矛盾的观念!

○立足点——你能够正确的前提条件(太极)

立足点,即是你站的角度点,太极点。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角度的概念,也不知道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角度变化!

 
(1)你只看到魔方的1,3面,看不到魔方的第2面。(空间上的角度)
(2)你只看到了当前魔方的的1,3面,可是你没有看到一段时间后,演化发展后1,3面,那刻的1,3面和你当初看得已经不一样了。(时间上的角度)

那么好了,现在我们研究一下读者的三点论调:
①如果笔者说,“你是一个集大成者,因为你既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坏人。”有读者很不解,这不是很矛盾吗?
这是一个空间上的角度,他是一个好人,是他对朋友的义气和关怀上,这是一个角度;他是一个坏人,是他对家庭的不体贴,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这两个特点可以集中于一身的。
两者表面上矛盾,但是实际上不能比较(太极不同)。矛盾仅仅存在于同一个角度中! 

②所谓集大成者,笔者的定义是,世上原本没有文字,因有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角度于是有了不同的想法,每个想法不断深入,于是得出不同的学问学科。集大成是还原最原始的,无名即是天地之始,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角度再演化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才是最实用可行的,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演化各类的学问学科。
横向知识越丰富,认识角度就越能完善,再回到各个角度的大角度,那么整个认识就像倒三角形,可以从一点演化到各点,所以不会有独立的理论(与其他学科不相关),也没有绝对的矛盾(因为太极不同,没法比较)。所得到的这个点反而是最简单的,简单下去就越没有概念,也就是无名了。
很多人认为,所谓集大成者就是样样精通,笔者想问,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精通呢?你深入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精通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虚话!

所以爱因斯坦是一个公认的科学家,但是你否认不了他不是一个心理学家,首先你的判断依据是不明确的。
同样,我可以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我可以说他是伟大的老人家,因为这些判断依据也都是不明确的,随意性非常强,随便按一个名堂比吃饭好容易!
我与那些知名的集成大成者有什么区别呢?相同都是集大成,不同的是我的“大”比他的要“小”一点而已!

所以我们想想,结论深度是怎么样呢?你回溯不到事件,你根本量化不了,概念随时都可以发生改变。

③第三个观点,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会很有道理,没有漏洞,实际上是从她的所看所见别人的结论中,拼凑出来的。

比如我们使用配阴阳的方法会得出:
“不名与不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饥饿,不安全等对你的杀害)。”
那么读者的原意:“今日的名与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废话。

同样我们考虑:“困”,怎么样才算困?你现在工作,工作劳累,苦闷,算不算困呢?是?不是?
——无论结果怎么样,你都纠结在性质如何量化的问题,也就是结论深度还没有回溯演化!被笔者一反问,你就会完全糊涂招架不住了!
同样“虚名”这个词语也是很泛,相信有心思考的读者会很容易辩解出,此点就留作思考。

有些读者说,你怎么那么喜欢玩文字游戏呢?不想跟你辩论了!笔者说,这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就足以引导人走向不同的世界!人的想法总是活在这些文字信息中,它们每时每刻都牵着你走!
比如说,有个女人天天说要追求幸福,这有错吗?没错!关键是,她认为高富帅才是幸福的选择,除此以外就不是了。如果你跟她说,幸福……,略去数万字的对幸福的解说,在大家看来这可能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是它的意义不绝仅仅在于游戏本身!

回过神来,如果你们要真正理解纠正第三种观点的话,你们可以沿着以下思路:
第一:如果一个人打你,你怎么办?
第二:守?自己要变强?避开?如何避开?说服他不能打?如何说服?……
第三:你要主动地行动,如避开,如变强,这是不是需要追求所谓的名利,名与利能不能分开?
第四:追求的度如何把握?
……
亲爱的读者们,当你们这样想的时候,你们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平淡”,“杀机”,“名利”“努力”都是很“虚”的,可以说,怎么样说都是对的,也可以不对的。真正做起来跟这些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有一点请记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平淡谁能轻易主导呢?杀机谁不想避免?名利谁能不沾边?努力谁人不曾?

○务实与虚妄变化不定

虚妄的根源,是我们只会不停地复制别人的观点,书本的观点,但是他们从不去思考,究竟这些观点所对应的事件是什么,而是凭感觉,凭喜好直接套在某一件事情身上。
比如你知道了结论深度2,不去思考回溯其演化的事件,直接套在事件n+1身上。

有位读者跟笔者说,“你是一位境界很高的人,我能不能请求你做一件事情呀!”
笔者:“你怎么知道我境界很高呢?”
读者:“我看你写的文章,意境很高?”
笔者:“我发现你的想法意境很高,我能不能请求你一件事情?——那就是请求你不要请求我做事。”
……
实际上在这里,这位读者不明确“意境高”的演化具体事件是什么,直接就把这个概念(结论深度)用在笔者的某一个行为上面。所以笔者同样可以相同的方式回敬给她。

当你们说了一些概念的时候,特别是高度抽象的(很难定性的),你们知不知道,这里面有两个致命点:其一,它不是最佳引导你的概念!比如说你看到未婚夫的某一个小动作后认为他是坏人,于是分手了,那么你就失去了这位男人;其二,你对未来判断不准,事情发展会出乎你的意料!一个人对事物未来发展走势看得准不准,是判断其能否抓住准确的事情本质!比如说,你觉得这个男人心理很积极,但是几年后,这个男人心理很消极。
——你当年认识的是真的,但是千万在心理告诉自己,现在归现在,未来归未来,不能以“积极”去永久定义一个人!你要知道他的未来发展如何,你就要明白其他一些更实在的条件。(请注意不断阅读太极归宗,阴阳流转与万象演化三章内容)

所以有很多前辈会说,某某人以前很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这种观念的角度是很正确的。
又比如说,我认为你是一位果断的人。如果你这么定义,一定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我说,想当年你做了某某事情,当时你显得很果断!那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前者把它记住了,你自然而然地(潜意识作用)把这人所有的行为都认为是果断!
有个电视桥段是这样:“你们抓我是真的,帮我也是真的,我恨你们是真的,多谢也是真的。仇归仇,恩归恩。那时那刻才是最真的!”笔者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禅意,不知道宗教佛家中是否有类似的观点。

所谓务实,不会谈很多泛泛的概念,他说的话可以轻易转化为执行力,或行不言之教。
所以一个真实的人,你是可以摸得着的,感觉到的。“做”在他们看来,远远比说得多好听,说得多有道理强好多倍。

认识的最准确来源是感觉(特指感官,详见《逻辑思维一章》),感觉是基于某一时刻(时间)某一情景(空间)下的判断!也就是事件1→结论深度2。
那这个抽象有什么用呢?抽象是为了传播信息,比如你要描述一件事情,就需要用概念。这些概念很多是抽象的,抽象的概念不独独指你要描述的事件,一个概念可以对应很多具体的事物和事情,所以使用时必须要注意,这可以成为漏洞以及技巧切入点!

 

####第十一章阴阳流转原理
 
我们经常听到“要善于总结规律”,“要善于找问题的突破口”,“要重视细节”其实这些是一种大方向,对真正如何做好事情,可以说,是没有用处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善于”!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件事情的存在包含了怎样的表层和深层的信息,而要做到这点,你是不能够把一件事情看成是独立的,它的出现,必定伴随着另外的事情——这便是阴阳相随的道理。明白这点,再动态分析。
动态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点,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适时应变。
这就需要我们在太极归宗的前提下,进行阴阳流转分析!

阴阳是一个对抗制衡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谋划。你要谋划得好,必须立足于对太极清晰的前提下。
比如,我们知道“不要跟陌生人谈话”,但是当你迷路了,当你在异地需要求助的时候,显然你是需要和陌生人谈话的,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时候这个太极就体现为一种场合。
当你创业成立一家公司,你依据任人唯贤的道理,高薪聘请了各路人才,把关各方面重要命脉。可企业很快就倒闭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明白“任人唯贤”的太极所在——是什么情况下,这句话才成立!其实“任人唯贤”的目的在于发展,而“任人唯亲”的目的在于维稳,这两者太极是不同的(此例中,企业不一定会倒闭,需要看制度各因素是如何操作的,本例单纯化点让读者容易明白)。

太极的掌握越熟练,就意味着你越能将知识运用得灵活变通。在此基础上再展开阴阳的考虑。阴阳是为博弈之体。

1。阴阳因太极而生
(收集不到)
1。3阴阳逆转

当熟练运用配阴阳的时候,你就能领悟一个高深玄妙的原理,叫做阴阳逆转,黑可以说成白,白可以说成黑……
比如说,林黛玉除了清丽脱俗之外还有两多和两少,两少就是:她很少不病,以及她很少不哭;两多就是:她很多病,以及她很多哭。(即阴阳逆转之后,两多=两少)
“哎呀林妹妹,今天怎么没哭啊?”
“病到没有力气哭了。”
“怎么无端端的就病了,昨晚还好好的啊!”
“哭到病!”
“哎呀,那你病好了就别再哭啦。”
“我是不会病好,呜呜呜呜(哭)……”

又比如说,女朋友穿了一件新装,男友见到,说:
“今天你穿了这件衣服,我有两句话跟你说,一句是假的,一句是真的,你想先听哪一句?”
女朋友:“假的。”
男朋友:“假的是:你今天很漂亮。”
女朋友有点郁闷,“那真的呢?”
男朋友:“真的是:你今天很很漂亮。”

那如果这位女朋友首先答道:“真的。”,笔者提供其中一个思路:
男朋友:“真的是:你今天很漂亮。”
女朋友紧着追问,“那假的呢?”
男朋友:“假的是:你今天只有很漂亮。”

阴阳逆转的原理诠释如下图:
 
一般情况下,事物都是两极的,比如上例,真的是今天很漂亮,假就是今天不漂亮,这是两极:漂亮和不漂亮。但是阴阳逆转之后,会把另外一极转过来,变成漂亮和不止很漂亮(还有其他方面的好)。
再来三例,读者仔细揣摩,可以再慢慢地在日常生活中套用下去。
例1:金融风暴下,很多人都在股市上输钱,有人一生积蓄在一夜之前变成泡影。但是有一种很乐观的人,立下了一个很积极的座右铭:输少当赢!——不是输少少当作赢,而是输剩少少就已经是赢了。所以这些人无论怎么样,都会过得很开心快活。

例2:一段对话
╰☆下雨天☆:
“我看到那两张照片感到很震惊。”(笔者注:照片的内容和她前男友很相关。)
惊弓之鸟:
“我对你的震惊感到震惊。”
╰☆下雨天☆:
“不好意思吖,让你老受惊了。”
惊弓之鸟:
“受惊是没法避免的,那就多点受惊,慢慢地,习惯了就好了。你的不好意思,最好转化为行动,多点让我受惊!”
笔者注:这段对话阴阳逆转的运用比较隐晦。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说“不好意思”的时候,通常意味着这件事就完结了。但是惊弓之鸟的回答,句号前面是一个铺垫,后面一段说话是阴阳逆转,使终止式的道歉(负面)扭转为可延续的行为补偿(正面)。

例3:女人的说法
男人瘦叫竹竿,胖叫肥猪,矮叫冬瓜,高叫电线杆。而女人呢?
女人瘦叫苗条,胖叫丰满,矮叫小巧,高叫性感。 
妖的叫美女,傲的叫才女,木的叫淑女,蔫的叫温柔,凶的叫直爽,傻的叫阳光,狠的叫冷艳,土的叫端庄,洋的叫气质,怪的叫个性,匪的叫干练,嫩的叫青春靓丽,老的叫丰韵犹存,追得人多的叫众星捧月,没人敢追的叫傲雪凌风,闲的叫追求自我,弱的叫小鸟依人。挣钱的叫追求独立,不挣钱的叫牺牲为家,多生孩子叫做母亲伟大,不生孩子叫响应国家计划,天天在家不出门的那叫贤惠,天天出去不回来的那叫女权,从不离婚的叫感情专一,经常离婚的叫追求幸福。
“其实我没你想象中那么好的,我除了贤良淑德,秀外慧中,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外就没有什么优点了。”
……

例4:欺骗
“你都好意思骗了我,我哪好意思不相信啊!”

例5:女人做饭
A:你可千万别说女人本就该做饭啊!
B:男女的优势方面是有差别的,所以一个聪明的女人就知道要在男人薄弱方面攻克它。人该聪明,所以女人该做饭!
注:关键点是:面对A的问题,可以看作是对方设下的一个套,就是无论你直接答该还是不该,他都能很容易找出理由去抨击你的答案。所以为了解脱这个套,就需要换太极(在思维一章里面叫做增加概念的内涵),把他的问题“该不该”变成“聪不聪明”的话题,你再在聪明与否这点上作文章。
换太极如:
A:我爱你!
B:给你电了一下。
A:不是吧。我只是打雷,没有闪电呢!
B: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年头到年尾天天听到“我爱你”,给它闷死了,所以要经常换歌。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经常会使用一个辅助方法叫做换框法,是综合地体现本书太极以及阴阳的思想(尤其是阴阳逆转)。

☆知识拓展之心理辅导治疗方法之换框法

换框法之一:意义换框法
所有的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人加上去的。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义,则一件事情:
第一,可以有其他的意义,也可以有更多的意义。
第二,可以有不好的意义,也可以有好的意义。
试想一下,当你用一块石头去锤打一颗钉子,或者赶走一只老鼠,你加到这块石头上的意义是什么?它本来有这些意义吗?再想一想,一块石头可以有多少用途?把上面问题引出的意念放在别人所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甚至环境出现的一些情况上,你会得到什么启示?下次坐车没事做的时候,试想一想回形针可以有多少用途。也许这样你会明白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是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思想。

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只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其中最能给自己帮助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踏脚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这便是意义换框法。

意义换框法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例如:
“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
方法是把句中的“果”改为它的相反词,再把句首的“因为”二字放到最后,成为:
“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

然后反复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写完,要求至少有6个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够接受的句子。例如:
使他无从挑剔;
使我提升得更快;
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
使我超越创建的标准;
使我变得更能干;
使我更快升级,脱离他的管治;
使我更有能力去另找新工作;
使我在同事之中受到最少的挑剔,因而更有安全感;
使我能更早创业;
我要证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绪;
我要证明我可以做到;
使我能清静愉快地工作;
能证明在这种上司之下我仍能胜任;
能证明我能超越任何压力;
使其他老板注意我,因而创出转工的机会;
使我有更优良的表现;

试着挑选一条你觉得最好的,然后把整句话反复地念数遍。现在,你再念念本来的一句:“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内心的感觉有怎样的不同?本来的一句和后来的一句,哪句你觉得更舒服一点?

假若我是你的一位多年好友,3个月前转了工作,今天走到你面前说:“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会觉得很自然地接受我的话(亦即是接受话背后的信念):“应该是这样的,老板挑剔,当然会不开心。”

现在,你把内容转了180度,刚好相反:“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而你的内心感觉是挺好的(很多人觉得比上句时的感觉更好)。这是因为你内心的信念已经改变了。

你有否注意到上面十多条的例句中,每一条都是一个价值的改变:创造了新的价值,或者本来的价值增强或者转移了。这证明信念必须有价值的支持,而当价值改变了,信念也就能改变。你可以试把“因为今年市场疲软,所以我们会失败”这一句,用同样的过程改变,看看效果怎样。

换框法之二: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其实属意义换框法,只不过因为容易运用和经常有运用的机会,故把它抽出独立介绍。这也是改变思路的一个有效技巧。

很多情况,表面看来是两个选择中只能得一,即是“得A便失B,得B便失A”。我们持着这个信念,感到困扰,因为想二者兼得。在生活中我们容易接受局限性信念的束缚(往往说那是“现实”),而不肯以自己想得到的理想目标为依据而去思考,找出突破。

要使自己觉醒,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坚持二者不能兼得,对我没有好处;而坚持二者可以兼得,则对我有好处,应把自己的思想带到后者。”
“二者兼得法”就是以此为基础,对自己发出这样的思想指令:假若A与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样想或做才能把它实现?

这样的思想方向是跳出框框、追求突破。其中一个常常出现的突破关系,是把A和B的定义做更清晰地切细,因为很多时候说话的人会用一些虚泛的词语去代表他的需要,不把他的需要弄清楚,往往无法着手把事情解决。

以下的练习中,你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当事人,试用“假若二者可以兼得,我怎样做便能实现它?”的态度去考虑一些可能性。

练习一:组长说:“要使质量上去,产量必然减少。”
练习二:丈夫说:“为了维持家中安宁,我只得避免和她说话。”
练习三:职员说:“每天工作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学习?”
练习四:妻子说:“我工作之余还要督促孩子读书,没有时间陪丈夫,婚姻关系怎么会好?”
练习五:朋友说:“为了爱情,我只得放弃事业。”

换框法之三: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个情况,在不同的环境中包含的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有关的信念。例如: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是不会有人买的。”
“年纪大了,与年轻人竞争不来。”
做法是说出至少3个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负面词语转为正面词语: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会吸引怎样的人去买?”
“年纪大了,在哪些方面比年轻人更强?”

传统上中国有很多表面看是绝对正确的话(其实都是规条),它们把人们牢牢地束缚住,运用环境换框法,可以把它们打破。很多信念的确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里的处事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信念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绝对有效的。

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是要记住它们也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有益亦可以有害!
前面说过的中国传统的规条式话语,例如:
“节俭/谦虚是美德。”
“食不言,寝不语。”
“子女必须孝顺父母。”

你可试举出3个它们适用的情况吗?“子女必须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伦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规条,但是如果下列情况出现,身为子者的却未必会遵从这一句了!
父母要子女犯卖毒品。
父母逼子女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
父母对子女有性侵犯行为。

在辅导时,环境换框法,对一些因为自己的特质而内心感到自卑,不如别人,或者无可奈何的不满意的个案最为有效。例如:
喜欢多说话或者不说话。觉得自己学历不够,或者相貌不出众。长得太高、太矮、太瘦或太肥。

一位银行家对女儿的固执个性很不满意,父女关系弄得很糟。他去请教一位NLP大师,大师问他:“当你的女儿与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非份的企图时,你想不想你的女儿固执一点?”银行家顿悟。其实固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好坏决定于在什么环境中运用而已。
他以后便再也不为女儿的固执而发脾气了。(其实固执的人有一大好处,就是每当他认识到什么更好时,他便会坚持那更好的做法,无须别人经常提醒——这句也是运用环境换框法。)

环境换框法和意义换框法往往可以一起使用,在同一个情况里发挥作用。

☆读者来信之读书迷茫——阴阳阅读
“最近在看钦天门(笔者注:这是命理学中紫微斗数学科中其中的派系)的书,我基础太差了,越看越迷茫,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分析的思路一点都没有。已经学了五年了,这种不入门的苦恼真是难受。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些建议呢?”

笔者:
笔者记得还是读书的时候,都会有寒暑假作业,有一段时间笔者特别懒思考,直接翻开作业后面的答案,一边看答案一边做题,一会儿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有一次考试,发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心理非常高兴,因为有做过嘛。但是实际后来呢,怎么也想不出解法来……

这好比如我们玩迷宫游戏:
我们玩迷宫游戏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从目的地出发倒回去寻找出发点,那么这个迷宫就会显得非常容易了。
可是,假如我们身在迷宫之中,迷宫的墙很高,淹没了我们的身高。我们看不到目的地在哪里,我们也看不到整个迷宫的布局。那么这便是一个很考验人的难题。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如果别人告诉我们一个答案,一个结论,我们能很轻易地知道是怎么回事。
比如我们种花,书本告诉我们种花要天天浇水。于是你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后来你把花养大了,你感觉很有成就感。可是有一天你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无论种多少遍,花还是死了。你非常不解。
这是什么原因呢?前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种在夏天,后者之所以花会死,是因为种在下雨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