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蛇蝎美人-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如海知道他今天必然回来,就请了假等在家中。只是到了中午,才看到他过来。心下琢磨,怕是很有把握。不过当他看到贾琏默出来的卷子后,一时间不知道该说这个年轻人什么了。他屡次举起卷子,又轻轻放下。最后叹了口气:
“我让你低调行事,不是让你糊弄!”
“弟子没有糊弄,句句都是肺腑之言。”贾琏有些委屈的说道:“师傅有所不知,皇上此次出题为:何为国策。我若是将以往我同您谈的写了上去,皇上看了必然以为是您的言辞。可若是走稳中求稳的官面辞,我担心日后等我中了进士,会有人拿此参商与您。这两条都不好走,若是标新立异只会显得我太突出,不符合官场上面的规则。所以,我觉得倒不如厚道一些,老实一些。况且,叙述的方式也不是那么常见。”
林如海听到他的话,叹了口气扔下卷文靠着椅子看着他不知道在想什么。贾琏本身就有些兢兢战战的,这厢被他如此盯着就更加难熬。好不容易站了有半个时辰,林如海将卷文折叠几次后扔给他:“拿给你岳父看看,眼下他怕是回家了。快去快回,我早早让你姑姑喊了你媳妇过来,今儿吃团圆饭。”
“哎!”贾琏老实的接过卷文,因为站的时间长了还浑身绷紧,一时间差点被腿的酸麻弄得跌倒,他小心的活动手脚快速离开。林如海看着他有些狼狈的背影,寻思着日后自己这个徒弟的路数。
想着想着,他就觉得头疼。心烦的闷了一口清茶下去,温凉的口感从咽喉进入肠胃冷静了心弦。他突然间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自己一个人烦恼。毕竟,自己是师傅。师傅师傅,教书育人。该教育的都教育了,至于以后的路子也不是自己这个师傅能管的。应该是他那个丈人和他那个爹负责的。想到这里,他还是整理了一□上的衣服,决定入宫一趟。
木承泽看着跪拜后坐在一边的林如海。此时他在暖亭内摆了酒菜,本想独自一人小酌片刻。却不想林如海入宫,他抿了一口酒看着林如海:“是为你那个徒弟而来?”
他语气清淡,没觉得有什么意外的。林如海没有什么遮掩的,点了点头。木承泽拿起酒杯撇撇嘴:“你收了一个好玩的弟子……”
好玩的?林如海皱了皱眉,那个小混蛋如何好玩了?
木承泽点点头:“你不知道,这是这些多年来,朕同朕的父皇第一次看到如此狡猾如此诚实的。父皇给他点了一个探花,一门俩探花……挺好的不是吗?”他抿唇一笑,拿过另一个杯子倒了一杯酒递给林如海:“吃一杯吧!算是朕对你的恭喜!”
“谢皇上!”林如海接过酒杯,一口而下。酒是黄酒,杯子很小只有丁点的量。他的酒量虽然依然不好,但是这一点还不影响。
看着他脸上犯了红,木承泽才饮下自己那杯:“对那子,你有什么打算?”
林如海放下酒杯,低头想了想道:“原本也没求着他考个什么,只是进士录上就成了。之后入翰林院呆上三年,会比较好。可是探花……”
“探花也能进翰林院。”木承泽想了想,的确眼下朝中还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状元是要入内阁行走的,榜眼在六部。原本探花是跟着榜眼四处转转后外派,一如当年的林如海。但是眼下……他手拿着筷子,给自己夹了两根银丝猪耳细嚼慢咽后点点头:“朕也觉得,眼下也只能如此。状元是张家的长子,榜眼是金陵过来的一个书生。敲惊天鼓的那个。这两个安插上去,就够这朝堂闹腾了。你是个爱惜羽毛的,王子腾也是谨小慎微。翰林院很好!”
听到这段话,林如海叩首拜谢。木承泽点点头,挥手让他离开了。
贾琏从林府出来,就看见自家的马车准备进入林家的马厩。他上了自己的马车,让人送他去王子腾府上。
王子腾也是早早就回来了,只是他知道贾琏必定第一个去看林如海。所以他倒是不怎么着急。洗手用膳后,稍稍睡了一会儿才听到门房说贾琏到了。整理了一下头发,他才进入书房,看着贾琏老实的站在那里等候。
“怎么?挨骂了?”他笑着做□,伸手示意贾琏坐。
贾琏将自己默的卷文呈给王子腾后坐在王子腾对面:“师傅不是很满意。”
王子腾拿着贾琏的卷文仔细看了后,扔在一边单手捂着嘴闷声笑着,看起来似乎心情很好。看着王子腾笑,那耸动的肩膀贾琏吐了口气。总算这关,还是过去了。
王子腾笑够了才开口说话。他清了清嗓子,端起茶杯捏着盖儿拨了拨茶汤:“你是如何想的。我原本还以为,林如海教导你三年怕是给弄了一个呆子。还好还好,还知道自己要什么。”
对于贾琏的卷文,王子腾是十分满意的。他是功勋之后,贾王史薛中的金陵王,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虽然眼下贾家混乱没个成器的;王家更是曾经败落到避开京城;史家看着一门两候很是风光,可若是战死那就什么都没得;薛家更是,若不是他偷偷将半瓶天露给了他那个薛妹夫,怕眼下孤儿寡母的也是败落。
对于科举考试,王子腾一向认为就是想上走得阶梯罢了。至于什么国仇家恨,国家兴亡跟他关系不大。早先祖上辅助木家登基,难道就是为了所谓的天下?别开玩笑了,他们王家可不是为了那个。若不是当年不得不去做,王家也不会去冒险。没有足够的利益,没有任何一个古老士族是傻子。
贾琏没有被那些诗经子集弄昏了脑子,是好事。选择如此答卷,一来可以让自己显得愚笨一些。二来,也能很低调的突出自己一下。这是好事!当然,这个放在林如海那个酸腐文书家族的来看,就不合适了。
贾琏看着王子腾赞成他的意思,抿唇笑得开心:“我原本是有另一种答题方式的。可是眼下我这一批人中,我看到了好几个文官大儒家的子弟。都是清贵一流的人品,若是跟他们一样的论题,怕是会被掩盖下去。这对于师傅而言,则是不妥当的。不管怎么说,我都是他名号下的弟子。可若是异军突起,我担心日后官场不顺。怕有人说我桀骜不驯,玩弄天真什么的。索性,就写了这个。毕竟我父亲之前在皇上那里,也是老实中不缺聪明的糊涂人。”
王子腾抿了口茶,点了点头:“你这么做事好的。林如海到底是清流一脉的,你虽然要改门风可到底跟他不是一路。只是如此,以我对皇上的了解,怕说不得能得一个探花郎。”
王子腾说的胸有成足,而贾琏则有些觉得夸大了。他摆摆手:“这只是投其所好,投机取巧的法子。说到底,有才华的多了去了。如何能点我一个探花?岳父这话……过了。”
“不过不过!”王子腾放下茶碗,认真的给贾琏讲解这其中的门道:“治国安邦的人才,若是能过从一次科举中就能够挑选出来,那么任何为君者就不会为人才二字踌躇了。实际上,文官科举看的不过是个人品。人的品性,才是皇帝的首选。毕竟能够通过前两次考试筛选出来的,基本上水平都差不多。你能写的文章,别人也能写。你能用词操,别人也能用。词句华丽的,有词句华丽的好处。内容条例清晰地有条理清晰的好处。可若从日后用人上来说,还得看三方面。”
王子腾双手交握成拳继续讲:“第一,这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皇上要的真才实学,不是那种出口成章的,而是对于自己所学很是扎实的。这样的人,会被点为进士;
第二,这个人背后是否有足够的门面支撑。比如师徒关系、家门门风、父子承继等。比如你是荣国公之后,林如海的学生我王子腾的女婿。必然的,不管你是否能够让皇上眼前一亮,这进士身份是必然给你的;
第三,这个人品性如何。如果你没有第二点,只是学识出色。那么就需要你有很好的品行。不需要高风亮节,皇上不看那个。你是否贪墨,那是御史和督察院的事情。皇上看的,就是一个实字。你是否做人老实,是否忠心。如果你是一个清高好恶之人,那么让你做了朝臣那不是天天拿着大殿的柱子当木鱼用脑袋敲去?如果你是一个卑鄙小人,那么你的主子到底是谁?肯定是谁给你的钱多是谁。
在我看来,这三点你都占了。眼下跟你同科的,功勋清流都有。贫寒子弟也有几个。让你做状元,你的文品不够。文采不够飞扬,状元你是做不了的。让你做榜眼,眼下很多人盯着。而且,此时内阁亲戚参加科考的不仅我一人。林如海和我都避嫌,不等于这个脸面不在。同样,榜眼也不会给你。
可是你文卷写的实在,你的父亲之前留给皇帝的印象也是不错。老实人,有些脑子。足够忠心,但是却不迂腐。你是合适的人,可以用。同时,你是林如海的弟子,林如海这个探花郎在盐政的位置坐了六年。两朝天子的亲信,比较起其他的内阁来说,你比他们的还近一些。同时,你是我王子腾的半子。武将方面,荣国府虽然败落至今,到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此次参加科考的人很多不假,但如果点了其他人探花而不给你一个。皇上对外怎么都说不过去的。可若是给你状元或者榜眼,那是不合适。再加上,师徒俩探花,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对于皇帝来说,一个探花位置换一个好名声也是不错。”
听到王子腾的解释,贾琏起身拜过后坐□子:“多谢岳上提点。说起来,我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心思的。原本参加科考,就是为了脱离原本的状况。您也是知道,我当初迎娶凤哥儿的情况。我只是一心希望日后我的老婆孩子,能够日子过得自在一些。后来经您推荐,拜了林姑父做师傅,更多的也是为了日后铺路而已。”
听到贾琏如实的这般说辞,王子腾点点头:“我原本也是这么安排的。功勋武将居多,可眼下荣国府再走武将的路数,怕是不成的。你祖父虽然是走过战场的,可是当年的老人几乎也都下去了。留在军营中的,都是新上来的将领。年龄同我差不多,有的甚至更加年轻。你父亲毕竟远离那些多年,也从未参与过。再者,眼下皇帝揪着功勋等着下手。若是走了武官的路数,怕最后你比贾敬那厮好不了多少。所以,我在你说要考武举的时候,劝你南下考文。”
贾琏点点头:“我原本也是担心这个。虽然说贾家是靠军功起家的,但是说到底我们家远离那些武将也有些年月了。怕是我父亲,也不一定认识多少。同时,看着那些同样武勋的家族,老太太那般的奢靡我一直都很担心。都是打着祖上跟祖皇帝一起的名号,以自家老脸面在哪里撑门面。可换个地位考虑一下,若我是皇帝我也是不喜欢的。我一直担心,若是我走不好连累的便是全家老小。到还不如在家做个富家翁的好。可眼下,若是真做了富家翁……”
说到这里他在桌下握握拳头:“若是真的做了富家翁,等到儿孙长大后能有的脸面怕也没了。我父亲在的时候,老太太就能够那般作为。若是我父亲继续糊涂下去,那么我是否能有长大的嫡子都是未知况且不说。我就是一个买来的小小五品官,听着好听罢了。可若真是有了事情需要求人,到时候能有人搭理我嘛?谁知道我贾琏才是那赦造荣国府的主人?谁知道,那府里面的所有关系都应该是我的?怕是都只记得,我那个叔叔和婶婶,记得老太太了。”
王子腾点了点头:“好了……这些都不消说了。眼下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稳住自己不着急。我跟林如海原本就有商量,不管你名次如何都会进翰林院做个编修。三年编修下来,怕一切乱局也就有个定局了。到时候,给你谋一个外放,从底层县官做起。走的也稳当。”
贾琏再起起身拜谢,他知道这是最好的路子。也是他最希望的路子。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科举的事情,希望考据的别太较真。
我没有选择常用的那些套路,只是简略的带了一些。
因此细细纠结的话,就缺少看文的意义了。
毕竟,我不是写如何文采飞扬,写的多出彩。
我只是交代科举之间的事情。
☆、第65章 三鼎探花
从王子腾家中离开;贾琏回到林如海家中。进了正院;就听到屋子里传来的阵阵笑声。其中最欢畅的;必然是他那个喜欢热闹的媳妇。看着那已经点起灯光;他的心如同暖阳一样热乎起来。快走了几步进了屋;就看着王熙凤的贴身丫头秋菊迎了过来。
秋菊见着是贾琏;连忙朝屋里喊:“姑奶奶、林姑老爷我们家琏二爷回来了。”
“快些进来,赶着回来可是凉的。正好有热的果子露。去年冬有宫里面送来的糖腌的奈子;我看着怪甜的不奈吃就煮了做了这果子露。一直埋在地下;眼看开春了打开味道确实不错的。”贾敏笑着招呼丫头给贾琏盛了一碗热乎乎的亮红色的果子露,贾琏嘿嘿笑着接过喝了半碗才开口:“味道确实不错。”
“他能吃出个什么来?白废了你的心思。”林如海叹了口气:“王大人如何说?”
“岳丈说,如何也能得一个探花。我觉得有些过了;不过能入进士也是不错。”贾琏此时有些潸然,对于自己是否能得三魁他是不在意的。但若是有了,也是锦上添花。林如海闻言,想了想:“果然还是王大人比我更了解皇上。”
说完这句话,他旁的也没说就换了话题:“行了,人也齐了就开饭吧!”
在林家用了晚饭,趁着宵禁前贾琏跟着王熙凤坐车回家。本就是多余了一辆马车,贾琏琢磨着半夜两辆车一起回去也怪碍事的。就让那车第二日早晨在回去。
坐在车上,王熙凤笑得开怀:“听着林姑父的话,怕是真能得一个探花郎呢!这下子,想着你这个俊秀人才的就多了。”
“多了又如何?”贾琏知道王熙凤指的是什么,他抿唇一笑:“我师傅是林如海,凡是能够看上我的多也是冲着师傅和你伯父的关系来的。打这些注意,怕就会惹了师傅不如意。谁敢触这个眉头,没那般不懂事的。”
“你也说了是不懂事的。老太太那般的都有,何苦愁了那些。我跟你说,若是陈你不在家送到府上来的,我可是会让人打了出去的。”王熙凤笑嘻嘻的说着。但是贾琏却点了点头:“打必然是好的,日后就算落下一个怕老婆的名头,也不能在这事情上出了乱子。”
听他说的实心实意,王熙凤一时间没了话语只是笑着。
第二日清晨,贾琏起的很早。在庭院中练了剑,就端坐在荣禧堂外面的空地上,上面摆着香案,袅袅的香烟随着清晨的微风飘摇而上。他一直盯着那烟的走向,双手握拳放在大腿上,可是此时紧张的掌心已经满是水汽。
王熙凤本来是想劝他进去的,那一身长袍,虽然看着里面有袄面子撑着,但也不是暖和的。但是贾琏执意就穿这么一身棉服等着。没有锦绣色调,更没有绫罗绸缎的质地。那是他参加殿试的时候所穿的,应该说几乎所有参加殿试的都穿这些。
巳时初刻,报名的人就来了。吹吹打打的,门口等着的小厮下人们早早的打开了府门。好是热闹的看着唱词的人举着皇榜绸缎往里走。沿路跟来的民众都好奇的观望着封门许久的公侯府邸。
此时已经不是老太太在的时候,没有那般花团锦簇富贵荣华的景色。存的只是赦造的气派和日久弥新的精致装点。
贾琏接过道谢的皇榜,供奉在香案上面,对着荣禧堂恭敬上香叩拜。看着他一副慎重的样子,跟着来凑热闹的人也不敢多做喧哗。叩拜之后,便是荣国府散发岁钱的事情。到没有那铜钱成把成把的散,而是每十个铜子包成一个红包。但凡来参加的,都能领到一个。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也给了人好感。
毕竟,还是有很多人,凑热闹纯属家中需要。十个铜子虽然对于荣国府来说,不值当什么。但是,也总比有人在撒钱的时候捡了多,有人一子未得的强。
这是王熙凤想出来的,横竖红纸这种东西他们家也是花的其的。原本是没想过贾琏会有名头,还是三鼎。只是觉得,只要中了进士那么就撒撒银钱,花钱买路子。同时也在周边的寺庙,做了善粥。米粮都是从金陵早早运过来的,保证一碗粥虽说不能让汉子吃饱,但是老人小孩儿也是能填了肚子。同时,还有一些红薯和新种出来的玉米。
王熙凤一直以为,从他写文的情况看眼下的时间已经改已经到了十八世纪左右。玉米这种作物应该是有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虽然在她前世,十六世纪时期玉米已经在中国扎根,并且作为农作物了。但在这边,还没有这种作物。因此,她希望通过此次布施,将积攒下来的玉米种子卖出去。毕竟,眼下就要春耕了,这种物种并不需要多么好的土地。贫瘠的土地上,一样能够出产。同时,还能填饱肚子。
至于番薯,那是早年就有的东西。她不过是拿了自己手头的改良后的种子罢了。
门口等着分钱的人,对于每个人只有一个红包这种行为,有些人是不满意的。但是大多数人,都觉得还成。毕竟,里面多少都保住了面子不说还带着喜庆。当然,对于那些希望再次霍利的人而言,就不怎么美好了。尤其是打开纸包,一看里面只有十文钱的事情。
元春省亲的时候,凑过热闹的人说,虽然看着占了大头但现在的荣国府穷的都不如出门去的贾政。也有人说,贾琏就是个抠门的秀才。当然这话说得人多是地痞无赖,不管如何人家也不是平白无故的给你银钱做吃用。
贾母在家中听闻贾琏中了探花,很是高兴。眼下不管两个府里关系如何,贾琏都无法改变元春是他血亲阿姊的身份。也因此,贾琏这个探花郎的面子,不仅仅是给了荣国府,更多的还有元春哪儿。
周瑞家的看着贾母高兴,就在旁边打边鼓。想了想她笑着脸儿过去:“老太太,外面凤丫头派人发了铜子儿。但是我看了,一个个红包包着好看却只有十文钱。很多人得了都觉得抠门得慌。我看怕是大老爷在外面,他们小两口的也没得那些银钱准备。只能用了这法子。不管如何说,这琏二爷中了探花三鼎的。我们怎么也得帮衬帮衬不是?”
贾母独立出来后,就更加喜欢那富贵热闹。更不用说,原本盖了园子后银钱不够用的。但是却不成想的,甄家出事送了东西过来存着。那东西到了手里,那里还有吐出去的机会。再说她是看得明白,那甄家是真真要倒了。
转了转手中的黑檀珠子,贾母点点头:“是该帮衬帮衬,他们小孩子不懂事的。我这个做祖母的,怎么也不能让他们如此去了。你带人去银号兑上它五百两的铜子,沿街撒了去就说是我们府给的贺钱。”
“哎!”周瑞家的笑着从一边鸳鸯那里拿了对牌,去账房领了银子。然后招呼自己的人,去银号弄铜子。
这铜子一路撒了去,很是热闹不说外面的话也说得好听。周瑞家的心里也开心,虽然眼下老太太和她主子担心她跟赖大家的一样平日里账目看的严实。但她也能走出俩子儿来,这不撒了一百多两出去就藏了二百两自己拿着,她琢磨着给王夫人送一百两。剩下的给帮工的分分,半年的酒水钱也就出来了。
这么想着,她拿着一张银票去了王夫人那里。进了屋,王夫人正在看针线上刚出的袜子。宝玉长大些,需要新的袜子。抬头看着她进来,点了下头:“你来了!”
“刚刚老太太说,隔壁二爷得了探花。让我拿了五百两去换了铜钱撒了,我琢磨着五百两有些多了。但是老太太要的是喜庆,我也不好驳了老太太。这不,我把剩下的钱给太太送过来。”她小心的侧坐在王夫人身侧的春凳上,将一百五十两的银票放在一边的桌子上,咧嘴笑着说:
“这是老太太给的银钱剩下的,我没兑换多了去。只换了三百两的,街头结尾撒了去比照着娘娘来的时候少的多。但也是凑个热闹,毕竟前头琏二奶奶就分过红包了。只是每人只有一个,还只有十文钱。可是这事情多少是没有按照老太太吩咐做的,我就私自用了五十两给帮着兑换铜子的分了。这是剩下的,我如数给奶奶拿了过来。”
王夫人看着那一百五十两,神色暗了暗。她眼下的确不缺银子了,因此之前那例子钱的事情只等着撒出去的本钱都收回来就不做了。毕竟,她也是要给宝玉积德的。甄家送来两次东西,第一次老太太收下了也不知道是多少。看着都是一匣子一匣子的,怕都是银票。她后来收下的,是甄家来人匆忙塞过来的。里面也有四十多万两的银票,虽然比不上老太太的多。但说到底,也是足够的。何况,当时建立园子的时候就跟老太太私下说过的,园子的地契是落在宝玉身上的。毕竟,日后继承这个府邸的是兰哥儿。
老太太也是独疼宝玉的,所以这事情没的悬念。只等着宝玉成人,那就是他的东西。剩下的,就是银子而已。她低头笑了笑:“你也是个不容易的,这家大业大的怕也是银子不好用。老太太岁数大了,喜欢热闹就花钱买个开心吧!”
她将其中的五十两的银票递给周瑞家的:“这钱你拿去,日后老太太若是有个风儿曲儿的,怕也是用得着。没得事事都要去帐房哪里领取。麻烦人不说,事情还会耽搁了。这一百两我拿着,过些日子入到帐里也能剩下一些来。老太太哪儿就照着五百两说吧!横竖的,她开心就好。”
她语气缓慢,说的柔和言辞真切。周瑞家的跟着扯扯笑容拿了银票。
王熙凤在家,贾琏入宫了。听到内宅的管事刘嬷嬷来报告说,隔壁贾母派人撒了铜子,王熙凤撇了撇嘴。这事情是早就想到的,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废那力气让人弄了红包铜子出来。
当年元春省亲的早晨,撒了足足千两的银子。就是宝玉,也是比照着元春当时少了一百两作的。地上的铜子,据说当年踩着都声声作响。前段日子元春省亲,也是那大巴的铜子铺地的结果。
听到那个,她就打起了那边的主意。发红本来是为了同喜,多少不过是个意思。可在这功勋之间,更多的是为了比拼财富。她没那个心思去比拼那个,炫富过多的结果就是被皇帝养肥了宰掉。这个道理就跟扫00黄打非一样。为什么每年一次,结果第二年还有啊?就是养伤一年,宰了正好是功绩。
所以她只出了五十两的银子换成了铜子,然后用五两银子的红纸做了包裹。动手的都是家中的下人,每个人发了两个红包做奖赏。总成本下来,都不足六十两。
她等着的,就是老太太花钱撒银子。
果不其然的,刘嬷嬷带来了消息。她笑着对一边的秋菊道:“看吧。还是老祖宗知道心疼人儿。”
看着她笑的开心,一边的秋菊却有些担心:“奶奶,不是我说的。这般牵连上,对二爷……”
王熙凤知道她的意思,摇摇头:“不碍事。难道不刮车上,你们二爷就跟他们家没关系了吗?谁不知道,眼下的凤藻宫贵妃娘娘是你们二爷的姐姐。谁不知道,贵妃娘娘的弟弟中了探花郎?这事情早早就扯不开了,除非这两个人里面去一个。”
“呸呸呸……小儿胡话大风吹去。”秋菊瞪了王熙凤一眼:“奶奶这嘴,幸亏就我们几个熟悉的。”
“那又如何了?”王熙凤勾勾嘴角:“反正日后你们二爷也是在翰林院做一个编修。啥差事?不就是修书抄文的?两三年后,谁还知道当年探花郎?更不用说,三年后就有新的探花郎了不是?”
王熙凤说的在理,秋菊也没再说什么。前不久王子腾夫人给她介绍了一门婚事,对方是皇庄管事的儿子,姓张。已经考了秀才,今年才会参举。说好了,过不过的,都会在八月来迎娶。聘礼什么的,过一阵子就会送过来。她最近忙着绣嫁妆呢!
只是她到底是王熙凤身边的知根知底的人,因此也只能趁着这段时间将长大了一些的平儿带起来。
去了宫里按照礼部要求的做了叩谢,谢了龙恩。贾琏和新鲜出炉的状元张春桥,榜眼刘春霖。听到两个人的名字的时候,贾琏楞了一下。若不是姓氏不同,还以为是同辈的兄弟呢。
不过那刘春霖如何都比不上张春桥的,洛水张家可是从唐时就兴盛的大家族。屡次战乱,都没有败落。虽然眼下在朝中并不怎么显眼,但是却掌握着御史的嘴。
而刘春霖这个榜眼,可是实打实的苦读学子。贾琏跟在后面看着这个刘春霖,想着之前对这批举子的了解。这个人,怕是会成为眼下内阁中某位大佬的女婿吧!他嘲讽的笑笑,眼下看着清高不知道到时候要如何。
刘春霖不知道贾琏的心思,也没得心思去猜测。能够成为进士对于他而言,已经是难得。更不用说,被皇帝点为榜眼。这是实打实的天子门生,从正门出来。何等的荣耀,让他一时间脑子空空如野,只是抿唇笑着跟着张春桥后面,按照礼部官员的要求行礼穿衣叩拜,然后骑马游街。
姜呈坐在汇宾楼的二层包间内,同自己的长子一起看着下面三鼎游街的景象。楼下民众热闹,比照着那十五花灯的时候还要热气。他敲了敲桌子看着自己的长子:“可是觉得不错?”
他问的是联姻的事情,那里头三个人贾琏是不便牵扯的。因为林如海的关系,俨然已经成了清贵一脉。虽然姜家也是诗书之家,但说到底跟清流还相差一些。说不得贵勋,也是老朝之臣。
就算他们家有意同贾琏那边联系一个二房,怕不需要林如海出面,单单一个王子腾就够他们闹腾的。满京城谁不知道,王子腾那是把女婿当儿子培养的。
至于张春桥,姜家同张家一向都不怎么对付。从来都不是联姻的对象。何况,那张春桥已经有了一个妻子,还有两个嫡子。眼下联姻二房,同样的道理。姜家还没没落到出卖闺女,讨好政敌的程度。
而眼下最适合的人选,就是年方十八的刘春霖。家境贫寒,独有一寡母在海宁。没有妻妾不说,日后也必然要仰仗他们姜家才成。这一次,他是让儿子看看那个刘春霖的。
姜骥也看了那刘春霖,皱了皱眉。这个男子并不是眉清目秀之人,只是眉心之间不够丰厚看着怕是寡寿的样子。他看向父亲:“婵儿虽然是庶出,说到底也是我们姜家的女儿。那刘春霖看着,倒不像是个长寿之人。”
听到儿子如此说,姜呈也琢磨起来。虽然说是一个庶女,而且年纪还小。但说到地也是他老来得子的证明,若是嫁给一个短命的那还得了。他皱了皱眉道:“那么你觉得……那个合适?”
姜骥也想了想:“若是父亲非要从这三鼎中出的话,我个人觉得那探花郎是最合适的。贾琏这个人,平日里传到的虽然不仅其实的多一些。但说到地,妹妹也是我们姜家的庶女。若是给他做了二房,那么王子腾也不会多说什么。毕竟,眼下王子腾的侄女嫁过去多年肚皮也没个动静。贾琏一直没有任何房里人,多来说大概也是仰仗王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