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给心灵开扇窗-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虹※桥※书※吧※BOOK。※  
第54节:胡建文其人其文(3)           
  他是一个屡屡让朋友们惊诧的理想主义者。   
  专业是国术,安身立命的是国术,读研的是国术,在大学校园执教的是国术。却弄的是文学——诗歌、散文、小说,不过这倒暗合他的名字,建文——构建文学宫殿。   
  1996年,认识胡建文,是因了两人共同的爱好。那时我们分别主办着一份校园文学报,又都是写诗的人,自然而遇。至今已十年。十年前的胡建文,左手笔右手刀枪,身材瘦而精,戴着眼镜,书生模样。十年后的今天,我在烈日里酒席上折腾生活,胖了,也俗了,而他依然十前年的模样,没什么变化。想着他多年如一日地在大学五尺讲坛,一面教学生们舞刀弄枪,一面神情激昂地吟诗作文,真是惬意。   
  而胡建文终于是不安于现状的人,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天性使然。只用几个关键字串联他这几年的经历,就不难看出:学生、木匠、武术、诗歌、散文、大学教师、国术研究生、图书策划人、房地产网站主编等等。短短十年,在众多地方,驳杂而几乎不相关联的身份变化,足让普通人目不遐接了。而他却在这中间实实在在的生活着,并且生活得条分缕析。为什么会这样?用他自已的话来说,希望把自已的人生安排得丰富多彩。的确如此,不甘平淡,造就多彩人生,是很多人的梦想。而胡建文,却一直实践着这个梦想。就像2005年,在旁人不可理喻的眼光里,他曾义无返顾地离开优裕的大学讲台,受聘到并无保障的某公司工作。   
  理想主义者入世,大凡是以悲情与绝望的姿态逃避,免不了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悲怆背影。屡屡受挫后,胡建文还是对我说,人世间还是有真爱的,还是有好人的。在他,并不是空口白说。2005年,在他生活的低潮期,在他鼓励他二姐摆脱癌症的困扰之后,做了一件朋友们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帮助在吉首市火车站拉扳车的素不相识的张义玉老人,组织武术团,上街卖艺,为孤寡的张义玉老人的小儿子石军筹款做换肾手术。虽遭受了某些人误会,却最终筹足了手术款,使这对绝境中的母子成功地走出绝境。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均对他的这一事迹进行了报道。而这本书的稿费和版税,也将捐给这对苦难的母子。   
  这就是一盏心灯的力量所在。面对事实,任何别样的误会和猜测都是阴暗的。   
  “心灯”一词,源自佛语,是无形的智慧,是活泼的响应能力,是能克服烦恼、使人自在的积极心志。理想主义者胡建文,以行动,为读者和朋友们,点亮着一盏心灯。正如他所说,人世间还是有真爱的,还是有好人的。   
  我相信。这盏心灯会长明,照亮着周边或更远处的人们。   
  (原载《诗生活》网站)   
  为心点一盏灯   
  刘永涛(《长沙晚报》编辑、记者)   
  生活有无尽的可能性。它无法总按照个体既定的方向和预设的轨道演进,走向一个又一个理想的归宿。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色彩斑斓,才能在挫折、失败、痛楚的时候,也可拥有微笑、喜悦、收获,演绎自己的多彩人生。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愿意以一种从容的心境,地去阅读青年作家胡建文的《一盏心灯》(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版)。这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读本,那些简洁、明净的故事,释放着温暖的光芒,总能抵达内心,照亮灵魂的黑暗部位。这不但是胡建文生命历程的一种总结,更是对他自己人生的一次超越。他发掘生活中隐秘的力量,并试图将这中力量传递给读者,传递给世界。   
  从平淡的庸常生活出发,穿越命运的阴霾,倾情感悟人生的真谛——胡建文在书写生命的箴言。书中所有的篇章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有他自己的经历,更有他周围的人和事,平凡的,卑微的,激越的,都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他以敏锐的思想触角深入那些琐碎的苦难和悲伤,与之共鸣,讲出最简单最可信的道理,让我们看到了执著、坚强、信仰、搏斗之于生命的价值,以思想者的姿态,开启了一扇朴实无华的智慧之门。如《选择执著》、《走过坎坷》、《寻找那扇打开的窗》、《在坚忍中等待春天》等篇什洗尽铅华,滋润心灵于无形,给人前行的智慧和勇气。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55节:胡建文其人其文(4)           
  胡建文的文字精致、纯真,充满青春的活力。在励志书了无生趣地泛滥、青春读物肆意矫情成为时尚的当下,《一盏心灯》 显得卓尔不群,它无须花哨的形式经营,而以本真和厚实的内涵赢取读者心灵。在精美的哲理散文之外,胡建文自述性的散记更是饱含深情,给我们以别样的震撼。在《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我当木匠》、《爬过大学这道坡》等章节里,真实地再现了建文充满风雨的成长之路。一个出身农村的少年,执著地读到高中,中途无奈辍学,步入社会做木匠活,后又重返校园,几经拼搏,终于考上省城的师范大学。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从中既看到了亲情的伟大,更体味到胡建文勇往直前的斗志,面对艰难险阻,誓不低头。也许正是有了如此的信念,胡建文才在毕业后固执地选择来湘西做一名大学教师。这恰好印证了他那句:“路在脚下,梦在远方。拼搏岁月苦当歌,世上没有爬不过的山坡!”   
  而《我要做个好儿子》、《教母亲写字》、《隐居湘西》、《心灵散步》等等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特别是他发起的湘西“爱心大营救”,帮助一位老母亲救助其濒临死亡的儿子的义举,则有力地彰显了他深重的悲悯情怀和一个诗人作家的理想主义精神。在一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这是多么的珍贵。   
  我愿意相信,人生因为有爱,才变得更美好。而对爱、美、善的追寻,其实一直留存在我们柔软的内心。胡建文充满深情和爱意的文字,为我们构筑了一片温馨的精神家园。他用智慧、执著、顽强与苦难命运抗争的闪光细节,用真心真情点亮的灯盏,注定是恒久的美丽。   
  (原载搜狐博客)   
  胡建文其人其文印象   
  谭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青年作家胡建文打电话约我为他新出版的小说散文集《青春就像一阵风》写一篇文章,我非常高兴他如此信任我。我与建文接触不多,几次诗歌场合匆匆相遇,却留下了深刻印象,建文清俊、文雅,在我看来丝毫没有体育系学子的模样,更让人难以相信是学武术的汉子。建文这些年在新诗创作方面也收获颇丰,国内有许多报刊都发表过他的诗作。应该说,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建文的名字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而且我以为他的作品与时下许多自以为是的“诗人”相比,显然高了许多,不但艺术上高一筹,就是内涵方面也更为深沉。他是那种内敛的、沉潜的艺术的崇拜者,是真正的艺术的信徒,我喜欢这种求实的、坚进的同道,并以此而感到荣光。   
  今年我在《诗歌月刊》开了一个栏目:“北京重点高校诗歌群体展”,推荐了十一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校园诗人诗作发表,还写了一篇题为《潜在的力量——关注高校诗歌写作》的文予以肯定。建文就在这批诗人之中。他的诗歌短小精悍,富有穿透力,读后让人心灵震撼,我以为算是近两年少有的诗歌精品。他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飞天》等处发表过不少类似的作品,也给人留下了不俗的印象。他与那些“第三代”和“七十年代”似乎都不是一路人,没有“口语化”的痕迹,也不像所谓的“知识分子写作”那么空洞无物。建文是一位独行侠,来来往往于都市喧哗的环境中却保持着一颗清灵的心。从他的诗里看得出来,他是充满渴望的,渴望都市的温馨,渴望生活的宁静。要知道,对一位来自乡村的寻梦者来说,在如此充满欲望的场所,要保持自己的这种追求无疑是富于挑战的,冒着风险的!《青春就像一阵风》中收集的一些校园浪漫情感故事和精致的散文、散文诗,我陆陆续续地读过,在《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创作》等处读过,其中的《心灵独语》、《爱的感悟》、《内心的阳光》、《纯情的短笛》等散章式的篇什最能打动我的心,它们有泰戈尔哲理散文诗的深邃的美感,也有冰心“繁星体”小诗的魅力。从这些作品干净精炼的语言和明亮跳跃的意象里,可以发现建文有着明朗的生活态度:       
虹桥门户网。  
第56节:胡建文其人其文(5)           
  阳光像一本书,被春天打开。   
  一个一个温暖的句子,使所有渴望的目光次第发芽。   
  树枝上的鸟,动情朗诵着阳光的诗篇,晴朗的声音,像小溪流淌……   
  ——《朗诵阳光》   
  建文的作品里除了明朗坚实的生活态度外,还有细柔的性情的呼唤。如《梦中的地方》,身处都市的无奈和失落,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那时候,繁华都市,是我梦中的地方。   
  因此,我拼命地挥桨挥桨。   
  如今,我生命的小船,划到了那里,梦中的地方,却是当初急着要离开的故乡,常常,挡也挡不住炊烟的呼唤。   
  还有《成长的心情》、《我的路,我的梦》等文章,都饱含着热情和渴望,都流露着一位生活执著者的心性。特别是一种难得的强者的意识,让每一位正在奋斗的人都为之感动。从这些文章里,不难看出,一位乡村少年依靠自己的勤奋,就可以走出闭塞的地方,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见证文明与智慧的成果,实现少年的梦幻和人和的理想。   
  总之,在《青春就像一阵风》中,建文用朴素而清新的笔墨倾诉着自己成长路上的每一次情感体验,叙述着每一个阶段的经历。看得出来,他试图用自己带着自传性质的文字来给读者建构一个真、善、美的园地。我非常喜欢建文的这些文章,我觉得这些文章里似乎还有我的奋斗的经历的和体验。我认为建文的心路历程是具有代表性的,尽管他的艺术追求是个性化的。我相信这些作品会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的。   
  原本想对建文的作品作一些细致的艺术分析,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不便多写。这也好,欣赏与解析的工作是读者自己去做的事情,如果我在此唠叨,恐怕也有越俎代庖之嫌。就此搁笔吧,我衷心祝福建文!   
  我为建文在奔跑中还保持一颗热情的诗心而欣喜而鼓舞。   
  原载《青春就像一阵风》   
  扑面而来的清新的风   
  ——评胡建文小说散文集《青春就像一阵风》   
  张亚亚(清华大学文学硕士)   
  无意中,忽然发现了这样的一本书——《青春就像一阵风》,打开读读,内容就像书名一一样清新,让我想起了我似乎已经久违的年轻时代:无人的教室、教室窗外的雨和雨后哭泣的少年。合上书,我轻轻呼出了一口气,脑子里映出了席幕蓉的这样一首短诗:“在等待中/岁月顺流而来/君临一切/在开满了野花的河岸上/总会有人继续着我们的足迹/走我们没走完的路/写我们没写完的故事/甚至互相呼唤着的/依旧是我们彼此曾经呼唤过的名字”。   
  这是一本小说与散文的合集,作者大概是一位生于乡间的青年,他的写作题材并没有超出青春期写作通常关注的那些范畴,友谊、爱情、求学与人生,但是由于他来自乡土,就具有了区别于时下流行的少年作家们的质朴与清新的气息。在前不久名噪一时的低龄化写作制造出的文本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主流社会的义无反顾的反叛,虽然洒脱,却也浮夸、流于形式。实际上,青少年 由于尚未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对成长的压力,对生活的体验,更多的是无奈与苦涩,而不是像那些少年作者笔底表现的那样,是完全的自由与彻底的轻松。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这本书依然是“写我们没写完的故事”,但它至少也告诉了我们某种关于青春的真相。   
  我无从判断《青春就像一阵风》作者的确切年纪,但是从多篇文章的回忆性视角来看,他应该是比那些所谓的少年作家年长几岁。也许正因为这个,他的文字也更要成熟和深沉一些,带有了更多的感伤意味,和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相信这样的文字才真的有能力帮助少年们镇定他们飞扬跳脱的心灵,能帮助他们在纷至沓来的生活经验里理出一条头绪,至少也会随着作者一起,在经历的同时,沉淀,并且思考。   
  这本书的内容,不夸张,但却真实感人;语言则是没有刻意张扬的纯净与透明,宛若轻轻抚摸岁月的一湾清水,你可以在里面映照出自己的影子。       
虹桥门户网。  
第57节:胡建文其人其文(6)           
  这似乎是一个文化极度繁荣的时代,但是少年的眼睛却和我们当年一样的饥渴;儿童文学乃至青少年文学的匮乏已经成为各个研讨会上的议题,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为了市场,放弃了面对青少年的创作。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仿佛被一阵清风拂过,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好书奉献给我们的青少年。   
  原载《青春就像一阵风》   
  我眼中的建文   
  杨莫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   
  一间摆满书籍的房间,一把散发着幽香的古檀木椅子,一摞扎实厚重的等身著作,一壶由可人的妻子递上的热茶,这,便是建文渴望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而现在,建文漂在北京,一切离他还很遥远。乘着梦想的翅膀,带着真心去流浪,一路的憧憬、快乐、孤独、无奈,星星般跳动在建文生命的乐章上。   
  建文是个好老师。写诗作文的建文,赖以谋生的职业的是武术。从湖南师大毕业后,建文在沈从文先生故乡湘乡的吉首大学体育系任教。建文自幼习武,不仅基本功扎实过硬,武术的精髓更是于精神气韵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凡是上过建文武术课的学生,无一不被他英气逼人的气势所深深吸引。建文深深热爱着武术,也深深热爱着教师这门职业。他不仅教授学生武艺,更让学生在习武的同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味人生,理解生活。   
  建文是个好诗人。漫漫十年文学路,建文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我无意也没有资格评论他的作品的成败得失,我要告诉读者朋友的是,他把人生这首大诗,写得精彩无限,荡气回肠。他有高尚的情操,谦虚的品格,质朴的美德。在他所经历过的人生旅途上,无论是坎坷的小径,还是平坦的大道,他始终带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去发现,去拼搏,去思索。面对命运的苦厄,他总以奔腾的血液写下:热爱生命!   
  建文还是个好儿子。从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建文,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老实人,饱尝过生活赐与他们的巨大磨难。然而,尽管地位卑微,贫病交困,建文的父母,硬是把他拉扯成一个能文能武的大学生。懂得感恩的建文,一直有一个心愿,等赚到足够多的钱,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把父母接到身边来,与自己一起和和美美地生活。但这个善良的愿意,至今残缺着,只能用含泪的思念补圆。于是,回家时双亲殷切的眼神,临行前母亲深情的嘱咐,送别后父亲凝重的背影,都被建文小心地珍藏在爱的行囊里,让自己常常感动。   
  漂在北京。故乡渐行渐远,往事渐行渐远,成为一种“模糊的怅惘”。站在时间的河边,建文长叹一声,青春就像一阵风!青春真的就像一阵风?走过,就不留下一丝痕迹?我却分明看到青春年少的建文,手执长剑,气势如虹,傲立在逝去的风中……   
  原载《青春就像一阵风》   
  满满的诗情   
  涂静怡(台湾著名诗人、《秋水》诗刊主编)   
  初冬的午后,台北的阳光特别温柔。我推开满桌等待处理的稿务,暂时忘却忙碌的工作压力,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这个下午,我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因为,我想全心走入属于《寻梦的季节》:    
  绵亘的群山挡不住远方的诱惑   
  童话中的小木屋锁不住疯长的渴望   
  这是寻梦的季节   
  七彩阳光芬芳着每一个如诗的日子   
  摘一片滴翠的棕榈叶   
  漂入曲曲弯弯清清澈澈的小溪   
  我们欢呼着与棕 叶一起出发   
  行囊里装着值得骄傲的年龄   
  ——摘自《寻梦的季节》   
  四季超短   
  隔不久就有一次蛙声   
  青涩的年龄憧憬成熟   
  总有无数缠绵缱绻的情愫   
  双眼一闭便是梦   
  美丽的故事太多太多   
  常常醒后还想追寻   
  ——摘自《在春夜》   
  像这样文思饱满,着笔清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诗,是目前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的青年诗人胡建文所写的。这位出生于湘中农村的大男孩,自幼就喜欢文学,中学时代便开始了文学创作,以“绿歌”为笔名,在《语文报》、《少年文学报》、《湖南教育报》及《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据说是先从散文起步的,后来才迷上了新诗。       
虹桥书吧BOOK。  
第58节:胡建文其人其文(7)           
  胡建文的诗,明朗易懂而富有深意。活泼的诗行里,跳跃的,尽是令人饮羡的情境。年轻真好!“行囊里装着”的是“值得骄傲的年龄”。欢呼可以与“棕榈叶一起出发”,七彩的阳光可以“芬芳着每一个如诗的日子”。这个“寻梦的季节”,无处不飘着鸟语花香的“诱惑”,纵然是“绵豆的群山”也“挡不住”。   
  是的,年轻真好。有用不尽的精力,挥不完的梦想;“美丽的故事太多太多”,所以“醒后还想再追寻”。   
  而四季在这位充满着活力的青年诗人的感觉上,也是“超短”的,因为,他有“无数缠绵的情愫”,等待“缱绻。”   
  如果说,现代诗的创作,可以分“代”来称谓的话,在当今老、中、青三代的“诗历史”里,我认为胡建文无疑是中国大陆第三代很杰出的青年诗人之一。北京著名诗评家丁国成先生就曾评价胡建文的作品,说他诗风好,创作路子正,如果坚持下去,将来“必有所成,乃至大成”。   
  湖南省校园诗人潇潇也在《1996年三湘校园诗坛大巡礼》一文中说:“建文的诗,古典而清新,格调昂扬,给人以明确、绚丽缤纷的快感,是典型的青春诗”。   
  认识胡建文的时间很短,但印象却特别深刻。   
  是今年的四月吧?我收到了他的第一次投稿,还有一封筒短的信笺。洁净的稿纸上,写着一行行俊秀的字,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那么工整,那么用心(不像有些投稿的诗友,不但字迹潦草,还满纸涂涂改改,不知所云);谦恭的信笺上,满溢着真诚的期待,是吸引我目光的焦点。何况,他寄来的两首诗也都写得很抒情,正符合了《秋水》取稿的要求。不久,他的作品便登上了《秋水》。现在我想抄录一首题为《想乘一艘落叶归去》与诗友们共赏:   
  乡愁的河流日夜奔腾   
  多想乘一艘落叶   
  归去   
  家园的岸边   
  朴素的民谣唤我依旧   
  秋已深到如此   
  弯弯银镰该已暂时安歇   
  梦中   
  母亲端坐在木屋的门槛   
  把遥远的天际默默凝望   
  这首写乡愁的诗,有情有景,笔触自然。把乡愁比喻为“河流”,“日夜奔腾”着思念。我们在读这首诗时,不知不觉中,会被作者笔下的“家园”所牵引。于是,我们从诗中看到了秋已深刻地在“朴素的民谣”里呼唤,“母亲端坐在木屋的门槛”,痴痴“凝望”的情景跃然纸上,而离家的孩子因思乡急着“想乘一艘落叶”归去的心境,以从容的诗行,娓娓写来,情景与心境相融,亲情如同行云流水,顺情而下,紧扣住读者的心弦。才短短的十行,就把一首浓浓的乡愁诗表达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赞赏。   
  因为欣赏胡建文的认真,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便有了书信的往来,也就进一步了解了胡建文文学创作的背景。得知,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出生于湖南新化一个叫新加村的山村。父母不识字,却为他取了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名字。也许因为如此,他才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的苦日子,曾为他带来休学和当木匠的经历,可是,逆境无法阻挡这位“豪气万丈”的血性男孩的上进心,加上不妥协的执着,使他终究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路。   
  天生慧黠的胡建文,从小说、散文到钟爱的诗歌,一路走来,他的名字,通过大大小小报刊的肯定,展露了不同层次的才华,同时也丰富了他的中学生活。   
  “有志者事竟成”,虽是一句名言,但对于胡建文来说,更具有让他难以忘怀的特殊意义,因为,经过一番苦读后,在1994年他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这不但为自己的前途开拓出一条令人羡慕的光明大道,也为新加村带来了无上的骄傲。   
  胡建文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写作和求学上,由他发起成立的“湘魂文学社”及所创办的《校园作家》文学报,也因有了他热情的推动而蒸蒸日上。   
  想到“校园文化”,不免要联想起湖南的文风。如以前在书本上读到的“岳麓书院”;如常在台湾的报刊发表精辟论文的著名诗评家李元洛先生;如目前在编《湖南教育报》的吴新字;如十六岁就开始写诗,曾主编《青少年诗报》的曾冬,以及湖南新化的陈翊伟,都是印象特别好的几位“才子”型的诗人、诗评家。他们的诗风都很健康,除了李元洛先生,其他几位,也都是《秋水》的作者。       
←虹←桥书←吧←。  
第59节:胡建文其人其文(8)           
  听说胡建文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为了纪念这不寻常的日子,他要出版第一本诗集,书名就是《寻梦的季节》。目前他把将要付梓的诗稿影印一份寄给我,让我分享他出书的喜悦。   
  其实,胡建文时“诗创作”的追求,有他一定的方向:“崇尚真诚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以‘淡而有味,诗中有画’为诗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也是他的诗观。我们再来欣赏:    
  “不相信成功总是遥遥无期/不相信有什么能够阻挡年轻的心/草儿烧尽可以再长/希望枯萎了还会萌生新的希望”。(摘自《不相信成功总是遥遥无期》)   
  “秋风递我的一片红叶/写着火热的思念 有纤纤玉手,遥遥伸来温柔/把我自李清构筑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囚笼中/救出 踏着秋阳铺成的相思路/轻轻,步入温馨梦境”。(摘自《情书》)   
  虽然我到目前为止,还无缘见到胡建文,但从他寄给我的照片上,诗文中,我已清晰地看到一位俊逸青年的身影,一身傲骨,更是典型的中国文人气质。永远神采奕奕;诗好,人品更好。我真想有机会去湖南访问,除了很想拜访心仪已久的“岳麓书院”之外,我也想去问问湖南的“名山秀水”,是怎么样孕育孩子的,为什么个个都那么斯文,彬彬有礼?   
  收入在《寻梦的季节》里的诗,算算,超过100首,多半是胡建文“成长”中的寄情之作,有乡愁,有爱情,也有亲情和大爱。因为他的诗,明朗有味,诗中有画,便无须多加解释,只等待“知音”走进《寻梦的季节》。诗集里有满满的诗情,等你来采撷。   
  这个假日的午后,我自觉很浪漫,很有收获,因为我沉醉在胡建文的《寻梦的季节》中。   
  写于1997年12月5日, 原载《秋水》诗刊   
  侠骨柔肠胡建文   
  童光丽 谭必文(《团结报》记者)   
  2005年12月3日,“感动湘西2005爱心大营救义演活动”正在进行,一位身材单瘦、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青年男子来到舞台中央。随着主持人声情并茂朗诵的一首出自该青年之手的诗歌,他摘掉眼镜,脱掉外套,为观众们表演了一套专业而地道的武术,一招一式中透出英武之气,侠骨风范,台下观众报以阵阵喝彩,同时将一张张充满爱心的钞票投进了募捐箱。他就是此次爱心活动的发起人———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武术教师胡建文,一位静时若文弱书生,动时如武林豪侠的热心人。到底是什么让胡建文如此侠骨柔肠?甘愿为张义玉这样一位坚强母亲东奔西走呢?    
  12月6日,记者采访了胡建文老师。    
  母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胡建文,出生在湖南新化县鹅塘乡新加村。由于贫困,小时候,胡建文一家7口日子过得相当苦。为让几个孩子吃饱吃好,胡建文的母亲常常是吃饭时不上桌,仅以孩子们吃剩下的汤汤水水果腹。    
  虽然穷,但只要家里有一碗饭,母亲就会拿去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熬宝奶奶”就是其中一位,老人去世前,还特意跑来跟母亲宿一个晚上,讲一些告别的话。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胡建文打小就懂得关爱他人。    
  能文能武侠骨柔肠   
  新化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胡建文所在的新加村,自古有习武之风。打小胡建文就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那时,家里出不起钱请师傅,胡建文就天天跑到练武场看别人练习,时间久了,也就学会了一些招式。小胡建文的举动,引起了村里一位曾练过武名叫俊叔的人的注意。俊叔主动找到胡建文,表示愿意免费教他。此后每晚,4、5岁的胡建文就提着一盏煤油灯来到俊叔家,跟着俊叔学站桩、倒立、滚翻……练武虽然苦累,可胡建文风雨无阻,从不缺席。读初中时,胡建文在新化县已经小有名气。    
  契合了他的名字,胡建文不仅擅长武术,而且酷爱文学,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种题材的作品近百万字,现为省作家协会会员。    
  今年10月,一条手机短信出现在了胡建文的手机上。短信是以前投稿时认识的一名女实习记者发来的,两人仅通过几次电话,女孩早已离开实习单位。短信上说女孩的朋友病了,正在医院抢救,急需3000元钱,希望能给予帮助。接到短信时,胡建文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